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讓孩子愛上閱讀:從作文考試到待人處世,「閱讀」是我們可以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滿額折

讓孩子愛上閱讀:從作文考試到待人處世,「閱讀」是我們可以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閱讀習慣影響孩子一輩子,偏偏孩子怕讀書!

「親職作家」陳安儀,要分享各位頭痛、心痛的爸爸媽媽,
怎麼製造孩子閱讀的特效藥「無聊時光」;
傾囊相授,孩子最痛苦的閱讀心得報告「六大萬靈丹」;
不需「拔河」,就把孩子從網路拔出的「5不」與「5要」……
只要掌握「閱讀黃金期」,你會發現,
要教育出品學皆優的孩子,大人小孩根本不需要辛苦!

和孩子的「不讀書」,大戰三天三夜!
重點是,你給對了書嗎?
快來看看,安儀老師有哪些策略!

案主1:9歲的小杰,人稱搗蛋天王,靜不下來看書,但好奇心強!
安儀老師:給他帶有科幻冒險色彩的《黯》,並用「撒餌策略」,精采簡要拋出故事最懸疑、緊湊的情節,緊緊鉤住他的好奇心,讓他再也好動不起來。

案主2:小五生阿得,平日只愛漫畫、電動,看到厚重的文字書就頭大。
安儀老師:給他「貓戰士」或「波西傑克森」等系列書,以「10頁策略」,要求孩子每天讀10頁書,交換他玩電動的時間,讓孩子漸漸體會出,讀書確實比電玩有趣,而乖乖「歸順」讀書國。

案主3:國二女生琪琪,沉溺唯美的羅曼愛情故事。
安儀老師:與其全面禁止,不如推薦她名家之作,如華嚴的《蒂蒂日記》、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等,要「順水推舟」才能「誘君入甕」,不但藉機加深孩子的閱讀深度,更教會她比較務實的感情世界。

(更多應用實例及開胃書單,盡在本書第九章及附錄)

推動閱讀的路,還有他們與你我一起
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
故事屋創辦人 張大光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陳昌明
高雄市國語文輔導團、鼓岩國小校長 陳瓊如
2012師鐸獎得主、西門國小校長 曾家樓
親子教養書作家 彭菊仙
親職教育專家、校長爸爸 黃登漢
台北市國語文輔導團、文化國小校長 鄒彩完
2013教育部閱讀推手個人獎得主、勝利國小老師 鄭淑華
2012師鐸獎得主、文山小學老師 蕭建智

作者簡介

陳安儀

集資深媒體人、親職教育專家、兒童閱讀與寫作老師、知名部落客於一身。
從小就興趣廣泛、才藝兼備,尤其喜愛閱讀寫作與旅行。就讀台大中文系時,課餘教授「兒童作文」,累積非常深厚的兒童寫作與閱讀教學經驗。
畢業後,一頭栽入電視圈,先後擔任中視《女人女人》、《綜藝萬花筒》……等節目企劃製作及腳本創作;後轉任,《民生報》、《星報》、《壹週刊》等知名媒體的影劇記者。

後因為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於2002年與另外11位哺乳媽媽共創「台灣母乳協會」;2005年離開《壹週刊》成為自由撰稿人,開始筆耕生涯,著有《WHY NOT時髦媽咪》、《孩子,我要教你怎麼愛我》、《窩心!父母最想知道的親子聊天術!》等書。
2008年創辦「媽媽PLAY親子聚會」及「陳安儀多元寫作班」。經營的部落格「陳安儀的筆下人生」anyichen.pixnet.net/blog,點閱率高達1,700萬人次,獲選為《親子天下》雜誌「精選部落格」。

