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設計手冊:征地移民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第2版.第3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17010081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水利電力出版社)
作者: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 陳偉; 朱黨生; 朱爾明; 董哲仁 編著
出版日:2014/12/15
裝訂:平裝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名人/編輯推薦
《水工設計手冊(第3卷):征地移民、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第2版)》可作為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管理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常備工具書,同時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重要參考書。
目次
水利水電建設的寶典——《水工設計手冊》(第2版)序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征地移民
1.1概述
1.1.1征地移民的概念
1.1.2政策法規體系
1.1.2.1主要法律
1.1.2.2行政法規
1.1.2.3部門規章
1.1.2.4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1.1.3規劃設計原則
1.1.4規劃設計任務
1.1.5規劃報批程序
1.2建設征地范圍界定
1.2.1建設征地范圍
1.2.1.1水庫淹沒影響區
1.2.1.2樞紐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設區
1.2.2水庫淹沒區確定
1.2.2.1設計洪水標準
1.2.2.2設計洪水回水計算
1.2.2.3回水末端的設計終點位置
1.2.2.4風浪和船行波引起的臨時淹沒區
1.2.2.5冰塞壅水影響區
1.2.2.6淹沒范圍確定
1.2.3水庫蓄水影響區確定
1.2.3.1水庫滑坡影響區
1.2.3.2水庫塌岸影響區
1.2.3.3水庫浸沒區
1.2.3.4其他受水庫蓄水影響區
1.2.4樞紐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設區確定
1.2.5界樁測設
1.2.5.1界樁的分類
1.2.5.2臨時界樁測設要求
1.2.5.3永久界樁測設要求
1.2.6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3經濟社會調查
1.3.1調查目的
1.3.2調查范圍
1.3.3調查內容和方法
1.3.3.1調查內容
1.3.3.2調查方法
1.3.4調查要求
1.3.5準備工作和組織程序
1.3.5.1準備工作
1.3.5.2組織程序
1.4實物調查
1.4.1調查目的
1.4.2調查要求
1.4.2.1基本要求
1.4.2.2調查范圍
1.4.2.3調查深度
1.4.2.4成果認定
1.4.2.5調查精度
1.4.3調查依據
1.4.4調查內容和方法
1.4.4.1農村調查
1.4.4.2城(集)鎮調查
1.4.4.3工業企業調查
1.4.4.4專業項目調查
1.4.5調查組織與實施
1.4.5.1工作程序
1.4.5.2準備工作
1.4.5.3實地調查
1.4.5.4成果整理
1.4.5.5調查成果
1.5移民安置任務、目標和標準
1.5.1基本概念
1.5.1.1移民安置任務
1.5.1.2規劃設計基準年、水平年
1.5.1.3人口自然增長率和機械增長率
1.5.2農村移民安置
1.5.2.1安置任務
1.5.2.2安置目標
1.5.2.3安置標準
1.5.2.4設計深度
1.5.3城(集)鎮遷建
1.5.3.1人口規模
1.5.3.2建設標準
1.5.3.3建設用地規模
1.5.4工業企業處理
1.5.5專業項目處理
1.6農村移民安置規劃
1.6.1基本資料
1.6.1.1建設征(占)地區
1.6.1.2移民安置區
1.6.2環境容量分析
1.6.2.1分析步驟
1.6.2.2分析類型
1.6.2.3分析方法
1.6.2.4設計深度
1.6.3移民安置方案
1.6.3.1安置方式
1.6.3.2安置地點選擇
1.6.3.3安置方案比選
1.6.3.4安置方案確定方法
1.6.3.5設計深度
1.6.4生產安置規劃
1.6.4.1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
1.6.4.2土地資源籌措
1.6.4.3土地開發、農耕地改造及農田水利工程
1.6.4.4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
1.6.4.5園藝作物種植規劃
1.6.4.6養殖業開發
1.6.4.7二、三產業開發
1.6.4.8生產安置效果評價
1.6.4.9設計深度
1.6.5搬遷安置規劃設計
1.6.5.1規劃設計原則
1.6.5.2規劃設計內容及方法
1.6.5.3居民點建設投資
1.6.5.4設計深度
1.6.6耕地占補平衡分析
1.6.6.1法律依據
1.6.6.2耕地占補平衡規劃
1.6.7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6.8移民安置綜合評價
1.7城(集)鎮遷建規劃
1.7.1規劃要求
1.7.2規劃任務、原則及設計深度
1.7.2.1規劃任務
1.7.2.2規劃原則
1.7.2.3基本程序與設計深度
1.7.3淹沒影響分析
1.7.4遷建處理方案
1.7.4.1易地遷建
1.7.4.2后靠建設
1.7.4.3工程防護及局部搬遷
1.7.4.4撤銷與合并
1.7.5遷建選址
1.7.5.1選址原則
1.7.5.2選址程序
1.7.6新址地質勘察
1.7.6.1選址地質調查
1.7.6.2初步地質勘察
