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執心執意執著,華音流韶過。因緣聚散,光陰荏苒。我們是否,還在踽踽獨行的路上步履蹣跚?靜思靜穆靜坐,花雨曼荼羅。刹那清淨,一世安寧。我們是否,還沒看見自己心頭的天澈地明?翻開《人間的行腳:佛陀教你當下覺悟、遇見自在的人間修行》,讓我們用自己的雙腳,跟隨佛陀去丈量他曾踏足的土地,看一看佛陀眼中真正的美麗。.
名人/編輯推薦
執心執意執著,華音流韶過。因緣聚散,光陰荏苒。我們是否,還在踽踽獨行的路上步履蹣跚?靜思靜穆靜坐,花雨曼荼羅。剎那清凈,一世安寧。我們是否,還沒看見自己心頭的天澈地明?翻開由謝東編寫的這本《人間的行腳:佛陀教你當下覺悟、遇見自在的人間修行》,讓我們用自己的雙腳,跟隨佛陀去丈量他曾踏足的土地,看一看佛陀眼中真正的美麗。
序
與佛陀相約,行腳于最美的人間
陽光穿過雨后青翠的樹葉,靜靜地灑在林蔭斑駁的小路上。時而有幾只飛鳥啼鳴,時而有幾縷清風低吟,更多的時候,只能聽見樹林輕輕地哼著沉默與安寧。一位老者,倚靠在一棵大樹旁,雙手捧著一個瓦缽,專注地品飲著剛剛汲取的泉水,神態莊嚴安詳,眉宇間掛滿喜悅和感激。旁邊一位年輕的比丘已用青草鋪就了一片小小的平地。老者飲畢,年輕比丘接過長者手中的缽,輕輕地包好,然后攙扶著老者到鋪好的草地中坐下。
“阿難,你也坐下歇歇吧。這一路多虧了你的照顧,不然我不知道還要在路上耽擱多久才能到達拘尸那揭羅呀!”
“世尊,您年事已高,實在是不適合再做長途的跋涉了。況且您無論走到哪里,總有那么多的人來問候您或者向您求教,您都不知疲倦地一一予以解答,看到您這樣辛苦,我實在覺得有負師兄們的囑托,未能很好地照顧您。”
老者微微含笑,用手指指雙腳:“阿難,這雙腳現在還有力量支撐我行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哪一天當它們與泥土融為一體的時候,才是我該徹底歇下來的時候!”
就是這雙腳,曾赤足行走在印度大地上,整整四十九年。
四十九年來,這雙腳踏過竹林,踏過山野;踏過奢華的宮殿,踏過簡陋的茅屋;踏過平整的坦途,踏過泥濘的雨路;踏過世人心頭的快樂和煩惱,踏過人們眼角的淚水和微笑……
這雙腳的主人,就是佛陀。
佛陀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后來不忍眾生累于“生老病死”之苦,為了替世人尋得解脫之道,便毅然放棄王子身份,出家修行,苦參佛法,終于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無量功德的圓滿者。“佛陀”之名,也正是“大覺悟者”的意思。
經歷了兩干五百年的歲月,佛陀睿智的滅苦之道已被雕刻成金碧輝煌的文字,在寺廟中接受信徒虔誠的禮拜與供養。只是,巳鮮有人用自己的雙腳去真實地丈量佛陀曾經踏足的土地,看一看佛陀眼里的美麗。
今天,當我們在經卷典籍中參禪問道,向佛陀提出種種要求,試圖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澤時,其實我們已經離佛陀越來越遠了。
生命,不過一段借來的時光,我們不過是在這段借來的時光里,匆忙行腳。即使我們不信佛,一輩子不讀佛經,不進寺廟,不燒一炷香,不叩一個頭,卻不可能一輩子不煩惱、不苦悶,無所愛戀、無所希求。我們生命里的每次歡笑、流淚,每次掙扎、翻涌,每次追逐、放手……都是我們踏在人世間的真實的腳步。 與其因為斬不斷情絲、揮不去愁緒、丟不下欲望而于重負下步履蹣跚,不如痛痛快快地丟下包袱,和佛陀在人間做伴,一起行腳。
行腳于功名利祿的桎梏,讓佛陀輕輕拉你一把,救你于萬劫不復。
行腳于俗事瑣碎的煩擾,讓佛陀微笑著敲敲你的心,讓你聽聽內心的自在輕盈。
行腳于不堪壓力的急躁,讓佛陀幫你揉揉眼睛,重新看見親朋的溫暖和天地的光明。
行腳于逆境凝滯的困頓,讓佛陀撥弄一下你的心弦,于境不轉心轉中柳暗花明。
行腳于因緣聚散的苦楚,讓佛陀拽拽你手里的紅線,提醒你惜緣、隨緣,但一顆真心不能變。
行腳于光陰荏苒的茫然,讓佛陀止住你心頭的雜念,于今天開出最美的容顏。
行腳于生老病死的無助,讓佛陀緊緊抱著你,用他知道的一切,給你一絲繼續行腳人間的溫暖。
行腳于這個略顯紛繁的紅塵,讓佛陀與我們一路同行,給予我們指引。
現在,就讓我們用這本書脫下佛陀的金裝外衣,讓佛陀不再凌空飛翔于只有香煙繚繞的地方,讓佛陀不再端坐于無人可及的蓮花法座上,讓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畫、吟唱、禮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讓佛陀的雙腳重涉人間,和我們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釋懷、去擁抱、去明心見性、去盡情盡興……
總之,絕不辜負了這趟最美的人間行腳!
