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日本漫畫60年(簡體書)
滿額折

日本漫畫60年(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9.8 元
定價
:NT$ 599 元
優惠價
8752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為讀者奉上了1945—2004 年間日本漫畫發展的軌跡,作者從戰后日本的社會環境和國民心理入手,分析了漫畫在日本興起的原因。其中,有著“漫畫之神”之稱的手塚治蟲功不可沒,書中單辟一章,講述了他的生平和創作。之后,作者分章節論述了日本漫畫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最后一章討論了漫畫在日本文化出口中的地位及漫畫的全球影響。此外,本書還擁有豐富的插圖,作者廣泛收集了漫畫領域名畫名圖,包括眾多日本著名漫畫雜志的罕見的創刊號。

作者簡介

保羅·格拉維特(Paul Gravett)是一位自由記者、策展人、演講者和電臺主持人,30 多年來致力于漫畫的出版和推廣。他策劃了許多漫畫藝術展,比如在昂古萊姆的法國國家漫畫中心舉辦的“英國漫畫史”展覽,以及每年在倫敦當代藝術學院舉行的漫畫節等。他為眾多知名報刊撰寫漫畫稿件,如:《衛報》《藍圖雜志》《漫畫期刊》《國際漫畫》《惶惑》等。

譯者簡介
周彥(1964— ),重慶合川人,廣西民族大學教授,中國翻譯協會會員,廣西翻譯協會理事。編著有《翻譯·語言·文化》《英語學術關鍵詞詞典》;譯著有《水中倒影》《大師肖像1000 例》《破譯文字編排設計》等;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全方位展現日本漫畫崛起的歷程
影響數代人的日漫經典世紀收藏本

分析戰后日本漫畫異軍突起的獨特原因
詳述“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的生平與創作
梳理日本漫畫各主要流派的風格特點與代表人物
記錄10余種統領市場的漫畫雜志的興衰沉浮
500余幅精彩插圖,直觀感受日本漫畫的魅力
英、日、法、德、西、意等十余個版本全球熱賣

