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實混凝土(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21世紀技術與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
ISBN13:9787030368096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龍廣成
出版日:2013/06/01
裝訂/頁數:平裝/328頁
規格:23.5cm*16.8cm (高/寬)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1世紀技術與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自密實混凝土》根據作者在自密實混凝土領域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並參閱國內外文獻寫成,試圖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對自密實混凝土的相關科學和技術問題做一個全面闡述。書中主要內容包括自密實混凝土基本內涵及技術原理、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能測試評價、自密實混凝土性能及其組成、微結構的相關關係、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以及施工質量控制與應用實踐技術等。
《21世紀技術與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自密實混凝土》可供土木工程領域的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21世紀技術與工程著作系列.土木工程:自密實混凝土》可供土木工程領域的科技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目次
第1章 緒論
1.1 水泥混凝土技術的傳承發展
1.2 自密實混凝土的概念與組成特點
1.2.1 概念
1.2.2 組成特點
1.3 自密實混凝土技術發展概況
1.3.1 發展動力
1.3.2 技術基礎
1.3.3 技術現狀
1.4 自密實混凝土技術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相關技術原理
2.1 混凝土拌和物的“充模密實”原理
2.1.1 流動性(填充性)
2.1.2 變形性與間隙通過性
2.1.3 抗離析性(穩定性)
2.2 基於拌和物工作性的骨料特徵參數獲取
2.2.1 骨料顆粒級配與堆積密實度
2.2.2 粗骨料最大粒徑及體積含量準則
2.3 基於拌和物工作性的漿體體系優化
2.3.1 新拌漿體稠度
2.3.2 漿體的體積含量
2.4 描述混凝土構成的物理模型——骨料間距模型
2.4.1 模型描述
2.4.2 骨料平均間距及間距係數的計算
2.4.3 相鄰骨料間距係數的試驗驗證
2.5 骨料間距係數與混凝土性能的相關性
2.5.1 骨料間距係數對拌和物工作性的影響
2.5.2 力學性能
2.5.3 長期(耐久)性能
2.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
3.1 概述
3.2 新拌混凝土的流變性
3.2.1 流變方程
3.2.2 流變參數的測試方法
3.2.3 混凝土拌和物流變性能與其組成之間的相互關係
3.2.4 各類新拌混凝土的流變參數
3.3 自密實混凝土拌和物的觸變性
3.4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的關鍵表徵參數
3.4.1 工作性的表徵
3.4.2 工作性參數與流變性參數之間的聯繫
3.5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測試評價
3.5.1 填充性測試
3.5.2 流動速率測試
3.5.3 間隙通過性測試
3.5.4 抗離析性能(穩定性)測試
3.5.5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測試的充填盒試驗方法
3.5.6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測試的一體化試驗方法
3.6 關鍵組成參數對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的影響
3.6.1 水膠比的影響
3.6.2 超塑化劑的影響
3.6.3 粗骨料體積含量Va(粗骨料間距係數Δa)的影響
3.6.4 砂漿稠度Vs/Vm(細骨料間距係數Δs)的影響
3.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水化與微結構
4.1 概述
4.2 水化過程
4.2.1 矽酸鹽水泥水化簡介
4.2.2 影響水化進程的主要因素
4.2.3 自密實混凝土體系的水化進程與放熱特點
4.3 水泥石的微結構
4.3.1 水泥石微結構形成與發展
4.3.2 水泥石微結構的組成
4.3.3 自密實混凝土的微結構
4.4 水泥石與骨料間的界面過渡區微結構
4.4.1 普通混凝土中的界面過渡區
4.4.2 自密實混凝土中的界面過渡區
4.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力學與耐久性能
