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檢測實訓(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應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學化工類
ISBN13:9787312031755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莉; 王紅豔; 張雪梅
出版日:2020/01/01
裝訂/頁數:平裝/190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應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學化工類:分離檢測實訓》為高等院校分離檢測實訓教材,側重于實際應用,以實訓內容與地方經濟生產相結合、傳統分離檢測技術與現代分離檢測技術相結合等為原則進行編寫;較全面地介紹了分離科學原理和沉澱分離法、萃取分離法、離子交換分離法、色譜分離法、泡沫分離法、電泳法、膜分離、蒸餾法等主要分離檢測技術;滿足了地方經濟行業和產業生產實際中對分離技術的要求;同時,隨著高技術產業的出現,盡可能多地介紹了一些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新型分離技術及其應用。
《應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學化工類:分離檢測實訓》適合於高等院校化學、化工、材料等相關學科使用,也可以供從事相關科研和生產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之用。
《應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學化工類:分離檢測實訓》適合於高等院校化學、化工、材料等相關學科使用,也可以供從事相關科研和生產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之用。
名人/編輯推薦
《應用型本科高校系列教材?化學化工類:分離檢測實訓》適合于高等院校化學、化工、材料等相關學科使用,也可以供從事相關科研和生產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之用。
目次
前言
第一部分 分離檢測的基本原理
第1章 分離科學及分離技術
1.1 分離科學技術及其研究內容
1.2 分離科學的重要性
1.3 分離過程的本質
1.4 分離方法的分類
1.5 分離方法的評價
1.6 分離技術的展望
第2章 氣態分離法
2.1 揮發
2.2 昇華
2.3 蒸餾
2.4 分子蒸餾技術
第3章 沉澱分離法
3.1 沉澱分離法
3.2 共沉澱分離法
第4章 萃取分離法
4.1 溶劑萃取
4.2 膠團萃取
4.3 雙水相萃取
4.4 超臨界流體萃取
4.5 微波協助萃取
4.6 固相萃取
4.7 溶劑微膠囊萃取
第5章 離子交換分離法
5.1 離子交換樹脂
5.2 離子交換原理
5.3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及預處理
5.4 離子交換過程的設備與操作
5.5 離子交換分離法的應用
第6章 色譜分離法
6.1 概述
6.2 色譜過程及其分類
6.3 區帶遷移
6.4 色譜保留值
6.5 譜帶展寬
6.6 分離度
6.7 分離時間
第7章 電泳分離法
7.1 電泳分離法原理
7.2 電泳分離法的分類
第8章 浮選分離法
8.1 浮選基本原理
8.2 離子浮選
8.3 沉澱浮選
8.4 溶劑浮選
第9章 膜分離法
9.1 概述
9.2 微濾、超濾和納濾
9.3 反滲透
9.4 透析(滲析)
9.5 膜蒸餾
9.6 膜萃取
9.7 液膜分離
9.8 親和膜分離
第二部分 分離檢測技術
實驗1 丙酮和1,2一二氯乙烷混合物的分餾
實驗2 沉澱法分離合金鋼中的鎳
實驗3 共沉澱分離銅樣中的鉍
實驗4 溶劑萃取法分離測定合金鋼中微量的銅
實驗5 溶劑萃取法分離甲苯、苯胺和苯甲酸
實驗6 茶葉中咖啡因的微波提取工藝
實驗7 離子交換分離法製備純水
實驗8 薄層色譜法分離食品中的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
實驗9 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譜分離
實驗10 紙色譜法分離無機離子Co(Ⅱ)、Cu(Ⅱ)、Fe(Ⅲ)、Ni(Ⅱ)
實驗11 醋酸纖維薄膜電泳法分離蛋白質
實驗12 超濾法分離明膠蛋白水溶液
實驗13 浮選法分離處理礦物
實驗14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植物油
實驗15 石英砂的純化
實驗16 石英砂中二氧化矽的測定
實驗17 石英砂中鐵含量的測定
實驗18 石英砂中鋁含量的測定一(返滴定法)
實驗19 石英砂中鋁含量的測定二(分光光度法)
實驗20 用ICP-MS進行石英砂全項檢測
實驗21 蘆丁的提取、分離與鑒定
實驗22 青蒿素的提取、分離和鑒定
實驗23 紅辣椒中紅色素的分離
實驗24 艾葉及丁香中揮發油的提取鑒定
實驗25 甘草皂苷元的提取與分離
實驗26 黃芩苷的提取分離(設計性實驗)