恣意放縱的圖畫
什么是“manga”(漫畫)?試著在牛津英語大詞典里面找一找,你就會在詞典里發現一個令人誤解的定義。牛津大詞典說,“manga”是指以科幻或奇幻為題材的日本連環畫(comic)和卡通電影。這個解釋在兩方面有誤:盡管動畫與漫畫聯系緊密,但漫畫不是日本動畫,日本動畫的確切名稱應為“anime”;另外,漫畫事實上涉及幾乎所有能想到的主題,而不只是科幻和奇幻。
因此,可以概略地說,“manga”這個詞在英語里的意思是日本連環畫。西方人對日本漫畫往往有許多先入為主的偏見:“所有的人物都有一雙芭比娃娃似的大眼睛”;“那些漫畫雜志像電話號碼本一樣厚”;“商人們在公共場所、在火車上貪婪地看這些書”;“這些書充斥著色情和暴力”。對于西方,日本漫畫常被誤解為不過是色情和怪物的代名詞,它過去是、現在仍然是眾矢之的,是該死的日本貨,該死的連環畫。
無論你走到哪里,都逃不脫對這些連環畫的偏見。就我而言,我個人對日本的文字和圖片文化特別關注,對千姿百態的日本漫畫更是興趣有加。與任何流行的出版現象一樣,需要細讀才能從那些浩如煙海、令人激動異常的書頁中揭示出嘆為觀止、意想不到的品質和真理。我在此所做的努力,其目的之一即是要挖掘那些杰出的漫畫創作,而非那些過目即忘的泛泛之作,至少,我要找的作品能讓讀者流連、贊嘆,甚至讓他們思考和動情。然而,既然有些人對連環漫畫固守偏見,我們就來分析透視這些偏見。
1951年,日本人給予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英雄似的告別。麥克阿瑟主持了美國在日本將近六年的占領和戰后重建之后,突然奉召回國,其原因是,他與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朝鮮戰爭中的美國對華軍事政策上意見相左。隨后,日本人對麥克阿瑟的敬仰之情一夜之間化為煙云,因為麥克阿瑟在向美國參議院連續三天的陳詞中,趾高氣揚地把日本人描述成“十二歲的男孩”。其實,麥克阿瑟試圖表達他對日本人的好感:他們“易于接受新模式,新思想”,因此,他們比德國人更值得信賴。然而,麥克阿瑟直白笨拙的言詞,使日本人猛然驚醒,他們把麥克阿瑟的好意言詞當成了惡語中傷。不過,麥克阿瑟的措詞也非常露骨地表明,現在的西方是如何看待日本人的:孩子氣,不成熟,十足一位依賴性極強的小輩,沉湎于美國家長式的引領和控制。
多年來,這些稀奇古怪的比擬像是助長了西方人的優越感。然而,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人的這種幻覺被粉碎了。日本轎車、日本電子產品走出低谷,占領全球市場。“日本制造”不再是次品和仿造,而是質量和創新的標志。西方列強對日本經濟的騰飛毫無防備,他們帶著擔憂和嫉妒迎接這座經濟帝國大廈,看著它飛速建成。而所有賀詞文獻如雨后春筍,對杰出的“日本性格”贊譽有加,并宣稱,正是這樣的日本性格,在二十幾年的時間,使一個戰敗國成為了世界強國,成為了楷模。那個“十二歲的男孩”正在長大。
當西方人帶著迷惑而又恐懼的目光關注著這個浮出水面的經濟巨人時,經由對一些令人困惑、遠離現實的日本漫畫書的報道,西方人又以同樣神氣十足的姿態把日本比擬作一個“十二歲的男孩”。20世紀70年代初期,英國小說家、女性主義批評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旅居日本兩年,這期間,卡特迷戀于日本漫畫中泛濫的薩德式的色情(Sadeian excesses),這著實讓她英國雜志《新社會》(New Society)的讀者目瞪口呆。美國旅行作家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在他1975年《火車大巴扎》(The Great Railway Bazaar)一書中,講述了從倫敦到東京豐富的火車旅程。他鄰座的女孩留下了一本令人“惡心的漫畫書”,里面充斥著砍頭、同類相食、像圣塞巴斯蒂安那樣身上插滿箭的人,總之,暴力渲染無處不在。不同于文學、電影,甚至流行音樂或足球,在日本的漫畫領域,似乎任何人的品頭論足都舉足輕重,不管他們對此種傳媒知多知少。
到20世紀80年代時,一個扭曲的日本漫畫和動畫形象開始向國外傳播。這一形象不斷加深西方人對日本人及其漫畫的輕蔑態度:在上下班的往返列車上,西裝革履的日本工薪族男人,全神貫注于手中充滿暴力、色情的漫畫雜志。1987年《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的頭條調侃地寫道:“日本的成年人仍在讀漫畫并沉浸在幻想之中”。這好比是又一幅十二歲男孩的諷刺畫,只不過現在這個男孩有著成人的身軀,并昭告世界他對惡心、暴力更感興趣。
“manga”這個詞進入英語語匯以來一直含有貶義。這并不是它本身的錯,究其原因可能始于弗雷德里克·肖特(Freidrik Schodt)1983年的名著《漫畫!漫畫!》(Manga ! Manga !)。在書中他解釋了“漫畫”一詞包含兩個表意的漢字:“man”(漫)表示“情非所愿”或“不由自己”,“ga”(畫)意為圖畫。1814年日本的藝術家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為他那些異想天開的素描集杜撰了這個詞。肖特又解釋道,“漫”這一表意文字還有第二層意思,即道德上的敗壞,由此而被翻譯為“道德放縱的圖畫”。這一道德上遭受指責的定義,被媒體和評論家抓住大做文章,這也就并不奇怪了,從此漫畫這個詞便在西方蒙上了污名。
文化勢利的吸引力遍及全球,也波及到了日本自己。由于代表日本國民形象的漫畫輸出國外,日本的整體形象也因此蒙羞。1991年,有史以來最大的日本文化節在英國舉辦,漫畫是其中的一個內容。牛津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有意展出各種派別的日本漫畫,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本主辦方不愿意過多展出具有成人色彩和令人難堪的漫畫。現代藝術博物館不愿意與日方妥協,最終導致此展出項目流產。此時,倫敦的一家小型獨立畫廊,珀瑪瑞·培迪畫廊(Pomeroy Purdy)乘虛而入,立即采取行動,展出了日本漫畫,并專挑邊緣和極端前衛的漫畫參展。“那些令人尷尬的畫面形象,加深了人們對‘日本笑柄’的極端恐懼,”《每日電訊》如是說。比如,吉田光彥(Mitsuhiko Yoshida)前青春期少女的經期噩夢:少女被頭上長著生殖器形牛角的犀牛追逐。
十年之后,日本漫畫在海外獲得巨大商業成功,這使得2001年第二屆英國日本文化節的組織者們準許日本漫畫與日本傳統的茶道和歌舞伎劇院模型同臺展出。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決定拿出25部已經在巴黎和鹿特丹展出的短篇漫畫作品,但在荷蘭和法國展出的4位藝術家的作品不在此列,大概由于這些作品不符合英國人的品位。這樣的安排并不能阻止英國的評論家不斷地提醒民眾日本的漫畫是色情作品,即使整個展覽中只有一頁圖是露乳的。然而,這一頁裸露畫也被迅速遮蓋起來,因為在布萊頓的家庭娛樂日展出時,此頁遭到了投訴。
偏見揮之不去,他們以新的形式出現。漫畫導致文盲的老調在2002年1月10日的《紐約時報》上又死灰復燃。其中的一篇報道宣稱,日本的低識字率,是由于日本民眾不喜歡記憶那些讀懂日語所必需的幾千個漢字,他們只偏愛閱讀粗淺的漫畫。事后,這份報紙不得不做出更正:日本有非常高的識字率,遠遠高于美國。
本書對日本漫畫不作褒貶。本書如果想說什么,那就是,日本漫畫確實“恣意放縱”。日本漫畫是如此的不顧后果和責任,以至于無拘無束、個性十足的作品,往往放任于制造快樂瞬間、迎合讀者的欲望。本書也想告訴讀者,這些“恣意放縱”的圖畫,也許正是日本漫畫最強的力量。

