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優惠價
:87 折 204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氣場是一個領導獨一無二的精神名片。身為領導者,氣場的大小,決定了你領導效力的高低,更決定了你對組織和他人影響力及號召力的強弱。縱觀歷代卓越的領導者,他們都有一種超級強大的氣場,能把人才吸引來,把隊伍凝聚住,成就一番豐功偉業。大勝靠德,常勝靠修。修得到位了,氣場就會自然而生。修的過程就是學習、借鑒古人先賢故事和主張的過程。《領導的氣場:8堂課講透中國式領導智慧》整合了《呂氏春秋》《史記》《三國志》《水滸傳》《貞觀政要》等古代典籍中耳熟能詳的故事,以獨特的視角和小說家的筆法,妙語解讀歷史背後的領導智慧,在領導如何定位、修身、觀人、選人、用人、立威、授權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見。旁徵博引,卻不覺晦澀難懂;詼諧幽默,卻不失浩然正氣。於平淡和細節處見真諦,處處展現了現代領導所需要具備的胸懷、眼界、智慧與韜略。翻開這本《領導的氣場:8堂課講透中國式領導智慧》,在品味傳統文化中的領導哲學的同時,提升你的領導力吧!
作者簡介
趙玉平,管理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領導理論、人力資源和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國教育電視臺《師說》和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論壇》主講人,入選2009年“十大國學講師”。在《百家講壇》開設的《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課程,開闢了運用管理學和心理學解讀傳統經典的新領域。為世界500強多家企業提供諮詢和培訓,受邀在全國各地進行了近千場傳統文化、團隊管理等方面的講座,受到學員廣泛歡迎,反響熱烈。主講課程包括《解讀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看水滸說管理》《選人用人定成敗》《三國管理謀略》《心理學在團隊管理中的運用》等。著有《比強者更強》《梁山政治》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領導的氣場:8堂課講透中國式領導智慧》不同于一般領導力理論的書籍,側重從傳統文化角度解讀領導力的修煉,立意獨特。作者趙玉平有十余年經營管理經驗,任央視《心理訪談》節目嘉賓。并在《百家講壇》主講《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系列節目,開創了運用管理學和心理學解讀傳統經典的新領域。《領導的氣場:8堂課講透中國式領導智慧》中融合了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妙語解讀歷史背后的領導智慧。不論是政界領導者還是商界領導者,都可以從《領導的氣場:8堂課講透中國式領導智慧》中學到如何定位、修身、觀人、用人、立威、授權等,從而提升領導力。
序
自序
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我是一個喜歡讀歷史,特別是讀思想史的人。少年時代,最早接觸的歷史故事是《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那個時候腦子里沒有二十四史,沒有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有的只是十幾個大英雄,什么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什么一杰李元霸二杰宇文成都三杰裴元慶……歷史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群大英雄的上場下場、打打殺殺。后來,又漸漸知道了諸葛亮、徐茂公、劉伯溫……這時候,我知道了原來在武的英雄之外還有文的英雄,他們用智謀書寫歷史,而且他們的篇章愈加精彩。
再后來,讀了更多的書,聽了更多的故事,發現居然在武的英雄和文的英雄之外,還有第三種人大放光彩,他們看起來都很平庸,但是卻能調動和使用英雄。比如劉邦文不如張良、蕭何,武不如韓信;比如劉備文不如諸葛亮、龐統,武不如關張趙馬黃,但他們都能帶領一班風云人物去縱橫天下、成就大業。
我想,這樣的人應該算是歷史中的第三類英雄,他們自身沒有縱橫天下的武藝,也沒有精妙高深的謀略,但是他們卻都能給英雄當領導,讓英雄自愿聽令、心服口服。第三類英雄就是能當領導、調動英雄去成就事業的人,就是管理英雄,他們的才華是管理才華,在這些人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寶貴的東西。
翻開歷史,篇篇章章都充滿血腥,鮮血帶來的沉重幾乎讓人透不過氣來。在伴君如伴虎、人命如草芥,動輒滿門抄斬的年代搞管理,真的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冒險事業。但是我們的先人們做到了,而且做得那樣精彩。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忠誠,值得我們每一個后來人景仰。
正是這份景仰,給我寫作本書帶來了最初的沖動。
三國的劉備文不如諸葛亮龐統,武不如關張趙馬黃,但是他能調動這些文臣武將為自己打天下。再看水滸中的宋江,翻翻宋江這人的簡歷便知,他無非是山東省鄆城縣一個小吏,文也不能文,武也不能武。就這么一個人,卻可以帶領英雄團隊。再看看梁山這個隊伍的構成,其他的一百零七條好漢,可都不是一般人!有皇室貴胄、朝廷武將、草莽英雄、江湖好漢……這么一幫人居然都服宋江!宋江憑什么?