1.7.6.3詳細地質勘察
1.7.6.4市政工程地質勘察
1.7.6.5施工圖補充勘察
1.7.7遷建總體規劃
1.7.7.1遷建總體規劃與城(集)鎮體系之間的關系
1.7.7.2遷建總體規劃的主要任務、內容及要求
1.7.8遷建規劃設計
1.7.8.1工作內容和成果
1.7.8.2遷建規模
1.7.8.3新址適宜性評價
1.7.8.4用地布局規劃
1.7.8.5公共設施規劃
1.7.8.6居住建筑規劃
1.7.8.7公用設施規劃
1.7.8.8道路交通規劃
1.7.8.9豎向設計
1.7.8.10公用工程規劃設計
1.7.8.11防災減災規劃
1.7.8.12環境保護規劃
1.7.8.13技術經濟分析
1.7.8.14新址征地補償費及基礎設施工程投資計算
1.8工業企業處理規劃
1.8.1概述
1.8.1.1處理原則
1.8.1.2主要任務
1.8.1.3主要內容
1.8.1.4設計深度
1.8.2資產評估
1.8.2.1基本知識
1.8.2.2基本思路
1.8.2.3受淹企業的資產評估
1.8.3處理規劃設計
1.8.3.1淹沒影響程度分析
1.8.3.2處理方案確定
1.8.4補償投資
1.8.4.1基本原則
1.8.4.2補償項目設置
1.8.4.3補償標準及補償費計算
1.8.4.4計算案例
1.9專業項目處理規劃
1.9.1概述
1.9.1.1處理原則
1.9.1.2規劃設計要求
1.9.1.3設計深度
1.9.2交通運輸工程處理
1.9.2.1處理規劃依據
1.9.2.2鐵路處理
1.9.2.3公路處理
1.9.2.4碼頭、渡口處理
1.9.2.5航道處理
1.9.2.6庫周交通處理
1.9.3輸變電工程處理
1.9.3.1規劃依據
1.9.3.2變電所(站)處理
1.9.3.3送電線路處理
1.9.3.4安置區配電線路調整規劃
1.9.4電信工程處理
1.9.4.1規劃依據
1.9.4.2長途通信線路處理
1.9.4.3通信基站處理
1.9.4.4地方通信線路處理
1.9.4.5安置區通信線路處理
1.9.5廣播電視工程處理
1.9.6水利水電工程處理
1.9.6.1規劃依據
1.9.6.2小水庫處理
1.9.6.3小水電站處理
1.9.6.4提水站處理
1.9.6.5閘壩處理
1.9.6.6渠道處理
1.9.7管道設施處理
1.9.8國有農(林、牧、漁)場處理
1.9.9文物古跡處理
1.9.9.1處理原則
1.9.9.2處理規劃
1.9.9.3處理案例
1.9.10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處理
1.9.10.1風景名勝區處理
1.9.10.2自然保護區處理
1.9.11水文站處理
1.9.12礦產資源處理
1.9.13永久測量標志處理
1.10庫區防護工程
1.10.1防護工程類型和適用條件
1.10.1.1防護工程類型
1.10.1.2防護工程適用條件
1.10.2防護工程設計標準
1.10.2.1防護對象的防洪標準
1.10.2.2防護工程等級
1.10.2.3防護工程的防洪標準
1.10.2.4防護工程其他設計標準
1.10.3基礎資料
1.10.3.1經濟社會
1.10.3.2氣象水文
1.10.3.3工程地形
1.10.3.4工程地質
1.10.3.5房屋加固處理
1.10.3.6移民安置規劃
1.10.4防護方案選擇及防護工程布置
1.10.4.1防護方案選擇
1.10.4.2防護工程總體布置
1.10.4.3堤防工程布置
1.10.4.4排水工程布置
1.10.4.5護岸工程布置
1.10.4.6場地墊高工程布置
1.10.4.7房屋加固處理工程布置
1.10.5防護工程主要建筑物設計
1.10.5.1土堤設計
1.10.5.2防洪墻(擋墻)設計
1.10.5.3排水溝渠設計
1.10.5.4泵站設計
1.10.5.5水閘設計
1.10.5.6護岸工程設計
1.10.5.7場地墊高工程設計
1.10.5.8房屋加固處理工程設計
1.10.6防護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10.7防護工程管理設計
1.10.8防護工程設計方案比選
1.10.9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11水庫水域開發與利用
1.11.1開發利用原則
1.11.2水庫漁業開發
1.11.3水庫旅游開發
1.11.3.1開發要求
1.11.3.2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
1.11.3.3旅游景點規劃
1.11.4水庫消落區土地利用
1.11.4.1利用原則
1.11.4.2利用范圍及分區
1.11.4.3消落區的開發利用模式
1.11.4.4消落區土地利用規劃
1.11.5水庫航運開發
1.11.6各設計階段的規劃要求
1.12水庫庫底清理
1.12.1清理目的
1.12.2基本要求
1.12.3清理范圍及對象
1.12.3.1一般清理
1.12.3.2秀殊清理
1.12.4清理方法及技術要求
1.12.4.1建筑物、構筑物清理
1.12.4.2林木采伐與跡地清理
1.12.4.3易漂浮物清理
1.12.4.4衛生清理
1.12.4.5固體廢物清理
1.12.4.6特殊清理
1.12.4.7專門的防污染處理
1.12.5清理工作量確定
1.12.5.1庫底清理實物量調查
1.12.5.2清理工作量確定
1.12.6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13補償投資概(估)算編制
1.13.1編制依據、原則和特點
1.13.1.1編制依據
1.13.1.2編制原則
1.13.1.3編制特點
1.13.2投資概(估)算項目設置及費用構成
1.13.2.1項目設置
1.13.2.2費用構成
1.13.3投資概算編制方法
1.13.3.1補償補助費概算
1.13.3.2工程建設費概算
1.13.3.3其他費用計算
1.13.3.4預備費計算
1.13.3.5有關稅費計算
1.13.4投資估算編制方法
1.13.5投資概(估)算編制要求
1.14水庫移民后期扶持
1.14.1概述
1.14.2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1.14.3扶持有關規定
1.14.4扶持規劃
1.14.5新建水庫后期扶持人口核定
1.14.6其他后期扶持政策
