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銷售排行榜NO.1‧日本銷售近30,000冊!
◎新手主管必讀!
「一點小事也來問我,我不在公司的時候你怎麼辦?」
「說一動才做一動,又不是新來的,為什麼還要我來提醒?」
「這不是教了好幾次了?怎麼還是沒記住?沒帶腦子來公司嗎?」
這些都是主管的痛苦心聲。
當主管最怕下屬只會聽命行事,用「問問題」取代「下指令」,就能引導屬下自動自發,主管從此不用再扮黑臉!
◎白目主管OUT!帶人,不用教也不用罵!問對問題,員工就能自己搞定!
直接下達命令,不但無法提升員工的能力,還可能惹得雙方心生嫌隙。
只要將「命令」改為「發問」,問到員工的心坎裡,工作氣氛就會變得幹勁十足!
「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你認為怎麼做才能改善現況?」
「你需要怎樣的協助呢?」
丟出正確的問題,
就能讓人意識到:答案就藏在工作的現場!
更能提升工作士氣,改變思維及職場關係,
讓工作效果產生爆發性的突破!
實踐「提問工作術」,企業就能產生爆發性突破!
工作意識:強制(不得不做)→自動自發(充滿期待)
工作動機:金錢.地位→自我實現.成就感
業務方針:賣出去就好→讓客戶選擇我們
對公司的看法:發薪水的地方→實現自我的場所
公司的目標:賺更多利潤→落實理念
主管與部屬的關係:施加壓力→支持、支援
◎工作瓶頸OUT!有心突破工作困境、提升工作力的上班族不可錯過!
工作遇到瓶頸、困境時,思考的過程就是在自問自答,
通常你會問自己什麼樣的問題呢?
「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種狀況呢?」
「為什麼當時我不再確認一次呢?」
「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才一直工作不順利呢?」
像上述這種「壞問題」只會強化你內心的不安,甚至讓人更鑽牛角尖。
只有正確的問題,才能產生正確的答案
「提問工作術」能夠引導你,從「好問題」找到「好辦法」!
作者簡介
日本發問專家。發問經營研究所負責人,現任一般財團法人發問財團的代表理事,主導「工作提問術」,為日本心理健康協會(Jap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所公認的諮商師。以心理諮詢.教練式訓練等理論為基礎,集結了自身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諮詢過程,獨家開發「工作提問術」,只要正確地回答問題,就能提升營業額、並讓公司內的溝通交流產生戲劇性的改善。不只日本各地,就連國外也開始絡繹不絕地來訪,希望能導入此一體系。以志工的方式免費巡迴日本各地學校,進行「魔法發問術課程」,NHK更報導為特輯播出。著有《從睡醒到就寢的魔法發問術》(『起?????????魔法?質問』.?????出版社)、《讓孩子們「產生衝勁」的發問法》(『子???「???」???質問』.PHP研究所)等。
譯者簡介
李衣晴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東京都立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畢業。碩士畢業後繼續留在東京工作,在遊遍日本各地,度過6年半燃燒殆盡、痛苦並快樂著的日本生活後,於2011年返台。熱愛日劇、小說、演唱會,深刻了解日本及「東京」文化。
目次
序章 來吧,進行一趟發問之旅
第一章 提出好問題的6種心態
第一章 提出好問題的6種心態
第二章 讓工作產生爆發性突破的「提問工作術」
第三章 實踐「提問工作術」的7大發問法則
第四章 九宮格+發問術
第二章 讓工作產生爆發性突破的「提問工作術」
發問1 當下屬沮喪沒有精神時:「現在有哪些事進行得特別順利呢?」
發問2 想提升下屬工作意願時:「為了達到目的,你能做的是什麼?」
發問3 下屬遇上困難時:「你認為該怎麼做才能改善現況?」
發問4 團隊工作進行得不順利時:「我們的共通點是什麼呢?」
發問5 想不出新的創意提案時:「要是不受任何限制,你會有什麼新的點子呢?」
發問6 下屬似乎工作得很痛苦時:「你需要怎樣的協助呢?」
第三章 實踐「提問工作術」的7大發問法則
法則1 緣份:不是要拓展緣份,而是要加深緣份
法則2 受惠:你能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法則3 分享:相互合作是提升競爭力的泉源
法則4 回饋:「儲蓄好事」能提升人際魅力
法則5 感謝:你真的了解你的客戶嗎?