目次

1 為什麼一定要閱讀
閱讀能力愈強的人,愈有能力蒐集、理解、判斷資訊,並且能夠參與現代社會的複雜運作。有愈來愈多科學研究發現,通往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在閱讀,而且愈早啟蒙愈好。學習中的孩子,要養成一輩子受用的閱讀習慣,黃金時期是六歲到九歲!
2 閱讀,會讓孩子變聰明
閱讀經驗豐富的人,有能力在資訊有限、破碎的情況下,藉由現有的線索一條
一條串接起來,推測出資訊的完整邏輯,並且能夠經由閱讀,漸漸摸索體會到,
寫作上慣用「起承轉合」的結構是有目的的。此外,懂得利用閱讀,孩子很
快就能抓住要訣,把讀進去的資料,「改良改良」,變成自己的創意!
3 閱讀,可以讓孩子有好品格
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用逼迫或洗腦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就算有效果,也只
是暫時的,並不能從根本、從本心去影響他們。唯有找到一件能夠感動他們的
作品,讓孩子由衷的認同,這樣的閱讀,才能達到「品格教育」的作用。
4 愛閱讀的孩子不怕寫作文
現在不論國中還是國小的國文,怎麼都這麼難啊!如果可以,不如把那些強迫
孩子去鑽牛角尖背「修辭」的時間,拿來讓他們大量閱讀一些優美的文章,只
要讀得夠多、夠精,語法、修辭、成語,自然一切通透。但若想要讓文字精進、
詞彙豐美,建議還是多閱讀散文大家的作品。
5 閱讀,可以不要寫心得報告嗎?
閱讀,如果伴隨而來的是一份「功課」,吸引力當然會大打折扣。「閱讀心得
報告」,說穿了就是讓孩子練習表達。因此,應該不限於形式。演短劇、講笑話,
或上台說故事,都是很棒的訓練。若還是有困難,本章亦提供了簡易的治標方
法──閱讀心得報告的萬靈丹:六大提示。
6 找不到時間閱讀嗎?這裡有秘方!
閱讀,需要有「無聊」時光。只要懂得幫小孩營造一個「缺乏聲光效果的環境」,
然後技巧的將「有趣的書籍」推薦給孩子,這一招絕對「戰無不勝」!此外,
每天小孩放學回家、到晚餐前的片段,以及睡前的床邊時間,都是可以拿來「化
零為整」,安排成為孩子閱讀的寶貴時光。
7 孩子愛電視、愛電腦,就是不愛閱讀?
延後孩子接觸電視、電動、網路,先培養閱讀與運動、其他休閒的習慣,是非
常重要的。本章將告訴各位爸爸媽媽,孩子們十歲前有五件最重要的事!倘若
孩子已經迷上網路也沒關係,依然有一些方法可以亡羊補牢,把孩子從網路的
泥淖中拔出來。
8 共讀——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共讀是親子間最美好的記憶,且嬰兒期就可以開始共讀!本章將談談學齡前、
學齡期前半段及九歲以後的共讀策略。此外,共讀時,不妨找深一點的作品,
才能吸引當今受電視、網路影響,心智年齡都較成熟的孩子的興趣。
9 選對書,勾出孩子的閱讀胃口!
只要找對書,沒有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選書,不必從「輕薄短小」開始;選書,
亦不用擔心書籍深淺或孩子會模仿書內情節。只要懂得運用「撒餌」、「試讀」
與「分享」等策略,保證在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之下,你和孩子之間,將永遠
不缺話題。

10 如何為孩子選一本他喜歡的書?
閱讀喜好確實「男女有別」!男生偏好節奏輕快、充滿冒險、戰鬥,或是推理、
偵探等內容;女孩子則多數對於唯美的、夢幻的、感情的故事內容,會有更高
的閱讀興趣。此外,推薦給孩子的書,一定要投其所好,才能「勾引」他上手,
也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11 強化閱讀深度與廣度
設立目標,才能讓自己「閱讀進階」!要誘引孩子自動加深閱讀,得多多利用
孩子的愛好,以及同儕影響力。而大聲朗讀文本,也是一種「強迫深讀」的方法。
有了深度,還必須兼顧廣度,因為這能保護好自己,也照顧好家人,並幫助我
們做出更周延與聰明的決定。
12 分類推薦書單
13 小朋友推薦書單
附錄 出版社推薦書單

書摘/試閱

9 選對書,勾出孩子的閱讀胃口!

