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陳清香教授,從事佛教藝術研究近四十年,為一兼具學術、田野多元面向之佛教藝術研究學者,不但足跡遍及全世界之佛教史蹟,更遍訪全台佛教名所,是國內知名專研台灣佛教藝術之專家。
本書輯選作者三十餘年來之佛教藝術研究專論十五篇,追本溯源,從遙遠的古埃及蓮花紋談起,透過石碑、壁畫、陶器彩繪……等豐富的圖像蒐集,討論其對中印的影響,進而以印度、中亞的花供為例證作延續探討,而後逐漸步入佛教藝術主題,由早期印度本生、佛傳故事,續將焦點轉往中亞的印花布佛畫、焰肩佛像,而後進入中國本土,以西漢楚地的T形帛畫與神佛揉雜像,分析漢地最早的佛教像,緊接著便聚焦於北朝佛教石窟造像的輝煌成就,就造像題材與風格式樣,追溯其埃及、印度、中亞、中土之源流,終章則討論各地盧舍那佛圖像之起源與演變,彰顯其周遍圓融的法界觀。
全書各章皆引用豐富之原始圖像為例證,透過圖文對照,當更利於讀者一窺六世紀以前印亞佛教藝術史之堂奧!
本書輯選作者三十餘年來之佛教藝術研究專論十五篇,追本溯源,從遙遠的古埃及蓮花紋談起,透過石碑、壁畫、陶器彩繪……等豐富的圖像蒐集,討論其對中印的影響,進而以印度、中亞的花供為例證作延續探討,而後逐漸步入佛教藝術主題,由早期印度本生、佛傳故事,續將焦點轉往中亞的印花布佛畫、焰肩佛像,而後進入中國本土,以西漢楚地的T形帛畫與神佛揉雜像,分析漢地最早的佛教像,緊接著便聚焦於北朝佛教石窟造像的輝煌成就,就造像題材與風格式樣,追溯其埃及、印度、中亞、中土之源流,終章則討論各地盧舍那佛圖像之起源與演變,彰顯其周遍圓融的法界觀。
全書各章皆引用豐富之原始圖像為例證,透過圖文對照,當更利於讀者一窺六世紀以前印亞佛教藝術史之堂奧!
作者簡介
陳清香
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美術所系專任教授,國立台北大學古典文學暨民俗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法鼓佛教學院兼任教授,並擔任華嚴學會學術中心主任。
從事佛教藝術研究與教學逾四十年,巡禮全球佛教史蹟,足跡遍及華南、華北、甘肅、新疆、印度、東南亞、韓日等地石窟、佛塔寺院、佛寺名所,以及台灣南北寺廟,並考察歐、美、亞各國博物館重要佛教藝術文物收藏。
擔任《慧炬雜誌》「藝苑」專欄主筆二十餘年,主持大溪齋明寺、台北劍潭寺、台南彌陀寺、台南法華寺、台北艋舺龍山寺等古剎之寺志編纂計畫,1970年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編審,1986年起主編佛教藝術雜誌,1990年起策畫當代佛教藝術創作展。
出版之學術專書有《佛經變相美術創作之研究》、《羅漢圖像研究》、《台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台灣佛教美術建築篇》、《台灣佛教美術雕塑篇》、《台灣佛教美術繪畫篇》、《盛世大行──十方普賢在峨嵋》。發表佛教藝術相關學術論著近百篇。
現為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美術所系專任教授,國立台北大學古典文學暨民俗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法鼓佛教學院兼任教授,並擔任華嚴學會學術中心主任。
從事佛教藝術研究與教學逾四十年,巡禮全球佛教史蹟,足跡遍及華南、華北、甘肅、新疆、印度、東南亞、韓日等地石窟、佛塔寺院、佛寺名所,以及台灣南北寺廟,並考察歐、美、亞各國博物館重要佛教藝術文物收藏。
擔任《慧炬雜誌》「藝苑」專欄主筆二十餘年,主持大溪齋明寺、台北劍潭寺、台南彌陀寺、台南法華寺、台北艋舺龍山寺等古剎之寺志編纂計畫,1970年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編審,1986年起主編佛教藝術雜誌,1990年起策畫當代佛教藝術創作展。
出版之學術專書有《佛經變相美術創作之研究》、《羅漢圖像研究》、《台灣佛教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台灣佛教美術建築篇》、《台灣佛教美術雕塑篇》、《台灣佛教美術繪畫篇》、《盛世大行──十方普賢在峨嵋》。發表佛教藝術相關學術論著近百篇。
目次
自序 i
第一章 古埃及的蓮花紋飾及其對印度、中國藝品的影響 1