法則6 吸引:利用愚人節實現自我目標!
法則7 宇宙:只要不再勉強自己去作,力量就會源源不絕
第四章 「提問工作術」+「九宮格」
第1格 確立未來藍圖
第2格 實踐任務
第3格 解決課題疑問
第4格 誰是你的顧客?
第5格 找出獨特賣點
第6格 創造銷售業績
第7格 引出員工們的衝勁與幹勁
第8格 進行最棒的會議
書摘/試閱
別人告訴你的,無法真正成為自身的能力
本書所要介紹的「提問工作術」,是讓你在工作上學會「覺察」這項技能的工具,並幫助你找到期望的答案。
也許很多人會想,「別拖拖拉拉地問什麼問題了,直接把答案告訴我不就行了嗎?」
直接向專業領域的顧問諮詢,或是到書店去翻翻那些成千上萬與成功.失敗相關的經驗談及教戰手冊,也許在努力讀完後,也可以找到「答案」吧。
然而,別人告訴你的,絕大部份都無法真正成為自己的能力。即便剛聽到時記憶猶新,隨著時間還是會逐漸淡忘。
在日本的專業匠人界有,有一句名言:「技術是要靠自己偷來的」。西岡常一是一位著名宮殿工匠,他曾負責指揮法隆寺的拆卸修理及藥師寺金堂修復的工程。他對於樹木、木材的一切都瞭若指掌,卻從來不教導弟子任何技能。有一天,其中一位弟子忍不住向西岡先生請求:「請教導我們吧!」而西岡先生只說了二句話:「好好思考」、「與木材對話,好好工作」。
指導奧運游泳選手北島康介多年的平井伯昌教練,他的指導方針是:要成為一流的選手,就必須先成為懂得自己思考的選手。不論是順利或是低潮的時期,他總是會問:「你認為原因是何?」以發問的形式進行對話,引導選手自己思考出答案。
懂教育的人有類似的共通點,那就是「不告訴對方答案」、「藉由發問,讓本人思考答案為何」。如此想來,「告訴別人答案」,其實是剝奪了讓他自己察覺的機會也說不定。
獨自煩惱不已,最後終於察覺到答案時,人將會突飛猛進地成長。重要的正是「靠自己去察覺」。只要開始「自我察覺」,人就會變得認真,也能夠朝著自我察覺的答案展開行動。反過來說,「別人告訴你的事」,在聽到的當下也許會恍然大悟,但卻很難讓人真的下定決心。因此也就難以轉換成實際行動,亦無法持久。
人有二種吸收新知的方法。
一種是用頭腦去理解;另一種則是用心去接受,也就是能夠心悅誠服。別人告訴你的,即便頭腦能夠理解,卻總難以讓自己心服口服。那是因為,別人的話語對我們來說,力道是不足的。
學會問「好問題」
人在思考時,總會不知不覺地自問自答。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不斷地向自己提問,再回答自己的疑問,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思考」。
而發問,也分為「好問題」及「壞問題」。回答「好問題」,可以讓人學會「察覺」「自省」,幫助成長;而回答「壞問題」,卻會強化內心的不安,使人無法冷靜地看待事物,有時甚至會將自己逼入死胡同裡。
「為什麼總是只有我會遇到這些不好的事呢?」
「為什麼那時沒有做○○那件事呢?」
這種負面的發問方式,正是「壞問題」的典型。讓人陷入失去自信、無法思考的谷底,滿腦子充滿了「我做不到」「我不想做」的藉口。這種時候越是鑽牛角尖,反而越是悶悶不樂。
然而傷腦筋的是,當人陷入困境時,情況越是艱困,自我防衛的本能就越強烈,就更容易將所有問題怪罪到他人或外在環境之上。也就是說,若沒有好好地控制自己所提出來的問題,很可能就會胡亂地提出一堆「壞問題」。
因此,平時就必須不斷地訓練自己用「好問題」來自問自答,若能養成習慣,惡性循環也能改善為良性循環了。
不過,到底怎樣的問題才算是「好問題」呢?第三章所要介紹的七項法則就是好問題的指標。只要遵循這七項法則來發問,便可察覺到工作、人際關係,以及自我的種種問題,並在思考方式及行動力上產生驚人的變化。
