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大學文憑貶值讓畢業生,畢業=失業?!
在大學時懂得如何有效學習,培養與職場接軌的軟實力,
畢業後你將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搶手人才!
大學生我們要告訴你:
沒有接軌力,大學畢業後你將徬徨失措且無所適從。
沒有軟實力,你將不能為職場所用,喪失立足機會。
沒有競爭力,在社會洶湧的洪流中,你只能被淘汰。
大學時代懂得培養這些能力,才能突破就業困境,拿到打造未來的入場券!
本書教你如何在大學中,運用學校既有資源,自我鍛鍊。學歷不是黃金保證,唯有大學期間不斷充實,畢業後才能優游於職場!
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裏,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中立足的。
經過大學四年,你會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畫中把握時間,從交流中鍛鍊表達,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懂得舉一反三或能無師自通。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
本書從大學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的學習方法談起,點明大學課程的目的、學習方法,以及這些課程安排與日後出社會工作之間的關係。本書希望讀大學,每個人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好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
★大學就是要讓自己學會獨立思考——
大學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學會獨立及批判的思考,透過思考方法,製造生產最新的知識,至少也要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如此才不枉四年大學生活所繳的學費,也對出社會後直接與職場接軌有幫助。
★大學作業,就是職場工作的企劃案——
寫報告可以鍛鍊你的觀察問題的能力、蒐集資料能力、寫作能力、論述表達能力、邏輯思考能力、批判反省能力,與不同意見者對話的能力,這些能力將是你職場工作的企劃力。
★下課後,社會/職場軟實力的學習——
很多企業開始檢討起大學教育和實際就業需求脫勾的問題,要求大學增加實務課程,幫助學生能夠一畢業就盡早融入職場環境。其實,大學畢業生無法快速融入職場環境,並非大學課程與實務工作脫勾,而是如今的大學越來越不重視能幫助大學生培養就業所需的軟實力的「非正式課程」。
★戀愛這門功課,決定職場挫折忍受力——
談戀愛,但卻不荒廢其他大學生活該做的事情,課業、社團與打工,除了約會的日子之外,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為了戀人而放棄大學生活。請記住:愛別人前要先好好愛自己,你是寶貴而值得珍重的。
★畢業進入職場後五年,決定你的一生——
出社會後的學習,是解決問題的學習,是學以致用的學習,是求生存或改善生活環境的學習,千萬別輕忽怠慢了,以至於落後於其他人而不自知,且不知不覺中因此被殘酷的就業市場給淘汰了,甚至連自己怎麼輸掉都不知道。
作者簡介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
以書寫與世界分享所學所見,作品散見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等各大報;人籟月刊、破報、時兆月刊、全國新書月刊……等,更曾任職於唐山書店、明目書社、明日工作室、誠品書店、搜主義路書店,對閱讀有著非凡的熱誠。
喜歡觀察社會趨勢,除了鑽研產業動態、探討成功人士秘訣,更樂於冷眼笑評紅塵男女的情愛俗事,見解鞭辟入裡。
作者現為專職文字工作者,從事編輯、撰稿、出版顧問、翻譯等工作,是位全方位出版人。
名人/編輯推薦
施以諾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陳於志 中華民國大專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
辜振豐 暢銷作家/花神文坊主人
詹志禹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兼政大教務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序
