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南懷瑾選集(第5卷)(典藏版)(套裝全12卷)》是國學泰斗南懷瑾先生(1918-2012)目前為止在中國大陸出版的最權威最全備的作品集。作品集涉及範圍,以時空論,乃古今中外。以現代學科分類論,乃文史哲。以傳統學術分類論,乃儒釋道,實則千門萬戶,未有不涉及者。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十二卷不但是南懷瑾先生在紙面所顯現出的淵博如海之學問,有心的每一位讀者,更能從中體悟到南先生作為一位大修行人由博返約之深邃面貌。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千門萬戶,鬱鬱璨璨,而儒道釋實為其綱要。南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出,妙義宛然,等身著作,千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出,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高水長,人所唱歎。
癸巳之春,中國大陸有南先生其人其書已二十餘載,經臺灣老古文化獨家授權,《南懷瑾選集》在原來基礎上體量擴容為12卷。復旦大學出版社精心審讀校對,善為裝幀,名之為《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以行世。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各卷收錄作品皆為當代學術精華,二十餘年來無數讀者從中受益。具體書目為:第一卷:《論語別裁》。第二卷:《老子他說》、《孟子旁通》。第三卷:《莊子諵譁》。第四卷:《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第五卷:《禪宗與道家》、《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第六卷:《禪海蠡測》、《禪話》、《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中國道教發展史略》。第七卷:《歷史的經驗》、《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第八卷:《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學佛者的基本信念》。第九卷:《金剛經說什麼》、《楞嚴大義今釋》。第十卷:《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第十一卷:《原本大學微言》。第十二卷:《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聖吉》、《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魏晉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並稱顯學。它們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收,融通變易,爭雄於世,從各個方面推進了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南懷瑾先生《禪宗與道家》(原名《禪與道概論》,由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就是以專題研究的方式,系統闡述禪宗與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響的著作。全書分為兩編。上編為“禪宗與佛學”,對佛教產生的歷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禪宗的傳承;奠定後世禪宗思想基礎的六祖慧能的事蹟;禪宗的語錄、公案、機鋒和棒喝;參禪的方法;禪學與理學的關係;禪宗對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影響;以及聞名遐邇的叢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論述。下編為“道家與道教”,對隱士和方士的由來;養神、服氣、餌藥、祀禱的派分;老莊之學;齊燕之風;陰陽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與演化;以及道家與道教對古代天文、曆算、地理(堪輿)、物理、化學、醫藥等自然科學的貢獻等,作了深有見地的剖析。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物?人的心靈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煉養生能否延年益壽?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這些問題進行著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國、印度、埃及出現的神秘學也莫不是以此為主題展開的。《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是一部從文化和醫學的角度,論述道家、密宗和東方神秘學的著作。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密宗的歷史、理論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講解易學與中醫醫理,尤其是氣脈問題;第三部分,收錄有關的專論和序跋。
