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簡體書)
滿額折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9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圖書內容描述
作者傑德·麥肯納在書中通過記錄自己與身邊人的對話,以柏拉圖的“洞穴理論”等為例,以蘇格拉底的追問方式探討了“生命的意義”這樣一個終極話題,並關注個體的心靈層面,反對某些所謂的大師以“開悟”為名,兜售欲望滿足式的靈修產品,為心靈成長中的人們注入了一針清醒劑。

名人/編輯推薦

《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編輯推薦:開悟,不是要成為更好或更快樂的人,開悟,不是要達到個人成長或靈性進化。那開悟究竟是什么?如何追求開悟?
開悟是什么?合一意識、直接體驗無限、高峰體驗、狂喜、天堂之樂?《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作者杰德?麥肯納要告訴你,這些都是被販賣、被購買的開悟,只是一種非常美妙的意識狀態。
如何追求開悟?是靜心、祈禱、唱誦、做瑜伽、吃素、追隨上師、凈化自己?麥肯納認為,這些都只是追求神祕意識體驗的方法,無法帶你走向真正的開悟——了悟真相。

書摘/試閱

不落于任何宗教俗套的開悟之說
幾年前,我與本書的主編小良和一些編輯吃飯,免不了寒暄近況,她們禮貌地問我最近在干什么。
面對這群美麗又聰明的聽眾,我當然不會放過機會,來發表我當時最大的一項人生領悟。
“最近我有一個很大的領悟,”我說,“我發現,覺醒與信仰基本上是相對的兩種意識狀態,只要是信徒,就永遠無法覺醒。”
她們都很客氣地聆聽。于是我繼續說,“人從出生后,就不由自主地被制約成一個信徒。如果想要解脫,就必須先擺脫信徒的狀態。我很想寫一本叫‘反信徒’的書,來宣揚這個理念。”
她們似乎都不知該如何反應,我只好自己找臺階下來。“呵呵,但是靈修的書基本上就是要信徒來捧場,如果寫一本書叫大家不要當信徒,恐怕違反了出版營銷的基本原則。”
幾個月前,小良問我要不要翻譯這本書。
我讀了,不得不承認,我想要寫的東西已經被別人寫出來了,而且讀起來趣味十足,完全不會違反出版營銷的原則。
于是我就在一邊贊嘆,一邊質疑,一邊偷笑的情況下翻譯了本書。
贊嘆什么呢?作者杰德?麥肯納基本上對傳統靈修有諸多質疑,但他很狡猾地以開悟者自居,掌握了人們天生的信徒心態與對老師的需要,進而開始了一場對于所謂“開悟”的辯證,背景是作者已成為某種道場的住處,以第一人稱的紀實方式來描寫一位開悟者如何處理來自各方的信徒疑問。
這種寫法很大膽且聰明,因為當一個人宣稱已經全然開悟后,便讓自己擁有一種危險的優勢:他可以權威地表達看法與質疑我們這些尚未開悟的人;但他的風險則是,我們也可以根據他的說法來判斷此人是否真的開悟。就此而言,本書的做法是成功的。這位宣稱開悟的作者盡管文筆有點臭屁,但他的說法不落于任何宗教的俗套,沒有扯到非理性的崇拜或無法驗證的超現實渲染,而是處處可見很實際的想法與很有說服力的辯證,對“開悟”這個神秘的體驗提出了很個人,很誠實,也很嚴謹的看法。
杰德的開悟是靠一種徹底的覺察來達成,覺察什么呢?覺察“真相”(或真理,但我不喜歡翻譯成真理)。杰德說的通往開悟之道極其單純:
“這是想要開悟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坐下來,排除雜念,問自己什么是真實的,直到你確實知道。” 至于什么是判斷真相的標準,杰德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我想也不應該提供,也無法提供,因為“道可道,非常道”,通往真相之道是無法用文字傳達的,這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旅程,在旅程的不同階段會有不一樣的指標。 杰德身為開悟者,雖然無法直接帶給我們真相,但他使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柏拉圖洞穴、吸血鬼、毛毛蟲、莊周夢境、黑客任務…)來說明假象之所以為假。