前文說到「識字以後更要共讀」,有些家長的問題又來了:
「安儀老師,我兒子都已經上國中了!我不可能再一個字一個字的唸書給他聽,就算我願意唸,他也不肯聽啦!這樣,我該用什麼方式吸引他閱讀呢?」

當然,孩子愈早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愈容易養成。不過,對於十歲以上的大孩子,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吸引他閱讀的!只是,相對之下,家長就要多付出一些耐心與創意!

找對書,沒有不喜歡閱讀的孩子
幾年前,我作文班上有一個五年級的男生。他從四年級時開始跟我上作文課,雖然上課態度不錯,不過因為不喜歡閱讀,所以上了一年的課,雖然基礎寫作技巧是有了,但詞彙少、描述能力不佳,作文一直無法有顯著進步。

我跟男孩的媽媽談過幾次,她也很無奈:
「老師,書我都有買啊!成語故事我家有一整套耶!但是他都不看啊!只肯看那種字少少的漫畫書。該怎麼辦呢?」

在詳細了解媽媽平常為他準備的書之後,我在放寒假的前幾天,給了他一本《安妮的日記》。

男孩媽媽一看到我給他的書,愁眉苦臉的說:
「安儀老師,別鬧了!這麼厚、這麼多字,我兒子怎麼可能會看!」

但是我很堅持,我對男孩的媽媽說:
「寒假期間要麻煩妳,每天盯著他讀十頁。」
我告訴媽媽,不論是利用煮菜、或是洗菜,甚或是睡前、早餐,反正放寒假嘛!比較清閒一些,就每天請小孩大聲朗讀十頁給媽媽聽,或是自己讀完十頁後說給媽媽聽也可以。

寒假結束了。
男孩媽媽送他來上課,滿臉驚奇的問我:
「安儀老師!真是太神奇了!妳知道嗎?我兒子不到兩個星期,就把這本書看完了!」

她告訴我,剛開始她兒子確實不願意閱讀,於是她用電動玩具作為交換,每天只要讀完十頁,就可以多玩半小時電動。剛開始,男孩每天為了打電動,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讀十頁,以換取電動時間。

不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大約讀了一週以後,她發現,她兒子經常靜靜的自己在閱讀這本書。
「我下班回去,他竟然自己在看這本書!而且,他每天都會告訴我安妮的遭遇……。後來,安妮過世了,他說他看了很難過。」

「安儀老師,為什麼我給他的書他都不看,為什麼妳給他的書,他竟然看完了?」媽媽一臉不可置信的說。
「很簡單啊!因為你買的書,不好看啦!」
我笑著說:
「成語故事集、學校介紹的那些勵志八股故事,一點都不吸引人啊!」

我的這個學生,個性比較內向,平日有點宅。我給他書的那年,他十一歲,正好跟《安妮的日記》書中的女主角年紀差不多。而且,據我觀察,他其實滿細心、功課也不錯,語文程度並不差。所以,我挑了這本我覺得他會感動的書給他。

《安妮的日記》作者是一個名叫安妮的猶太女孩,藉由日記體的方式,真實記錄她十三歲到十五歲的人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勒執政後,大肆屠殺猶太人,安妮一家在父親朋友的協助下遷居荷蘭,躲在一個密閉的閣樓中。這本日記忠實的記錄了一個青春期女孩的心理寫照。在封閉的小閣樓中,她寫出了緊張、逃亡的生活、自修功課的過程,與家人、一同躲藏的鄰居的衝突,以及少女對青春愛情的幻想……,不幸,最後她仍難逃被殺的厄運。

果然,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學生對「文字書」的「經驗值」,他在進入安妮的曲折人生後,一下子就被書本吸引了進去。不用說,這本書讓他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所以,寒假還沒結束,他已經把它看完了!