參考文獻
第2章環境保護
2.1綜述
2.1.1保護目標與管理規定
2.1.1.1保護目標
2.1.1.2管理規定和管理程序
2.1.1.3發展趨勢
2.1.2設計依據
2.1.2.1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2.1.2.2主要規范和標準
2.1.2.3工程設計技術文件
2.1.3環境影響評價
2.1.3.1工作內容和原則
2.1.3.2工作流程
2.1.3.3工作等級
2.1.3.4評價范圍與評價時段
2.1.4環境保護設計
2.1.4.1工作內容和原則
2.1.4.2工作流程
2.1.5各設計階段環境保護工作要求
2.1.5.1水利水電工程各設計階段環境保護工作要求
2.1.5.2水電工程各設計階段環境保護工作要求
2.2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2.2.1自然環境調查
2.2.1.1工程地理位置
2.2.1.2地形、地貌與地質
2.2.1.3氣候與氣象
2.2.1.4土壤
2.2.1.5水文與水資源
2.2.1.6水環境
2.2.1.7陸生生態
2.2.1.8水生生態
2.2.1.9環境空氣與聲環境
2.2.2社會環境調查
2.2.2.1社會經濟
2.2.2.2人群健康
2.2.3環境敏感區調查
2.2.3.1調查范圍
2.2.3.2調查內容
2.2.3.3調查方法
2.2.4歷史資料調查
2.2.4.1調查內容
2.2.4.2調查方法
2.2.5環境現狀評價
2.2.5.1自然環境現狀評價
2.2.5.2社會環境現狀評價
2.2.5.3敏感區域現狀評價
2.3工程分析與環境影響識別
2.3.1工程與規劃協調性分析
2.3.1.1工程與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2.3.1.2工程與流域規劃及專項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2.3.1.3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區劃)的協調性分析
2.3.1.4工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2.3.2工程設計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1工程開發方式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2工程設計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3工程施工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4移民安置環境合理性分析
2.3.3工程分析
2.3.3.1目的
2.3.3.2對象
2.3.3.3技術要求
2.3.3.4主要內容與技術方法
2.3.4環境影響識別
2.3.4.1目的
2.3.4.2內容
2.3.4.3技術方法
2.4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1水文、泥沙情勢影響分析
2.4.1.1各類工程水文情勢變化特點
2.4.1.2水文情勢影響評價
2.4.1.3泥沙情勢影響分析
2.4.2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2.1預測階段和預測時期
2.4.2.2預測范圍
2.4.2.3水溫預測
2.4.2.4水質預測與評價
2.4.2.5水庫富營養化預測與評價
2.4.2.6水環境容量計算
2.4.2.7對地下水的影響
2.4.3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1陸生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2水生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3環境敏感目標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4對區域現存主要敏感生態問題的影響趨勢
2.4.4局地氣候影響預測與評價
2.4.4.1對氣溫的影響預測
2.4.4.2對降水的影響預測
2.4.4.3對濕度的影響預測
2.4.4.4對風的影響預測
2.4.4.5對生態的影響評價
2.4.5土地資源與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5.1對土地資源的影響
2.4.5.2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2.4.6環境地質影響預測與評價
2.4.6.1水庫誘發地震影響
2.4.6.2庫岸穩定影響
2.4.6.3其他環境地質問題影響
2.4.7聲、氣、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7.1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7.2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7.3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8人群健康影響預測與評價
2.4.8.1影響因素分析
2.4.8.2主要疾病影響預測評價內容
2.4.8.3影響預測評價方法
2.4.9景觀影響預測與評價
2.4.9.1預測內容
2.4.9.2評價方法
2.4.10社會經濟及移民影響預測與評價
2.4.10.1社會經濟影響
2.4.10.2移民影響
2.5生態需水及保障措施
2.5.1生態需水構成及界定
2.5.1.1生態基流
2.5.1.2敏感生態需水
2.5.2生態需水確定
2.5.2.1生態基流的計算方法
2.5.2.2敏感生態需水的計算方法
2.5.3生態需水保障措施
2.5.3.1兼顧生態用水的工程調度
2.5.3.2生態補水
2.5.3.3生態流量泄放設施
2.5.3.4生態流量監控
2.5.4案例分析
