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簡體書)
人性‧記號與文明:語言‧邏輯與記號世界(精)
金屬製造業噪音現況調查與改善評估ILOSH106-H316
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
二戰德國秘密武器大揭秘(簡體書)
資本市場與證券法學新思維
Clustering Parameters for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 Analysis
The Rise of Mikheil Kavelashvili in Georgian Politics: A Deep Dive into Georgia''s Political Turmoil, Russia''s Influence, and the Fight for EU Integrat
金門縣古蹟導覽(上、下冊不分售)
談婚論嫁:新潮大妗與命理師
高科技行業使用新興材料職業衛生危害性調查研究IOSH97-H305

TOP
4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是與“村上春樹”齊名的日本暢銷作家“村上龍”的又一力作。日本狂銷127萬冊,7000多所日本中學團購此書作為重要參考書。《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圖文並茂地介紹了600多種職業,還有村上龍以及許多領域專家和行業精英的多篇隨筆,是青少年迎向世界的啟蒙讀物,不僅是入世的職業指南,也是現世的生存手冊。.

作者簡介

村上龍(Ryu Murakami),1952年出生於日本長崎縣,日本著名小說家、電影導演,擔任金融經濟領域的電子雜誌《Japan Mail Media》的主編。 憑藉作品《無限近似于透明的藍》獲得第75屆芥川龍之介獎。發表繪本《那些錢能買些什麼呢》、描寫宅在家裡、完全斷絕社會聯繫一族的《共生蟲》、描寫中學生從集體棄學到構築半獨立王國的《希望之國》、描寫北朝鮮叛亂隊員進攻九州的《來自半島》等,引起社會熱議。濱野由佳(Yuka Hamano),1979年出生於大阪府。大學期間,為《那些錢能買些什麼呢》繪製插圖,此書也是其處女作。出版獨立繪本《挖白薯》、《mamechan》等。2007年憑藉《2007 mamechan calendar》獲得第36屆日本漫畫家協會獎的特別獎。.

名人/編輯推薦

《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是與村上春樹齊名的日本暢銷作家村上龍的又一力作。除了600多種職業外,還有村上龍以及許多領域專家和行業精英的多篇隨筆。日本、臺灣,狂銷百萬余冊,7000多所日本中學團購《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作為重要參考書。臺灣出版的舊版《工作大未來》也掀起了教育機構的團購熱潮。這本原來設定給孩子家長看的書,據統計19到29歲的讀者竟然也多達33萬人,比率高達27.4%。

目次

序舊版序01 語文喜歡“語文”,對“語文”感興趣①閱讀隨筆和故事書店工作人員/評論家/出版業工作人員/編輯/校對員/舊書店老闆②寫詩和作文作家/詩人/撰稿人/錄音整理員/廣告文案人員/速記員/廣播電視節目策劃(放送作家)/編劇/作詞人/童話作家/手機小說家Essay小說家的誕生③朗讀詩歌和文章播音員/主持人/電臺主持人.DJ/電視演員/外景主持人/漫才家/落語家/漫談家/腹語師/笑星/配音演員02 社會喜歡“社會”,對“社會”感興趣看地圖和地球儀國土地理院工作人員/地圖繪製者/地圖編輯/測量工程師/古地圖研究家/城市雜誌發行人員瞭解本國和世界的歷史遺跡發掘調查員/古玩店工作人員想瞭解社會的情況新聞工作者/司法代書人/行政代書人/專利代理師/海運代理人/報社記者/公務員(一般行政職務)對經濟和生意感興趣賣服務:酒店工作人員/女招待/觀光巴士導遊/空乘人員/機場地勤/活動講解員/秘書/家政服務員/殯儀服務員/婚禮策劃師/婚姻介紹人/經營顧問/廣告界從業人員/民宿經營人員/鐵路服務人員/旅遊策劃師/入殮師/電話客服/賣東西:典當行工作人員/代金券商店店員/便利店老闆/便當店老闆Essay/欲望、信用和溝通03 數學喜歡“數學”,對“數學”感興趣計算零售銀行家/批發銀行家/投資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交易員/金融產品開發人員/法律事務負責人/金融系統負責人/保險銷售/保險精算師/理財顧問/稅務師/公認會計師/網絡股票交易員/證券分析師/密碼製作者Essay/寄語立志于金融業的少男少女山崎元(經濟評論家)Essay/監視和記錄金錢流動的工作思考圖形機械設計師/房地產評估師/園林設計師/建築家/房屋土地調查師證明、分析命題國際象棋棋手/圍棋棋手/象棋棋手……04 理科喜歡“理科”,對“理科”感興趣05 音樂喜歡“音樂”,對“音樂”感興趣06 美術喜歡“美術”,對“美術”感興趣07 技術?家庭科喜歡“技術?家庭科”,對“技術?家庭科”感興趣08 保健?體育喜歡“保健?體育”,對“保健?體育”感興趣09 外語喜歡“外語”,對“外語”感興趣10 道德道德課上,不想睡覺11 休息休息時間?放學後?學校活動,喜歡這樣的輕鬆時刻12 特別篇對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感興趣後記.