在對於閱讀有了不同的體驗後,我見機不可失,立刻又給了他第二本:《貓戰士首部曲之一》,叫他回去讀讀看。這一次,他不再面有難色,毫不猶豫就收下了。

沒想到,隔週上課時,他一看到我,就把「貓戰士」遞給我:「老師,書還妳。」
我皺了皺眉,正想:「啊!這本沒『中』?他不喜歡?」時,男孩咧嘴笑了:
「老師,我已經請我媽買全套了啦!所以這本還給妳!」

就從那時起,這個男孩開始進入閱讀的世界。本來媽媽口中「不肯看書、只看漫畫、打電動」的孩子,一學期陸陸續續看完十本的「貓戰士」全集、「波西傑克森」系列(遠流)……一頭栽入閱讀的世界。

更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本來上了一年多作文課,一直都沒有什麼進展的他,在接下來的一年,作文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無論是描述能力、詞彙、成語,都精進很多,幾乎成了班上男生作文的首選!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像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

很多孩子,並不是「真的」不愛看書,而是沒有機會接觸到「適合的」、「有趣的」書。台灣的各級學校雖然大力推動閱讀,不過很多的選書限制在「主旨」要健康、內容要正向、或是因為老師要搭配「學習單」而選書,因此通常推薦給孩子的書,稍微嫌「八股」了一點,不見得適合孩子的脾胃。

想想看,哪個孩子喜歡看八股教條的書啊!偏偏很多學校喜歡選本土作家「意識純正」或是有「教育意義」的書籍,當作課外閱讀建議,完全吸引不了孩子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比較古靈精怪、活蹦亂跳、靜不下來的小孩,你給他「偉人傳記」、「殘而不廢」,他才懶得翻呢!

男孩喜歡科幻打鬥、戰爭怪物……,女孩喜歡浪漫愛情、溫馨夢幻……。家長或老師愈是了解孩子的個性,投其所好,吸引他閱讀的成功率,才會愈高!這是一定的道理。

選書,不必從「輕薄短小」開始!
此外,就是不要低估孩子吸收與理解的能力,而要盡量推薦他們享受長篇小說的樂趣!

現代的孩子,心智比以前的孩子成熟很多。想想看,孩子都已經在玩成人的線上電玩、血腥殺戮司空見慣,甚至看成人的偶像劇卿卿我我的鏡頭了!家長或老師給的書籍卻還是擬人化的兔兔、松鼠,或是完全不真實的校園生活,小孩哪裡會有興趣?

我兒子喜歡看動物小說。第一本《靈犬萊西》(東方)之後,第二本他在書架上自己找的書就是《貓戰士首部曲之一》。雖然這本書的推薦年齡是中高年級,裡面沒有注音符號,但他一點也不在乎!即便很多詞彙他不見得真的懂,但是大多數的字他可以憑前後文猜出意思,所以照樣看得津津有味。

很多家長或老師以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一定要從「輕薄短小」的作品開始。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並非絕對」的觀念!

以我兒子來說,小二的他自己從書架上挑書的時候,他會先找他有興趣的封面:比如說動物圖片。然後,他會自己翻看一陣,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如果覺得看不懂,他會放回去;如果有興趣,他才不管是厚、是薄。我從未設限他要看「有注音符號」的書,或是「比較薄、比較淺」的書,所以,他第三本看的小說,就是長篇小說《狼王夢》(民生報叢書),接下來竟然把我高中看的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好讀、天下雜誌)、《白牙》(好讀、小知堂)給看完了!

最有趣的是,因為我經常收到各家出版社的書,有時候,同一本書會有很多個版本:有給兒童看的版本,刪減比較多;給青少年的版本當然就比較完整、書比較厚、字數也比較多。結果,二年級的兒子在看了這許多書之後,如同發現新大陸般的告訴我:

「媽媽,我發現喔!比較厚的書,比較好看!」
我問他為什麼?他想了一想回答:
「因為故事的描寫比較詳細啊!所以就會覺得比較精采,比較好看!」

你瞧?多麼簡單的道理!但是許多大人卻完全忽略這點。對於已經識字的孩子來說,選書應當以內容精采與否、是否能吸引孩子作為第一原則,而非有無注音、厚薄深淺。

以我兒子來說,當他習慣看厚厚的長篇鉅著之後,對於學校所推行輕薄短小的「班書」,便顯得興趣缺缺。因為對他而言,那些兩三下就翻完的書,相對無聊、幼稚,引不起他的興趣。

選書,不必擔心「程度」!
或許有的讀者會說:
「唉呀!你們家家學淵源,一般孩子的程度不能比啊!」

並非如此!在我多年教授作文的生涯中,有許多老師眼中認為程度不好的孩子,只要選對了書,照樣可以讀得津津有味。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