2.5.4.1部分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及下泄方式
2.5.4.2某河流多目標生態需水調度方案
2.5.4.3國外流域生態調度典型案例
2.6水環境保護
2.6.1重要水域水質保護措施
2.6.1.1水質保護與污染控制措施
2.6.1.2生態措施
2.6.2工程施工廢污水處理
2.6.2.1施工廢水處理
2.6.2.2砂石料加工廢水處理
2.6.2.3混凝土拌和系統沖洗廢水處理
2.6.2.4地下洞室施工廢水處理
2.6.2.5基坑廢水處理
2.6.2.6機械修配系統含油廢水處理
2.6.2.7生活污水處理
2.6.3施工期水源地保護措施
2.6.3.1水源地防護措施
2.6.3.2水源替代措施
2.6.4水溫恢復與調控措施
2.6.4.1措施的類型和特點
2.6.4.2分層取水設施設計
2.6.5地下水保護措施
2.6.5.1措施分類
2.6.5.2排水措施
2.6.5.3防滲措施
2.7陸生生態保護
2.7.1保護對象和設計原則
2.7.1.1保護對象
2.7.1.2保護設計原則
2.7.2陸生植物保護
2.7.2.1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
2.7.2.2古樹名木保護
2.7.2.3森林、草原植被保護
2.7.3陸生動物保護
2.7.3.1陸生動物就地保護
2.7.3.2野生動物遷地保護
2.7.3.3施工區陸生動物保護
2.8水生生態保護
2.8.1生境保護與修復
2.8.1.1生境保護確定原則和方法
2.8.1.2生境保護范圍
2.8.1.3生境保護措施
2.8.1.4微生境修復
2.8.2過魚設施設計
2.8.2.1過魚目標確定
2.8.2.2過魚方案設計
2.8.2.3設計水位與設計流速
2.8.2.4魚道設計
2.8.2.5仿自然通道設計
2.8.2.6升魚機設計
2.8.2.7魚閘設計
2.8.2.8集運魚系統設計
2.8.2.9附屬設施設計
2.8.2.10模型試驗
2.8.2.11過魚設施運行管理
2.8.2.12過魚設施案例
2.8.3魚類增殖站設計
2.8.3.1放流規模
2.8.3.2建設內容
2.8.3.3站址比選
2.8.3.4站址環境條件
2.8.3.5工藝設計
2.8.3.6工程設計
2.8.3.7運行規劃
2.8.4攔、趕魚設施設計
2.8.4.1設施類型及其比選
2.8.4.2網攔趕魚設施
2.8.4.3電攔趕魚設施
2.8.4.4其他攔、趕魚設施
2.9土壤環境保護
2.9.1土壤次生鹽漬化防治
2.9.1.1工程措施
2.9.1.2生物措施
2.9.1.3化學改良措施
2.9.1.4管理措施
2.9.1.5典型案例
2.9.2土壤潛育化、沼澤化防治
2.9.2.1工程措施
2.9.2.2生物措施
2.9.2.3管理措施
2.9.3底泥處理
2.9.3.1隔離處置
2.9.3.2資源化利用
2.10大氣、聲環境保護
2.10.1空氣污染控制
2.10.1.1主要保護對象和保護要求
2.10.1.2砂石料生產系統除塵
2.10.1.3混凝土拌和系統除塵
2.10.1.4道路揚塵控制
2.10.1.5爆破鉆孔粉塵控制
2.10.1.6施工場地揚塵、臭氣控制
2.10.2噪聲防治
2.10.2.1主要保護對象和保護要求
2.10.2.2聲源控制
2.10.2.3傳播途徑控制
2.10.2.4受體防護
2.10.2.5隔聲屏障工程實例
2.11固體廢棄物處置
2.11.1固體廢棄物產生和處置要求
2.11.2生活垃圾處置
2.11.2.1生活垃圾處置方式
2.11.2.2垃圾收集與運輸
2.11.2.3衛生填埋工藝類型
2.11.2.4衛生填埋場工藝設計
2.11.3建筑垃圾處置
2.12人群健康保護
2.12.1衛生清理與檢疫防疫
2.12.1.1衛生清理
2.12.1.2檢疫防疫
2.12.1.3食品與環境衛生管理
2.12.1.4工程運行調度管理
2.12.2疾病預防與控制
2.12.2.1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2.12.2.2介水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2.12.2.3蟲媒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2.12.2.4地方性疾病預防措施
2.12.2.5流感的預防和控制
2.12.3血吸蟲病防治工程措施設計
2.12.3.1涵閘(泵站)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2堤防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3灌排渠系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4河湖整治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5飲水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6血吸蟲病防治案例
2.13景觀保護與生態水工設計
2.13.1景觀與景觀保護
2.13.1.1景觀
2.13.1.2景觀保護
2.13.2景觀保護設計
2.13.2.1設計的重點和原則
2.13.2.2設計內容
2.13.2.3設計案例
2.13.3生態水工設計
2.13.3.1生態水利工程學
2.13.3.2生態河流的自然化理念
2.13.3.3河道岸坡生態防護工程設計
2.13.3.4案例:北京市北護城河生態治理工程
2.14環境監測
2.14.1環境監測任務
2.14.2環境監測分類
2.14.3環境監測原則
2.14.4施工期環境監測
2.14.4.1水環境監測
2.14.4.2生態監測
2.14.4.3環境空氣監測
2.14.4.4聲環境監測
2.14.4.5土壤環境監測
2.14.4.6人群健康監測
2.14.5運行期環境監測
2.14.5.1水環境監測
2.14.5.2生態監測
2.14.5.3土壤環境監測
2.14.5.4人群健康監測
參考文獻
……
第3章水土保持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征地移民
1.1概述
1.1.1征地移民的概念
1.1.2政策法規體系
1.1.2.1主要法律
1.1.2.2行政法規
1.1.2.3部門規章