最近幾年,台灣社會瀰漫批判大學生素質變差,大學文憑貶值的論述。罵起來頭頭是道,每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說穿了不外乎,廣開大學之門,讓許多程度不好、不該念大學的人都進了大學。以及,大學畢業生素質差,進了社會後無法與職場無縫接軌,企業還得重新訓練,很是麻煩。
然而,我卻有不同的看法。大學生素質變差,並不是因為廣開大學的緣故,而是不懂得大學該怎麼唸、該怎麼過的人變多了。廣開大學造成大學生素質變差的原因在於,許多新的大學只有大學的形式,卻沒有大學的傳統與文化,甚至不知道該怎麼將考上大學的中學畢業生,培養成大學生。
並不是通過大學入學考試,學生就自動懂了大學該怎麼唸?直接套用中學時代的讀書方法到大學課程,結果一定死。如果說中學時代靠記憶與背誦來學習知識,那麼,大學要學的毋寧是生產、製造這些知識的方法,大學有另外一套截然不同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目的。
另外,越來越多大學生忙著打工賺錢,來學校只是上課,下課就走人,忽視了大學生活中非正式課程(如:社團生活)的重要性,把大學當中學讀。大學的非正式課程,某種程度是大學生未來出社會工作所需技能的預先練習、培訓的場所,大學生參與非正式課程越多,越能累積出社會後所需的職場軟實力。如今大學生出社會無法無縫接軌,相當程度也和不懂利用大學寶貴資源學習未來職場所需技能有關。
老字號的大學校園,可以透過學長姊或社團等非正式課程,將大學的文化與學習方法傳承下去,新成立的大學可能缺乏這類資源,且在一開始時沒有留意到非正式課程對於大學生塑造的重要性,就成了今天的結果。
總之,雖然可以唸大學的人變多了,懂得如何唸大學,使用大學資源,增強自己實力的人卻變少了。有鑑於此,有了寫作本書的構想。本書從大學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的學習方法談起,點明大學課程的目的、學習方法,以及這些課程安排與日後出社會工作之間的關係。
我相信,只要搞懂大學課程的目的與學習方法,善用大學資源,能做到本書中提醒的各個重點,無論念哪一所大學,大學畢業時,都能成為職場搶手人才。
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學是作為一種方法論而存在,在大學裡要學的不是各種各樣的知識內容,而是產出這些知識內容的方法,搞懂這一點,再搭配本書提醒的各項重點,你將不再是人們口中的爛草莓或素質差的大學生。
目次
序:讀好大學,要懂方法
第一章:大學就是要讓自己學會獨立思考
1.懂得判斷知識真偽與問題解決能力!
2.課堂規畫是大學生活成敗的關鍵!
3.問對問題,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半
4.畢業專題或論文/成果展/畢業展:專案執行力
5.實習課:了解職業性向,預先職場社會化
6.國際研討會、交換學生:跨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7.學好外語,與世界接軌
第二章:大學作業就是職場工作的企劃案
1.學期報告撰寫:沒有唯一標準答案的世界
2.分組作業:團隊合作,專業分工比個人績效更重要
3.課堂口頭報告與公開演說
4.考試:為什麼老師不怕你Open Book抄答案?
5.至少熟識一位教授/班導師
6.先出社會還是先念研究所?
第三章:下課後--社會/職場軟實力的學習
1.學習建立人脈連結:學長姊、直屬/家族制度
2.正式社交宴會之家聚、聯誼、慶功宴、舞會/派對、謝師宴
3.系學會、高中校友會:群體認同的實踐與凝聚
4.社團生活訓練出社會後工作軟實力
5.學習多元包容與自主管理:宿舍生活、學生餐廳與洗衣房
6.寒暑假,要規劃——唯有自律者才能得真自由
第四章:戀愛這門功課,決定職場挫折忍受力
1.大一大二,多交朋友,別急著談戀愛
2.大三、大四,尋找志同道合的親密愛人
3.愛情不是全部:別為戀愛荒廢課業與大學生活
4.挑情人,從觀察對方的原生家庭入手
5.學習承受分手之痛,懂得處理挫折情緒
第五章:打工,你知道是為了什麼嗎?
1.認清打工的目的
2.寒暑假打工要慎選
3.透過工讀經驗,探索個人職涯方向
4.儲蓄與理財,是為了鍛鍊判斷力與鑑賞力
5. 如何活用大學軟硬體設備
第六章:畢業進入職場五年決定你的一生
1.離開學校後,更需要認真讀書
2.強大實力的根基,來自基礎工作的扎實鍛鍊
3.為工作找樂趣,不再那麼枯燥無聊
4.不喜歡的工作就不做的話
5.挑工作——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6.第一份工作,該以什麼為重?
