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換個角度認識佛:理工科教授與近代知識分子談佛
滿額折

換個角度認識佛:理工科教授與近代知識分子談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60 元
優惠價
90324
庫存:2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認識佛、瞭解佛、學習佛,影響你未來生命的關鍵,就在這本書中。
佛法就是幸福法,換個角度來談佛,就是更好的禮佛。

能以新時代的知識「講理」
不因循陳詞古語而「說教」
能廣泛通達事理的「立論」
並終究明曉事實的「真相」

佛是什麼?學佛又是為什麼?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文明時代,知識分子能否用科學的思維來認識佛、談論佛,信仰佛?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你能跳出歷代窠臼裏的探詢或詮釋,走出一番新氣象,一定會找到科學合理的解答。

一切煩惱和迷惑,在佛的智慧中,都能夠找到救治的靈丹妙藥

做為現在的知識分子,如果弄清了空和有、時間與空間、物質及意識這幾個概念,學佛就容易多了。
 
但是,生命和宇宙的真相遠遠不是一般書本裡所解釋的那麼膚淺。想和佛陀交談,就應該拋開一切成見,對佛法做一個基本瞭解,然後再與哲學、科學作比較,才會頓悟和再生……

作者簡介

張之嵐

學歷:電機工程博士。
經歷:電子工程師。
電子工程系主任。
資訊工程系主任。
教育部全國優良教師獎。
中華民國考試院典試委員。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電子工程國家標準起草委員。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起草委員。
台灣傑出發明家獎章(2008)。
美國Golden State Univ.發明博士獎章(2008)。

名人/編輯推薦

聯合推薦
王鎮城∕機電博士 李粵堅∕物理博士 吳春淵∕機械博士
吳英陵∕農學博士 林建憲∕工學博士 施江霖∕電機博士
康達維∕文學博士 張台平∕文學博士 郭靜娟∕生醫博士
陶翼煌∕地理博士 劉鎮源∕機電博士 謬正西∕文學博士

目次

推薦序
序言
第 1 章 2011年序曲
第 2 章 近代知識分子的良知
第 3 章 空的韻味
第 4 章 煩惱即菩提
第 5 章 禪是生活的藝術
第 6 章 大自然的佛性
第 7 章 空的智慧與解諦
第 8 章 時間與空間的覺性
第 9 章 色與空的究竟解析
第 10 章 五蘊皆空的解行
第 11 章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第 12 章 禪佛情韻
第 13 章 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生命思維
第 14 章 空的涵蘊與散度定理
第 15 章 典籍中的文字枷鎖

書摘/試閱

第四章 煩惱即菩提
保持一顆喜悅的心吧!

因為,只有喜悅的心
才是生命中最大的福報。
它會帶給我們全然不同的生命觀點
喜悅的心是沒有沮喪的,是沒有罣礙的。

它使生命產生了無比的美妙
孩童的歡笑是喜悅的
花朵的艷麗是喜悅的
果實的甜美是喜悅的
智慧給我們帶來無比的喜悅
認知宇宙的萬有讓我們感受喜悅
事實上;
喜悅無所不在
只要我們打開喜悅的心扉
就能感受到
這個世間處處充滿了喜悅。
原來,生命的本質就是
喜悅。

1. 什麼是煩惱?
什麼是煩惱?在《大智度論》中有說:「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名為煩惱。」以近代的語法來說:「煩」就是擾動不安,而「惱」是心亂不寧。簡單的說就是心煩身惱,不得自在,身心不安的現象,也就是身心的一種不安、不寧、不快活,更確切的說就是身心的「煩悶與苦惱」。煩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一個人的身心長期的擾動不安而又心亂不寧,可想而知,是相當痛苦的。「煩惱」是事情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那麼「煩惱」是如何起來的呢?依佛法而言,煩惱是由「無明」而生起的,「無明」就是不明白事物之理,而思維則是愚痴的意思。那麼,煩惱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又如何能說:「煩惱即菩提」呢?

2. 煩惱並不等同菩提
剛剛說過,「煩惱」就是一種心煩身惱,不得自在,身心不安的現象。而「菩提」則是指能覺法性的智慧,有能「覺悟」之意。所以,「菩提」指的不是人,也不是物,而是一種智慧。請注意,在「煩惱即菩提」這句話中的「即」不可以當作是「即是、就是」來解釋。如果我們把「即」當成「即是」而言,那麼在意義上就會產生相反的意境了,而譯成為:「煩惱就是菩提」,那就十萬八千里的謬誤了,如果說煩惱就是菩提,這是有等號的關係存在。事實上,煩惱並不等於菩提,如果煩惱就是等於菩提,那諸位又何必要學佛修禪?天天去尋煩惱不就好了嗎?那
能快樂嗎?從來就沒有人會認為自尋煩惱會是一件美妙的事。

又有人說:「用煩惱來練心」,這種說法就更嚇人了,更不可取。如果真是想用煩惱來練心的話,我要進一步的細問,該如何用煩惱來練心呢?是煩惱越多越好嗎?是到處去尋找煩惱嗎?煩惱越多心中越安穩嗎?如果真的是要用煩惱來練心,萬一沒有把煩惱練成「心」的話,那會是什麼呢?答案很明顯,那就是魔,而且是個大魔頭。所以我說,用煩惱來練心的這種說法是很嚇人的。

3. 大智慧
我們可以體會到身心不安,不得自在所產生的是煩惱,而煩惱則是身心皆苦的根源。於是,我們當然會想到如何去除煩惱?如何讓身心安穩下來?正如《金剛經》在一開始就說到,長老須菩提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句話的真正要問的重點是:「云何降伏其心?」,這也
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最難對付,也是最難超越的部分。如果我們有煩惱而起了妄念的時候,又要怎樣去降伏這些煩惱與妄心呢?整部《金剛經》的主旨就是在教導我們該如何去降伏這些煩惱與妄心,這也正是在一開頭就提問到要怎樣才能使這個菩提心常住不退呢?使我們能有足夠的智慧去除煩惱呢?

「煩惱即菩提」的這個「即」字不是「等同」的意思,而是轉化或昇華的意思。也就是如何將煩惱轉化為菩提,說的更確切一些,就是:「將煩惱轉化昇華,並昇華為智慧。」但是,要將煩惱轉化並昇華為智慧則需要「更高」的智慧去解決。事實上,這個「更高」的智慧並不是需要有多高的修行或學識,它是一種認知的問題。也就是要我們能夠認知,當我們面對煩惱首先要能不以為苦,也就是說能夠認知到:

事情的本質並沒有苦與樂的問題,而苦與樂的產生則是在於我們的心。

能夠以冷靜的認知與智慧去處理煩惱的問題,才能夠突破煩惱而轉為菩提。因此,這整句話的意義就是在告訴我們,要轉化一切的事物需要智慧,而每一次的智慧成就可以再轉化為更大的智慧與成就,這就是「菩提」,這就是「大智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