“長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來世人的嚮往與追求。究竟如何修煉,方家各有所見。為答覆學人的諮詢求教,南懷瑾先生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修習實踐,以及古今述作,撰寫了《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書中著重敘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靜坐修持法。內容包括:靜坐的姿勢與要點;靜坐中體內氣機的反應,與由此而引發的心理與生理的變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內丹靜坐法;打通任督脈、奇經八脈的方法;中醫經絡學說中的氣功;以及《太極煉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論》等著作中的修煉法。為糾正訛傳誤修,怡生養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千門萬戶,鬱鬱璨璨,而儒道釋實為其綱要。南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出,妙義宛然,等身著作,千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出,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高水長,人所唱歎。
癸巳之春,中國大陸有南先生其人其書已二十餘載,經臺灣老古文化獨家授權,《南懷瑾選集》在原來基礎上體量擴容為12卷。復旦大學出版社精心審讀校對,善為裝幀,名之為《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以行世。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各卷收錄作品皆為當代學術精華,二十餘年來無數讀者從中受益。具體書目為:第一卷:《論語別裁》。第二卷:《老子他說》、《孟子旁通》。第三卷:《莊子諵譁》。第四卷:《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第五卷:《禪宗與道家》、《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第六卷:《禪海蠡測》、《禪話》、《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中國道教發展史略》。第七卷:《歷史的經驗》、《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第八卷:《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學佛者的基本信念》。第九卷:《金剛經說什麼》、《楞嚴大義今釋》。第十卷:《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第十一卷:《原本大學微言》。第十二卷:《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聖吉》、《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魏晉以降,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並稱顯學。它們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收,融通變易,爭雄於世,從各個方面推進了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南懷瑾先生《禪宗與道家》(原名《禪與道概論》,由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就是以專題研究的方式,系統闡述禪宗與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響的著作。全書分為兩編。上編為“禪宗與佛學”,對佛教產生的歷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禪宗的傳承;奠定後世禪宗思想基礎的六祖慧能的事蹟;禪宗的語錄、公案、機鋒和棒喝;參禪的方法;禪學與理學的關係;禪宗對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影響;以及聞名遐邇的叢林制度等,作了精湛的論述。下編為“道家與道教”,對隱士和方士的由來;養神、服氣、餌藥、祀禱的派分;老莊之學;齊燕之風;陰陽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與演化;以及道家與道教對古代天文、曆算、地理(堪輿)、物理、化學、醫藥等自然科學的貢獻等,作了深有見地的剖析。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物?人的心靈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煉養生能否延年益壽?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這些問題進行著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國、印度、埃及出現的神秘學也莫不是以此為主題展開的。《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是一部從文化和醫學的角度,論述道家、密宗和東方神秘學的著作。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論述密宗的歷史、理論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講解易學與中醫醫理,尤其是氣脈問題;第三部分,收錄有關的專論和序跋。
