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傅家謨文集》選取了傅家謨院士從事沉積學、有機地球化學和環境科學研究工作56年來發表的主要研究論文。內容包括,沉積鐵礦和金屬有機成礦研究;石油演化理論、碳酸鹽岩地層生油、煤成油、未成熟油以及生物標誌物等石油地球化學研究;以及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檢測方法、遷移轉化規律與健康影響研究等。展示了傅家謨院士在沉積學、石油有機地球化學與環境有機地球化學研究領域卓越的學術貢獻。《傅家謨文集》可供地球化學和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傅家謨文集》選取傅家謨三個階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早年從事過沉積鐵礦、鈾礦地質和地下核試驗放射物質的分配系數與污染控制等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控制是當今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的熱點研究領域,但很少有人知道傅家謨在1965年即開展了地下核爆炸放射性產物、核廢料以及放射性物質被地下水攜帶遷移過程的實驗研究,是我國最早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學者。由于研究工作的特殊性,研究成果沒能寫成論文,但卻為地下核試驗的選址和污染防治提供了關鍵的數據。
目次
出版說明序言沉積地質與金屬礦床有機地球化學鄂西寧鄉式鐵礦的形成和分佈規律砂岩成因分類芻議石油的生成與運移對金的活化遷移作用的模擬實驗研究黔西南金銻礦床成礦流體中輕烴物質的初步研究石油有機地球化學石油演化理論與實踐(I)--石油演化的機理與石油演化的階段石油演化理論與實踐(II)--石油演化的實踐模型和石油演化的實踐意義有機包裹體及其與油氣的關係一種特殊的陸相生油岩有機質成烴演化模式高硫未成熟原油非乾酪根成因的證據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Hydrocarbons in Carbonate Rocks Precambrian to Triassic in ChinaPeculiarities of Salt lake Sediments as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ChinaMultiple Phase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in the tazhong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Tarim Basi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mpound-Specific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is as a Tool for Correlating Coal-Sourced Oils and Interbedded Shale-Sourced Oils in Coal Measures:an Example from Turpan Basin,North-Western China分子有機地球化學檢出於侏羅系沉積岩的一類新標誌化合物-一苯並藿烷高蠟原油及其生油岩中新生物標誌物--α雪松烯和花側柏烯分子有機地球化學研究進展金剛烷化合物的結構特性及其地球化學意義Biological Markers in Lacustrine Chinese Oil ShalesThe Occurrence and Identification of C30-C32 Lanostanes:A Novel Series of Tetracyclic Triterpenoid Hydrocarbons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Markers in the Assessment of Paleoenvironments of Chinese Nonmarine SedimentsBiological Markers in 1.7 Billion Year Old Rock from the Tuanshanzi Formation,Jixian Strata Section,North China環境有機地球化學環境有機地球化學初探粵港澳地區大氣環境中有機污染物特徵與污染源追蹤的初步研究微污染飲用水深度處理組合工藝技術研究--不同組合工藝對一般有害物質去除效果對比同時測定室內吸煙環境空氣中尼古丁和3-乙烯基吡啶的方法廣州秋季不同功能區大氣顆粒物中PAHs粒徑分佈研究嬰兒臍帶血和母親血中多溴聯苯醚的研究我國民用燃煤的黑碳排放及控制減排……傅家謨院士簡介傅家謨院士代表性中文論著論文傅家謨院士英文論文後記
書摘/試閱
維管植物角質層蠟的Cmax具有隨著緯度降低而增加的趨勢,即在氣候比較暖和的華南地區高分子量正烷烴(C31,圖1)占優勢。這可能是由于某種特征植物組分對氣候適應的結果,因而較高分子量的角質層蠟組分是在較高環境溫度中合成的產物。小于Cmax,的正烷烴組分代表了少量微生物成分(圖1)。
在美國一些地區(如洛杉磯)已經證實了大氣飄塵中的人為成因的石油烴類(主要是車輛尾氣)超過了天然組分。石油含有C15—C35范圍的正烷烴,無碳優勢(CPI~1.0),這部分正烷烴可能因疊加于天然生物成因的維管植物蠟背景上而有變化。另一能夠衡量石油對大氣飄塵貢獻大小的特征參數是U:R值。表1中U:R大于2者表示受到石油產物的明顯污染,并且,所有的大氣飄塵都有一具有Cmax為C3的寬范圍未分辨的復雜混合物(UCM),這也被解釋為汽車引擎排泄物(潤滑油和燃料)。
多環芳烴(PAH)和含氧PAH的含量較高,它們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的燃燒、車輛尾氣以及一些木材燃燒產物。大氣飄塵中發現的藿烷類、甾烷類、β—胡蘿卜烷和伽馬蠟烷是石油輸入源的證據。大氣飄塵中出現的來自植物蠟的系列化合物和生物標志物組分,證實它們來自研究區域內的植物。
分子有機地球化學與古氣候、古環境研究方面的進展,充分證實生物標志化合物所提供的古植被、古生態、古氣候、古溫度、古CO2分壓等古環境和現今環境污染成因方面的信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生物標志化合物在有機地球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滲透,在開拓新學科和新應用領域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二、有毒有害難降解有機化合物的表生地球化學
西方國家在治理環境污染的進程中,大致經歷了重金屬污染、易降解有機物與富營養化污染以及毒害性有機污染三個階段,目前已基本控制住了第一、第二階段的污染,并開始重視毒害有機污染的治理。毒害有機污染物絕大部分來自高科技的人工合成物。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這方面的研究還處在理論準備階段,尚未真正引起廣泛重視。然而我國東部一些經濟發展較快地區,在第一、第二階段污染未能控制之前,又提前出現了第三階段的污染。
有機污染物通常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量大易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和化學降解)的有機物,司用BOD和COD指標檢測到。另一類是有毒有害難降解有機化合物,它們的量很低,因此也有人稱其為有機微污染物,又由于難降解,因此用BOD和COD指標無法表征。 自然界的有機化合物絕大部分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或直接合成的,由于種類多、數量太大,而分布和毒性各異,為了有效控制,美國等提出了優先控制化合物名單,故又可稱為優先控制物。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