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般若智:佛家的十堂智慧輔導課》主要內容包括:世間一切皆緣起,隨緣人生最解脫、佛說世間最究竟,萬法盡是一個空、佛說世間本無我,有我才有煩惱生等。.
名人/編輯推薦
由單非編著的《般若智:佛家的十堂智慧輔導課》主要內容包括:世間一切皆緣起,隨緣人生最解脫、佛說世間最究竟,萬法盡是一個空、佛說世間本無我,有我才有煩惱生等。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是像比爾·蓋茨那樣多的財富嗎?是像帝王將相那樣大的權力嗎?還是像明星那樣廣的名氣呢?
都不是,這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是智慧。為什么呢?因為上面說到的那些人人追求的東西,都是智慧的產物。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是像比爾·蓋茨那樣多的財富嗎?是像帝王將相那樣大的權力嗎?還是像明星那樣廣的名氣呢?
都不是,這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是智慧。為什么呢?因為上面說到的那些人人追求的東西,都是智慧的產物。
序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是像比爾·蓋茨那樣多的財富嗎?是像帝王將相那樣大的權力嗎?還是像明星那樣廣的名氣呢?
都不是,這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是智慧。為什么呢?因為上面說到的那些人人追求的東西,都是智慧的產物。
讓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一看智慧為什么是這樣的吧。
比如你喝水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的完整過程是怎樣的呢?是這樣的——喝水關系著感受的潛意識層面,會先從身體接收到缺水、口渴的信號,然后潛意識會把接收到的這個信息浮現到你的意識層面,于是你才意識到了、知道了,再然后才是意識指揮著你的身體一步步地去完成拿杯子—倒水—端水一喝下這整個過程。
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的問題就是你的行為是受你的思維支配的,你的思維是你的行為的原驅動力,是起著根本性的作用的。
所謂一葉能知秋,從喝水這件事情的原理,同樣能說明和解釋你做其他任何事情、你追求任何東西的根本原理,不管你做的事情有多么復雜、是怎樣的大事、有怎樣的高度。再由此推論下去,你的人生,你的事業,能夠做到什么樣的程度,從根本上也是取決于你的思維能夠到達怎樣的高度。
而你的思維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就是關乎智慧的問題了,這很容易理解。
精神像乳汁一樣可以養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雨果
人的智慧就是快樂的源泉。——薄伽丘
人的一生就像被思維指揮著進行一場場戰斗,如果你的思維是輔佐漢高祖劉邦打下大漢基業的韓信,則就會百戰百勝,功成名就。而如果是戰國時趙國的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則只能一擊即潰,一敗涂地。
舉例來說,近幾年在中國的商業界,在那些財富的創造者——企業家們中間,興起了一股國學熱,至今不衰,且呈現愈演愈烈之勢。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意識到了智慧對于自己能取得的成就的根本性、決定性作用。
再比如那兩個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智慧,這從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慈善,就可以看得出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也有那么一批像他們那樣在機遇中崛起的顯赫一時的富豪,而他們當中很大的一批卻因為貪婪而犯罪,已經或者入獄,或者越境逃跑了。他們不但沒有獲得像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那樣的成就,還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可見智慧對人生的影響有多么巨大了。
再讓我們看看那些古今中外的偉人以及那些歷史悠久、文明發達的國家是怎樣看待智慧的吧。下面是一些關于智慧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關于智慧的諺語的節選:
智慧之于靈魂猶如健康之于身體。——拉羅什富科
所謂智,便是指人們的聰明智慧;所謂謀,便是指人們對問題的計議和對事情的策劃。智是謀之本,有智才有謀,所以智比謀更重要。——鄧拓
智慧教會人們辨別是非。——玉外納
智慧是對命運的征服。——玉外納
真正的智慧不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還在于能預見未來。——忒壬斯
一盎司自己的智慧抵得上一噸別人的智慧。——斯特恩 智慧才能開路!——拿破侖
智慧意味著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標。——大哈奇森
靠智慧能贏得財產,但沒有人能用財產換來智慧。——貝·泰勒
使人發光的不是衣上的珠寶,而是心靈深處的智慧。——西班牙諺語
有一盞指路明燈,就是智慧之燈。——英國諺語
智慧越發達,人生就越是獲得莫大的滿足。——俄羅斯諺語
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道路。——俄羅斯諺語
財富會帶來憂慮,但智慧會使精神安寧。——歐洲諺語
可見智慧有多么重要了。
可是當我們面對智慧時,我們是茫然的,我們需要一個好的老師來為我們指點迷津,就像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可是這樣的好老師實在是少之又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克林凱爾說的:可以碰到上千個學者,但不一定能碰上一個智者。
幸好,我們有這么一位堪稱萬世師表的好老師,他的名字,叫“佛”。但佛學博大精深,戒定慧,經律論,卷帙浩繁,門派繁多,我們應該從何處著手呢?