5.1 力學強度
5.1.1 簡述
5.1.2 各主要組成參數的影響
5.1.3 自密實條件與振搗密實條件下的混凝土抗壓強度比較
5.1.4 自密實混凝土抗壓強度與抗拉強度的關係
5.2 彈性模量
5.2.1 主要組成參數的影響
5.2.2 彈性模量與抗壓強度之間的關係
5.3 應力?應變關係
5.4 與鋼筋的黏結性能
5.5 收縮與徐變變形
5.5.1 各組成參數對收縮變形的影響
5.5.2 自密實混凝土收縮與自由水損失率的關係
5.5.3 徐變變形
5.6 碳化性能
5.6.1 簡述
5.6.2 主要組成參數的影響
5.6.3 碳化速率
5.6.4 碳化壽命
5.7 其他耐久性能
5.7.1 環境介質在混凝土中的傳輸
5.7.2 抗硫酸鹽侵蝕性能
5.7.3 抗凍性能
5.7.4 抗火性能
5.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
6.1 概述
6.2 配合比設計原則
6.3 關鍵配合比參數
6.4 既有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回顧
6.4.1 日本原型方法
6.4.2 基於骨料性質和最小漿體含量的配合比設計方法
6.4.3 骨料密實因子法
6.4.4 固定骨料含量的配合比設計方法
6.4.5 其他配合比設計方法
6.5 基於骨料間距模型的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6.5.1 設計步驟
6.5.2 配合比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第7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生產、施工與質量控制
7.1 概述
7.2 主要原材料及其要求
7.2.1 粉體材料(水泥與礦物粉體)
7.2.2 化學外加劑
7.2.3 骨料
7.3 生產過程控制
7.4 施工過程控制
7.4.1 拌和物的運輸
7.4.2 澆注前拌和物工作性檢驗與合格性判斷
7.4.3 澆注過程
7.4.4 模板工程
7.5 養護
7.6 自密實混凝土的表面質量
7.6.1 混凝土表面特徵
7.6.2 影響混凝土表面質量的因素
7.7 實體結構自密實混凝土質量評定
7.7.1 簡述
7.7.2 回彈法檢測構件自密實混凝土抗壓強度
7.7.3 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
7.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工程應用
8.1 新建結構工程中的應用
8.1.1 在某現澆混凝土梁體工程中的應用
8.1.2 在其他重大工程中的應用
8.2 修補加固工程中的應用
8.3 預製構件生產中的應用
8.4 自密實混凝土應用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第9章 橡膠集料改性自密實混凝土
9.1 橡膠集料簡介
9.1.1 加工及分類
9.1.2 物理力學性質
9.2 橡膠集料在自密實混凝土等效砂漿中的作用效應
9.2.1 試驗簡介
9.2.2 容重
9.2.3 流變性
9.2.4 工作性
9.2.5 強度效應
9.3 橡膠集料在自密實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應
9.3.1 試驗簡介
9.3.2 工作性
9.3.3 強度效應
9.4 橡膠集料自密實混凝土的應力應變行為
9.4.1 不同橡膠集料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曲線
9.4.2 橡膠與其他韌性組分的比較
9.4.3 摻橡膠集料自密實混凝土受壓破壞特徵
9.5 橡膠集料自密實混凝土抗衝擊性能
9.5.1 橡膠集料含量的影響
9.5.2 橡膠與纖維、乳化瀝青複摻的影響
9.6 小結
參考文獻
1.1 水泥混凝土技術的傳承發展
1.2 自密實混凝土的概念與組成特點
1.2.1 概念
1.2.2 組成特點
1.3 自密實混凝土技術發展概況
1.3.1 發展動力
1.3.2 技術基礎
1.3.3 技術現狀
1.4 自密實混凝土技術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相關技術原理
2.1 混凝土拌和物的“充模密實”原理
2.1.1 流動性(填充性)
2.1.2 變形性與間隙通過性
2.1.3 抗離析性(穩定性)
2.2 基於拌和物工作性的骨料特徵參數獲取
2.2.1 骨料顆粒級配與堆積密實度
2.2.2 粗骨料最大粒徑及體積含量準則
2.3 基於拌和物工作性的漿體體系優化
2.3.1 新拌漿體稠度
2.3.2 漿體的體積含量
2.4 描述混凝土構成的物理模型——骨料間距模型
2.4.1 模型描述
2.4.2 骨料平均間距及間距係數的計算
2.4.3 相鄰骨料間距係數的試驗驗證
2.5 骨料間距係數與混凝土性能的相關性
2.5.1 骨料間距係數對拌和物工作性的影響
2.5.2 力學性能
2.5.3 長期(耐久)性能
2.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
3.1 概述
3.2 新拌混凝土的流變性
3.2.1 流變方程
3.2.2 流變參數的測試方法
3.2.3 混凝土拌和物流變性能與其組成之間的相互關係
3.2.4 各類新拌混凝土的流變參數
3.3 自密實混凝土拌和物的觸變性
3.4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的關鍵表徵參數