1.1.2.4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1.1.3規劃設計原則
1.1.4規劃設計任務
1.1.5規劃報批程序
1.2建設征地范圍界定
1.2.1建設征地范圍
1.2.1.1水庫淹沒影響區
1.2.1.2樞紐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設區
1.2.2水庫淹沒區確定
1.2.2.1設計洪水標準
1.2.2.2設計洪水回水計算
1.2.2.3回水末端的設計終點位置
1.2.2.4風浪和船行波引起的臨時淹沒區
1.2.2.5冰塞壅水影響區
1.2.2.6淹沒范圍確定
1.2.3水庫蓄水影響區確定
1.2.3.1水庫滑坡影響區
1.2.3.2水庫塌岸影響區
1.2.3.3水庫浸沒區
1.2.3.4其他受水庫蓄水影響區
1.2.4樞紐工程及其他水利工程建設區確定
1.2.5界樁測設
1.2.5.1界樁的分類
1.2.5.2臨時界樁測設要求
1.2.5.3永久界樁測設要求
1.2.6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3經濟社會調查
1.3.1調查目的
1.3.2調查范圍
1.3.3調查內容和方法
1.3.3.1調查內容
1.3.3.2調查方法
1.3.4調查要求
1.3.5準備工作和組織程序
1.3.5.1準備工作
1.3.5.2組織程序
1.4實物調查
1.4.1調查目的
1.4.2調查要求
1.4.2.1基本要求
1.4.2.2調查范圍
1.4.2.3調查深度
1.4.2.4成果認定
1.4.2.5調查精度
1.4.3調查依據
1.4.4調查內容和方法
1.4.4.1農村調查
1.4.4.2城(集)鎮調查
1.4.4.3工業企業調查
1.4.4.4專業項目調查
1.4.5調查組織與實施
1.4.5.1工作程序
1.4.5.2準備工作
1.4.5.3實地調查
1.4.5.4成果整理
1.4.5.5調查成果
1.5移民安置任務、目標和標準
1.5.1基本概念
1.5.1.1移民安置任務
1.5.1.2規劃設計基準年、水平年
1.5.1.3人口自然增長率和機械增長率
1.5.2農村移民安置
1.5.2.1安置任務
1.5.2.2安置目標
1.5.2.3安置標準
1.5.2.4設計深度
1.5.3城(集)鎮遷建
1.5.3.1人口規模
1.5.3.2建設標準
1.5.3.3建設用地規模
1.5.4工業企業處理
1.5.5專業項目處理
1.6農村移民安置規劃
1.6.1基本資料
1.6.1.1建設征(占)地區
1.6.1.2移民安置區
1.6.2環境容量分析
1.6.2.1分析步驟
1.6.2.2分析類型
1.6.2.3分析方法
1.6.2.4設計深度
1.6.3移民安置方案
1.6.3.1安置方式
1.6.3.2安置地點選擇
1.6.3.3安置方案比選
1.6.3.4安置方案確定方法
1.6.3.5設計深度
1.6.4生產安置規劃
1.6.4.1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
1.6.4.2土地資源籌措
1.6.4.3土地開發、農耕地改造及農田水利工程
1.6.4.4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
1.6.4.5園藝作物種植規劃
1.6.4.6養殖業開發
1.6.4.7二、三產業開發
1.6.4.8生產安置效果評價
1.6.4.9設計深度
1.6.5搬遷安置規劃設計
1.6.5.1規劃設計原則
1.6.5.2規劃設計內容及方法
1.6.5.3居民點建設投資
1.6.5.4設計深度
1.6.6耕地占補平衡分析
1.6.6.1法律依據
1.6.6.2耕地占補平衡規劃
1.6.7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6.8移民安置綜合評價
1.7城(集)鎮遷建規劃
1.7.1規劃要求
1.7.2規劃任務、原則及設計深度
1.7.2.1規劃任務
1.7.2.2規劃原則
1.7.2.3基本程序與設計深度
1.7.3淹沒影響分析
1.7.4遷建處理方案
1.7.4.1易地遷建
1.7.4.2后靠建設
1.7.4.3工程防護及局部搬遷
1.7.4.4撤銷與合并
1.7.5遷建選址
1.7.5.1選址原則
1.7.5.2選址程序
1.7.6新址地質勘察
1.7.6.1選址地質調查
1.7.6.2初步地質勘察
1.7.6.3詳細地質勘察
1.7.6.4市政工程地質勘察
1.7.6.5施工圖補充勘察
1.7.7遷建總體規劃
1.7.7.1遷建總體規劃與城(集)鎮體系之間的關系
1.7.7.2遷建總體規劃的主要任務、內容及要求
1.7.8遷建規劃設計
1.7.8.1工作內容和成果
1.7.8.2遷建規模
1.7.8.3新址適宜性評價
1.7.8.4用地布局規劃
1.7.8.5公共設施規劃
1.7.8.6居住建筑規劃
1.7.8.7公用設施規劃
1.7.8.8道路交通規劃
1.7.8.9豎向設計
1.7.8.10公用工程規劃設計
1.7.8.11防災減災規劃
1.7.8.12環境保護規劃
1.7.8.13技術經濟分析
1.7.8.14新址征地補償費及基礎設施工程投資計算
1.8工業企業處理規劃
1.8.1概述
1.8.1.1處理原則
1.8.1.2主要任務
1.8.1.3主要內容
1.8.1.4設計深度
1.8.2資產評估
1.8.2.1基本知識
1.8.2.2基本思路
1.8.2.3受淹企業的資產評估
1.8.3處理規劃設計
1.8.3.1淹沒影響程度分析
1.8.3.2處理方案確定
1.8.4補償投資
1.8.4.1基本原則
1.8.4.2補償項目設置
1.8.4.3補償標準及補償費計算
1.8.4.4計算案例
1.9專業項目處理規劃
1.9.1概述
1.9.1.1處理原則
1.9.1.2規劃設計要求
1.9.1.3設計深度
1.9.2交通運輸工程處理
1.9.2.1處理規劃依據
1.9.2.2鐵路處理
1.9.2.3公路處理
1.9.2.4碼頭、渡口處理
1.9.2.5航道處理
1.9.2.6庫周交通處理
1.9.3輸變電工程處理
1.9.3.1規劃依據
1.9.3.2變電所(站)處理
1.9.3.3送電線路處理
1.9.3.4安置區配電線路調整規劃
1.9.4電信工程處理
1.9.4.1規劃依據
1.9.4.2長途通信線路處理
1.9.4.3通信基站處理