仔細想想,我們就發現,成功的領導者,他們身上似乎都有一種超級強大的氣場,這個氣場,能把英雄吸引來,把隊伍凝聚住,給人力量,給人溫暖,催人奮進。
管理的奧妙就在于把“我”變成“我們”——把我會變成我們大家都會,把我想變成我們大家都想,把我要奮斗變成我們大家都要奮斗。在這種變化過程中,我們往往能真實地感受到氣場的存在。有些人和風細雨,但是號召一出群情振奮山搖地動;有些人聲嘶力竭,但是結果卻是鴉雀無聲眾人圍觀。
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領導者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當中,那些管理英雄又是如何來打造自身這種影響力的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著我,指引著我,給了我寫作本書的基本方向。
在寫作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內容的取舍與材料的篩選。用簡單的八次對話來描繪一幅思想史的畫卷,這簡直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我自始至終都是在挑戰自己。
在選材方面,我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追根溯源,堅持“早”的原則。針對一種管理思想的演變,盡量向上去追溯,從源頭入手來寫。二是引用經典人物、經典故事,堅持“顯”的原則。書中的人物和事件,盡量選擇耳熟能詳、眾所周知的。因為我相信,只有傳播了,才能產生影響。一個眾所不知的人物或者一段流傳不廣的事件,對后世管理思想的影響也肯定是十分有限的。三是從史料入手,堅持“實”的原則。人物和事件盡量從史書(主要是《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其次是諸子百家的典籍)中選。全書只有第5章“和誰在一起”中“桃園三結義”的對話是從小說當中選取的材料。不過,盡管這段故事出自小說,但它在我們的心靈當中已經成了一段真實的事件。
傳統文化的精髓,應該不僅僅限于孔孟之道、八卦占卜、陰陽五行之類,它包含著更多的東西,等待我們這些現代人去探索。在讀歷史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在卷帙浩繁的歷史當中,有些聲音是一脈相承的。中國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一個字上,這個字就是“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國式管理中,人和的精神一脈相承。“人和”兩個字包含著建班底、帶隊伍、選才用才、激勵人心等一系列問題,這些也恰恰是現代管理所關注的內容。從這一點上來說,古代管理思想史的內容,對于現代管理也是非常有借鑒價值的。
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一是介紹常用的管理策略。例如,分析殺雞儆猴策略,第2章里寫道——“假如有個新來的領導要給一群大象當頭領,為了震懾這些大家伙,這位新領導威風凜凜地從地上抓過一只螞蟻,然后當著這群大象的面把螞蟻狠狠捻死了。這樣會不會起到震懾的效果呢?當然不會。不但不會起到震懾效果,大象還會嘲笑他的軟弱。相反,如果給一群螞蟻當頭領,上來就當眾捻死一頭大象,那么螞蟻一定會格外信服領導的威嚴。所以,我們應該捻死大象給螞蟻看,只有處罰了有分量的人,才能起到震懾的效果。回過頭來看,一般來說雞是比猴子小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取得管理的效果,恐怕更好的方法是殺猴給雞看。這個策略叫作‘罰上立威’。”
二是對歷史案例進行剖析。例如,第7章寫張良給呂后出主意——“張良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借助‘商山四皓’的威信和影響力來幫助太子說服劉邦。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從表面上看,是四個老先生說服了劉邦,其實完全是張良的謀略。一個有智慧的人,站在臺前呼風喚雨比較容易,躲在幕后默默無聞做貢獻比較難。站在臺前,出名確實容易一些,但也很有可能因為一時不慎給自己招來意外的災禍。做人要收放自如。一個有智慧、有想法的人,放比較容易,但是一旦放得過火,就會有很多麻煩,所以該收還是要收住。放得開,是才華;收得住,是智慧。”