7.謙虛是一定要的工作態度
8.持續的力量:一件事情做一萬小時才能成為專家
9.性格也是一種工作能力
10.出社會第一年,一定要學會的十件事
書摘/試閱
第一章:大學就是要讓自己學會獨立思考
大學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學會獨立及批判的思考,透過思考方法,製造生產最新的知識,至少也要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如此才不枉四年大學生活所繳的學費,也對出社會後直接與職場接軌有幫助。
1. 懂得判斷知識真偽與問題解決能力!
不是考上大學,就自動學會念大學的方法,特別是大學修習的課程,學習與評量的方式,從根本上來說,都與高中以前的學習方式大不相同。
高中以前,我們學習的是課本上既定的知識,以死背填鴨的方式記憶,只要考試能考高分就好。
大學則不然,雖然大學分有各種科系專長。不過,總的來說,課程設計的核心目標是一樣的。大學的課堂,課程設計與學習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生產與創造知識的方法,而非死背那些課本上的知識與理論。
知識論述會過時,且會不斷更新、修訂,而非僵死不動。懂得生產知識的方法,才能自行生產或檢證知識的真偽。特別是這個喜歡假託科學研究成果來替產品、服務背書的時代,更要懂得判斷知識真偽的方法,這套方法正是大學所要傳授的核心課程內容。
我們應當把大學四年的所有課程,視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大一時學的是每一個科系被確認為短時間內不會推翻或修正的學科知識。如,社會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經濟學導論……。
大二開始學習學科發展史(如:XX學思想史)、邏輯學,與一些進階的學術次領域(如:社會系會修人口學、犯罪學、社會心理學),以及學科研究所需的工具(如:問卷調查與統計、XX實驗方法)。
大三開始接觸「研究方法」,學習一整套生產學科知識的方法(論),容我這樣說,大學四年所有其他的課程都可以學得不好,就是研究方法這門課一定要學好。研究方法教的是如何生產製造學科知識,同時還是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熟練研究方法,未來出社會也很好用。
一般來說,研究方法不脫以下五種步驟:
發現問題意識探索文獻建立假設驗證假設(使用問卷調查、統計分析或實驗方法)提出結果與檢討反省。
無論大學科系多麼細分,傳授多麼先進的科學研究成果,但大學所教的根本就是「獨立思考、批判與終身學習」,大學課業的重心,就是讓自己將這三大核心價值內化於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之中。
大四最重要的課程是專題報告或論文寫作,這門課幫助你重新複習大一到大三所學習過的所有課程、研究方法、實驗工具,以實際操作的方式熟練每一種學科知識與工具,同時可以探索自己對於做學問的興趣,判斷未來是否要繼續升學。
學習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問問題,搞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大學正式課程上課內容所要教會你的事情。
另外,檢討、反省、批判與修正既有學科知識,也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學習目標,在學會生產知識的同時,也要懂得檢視他人所製造的知識是否符合科學方法,是否正確?有無魚目混珠或欺矇詐騙之處?
千萬不要上了大學,還繼續沿用高中那套死背的讀書方法,就算因此拿到高分、書卷獎,若學不會生產製造知識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時間久了死背的知識都會遺忘或過時。
大學教育的價值正在出社會多年後,在校所學的學科知識都遺忘之後,卻還能記住生產知識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必要時可以透過這套方法製作自己需要使用的知識,解決需要面對的問題。
大學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學會獨立及批判的思考,透過思考方法,製造生產最新的知識,至少也要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如此才不枉四年大學生活所繳的學費,也對出社會後直接與職場接軌有幫助。
職場需要的是面對問題時,知道到哪裡找到資源來解決問題的人,懂得解決問題,是職場最需要的軟實力,擁有這項能力的人,也將成為人人搶著要,炙手可熱的人才。
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藏在學科知識生產的方法中,大學四年所寫的研究報告,可以Open Book的考試,參加的社團活動,都是在幫助學生反覆實際操作進而熟練這套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大學最好的職前訓練。
打造職場軟實力——
生產、製造知識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延伸閱讀:
梅森.皮里《邏輯即戰力》——所以文化
安東尼.威斯頓《學會思考,你贏定了!》——所以文化
Stella Cottrell《批判性思考》——深思文化
2. 課堂規劃力是大學生活成敗的關鍵!