有一陣子,我在某個社區任教。有一個孩子非常頑皮,程度不佳。他媽媽也是為他不愛閱讀傷透腦筋。有一次,他拿獎勵積分跟我換禮物,我送了他一本厚厚的小說:《藍色彗星號》(小天下)。

剛開始,他看到書這麼厚也有點猶豫,但我告訴他,這本書非常有趣,是一個美國男孩,在無意間跳上火車,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與未來的故事。不但劇情懸疑,也是一本將美國地景風情介紹得淋漓盡致,並反映出美國各區人情樣貌的懷舊之書。

老實說,本來我也不是很確定這個孩子能不能接受這本書。沒想到,出乎我意料之外,這本書不但立刻虜獲了他的心,讓他翻來覆去看了許多遍不說,他愛這本書簡直到了一個瘋狂的地步:之後的每一篇作文,不管題目是:「一份禮物」、或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閱讀心得報告」……他通通都寫《藍色彗星號》!

還有一年,我在安親班任教。一個被班主任稱之為「天王級」的皮蛋也在我班上。
同樣的,我也給了他一本名叫《黯》(小天下)的小說。這是一本想像力非常豐富的科幻冒險小說,迪士尼已經買下這本書的版權,籌畫將其拍成電影。只是可惜,這本書的書名不太易懂,封面設計也比較晦暗,對孩子不太具有吸引力。

我把書拿到孩子面前,他看了一眼,沒什麼興趣。小朋友的好惡都很直覺,也很「視覺」。但以我對他的了解,他應該會喜歡這類具有想像力的作品。

於是,我用說故事的方式,簡單介紹了書的內容:
「二十二世紀,由於海平面上升,陸地下沉,陸面減少了三分之一;大樓愈蓋愈高,天空都看不見了!於是有一批人再也買不起奇貴無比的房子,他們只好想辦法,移民到海底去。」

我問孩子們:「你猜,那些人要住哪裡?」
大家都目瞪口呆。
「他們在海底建起很大很大的氧氣泡,在氣泡裡蓋房子,並且在海底從事養殖漁業的工作。他們在海底圈出一塊一塊的魚場,養殖大型魚類。人類在海底生活久了,一代過一代之後,人類的耳朵開始長出可以接受聲納的器官,身上長出鰭、皮膚開始會發光,因為深海太暗了……有一次,男主角發現海底發生了一樁殺人案……」

他聽到這裡,直接把書從我手中抽走:
「好啦!這本給我,我要看!」
一個星期後我碰到他,他告訴我他已經看完一半了!

一般說來,書籍的「深淺」,主要看的是「使用的詞彙」,而非「字數的多寡」。很多家長誤以為,小說很厚,內容一定很深。事實上,這兩者一點兒關連也沒有。例如小兵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長篇小說《修煉》,看起來厚得像字典,一連三集一大冊很嚇人,但其實翻開一看,它使用的文字都非常淺白,二年級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所以,要測試書籍的程度是不是太深,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請小朋友先看個五頁,如果這當中沒有超過十個以上孩子看不懂的詞彙、太過抽象的概念,或是過度堆疊以致於看不懂的形容詞,或是主要人物超過十位以上、敘述的模式太過跳躍……否則台灣的青少年小說,絕大多數沒有所謂「程度差」、「看不懂」的問題。

絕大部分孩子之所以不喜歡閱讀,都是因為沒有興趣、或是缺乏耐心,而非「程度不好」。尤其是有些小說前面需要鋪陳,在還沒有轉入劇情之前,孩子容易失去耐性。所以,這時候,只需要大人些許的鼓勵、生動的介紹,就可以達到吸引孩子閱讀的目的。

選書,不必擔心「模仿」!
我長期在小學輔導室擔任愛心志工媽媽。

有一年,我陪伴的是一個四年級的小男生。這個小男生,有情緒控制上的問題,經常容易衝動就動手打人,或衝撞老師。但這樣的孩子,卻在看書、聽故事時,非常的穩定、專注。因為每次輔導只有一個早自習的時間,大約是半小時到四十分鐘。於是,我乾脆把這時段時間,都拿來讀書給孩子聽。