三是具體問題的對策和建議。例如,第6章寫如何對待責任意識不強的領導——“這樣的領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遇事不做主、不拍板。比如,上級通知最近有工作組下來抽查工作,有可能查到本部門。于是你問:‘領導,要不要提前協調相關部門,準備一份書面的匯報?’領導說:‘別理他們。’等真的來了通知,工作組要求提交書面匯報的時候,領導又來問你:‘你怎么沒有準備書面匯報啊?’與這樣的領導相處,基本的行為策略是‘當鬧鐘’。鬧鐘的作用就是提醒,不斷地提醒,一直到行動為止。而且鬧鐘關鍵在于一個‘鬧’字,只有提醒到對方有點不耐煩的程度,才算得上‘鬧’。提醒的技巧是:一說要求,二說行動,三說后果。”
四是領導理論的引申與管理思維的啟迪。例如,第4章分析對能人的管理——“《西游記》里孫悟空戴著一個緊箍,為什么不給沙僧和豬八戒戴,偏偏要給孫悟空戴?這就是奧妙所在:能人需要戴緊箍,庸人不需要。因為庸人離不開團隊,離開團隊就到不了西天;但是能人一個跟斗就能到西天,即使離開團隊,也可以自立門戶,當個美猴王。而團隊是離不開能人的。對于能人,沒有約束就難以信任。信任不僅需要情感認同,還需要一種機制認同。給能人戴上緊箍,忠誠度確認了,做事情也有譜了,領導就可以放心了。可以不念緊箍咒,但一定要戴緊箍,因為緊箍是一種機制,是一種雙方的承諾。”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對這座思想寶庫的每一次探索都讓我浩嘆不已。如果歷史是一座山,當我們面山而坐,對著橫亙在天邊的這一段巍峨和蒼茫,內心會騰起怎樣的感受呢?對我來說,這份感受就是:除了想走進大山的懷抱,親眼目睹神奇和精彩之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作為大山的兒子,去講述那些山的故事,并把它們傳給后人。
趙玉平
于北京郵電大學
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我是一個喜歡讀歷史,特別是讀思想史的人。少年時代,最早接觸的歷史故事是《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那個時候腦子里沒有二十四史,沒有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有的只是十幾個大英雄,什么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什么一杰李元霸二杰宇文成都三杰裴元慶……歷史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群大英雄的上場下場、打打殺殺。后來,又漸漸知道了諸葛亮、徐茂公、劉伯溫……這時候,我知道了原來在武的英雄之外還有文的英雄,他們用智謀書寫歷史,而且他們的篇章愈加精彩。
再后來,讀了更多的書,聽了更多的故事,發現居然在武的英雄和文的英雄之外,還有第三種人大放光彩,他們看起來都很平庸,但是卻能調動和使用英雄。比如劉邦文不如張良、蕭何,武不如韓信;比如劉備文不如諸葛亮、龐統,武不如關張趙馬黃,但他們都能帶領一班風云人物去縱橫天下、成就大業。
我想,這樣的人應該算是歷史中的第三類英雄,他們自身沒有縱橫天下的武藝,也沒有精妙高深的謀略,但是他們卻都能給英雄當領導,讓英雄自愿聽令、心服口服。第三類英雄就是能當領導、調動英雄去成就事業的人,就是管理英雄,他們的才華是管理才華,在這些人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寶貴的東西。
翻開歷史,篇篇章章都充滿血腥,鮮血帶來的沉重幾乎讓人透不過氣來。在伴君如伴虎、人命如草芥,動輒滿門抄斬的年代搞管理,真的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冒險事業。但是我們的先人們做到了,而且做得那樣精彩。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忠誠,值得我們每一個后來人景仰。
正是這份景仰,給我寫作本書帶來了最初的沖動。
三國的劉備文不如諸葛亮龐統,武不如關張趙馬黃,但是他能調動這些文臣武將為自己打天下。再看水滸中的宋江,翻翻宋江這人的簡歷便知,他無非是山東省鄆城縣一個小吏,文也不能文,武也不能武。就這么一個人,卻可以帶領英雄團隊。再看看梁山這個隊伍的構成,其他的一百零七條好漢,可都不是一般人!有皇室貴胄、朝廷武將、草莽英雄、江湖好漢……這么一幫人居然都服宋江!宋江憑什么?
