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明代哲學史(修訂版)(簡體書)
滿額折

明代哲學史(修訂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8 元
定價
:NT$ 599 元
優惠價
87521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明代哲學史(修訂版)》是國內外第一部系統闡述明代哲學的專著,內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學,陽明心學的先驅,王陽明的良知之學,陽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對陽明學的發展,明代中後期的朱子學,明末東林、蕺山對朱子與陽明的融合,黃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際思想家對明朝學術的反省與總結,以及明代佛教、道教與儒學的會通,天主教初傳時期與本土文化的碰撞與吸收等,較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學的發展脈絡。在論述中,注意各家的獨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個明代哲學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響。對明代哲學的獨特問題如良知的有無、動靜、中和及本體與功夫、先天與後天等有深入闡發。《明代哲學史(修訂版)》第一版曾獲得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哲學二等獎。.

作者簡介

張學智,1952年10月生,寧夏中衛人。北京大學哲學學士、碩士,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宋明理學、中國現代哲學。專著有《賀麟》、《緇門警訓注譯》、《心學論集》、《中國儒學史.明代卷》等,合著有《中華文明史》、《中國文化導讀》等。譯著有《萊布尼茲與儒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名人/編輯推薦

作為一部斷代哲學史,張學智所著的《明代哲學史(修訂版)》在全面閱讀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先確定被研究、被描述的思想家的問題域,然后找出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全部概念范疇;依邏輯與歷史統一的原則,以中心范疇為綱,構成一個概念范疇的框架;理出這個框架中的邏輯關系,然后將這個框架依照其邏輯順序敘述出來;在這一程序中,重點對這個框架中主題概念的形成及與其他概念的關系加以說明。本書以揭示被研究者的思想本身為主要任務,涉及明代所有重要哲學家,且有專章敘述佛教、道教哲學及天主教傳入時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碰撞等重大問題。

目次

導言第一章 曹端與明代理學的興起一 太極理氣二 誠與性命三 誠敬與仁第二章 薛瑄的河東之學與明代關中學者一 無極而太極,理一分殊二 知性與複性三 格物與居敬四 薛瑄與明代關中學者第三章 吳與弼的自治力行與胡居仁的主敬一 吳與弼的自治力行二 胡居仁的主敬三 胡居仁的理氣心性諸說四 胡居仁對佛老的批評第四章 陳獻章與心學的起始一 自得之學二 心與道俱的境界三 義理融液,操存灑落四 陳獻章的詩學五 陳獻章的弟子第五章 湛若水的“隨處體認天理”及其學傳一 心體物不遺二 隨處體認天理三 湛若水與王陽明的辯論四 湛若水的學傳第六章 王陽明的良知之學一 道德的凸顯二 心外無理三 知行合四 致良知五 四句教第七章 王龍溪的先天正心和錢德洪的後天誠意一 王龍溪的先天正心之學二 寂與感三 錢德洪的後天誠意之學第八章 黃綰的“艮止”與季本的“龍惕一 “艮止”之旨二 對王陽明的批評三 季本的“龍惕第九章 鄒守益“戒懼”之旨及其家學一 “戒懼”宗旨二 對同門偏離陽明本旨的批評三 鄒守益的家學第十章 歐陽德的動靜體用合一說一 良知與知覺的關係二 動靜合二三 對體用合一的發揮第十一章 聶豹的歸寂之學一 寂與感的對立二 與王門諸人的辯論三 歸寂之學的推廣第十二章 羅洪先對於歸寂主靜說的全面闡發一 主靜宗旨二 對現成良知派的否定三 羅洪先一生理論發展過程及對江右學派的超出第十三章 王時槐的透性研幾說一 虛靜與生生二 透性三 研幾第十四章 胡直對心學宗旨的發揮一 理不離乎心,存神過化二 物不外乎心,察之外無物第十五章 李材的“止修”之學一 知與性二 止修宗旨及其內在矛盾三 止修與艮止、歸寂四 修身與治平第十六章 王艮及泰州之學的初創一 良知現成自在二 平民與精英三 淮南格物四 學與樂五 王艮弟子中的不同趨向第十七章 羅汝芳的“赤子良心”之學一 大道只在此身二 順適當下三 天明與光景四 羅汝芳與王龍溪五 慎獨與孝慈第十八章 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學一 “真機不容已二 泰州平實之旨三 “學有三關四 儒佛同一,佛為儒用第十九章 焦該的儒釋道三學一 儒家:知性複性二 佛家:儒釋不二三 道家:以道補儒四 禮的形上學解釋第二十章 李贄的童心說一 童心說:回到本真自我二 個體原則的突出三 清淨本原四 李贄身後的影響第二十一章 羅欽順的哲學思想一 理與氣二 心與性三 對佛教和心學的批評四 格物論及與王陽明的爭論第二十二章 王廷相的氣論及其實證傾向一 太極道體二 性論三 修養論四 對佛道及理學諸家的批評第二十三章 吳廷翰的哲學思想一 氣之混淪為天地萬物之祖二 對心學的批評三 修養功夫論第二十四章 陳建《學茚通辨》對朱子學的闡揚一 朱陸早同晚異二 儒釋之辯第二十五章 顧憲成對朱子學陽明學的調和一 先天良知與後天功夫並重二 “無善無惡”辨三 小心--敬第二十六章 高攀龍的格物知本之學一 氣、心、性、理二 格物與知本三 悟與修四 敬與順乎自然第二十七章 劉宗周的誠意慎獨之學一 道體二 意與誠意三 對王陽明及王門後學的批評四 心性與慎獨第二十八章 黃宗羲對心學的總結一 理氣合一,心性合二 盈天地皆心三 四旬教四 本體與功夫五 哲學史方法論六 《明夷待訪錄》中的政治思想第二十九章 陳確的哲學思想一 《大學》辨二 知行辨三 性善辨四 理欲辨五 喪葬辨第三十章 方以智的哲學思想一 學術淵源二 質測與通幾三 氣與火、太極與心四 一與二與三五 三教統合與打翻三諦第三十一章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一 太極:體用胥有而相需以實二 天地之和與日新之化三 心與性四 知識論五 歷史觀六 治學方法論第三十二章 從四大高僧看明代佛教的融通趨勢一 紫柏真可二 雲棲襪宏三 憨山德清四 蒲益智旭第三十三章 明代道教哲學一 張宇初二 《性命圭旨》三 陸西星四 三一教的會三歸第三十四章 明末天主教的傳人及與中國本土文化的碰撞一 天主二 靈魂三 倫理四 科學與思維方法本書引用書目版本北大版後記附錄一 學術自述附錄二 王陽明致良知中道德和知識的結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2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