“長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來世人的嚮往與追求。究竟如何修煉,方家各有所見。為答覆學人的諮詢求教,南懷瑾先生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修習實踐,以及古今述作,撰寫了《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一書。書中著重敘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靜坐修持法。內容包括:靜坐的姿勢與要點;靜坐中體內氣機的反應,與由此而引發的心理與生理的變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內丹靜坐法;打通任督脈、奇經八脈的方法;中醫經絡學說中的氣功;以及《太極煉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論》等著作中的修煉法。為糾正訛傳誤修,怡生養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22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縣,以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泛覽舊學,又勤于習武。抗戰伊始,先生甫冠,乃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爾後執教於當時的中央軍校及金陵大學。先生資稟超脫,不為物羈,每逢閒暇,芒鞋竹杖,遍歷山川,訪求大德,遭逢奇人異士甚夥,轉益多師,皆助道行。曾閉關峨眉山大坪寺三載,絕頂風雪,覃思賾奧,遍窺佛藏。旋走康藏,謁密教高僧,于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均有精深研究。既離藏,轉赴昆明,初講學于雲南大學,後任教于四川大學。抗戰勝利後返鄉,不久歸隱杭州天竺和江西廬山,潛心治學。
名人/編輯推薦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5卷)》編輯推薦:璀璨國學,正知不絕,南師一脈,紹繼如縷。見地、修證、行愿,拈提精要,光耀千古,會通儒道釋,勤懇宣說,皆為眾人,日月行邁,傾心相伴,惠澤不竭,今當典藏。南懷瑾選集典藏版12卷,目前最全的南先生著作匯集,復旦大學出版社全新校訂,隆重推出。臺灣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授權,依臺灣老古文化最新版審讀校訂,南懷瑾思想體系的一次新的總匯,中國大陸最為精準的南氏作品集。
中國傳統文化千門萬戶,郁郁璨璨,而儒道釋為其綱要,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出,妙義宛然,等身著作,千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出,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高水長,人所唱嘆。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12卷本與原《南懷瑾選集》10卷本的差別:
1.經臺灣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增入《莊子諵譁》、《南懷瑾與彼得?圣吉》、《南懷瑾講演錄》、《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人生的起點與終站》五書(中國大陸獨家發行),與原十卷本合并,厘定為十二卷,重加校訂,善為裝幀,名之為典藏版以行世。
2.對典藏版的十二卷本逐字逐句進行重新審稿,首要的注意點即在書中的知識類問題上,眾所周知,復旦版十卷本中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南先生的演講或講課整理稿,興之所至,難免有所不夠準確之處,雖然經過臺灣老古同仁的細心訂正,但不可避免的仍需大量仔細的編校工作。
3.在臺灣老古的要求下,我們對復旦版和老古文化最新版的全部不同處,進行了逐一核對。這些不同處,是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有所取舍的,大概分為4種情況:(1)知識類不同,既有同一名詞在說法上的不同,也有復旦版對老古版某些概念進一步的說明,有些進一步的釋義工作,對大陸讀者來說,的確很有必要。(2)義理不同。(3)根據當時社會思想狀況,對書中尤其是宗教性內容作了刪改,這次據現狀作了一定的恢復。(4)主觀增刪,比如書中南先生帶領弟子學習佛法時的儀式性內容被刪去,其實影響了理解相關義理的完整性。以上四類情形這次均酌情予以恢復。
4.重新撰寫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出版緣起,并數易其稿,力圖在新形勢下,能盡量客觀地描述南先生的生平,以及我們所能窺見到的他的成就。
5.重新改定十二卷本每一種著作的出版說明,除了交代該著作的背景外,也準確地說明了該著作的最新版本情況。
