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南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其國內生產總值約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對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南非在2010年加入金磚國家,進一步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加強了合作貿易交流。《金磚國家崛起系列.南非:黃金之國的崛起》從南非的歷史文化起源、政治制度變遷、經濟發展與崛起歷程、南非市場正在興起的中國投資熱潮以及南非的投資環境與貿易政策等方面加以全面詳實的介紹,對於中國企業家和政府有關決策人士會起到參考指南作用。
名人/編輯推薦
李放、卜凡鵬主編的《南非(黃金之國的崛起)》從南非的歷史文化起源、政治制度變遷、經濟發展與崛起歷程、南非市場正在興起的中國投資熱潮以及南非的投資環境與貿易政策等方面加以全面詳實的介紹,對于中國企業家和政府有關決策人士會起到參考指南作用。
目次
緒論一、“金磚四國”合作機制的誕生二、從“金磚四國”變成“金磚五國”三、“金磚五國”代表新興國家崛起四、“金磚國家”強化合作才能共贏五、“金磚國家”助“中國模式”崛起第一章走近南非文明一、南非的自然概況二、南非的歷史溯源三、南非共和國基本概況四、南非的自然資源概覽五、南非的經濟發展特色六、“黃金潮”引發的英布戰爭七、“彩虹之國”的多元文化八、走出種族隔離制度的藩籬九、羅本島:種族歷史的縮影十、“國父”納爾遜.曼德拉十一、叱吒風雲的南非民族英雄十二、令人談虎色變的艾滋病魔第二章南非崛起為“第五塊金磚”一、南非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二、透視南非“經濟奇跡”的背後三、南非經濟與社會的轉型經驗四、世界盃成經濟增長的催化劑五、南非從種族隔離到經濟崛起六、南非: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七、南非崛起動力來自於中小企業八、南非的跨國企業在迅速崛起九、南非晉身“金磚國家”俱樂部十、中國邀南非加入“金磚四國”十一、南非成“第五塊金磚”的意義十二、南非經濟面臨的風險與挑戰第三章南非市場湧動著“中國熱”一、中南友好關係發展步人“快車道”二、古老非洲大陸呼喚外來投資三、非洲大陸在崛起,投資正當時四、“金磚四國”搶灘非洲市場五、好望角湧動著一片“中國熱”六、中國投資南非最佳時機來I臨七、中國成南非第一大出口市場八、中南雙方應把握住合作的契機九、中小企業投資南非政策享優惠十、中國投資推動南非建設和發展十一、中國企業與南非經濟一起遠航十二、中國電子企業崛起南非市場十三、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南非板塊”十四、中國將在南非投資建造水泥廠十五、南非房地產市場投資前景廣闊十六、南非礦業是華人投資者的沃土第四章南非投資環境與貿易政策一、南非投資環境的概況二、投資南非開辦企業須知三、南非礦業投資環境與政策四、解讀南非的投資優惠政策五、在南非開辦註冊企業指南六、南非註冊企業的稅務指南七、外國投資企業的融資規定八、南非投資企業的鼓勵政策九、南非頒佈的有關勞工法規
書摘/試閱
五、“金磚國家”助“中國模式”崛起
金磚國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優勢地位:中國是“金磚四國”里唯一已經躍升為超級經濟大國的國家,而且它還在繼續強勁發展。2011年,“金磚四國”一半以上經濟增長歸功于中國。2012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增長7.7%。雖然這樣一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10年來首次低于8%,但這是高水平上的經濟增速放緩。
眼下中國正積極推動國內經濟增長,并通過大規模收購國外企業使自己的經濟多元化。中國2012年的通貨膨脹率預計保持在3%以下,這為降息提供了空間。因此,我們堅信中國的經濟增長故事仍將繼續下去。
金磚國家的發展和崛起說明“中國模式”并不是當今世界的一種特殊發展模式,相反它表明了“中國模式”和金磚國家的發展有著一種共性,它們都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時代全球資本和技術的流動性和偏好選擇。
首先,由于經濟全球化,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導致了金磚國家的快速增長并使它們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心。金磚國家經由經濟全球化崛起,也轉而成為目前經濟全球化的支持和推動者。冷戰后,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政治全球化打開了經濟全球化這個“潘多拉盒子”,饑渴的資本紛紛從美國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因為那里有巨大的市場和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以及豐富的資源儲備、優惠的投資政策。
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資本超越了國界,把全球融為一體,對資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潤的最大化,從而改變了以往以國家為主體的全球產業分工和貿易模型,以及全球經濟運行機制和全球經濟中心的轉移。隨著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溢出和轉移,直接推動了金磚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崛起,使它們成為全球投資中心,加工制造中心,貿易出口和財富積累中心,潛在消費市場中心,成為全球經濟引擎和最有活力的區域。其中特別是中國,1978年以來中國共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其它金磚國家也以不同規模和速率從中獲益。
目前從規模上看,金磚國家人口占世界的43%,GDP占全球產出的17.5%,外匯儲備達到3.9萬億美元。從優勢來看,各方自然資源豐富,消費市場龐大,勞動力資源充足。預計到2015年,金磚國家中的核心金磚四國經濟總量占世界份額將達到22%,四國GDP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中國和印度發展得最快。