陽光穿過雨后青翠的樹葉,靜靜地灑在林蔭斑駁的小路上。時而有幾只飛鳥啼鳴,時而有幾縷清風低吟,更多的時候,只能聽見樹林輕輕地哼著沉默與安寧。一位老者,倚靠在一棵大樹旁,雙手捧著一個瓦缽,專注地品飲著剛剛汲取的泉水,神態莊嚴安詳,眉宇間掛滿喜悅和感激。旁邊一位年輕的比丘已用青草鋪就了一片小小的平地。老者飲畢,年輕比丘接過長者手中的缽,輕輕地包好,然后攙扶著老者到鋪好的草地中坐下。
“阿難,你也坐下歇歇吧。這一路多虧了你的照顧,不然我不知道還要在路上耽擱多久才能到達拘尸那揭羅呀!”
“世尊,您年事已高,實在是不適合再做長途的跋涉了。況且您無論走到哪里,總有那么多的人來問候您或者向您求教,您都不知疲倦地一一予以解答,看到您這樣辛苦,我實在覺得有負師兄們的囑托,未能很好地照顧您。”
老者微微含笑,用手指指雙腳:“阿難,這雙腳現在還有力量支撐我行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哪一天當它們與泥土融為一體的時候,才是我該徹底歇下來的時候!”
就是這雙腳,曾赤足行走在印度大地上,整整四十九年。
四十九年來,這雙腳踏過竹林,踏過山野;踏過奢華的宮殿,踏過簡陋的茅屋;踏過平整的坦途,踏過泥濘的雨路;踏過世人心頭的快樂和煩惱,踏過人們眼角的淚水和微笑……
這雙腳的主人,就是佛陀。
佛陀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后來不忍眾生累于“生老病死”之苦,為了替世人尋得解脫之道,便毅然放棄王子身份,出家修行,苦參佛法,終于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無量功德的圓滿者。“佛陀”之名,也正是“大覺悟者”的意思。
經歷了兩干五百年的歲月,佛陀睿智的滅苦之道已被雕刻成金碧輝煌的文字,在寺廟中接受信徒虔誠的禮拜與供養。只是,巳鮮有人用自己的雙腳去真實地丈量佛陀曾經踏足的土地,看一看佛陀眼里的美麗。
今天,當我們在經卷典籍中參禪問道,向佛陀提出種種要求,試圖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澤時,其實我們已經離佛陀越來越遠了。
生命,不過一段借來的時光,我們不過是在這段借來的時光里,匆忙行腳。即使我們不信佛,一輩子不讀佛經,不進寺廟,不燒一炷香,不叩一個頭,卻不可能一輩子不煩惱、不苦悶,無所愛戀、無所希求。我們生命里的每次歡笑、流淚,每次掙扎、翻涌,每次追逐、放手……都是我們踏在人世間的真實的腳步。 與其因為斬不斷情絲、揮不去愁緒、丟不下欲望而于重負下步履蹣跚,不如痛痛快快地丟下包袱,和佛陀在人間做伴,一起行腳。
行腳于功名利祿的桎梏,讓佛陀輕輕拉你一把,救你于萬劫不復。
行腳于俗事瑣碎的煩擾,讓佛陀微笑著敲敲你的心,讓你聽聽內心的自在輕盈。
行腳于不堪壓力的急躁,讓佛陀幫你揉揉眼睛,重新看見親朋的溫暖和天地的光明。
行腳于逆境凝滯的困頓,讓佛陀撥弄一下你的心弦,于境不轉心轉中柳暗花明。
行腳于因緣聚散的苦楚,讓佛陀拽拽你手里的紅線,提醒你惜緣、隨緣,但一顆真心不能變。
行腳于光陰荏苒的茫然,讓佛陀止住你心頭的雜念,于今天開出最美的容顏。
行腳于生老病死的無助,讓佛陀緊緊抱著你,用他知道的一切,給你一絲繼續行腳人間的溫暖。
行腳于這個略顯紛繁的紅塵,讓佛陀與我們一路同行,給予我們指引。
現在,就讓我們用這本書脫下佛陀的金裝外衣,讓佛陀不再凌空飛翔于只有香煙繚繞的地方,讓佛陀不再端坐于無人可及的蓮花法座上,讓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畫、吟唱、禮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讓佛陀的雙腳重涉人間,和我們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釋懷、去擁抱、去明心見性、去盡情盡興……
總之,絕不辜負了這趟最美的人間行腳!