有一學期,我選了一本叫做《選擇:一名女水手的自白》(小魯)的長篇小說。

這本書講述一個英國上流社會的十三歲富家千金,搭上了一艘水手密謀叛變的輪船。原來,彬彬有禮的船長十分邪惡,不但奴役壓榨水手、甚至還殺害他們。千金小姐在與水手們相處日久之後,才終於體會,表面上的高尚並不能代表內心善良,最後她毅然決定拋下她榮華富貴的大小姐身分,脫下白色長手套、撩起裙襬、當起一名女水手!

這本書裡,有精采的打鬥場面,也有殘酷的鬥爭血腥,這些場景,正符合好動小男孩的胃口,所以他很快進入故事的情境,並且深深著迷。每週四十分鐘的共讀時間裡,他表現出全然的專注,並且情緒平穩。甚至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體諒與同理。

對於情緒或母語發展比較遲緩的孩子來說,書,是他最友善的朋友。大人若可以撥些時間,陪伴他們閱讀一些有助人格發展的作品,相信一定可以對孩子幫上很大的忙。

後來這孩子跟我很親近。在校園碰到我,大老遠就會扯著嗓門跟我打招呼。有一次,他向我透露,他很喜歡、也很想買「貓戰士」這套書(晨星),但媽媽覺得小說讀了沒用,內容又跟戰鬥有關,怕他模仿、更加暴力。

有回碰巧遇到男孩的媽媽。我告訴她,選書的概念,主要是看故事傳達的意念,而非主角人物的打鬥、戰爭過程。比方像上述小說,雖然內容乍看之下有點血腥,但其骨子裡講的卻是很多關於愛、體諒和同理心的觀念。

最簡單的比方:華人都愛看金庸武俠小說,難道說,看武俠小說的人都喜歡練功、沒事就高來高去的嗎?當然不是!事實上,金庸武俠小說中,對於「善」與「惡」,「偽君子」與「真小人」、「親情」與「愛情」,有非常真實的描寫。這些才是他作品中最吸引人、最為人津津樂道之處,不是嗎?

「我覺得讓你兒子來看這類書,其實對他明辨是非善惡,會很有幫助。」
後來男孩的媽媽果然聽我的勸,買了兒子喜歡的書。男孩現在念國一了,不但行為舉止愈來愈穩重,而且愈來愈喜歡閱讀,一點兒也沒有因此而變得更暴力。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看《長襪皮皮》(天下雜誌),請不用擔心孩子會學著說謊、騙人……;喜歡瓊瑤愛情,也不用擔心她夢想愛情、不切實際。不妨以書為題,跟孩子談談幻想與現實,有時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更分得清現實與虛幻,書中的一切,不過只是一種情緒的出口罷了!

選書,也要配合共讀「撒餌」!
有一陣子,女兒每週在巨蛋上溜冰課,我在附近錄影。因此,她常常在麥當勞等我錄完影一起回家。就如同以往一般,我總是提醒她在包包裡準備一本讀物,以免在麥當勞等待時,感到無聊。

那一天,我們又準備一起出門,我看到她拿了一本已經看過無數次的《長腿叔叔》(台灣東方)放進包包裡。我估量今天她要等待的時間將近一個小時,因此我便順手多拿了一本《聊齋誌異》(台灣東方)給她。

女兒不接受:「媽,我不會看這本書的啦!」

「不看沒關係啊!你就帶著嘛!」

《聊齋誌異》這本古典典籍對孩子來說,不懂其字面的意義,因此她不感興趣是很正常的。我沒和她爭辯,只是叫她帶著。

等到我錄完影去接她時,只見她手握著聊齋,很興奮的跳上車:
「媽!這本書好好看喔!好多好酷的鬼故事!」

我笑了!有一種「詭計得逞」的得意!因為這一切,其實都在我的預估之中。
怎麼說呢?因為《長腿叔叔》這本小說,是女兒很喜歡的一本書,但是她其實已經看過很多遍了。我預測,在這漫長等待的一小時時間當中,當《長腿叔叔》看膩、窮極無聊之下,無論我替她帶了什麼書,她一定都會拿出來瞧一瞧、消磨時光。而《聊齋誌異》(白話青少年版),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屆時一定會吸引她的目光!