試著想像下屬的內心想法
與下屬溝通不良而煩惱不已的主管常會來找我諮詢。他們口中抱怨的,通常是這樣的內容:
「我的想法對方總是接收不到。」
「實在感覺不到屬下的幹勁啊。」
「就算開會大家也不說出自己的意見。」
「都沒什麼創意。」
「屬下老是很快就放棄了。」
我本身也有經營公司,因此十分了解這些主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牢騷。然而,就算指著下屬的鼻子直接說出這些不滿,也無法解決任何事情。而主管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也正因如此,才會如此地煩惱。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是最近接到的諮詢案例。來找我諮詢的,是任職於軟體開發公司的A先生,職位是販賣推廣部的課長。他的煩惱是「最近感覺與下屬間的距離似乎漸行漸遠了」。
於是,我請A先生轉述了他與下屬的對話內容。各位讀者,不妨也試著想像對話中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吧。
A先生是認真、重人情的熱血型主管。對於看似文靜的下屬,總擔心他沒辦法把事情做好,因此拼命地想鼓勵對方。然而很遺憾地,A先生的一片心意,似乎並沒有傳達到下屬的心裡。原因究竟出在哪裡呢?
我在剛剛的對話案例中,加上了下屬的心情旁白。以此為範本再來檢証一次吧。
(新產品發表促銷活動舉行二週前) *括弧內為下屬的心聲。
主管:「終於新產品的促銷活動即將開始了!最後二週,麻煩你好好地準備吧!絕對要成功啊!」
下屬:「啊、是。」(這人老是只有氣勢沒別的東西啊)
主管:「搞什麼,怎麼這麼沒精神呢!對了,這是你第一次負責大型活動啊。雖然很辛苦,卻是十分值得的。好好加油啊!」
下屬:「說、說的是啊。」(只會在這裡喊話,卻根本沒有協助我啊)
主管:「怎麼啦,聲音這麼小。沒事吧?」
下屬:「…沒事。」(要是說有事一定會被罵,所以也只能說沒事啊。其實擔心的事一大堆呢。)
(活動開始三天前)
主管:「好!終於要正式上場啦!對了,之前提到的產品說明書,是預計何時會寄達會場呢?」
下屬:「關於這件事…」(慘了,被問到最不想被問的事了,該怎麼辦)
主管:「嗯?怎麼了嗎?」
下屬:「因為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以至於送進印刷廠的時間延遲了…。我想當天上午應該是來得及寄達會場…」(這可不只是我的錯啊)
主管:「喂喂,要是來不及的話怎麼辦啊。我之前不是才告誡過,任何事都要依時間表推算回去,絕對要嚴格地依時間訂立計畫不是嗎?」
下屬:「…對不起。」(這種事不用你說我也知道啦)
主管:「到時連發給顧客的資料都沒有,也太難看了吧。印刷廠那邊怎麼說的?」
下屬:「…」(要是再找什麼藉口一定又要被罵了,還是閉嘴好了)
主管:「要是連現況都沒掌握好,怎麼解決事情呢?怎麼會搞成這樣的?」
下屬:「…」
主管:「你不說清楚我怎麼會知道呢?」
下屬:「…我會試著聯絡印刷廠。」(就算聯絡印刷廠,他們也只會說『我也不知道』吧。不過現在這樣說應該可以快點收拾這個場面吧)
主管:「任何事都是看到底『要做、還是不做』不是嗎?你到底是想怎麼樣呢?要做?還是不要做了?」
下屬:「我會去做…」(又來了,莫名奇教的說教時間)
主管:「是吧!好好加油啊!」
以上,我試著想像了下屬內心的想法。如此一來應該能夠較輕易的了解,主管的一言一語是如何影響下屬的心理的。
接著就來檢驗看看吧。在這一連串的對話中,首先讓我很在意的,是主管的說話方式。