其次,金磚國家均面臨相同的國內問題:
首要問題是經濟和生產方式的轉型。金磚國家無疑使發展中國家找到了一條快速現代化崛起的模式,但它們的崛起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主要是全球化促成,而不是通過自身內在資本積累和科技創新發展的結果。它們受制于全球經濟體系,主要是以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跨國公司和全球公司,服務于它們,成為它們在全球資源配置鏈條結構中的一個廉價生產基地,以至于能源被過度消耗,環境被極度破壞,勞動力被廉價剝削。
目前由于金融危機持續,全球需求下降,金磚國家以廉價勞動力優勢為基礎,以消耗能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以加工出口、依賴外需為導向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所以下一步金磚國家必須改變自身的經濟和生產方式,經濟發展從外需轉為內需拉動,在全球產業鏈中,加速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搶占下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先機。
金磚國家第二方面的問題是社會結構的改革:一是經濟發展與社會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問題,經濟發展并沒有惠及社會所有階層,而是財富越來越集中于少數人手中,這勢必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二是政治結構方面的改革,主要涉及到如何讓政治更民主、透明和公正。因為金磚國家發展和崛起主要是通過外生而不是內生因素推動和促成的,所以無論在社會政治制度和結構方面,還是在國民素質方面都存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如何解決將決定它們的下一步發展。
其三,金磚國家在國際問題上有著共同的訴求。一方面,金磚國家的迅速發展和崛起,主要是由于融人以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并成為現有國際分工體系一部分的結果,所以它們是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得益者和搭便車者。但是,隨著金磚國家的發展,它們要求改變現有國際體系的某些部分,因為畢竟現有國際治理體系是由美國和西方國家制定,主要代表西方的利益和價值觀,并服務于西方。新崛起的金磚國家在當前世界體系中仍是少數派,沒有足夠的話語權,自然要求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有更多的發言權、投票權,修改相應的游戲規則,使其符合自己的利益;這包括對全球貿易結構和規則的修正,全球貨幣與匯率的改革等等。
金磚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沒有全球化就不可能有金磚國家的發展和崛起,所以在金融危機爆發,美國和西方趨于反全球化,退回到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它們成為了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動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將成為現有國際體系的革命者,充其量只是修正者而已,因為一沒有必要,二沒有實力。
當今世界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價值觀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美國和西方國家為“第一世界”,它們是現有治理體系的制定者,非洲和南美落后國家為“第三世界”,而金磚國家共同組成了當今世界的第二層即“第二世界”。
如前述,金磚國家有著相同的發展和崛起模式,有著相同的國內問題,有著相同的國際訴求,由此使它們走到了一起。在當今世界經濟結構中,隨著美國和西方自身發展的飽和,資本和技術正在從美國和西方的第一世界轉向第二世界的金磚國家,由此金磚國家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且隨著資本與技術的不斷溢出,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將成為“金磚國家”,“金磚國家”將由目前的金磚五國增加至金磚八國,由此導致“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萎縮,“第二世界”的不斷壯大。在這一過程中,全球資本利潤將趨于更加平均化,世界將趨于更加扁平化,國際社會結構將趨于中間膨脹、兩頭縮小的橄欖型,國際政治將趨于更加民主化。P15-18
金磚國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的優勢地位:中國是“金磚四國”里唯一已經躍升為超級經濟大國的國家,而且它還在繼續強勁發展。2011年,“金磚四國”一半以上經濟增長歸功于中國。2012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增長7.7%。雖然這樣一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率10年來首次低于8%,但這是高水平上的經濟增速放緩。
眼下中國正積極推動國內經濟增長,并通過大規模收購國外企業使自己的經濟多元化。中國2012年的通貨膨脹率預計保持在3%以下,這為降息提供了空間。因此,我們堅信中國的經濟增長故事仍將繼續下去。
金磚國家的發展和崛起說明“中國模式”并不是當今世界的一種特殊發展模式,相反它表明了“中國模式”和金磚國家的發展有著一種共性,它們都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反映了經濟全球化時代全球資本和技術的流動性和偏好選擇。
首先,由于經濟全球化,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導致了金磚國家的快速增長并使它們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心。金磚國家經由經濟全球化崛起,也轉而成為目前經濟全球化的支持和推動者。冷戰后,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政治全球化打開了經濟全球化這個“潘多拉盒子”,饑渴的資本紛紛從美國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因為那里有巨大的市場和充足的廉價勞動力,以及豐富的資源儲備、優惠的投資政策。
