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妙語“聯”珠:中國古代哲學研究》選擇了中國古代哲學21個命題集中予以詮釋和闡發,以命題為切入點研究中國古代哲學,通過不同哲學家的經典命題揭示中國古代哲學一以貫之的思維方式、價值旨趣和基本特徵。在翻譯《穆勒名學》時,嚴複將三段論法Syllogizing翻譯為聯珠,意指三段論法是將三個命題珠聯在一起,《妙語“聯”珠: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之名即采此意,試圖在採擷中國古代哲學精華:珠的基礎上,將它們聯為一體,共同展示中國古代哲學的精神風尚。概括地說,《妙語“聯”珠: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具有鮮明特徵:第一,以“妙語”:命題為切入點,奠基於個案研究之上。第二,試圖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將分散的“妙語”聯接起來:“聯珠”,在呈現各個命題的淵源出處、意蘊內涵和來龍去脈的同時,將之置於整個中國哲學史的沿革中加以審視和考察。第三,所選擇的命題時間跨越了從先秦、漢唐到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時代,內容包括儒家、道家和墨家,基本上統攝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內容。第四,在保證學術性的同時,兼顧通俗性和趣味性。
作者簡介
魏義霞,黑龍江大學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獨立出版《中國近代哲學的宏觀透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七子視界:先秦哲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理學與啟蒙:宋元明清道德哲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年)、《儒家的和諧理念與建構》(人民出版社2010年)、《中國人的命運哲學》(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平等與啟蒙:從明清之際到五四運動》(中華書局,2011年)等學術專著9部。並在《哲學研究》和《中國哲學史》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多次被《新華文摘》等刊物全文轉載。
名人/編輯推薦
《妙語"聯"珠:中國古代哲學研究》由魏義霞著。哲學是以命題的形式呈現的,漢語特有的一詞多義使中國哲學的表達充滿詩意,不是歧義叢生、晦澀難懂,而是言簡意賅,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一個好的命題不僅集中展示或濃縮了哲學家的深邃哲思和睿智,而且令人過目不忘、耳熟能詳。中國有妙語連珠一詞,意謂口吐蓮花,妙語一個接著一個,似連在一起的珠子。《妙語"聯"珠:中國古代哲學研究》采擷21個妙語,聯結成中國哲學之珠。
目次
自序第一章“有生於無”:老子之道與中國哲學的特徵一、“有生於無”之濫觴二、“有生於無”之續寫三、“有生於無”與中國古代哲學的特徵四、“有生於無”與中西哲學的差異第二章“學而優則仕”:儒家的仕途情結與哲學王構想一、“學而時習之”與學二、“學而時習之”與政三、“學而時習之”與仕四、“學而時習之”與教第三章“以尚賢使能為政”:墨子政治哲學研究一、“尚賢使能”與為政之本二、“尚賢使能”與功利旨歸三、“以尚賢使能為政”與政治原則和行政措施四、“以尚賢使能為政”與聖賢情結和人治傳統第四章“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孟子與宋明理學一、“仁義禮智根於心”二、“盡其心者,知其性也”三、“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與宋明理學第五章“兼以易別”:儒家之仁與墨家兼愛比較一、愛的交往原則和立論根基二、“愛人”與“兼相愛”三、“兼以易別”與儒、墨榮辱懸殊的歷史命運第六章“物物者非物”:莊子與老子哲學比較一、“物物者”與道之別名二、“物物者非物”與道和萬物的關係三、“物物者非物”與人和動物的關係四、“物物者非物”與老莊哲學的異同第七章“明於天人之分”:荀子哲學研究一、“明於天人之分”二、“人道莫不有辨”三、“禮者,人道之極也”四、天與人究竟相分還是相合第八章“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韓非人性論辨正、“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與人性一、“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與法治一、“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與韓非思想的主旨第九章“人副天數”:董仲舒哲學研究一、“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一、“人副天數”三、“同類相動”四、“以君隨天”……第十章“萬物之生,皆稟元氣”:王充元氣自然論探究第十一章“孰不樂生而畏死”:葛洪道教哲學研究第十二章“神遇為夢”:《列子》夢幻哲學釋義第十三章“民胞物與”:張載對宋明理學的奠基第十四章“安於義命”:二程的命運哲學及其道德旨趣第十五章“理一分殊”:朱熹理學研究第十六章“心即理”:陸九淵哲學的獨特性第十七章“知行合一”:王守仁與宋明理學知行觀的共同本質第十八章“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宋明理學的仁學新境界第十九章“未嘗離行以為知”:王夫之的知行觀及其啟蒙意義第二十章“以實藥其空”:顏元哲學一以貫之的宗旨第二十一章“理者存乎欲者也”:戴震對“以理殺人”的解構參考文獻後記
書摘/試閱
在墨子那里,“尚賢”就是利用多才、善行之賢者治理國家、官府和邑里。從功利的角度看,“尚賢”不僅可以獲取天賞,而且可以使國家、百姓得利。因此,他強調,任用賢者、“以尚賢使能為政”能使賢者、國家和個人多方獲利。如此說來,“尚賢”對于政治、經濟、宗教、外交和國家、官府、邑里以及天鬼人都有利,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之舉,難怪墨子奉之為政事之本:“尚賢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墨子?尚賢下》)
由此可以看出,與其說墨子偏愛“尚賢”,毋寧說墨子對任人唯賢與任人唯親后果的鮮明對比更感興趣。這表明,“尚賢”在墨子那里充其量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非情感好惡;確切地說,“尚賢”的功利因素遠遠大于道德因素——這一點是墨家與儒家尚賢的根本區別。正是基于正反兩方面的考察,出于利的權衡,墨子最終選擇了“以尚賢使能為政”。
其次,從具體措施和實際操作來看,為了不分親疏、門第擢舉賢能之士,墨子呼吁撇開門戶、等級觀念,力排任人唯親,建議對賢德之人“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墨子?尚賢上》),給予他們令人羨慕的地位、待遇、榮譽和權利。在此,墨子強調:“過予之(指賢者、下同——引者注)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墨子?尚賢中》)否則,“爵位不高,則民不敬也;蓄祿不厚,則民不言也;政令不斷,則民不畏也。”(《墨子?尚賢中》)有鑒于此,墨子把爵高、祿厚和令斷視為“尚賢使能”之三本。透過這些議論可以看出,在“尚賢使能”的具體方法和行政措施上,墨子的一個指導思想便是提高待遇,用利來籠絡人才,其中有優厚的經濟待遇,也有社會地位的提升,卻偏偏沒把政治抱負的施展、政治氣氛的寬松和政治環境的自由等考慮在內。與此相聯系,在賢者的待遇中,墨子始終把經濟待遇和物質利益看得很重,反復申明只給賢者空名,有名分而無實際好處還不夠,賢者的社會地位一定要伴著經濟地位的提高才有意義,這便是:“夫高爵而無祿,民不信也。”(《墨子?尚賢中》)關于治國方法,正如追求道德完善的儒家青睞禮樂教化一樣,熱衷于功利的墨子把利之誘導視作為政之方。他指出:“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墨子?節用中》)如此看來,治理國家非常簡單——“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墨子?尚賢上》)一物即利。這再次表明,在墨子的治國措施和行政方略中,利是一個重要的砝碼和手段。當然,在被示以利的人群中,賢德之士占據顯著位置。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