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優惠價
:87 折 157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永嘉大師實乃漢傳佛教歷史上“禪教合一”的第一人!依永嘉大師修學的過程與成果,本書列為:
《永嘉禪講座》(初級),包括《止觀入門——天臺教觀略講》和《禪修要義——<永嘉禪宗集>選讀》兩編,主要內容有永嘉禪概論、初級修學四禪八定的方法和相關禪定境界,以及《禪宗集》中對于初學行人在實修方面的具體指導。
《永嘉禪講座》(中級),包括《開悟真心——<維摩詰經>選讀》和《直指見性——<六祖壇經>要義解讀》兩編,主要介紹了《維摩詰經》和《六祖壇經》兩部著作的核心思想。在對《維摩詰經》的解讀中體現了永嘉大師開悟的禪法思想;在對《六祖壇經》關于直指見性頓悟法門的闡述中,結合現實生活的修學問題,做了重要的修學開導。
《永嘉禪講座》(高級),包括《圓頓禪法——<證道歌>直講》和《諸法實相——<法華經>選讀》兩編,主要解讀了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全文,精要地分析了天臺宗所依根本經典——《法華經》的主要思想,其中涵括直指見性的南宗頓悟禪法和藉教悟宗的教下觀照法門。
法華經>證道歌>六祖壇經>維摩詰經>永嘉禪宗集>
《永嘉禪講座》(初級),包括《止觀入門——天臺教觀略講》和《禪修要義——<永嘉禪宗集>選讀》兩編,主要內容有永嘉禪概論、初級修學四禪八定的方法和相關禪定境界,以及《禪宗集》中對于初學行人在實修方面的具體指導。
《永嘉禪講座》(中級),包括《開悟真心——<維摩詰經>選讀》和《直指見性——<六祖壇經>要義解讀》兩編,主要介紹了《維摩詰經》和《六祖壇經》兩部著作的核心思想。在對《維摩詰經》的解讀中體現了永嘉大師開悟的禪法思想;在對《六祖壇經》關于直指見性頓悟法門的闡述中,結合現實生活的修學問題,做了重要的修學開導。
《永嘉禪講座》(高級),包括《圓頓禪法——<證道歌>直講》和《諸法實相——<法華經>選讀》兩編,主要解讀了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全文,精要地分析了天臺宗所依根本經典——《法華經》的主要思想,其中涵括直指見性的南宗頓悟禪法和藉教悟宗的教下觀照法門。
法華經>證道歌>六祖壇經>維摩詰經>永嘉禪宗集>
作者簡介
達照法師,俗姓林,筆名天臺子,1972年生于浙江省文成縣。現任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研究生導師、溫州佛教永嘉禪學會會長、溫州市妙果寺住持、文成縣安福寺修建委員會主任等職。
1991年至2001年期間先后就讀于福州鼓山佛學班、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和北京中國佛學院;1999年獲得大圓滿無相密乘心中心法灌頂資格;2001年6月在中國佛學院獲佛教文獻學碩士學位;2007年6月獲得香港觀宗寺覺光長老傳授天臺教觀第四十七代法嗣。二十多年來從事于天臺、凈土、禪宗(尤其是永嘉禪)、密法的修學和弘揚,講經說法不輟,常應邀赴海內外各大寺院、團體、高校舉辦弘法講座,弘法音像廣為傳播。
已出版專著有《飭終》、《雪蓮花》、《一股清泉》、《楞嚴大義》、《〈金剛經贊〉研究》、《禪心密印(2010)》、《〈天臺四教儀集注〉釋譯》等。
1991年至2001年期間先后就讀于福州鼓山佛學班、南京棲霞山佛學院和北京中國佛學院;1999年獲得大圓滿無相密乘心中心法灌頂資格;2001年6月在中國佛學院獲佛教文獻學碩士學位;2007年6月獲得香港觀宗寺覺光長老傳授天臺教觀第四十七代法嗣。二十多年來從事于天臺、凈土、禪宗(尤其是永嘉禪)、密法的修學和弘揚,講經說法不輟,常應邀赴海內外各大寺院、團體、高校舉辦弘法講座,弘法音像廣為傳播。
已出版專著有《飭終》、《雪蓮花》、《一股清泉》、《楞嚴大義》、《〈金剛經贊〉研究》、《禪心密印(2010)》、《〈天臺四教儀集注〉釋譯》等。
名人/編輯推薦
《永嘉禪講座(初級)》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序
日前,浙江溫州佛教永嘉禪學會會長、溫州市妙果寺住持達照法師拿著他的新作《永嘉禪講座》前來找我,說此書即將正式出版,希望我能為其寫幾句話,以為序言。
慧能頓悟禪的重要特點就在于破除對一切相的執著,特別是要對借以“發慧”的“禪相”的執著加以破除,而倡導直顯本來清凈之自性。這就是《壇經》中反復強調的:“我本元自性清凈,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般若品》)“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坐禪品》)由此,傳統說的“由定發慧”,被強調為“定慧一體”,“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定慧品》)。這是因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般若品》)。于是,習慣上的“坐禪”,也被界定為“元不著心,亦不著凈,亦不是不動”(《坐禪品》)。這樣,以往各種以“坐”、“靜”、“默”為特征的“觀心”、“觀凈”的“禪法”或“禪相”都不應當拘泥,乃至應當破除。永嘉禪師在得到慧能大師印可后作的《永嘉證道歌》中就寫道:“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在禪宗著名公案中,南岳懷讓更以“磨磚不能成鏡”來向馬祖道一揭示“坐禪豈能成佛”的道理。