6.出于市場角度考慮,對典藏版的版式統一進行了美化處理,封面亦重新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千門萬戶,郁郁璨璨,而儒道釋為其綱要,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出,妙義宛然,等身著作,千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出,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高水長,人所唱嘆。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12卷本與原《南懷瑾選集》10卷本的差別:
1.經臺灣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增入《莊子諵譁》、《南懷瑾與彼得?圣吉》、《南懷瑾講演錄》、《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人生的起點與終站》五書(中國大陸獨家發行),與原十卷本合并,厘定為十二卷,重加校訂,善為裝幀,名之為典藏版以行世。
2.對典藏版的十二卷本逐字逐句進行重新審稿,首要的注意點即在書中的知識類問題上,眾所周知,復旦版十卷本中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南先生的演講或講課整理稿,興之所至,難免有所不夠準確之處,雖然經過臺灣老古同仁的細心訂正,但不可避免的仍需大量仔細的編校工作。
3.在臺灣老古的要求下,我們對復旦版和老古文化最新版的全部不同處,進行了逐一核對。這些不同處,是根據當時的社會情況有所取舍的,大概分為4種情況:(1)知識類不同,既有同一名詞在說法上的不同,也有復旦版對老古版某些概念進一步的說明,有些進一步的釋義工作,對大陸讀者來說,的確很有必要。(2)義理不同。(3)根據當時社會思想狀況,對書中尤其是宗教性內容作了刪改,這次據現狀作了一定的恢復。(4)主觀增刪,比如書中南先生帶領弟子學習佛法時的儀式性內容被刪去,其實影響了理解相關義理的完整性。以上四類情形這次均酌情予以恢復。
4.重新撰寫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出版緣起,并數易其稿,力圖在新形勢下,能盡量客觀地描述南先生的生平,以及我們所能窺見到的他的成就。
5.重新改定十二卷本每一種著作的出版說明,除了交代該著作的背景外,也準確地說明了該著作的最新版本情況。
6.出于市場角度考慮,對典藏版的版式統一進行了美化處理,封面亦重新設計。
序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出版緣起
南懷瑾先生(1918-2012),生于浙江溫州樂清縣,以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泛覽舊學,又勤于習武。抗戰伊始,先生甫冠,乃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爾后執教于當時的中央軍校及金陵大學。先生資稟超脫,不為物羈,每逢閑暇,芒鞋竹杖,遍歷山川,訪求大德,遭逢奇人異士甚夥,轉益多師,皆助道行。曾閉關峨眉山大坪寺三載,絕頂風雪,覃思賾奧,遍窺佛藏。旋走康藏,謁密教高僧,于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均有精深研究。既離藏,轉赴昆明,初講學于云南大學,后任教于四川大學。抗戰勝利后返鄉,不久歸隱杭州天竺和江西廬山,潛心治學。后至臺灣,受聘于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又傳學日本、美國和中美洲諸國。2006年創建太湖大學堂于江蘇吳江的太湖之濱,絳帳傳薪,弦歌不輟。
中國傳統文化千門萬戶,郁郁璨璨,而儒道釋為其綱要,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出,妙義宛然,等身著作,千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出,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高水長,人所唱嘆。
復旦大學出版社于1990年梓行《論語別裁》,此先生文字首現于中國大陸,此后又有二十四種重要作品陸續推出,澤被讀者,甲于書業。2003年7月,經先生和原出版單位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二十四種著述編成十卷,精裝刊印,風行宇內。
癸巳之春,中國大陸有先生其人其書已二十余載,經臺灣老古文化獨家授權,《南懷瑾選集》體量擴容為12卷。復旦大學出版社精心審讀校對,善為裝幀,名之為《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以行世。又排印《論語別裁》線裝限量本,古雅可寶,貢獻書林。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各卷收錄情況如下:
第一卷:《論語別裁》
第二卷:《老子他說》、《孟子旁通》
第三卷:《莊子諵譁》
第四卷:《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
第五卷:《禪宗與道家》、《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第六卷:《禪海蠡測》、《禪話》、《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第七卷:《歷史的經驗》、《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
第八卷:《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卷:《金剛經說什么》、《楞嚴大義今釋》