不若國高中時期,週一到週五,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半,每天都是滿堂八堂課,下了課還要補習,毫無喘息空間。上大學之後,一週二十堂課已經算很多,卻也不過佔去一週兩天半的時間,除非課能排得很漂亮,全部集中在一起,否則必然會出現中間有空堂的時段。
學校不大,又住宿舍的話,可以溜回宿舍睡覺或鬼混。若是通勤上學的同學,空堂時間如何安排,著實影響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空堂時間最好的安排,是去圖書館、電腦中心、社團辦公室或影音視聽中心。去圖書館除了讀書找資料,其實也是安靜休息的好地方,也可以讀讀報紙雜誌,吸收新資訊。也可以寫作業或去社團辦公室,看看能否遇到熟人聊聊天聯絡一下感情,或寫寫留言本,或處理一下社團的事務。
絕大多數時候,如果一個人,可以去影音視聽中心借影片來看,或借演講錄音帶來聽。當然現在網路上甚麼影片都抓得到,網路上也有各種的免費演講可以聽,不過,學校影音中心的設備好,而且收藏有許多經典名片,還是蠻適合空堂時間使用。
除此之外,跟同組同學約討論作業,跟女朋友約個小會,自己找地方讀書或準備報告,聽演講,運動(跑操場、游泳、重量訓練等等)……都是善用空堂時間的好方法。最忌諱的就找地方倒頭就睡,或者胡亂上網打發時間。
越懂得安排空堂時間,代表你的時間管理與規劃能力越好,這一點對於出社會後的工作效率大有幫助。
時間是很公平的,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懂得利用零碎的時間,就是儲蓄時間。
試想,如果一天有兩個小時的空堂,一週五天就是十小時,一學期十八週就是一百八十小時,四年八個學期就是一千四百四十個小時,相當於一百八十個工作天,如果都是閒打混,就等於浪費掉半年的時間,換算成薪水,即便一個月只有22K,也是十幾萬元的損失,不容小覷。
做任何事情之前,應該想一想成本效益的問題。兩個小時的空堂,到底要拿來睡覺,還是拿還看電影,或看書?同樣的道理覺得某堂課很無聊,不想上,想蹺課也不是不行,只是必須想清楚:
1.自己蹺掉的這堂課,上課內容是否已經學會?若還沒有,有辦法透過自修或跟同學借講義來讀補起來嗎?
2.非得蹺課去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比上這堂課來得重要?還是,只是單純想蹺課,蹺了課卻無事可做,也只是瞎混或睡大頭覺?
大學四年,每一天的24小時都是屬於你的,你要怎麼使用都是你的自由,然而,正是這份自行支配四年大學生活的自由,決定了你大學生活的品質。到底是瞎混過完四年,還是有計畫的安排,讓自己可以善用大學資源,提升自己的課業實力之餘,還能透過非正式課程學習到未來出社會所需的打造職場軟實力?
大學非正式課程,幾乎都在空堂和下課之後的時間展開,懂不懂規劃課堂與課堂之間的空堂,以及下課後的時間使用方式,就成了決定你大學四年生活成敗的關鍵!