一、前言 1
二、蓮花是上埃及的象徵 1
三、表現於石墓石碑的蓮花圖 2
四、表現在壁畫中的蓮花圖 5
五、陶器上的彩繪蓮花紋 7
六、家具飾物上的蓮花紋 8
七、蓮花形的器皿 10
八、建築石柱上的蓮花紋 11
九、象徵再生的蓮花 14
十、蓮花紋飾對印度的影響 15
十一、中國的蓮花紋飾 18
第二章 花供的宗教涵義及歷史源流──華香禮敬,以祝嵩壽 21
一、前言 21
二、花供是財供養之一 22
三、諸經中所闡述的花供 23
四、花在佛經中的象徵意義 25
五、花供的歷史源流 29
六、中國早期的花供遺例 33
第三章 從佛國記看五世紀前後佛本生經與佛傳故事圖像流傳 39
一、前言 39
二、有關本生故事 39
三、有關佛傳故事 52
四、本生經與佛傳故事所反映的時代文化 61
第四章 尼雅出土的二世紀印花布佛畫探討 63
一、前言 63
二、佛像的初傳 63
三、漢代的精絕國 63
四、印染棉布原圖試擬 65
五、供養菩薩像或豐饒女神像 71
六、結語 78
第五章 燄肩佛圖像探討 81
一、前言 81
二、迦畢試的燄肩佛 82
三、阿彌陀經中所載燄肩佛 88
四、五胡時代的犍陀羅式金銅燄肩佛 89
五、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燄肩佛 90
六、庫木吐喇等石窟壁畫中的燄肩佛 103
七、結論 109
第六章 馬王堆T形帛畫所反映的漢代宇宙觀與繪畫風格 111
一、前言 111
二、帛畫所反映的漢代宇宙觀 112
三、帛畫所表現的繪畫風格 119
四、帛畫的題材和畫風對漢代的影響 125
第七章 漢晉之際的佛教造像 129
一、佛教的入華 129
二、沂南漢墓項光童子像 132
三、三國西晉佛教的流布 133
四、漢晉之際的佛像遺例 135
五、小結 144
第八章 從五胡到北魏時代的佛教造像 145
一、前言 145
二、五胡時代佛法的流布 146
三、五胡前期的佛教造像 148
四、五胡後期的佛法與佛像 154
五、北魏石碑佛像所見的漢畫風格 159
六、小結 161
第九章 北朝的石窟與石佛 163
一、石窟造像的源流 163
二、北魏的立國與佛法的流布 164
三、平城前期式 166
四、平城後期的造像 168
五、洛陽的佛法與造像 172
六、東魏北齊的佛法與鄴城的造像 175
七、西魏北周的佛教與造像 178
八、結語 180
第十章 北魏的佛化政策對佛教造像的影響──以太和改制前後為例 183
一、前言 183
二、北魏的立國與佛化政策 184
三、馮太后主政下的佛化措施 188
四、太和年間的金銅釋迦佛坐像 190
五、延興太和年間的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 195
六、太和改制 199
七、漢化運動後的佛像服式 201
八、結語 205
第十一章 論雲岡石佛式樣的源流 207
一、前言 207
二、石佛開窟的緣起 207
三、石窟的內部大要 209
四、石佛的分期 210
五、源於西方的佛像造形 212
六、源於西方的石窟式樣 217
七、因襲傳統的石佛服飾 221
八、因襲漢式的建築式樣 223
九、緣依經典的雕刻題材 227
十、結論 228
第十二章 雲岡石窟多臂護法神探源──第八窟摩醯首羅天與鳩摩羅天談起 231
一、前言 231
二、多首多臂神像造型的源流 234
三、經典中所載的摩醯首羅天 238
四、經典中所載的鳩摩羅天與那羅延天 240
五、雲岡第十窟及龍門、敦煌多臂天 242
六、七世紀中亞的多臂天神 247
七、多臂護法天神在中國佛教造像史的意義 249
第十三章 麥積山133窟10號造像碑的圖像源流與宗教內涵 251
一、前言 251
二、10號造像碑的布局大要 252
三、佛傳圖像源流 255
四、中土自創的圖像布局 268
五、10號造像碑所彰顯的宗教內涵與時代意義 274
第十四章 雙清所藏北齊盧舍那法界人中像 279
一、前言 279
二、北齊諸帝的奉佛措施 279
三、盧舍那法界像的經典依據 282
四、保留頭部的盧舍那佛 283
五、失卻頭部的盧舍那佛 288
六、傳世同時代遺品的比對 293
第十五章 盧舍那佛的圖像源流及其彰顯的華嚴法界觀 297
一、前言 297
二、貴霜帝國犍陀羅佛像所蘊涵的禪觀思想 299
三、盧舍那佛像的登場 307
四、盧舍那佛所彰顯的法界觀 315
五、結語 327
第一章 古埃及的蓮花紋飾及其對印度、中國藝品的影響 1
一、前言 1