第十卷:《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
第十一卷:《原本大學微言》
第十二卷:《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圣吉》、《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復旦大學出版社 謹識
南懷瑾先生(1918-2012),生于浙江溫州樂清縣,以書香門第,幼承庭訓,泛覽舊學,又勤于習武。抗戰伊始,先生甫冠,乃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爾后執教于當時的中央軍校及金陵大學。先生資稟超脫,不為物羈,每逢閑暇,芒鞋竹杖,遍歷山川,訪求大德,遭逢奇人異士甚夥,轉益多師,皆助道行。曾閉關峨眉山大坪寺三載,絕頂風雪,覃思賾奧,遍窺佛藏。旋走康藏,謁密教高僧,于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均有精深研究。既離藏,轉赴昆明,初講學于云南大學,后任教于四川大學。抗戰勝利后返鄉,不久歸隱杭州天竺和江西廬山,潛心治學。后至臺灣,受聘于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以及其他大學、研究所,又傳學日本、美國和中美洲諸國。2006年創建太湖大學堂于江蘇吳江的太湖之濱,絳帳傳薪,弦歌不輟。
中國傳統文化千門萬戶,郁郁璨璨,而儒道釋為其綱要,先生會通三教,群機都攝,尤擅講論佛法,拈花一脈,紹流如緒,浩浩乎卮言日出,妙義宛然,等身著作,千言萬語,一一從智慧海中稱性流出,而皆為眾人講說,讀其書,想其人,山高水長,人所唱嘆。
復旦大學出版社于1990年梓行《論語別裁》,此先生文字首現于中國大陸,此后又有二十四種重要作品陸續推出,澤被讀者,甲于書業。2003年7月,經先生和原出版單位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二十四種著述編成十卷,精裝刊印,風行宇內。
癸巳之春,中國大陸有先生其人其書已二十余載,經臺灣老古文化獨家授權,《南懷瑾選集》體量擴容為12卷。復旦大學出版社精心審讀校對,善為裝幀,名之為《南懷瑾選集》典藏版以行世。又排印《論語別裁》線裝限量本,古雅可寶,貢獻書林。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各卷收錄情況如下:
第一卷:《論語別裁》
第二卷:《老子他說》、《孟子旁通》
第三卷:《莊子諵譁》
第四卷:《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
第五卷:《禪宗與道家》、《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第六卷:《禪海蠡測》、《禪話》、《中國佛教發展史略》、《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第七卷:《歷史的經驗》、《亦新亦舊的一代》、《中國文化泛言》
第八卷:《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卷:《金剛經說什么》、《楞嚴大義今釋》
第十卷:《圓覺經略說》、《定慧初修》、《楞伽大義今釋》
第十一卷:《原本大學微言》
第十二卷:《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圣吉》、《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復旦大學出版社 謹識
目次
《禪宗與道家》:
舉辦宗教哲學專題講演的旨趣(代序)
禪宗與佛學
一、佛學與中國文化的因緣
二、佛學內容簡介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
(二)印度上古的形勢與國情
(三)釋迦出家成道對於人類世界的貢獻
(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三、禪宗概要
(一)有關禪宗的史跡
(二)初唐以前禪宗開展的影響
(三)唐初禪宗興盛的大勢
(四)研究禪宗的幾個鎖鑰
(五)禪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六)禪宗與理學的關係
(七)禪宗與中國文學
四、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的精神
(一)佛教原始制度的簡介
(二)禪宗叢林制度的由來
道家與道教
一、道家學術思想與黃老、老莊的淵源
(一)道家與黃老
(二)道家與老莊
二、隱士思想與道家
(一)上古歷史傳說上的反證
(二)孔子與隱士的思想
(三)隱士與歷史政治的關係
三、方士的學術與道家
(一)有關原始自然科學
(二)有關陰陽家演變為人文科學
(三)有關理論物理科學
四、關於道家方士學術思想的淵源
(一)上古傳統文化與周代的道術
(二)戰國時期北方齊魯燕宋的文化背景
(三)戰國時期南方楚國的文化思想
五、道家與道教學術思想的內容
(一)道家與道教的天人宇宙說
(二)道家神仙修煉的學術思想
六、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一)丹經鼻祖的作者魏伯陽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
七、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
(一)老子
(二)莊子
(三)戰國時期陰陽家與方士的聲勢
(四)秦漢之際燕齊方士與神仙的思想淵源
八、道教
(一)漢末道教形成的因緣