1.9.4.4地方通信線路處理
1.9.4.5安置區通信線路處理
1.9.5廣播電視工程處理
1.9.6水利水電工程處理
1.9.6.1規劃依據
1.9.6.2小水庫處理
1.9.6.3小水電站處理
1.9.6.4提水站處理
1.9.6.5閘壩處理
1.9.6.6渠道處理
1.9.7管道設施處理
1.9.8國有農(林、牧、漁)場處理
1.9.9文物古跡處理
1.9.9.1處理原則
1.9.9.2處理規劃
1.9.9.3處理案例
1.9.10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處理
1.9.10.1風景名勝區處理
1.9.10.2自然保護區處理
1.9.11水文站處理
1.9.12礦產資源處理
1.9.13永久測量標志處理
1.10庫區防護工程
1.10.1防護工程類型和適用條件
1.10.1.1防護工程類型
1.10.1.2防護工程適用條件
1.10.2防護工程設計標準
1.10.2.1防護對象的防洪標準
1.10.2.2防護工程等級
1.10.2.3防護工程的防洪標準
1.10.2.4防護工程其他設計標準
1.10.3基礎資料
1.10.3.1經濟社會
1.10.3.2氣象水文
1.10.3.3工程地形
1.10.3.4工程地質
1.10.3.5房屋加固處理
1.10.3.6移民安置規劃
1.10.4防護方案選擇及防護工程布置
1.10.4.1防護方案選擇
1.10.4.2防護工程總體布置
1.10.4.3堤防工程布置
1.10.4.4排水工程布置
1.10.4.5護岸工程布置
1.10.4.6場地墊高工程布置
1.10.4.7房屋加固處理工程布置
1.10.5防護工程主要建筑物設計
1.10.5.1土堤設計
1.10.5.2防洪墻(擋墻)設計
1.10.5.3排水溝渠設計
1.10.5.4泵站設計
1.10.5.5水閘設計
1.10.5.6護岸工程設計
1.10.5.7場地墊高工程設計
1.10.5.8房屋加固處理工程設計
1.10.6防護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10.7防護工程管理設計
1.10.8防護工程設計方案比選
1.10.9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11水庫水域開發與利用
1.11.1開發利用原則
1.11.2水庫漁業開發
1.11.3水庫旅游開發
1.11.3.1開發要求
1.11.3.2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
1.11.3.3旅游景點規劃
1.11.4水庫消落區土地利用
1.11.4.1利用原則
1.11.4.2利用范圍及分區
1.11.4.3消落區的開發利用模式
1.11.4.4消落區土地利用規劃
1.11.5水庫航運開發
1.11.6各設計階段的規劃要求
1.12水庫庫底清理
1.12.1清理目的
1.12.2基本要求
1.12.3清理范圍及對象
1.12.3.1一般清理
1.12.3.2秀殊清理
1.12.4清理方法及技術要求
1.12.4.1建筑物、構筑物清理
1.12.4.2林木采伐與跡地清理
1.12.4.3易漂浮物清理
1.12.4.4衛生清理
1.12.4.5固體廢物清理
1.12.4.6特殊清理
1.12.4.7專門的防污染處理
1.12.5清理工作量確定
1.12.5.1庫底清理實物量調查
1.12.5.2清理工作量確定
1.12.6各設計階段的設計要求
1.13補償投資概(估)算編制
1.13.1編制依據、原則和特點
1.13.1.1編制依據
1.13.1.2編制原則
1.13.1.3編制特點
1.13.2投資概(估)算項目設置及費用構成
1.13.2.1項目設置
1.13.2.2費用構成
1.13.3投資概算編制方法
1.13.3.1補償補助費概算
1.13.3.2工程建設費概算
1.13.3.3其他費用計算
1.13.3.4預備費計算
1.13.3.5有關稅費計算
1.13.4投資估算編制方法
1.13.5投資概(估)算編制要求
1.14水庫移民后期扶持
1.14.1概述
1.14.2指導思想、目標和原則
1.14.3扶持有關規定
1.14.4扶持規劃
1.14.5新建水庫后期扶持人口核定
1.14.6其他后期扶持政策
參考文獻
第2章環境保護
2.1綜述
2.1.1保護目標與管理規定
2.1.1.1保護目標
2.1.1.2管理規定和管理程序
2.1.1.3發展趨勢
2.1.2設計依據
2.1.2.1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2.1.2.2主要規范和標準
2.1.2.3工程設計技術文件
2.1.3環境影響評價
2.1.3.1工作內容和原則
2.1.3.2工作流程
2.1.3.3工作等級
2.1.3.4評價范圍與評價時段
2.1.4環境保護設計
2.1.4.1工作內容和原則
2.1.4.2工作流程
2.1.5各設計階段環境保護工作要求
2.1.5.1水利水電工程各設計階段環境保護工作要求
2.1.5.2水電工程各設計階段環境保護工作要求
2.2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2.2.1自然環境調查
2.2.1.1工程地理位置
2.2.1.2地形、地貌與地質
2.2.1.3氣候與氣象
2.2.1.4土壤
2.2.1.5水文與水資源
2.2.1.6水環境
2.2.1.7陸生生態
2.2.1.8水生生態
2.2.1.9環境空氣與聲環境
2.2.2社會環境調查
2.2.2.1社會經濟
2.2.2.2人群健康
2.2.3環境敏感區調查
2.2.3.1調查范圍
2.2.3.2調查內容
2.2.3.3調查方法
2.2.4歷史資料調查
2.2.4.1調查內容
2.2.4.2調查方法
2.2.5環境現狀評價
2.2.5.1自然環境現狀評價
2.2.5.2社會環境現狀評價
2.2.5.3敏感區域現狀評價
2.3工程分析與環境影響識別
2.3.1工程與規劃協調性分析
2.3.1.1工程與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2.3.1.2工程與流域規劃及專項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2.3.1.3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區劃)的協調性分析
