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
ISBN13:9787115312907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沈金龍; 于大為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平裝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全面地介紹了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基礎技能。全書共分為8章,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念指導下進行內容重塑,突出以“機—線—網”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主線,遵循“識網”→“組網”→“護網”→“用網”的認知過程架構知識點。每個章節之後,以案例命題,任務驅動,強化操練,體驗計算機通信的全程、全網運行環境。主要內容涵蓋了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基礎知識與技術;網絡設備與網絡體系結構;數據通信技術(數據傳輸、通信接口、數據交換、差錯控制);以太網技術(虛擬局域網)和無線局域網;因特網TCP/IP協議棧、移動IP、融合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服務和應用;網絡接入技術;以及網絡管理基礎。
《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內容豐富新穎、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力求展示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新技術、新進展,注重基礎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每章給出小結,涵蓋知識點、技術難點和學習要求,章末附有練習與思考,以利於教學與複習。《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的平臺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幹部參考用書。
《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內容豐富新穎、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力求展示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新技術、新進展,注重基礎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每章給出小結,涵蓋知識點、技術難點和學習要求,章末附有練習與思考,以利於教學與複習。《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的平臺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幹部參考用書。
名人/編輯推薦
《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內容豐富新穎、簡明扼要、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力求展示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新技術、新進展,注重基礎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每章給出小結,涵蓋知識點、技術難點和學習要求,章末附有練習與思考,以利于教學與復習。《21世紀高職高專通信規劃教材: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的平臺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干部參考用書。
目次
第1章引論
1.1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發展進程
1.1.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連線系統
1.1.2計算機系統互連成網
1.1.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標準化
1.1.4因特網的由來
1.2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本概念
1.2.1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含義
1.2.2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組成
1.2.3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分類
1.2.4現代通信網絡架構
1.3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發展動態
1.3.1下一代網絡
1.3.2物聯網和泛在網
【單元1】識網
案例1-1-1認識通信網絡世界
案例1-1-2因特網帶寬測試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2章網絡結構與設備
2.1網絡拓撲結構
2.1.1概述
2.1.2網絡拓撲結構與特徵
2.2網絡設備
2.2.1概述
2.2.2網間互連設備
2.2.3Cisco1841集成多業務路由器
2.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3.1通信協議與分層體系結構
2.3.2ISO/OSI參考模型
2.3.3因特網TCP/IP協議棧
2.4計算機通信與網絡標準化機構
【單元2】組網-1
案例2-2-1典型網絡設備(Cisco1841集成多業務路由器)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3章數據通信技術
3.1數據通信系統
3.1.1傳輸代碼
3.1.2通信傳輸方式
3.1.3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3.2數據傳輸基礎
3.2.1傳輸介質及其特性
3.2.2數據調製與編碼
3.2.3多路複用技術
3.2.4數字傳輸系統
3.2.5數據傳輸質量參數
3.3數據通信接口
3.3.1數據通信接口特性
3.3.2微機串行通信接口
3.4數據交換技術
3.4.1交換方式分類