(二)魏晉以後的道家與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禪與道概論》後語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一部分: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一章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二章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第三章密宗的神秘——近于神人之間的龍樹
第四章密宗理論之依據
第五章人身的內密
第六章聲音的奧妙
第七章聲音對人體神妙的作用
第八章意密與佛學理論之依據
第九章意識的神秘之研究
第十章從世俗到出世
第二部分:道家《易經》與中醫醫理
第三部分:道家學術思想與佛家密宗文化
道家神仙修煉的學術思想
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一)丹經鼻祖的作者魏伯陽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445[ZK)]
影印《雍正禦選語錄》暨《心燈錄》序
西藏佛教密宗文化簡述
西藏密宗藝術新論
影印密宗法本前敘
(一)《密宗六成就法》前敘
(二)《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前序
(三)密宗《恒河大手印》《椎系三要訣》合刊序
(四)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
謝譯《印度瑜伽健身術》序
《印度軍荼利瑜伽術》前言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確有可能
靜坐的方法
靜坐的心身狀況
哪一本是靜坐的最佳入門參考書
因是子靜坐法的利弊
人體的氣機是怎麼一回事
丹田與脈輪是什麼
靜坐與氣脈
儒佛道三家的靜坐姿勢
七支坐法的形式
有關七支坐法的傳說
叉手盤坐與健康的效果
關於頭腦的健康功效
盤足曲膝與健康
學習靜坐如何用心
存想與精思
安心守竅的方法
當心守竅的後果
守竅與存想的原理
守竅與煉氣
什麼是氣
靜坐與氣的存想
人體內部的氣機與空氣的關係
靜坐的休息與氣機
開始靜坐時氣機的反應
背部的反應
靜坐與後腦的反應
前腦的反應
間腦的反應
如何打通任脈
不食人間煙火與中氣的作用
大腹便便不足道
人身和人參的兩足之重要
氣脈的異同之爭
道家與密宗有關氣脈的不同圖案
中脈的重要爭論
為什麼氣脈會震動
打通氣脈為什麼
靜坐與鍛煉精神
三煉精氣神之說
修煉的時間和程度之說
新舊醫學養“精”觀念的異同
認識真精
靜坐與“煉精化?”的剖析
煉氣和止息
氣息的神奇和奧秘
變化氣質和氣的週期
煉氣不如平心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
煉氣與化神
神是什麼東西
氣化神的境界
煉氣化神三問
附錄:
修定與參禪法要
初修禪定入門方法
定慧影像
參禪指月
……
舉辦宗教哲學專題講演的旨趣(代序)
禪宗與佛學
一、佛學與中國文化的因緣
二、佛學內容簡介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
(二)印度上古的形勢與國情
(三)釋迦出家成道對於人類世界的貢獻
(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三、禪宗概要
(一)有關禪宗的史跡
(二)初唐以前禪宗開展的影響
(三)唐初禪宗興盛的大勢
(四)研究禪宗的幾個鎖鑰
(五)禪宗的中心及其目的
(六)禪宗與理學的關係
(七)禪宗與中國文學
四、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的精神
(一)佛教原始制度的簡介
(二)禪宗叢林制度的由來
道家與道教
一、道家學術思想與黃老、老莊的淵源
(一)道家與黃老
(二)道家與老莊
二、隱士思想與道家
(一)上古歷史傳說上的反證
(二)孔子與隱士的思想
(三)隱士與歷史政治的關係
三、方士的學術與道家
(一)有關原始自然科學
(二)有關陰陽家演變為人文科學
(三)有關理論物理科學
四、關於道家方士學術思想的淵源
(一)上古傳統文化與周代的道術
(二)戰國時期北方齊魯燕宋的文化背景
(三)戰國時期南方楚國的文化思想
五、道家與道教學術思想的內容
(一)道家與道教的天人宇宙說
(二)道家神仙修煉的學術思想
六、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一)丹經鼻祖的作者魏伯陽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
七、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
(一)老子
(二)莊子
(三)戰國時期陰陽家與方士的聲勢
(四)秦漢之際燕齊方士與神仙的思想淵源
八、道教
(一)漢末道教形成的因緣
(二)魏晉以後的道家與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禪與道概論》後語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一部分: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一章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二章密宗的神秘、神秘的密宗
第三章密宗的神秘——近于神人之間的龍樹
第四章密宗理論之依據
第五章人身的內密
第六章聲音的奧妙
第七章聲音對人體神妙的作用
第八章意密與佛學理論之依據
第九章意識的神秘之研究
第十章從世俗到出世
第二部分:道家《易經》與中醫醫理
第三部分:道家學術思想與佛家密宗文化
道家神仙修煉的學術思想