既然我們要追求的是智慧,那么我們就該從佛的智慧人手。
我們上面說到功名利祿都是從智慧而來的,那么難道智慧的作用只是幫助我們獲取功名利祿嗎?不是的,佛有更大的智慧。
佛的更大的智慧,稱為“般若(□)”。
那么般若智慧的“更大”體現在何處呢?這還要從上面所說的追求功名利祿說起。
我們可以以智慧獲取功名利祿,追求功名利祿也是沒有錯的,因為文明的進步是以物質條件的進步為基礎的,如果沒有以物質為基礎的交通、通信、航天等技術的發展,我們也許還停留在“天圓地方”和“日心說”的古老時代。同樣,我們每一個人也只有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能力去做一些對我們的精神提升更有價值的事情。但我們需要記住的是,物質條件只是基礎,不能把它當成最后的目的,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
我們需要明白,我們每個人不管追求的東西是什么,我們最終想要的其實是心之寧靜,而不是那些我們追求的東西本身。比如說,我們追求錢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能夠買得起我們想要的東西、不會因為渴望而心亂,為了不因為貧窮而被人嘲笑、心里憋氣;我們追求名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在別人面前有身份有面子,而不會因為被人看不起而心里壓抑。說到底,我們還是不想心里有糾結和掙扎,還是想心底寧靜。
有人說我追求的是快樂,而不是寧靜。可是萬事萬物,都是有高才有低,有好才有壞,有美才有丑,有善才有惡,其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基礎的。就像老子《道德經》一開始說的那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所以,有快樂才會有痛苦,因為你追求快樂,生命中才同時伴隨了痛苦。我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還是心之寧靜。
如此說來,我們追求物質也能獲得心底寧靜?這其實是個錯覺,因為欲望是無止盡的,只能越追求越痛苦。比如當你工資3000元的時候,你想要6000元;當你住的是廉租房的時候,你想住的是屬于自己的公寓。可當你工資真的6000元了,你就會想要12000;當你真的住上公寓了,你想住的可能就成了豪宅……
都不是,這世界最珍貴的東西,是智慧。為什么呢?因為上面說到的那些人人追求的東西,都是智慧的產物。
讓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一看智慧為什么是這樣的吧。
比如你喝水這件事情,這件事情的完整過程是怎樣的呢?是這樣的——喝水關系著感受的潛意識層面,會先從身體接收到缺水、口渴的信號,然后潛意識會把接收到的這個信息浮現到你的意識層面,于是你才意識到了、知道了,再然后才是意識指揮著你的身體一步步地去完成拿杯子—倒水—端水一喝下這整個過程。
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的問題就是你的行為是受你的思維支配的,你的思維是你的行為的原驅動力,是起著根本性的作用的。
所謂一葉能知秋,從喝水這件事情的原理,同樣能說明和解釋你做其他任何事情、你追求任何東西的根本原理,不管你做的事情有多么復雜、是怎樣的大事、有怎樣的高度。再由此推論下去,你的人生,你的事業,能夠做到什么樣的程度,從根本上也是取決于你的思維能夠到達怎樣的高度。
而你的思維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就是關乎智慧的問題了,這很容易理解。
精神像乳汁一樣可以養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雨果
人的智慧就是快樂的源泉。——薄伽丘
人的一生就像被思維指揮著進行一場場戰斗,如果你的思維是輔佐漢高祖劉邦打下大漢基業的韓信,則就會百戰百勝,功成名就。而如果是戰國時趙國的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則只能一擊即潰,一敗涂地。
舉例來說,近幾年在中國的商業界,在那些財富的創造者——企業家們中間,興起了一股國學熱,至今不衰,且呈現愈演愈烈之勢。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意識到了智慧對于自己能取得的成就的根本性、決定性作用。
再比如那兩個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智慧,這從他們一直在做的事——慈善,就可以看得出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也有那么一批像他們那樣在機遇中崛起的顯赫一時的富豪,而他們當中很大的一批卻因為貪婪而犯罪,已經或者入獄,或者越境逃跑了。他們不但沒有獲得像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那樣的成就,還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可見智慧對人生的影響有多么巨大了。
再讓我們看看那些古今中外的偉人以及那些歷史悠久、文明發達的國家是怎樣看待智慧的吧。下面是一些關于智慧的名人名言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關于智慧的諺語的節選:
智慧之于靈魂猶如健康之于身體。——拉羅什富科
所謂智,便是指人們的聰明智慧;所謂謀,便是指人們對問題的計議和對事情的策劃。智是謀之本,有智才有謀,所以智比謀更重要。——鄧拓
智慧教會人們辨別是非。——玉外納
智慧是對命運的征服。——玉外納
真正的智慧不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還在于能預見未來。——忒壬斯
一盎司自己的智慧抵得上一噸別人的智慧。——斯特恩 智慧才能開路!——拿破侖
智慧意味著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標。——大哈奇森
靠智慧能贏得財產,但沒有人能用財產換來智慧。——貝·泰勒
使人發光的不是衣上的珠寶,而是心靈深處的智慧。——西班牙諺語
有一盞指路明燈,就是智慧之燈。——英國諺語
智慧越發達,人生就越是獲得莫大的滿足。——俄羅斯諺語
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道路。——俄羅斯諺語
財富會帶來憂慮,但智慧會使精神安寧。——歐洲諺語
可見智慧有多么重要了。
可是當我們面對智慧時,我們是茫然的,我們需要一個好的老師來為我們指點迷津,就像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可是這樣的好老師實在是少之又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克林凱爾說的:可以碰到上千個學者,但不一定能碰上一個智者。
幸好,我們有這么一位堪稱萬世師表的好老師,他的名字,叫“佛”。但佛學博大精深,戒定慧,經律論,卷帙浩繁,門派繁多,我們應該從何處著手呢?
既然我們要追求的是智慧,那么我們就該從佛的智慧人手。
我們上面說到功名利祿都是從智慧而來的,那么難道智慧的作用只是幫助我們獲取功名利祿嗎?不是的,佛有更大的智慧。
佛的更大的智慧,稱為“般若(□)”。
那么般若智慧的“更大”體現在何處呢?這還要從上面所說的追求功名利祿說起。
我們可以以智慧獲取功名利祿,追求功名利祿也是沒有錯的,因為文明的進步是以物質條件的進步為基礎的,如果沒有以物質為基礎的交通、通信、航天等技術的發展,我們也許還停留在“天圓地方”和“日心說”的古老時代。同樣,我們每一個人也只有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才能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能力去做一些對我們的精神提升更有價值的事情。但我們需要記住的是,物質條件只是基礎,不能把它當成最后的目的,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
我們需要明白,我們每個人不管追求的東西是什么,我們最終想要的其實是心之寧靜,而不是那些我們追求的東西本身。比如說,我們追求錢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能夠買得起我們想要的東西、不會因為渴望而心亂,為了不因為貧窮而被人嘲笑、心里憋氣;我們追求名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在別人面前有身份有面子,而不會因為被人看不起而心里壓抑。說到底,我們還是不想心里有糾結和掙扎,還是想心底寧靜。
有人說我追求的是快樂,而不是寧靜。可是萬事萬物,都是有高才有低,有好才有壞,有美才有丑,有善才有惡,其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基礎的。就像老子《道德經》一開始說的那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所以,有快樂才會有痛苦,因為你追求快樂,生命中才同時伴隨了痛苦。我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還是心之寧靜。
如此說來,我們追求物質也能獲得心底寧靜?這其實是個錯覺,因為欲望是無止盡的,只能越追求越痛苦。比如當你工資3000元的時候,你想要6000元;當你住的是廉租房的時候,你想住的是屬于自己的公寓。可當你工資真的6000元了,你就會想要12000;當你真的住上公寓了,你想住的可能就成了豪宅……
書摘/試閱
上一講我們為大家說的是“緣起”。緣起論是佛家根本性的基礎理論,但還不是根本理論。因為“緣起”本身也是一個“緣”,那么由它而“起”的是什么呢?就是佛家的最根本理論——“空”。佛家經常把“緣起”和“空”合起來講,稱為“緣起性空”,就是由于“因為緣起,所以性空”。這一講我們要和大家講的,便是“空”。
而“空”本身卻又是一個緣起,由它而起的是什么呢?便是我們懂得、領悟了這個“空”以后,能夠得到些什么,也就是“空”對我們有什么用。所以“空”是什么,我們下一節再講,這一節先和大家說說“悟空”的用處。
說到“悟空”這個名號,大家肯定是很熟悉的。因為我們都會想到《西游記》里那個大鬧天宮、護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的孫悟空。當年孫猴子因為大鬧天宮被西天如來佛祖壓于五指山下,500年后被取經路過此地的唐僧救出,唐僧聽孫猴子說了他的事后,便為他取了“悟空”的法號,這其實是用心良苦的。