仔細想想,我們就發現,成功的領導者,他們身上似乎都有一種超級強大的氣場,這個氣場,能把英雄吸引來,把隊伍凝聚住,給人力量,給人溫暖,催人奮進。
管理的奧妙就在于把“我”變成“我們”——把我會變成我們大家都會,把我想變成我們大家都想,把我要奮斗變成我們大家都要奮斗。在這種變化過程中,我們往往能真實地感受到氣場的存在。有些人和風細雨,但是號召一出群情振奮山搖地動;有些人聲嘶力竭,但是結果卻是鴉雀無聲眾人圍觀。
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領導者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當中,那些管理英雄又是如何來打造自身這種影響力的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著我,指引著我,給了我寫作本書的基本方向。
在寫作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內容的取舍與材料的篩選。用簡單的八次對話來描繪一幅思想史的畫卷,這簡直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我自始至終都是在挑戰自己。
在選材方面,我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追根溯源,堅持“早”的原則。針對一種管理思想的演變,盡量向上去追溯,從源頭入手來寫。二是引用經典人物、經典故事,堅持“顯”的原則。書中的人物和事件,盡量選擇耳熟能詳、眾所周知的。因為我相信,只有傳播了,才能產生影響。一個眾所不知的人物或者一段流傳不廣的事件,對后世管理思想的影響也肯定是十分有限的。三是從史料入手,堅持“實”的原則。人物和事件盡量從史書(主要是《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其次是諸子百家的典籍)中選。全書只有第5章“和誰在一起”中“桃園三結義”的對話是從小說當中選取的材料。不過,盡管這段故事出自小說,但它在我們的心靈當中已經成了一段真實的事件。
傳統文化的精髓,應該不僅僅限于孔孟之道、八卦占卜、陰陽五行之類,它包含著更多的東西,等待我們這些現代人去探索。在讀歷史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在卷帙浩繁的歷史當中,有些聲音是一脈相承的。中國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一個字上,這個字就是“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國式管理中,人和的精神一脈相承。“人和”兩個字包含著建班底、帶隊伍、選才用才、激勵人心等一系列問題,這些也恰恰是現代管理所關注的內容。從這一點上來說,古代管理思想史的內容,對于現代管理也是非常有借鑒價值的。
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一是介紹常用的管理策略。例如,分析殺雞儆猴策略,第2章里寫道——“假如有個新來的領導要給一群大象當頭領,為了震懾這些大家伙,這位新領導威風凜凜地從地上抓過一只螞蟻,然后當著這群大象的面把螞蟻狠狠捻死了。這樣會不會起到震懾的效果呢?當然不會。不但不會起到震懾效果,大象還會嘲笑他的軟弱。相反,如果給一群螞蟻當頭領,上來就當眾捻死一頭大象,那么螞蟻一定會格外信服領導的威嚴。所以,我們應該捻死大象給螞蟻看,只有處罰了有分量的人,才能起到震懾的效果。回過頭來看,一般來說雞是比猴子小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取得管理的效果,恐怕更好的方法是殺猴給雞看。這個策略叫作‘罰上立威’。”