果然,媽媽的奸計得逞!又騙她讀了一本新書!

我在兒子的班上也耍過這一招。

我是學校的彩虹志工媽媽,要負責講「品格教育」的文章。不過、這些文章通常都很無聊,因此,我都會自己多帶一本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書去。

有一次,我帶的書是兒童版的《鏡花緣》。我先把裡面最有趣的「無腸國」、「君子國」講一遍,然後,就把書擱在教室桌上。果然,下課後,好多孩子就圍了上來:「可以借我看一下嗎?」

那一天一回家,兒子就急著把《鏡花緣》拿出來看。其實,這本書我之前就推薦給他過,但他看到封面上沒有動物,只有女生,搖搖頭表示沒興趣。但是,一旦吞下了好聽的「故事餌」,那麼閱讀的興趣,可就被勾出來囉!

「撒餌」這一招,我教過很多媽媽,效果都很不錯。像是《魯賓遜漂流記》、《孤雛淚》等經典名著,開頭都有很長的背景描述,孩子常會沒有耐心去閱讀。對此,我也是採取「撒餌」策略:先共讀,等到進入劇情緊張的關鍵之處,就故意踩煞車,找藉口離開,讓孩子因為好奇心驅使,自己完成後續的閱讀。

通常,孩子會喜歡爸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享受那種寵愛、分享的感覺,而勉為其難地接受自己不那麼喜愛的故事。然後第一天,幾乎都會在無聊的狀況下,聽著聽著睡著,因為這類小說的第一章,通常為了描述故事背景或是人物介紹,都會有些冗長的敘述。對孩子來說,欠缺劇情的刺激,平淡乏味得要命。

第二天,她照例會哀求:「媽,這本真的不好看啦!我們換一本好不好?」
我都會回說:「快了!快了!精采的地方就快要到了,你再忍耐一下好不好?」

然後,我會努力加快速度,一口氣讀到劇情開始高潮的地方。比方說,魯賓遜漂流到荒島上之後,首要工作就是得找到東西果腹。「有一天,運氣不錯,他挖到了六十顆海龜蛋……」

然後,看到她的眼神亮起來時,我就會故作可惜地闔起書:
「唉!時間到了,要睡覺囉。這本書看樣子你不是太喜歡,那我們明天換一本好了。」
這時女兒會馬上改口:
「不用啦!媽,我們明天繼續唸這本就行了。」

每次她這樣一說,我心裡就會偷笑,因為我知道,我明天可以不用讀啦!保證她放學回來,就會自動把這本書繼續看下去,一直到看完為止。

我的「陪讀陷阱」,通常都十分有效。我建議過其他學生家長,他們回家之後如法炮製,成效也都十分讓人滿意。

你要不要也來試它一試?

與其生氣孩子不接受你的推薦,或是責怪孩子「跳著看」、沒有「好好看」,不妨陪伴他一起共讀比較枯燥的部分。要知道,「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情,孩子在閱讀時,先閱讀他最有興趣的片段,跳過冗長、看不懂的劇情,這都是很正常的喔!不過你放心,等到他一旦出現興趣,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慢慢詳讀。

選好書,不怕孩子「試讀」
另一種撒餌,則可以稱為「試吃」策略。

有一回,一個五年級學生拿獎勵跟我換書。我拿了一本《愛的教育》(木馬文化)給他。《愛的教育》是一本很經典、且頗具歷史的義大利小說。他是一個十一歲小男生的日記,記錄他自己、同學、老師、家人之間種種活生生、感人的成長故事。這也是我自己小時候,非常偏愛的一本小說。

誰知道他一看到書名「愛的教育」四個字,眉頭都皺起來了,我猜他鐵定覺得很八股:
「拜託!什麼『愛的教育』,我媽從來都不給我『愛的教育』。老師,別啦,別給我這本啦!」

我故意很誇張的提高八度:
「拜託!這本我還不想給你咧!超好看!你不信,看十頁就好,不好看就還我!」

隔週見到他,我劈頭就對他伸出手:
「拿來,《愛的教育》不好看是吧?還我!」

男生不好意思的笑著說:
「老師,別這樣嘛!很好看啦!我已經快看完了,現在我弟也在看!」

其實,這本書我看過,知道男生對書中的主角會有認同感,所以打賭他會喜歡。我的方法其實和前面交代媽媽「逼讀」的方法差不多:「先看十頁,不好看還我」,頗有賣場試吃的味道──好書不怕試閱,一試成主顧啊!