為什么呢?我們先想想,最愛自由的孫猴子為什么會被孤零零地壓在五指山下、風吹日曬雨淋500年?還不都是因為他太自我——太執著于“我”,所以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以至于偷摘蟠桃、偷喝仙釀、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而不管不顧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最后還和天庭對抗,終于釀成大禍。唐三藏這才為他取了“悟空”的法號,希望他能明白一切皆空的道理。而最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孫悟空成了佛。
孫猴子因為“悟空”而成了佛,那么我們“悟空”又會有什么結果呢?這也是一樣的,一樣有可能達到佛的境界。當然,這是很難的,也是需要“九九八十一難”的。但即使我們不能成佛,多明白些“空”的道理,對我們的人生也是大有好處的。
究竟有什么好處?西藏活佛索達吉堪布說,懂得了“空”能夠平息“世間八法”。這個“懂得”,佛家稱為“證悟”,意思是你思想上不但要明白,還要將它融入你的潛意識,讓“空”成為你的本性。只有這樣,在你遇到任何事的時候,才能自然而然的以“空”的眼光去看待,才能非常自在、解脫地活著。
那么什么是“世間八法”?下面我們就說一說:
(1)得
所謂的“得”,便是“得到”。但如果你懂得了“空”的道理,那么就不會因為得到地位、名聲、財富而歡喜。不像那些不懂的人,得到一丁點的東西,就高興得不得了,甚至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或許有人會搞不懂了,會問為什么不能這樣呢?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追求得到和快樂嗎?這是因為這一切都是“空”,至于為什么我們下一節再講。
(2)失
“失”便是“失去”。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我們會失去親人、地位、錢財,然后我們會悲痛萬分。有的人別說失去這些,就是錢包里丟了10元錢,也會傷心半天。這還是因為我們不懂得“空”的道理,不明白這些也是“空”。如果你明白了“空”的道理,即使整個身體毀壞了,也不會為此而憂愁。很多高僧大德在將要離開人間時,即使身體正在潰爛、流膿,他的心情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因為他明白了“空”的道理,不會再為這些而執著,能夠明白身體如夢如幻,失去了也無所謂。
(3)恭敬
所謂的“恭敬”,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面子”。很多人為了面子活著,為了在別人面前有面子不惜投入全部身心去追求那些虛妄不實的東西,甚至不惜撒謊、遮掩、作惡,這也是因為不懂得“空”的道嗎?怎么一個“屁”一樣的小風就讓你氣急敗壞的過江找我算賬來了?蘇東坡是個聰明人,一聽立刻就明白了,羞得無地自容。理。如果懂得了,那么即使成千上萬個人對你磕頭、吹捧、拍馬屁,你也會不為所動。反之,則就可能被人稍微夸獎一下,就開始飄飄然了。
(4)輕蔑
“輕蔑”也就是被人看不起、被人侮辱、被人罵。大多數人可都受不了這個,一旦遇到別人對自己這樣,肯定會氣得暴跳如雷,非要罵回去甚至動手打架不可。而如果你明白了“空”的道理,知道這些是“空”,也是無所謂的,那么即使眾人百般侮辱你、謾罵你,你也不會有任何反應。
(5)、(6)痛苦、快樂
身體和心的快樂,一般人獲得時會控制不住的歡喜,而失去時又會極其痛苦。
(7)、(8)憂、喜
得到了期望的結果時的歡喜心,飽受挫折打擊時的憂愁心,還是因為不懂得“空”的道理。假如懂得了,這些就絕對不會出現,不但外境不會出現,內心中也不會出現。這便是“四大皆空”與“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以上就是“世間八法”。古印度大智者龍樹菩薩說:“知世法者得與失,樂憂美言與惡語,贊毀世間此八法,非我意境當平息。”而我們只有通過領悟“空”的道理才能平息這八法,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法子。所以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中對樂行王這樣呼喚:“通曉世間道理的大王啊,得與失、快樂與憂愁、美言與惡語、贊嘆與詆毀,這些叫做世間八法,人們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種,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種,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我們一定要通過‘空’的般若法門來平息它們。”無垢光尊者也在《心性休息》中說:“觀察空性如虛空,喜憂得失善惡無。”說的也是只有觀察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才會平息世間八法。P32-P34
而“空”本身卻又是一個緣起,由它而起的是什么呢?便是我們懂得、領悟了這個“空”以后,能夠得到些什么,也就是“空”對我們有什么用。所以“空”是什么,我們下一節再講,這一節先和大家說說“悟空”的用處。