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資本超越了國界,把全球融為一體,對資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潤的最大化,從而改變了以往以國家為主體的全球產業分工和貿易模型,以及全球經濟運行機制和全球經濟中心的轉移。隨著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溢出和轉移,直接推動了金磚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崛起,使它們成為全球投資中心,加工制造中心,貿易出口和財富積累中心,潛在消費市場中心,成為全球經濟引擎和最有活力的區域。其中特別是中國,1978年以來中國共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其它金磚國家也以不同規模和速率從中獲益。
目前從規模上看,金磚國家人口占世界的43%,GDP占全球產出的17.5%,外匯儲備達到3.9萬億美元。從優勢來看,各方自然資源豐富,消費市場龐大,勞動力資源充足。預計到2015年,金磚國家中的核心金磚四國經濟總量占世界份額將達到22%,四國GDP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中國和印度發展得最快。
其次,金磚國家均面臨相同的國內問題:
首要問題是經濟和生產方式的轉型。金磚國家無疑使發展中國家找到了一條快速現代化崛起的模式,但它們的崛起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主要是全球化促成,而不是通過自身內在資本積累和科技創新發展的結果。它們受制于全球經濟體系,主要是以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跨國公司和全球公司,服務于它們,成為它們在全球資源配置鏈條結構中的一個廉價生產基地,以至于能源被過度消耗,環境被極度破壞,勞動力被廉價剝削。
目前由于金融危機持續,全球需求下降,金磚國家以廉價勞動力優勢為基礎,以消耗能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以加工出口、依賴外需為導向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所以下一步金磚國家必須改變自身的經濟和生產方式,經濟發展從外需轉為內需拉動,在全球產業鏈中,加速從低端向中高端發展,搶占下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先機。
金磚國家第二方面的問題是社會結構的改革:一是經濟發展與社會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問題,經濟發展并沒有惠及社會所有階層,而是財富越來越集中于少數人手中,這勢必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二是政治結構方面的改革,主要涉及到如何讓政治更民主、透明和公正。因為金磚國家發展和崛起主要是通過外生而不是內生因素推動和促成的,所以無論在社會政治制度和結構方面,還是在國民素質方面都存在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如何解決將決定它們的下一步發展。
其三,金磚國家在國際問題上有著共同的訴求。一方面,金磚國家的迅速發展和崛起,主要是由于融人以美國和西方為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并成為現有國際分工體系一部分的結果,所以它們是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得益者和搭便車者。但是,隨著金磚國家的發展,它們要求改變現有國際體系的某些部分,因為畢竟現有國際治理體系是由美國和西方國家制定,主要代表西方的利益和價值觀,并服務于西方。新崛起的金磚國家在當前世界體系中仍是少數派,沒有足夠的話語權,自然要求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有更多的發言權、投票權,修改相應的游戲規則,使其符合自己的利益;這包括對全球貿易結構和規則的修正,全球貨幣與匯率的改革等等。
金磚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沒有全球化就不可能有金磚國家的發展和崛起,所以在金融危機爆發,美國和西方趨于反全球化,退回到貿易保護主義的時候,它們成為了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和推動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將成為現有國際體系的革命者,充其量只是修正者而已,因為一沒有必要,二沒有實力。
當今世界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價值觀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美國和西方國家為“第一世界”,它們是現有治理體系的制定者,非洲和南美落后國家為“第三世界”,而金磚國家共同組成了當今世界的第二層即“第二世界”。
如前述,金磚國家有著相同的發展和崛起模式,有著相同的國內問題,有著相同的國際訴求,由此使它們走到了一起。在當今世界經濟結構中,隨著美國和西方自身發展的飽和,資本和技術正在從美國和西方的第一世界轉向第二世界的金磚國家,由此金磚國家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
而且隨著資本與技術的不斷溢出,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將成為“金磚國家”,“金磚國家”將由目前的金磚五國增加至金磚八國,由此導致“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萎縮,“第二世界”的不斷壯大。在這一過程中,全球資本利潤將趨于更加平均化,世界將趨于更加扁平化,國際社會結構將趨于中間膨脹、兩頭縮小的橄欖型,國際政治將趨于更加民主化。P15-18
主題書展
更多
相關商品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