3.4.2電路交換原理
3.4.3報文交換原理
3.4.4分組交換原理
3.4.5公用數據網
3.5差錯控制
3.5.1奇偶校驗碼
3.5.2循環冗餘碼
【單元2】組網-2
案例3-2-2典型傳輸介質(UTP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4章構建局域網
4.1局域網概述
4.1.1局域網的基本特徵
4.1.2局域網參考模型與標準
4.2以太網
4.2.1以太網工作原理
4.2.2以太網幀格式
4.2.3交換式以太網
4.2.4高速以太網
4.3虛擬局域網
4.3.1虛擬局域網概念
4.3.2VLAN的劃分方式
4.3.3VLAN成員間通信方式
4.4無線局域網
4.4.1無線局域網標準
4.4.2無線局域網組成
4.4.3802.11MAC幀格式
【單元2】組網-3
案例4-2-3構建局域網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5章因特網與融合網絡
5.1因特網IP編址
5.1.1IPv4地址
5.1.2IPv6地址
5.2IP數據報格式及協議
5.2.1IPv4數據報的格式
5.2.2IPv6數據報的格式
5.2.3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
5.2.4地址轉換協議和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5.3因特網尋徑
5.3.1因特網組網結構
5.3.2因特網路由協議
5.4IP組播
5.5移動IP
5.5.1移動IP的概念
5.5.2移動IP的通信過程
5.6融合網絡
5.6.1基於IMS移動和固定網融合的解決方案
5.6.2IMS分層網絡架構
【單元2】組網-4
案例5-2-4路由器基本配置
案例5-2-5網絡靜態路由和動態(RIP)路由協議基本配置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6章計算機通信服務與網絡應用
6.1計算機通信服務
6.1.1傳輸層概念
6.1.2用戶數據報協議
6.1.3傳輸控制協議
6.2應用層協議與網絡應用模式
6.2.1應用層協議
6.2.2網絡應用模式
6.3網絡基本服務
6.3.1域名系統
6.3.2遠程登錄
6.3.3文件傳輸協議
6.3.4引導程序協議與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6.3.5電子郵件系統與SMTP
6.3.6萬維網與HTTP
6.4實時通信技術及其應用
6.4.1網絡電話系統的組成
6.4.2網絡電視系統的組成
【單元3】用網-1
案例6-3-1計算機通信服務
【單元3】用網-2
案例6-3-2實時通信系統(IP電話)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7章網絡接入技術
7.1接入網基本概念
7.2基於銅纜的接入技術
7.3基於光纜的接入技術
7.4光纖同軸混合(HFC)接入
7.5無線接入
7.6SDH和WDM承載IP
7.6.1SDH承載IP
7.6.2WDM承載IP
7.7電話撥號接入
【單元3】用網(2)
案例7-3-3線纜接入網絡方法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8章網絡管理基礎
8.1網絡管理的基本概念
8.1.1網絡管理目標
8.1.2網絡管理標準化
8.2網絡管理系統的邏輯結構
8.2.1網絡管理系統的邏輯模型
8.2.2Internet網絡管理邏輯模型
8.3網絡管理的主要功能
8.4網絡管理協議
8.4.1公共管理信息協議
8.4.2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8.4.3網絡管理系統
8.5網絡安全
8.5.1網絡安全層次模型
8.5.2數據保密技術
8.5.3用戶身份認證
8.5.4數字簽名與報文摘要
8.5.5訪問控制
8.5.6高層安全
【單元4】護網-1
案例8-4-1網絡監視
【單元4】護網-2
案例8-4-2網絡安全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1.1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發展進程
1.1.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連線系統
1.1.2計算機系統互連成網
1.1.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標準化
1.1.4因特網的由來
1.2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本概念
1.2.1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含義
1.2.2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組成
1.2.3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分類
1.2.4現代通信網絡架構
1.3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發展動態
1.3.1下一代網絡
1.3.2物聯網和泛在網
【單元1】識網
案例1-1-1認識通信網絡世界
案例1-1-2因特網帶寬測試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2章網絡結構與設備
2.1網絡拓撲結構
2.1.1概述
2.1.2網絡拓撲結構與特徵
2.2網絡設備
2.2.1概述
2.2.2網間互連設備
2.2.3Cisco1841集成多業務路由器
2.3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3.1通信協議與分層體系結構
2.3.2ISO/OSI參考模型
2.3.3因特網TCP/IP協議棧
2.4計算機通信與網絡標準化機構
【單元2】組網-1
案例2-2-1典型網絡設備(Cisco1841集成多業務路由器)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3章數據通信技術
3.1數據通信系統
3.1.1傳輸代碼
3.1.2通信傳輸方式
3.1.3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3.2數據傳輸基礎
3.2.1傳輸介質及其特性
3.2.2數據調製與編碼
3.2.3多路複用技術
3.2.4數字傳輸系統
3.2.5數據傳輸質量參數
3.3數據通信接口
3.3.1數據通信接口特性
3.3.2微機串行通信接口
3.4數據交換技術
3.4.1交換方式分類
3.4.2電路交換原理
3.4.3報文交換原理
3.4.4分組交換原理
3.4.5公用數據網
3.5差錯控制
3.5.1奇偶校驗碼
3.5.2循環冗餘碼
【單元2】組網-2