說到“悟空”這個名號,大家肯定是很熟悉的。因為我們都會想到《西游記》里那個大鬧天宮、護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的孫悟空。當年孫猴子因為大鬧天宮被西天如來佛祖壓于五指山下,500年后被取經路過此地的唐僧救出,唐僧聽孫猴子說了他的事后,便為他取了“悟空”的法號,這其實是用心良苦的。
為什么呢?我們先想想,最愛自由的孫猴子為什么會被孤零零地壓在五指山下、風吹日曬雨淋500年?還不都是因為他太自我——太執著于“我”,所以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以至于偷摘蟠桃、偷喝仙釀、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而不管不顧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最后還和天庭對抗,終于釀成大禍。唐三藏這才為他取了“悟空”的法號,希望他能明白一切皆空的道理。而最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孫悟空成了佛。
孫猴子因為“悟空”而成了佛,那么我們“悟空”又會有什么結果呢?這也是一樣的,一樣有可能達到佛的境界。當然,這是很難的,也是需要“九九八十一難”的。但即使我們不能成佛,多明白些“空”的道理,對我們的人生也是大有好處的。
究竟有什么好處?西藏活佛索達吉堪布說,懂得了“空”能夠平息“世間八法”。這個“懂得”,佛家稱為“證悟”,意思是你思想上不但要明白,還要將它融入你的潛意識,讓“空”成為你的本性。只有這樣,在你遇到任何事的時候,才能自然而然的以“空”的眼光去看待,才能非常自在、解脫地活著。
那么什么是“世間八法”?下面我們就說一說:
(1)得
所謂的“得”,便是“得到”。但如果你懂得了“空”的道理,那么就不會因為得到地位、名聲、財富而歡喜。不像那些不懂的人,得到一丁點的東西,就高興得不得了,甚至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或許有人會搞不懂了,會問為什么不能這樣呢?我們活著不就是為了追求得到和快樂嗎?這是因為這一切都是“空”,至于為什么我們下一節再講。
(2)失
“失”便是“失去”。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我們會失去親人、地位、錢財,然后我們會悲痛萬分。有的人別說失去這些,就是錢包里丟了10元錢,也會傷心半天。這還是因為我們不懂得“空”的道理,不明白這些也是“空”。如果你明白了“空”的道理,即使整個身體毀壞了,也不會為此而憂愁。很多高僧大德在將要離開人間時,即使身體正在潰爛、流膿,他的心情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因為他明白了“空”的道理,不會再為這些而執著,能夠明白身體如夢如幻,失去了也無所謂。
(3)恭敬
所謂的“恭敬”,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面子”。很多人為了面子活著,為了在別人面前有面子不惜投入全部身心去追求那些虛妄不實的東西,甚至不惜撒謊、遮掩、作惡,這也是因為不懂得“空”的道嗎?怎么一個“屁”一樣的小風就讓你氣急敗壞的過江找我算賬來了?蘇東坡是個聰明人,一聽立刻就明白了,羞得無地自容。理。如果懂得了,那么即使成千上萬個人對你磕頭、吹捧、拍馬屁,你也會不為所動。反之,則就可能被人稍微夸獎一下,就開始飄飄然了。
(4)輕蔑
“輕蔑”也就是被人看不起、被人侮辱、被人罵。大多數人可都受不了這個,一旦遇到別人對自己這樣,肯定會氣得暴跳如雷,非要罵回去甚至動手打架不可。而如果你明白了“空”的道理,知道這些是“空”,也是無所謂的,那么即使眾人百般侮辱你、謾罵你,你也不會有任何反應。
(5)、(6)痛苦、快樂
身體和心的快樂,一般人獲得時會控制不住的歡喜,而失去時又會極其痛苦。
(7)、(8)憂、喜
得到了期望的結果時的歡喜心,飽受挫折打擊時的憂愁心,還是因為不懂得“空”的道理。假如懂得了,這些就絕對不會出現,不但外境不會出現,內心中也不會出現。這便是“四大皆空”與“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以上就是“世間八法”。古印度大智者龍樹菩薩說:“知世法者得與失,樂憂美言與惡語,贊毀世間此八法,非我意境當平息。”而我們只有通過領悟“空”的道理才能平息這八法,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法子。所以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中對樂行王這樣呼喚:“通曉世間道理的大王啊,得與失、快樂與憂愁、美言與惡語、贊嘆與詆毀,這些叫做世間八法,人們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種,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種,這不是修行人的做法,我們一定要通過‘空’的般若法門來平息它們。”無垢光尊者也在《心性休息》中說:“觀察空性如虛空,喜憂得失善惡無。”說的也是只有觀察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才會平息世間八法。P32-P34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