2.3.1.4工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2.3.2工程設計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1工程開發方式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2工程設計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3工程施工方案環境合理性分析
2.3.2.4移民安置環境合理性分析
2.3.3工程分析
2.3.3.1目的
2.3.3.2對象
2.3.3.3技術要求
2.3.3.4主要內容與技術方法
2.3.4環境影響識別
2.3.4.1目的
2.3.4.2內容
2.3.4.3技術方法
2.4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1水文、泥沙情勢影響分析
2.4.1.1各類工程水文情勢變化特點
2.4.1.2水文情勢影響評價
2.4.1.3泥沙情勢影響分析
2.4.2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2.1預測階段和預測時期
2.4.2.2預測范圍
2.4.2.3水溫預測
2.4.2.4水質預測與評價
2.4.2.5水庫富營養化預測與評價
2.4.2.6水環境容量計算
2.4.2.7對地下水的影響
2.4.3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1陸生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2水生生態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3環境敏感目標影響預測與評價
2.4.3.4對區域現存主要敏感生態問題的影響趨勢
2.4.4局地氣候影響預測與評價
2.4.4.1對氣溫的影響預測
2.4.4.2對降水的影響預測
2.4.4.3對濕度的影響預測
2.4.4.4對風的影響預測
2.4.4.5對生態的影響評價
2.4.5土地資源與土壤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5.1對土地資源的影響
2.4.5.2對土壤環境的影響
2.4.6環境地質影響預測與評價
2.4.6.1水庫誘發地震影響
2.4.6.2庫岸穩定影響
2.4.6.3其他環境地質問題影響
2.4.7聲、氣、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7.1聲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7.2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7.3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2.4.8人群健康影響預測與評價
2.4.8.1影響因素分析
2.4.8.2主要疾病影響預測評價內容
2.4.8.3影響預測評價方法
2.4.9景觀影響預測與評價
2.4.9.1預測內容
2.4.9.2評價方法
2.4.10社會經濟及移民影響預測與評價
2.4.10.1社會經濟影響
2.4.10.2移民影響
2.5生態需水及保障措施
2.5.1生態需水構成及界定
2.5.1.1生態基流
2.5.1.2敏感生態需水
2.5.2生態需水確定
2.5.2.1生態基流的計算方法
2.5.2.2敏感生態需水的計算方法
2.5.3生態需水保障措施
2.5.3.1兼顧生態用水的工程調度
2.5.3.2生態補水
2.5.3.3生態流量泄放設施
2.5.3.4生態流量監控
2.5.4案例分析
2.5.4.1部分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及下泄方式
2.5.4.2某河流多目標生態需水調度方案
2.5.4.3國外流域生態調度典型案例
2.6水環境保護
2.6.1重要水域水質保護措施
2.6.1.1水質保護與污染控制措施
2.6.1.2生態措施
2.6.2工程施工廢污水處理
2.6.2.1施工廢水處理
2.6.2.2砂石料加工廢水處理
2.6.2.3混凝土拌和系統沖洗廢水處理
2.6.2.4地下洞室施工廢水處理
2.6.2.5基坑廢水處理
2.6.2.6機械修配系統含油廢水處理
2.6.2.7生活污水處理
2.6.3施工期水源地保護措施
2.6.3.1水源地防護措施
2.6.3.2水源替代措施
2.6.4水溫恢復與調控措施
2.6.4.1措施的類型和特點
2.6.4.2分層取水設施設計
2.6.5地下水保護措施
2.6.5.1措施分類
2.6.5.2排水措施
2.6.5.3防滲措施
2.7陸生生態保護
2.7.1保護對象和設計原則
2.7.1.1保護對象
2.7.1.2保護設計原則
2.7.2陸生植物保護
2.7.2.1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
2.7.2.2古樹名木保護
2.7.2.3森林、草原植被保護
2.7.3陸生動物保護
2.7.3.1陸生動物就地保護
2.7.3.2野生動物遷地保護
2.7.3.3施工區陸生動物保護
2.8水生生態保護
2.8.1生境保護與修復
2.8.1.1生境保護確定原則和方法
2.8.1.2生境保護范圍
2.8.1.3生境保護措施
2.8.1.4微生境修復
2.8.2過魚設施設計
2.8.2.1過魚目標確定
2.8.2.2過魚方案設計
2.8.2.3設計水位與設計流速
2.8.2.4魚道設計
2.8.2.5仿自然通道設計
2.8.2.6升魚機設計
2.8.2.7魚閘設計
2.8.2.8集運魚系統設計
2.8.2.9附屬設施設計
2.8.2.10模型試驗
2.8.2.11過魚設施運行管理
2.8.2.12過魚設施案例
2.8.3魚類增殖站設計
2.8.3.1放流規模
2.8.3.2建設內容
2.8.3.3站址比選
2.8.3.4站址環境條件
2.8.3.5工藝設計
2.8.3.6工程設計
2.8.3.7運行規劃
2.8.4攔、趕魚設施設計
2.8.4.1設施類型及其比選
2.8.4.2網攔趕魚設施
2.8.4.3電攔趕魚設施