目次

前言恣意放縱的漫畫008
第一章趕上,超越010
第二章日本之魂,西方之術018
第三章故事漫畫之父024
第四章黑暗的起點038
第五章永遠的少年漫畫052
第六章漫畫的女性視角074
第七章走向成熟096
第八章老少咸宜116
第九章個性的漫畫132
第十章文化與帝國主義152
年表006
參考文獻172
致謝174
索引175
出版后記177

書摘/試閱



第二章日本之魂,西方之術
現代漫畫在多大程度上繼承了日本具有悠久傳統的敘事藝術?日本政府似乎認為,漫畫完完全全繼承了本民族的敘事藝術。從2000年4月開始,日本新的國家藝術大綱把漫畫納入了初中課程。在配套的教師手冊上,日本文部省鄭重指出“漫畫是日本的傳統表達形式之一”。三頁圖示歷史分發給了美術老師,幫助他們更好地講解歷史上的卷軸畫、版畫和漫畫之間連綿不斷的聯系。遺憾的是,在這些視覺資料中,關于當代漫畫,只選了手塚的一段無字連載漫畫和一幅“龍珠”招牌畫,沒有氣球對話框或狀聲字。
這樣的觀點,是由于日本對漫畫的一種十分粗略、過分陳舊的定義。漫畫一詞今天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故事漫畫和劇畫,或者稱為多格連環畫和圖畫小說;除此之外,漫畫還包括單幅卡通、政治諷刺畫以及四格報紙連環畫。所有這些差別各異的藝術形式的唯一共同點就是,它們都強調純圖畫特點,即:夸張、簡潔和流暢的線條。然而,由于政府太關注上述各種藝術形式的相同之處,他們不經意地忽略了一格漫畫到另一格漫畫的故事發展,也忽略了漫畫圖片與文字間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些,正是現代漫畫的特點所在。
事實上,漫畫,也就是連環畫,如果沒有西方卡通畫、諷刺畫和報刊連環故事畫對日本悠久的文化傳統的強烈沖擊和瓦解,也就不會誕生現在的日本漫畫。否認這一點就是篡改歷史。日本漫畫是東西方交融、新與舊交替的結果,就像19世紀日本一條現代化口號中所說的那樣:“和魂洋才”(wakony?sai)——日本之魂、西方之術。
在漫畫中顯而易見的“和魂”,其精確含義究竟是什么呢?一些人在日本語言本身,即漢字的固有視覺特征中尋找答案。這些表意文字,在表達事物時不是采取現實逼真的手段,而是把事物抽象濃縮成符號,用毛筆和鋼筆把現實生活勾勒到象征性的筆劃中,連環畫在很大意義上也是如此。也許,由于日語的書寫牽扯到制造符號象征,而日語的閱讀又離不開符號象征的解碼破譯,這樣的書寫閱讀方式就使日本人輕松地接受了連環漫畫的符號象征特點。
另一個獨特的民族特征或許能解釋漫畫的銷量占日本所有書籍和雜志銷量的近40%,那就是,日本民眾對圖畫藝術長久的興趣愛好,這種在日本文部省的宣傳冊中推崇的圖畫藝術,有時幾乎接近連環漫畫的精髓。連環畫批評家夏目房之介(FusanosukeNatsume)把這種早期的敘事藝術歸類為“前漫畫”。“前漫畫”作品始于12世紀的繪畫,這些圖畫畫在長達20英尺(6米)的畫卷上,一幅幅延續起來講述傳說、戰爭和日常生活事件。這些畫卷也可以是十分有趣的。僧侶藝術家鳥羽僧正(TobaSōjō,1053—1140)把僧人描繪成兔子、猴子、狐貍和青蛙,以此來調侃他們;他甚至還描繪了臭名昭著的“放屁大賽”。就像在一臺現代計算機前一樣,讀者的目光可以隨著風景“滾動”,當畫卷展開時,可以從右移到左。也許,這種動態的瀏覽和閱讀方式在漫畫中得以再生?同樣,圖畫在屏風上被分成幾個部分,這也和漫畫中排列的框格異曲同工。漫畫格之間垂直的白色縫隙或“天溝”(gutters)比水平縫隙畫得更緊密,這種現象也并非偶然,這是為了使每一排圖畫更好讀,這也與屏風相似。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21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