目次
第一章 我們不過是借一段生命生命,不過一段借來的光陰生活:生下來,活下去光陰荏苒,怎有時間老去人在燈光裡數錢,燈光數著人的流年莫把前路當絕路,不讓往事成心事只有一生,才能解答一切第二章 放下行囊,放下皮囊痛苦,在於總是追求錯誤的東西再尊貴的容裝,也不過一副皮囊與其祈求誘惑不來,不如自己抽身離去幸與不幸,都只是一個過程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有節制地癡迷,才是佛香禪趣於紅塵中放下,於人世間尋找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第三章 找路不如找心,問路不如問心花開心頭,何必遠求鑽營故紙,不如回歸心坻人心散亂,大多源于浮動於心頭聆佛語,於紅塵聽梵音人間熱惱,做一顆清涼水晶沒有死的標準,才有活的安穩空悟:不與外界爭執,少和自己較量因為人不完美,所以心才完滿不起分別心,但要認清每一個自己第四章 步步踏實,此趟人生即無所愧憾腳下踏實,行住坐臥皆是佛匍匐在地,才不會摔倒步步踏著,將頑石參成清水一心走路,才能步步蓮花多言無益,不如忙處作閒人立足長遠,歧路即是坦途第五章 境不轉心轉,沒有過不去的坎喝點苦丁茶,品品人生三苦一切苦痛,都是助道的因緣不走彎路,怎麼學會走路雲翳造就的不是黑暗,而是黃昏內心清淨,不再灌溉嗔恨的種子把生活當情人,允許它發個小脾氣能看見低處風景,才能走向巔峰人生第六章 和合因緣,不只是一人一線愛是煩惱,還是要愛不論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情溪長流,才不會鏡花水月一人一家,最溫暖的人間道場無緣之人不排斥,有緣之人不貪著第七章 做事誠正,待人寬柔內直外曲,悠游紅塵任來去寬容,給幸福一片容身之地有原則地寬容,有節制地懲罰利人之道:和合,攝受,恒順寬柔源自善心,更源自平等心同流世俗不合汙,周旋塵境不流俗第八章 感恩,一生不負父母與眾生不能事親,焉能成佛因惜福而幸福家庭和睦,才算是家眾生即是父母,父母即是佛祖感謝苦難,這本淳厚的佛經第九章 一言為重,千言無用佛陀的沉默,如雷轟頂禪者的棒喝,醍醐灌項遇謗不辯,遇事不怨沉默之人,不會被埋沒傷人之語,如覆水難收說與不說,都是為了心的快活第十章 外財養身,內財養心心如湛溪,何懼花枝弄影囊中可以羞澀,心靈不能乾涸心頭四富:知足、慚愧、安靜、智慧既富且“貴”,真富貴是一種修為莫鑽枯境,找回忘失的靈性身上著衣,心裡卻不掛著一絲此心常在靜處,誰能差遣種一顆清淨心,得滿地自在果第十一章 心種菩提,學會疼惜大地行腳人,請養一顆竹心留幾分菩薩心腸,滴水成海每一種選擇,都會有回聲與人為善,就是予己立足人暖被子,還是被子暖人善到極處,嗔癡也是慈悲因理解而寬容,因懂得而慈悲真心的慈悲,是一種清澈的美麗第十二章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從現在開始,和自己在一起別為了流淚,而錯過滿天繁星今日迷霧,怎待明日剃度愛就在眼前,不錯過一次擦肩當下全心全意,將來才不會只有追憶莫總遙望,腳下即是幸福原鄉.