案例3-2-2典型傳輸介質(UTP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4章構建局域網
4.1局域網概述
4.1.1局域網的基本特徵
4.1.2局域網參考模型與標準
4.2以太網
4.2.1以太網工作原理
4.2.2以太網幀格式
4.2.3交換式以太網
4.2.4高速以太網
4.3虛擬局域網
4.3.1虛擬局域網概念
4.3.2VLAN的劃分方式
4.3.3VLAN成員間通信方式
4.4無線局域網
4.4.1無線局域網標準
4.4.2無線局域網組成
4.4.3802.11MAC幀格式
【單元2】組網-3
案例4-2-3構建局域網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5章因特網與融合網絡
5.1因特網IP編址
5.1.1IPv4地址
5.1.2IPv6地址
5.2IP數據報格式及協議
5.2.1IPv4數據報的格式
5.2.2IPv6數據報的格式
5.2.3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
5.2.4地址轉換協議和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5.3因特網尋徑
5.3.1因特網組網結構
5.3.2因特網路由協議
5.4IP組播
5.5移動IP
5.5.1移動IP的概念
5.5.2移動IP的通信過程
5.6融合網絡
5.6.1基於IMS移動和固定網融合的解決方案
5.6.2IMS分層網絡架構
【單元2】組網-4
案例5-2-4路由器基本配置
案例5-2-5網絡靜態路由和動態(RIP)路由協議基本配置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6章計算機通信服務與網絡應用
6.1計算機通信服務
6.1.1傳輸層概念
6.1.2用戶數據報協議
6.1.3傳輸控制協議
6.2應用層協議與網絡應用模式
6.2.1應用層協議
6.2.2網絡應用模式
6.3網絡基本服務
6.3.1域名系統
6.3.2遠程登錄
6.3.3文件傳輸協議
6.3.4引導程序協議與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6.3.5電子郵件系統與SMTP
6.3.6萬維網與HTTP
6.4實時通信技術及其應用
6.4.1網絡電話系統的組成
6.4.2網絡電視系統的組成
【單元3】用網-1
案例6-3-1計算機通信服務
【單元3】用網-2
案例6-3-2實時通信系統(IP電話)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7章網絡接入技術
7.1接入網基本概念
7.2基於銅纜的接入技術
7.3基於光纜的接入技術
7.4光纖同軸混合(HFC)接入
7.5無線接入
7.6SDH和WDM承載IP
7.6.1SDH承載IP
7.6.2WDM承載IP
7.7電話撥號接入
【單元3】用網(2)
案例7-3-3線纜接入網絡方法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第8章網絡管理基礎
8.1網絡管理的基本概念
8.1.1網絡管理目標
8.1.2網絡管理標準化
8.2網絡管理系統的邏輯結構
8.2.1網絡管理系統的邏輯模型
8.2.2Internet網絡管理邏輯模型
8.3網絡管理的主要功能
8.4網絡管理協議
8.4.1公共管理信息協議
8.4.2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8.4.3網絡管理系統
8.5網絡安全
8.5.1網絡安全層次模型
8.5.2數據保密技術
8.5.3用戶身份認證
8.5.4數字簽名與報文摘要
8.5.5訪問控制
8.5.6高層安全
【單元4】護網-1
案例8-4-1網絡監視
【單元4】護網-2
案例8-4-2網絡安全
本章小結
練習與思考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由圖4—3—2可見,IEEE 802.1q在幀格式上需附加4個字節,分為兩部分:802.1q標記(Tag),以及標記控制字段,在以太交換機內部或交換機之間有效。可根據L長度字段來判別是IEEE 802.3幀,還是符合IEEE 802.1q的VLAN幀。當L≤1500字節,為LLC數據幀;L=(81—00)H,即33024(十進制)時,為IEEE 802.1qTagMAC幀。
VLAN之間的通信技術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通過外部路由器實現
這與傳統的以路由為中心的局域網互連一樣。這種技術在VLAN數目較多時會極大地增加網絡成本,并且VLAN間的通信效率很低。
2.通過具有路由功能的交換機實現
中心交換機帶有路由功能即路由交換(第3層交換)。不同產品實現手段有所不同,有的通過軟件實現路由功能,有的則通過硬件實現路由功能。一般具有路由功能的中心交換機多能支持64個以上的VLAN,最多的能達到1024個VLAN。這種技術的特點是既達到了作為VLAN控制廣播這一最基本的目的,又不需要外接路由器。但VLAN間的連接還是通過路由技術來實現。VLAN間的通信速率一般不超過2Mbit/s。
3.通過建立通信連接來實現
虛擬網上任意兩個用戶的第l次通信是通過發送有限的ARP廣播來實現的。一旦源用戶找到目的用戶,就建立虛擬的通信鏈路,此后進行面向連接的通信。這種方式的特點是實現了VLAN之間快速、高效的通信。
每種方案都有優劣,它對網絡整體結構的影響也是如此。此外,路由并非VLAN之間通信的唯一方法。與涉及選擇VLAN解決方案的其他關鍵問題一樣,用于VLAN之間通信的技術也要視該機構的特定需要和整體網絡環境而定。須知靈活性仍是至關重要的。
4.4無線局域網
無線局域網作為有線局域網的補充和擴展,具有移動靈活、安裝簡便、運行成本低、可擴展性強等優點,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4.1無線局域網標準
目前,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AN,WLAN)領域主要是IEEE 802.11x系列與Hiper LAN/x(歐洲無線局域網)系列兩種標準。802.11是IEEE在1997年為WLAN定義的一個無線網絡通信的工業標準。此后這一標準又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形成802.11x的標準系列。802.11x標準是現在WLAN的主流標準,也是Wi—Fi(Wireless Fidelity)的技術基礎。
最初制定的一個WLAN標準是802.11,主要用于解決辦公室局域網和校園網中用戶與用戶終端的無線接入,業務主要限于數據存取,起初速率最高只能達到2Mbit/s。由于它在速率和傳輸距離上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IEEE又相繼推出了802.11b和802.11a等系列標準。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