書摘/試閱

距離舊版發行,已經過了7個年頭。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興職業陸續增加,社會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為此,我們推出了修訂版。但是,我仍然認為,一個人在13歲這個年齡段所接觸的職業信息對今後的擇業有很大影響。我也仍然堅持在舊版的“序”中所提到的要與就業•職業相聯繫的想法。在修訂版中變化最大的是以“興趣”為導向,按照各個學科進行分門別類。我認為即使一個孩子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但若說喜歡的學科,或許就有自己的偏好了。有人喜歡的內容不是跟學習相關的,而是“喜歡休息時間”、“喜歡放學後”,在本書中也會分別進行闡述和分析。
首先,我們兼顧複習舊版的內容,想想有關職業和工作的一些基本問題。
孩子有天也會長大成人
成人的生活似乎都非常辛苦,正因如此,很多人覺得要是永遠都是孩子該多好啊。但是請各位思考一下,也有很多事情必須是成人才能做的。結婚、生子、自由旅行等。孩子是不自由的,必須在成人和社會的保護下成長。所以,學會了成長所需的技能後,孩子才能順利長大成人。
孩子和大人的區別
孩子和大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否在社會上自立。所謂成人,是指能夠依靠自己獨立生活的人。一個15歲的少年能夠通過擦皮鞋等工作來獲得收入,他也擁有了成人的要素,這是與年齡無關的。一個30多歲的人,如果他既不工作也不上學還不接受職業訓練,天天在家啃老的話,我們也可以說他缺少成人的要素。自立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而最重要的不得不說是需要具備自食其力的能力。
怎樣才能掙錢
1.工作和金錢
我們都是通過工作來掙錢的,工作的種類稱之為“職業”。我的職業是作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職業,這些都是成為一個成人所必需的。還有一種“職業”叫家庭主婦,這些女人不在社會上工作。雖然這些主婦不掙錢,但是她們承擔了家庭中許多非常重要的事務。家庭主婦要為丈夫和家人買菜做飯、照顧孩子、打掃衛生、洗衣、購物、記錄家庭收支、去銀行存取款等等。我們把不在社會上工作的主婦稱為“全職主婦”。“主婦”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人生歷程,多用於表示人生的位置、過程和道路等含義。無論如何,主婦承擔了許多非常重要的工作。
2.工作和好奇心
既然長大成人需要通過工作掙錢,那麼與其做自己根本不喜歡而且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如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是舊版《工作大未來》的基本理念。在修訂版中,我們的基本理念也沒有改變。
每個人所適合的職業其實各不相同。我的職業是作家,但是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當作家。做這項工作,學習這項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需要付出相當的努力。這一點對於成人和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但是,努力的性質也有所不同,一種努力最後是不堪苦累想要立刻放棄,另外一種努力是不把苦累看得那麼重、無論如何也不放棄。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書和電影是非常開心的事,但如果被逼無奈非得看自己完全沒有興趣的東西,實在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們對於能夠滿足自己好奇心的事物都不會厭倦、都能集中精力。這種無論何時都能使我們集中精力、不厭煩的事物,我們說它“適合這個人”。
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除了必要的努力之外,還必須加強學習和訓練。而當我們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時,持續的學習和訓練對我們來說不是特別痛苦的事。因此,與其從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如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它能帶給我們充實感,從而大大提升成功的可能性。
3.工作和“興趣”
儘管如此,現實社會中,似乎並沒有太多人從事著“適合自己的工作”。其實我也並不是那麼喜歡寫小說。雖然我並不覺得這項工作很辛苦,但絕不是出於興趣寫小說的。寫小說的時候,需要耗費比平時更多的腦力,所以感覺比較麻煩,非常疲憊。但是,我覺得確實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因為我肯定不會感到厭倦。另外,寫完小說後的充實感和成就感,是我在別的工作中所無法體會到的特別感受。
所以,雖然不是很喜歡寫小說,但是我根本沒想過要從事別的工作。為寫一部小說,需要和某個領域的專家碰面、諮詢一些專業方面的問題,作為資料儲備還得閱讀一些書籍。而這些對我來說,都不是苦事。“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許並不能用“喜歡”這樣的字眼去描述。苦苦努力之後你也不覺得痛苦,絕對不會厭倦,這難道不是“適合自己的工作”嗎?