二是對歷史案例進行剖析。例如,第7章寫張良給呂后出主意——“張良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借助‘商山四皓’的威信和影響力來幫助太子說服劉邦。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從表面上看,是四個老先生說服了劉邦,其實完全是張良的謀略。一個有智慧的人,站在臺前呼風喚雨比較容易,躲在幕后默默無聞做貢獻比較難。站在臺前,出名確實容易一些,但也很有可能因為一時不慎給自己招來意外的災禍。做人要收放自如。一個有智慧、有想法的人,放比較容易,但是一旦放得過火,就會有很多麻煩,所以該收還是要收住。放得開,是才華;收得住,是智慧。”
三是具體問題的對策和建議。例如,第6章寫如何對待責任意識不強的領導——“這樣的領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遇事不做主、不拍板。比如,上級通知最近有工作組下來抽查工作,有可能查到本部門。于是你問:‘領導,要不要提前協調相關部門,準備一份書面的匯報?’領導說:‘別理他們。’等真的來了通知,工作組要求提交書面匯報的時候,領導又來問你:‘你怎么沒有準備書面匯報啊?’與這樣的領導相處,基本的行為策略是‘當鬧鐘’。鬧鐘的作用就是提醒,不斷地提醒,一直到行動為止。而且鬧鐘關鍵在于一個‘鬧’字,只有提醒到對方有點不耐煩的程度,才算得上‘鬧’。提醒的技巧是:一說要求,二說行動,三說后果。”
四是領導理論的引申與管理思維的啟迪。例如,第4章分析對能人的管理——“《西游記》里孫悟空戴著一個緊箍,為什么不給沙僧和豬八戒戴,偏偏要給孫悟空戴?這就是奧妙所在:能人需要戴緊箍,庸人不需要。因為庸人離不開團隊,離開團隊就到不了西天;但是能人一個跟斗就能到西天,即使離開團隊,也可以自立門戶,當個美猴王。而團隊是離不開能人的。對于能人,沒有約束就難以信任。信任不僅需要情感認同,還需要一種機制認同。給能人戴上緊箍,忠誠度確認了,做事情也有譜了,領導就可以放心了。可以不念緊箍咒,但一定要戴緊箍,因為緊箍是一種機制,是一種雙方的承諾。”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對這座思想寶庫的每一次探索都讓我浩嘆不已。如果歷史是一座山,當我們面山而坐,對著橫亙在天邊的這一段巍峨和蒼茫,內心會騰起怎樣的感受呢?對我來說,這份感受就是:除了想走進大山的懷抱,親眼目睹神奇和精彩之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作為大山的兒子,去講述那些山的故事,并把它們傳給后人。
趙玉平
于北京郵電大學
目次
自序 不知過去無以圖未來第一章 問天下誰是領導一、彈琴的領導與熬夜的領導二、庸人當領導三、閒人的境界四、給下屬上發條五、用人四策第二章 你憑什麼說了算一、殺雞還是殺猴二、只有一個圓心三、新來的領導是熟人四、荷花荷葉間的失落五、溫柔一刀第三章 一路上追的原來是自己一、取天下從自己開始二、領導者缺什麼三、領導算卦四、管住自己五、臨事有靜氣第四章 “沒用的人”有什麼用一、用人如器二、小人的用處三、庸人的用處四、仇人的用處五、唱反調的人六、能力、崗位和待遇的匹配第五章 和誰在一起一、“兄弟連”的真諦二、也愛諸葛亮,也愛豹子頭三、下一個人是誰第六章 能人如何不嚇人一、千古忠誠說嶽飛二、有這樣三種忠誠三、五種不好相處的上級第七章 該做不該做一、不知錢糧的宰相與關心牛喘的宰相二、有些好事不能做三、責任感與有限解決第八章 借來慧眼看蓮花一、大處看天下,小處看人二、基於勝任要素的選拔三、心智模式阻礙執行四、英雄從哪裡來附錄 老趙語錄後記 我是這樣一個寫書的人再版後記 大勝靠德,常勝靠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