二、蓮花是上埃及的象徵 1
三、表現於石墓石碑的蓮花圖 2
四、表現在壁畫中的蓮花圖 5
五、陶器上的彩繪蓮花紋 7
六、家具飾物上的蓮花紋 8
七、蓮花形的器皿 10
八、建築石柱上的蓮花紋 11
九、象徵再生的蓮花 14
十、蓮花紋飾對印度的影響 15
十一、中國的蓮花紋飾 18
第二章 花供的宗教涵義及歷史源流──華香禮敬,以祝嵩壽 21
一、前言 21
二、花供是財供養之一 22
三、諸經中所闡述的花供 23
四、花在佛經中的象徵意義 25
五、花供的歷史源流 29
六、中國早期的花供遺例 33
第三章 從佛國記看五世紀前後佛本生經與佛傳故事圖像流傳 39
一、前言 39
二、有關本生故事 39
三、有關佛傳故事 52
四、本生經與佛傳故事所反映的時代文化 61
第四章 尼雅出土的二世紀印花布佛畫探討 63
一、前言 63
二、佛像的初傳 63
三、漢代的精絕國 63
四、印染棉布原圖試擬 65
五、供養菩薩像或豐饒女神像 71
六、結語 78
第五章 燄肩佛圖像探討 81
一、前言 81
二、迦畢試的燄肩佛 82
三、阿彌陀經中所載燄肩佛 88
四、五胡時代的犍陀羅式金銅燄肩佛 89
五、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燄肩佛 90
六、庫木吐喇等石窟壁畫中的燄肩佛 103
七、結論 109
第六章 馬王堆T形帛畫所反映的漢代宇宙觀與繪畫風格 111
一、前言 111
二、帛畫所反映的漢代宇宙觀 112
三、帛畫所表現的繪畫風格 119
四、帛畫的題材和畫風對漢代的影響 125
第七章 漢晉之際的佛教造像 129
一、佛教的入華 129
二、沂南漢墓項光童子像 132
三、三國西晉佛教的流布 133
四、漢晉之際的佛像遺例 135
五、小結 144
第八章 從五胡到北魏時代的佛教造像 145
一、前言 145
二、五胡時代佛法的流布 146
三、五胡前期的佛教造像 148
四、五胡後期的佛法與佛像 154
五、北魏石碑佛像所見的漢畫風格 159
六、小結 161
第九章 北朝的石窟與石佛 163
一、石窟造像的源流 163
二、北魏的立國與佛法的流布 164
三、平城前期式 166
四、平城後期的造像 168
五、洛陽的佛法與造像 172
六、東魏北齊的佛法與鄴城的造像 175
七、西魏北周的佛教與造像 178
八、結語 180
第十章 北魏的佛化政策對佛教造像的影響──以太和改制前後為例 183
一、前言 183
二、北魏的立國與佛化政策 184
三、馮太后主政下的佛化措施 188
四、太和年間的金銅釋迦佛坐像 190
五、延興太和年間的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 195
六、太和改制 199
七、漢化運動後的佛像服式 201
八、結語 205
第十一章 論雲岡石佛式樣的源流 207
一、前言 207
二、石佛開窟的緣起 207
三、石窟的內部大要 209
四、石佛的分期 210
五、源於西方的佛像造形 212
六、源於西方的石窟式樣 217
七、因襲傳統的石佛服飾 221
八、因襲漢式的建築式樣 223
九、緣依經典的雕刻題材 227
十、結論 228
第十二章 雲岡石窟多臂護法神探源──第八窟摩醯首羅天與鳩摩羅天談起 231
一、前言 231
二、多首多臂神像造型的源流 234
三、經典中所載的摩醯首羅天 238
四、經典中所載的鳩摩羅天與那羅延天 240
五、雲岡第十窟及龍門、敦煌多臂天 242
六、七世紀中亞的多臂天神 247
七、多臂護法天神在中國佛教造像史的意義 249
第十三章 麥積山133窟10號造像碑的圖像源流與宗教內涵 251
一、前言 251
二、10號造像碑的布局大要 252
三、佛傳圖像源流 255
四、中土自創的圖像布局 268
五、10號造像碑所彰顯的宗教內涵與時代意義 274
第十四章 雙清所藏北齊盧舍那法界人中像 279
一、前言 279
二、北齊諸帝的奉佛措施 279
三、盧舍那法界像的經典依據 282
四、保留頭部的盧舍那佛 283
五、失卻頭部的盧舍那佛 288
六、傳世同時代遺品的比對 293
第十五章 盧舍那佛的圖像源流及其彰顯的華嚴法界觀 297
一、前言 297
二、貴霜帝國犍陀羅佛像所蘊涵的禪觀思想 299
三、盧舍那佛像的登場 307
四、盧舍那佛所彰顯的法界觀 315
五、結語 32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