我在13歲這個年齡時,喜歡想像各種各樣的事物。我喜歡思考別的孩子根本想不到的事情,並告訴朋友們或者問問他們的想法,每到這時候我都特別得意。我還喜歡繪畫和讀書。雖說寫的作文得了很多獎,但嫌麻煩並不“喜歡”寫作文。我寫小說與其說是因為喜歡寫文章,不如說是因為喜歡想像各種各樣的事物,這一點相當重要。能夠寫文章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能夠思考他人意想不到的事物的人,卻並不常見。
13歲的朋友們,我希望你們能把“興趣”作為“切入點”。從“喜歡語文”、“喜歡理科”、“喜歡休息時間”等各種興趣點切入,遠觀未來的職業藍圖。的確,在現實生活中,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的人可能只是少數。但是所有13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們,都有可能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不擅長學習的孩子、缺少信心自卑的孩子、缺少朋友孤獨的孩子、家境貧寒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以前,都擁有大把的時間。這些大把的時間,就是可能性。所以,請你們在內心深處堅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適合自己的工作”。
不是“尋找”而是“邂逅”
人們常常說“尋找喜歡的事物”或者“找到喜歡的事物”。但是卻很少有人教我們怎樣去找、怎樣能發現。所以,對於13歲的孩子而言“喜歡的事物”、對於成年人而言“適合的工作”,並非尋找就能找到。就像在沙灘上尋找貝殼、在野地裡尋找螞蚱、在花海中尋找蝴蝶一樣,並不是尋找了就一定能找到。
要想與喜歡的事物“邂逅”,好奇心是不可或缺的。對於一個數學不好的13歲的孩子而言,老師在黑板上寫公式時,需要孩子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放在黑板上。但是,如果是你默默喜歡的人在身邊時,無需任何努力,便能被他的面容、神態、動作所吸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將注意力放在某事物上時心裡的悸動,就與好奇心密切相關。我們一旦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無需努力,便能自然地將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事物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所有的一切,都從這裡開始。
要想與喜歡的事物“邂逅”,需要在心底堅信“在某個地方,一定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將來一定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沒有這種信念,即使將來遇到心儀的事物,也不會覺得這就是自己喜歡的事物。與其每天渾渾噩噩地虛度時光,不如對各種事物抱有興趣。這樣一來,遇到喜歡事物的概率也會大一些。自己認為“可能喜歡”的事物,即使實際上是種錯覺,或者後來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時,也不會感到失望。
例如,一個13歲的孩子對宇航員感興趣的話,肯定會想要瞭解關於宇宙的知識,會閱讀各種與宇宙有關的書籍,看相關的電影和電視節目。在此過程中,可能他的興趣會轉移到例如宇宙電梯這種未來的交通工具上。隨後,他的關注焦點會轉移到應用於宇宙電梯的牽引帶中的碳納米管這種新型材料。再後來,他可能會對納米技術這種尖端技術產生興趣。一旦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的話,便會想要深入瞭解其背後龐大的信息和知識。這樣一來,“邂逅”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尋找自我”是徒勞
有句話叫“尋找自我”,這也是我最討厭的一句話。根據某本書上的解釋,尋找自我包括以下內容:自己是怎樣的人、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什麼事能讓自己感到幸福、回顧自己的過去到現在並展望未來、發現屬�自己的價值……但是,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是存在於自身當中,而是需要通過與他人以及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相遇的過程中才能找到。自己對什麼樣的人感興趣,對什麼事物好奇,做什麼事情能讓自己感到幸福,這些問題並不是通過尋找自我,而是通過與他人相識、遇到感興趣的事物後才成立的。
這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正在撒哈拉沙漠上駕車旅行。撒哈拉沙漠廣闊無垠,除了沙子和沙丘之外什麼也沒有,車子以120公里/小時的速度前行了數小時,景色絲毫沒有變化。我曾經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穿越沙漠,這個時候是直面自己的時候。景色完全沒有變化,周圍什麼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是誰、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但是,即使思考了這些問題,也找不到答案。我覺得尋找自我是沒有答案的。