2.8.4.4其他攔、趕魚設施
2.9土壤環境保護
2.9.1土壤次生鹽漬化防治
2.9.1.1工程措施
2.9.1.2生物措施
2.9.1.3化學改良措施
2.9.1.4管理措施
2.9.1.5典型案例
2.9.2土壤潛育化、沼澤化防治
2.9.2.1工程措施
2.9.2.2生物措施
2.9.2.3管理措施
2.9.3底泥處理
2.9.3.1隔離處置
2.9.3.2資源化利用
2.10大氣、聲環境保護
2.10.1空氣污染控制
2.10.1.1主要保護對象和保護要求
2.10.1.2砂石料生產系統除塵
2.10.1.3混凝土拌和系統除塵
2.10.1.4道路揚塵控制
2.10.1.5爆破鉆孔粉塵控制
2.10.1.6施工場地揚塵、臭氣控制
2.10.2噪聲防治
2.10.2.1主要保護對象和保護要求
2.10.2.2聲源控制
2.10.2.3傳播途徑控制
2.10.2.4受體防護
2.10.2.5隔聲屏障工程實例
2.11固體廢棄物處置
2.11.1固體廢棄物產生和處置要求
2.11.2生活垃圾處置
2.11.2.1生活垃圾處置方式
2.11.2.2垃圾收集與運輸
2.11.2.3衛生填埋工藝類型
2.11.2.4衛生填埋場工藝設計
2.11.3建筑垃圾處置
2.12人群健康保護
2.12.1衛生清理與檢疫防疫
2.12.1.1衛生清理
2.12.1.2檢疫防疫
2.12.1.3食品與環境衛生管理
2.12.1.4工程運行調度管理
2.12.2疾病預防與控制
2.12.2.1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2.12.2.2介水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2.12.2.3蟲媒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
2.12.2.4地方性疾病預防措施
2.12.2.5流感的預防和控制
2.12.3血吸蟲病防治工程措施設計
2.12.3.1涵閘(泵站)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2堤防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3灌排渠系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4河湖整治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5飲水血防工程措施設計
2.12.3.6血吸蟲病防治案例
2.13景觀保護與生態水工設計
2.13.1景觀與景觀保護
2.13.1.1景觀
2.13.1.2景觀保護
2.13.2景觀保護設計
2.13.2.1設計的重點和原則
2.13.2.2設計內容
2.13.2.3設計案例
2.13.3生態水工設計
2.13.3.1生態水利工程學
2.13.3.2生態河流的自然化理念
2.13.3.3河道岸坡生態防護工程設計
2.13.3.4案例:北京市北護城河生態治理工程
2.14環境監測
2.14.1環境監測任務
2.14.2環境監測分類
2.14.3環境監測原則
2.14.4施工期環境監測
2.14.4.1水環境監測
2.14.4.2生態監測
2.14.4.3環境空氣監測
2.14.4.4聲環境監測
2.14.4.5土壤環境監測
2.14.4.6人群健康監測
2.14.5運行期環境監測
2.14.5.1水環境監測
2.14.5.2生態監測
2.14.5.3土壤環境監測
2.14.5.4人群健康監測
參考文獻
……
第3章水土保持
書摘/試閱
但是水庫蓄水、利用地表水灌溉、開采地下水不當等,會對土壤次生鹽潰化、土壤潛育化、沼澤化產生影響;河道整治、清淤以及湖泊底泥疏浚會對土壤環境產生影響。為了防止土壤污染,保護土壤質量,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或管理措施以減免工程建設運行對土壤環境和±地資源的影響。
2.9.1土壤次生鹽漬化防治
防治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關鍵是調控水的運動,防治措施宜采取“三結合”,即工程措施與管理措施相結合;渠灌與井灌相結合;溝排與并排相結合。特別是在低洼易鹽堿灌區,引調外水必須堅持以排水為基礎,統籌處理好排、灌、蓄、補的關系,控制地下水位,改善農田水鹽狀況,防止土壤返鹽。土壤次生鹽演化防止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化學改良措施和管理措施。
2.9.1.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有水平排水、井灌并排(即垂直排水)、平整土地、渠道防滲、灌溉和沖洗措施等。
1.水平排水
水平排水設施有明溝、暗管和排水泵站等。各類水平排水措施中,明溝排水實踐運用最多、最廣泛,暗管排水運用較少,排水泵站僅用于排水出路受阻的少數地區。
(1)明溝排水。
1)排水溝規格。
a.深度及間距確定。排水地段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決定于排水溝的深度和間距,兩者互相關聯、共同作用。
田間末級固定排水溝(農溝)的深度和間距宜通過田間試驗確定,也可按照《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8—99)中附錄K公式計算,無試驗資料時可按該規范表7.1.3確定。
實際運用中,由于土壤質地差異,特別是粉砂壤土易塌坡,農溝深度多小于2m,可通過縮小排水溝間距增強排水效果。
根據已確定的農溝深度,考慮溶泄區的水位和排水溝的水深,便可逐級推算干、支、斗各級排水溝的深度。為保證排水暢通,上下級排水溝的水位銜接一般應有0.1~0.2m水位差。
b.排水溝斷面。排水溝斷面應能確保通過設計流量,并滿足縱向穩定(不沖不淤)和橫向穩定(邊坡穩定)條件。排水溝斷面設計可參見GB 50288~99第7.1節。
排水溝斷面一般采用邊坡上下一致的梯形斷面,但當溝深較大或剖面上下土壤質地差異較大時,可采用變邊坡的復式斷面(見面2.9—1)。石質排水溝可采用矩形斷面。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