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繽紛的視野:世華文學作品評析
滿額折

繽紛的視野:世華文學作品評析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世界華文文學的範圍涵括中國、臺港澳、美加地區、歐洲地區、東南亞、澳洲地區,創作者各有所偏重及特色,其中的異同,更需要經過研究者的彙整、分析及比較,方能有條理的彰顯,進一步形成理論的可能。因此「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各地的華文文學」(本書編者楊松年語),成為本書編輯的中心思想。本書規劃「自然書寫」、「旅遊地誌」及「飲食服飾」三個主題,各自邀請中國、臺灣、新馬地區的學者、作家,進行主題式評析,並通過學者匿名審查後集結成書,期望藉此略窺世界華文文學的部分主題創作面貌,亦能顯出各地區學者的評論方式與風格。

作者簡介

評者(作者)有來自馬來西亞、中國、臺灣、香港,各自展現不同的視角及評論脈絡,甚為精采且親切易讀。

編者楊松年

1941年生於新加坡。香港大學博士,前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所專任教授、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學術著作有《王夫之詩論研究》、《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論集》、《中國文評論史編寫問題論析》、《杜甫〈戲為六絕句〉研究》、《姚瑩〈論詩絕句六十首〉研究》、《中國文藝批評研究問題論集》、《新馬華文文學論集》、《中國文學評論史書寫問題論集》、《戰前新馬華文文學所反映的華工生活》、《戰前新馬文學報章文藝副刊論析》、《大英圖書館所藏戰前新華報刊》、《新馬早期作家研究》、《戰前新馬文學本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南洋商報副刊〈獅聲〉研究》、《新馬華文現代文學史初編》、《新馬現代華文文學》,《檳城新報文藝副刊與早期馬華文學》,並主編《從選集看歷史:詩集》。

編者詹宇霈

1972年生於台灣。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曾任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專案助理,執行「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目錄」、「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第一階段)暨資料庫建構」等專案。現為自由撰稿。

目次

輯一 自然書寫
003 王潤華《把黑夜帶回家》──伍木
012 田思的環境書寫與〈林族悲歌〉──陳舜貞
019 古蒙仁《臺灣社會檔案》──劉宜達
024 呂大明《伏爾加河之夢》──黄李志、黃峰
032 何乃健《稻花香裡說豐年》──伍木
042 生存的真諦——讀辛其氏〈青色的月牙〉──陳美美
051 吳明益《家離水邊那麼近》──謝鴻文
057 蝶蝶不休——論吳明益蝴蝶散文的詮釋──許容榕
066 吳永華《蘭陽海岸之歌》──鮑廣東
073 林川夫《峽壁渡河散記》──伍木
082 張抗抗〈沙暴〉──李志、常艳
089 馬以工、韓韓《我們只有一個地球》20年──李宜芳
099 徐剛《最後的疆界——海洋之卷》──李志、沈麗
105 徐仁修《思源埡口歲時記》──楊淑如
112 徐仁修《荒野有歌》──楊淑如
119 黃宗英〈小木屋〉──鮑國華
127 黃宗英〈沒有一片綠葉〉──鮑國華
132 賈平凹《懷念狼》──李志、趙軒
139 詹澈《小蘭嶼和小藍鯨》──邱月兒
144 冰谷「寒窗夜雨」系列──李陽

輯二 旅遊地誌
153 尤今《黑色的稻米》──徐惠珍
162 尤今《太陽不肯回家去》──馬積廉
170 黃嘉一《問松,我醉何如?》中的烏敏島──白潔尹
177 尤琴〈游離分子〉──司徒詠宜
186 南來先民的哀歌——李過《浮動地獄》──洪慧玲
195 希尼爾筆下的「浮城」──康郁敏
203 吳韋材〈雜牌軍大鬧莫斯科〉──劉慧蓮
212 林春美《我的檳城情意結》──馬愛娣
218 柯思仁、黃浩威《如果島國,一個離人》──吳協龍
226 連士升《名山勝水》──范慧哲
235 陳谷雨〈克耶族套環解環兩難〉──楊倩
241 《陳華淑文集》中的遊記書寫──許文婷
246 陳玉慧《CHINA》──李宜芳
258 愛薇《走進亙古的夢境——香格里拉》──金暉
264 蔡秀美《躲開旅遊點》──陳海欽
270 萬水千山總是情——評賴瑞和《杜甫的五城——一個火車迷的中國壯遊》──戴玉雯
276 鍾文音《三城三戀》──李宜芳