書摘/試閱
生活:生下來,活下去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暢。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唐·白罾易《觀刈專》
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多為感嘆時世、反映民間疾苦之作,這首《觀刈麥》就是他觀看農民刈麥時有感而發所作。詩人慨嘆道:“那些老百姓終年忙碌,最終還是一貧如洗,要靠撿拾麥穗充饑。而自己做事不多,每年的俸祿卻有三百石,歲末還能有點余糧,一念至此,就十分慚愧不安。”現在很多人的家境雖不及做官的白居易,但至少也是溫飽無憂,可其中有幾個人會對那些饑寒交迫的人報以深深的同情呢?更不用說為自己的富足而愧對別人的苦難了。
當我們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時,當我們為了愛恨情仇苦苦掙扎時,當我們為了理想與現實的問題爭論不休時,當我們在憂郁地思考著生命、生活究竟有何意義時,我們是否想過,對很多人來說,生命不是蘇格拉底豁達的“為死亡所做的準備”,也不是泰戈爾詩意的“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生活也不是米蘭·昆德拉所言的“在別處”,更不是凱魯亞克所說的“在路上”;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
生下來,活下去!多么蒼涼卻又充滿力量的回答!佛陀慈悲,自然不會反對人們在紅塵中取得溫飽、富足,但是佛陀更關心的是人內心的富足和覺悟。“佛陀”這一稱謂的意思不正是“覺悟之人”嗎?佛陀當然希望更多的人覺悟正道,得到解脫。
佛陀告訴我們,覺悟之道往往不在那溫飽之余的閑思里,而是在饑寒交迫時堅強地忍耐、深刻地體悟里。
一個女人死了丈夫,家鄉又遭受了災禍,不得已,母親帶著兩個孩子背井離鄉,輾轉各地,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善良人家的同情,把倉庫的一角租借給母子三人居住。那里空間很小,只有三張單人席大小。她鋪上一張席子,拉進一個沒有燈罩的燈泡,一個炭爐,一個飯桌書桌兩用的小木箱,還有幾床破被褥和一些舊衣服,這是他們的全部家當。
為了維持生活,女人每天早晨六點離開家,先去附近的大樓做清掃工作,中午去學校幫助學生發食品,晚上到飯店洗碟子,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二點鐘了。于是,家務的擔子全部落在了大兒子身上。
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女人披星戴月,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可生活還是那么清苦。他們就這樣生活著,半年、八個月、十個月……母親不忍心孩子們跟她一起過這種苦日子。她時不時會想到死,想和兩個孩子一起離開人間,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這一天,女人泡了一鍋豆子,早晨出門時,給大兒子留下一張紙條:“鍋里泡著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當菜吃,豆子爛了后稍放點醬油。”
經過了一天的辛勞和疲憊,女人回來了。她偷偷買了一包安眠藥帶回家,打算當天晚上和孩子們一塊兒去死。
當她打開房門,見兩個兒子已經鉆進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女人發現大兒子的枕邊放著一張紙條,便有氣無力地拿了起來,上面這樣寫道:“媽媽,我照您紙條上寫的那樣,認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爛后放進了醬油。不過,晚上盛出來給弟弟當菜吃時,弟弟說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點冷水泡飯就睡覺了。媽媽,實在對不起。不過,請媽媽相信我,我的確是認真煮豆子的。媽媽,嘗一粒我煮的豆子吧。而且,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臨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媽媽,我們知道您已經很累了。我心里明白,媽媽是在為我們操勞。媽媽,謝謝您。不過請媽媽一定保重身體。我們先睡了。媽媽,晚安!” 淚水從女人的眼里奪眶而出。“孩子年紀這么小,都在頑強地伴著我生活……”母親坐在孩子們的枕邊,伴著眼淚一粒一粒地品嘗著孩子煮的成豆子。一種信念在她的心中升騰而起: “我要堅強地活下去。”女人摸摸裝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殘留的一粒豆子。她把它撿出來,包進大兒子給她寫的紙條里,她決定把它當做護身符帶在身上。
是啊,孩子這么小都懂得體恤母親,頑強地生活下去,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認真地活下去呢?其實,佛陀希望我們領悟的,從來就不是什么艱澀精微的奧義,而是這樸素卻溫暖的感情。生下來,就一起活下去。彼此體貼、相互溫暖,關心家人,也關心糧食和蔬菜,在這“活下去”的過程里,慢慢體會生命的真諦、愛的真諦。
用勤勞的雙手去耕作,用溫暖的雙眼去撫慰,遠比用昏沉的大腦去空想,更接近佛陀的證悟之道,更接近我們自己最完美的幸福生活。