正因為沒有答案,所以尋找自我是徒勞的。相比而言,更重要的是接觸並瞭解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和廣闊的世界。有很多方法可以瞭解社會和世界。最常見的一種就是閱讀。說到讀書,13歲的孩子並非人人都喜歡。對某些孩子而言,讀書是一種痛苦。但是,期待遇到“感興趣的事物”、“喜歡的事物”,或者已經遇到了的話,閱讀就會成為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相反,如果一個13歲的孩子知道了“感興趣的事物”、“喜歡的事物”,一個成人擁有了“適合自己的工作”,都不會被尋找自我這樣的語言所迷惑。
雖說是職業選擇人。但是……
我們常說不是人選職業,而是職業選人。例如,身高1.55米的女生想成為時尚模特是不可能的。時尚模特這一職業就要挑選個子高的人。近視眼不能當飛行員和賽車手,100米跑15秒的人也不能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不識樂譜的人也沒法當管弦樂演奏者。除了藝術和職業運動,在許多其他方面,專業性越強,對於該行業從業人員的限制就越多。
職業選擇人是事實。但是,13歲的你,即使身高只有1.55米,也不必放棄成為時尚模特的理想,不要捨棄對時尚界的憧憬。保持對時尚模特的興趣,深入瞭解時尚界,一定會注意到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職業。時尚攝影師、時裝•箱包•配飾的設計師、髮型設計師、化妝師、時尚秀的演員、時尚雜誌的編輯、時尚評論家,這些職業都不限身高,而且能夠充分品味時尚的魅力。
職業•連接人與社會、世界的橋樑
職業並非單純指掙錢的手段。通過工作,人能夠獲得生活所需的充實感以及作為人的自豪感,並且能夠交到知心朋友。而且,通過工作,我們學習各種信息、知識、技術、技能,能夠提升自我,理解社會構造和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作個比喻,職業就是連接人與社會、世界的窗口,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樑作用。
如何看待現代社會
1.就業環境的惡化
選擇職業時,不僅看是否“適合”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現在的社會、怎樣與社會發生聯繫。社會一直在變化,尤其是最近幾年的變化非常明顯。最大的變化就是就業。一般來講,獲得工作付出勞動的一方與給予工作經營企業的一方之間的關係在惡化。
日本經濟主要通過出口汽車、精密機械、機械零部件、電器等發展起來,但是勞動者的待遇並未得到改善,以派遣員工為代表的外聘員工這樣處於弱勢的勞動者增加了。正式員工中,也有很多人勞動強度過大而且被迫加班。僅能賺到生存所需工資的年輕人在陸續增加,以至“窮忙族”這種稱呼也被固定下來。
而且,儘管存在上述糟糕的情況,日本政府也並不關心年輕人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基本沒有採取應對措施。在醫療、護理和農業、漁業、林業等第一產業的領域,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在正文部分對醫療、護理以及第一產業的現狀做了說明,敬請參考。
這種世界性的經濟衰退會給日本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美國、西歐通過出口汽車、超薄電視等高價商品獲得利潤,但這樣的方式現在可能已經行不通了。美國通過風險商品等金融手段獲得利潤,大量花費金錢,但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西歐依靠歐盟發展起來,而現在英國、法國、德國等主要國家的經濟已經極度衰退,曾經的強勁勢頭已經不在。日本雖然也需要在國內積極開展經濟活動,但是年金、醫療、護理等社會保障讓許多人感到不安,國民的消費能力不足。
以美國和西歐為中心的整個世界,由於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而發生巨大變化,日本也受到了影響。日本社會將來會何去何從,誰也不清楚。但是我覺得今後10年日本經濟肯定不會變好。由於日本政府沒有充足的資金,重建年金、醫療和護理系統非常困難,許多人在不安中生活,無法想像這樣的情況會迅速得以改善。
2.今後的日本社會
我擔心照此發展下去,今後的日本社會中,“經濟懸殊”、“貧富懸殊”會越來越大。雖然現在經濟不景氣,但並非所有國民都在經濟上陷入窘境。還是有一部分人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今後,沒有專業知識、技術和能力的人要想生存下去可能將變得更加困難。
社會貢獻和職業
有書上說,如何看待現在的社會、怎樣與社會發生聯繫,在選擇職業時非常重要。下面以公平交易為例詳細說明。
現在許多企業都在發展中國家的工廠生產製造商品。主要是由於發展中國家的人工費比發達國家的便宜。例如,在日本人工費最低是1小時600日元,據新聞報道,在孟加拉國,政府規定的月最低工資約為3000日元。每月3000日元的話,20天每天工作8小時,平均1小時工作約為19日元。在人工費便宜的地方進行同樣的勞動,對企業來說是有利的。