這也是我經常想提醒家長的,世界上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問題是,你給對書了嗎?你的誘餌是不是經常在替換呢?

 選好書,與孩子一起「分享」
老實說,我早就記不得我幼稚園時期,爸爸媽媽讀過些什麼圖畫書給我聽;但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直到我國中一年級,爸爸到台北來陪我複習功課的晚上,都還經常陪我讀書。

有時候他讀文言的《幼學瓊林》給我聽;有時候他會跟我分享,他自己最近讀的書;還有一次,一見面他就丟了一本跟字典一樣厚、有著紅布封面、燙金字體的《莫伯桑短篇小說選》給我:

「這本書很好看,是我剛在火車站旁邊的地攤上買的。你先看看,不懂的地方我再給你解釋。」

於是,隔天我就開始沉迷在法國短篇小說之王莫伯桑筆下的殘酷世界。

這本爸爸丟給我的書,成為開啟我閱讀世界文學的鑰匙,從此,我一路從毛姆、契柯夫,迷到左拉、史坦貝克……跌進了翻譯小說的世界。

為什麼要引領孩子讀書?除了當他們遇見看不懂的字詞、文意或劇情,我們需要把書的內容講解分析給他們聽之外,孩子們還會需要家長的唸讀、推薦、引導,甚至是促發。

在我們家,隨著兒女愈來愈大,我的「引領閱讀」,逐漸改換成親子之間的「共讀分享」。女兒、兒子常去圖書館借閱,看到好的書,也會借回來跟我分享。像女兒知道我很喜歡沈石溪的《狼王夢》,她有一次在圖書館借回了同是沈石溪的另一部作品《妹妹狐變色》(聯經),大力推薦我看。兒子也在前兩天找到他的另兩本書《保母蟒》、《雙面獵犬》(國語日報),一時之間,我們彼此間的談話內容都是沈石溪。

有時候,我們之間的對話也會是這樣的:
「媽,我今天看到一本很棒的傳記喔!叫做《追蝴蝶的人》(先覺)。」
「可以借我嗎?」
「好啊!不過我還沒看完。明天我看過了再借你。」
「那你可以先告訴我,這本書是講什麼的嗎?」

在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之下,親子之間,永遠不愁沒有話題!

閱讀,是親子間最美麗的共同資產
說到這裡,恐怕會有不少家長問:
「那麼,究竟要共讀到孩子多大,才可以放他們自己去看書,不用再理會這件事情呢?」

我的認知是,要「幫忙唸一點書」的時間,至少要拉長到十歲左右;但一起「討論」書的年齡,卻可以延長到無限期。

書,是親子之間聊天的一個好題材。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忽然套用一句書裡的對白,然後彼此相視、會心一笑,因為,這是旁人聽不懂的密語,只屬於我們母女或母子。我和孩子之間,將永遠不缺話題。

小時候,只要在廁所待五分鐘,我就可以知道爸爸最近又在看《白話史記》或《儒林外史》。我的父親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仍然保持大量閱讀的習慣,每個星期固定去圖書館翻閱報紙、期刊、借書回來閱讀。

我從小就喜歡和爸爸聊天,因為跟爸爸聊天,永遠有新的收穫。他從來不東家長、西家短,也從不翻舊帳、嘮叨碎嘴,只要他心情好、願意聊天的時候,幽默風趣的言談裡,總有我不知道的有趣事物──因為他閱讀。

我多麼希望,我和女兒、兒子也可以這樣:當我老得不能動的時候,都還有新鮮話題可聊──只要我們持續保持閱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