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 分離檢測的基本原理
第1章 分離科學及分離技術
1.1 分離科學技術及其研究內容
1.2 分離科學的重要性
1.3 分離過程的本質
1.4 分離方法的分類
1.5 分離方法的評價
1.6 分離技術的展望
第2章 氣態分離法
2.1 揮發
2.2 昇華
2.3 蒸餾
2.4 分子蒸餾技術
第3章 沉澱分離法
3.1 沉澱分離法
3.2 共沉澱分離法
第4章 萃取分離法
4.1 溶劑萃取
4.2 膠團萃取
4.3 雙水相萃取
4.4 超臨界流體萃取
4.5 微波協助萃取
4.6 固相萃取
4.7 溶劑微膠囊萃取
第5章 離子交換分離法
5.1 離子交換樹脂
5.2 離子交換原理
5.3 離子交換樹脂的選擇及預處理
5.4 離子交換過程的設備與操作
5.5 離子交換分離法的應用
第6章 色譜分離法
6.1 概述
6.2 色譜過程及其分類
6.3 區帶遷移
6.4 色譜保留值
6.5 譜帶展寬
6.6 分離度
6.7 分離時間
第7章 電泳分離法
7.1 電泳分離法原理
7.2 電泳分離法的分類
第8章 浮選分離法
8.1 浮選基本原理
8.2 離子浮選
8.3 沉澱浮選
8.4 溶劑浮選
第9章 膜分離法
9.1 概述
9.2 微濾、超濾和納濾
9.3 反滲透
9.4 透析(滲析)
9.5 膜蒸餾
9.6 膜萃取
9.7 液膜分離
9.8 親和膜分離
第二部分 分離檢測技術
實驗1 丙酮和1,2一二氯乙烷混合物的分餾
實驗2 沉澱法分離合金鋼中的鎳
實驗3 共沉澱分離銅樣中的鉍
實驗4 溶劑萃取法分離測定合金鋼中微量的銅
實驗5 溶劑萃取法分離甲苯、苯胺和苯甲酸
實驗6 茶葉中咖啡因的微波提取工藝
實驗7 離子交換分離法製備純水
實驗8 薄層色譜法分離食品中的苯甲酸鈉和山梨酸鉀
實驗9 植物色素的提取及色譜分離
實驗10 紙色譜法分離無機離子Co(Ⅱ)、Cu(Ⅱ)、Fe(Ⅲ)、Ni(Ⅱ)
實驗11 醋酸纖維薄膜電泳法分離蛋白質
實驗12 超濾法分離明膠蛋白水溶液
實驗13 浮選法分離處理礦物
實驗14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植物油
實驗15 石英砂的純化
實驗16 石英砂中二氧化矽的測定
實驗17 石英砂中鐵含量的測定
實驗18 石英砂中鋁含量的測定一(返滴定法)
實驗19 石英砂中鋁含量的測定二(分光光度法)
實驗20 用ICP-MS進行石英砂全項檢測
實驗21 蘆丁的提取、分離與鑒定
實驗22 青蒿素的提取、分離和鑒定
實驗23 紅辣椒中紅色素的分離
實驗24 艾葉及丁香中揮發油的提取鑒定
實驗25 甘草皂苷元的提取與分離
實驗26 黃芩苷的提取分離(設計性實驗)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4.2 膠團萃取
膠團萃取是把被萃取物以膠團或者膠體形式從水相萃取到有機相中的溶劑萃取方法。膠團萃取既可用于無機物的萃取,也可用于有機物的萃取。在無機物方面,金屬或其無機鹽可以形成疏水性膠體粒子進入有機相。被萃取物主要包括金、銀、硫酸鋇等,溶劑主要包括氯仿、四氯化碳和乙醚等物質。
4.2.1 膠團的形成
膠團又稱膠束,是雙親(親水又親油)物質,在水或有機溶劑中自發形成的聚集體。膠團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劑是一類典型的雙親物質,是由親水憎油的極性基團和親油憎水的非極性基團兩部分組成的兩性分子。在水中,當表面活性劑的濃度達到臨界膠束濃度(簡稱CMC)時,多個表面活性劑分子(或離子)的疏水基團相互締合,親水基團朝向水相,形成膠體粒子大小的聚集體即膠團。
膠團的大小形狀與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有關,濃度由低到高時,膠團形狀依次為球形、棒狀六角束、層狀、液晶狀等。
4.2.2膠團的分類
膠團分為正膠團和反膠團兩類。
正膠團又稱為正向膠團或正向微膠團,是表面活性劑在極性溶液中形成的,其親水性的極性端向外指向極性溶液,疏水性的非極性端向內相互聚集,中間形成非極性的“核”。
反膠團又稱為反向膠團或反向微膠團,是表面活性劑在非極性有機溶劑中形成的,其親水性基團自發地向內聚集,中間形成極性的“核”。其疏水性的非極性端向外,指向非極性溶劑,而極性端向內,與在水相中形成的微膠團方向相反。
反膠團中極性的“核”包括由表面活性劑的極性端組成的內表面、平衡離子和微小水滴。其中溶解的水稱為微水相或“水池”。由于這個“水池”具有極性,因此可以溶解極性的分子和親水性的生物大分子。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溶解一些原來不能溶解的物質,即二次加溶。如反膠團的極性“核‘在溶解了水之后,可以進一步溶解氨基酸、蛋白質和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由于膠團的屏蔽作用,這些生物物質不與有機溶劑直接接觸,“水池”的微環境又保護了生物物質的活性,可以達到溶解、分離生物物質的目的。反膠團萃取可用于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質等生物分子的分離純化,特別是蛋白質類生物大分子。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