即使工資很少,孟加拉國這樣的貧困國家的人民也會工作。利用這一點,很多企業僅支付員工最低限額的工資,隨心所欲地解雇員工、關閉工廠等,盡一切可能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與之相對,公平交易是指不單純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要給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工作機會,工資支付做到公平公正,沒有性別歧視,遵守安全、健康方面的勞動條件,關心環保,尊重孩子的權利,在信任和尊敬的基礎上進行貿易,以此為標準來進行的良心活動。
薩菲亞•米妮(SafiaMinney)是一位印度裔的英國女性,以日本和倫敦為中心,用PeopleTree的名字、以公平交易的方式經營著時尚品牌。米妮年輕時出國旅行中,瞭解到一些發達國家的人強迫發展中國家的人進行不公平的勞動。她以前是在倫敦從事雜誌的編輯工作,由於丈夫的工作原因來到日本,她親自實踐了公平交易這種方式。
在孟加拉國、南美的秘魯、非洲的肯尼亞等地,雇用當地人生產富有特色的服裝,支付他們公正的工資,銷往世界各國。在印度,原來在種植棉花上使用了大量農藥,但後來想方設法停止使用農藥,開發了有機栽培的有機棉花,並邀請倫敦的知名設計師參與設計,生產了極具設計感的服裝。PeopleTree的消費者持續增長。米妮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把條件較差人群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經營著自己的時尚事業。
雖說是公平交易,但是商業本身的性質並未改變,如果企業不獲得盈利,將無法繼續經營,並且也無法給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提供工作機會。但並不是說提高利潤是最優先考慮的事情。我覺得像米妮從事的這些商業活動,將來應該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公平交易有一種力量,能夠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在日本,這樣一個群體的人數在增加,比起賺大錢、住大房子,他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和世界的公平公正。
但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工作並非比單純考慮利益的工作簡單。薩菲亞•米妮曾經在倫敦從事雜誌編輯所積累的經驗和自身對時尚的興趣都支撐著公平交易這一富有挑戰性的事業。諸如公平交易這樣的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工作,若非“適合”這項工作的人,或者為了成為“適合”這項工作的人而努力的話,必定無法實現。
職業和欲望
1.得到想要的
有部韓劇叫《加油,金順》。女主角金順年紀輕輕便結了婚,但丈夫遭遇車禍不幸身亡,她成了帶著孩子的寡婦。金順把年幼的孩子托給丈夫的父母照料,為成為一名美容師,她去美容院邊學習邊工作。後來,美容院老闆的獨生子在熙醫生愛上了她,但金順卻拒絕了他的求婚。金順對在熙說:“從小到大,我都沒有得到過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一直都是滿足於身邊給予我的東西,活到了現在。現在,終於有生第一次,我在爭取得到自己想要的。這就是美容師這個職業。我想早日成為一名能夠獨當一面的美容師,將年幼的孩子撫養成人。不想老是麻煩公公婆婆幫我帶孩子。所以,請忘了我。”
金順這位韓國年輕女性,有生以來第一次拼命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美容師”這個職業。
2.金錢
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需要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但是,真正明白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人卻並不多。孩提時代,我們常常想要點心和玩具等,而只要有錢就能買到點心和玩具。但是,孩子沒錢,需要大人給他們購買。依靠父母獲得點心和玩具,是一種“被給予”的行為,並不是通過自己的力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兩者是有區別的。
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呢?要想找到答案卻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或許大部分人會回到“金錢”。誠然,金錢是生存的必需品,可以交換各種各樣的商品和服務,購買喜歡的CD和漂亮的衣服,品嘗美味的食物,去海外旅行等等。有了金錢,確實可以避免一些不幸的發生。特別是組成家庭有了孩子的時候,還有生病的時候,或者上了年紀一個人生活的時候,有了錢確實能做很多事情。
但是,也有金錢無法買到的東西。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無論你多麼富有,眼前堆著多少錢,也買不到別人的信任。即使你到處撒錢交了好朋友或者男女朋友,這些人就是沖著錢來的,一旦你沒錢了,他們肯定會離開。在家人、朋友這些非常重要的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將賺錢作為工作的第一目標並非壞事,但是這樣容易失去家人、朋友這些重要的人的信任。僅憑金錢是無法得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信任的。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