輯三 飲食服飾
289 尤今《走路的雲》中的飲食描述──陳品香
296 尤今《碗裡乾坤大》──李麗丹
301 尤今〈翡翠玉手鐲〉──黃蕾
309 味蕾中的情感——朵拉《小說吃》──柯慧如
316 李選樓筆下的風景——〈張飛牛肉〉──裴豔綾
321 李慧玲〈當福建麵變成 Hokkien Mee〉──楊希
327 何謹〈一碗潮州粥〉──邱慧玲
334 君紹〈十字架後的魚群——耶穌吃過日本魚〉──張鋆良
340 《香料情婦》(The Mistress of Spices)──李宜芳
349 孫愛玲小說中的玉情結──尚曉燕
361 楊萱〈香蕉葉〉與〈石榴紅〉──張夢寒
368 海南雞飯與文化傳統——韓山元〈由海南雞飯談到傳統文化〉──郭籽嬿

書摘/試閱

節錄自作者李志與趙軒之〈賈平凹《懷念狼》〉一文

「狼多人旺」——相反相成的人狼共生
一個由獵狼英雄被迫轉變為護狼專員的「獵人」——傅山,一個厭倦了城市生活,與獵人舅舅一道為狼留影的記者——子明,以及傅山的隊友「爛頭」共同踏上了他們的尋狼之旅。而這一看似寫實的行程在作品之前的行文中卻已經被賦予了深邃的象徵意義。

小說開頭,沒有鬍鬚的「我」(子明)不無慨嘆地向讀者陳述:「在城市裡生活了三代以上的男人,將再不長出鬍鬚。」(頁2),而與此相聯繫,商州無狼可獵的獵人們也罹患了一種怪病,「病十分怪異,先是精神萎靡,渾身乏力,視力減退,再就是腳脖子手脖子發麻,日漸消瘦。」(頁12)。這兩處伏筆實際上已然點明人物的存在背景,不再長鬍鬚的城市中的男人與萎靡無力的鄉間獵人,均是在暗示著人類生命力的衰退,暗示著現代人自然屬性的退化,而這一切的癥結即在於曾經是為商州大患的「狼」忽然就要瀕臨滅絕了。已經出現萎靡跡象的獵人傅山和同樣為頭痛所折磨的獵狼隊員「爛頭」,正是為了避免自己因失卻對手逐漸萎縮,而去尋找那15隻狼,而作為城市文化人的「我」更是出於對城市工業化文明的否定,對於自我生存狀態的迷失進而開始尋狼之旅的。因此,他們的旅程與其說是尋找狼,毋寧說是尋找自我,沒有狼的獵人不能再成其為獵人,而失卻了自然活力的城市人則更不能再成其為人。對現代人異化的擔憂,正是這部作品的總體基調。

與此同時,這部作品對於生存狀態的觀照更不是單極的,不是僅從人類角度出發的。小說中一位船夫向「我」敘述了一個神祕離奇的現象:
……狼抱根木頭從河那邊游過來,在岸上的柳樹枝上跳,就有一隻狼跳上去把頭掛在樹枝上吊死了,但還有狼往上跳,掛不上去,抱了木頭又從河這邊遊了過去,像是來尋自殺的。(頁109)

這一看似荒誕不經的情節,卻是以一種虛幻的手法表現出,失卻獵人的狼同樣面臨著一種生存窘境,一種失卻自我生存目標的萎縮的境遇。這裡,作品實際上構建了一個映射關係,獵人與狼均是在對方提供的鏡像中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依據,前者的萎靡不振與後者的冀圖自殺都是失卻鏡像、迷失自我的結果。

作品中這樣寫道:「越是有狼的地方越產生捕狼的高手,而愈是有捕狼的高手,狼愈是來得前仆後繼。」(頁204)「狼多是多,雄耳川人口卻旺,據老輩人講,從老縣城遷過來時只是盆地中心那個村子,如今中心村大到一個鎮子,周圍又有四個小村。」(頁209)。人與狼的相輔相成、相生相剋在互相的競爭與殺伐中保持了一種動態的和諧。這一人狼和諧相生,在鬥爭中對立統一的圖景,正可看作自然界各個物種之間存在關係的具象化闡釋。但表面上的弱肉強食暫時性地遮蔽了實質上的唇齒相依,卻也為人與狼之間的這種映射關係最終被破壞,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埋下了禍根。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