P4-6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暢。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唐·白罾易《觀刈專》
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多為感嘆時世、反映民間疾苦之作,這首《觀刈麥》就是他觀看農民刈麥時有感而發所作。詩人慨嘆道:“那些老百姓終年忙碌,最終還是一貧如洗,要靠撿拾麥穗充饑。而自己做事不多,每年的俸祿卻有三百石,歲末還能有點余糧,一念至此,就十分慚愧不安。”現在很多人的家境雖不及做官的白居易,但至少也是溫飽無憂,可其中有幾個人會對那些饑寒交迫的人報以深深的同情呢?更不用說為自己的富足而愧對別人的苦難了。
當我們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時,當我們為了愛恨情仇苦苦掙扎時,當我們為了理想與現實的問題爭論不休時,當我們在憂郁地思考著生命、生活究竟有何意義時,我們是否想過,對很多人來說,生命不是蘇格拉底豁達的“為死亡所做的準備”,也不是泰戈爾詩意的“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生活也不是米蘭·昆德拉所言的“在別處”,更不是凱魯亞克所說的“在路上”;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
生下來,活下去!多么蒼涼卻又充滿力量的回答!佛陀慈悲,自然不會反對人們在紅塵中取得溫飽、富足,但是佛陀更關心的是人內心的富足和覺悟。“佛陀”這一稱謂的意思不正是“覺悟之人”嗎?佛陀當然希望更多的人覺悟正道,得到解脫。
佛陀告訴我們,覺悟之道往往不在那溫飽之余的閑思里,而是在饑寒交迫時堅強地忍耐、深刻地體悟里。
一個女人死了丈夫,家鄉又遭受了災禍,不得已,母親帶著兩個孩子背井離鄉,輾轉各地,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善良人家的同情,把倉庫的一角租借給母子三人居住。那里空間很小,只有三張單人席大小。她鋪上一張席子,拉進一個沒有燈罩的燈泡,一個炭爐,一個飯桌書桌兩用的小木箱,還有幾床破被褥和一些舊衣服,這是他們的全部家當。
為了維持生活,女人每天早晨六點離開家,先去附近的大樓做清掃工作,中午去學校幫助學生發食品,晚上到飯店洗碟子,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二點鐘了。于是,家務的擔子全部落在了大兒子身上。
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女人披星戴月,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可生活還是那么清苦。他們就這樣生活著,半年、八個月、十個月……母親不忍心孩子們跟她一起過這種苦日子。她時不時會想到死,想和兩個孩子一起離開人間,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這一天,女人泡了一鍋豆子,早晨出門時,給大兒子留下一張紙條:“鍋里泡著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當菜吃,豆子爛了后稍放點醬油。”
經過了一天的辛勞和疲憊,女人回來了。她偷偷買了一包安眠藥帶回家,打算當天晚上和孩子們一塊兒去死。
當她打開房門,見兩個兒子已經鉆進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女人發現大兒子的枕邊放著一張紙條,便有氣無力地拿了起來,上面這樣寫道:“媽媽,我照您紙條上寫的那樣,認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爛后放進了醬油。不過,晚上盛出來給弟弟當菜吃時,弟弟說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點冷水泡飯就睡覺了。媽媽,實在對不起。不過,請媽媽相信我,我的確是認真煮豆子的。媽媽,嘗一粒我煮的豆子吧。而且,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臨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媽媽,我們知道您已經很累了。我心里明白,媽媽是在為我們操勞。媽媽,謝謝您。不過請媽媽一定保重身體。我們先睡了。媽媽,晚安!” 淚水從女人的眼里奪眶而出。“孩子年紀這么小,都在頑強地伴著我生活……”母親坐在孩子們的枕邊,伴著眼淚一粒一粒地品嘗著孩子煮的成豆子。一種信念在她的心中升騰而起: “我要堅強地活下去。”女人摸摸裝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殘留的一粒豆子。她把它撿出來,包進大兒子給她寫的紙條里,她決定把它當做護身符帶在身上。
是啊,孩子這么小都懂得體恤母親,頑強地生活下去,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認真地活下去呢?其實,佛陀希望我們領悟的,從來就不是什么艱澀精微的奧義,而是這樸素卻溫暖的感情。生下來,就一起活下去。彼此體貼、相互溫暖,關心家人,也關心糧食和蔬菜,在這“活下去”的過程里,慢慢體會生命的真諦、愛的真諦。
用勤勞的雙手去耕作,用溫暖的雙眼去撫慰,遠比用昏沉的大腦去空想,更接近佛陀的證悟之道,更接近我們自己最完美的幸福生活。
P4-6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