雖然這也是很多靈修與宗教信仰勸人放棄世俗的常用說法,不足為奇。但是,如果以這個為出發點誠實地探究下去——問自己什么是真實的——最后必然會導致對于信仰的幻滅與否定。畢竟在本質上,所有的信仰都是建立于道聽途說之上,都是妄念。 對于信仰的幻滅,是杰德所謂通往開悟的“第一步”。杰德精彩地描述踏出了“第一步”之后會經歷的那種絕望,有如被困在一棟燃燒的大樓中,唯一的出路就是破窗跳下;當你深刻地體認,停留在原處就是死,撞破玻璃跳出也是死,但你別無選擇,只能勇往直前。盡管前方看似也是死路一條。
當一切都失去意義,陷入絕望的深淵,此時,自我才可能會瓦解。此時,“問自己什么是真實的”這趟旅程才可能會抵達一個“更遠”的終點。 杰德說開悟的狀態是“恒久非二元覺知”。顧名思義,“恒久”就是非暫時的,非短期的;“非二元”就是無分別、無對立,簡單說,就是“無我”。也就是說,開悟是一種恒久的無我、無分別心的覺知狀態。要失去自我才能開悟,或開悟就會導致失去自我。但不管是雞生蛋或蛋生雞,自我泯滅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絕望煎熬,就像死亡般無可避免。 這也是這本書讓我贊嘆的一個觀點:在深刻的沮喪與絕望中,可以看到無我的真相。所有身陷絕望與沮喪的人,其實都面臨著人生的轉機,而開悟甚至可能是如死亡般的必然(杰德說的!)。
但是,如果一切信仰皆虛妄,那么當然也包括了有關靈魂鬼神的信仰,隨之而去的就是整個天堂地獄輪回轉世等等妄念……我們只剩下此生此地、此時此刻能夠把握。這樣的結論雖未免讓人覺得就算此刻光明,將來必然開悟,但未來也可能只是一片黑暗?
杰德很輕松地回答這樣的問題:“你可以說我毫無分別,什么都相信:鬼魂、流血的雕像、外星人綁架事件、外星人虐殺牲畜事件、玉米田圖案、預言、魔鬼附身,等等。我幾乎毫不篩選地照單全收,因為這樣比較好玩……在夢中要如何劃分界線?一切都很好啊。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是無關緊要的,所以我只是觀看。”坦白說,我覺得杰德這樣回答是避重就輕,但妙的就是杰德在書中也承認自己是避重就輕。被學生追問之后,他終究還是提出了很值得參考的看法,但我就在此賣個關子吧,留給讀者自己去發掘。 閱讀這本書時,我想讀者自然會有,也應該有許多這類的疑問。提出質疑甚至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如果只是囫圇吞棗地把書上所說的照單全收,難免辜負了杰德的苦心。
撇開“開悟”這件豈有此理的事情不談,我覺得本書另一個值得參考之處,就是看到杰德如何輕松、盡情,而又認真地享受生命中的各種情境,小至洗碗、散步、打電玩、騎單車、觀賞風暴……大至經營一個另類道場、傳道解惑、面臨生死關頭……對于一個“無法繼續扮演舊的自我,無法分享共同的語言”的開悟者而言,一切意義皆徒然,而真相就存在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中。但是,他未免也玩得太開心了吧?這也許是美式文化特有的態度。說實在的,一向屬于東方嚴肅奧義的開悟,在此加入了西方的平易輕松,也是好事一樁。
最后,杰德在寫了這些關于開悟的書之后,已經沒有實際現身教導的欲望了,他說:“老師這個角色是個人格面具,就像其他角色一樣,是一套戲服。它不是‘真實’的我,而我不認為我有力氣再次扮演這個角色。它是我穿過的外套,現在我把它脫了下來。它已經發揮過作用了。”我覺得光憑這一點,杰德就勝過了臺面上許多裝模作樣,其實身不由己的“大師們”,我必須再給他一個贊!
一直以來,我們都將靈性開悟作為心靈修行路上的終點,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不是那樣的,我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創造豐盛》作者 張馨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