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
(一)丹經鼻祖的作者魏伯陽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445[ZK)]
影印《雍正禦選語錄》暨《心燈錄》序
西藏佛教密宗文化簡述
西藏密宗藝術新論
影印密宗法本前敘
(一)《密宗六成就法》前敘
(二)《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前序
(三)密宗《恒河大手印》《椎系三要訣》合刊序
(四)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
謝譯《印度瑜伽健身術》序
《印度軍荼利瑜伽術》前言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確有可能
靜坐的方法
靜坐的心身狀況
哪一本是靜坐的最佳入門參考書
因是子靜坐法的利弊
人體的氣機是怎麼一回事
丹田與脈輪是什麼
靜坐與氣脈
儒佛道三家的靜坐姿勢
七支坐法的形式
有關七支坐法的傳說
叉手盤坐與健康的效果
關於頭腦的健康功效
盤足曲膝與健康
學習靜坐如何用心
存想與精思
安心守竅的方法
當心守竅的後果
守竅與存想的原理
守竅與煉氣
什麼是氣
靜坐與氣的存想
人體內部的氣機與空氣的關係
靜坐的休息與氣機
開始靜坐時氣機的反應
背部的反應
靜坐與後腦的反應
前腦的反應
間腦的反應
如何打通任脈
不食人間煙火與中氣的作用
大腹便便不足道
人身和人參的兩足之重要
氣脈的異同之爭
道家與密宗有關氣脈的不同圖案
中脈的重要爭論
為什麼氣脈會震動
打通氣脈為什麼
靜坐與鍛煉精神
三煉精氣神之說
修煉的時間和程度之說
新舊醫學養“精”觀念的異同
認識真精
靜坐與“煉精化?”的剖析
煉氣和止息
氣息的神奇和奧秘
變化氣質和氣的週期
煉氣不如平心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
煉氣與化神
神是什麼東西
氣化神的境界
煉氣化神三問
附錄:
修定與參禪法要
初修禪定入門方法
定慧影像
參禪指月
……
書摘/試閱
我提出這個對于上古文化,經歷三代而到周、秦之際的兩大觀念,也便是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諸侯各國的文化學術思想,是宗奉周室的周制,而因各自秉承宗族文化的傳統不一,仍然有各自為政的精神存在。再由周代而遠推上古,前從唐堯、虞舜更加上溯,后從夏禹一直到周代建國,顯然是各有它承繼的體系,因此更可了解中國文化的統一,都是秦、漢以后的事實。至于周、秦以后道家學術思想的內容所屬,與燕、齊“方士”學術的根源,卻與上古西北高原文化,自有息息相通的關系。如果忘了這個歷史演變的陳跡,對于道家學術思想,當然就有陌生或無因而突起的感覺了。至于后世以孔子做代表的儒家學術思想,偏重于人文道德倫理的文化,實在是受周公禮、樂、文教、刑政思想的影響,淵源于《書經》的三代文化而來。這在孔子之孫子思所著的《中庸》里,也很明顯地說:“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便是很好的說明。孔子的晚年學易,大體仍然納于人文的規范,依然是循文王、周公的思想路線而發展。
講到這里,我們順便一說伏羲、黃帝等,有關于上古文化學術思想的資料,以供研究者注意:
根據舊史的記載,伏羲生在“華胥之渚”,后來定都于陳。所謂“華胥”,就是陜西西安附近的藍田縣。所謂陳,就是河南開封區域。伏羲以后的神農,舊史稱為炎帝的,他出生在姜水,后來便繼伏羲而都于陳,再遷山東的曲阜。所謂姜水,就在陜西的岐山縣西。伏羲是漁獵社會時代的領導者,神農是農業社會時代的領導者。漁獵社會的生活,是由西北高原向黃河上游流域發展的過程。農業社會,自然必須步入平原地帶為適合,這便是由伏羲到神農時代,文明進化的必然情形。
至于黃帝軒轅時代,文化文明,已經進入初期集成的時期,也就是后世判斷歷史文物,裁定上溯始于黃帝的原因。黃帝生于“軒轅之邱,因名軒轅”。所謂軒轅,就是河南新鄭縣西北,后來因蚩尤的作亂,炎帝神農氏族的衰敗,黃帝首先發明訓練動物,如熊、虎等猛獸作戰,我們借用一句現代化的術語來說:他建立一支動物的機械化部隊,在(阪泉)河北保安縣,先打垮了暴虐無道的“榆罔”,又在察哈爾涿鹿縣東南的涿鹿之野,再打垮了蚩尤,因此便受諸侯的推尊為天子,繼炎帝神農氏族而治天下。
中華民族文化共祖的黃帝,在草昧初創的時代,真有無比的偉大,他不但征服了蚩尤,平定天下之亂,在他的手里,還建立了中國原始自然科學的規范,他發現磁場的功能,做了指南車,建立中國天文、數學的規律,為古今中外自然科學史上古發明的先鋒。他創造占星術、天文儀規,作蓋天儀,測定風向以候氣象,創建歷法,以定時間與日月在天體運行的標準,同時命大撓作甲子與奇門遁甲之術,建立天文與宇宙物理理論的學術,他研究醫藥,作《內經》,作交通工具的舟車,制定衣服的制度,以及確立建筑、貨幣與劃分土地,確定地方政治制度等工作。講到自然科學,便使我們有無限的感慨,我們要知道,在科學史上,以及科學的學識上,向來便以天文學為先鋒,數學為基本;而我們由老祖宗黃帝手里發明天文與數學以來,素來在科學史上,被認為是科學的先進,但到了近代和現在,不要說國內高級學府,沒有一個像樣的天文系,同時也沒有一個真正能夠趕得上時代的數學系,致使我們身為天文、數學的原始先進國家,變成完全外行而無知的落后民族,使我們面對列祖列宗,真有無地自容之處,更何況對于中國固有,而后來屬于道家學術范圍的天文等知識,試問真知道的能有幾人?豈不令人興嘆!黃帝不但建立了中國原始科學文化的體系,他同時創造文字,發明正音樂樂律的律呂,制作度、量、衡,建立政治體制,而且首先設立“史官”的制度。總之,黃帝的功德太多,凡是上古一切文化文明的好處,根據舊史上記載的觀念,統統都歸之于黃帝,此所以司馬遷所謂“黃帝、學者所共術”確有原因的。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