十分建議大學生最好都住校或住在學校附近,充分享受下課後的大學夜晚生活。大學的夜生活是很多采多姿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事情(例如:社團活動幾乎都在晚上時間進行)。
就算非得通勤上下學不可,也千萬不要沒課了就回家,最好還是留在學校,安排一些社團活動或使用大學校園資源強化自己的實力,才不枉繳了那麼多學費來讀大學。大學的正式課程能教給學生的東西很有限,且大多侷限於專業知識,要在大學裡學做人處事、做事方法,結交人生一輩子的朋友,培養一輩子的興趣/志業,大多是利用空堂或下課後時間完成的。
打造職場軟實力——
時間規劃
機會成本
成本效益
延伸閱讀:
呂宗昕《時間管理黃金法則》——商周
Richard J.Light《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立緒文化
(能力學習)時間管理的拿鐵效應
小心,時間管理的「拿鐵效應」。
「拿鐵效應」,原是投資理財觀念,指人每天不自覺的喝掉一杯拿鐵(拿鐵可以換成任何讓人成癮,而每天非得掏錢購買的小東西,例如香菸、罐裝飲料等等,都可算在其中),每天便不自覺多花掉了105元,一個月就是3150元,一年就是37800元。
十年下來,不是378000元,還得加上複利效應,即便如今的定存利率僅剩2%左右,十年下來,經過複利效果,是筆超過五十萬的大錢。
投資理財專家以「拿鐵效應」指出,每天省小錢,做出正確的投資,十年之後,在複利的發酵下,將成為一大筆可觀的資產。
「拿鐵效應」可用作時間管理上的自我提醒,一般人每天總是不自覺的浪費掉了許多寶貴的時間片段。這些每天被浪費掉的寶貴時間,就像我們不自覺的每天買杯拿鐵喝所花掉的錢,以為沒多少錢,但累積起來,卻是相當可觀的損失。
舉例來說,通勤上下班的上班族,有多少人認真看待這每天都要花掉的時間。假設一天上下班通勤得花上一個小時,一週就是五個小時,一年五十二週就是260小時。30年下來,就是7800個小時,將近一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而這還只是通勤時間,時間管理的拿鐵效應,比金錢的浪費更加嚴重,畢竟錢沒了還可以再賺,時間流逝了就不再回頭。
如何使用空堂,正是時間管理的最佳練習。空堂可以睡覺鬼混閒聊天,也可以找資料寫作業準備功課,怎麼規劃都可以,而結果將會展現在日後每個人實力的差距上。
如果,我們能夠善加規劃通勤時間,拿來閱讀、學習、思考、準備工作行程,則日子一長,自己的競爭力就從不自覺的累積出來的。然而,可惜的是,每天看著公車捷運上的通勤族們,絕大多數人只是低頭滑手機或者講電話實在很可惜。
下了課有的人認為好累,只想看電視上網打電動放空;有的人雖然也看電視,但適可而止,知道該看什麼看多少,絕不沉溺,並且每天規劃一段時間,作為自我進修、學習、思考或減壓之用,讓自己明天一樣能夠元氣滿滿的上班,替自己創造最大價值!
不沉溺於惰性最好的方法,是有計畫地安排自己的日常行程。做計畫不是為了按表操課,而是給自己大方向和提醒,偶爾可以有彈性的放鬆,但至少七八成的行程可以按照預定計畫走,不讓惰性牽著鼻子走,盡可能走在預定規劃行程表上,且讓此一遵守行程表的做法內化為自己生活習慣的一部份,堅持一直做擅長或對的事情,一個人的競爭力將在此顯現。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有一個非常正確的花錢觀念,也非常適合援用到「時間管理」上來。作者認為,年輕人花錢,應該花在可以幫助你「再生產」,或者具「累積性」的東西上,而不是花在會耗損、折舊,只有一時快樂卻對自己長久生涯規劃毫無幫助的消耗品上。舉例來說:花錢買進修課程,提升自己的實力是在生產性的消費;花過多錢買流行服飾或上餐館大吃大喝浪費掉,則只是耗盡式消費。但如果上餐館吃飯或買衣服是有計畫地購買並且經營個人部落格,建立個人形象,則又成了再生產式消費。關鍵在於,這個消費行為能否幫你的未來創造收益而不僅僅只是把錢花掉了。
再如:同樣一筆錢,當做購屋頭期款,投入購屋,可以保值甚至增值。若是買車就只換來耗損,還有保修、油錢、稅金支出,除非買車能替你創造更高的價值,否則寧可買屋,或者乾脆不買,存起來當作投資的第一桶金。
對於我們寶貴而有限的時間,也該比照辦理。不浪費時間去做不能累積個人實力的事情,選擇做能夠幫我們創造更大效益的事情。審慎的做好時間管理,將零碎時間做有系統的安排,作為自我提升、自我投資,創造得以再生產的價值,留心不要浪費了我們寶貴而不再回的時間!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