3.4.1 工作性的表徵
3.4.2 工作性參數與流變性參數之間的聯繫
3.5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測試評價
3.5.1 填充性測試
3.5.2 流動速率測試
3.5.3 間隙通過性測試
3.5.4 抗離析性能(穩定性)測試
3.5.5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測試的充填盒試驗方法
3.5.6 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測試的一體化試驗方法
3.6 關鍵組成參數對新拌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的影響
3.6.1 水膠比的影響
3.6.2 超塑化劑的影響
3.6.3 粗骨料體積含量Va(粗骨料間距係數Δa)的影響
3.6.4 砂漿稠度Vs/Vm(細骨料間距係數Δs)的影響
3.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水化與微結構
4.1 概述
4.2 水化過程
4.2.1 矽酸鹽水泥水化簡介
4.2.2 影響水化進程的主要因素
4.2.3 自密實混凝土體系的水化進程與放熱特點
4.3 水泥石的微結構
4.3.1 水泥石微結構形成與發展
4.3.2 水泥石微結構的組成
4.3.3 自密實混凝土的微結構
4.4 水泥石與骨料間的界面過渡區微結構
4.4.1 普通混凝土中的界面過渡區
4.4.2 自密實混凝土中的界面過渡區
4.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力學與耐久性能
5.1 力學強度
5.1.1 簡述
5.1.2 各主要組成參數的影響
5.1.3 自密實條件與振搗密實條件下的混凝土抗壓強度比較
5.1.4 自密實混凝土抗壓強度與抗拉強度的關係
5.2 彈性模量
5.2.1 主要組成參數的影響
5.2.2 彈性模量與抗壓強度之間的關係
5.3 應力?應變關係
5.4 與鋼筋的黏結性能
5.5 收縮與徐變變形
5.5.1 各組成參數對收縮變形的影響
5.5.2 自密實混凝土收縮與自由水損失率的關係
5.5.3 徐變變形
5.6 碳化性能
5.6.1 簡述
5.6.2 主要組成參數的影響
5.6.3 碳化速率
5.6.4 碳化壽命
5.7 其他耐久性能
5.7.1 環境介質在混凝土中的傳輸
5.7.2 抗硫酸鹽侵蝕性能
5.7.3 抗凍性能
5.7.4 抗火性能
5.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
6.1 概述
6.2 配合比設計原則
6.3 關鍵配合比參數
6.4 既有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回顧
6.4.1 日本原型方法
6.4.2 基於骨料性質和最小漿體含量的配合比設計方法
6.4.3 骨料密實因子法
6.4.4 固定骨料含量的配合比設計方法
6.4.5 其他配合比設計方法
6.5 基於骨料間距模型的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6.5.1 設計步驟
6.5.2 配合比設計實例
參考文獻
第7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生產、施工與質量控制
7.1 概述
7.2 主要原材料及其要求
7.2.1 粉體材料(水泥與礦物粉體)
7.2.2 化學外加劑
7.2.3 骨料
7.3 生產過程控制
7.4 施工過程控制
7.4.1 拌和物的運輸
7.4.2 澆注前拌和物工作性檢驗與合格性判斷
7.4.3 澆注過程
7.4.4 模板工程
7.5 養護
7.6 自密實混凝土的表面質量
7.6.1 混凝土表面特徵
7.6.2 影響混凝土表面質量的因素
7.7 實體結構自密實混凝土質量評定
7.7.1 簡述
7.7.2 回彈法檢測構件自密實混凝土抗壓強度
7.7.3 構件混凝土抗壓強度推定
7.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工程應用
8.1 新建結構工程中的應用
8.1.1 在某現澆混凝土梁體工程中的應用
8.1.2 在其他重大工程中的應用
8.2 修補加固工程中的應用
8.3 預製構件生產中的應用
8.4 自密實混凝土應用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第9章 橡膠集料改性自密實混凝土
9.1 橡膠集料簡介
9.1.1 加工及分類
9.1.2 物理力學性質
9.2 橡膠集料在自密實混凝土等效砂漿中的作用效應
9.2.1 試驗簡介
9.2.2 容重
9.2.3 流變性
9.2.4 工作性
9.2.5 強度效應
9.3 橡膠集料在自密實混凝土中的作用效應
9.3.1 試驗簡介
9.3.2 工作性
9.3.3 強度效應
9.4 橡膠集料自密實混凝土的應力應變行為
9.4.1 不同橡膠集料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曲線
9.4.2 橡膠與其他韌性組分的比較
9.4.3 摻橡膠集料自密實混凝土受壓破壞特徵
9.5 橡膠集料自密實混凝土抗衝擊性能
9.5.1 橡膠集料含量的影響
9.5.2 橡膠與纖維、乳化瀝青複摻的影響
9.6 小結
參考文獻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