比如,對話最後的部份,「任何事都是看到底『要做、還是不做』不是嗎?你到底是想怎麼樣呢?要做?還是不要做了?」主管以這樣的內容逼問下屬。乍看之下似乎是「要做」、「不做」二選一的選擇題,然而,面對這樣咄咄逼人的主管,應該沒有下屬敢回答「不做」吧。
換言之,這是一種「讓對方失去回答意願的發問法」。一開始的「怎麼啦,聲音這麼小。沒事吧?」這句話,也有同樣的問題。下屬即使有千千萬萬擔心的事,這種情況下也只能回答「沒事」了。
我問了A先生。
「以當時的情況,下屬除了『我會去做』無法再有別的選擇,為什麼明知如此你還是以二選一的方式發問呢?」
對於這個問題,A先生如此回答。
「我想,可能是想讓語氣聽起來和緩一些吧。要是不盡量和緩一點,彼此的關係又要變得更緊張了……」
也就是說,用二選一的方式發問,其實是A先生的一種體貼,然而我想並沒有達到任何的實質效果。
───────
在理解這些要點後,再重新將時間點拉回三個月前。實踐「提問工作術」後,A先生與下屬的對話將會轉變為以下的內容。
(新產品發表促銷活動舉行前三個月)
主管:「再過三個月,就是新產品的促銷活動了!接下來好好地準備吧。絕對要順利成功!」
下屬:「是。」
主管:「那麼,先來確認這次新產品促銷活動的相關事項吧。這次的促銷活動,是為什麼.為了什麼而舉行的呢?」→【確定目標.理由(六十七頁)】
下屬:「是為了向顧客們推銷本公司的新產品。這次的活動首先要向各代理商、零售店的負責人舉辦說明會,其後再針對一般消費者舉行促銷宣傳活動。」
主管:「此外還有一點,這次的新產品是花了二年的時間研發,並背負著今後公司成敗關鍵的重點產品,因此是否能一開始就吸引眾人的目光,是非常重要的。」
下屬:「的確是這樣沒錯。」
主管:「那麼,這次說明會的目標是?你覺得活動結束後怎樣的狀況是最棒的?」→【確立目標(六十七頁】
下屬:「希望結果能讓客戶下的訂單量,比往年增加二倍。若以數據來說,總共是○○萬元。」
主管:「沒錯!」
下屬:「是至今最大的一筆數目呢。」
主管:「因為這可是關係到公司前途的新產品啊!好,為了要達到這個數字,大家在各個階段必須做些什麼呢?接著就來分配吧。」→【為了達成目標的方法(七十頁)】
(新產品發表促銷活動舉行一週前)
主管:「準備進行的如何?有哪些事進行得特別順利呢?」→【增加下屬的自信(六十頁)】
下屬:「預備在說明會上發送的DVD製作得非常好!之後要是刊登在公司的網站或臉書(Facebook)上,想必會大受歡迎吧。」
主管:「太好了!星期一開會時,也跟網站的負責人好好談一談詳細內容吧。」→【稱讚下屬(六十頁)】
下屬:「知道了。」
主管:「另外,有什麼傷腦筋的事嗎?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消除下屬的不安(九十二頁)】
下屬:「老實說,活動當天要發給大家的產品說明書,我有點擔心會來不及。一直到最後都還訂正了很多地方、設計上也做了修改,印刷的日程看來會有所延誤……」
主管:「要是交貨時間延誤了,會產生什麼問題?」→【培養下屬的發現問題的能力(七十四頁)】
下屬:「會降低發表時的說服力.宣傳力,感覺也不夠正式。」
主管:「那你有什麼對策嗎?」→【引導出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七十一頁)】
下屬:「嗯……向印刷廠確認交貨時間,並拜託他們能不能幫忙盡量快一點。要是眼看真的來不及時,就用公司的彩色影印機列印。」
主管:「既然你也已經試想到最糟的情況,也有了備案,那我就安心了。立刻打電話去問印刷廠吧,記得把結果告訴我。看狀況,需要時我也一起去拜託吧。」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