破除對于“坐禪”或“禪相”的執著,目的是為了去障蔽,如若把“坐禪”作“筏喻”,則各種“坐禪”也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便法門。而如若真正領悟了頓悟禪的精神,則“觸目皆道”,“穿衣吃飯”、“屙屎送尿”無非是道,處處有禪,時時有禪,事事有禪,何須離此日用另去外覓禪道。這也就是禪師們常說的佛法“無修無證”之意。
關于永嘉禪師的禪法,我嘗留意過,也曾與一些學者和法師做過一些探討,覺得它按照天臺止觀法門建構起來的禪修次第是相當實用的,尤其是對那些于慧能一系南宗禪倡導的“不由階漸”之頓悟法門不知下手處的禪修者來說,更是一條可行的方便入門之路。這本《永嘉禪講座》,首先從追溯永嘉禪法的淵源——天臺止觀學人手,在上編《止觀入門》部分,詳細地、精要地闡發了智顫大師《童蒙止觀》中關于修止觀法的條件、方法、步驟、境界等內容。而在下編《禪修要義》部分,則系統地闡述了永嘉禪師《永嘉禪宗集》中所總結的禪法修證體系。
達照法師告訴我,本書只是關于永嘉禪初級班的講座,隨后還會有中級班、高級班講座。由于永嘉禪師因閱《維摩詰經》印心而開悟,繼則參訪曹溪而得印可,循此軌跡,故中級班講座為講《維摩詰經》和《六祖壇經》。最后,永嘉禪師將他在慧能座下“頓悟了,如來撣”的心得,以及天臺圓教之理,會通在他的《永嘉證道歌》中,因此,達照法師設計的高級班講座的內容為《永嘉證道歌》和《法華經》。這是一個很有理路和新意的設計。
禪修既要有正知正見,更要有實修實踐,達照法師在做講座的同時,還帶領禪修班同學參訪、行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宋代明辯樣師作達摩贊稱:“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五燈會元》卷二十)讀此書的讀者,若欲真實有所受用,亦當跳出文字般若,走向生活踐履,在艱辛的日常磨煉中,去體悟清凈自性佛。
達照法師慈悲,為初人禪門者如此詳盡地開示了永嘉禪之修行路徑,為廣大禪子們提供了一條禪修寶筏,誠今日禪門可喜之嘉事。希望早日見到《永嘉禪講座》中級班、高級班講座文本的面世。
2009年8月
慧能頓悟禪的重要特點就在于破除對一切相的執著,特別是要對借以“發慧”的“禪相”的執著加以破除,而倡導直顯本來清凈之自性。這就是《壇經》中反復強調的:“我本元自性清凈,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般若品》)“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坐禪品》)由此,傳統說的“由定發慧”,被強調為“定慧一體”,“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定慧品》)。這是因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般若品》)。于是,習慣上的“坐禪”,也被界定為“元不著心,亦不著凈,亦不是不動”(《坐禪品》)。這樣,以往各種以“坐”、“靜”、“默”為特征的“觀心”、“觀凈”的“禪法”或“禪相”都不應當拘泥,乃至應當破除。永嘉禪師在得到慧能大師印可后作的《永嘉證道歌》中就寫道:“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在禪宗著名公案中,南岳懷讓更以“磨磚不能成鏡”來向馬祖道一揭示“坐禪豈能成佛”的道理。
破除對于“坐禪”或“禪相”的執著,目的是為了去障蔽,如若把“坐禪”作“筏喻”,則各種“坐禪”也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便法門。而如若真正領悟了頓悟禪的精神,則“觸目皆道”,“穿衣吃飯”、“屙屎送尿”無非是道,處處有禪,時時有禪,事事有禪,何須離此日用另去外覓禪道。這也就是禪師們常說的佛法“無修無證”之意。
關于永嘉禪師的禪法,我嘗留意過,也曾與一些學者和法師做過一些探討,覺得它按照天臺止觀法門建構起來的禪修次第是相當實用的,尤其是對那些于慧能一系南宗禪倡導的“不由階漸”之頓悟法門不知下手處的禪修者來說,更是一條可行的方便入門之路。這本《永嘉禪講座》,首先從追溯永嘉禪法的淵源——天臺止觀學人手,在上編《止觀入門》部分,詳細地、精要地闡發了智顫大師《童蒙止觀》中關于修止觀法的條件、方法、步驟、境界等內容。而在下編《禪修要義》部分,則系統地闡述了永嘉禪師《永嘉禪宗集》中所總結的禪法修證體系。
達照法師告訴我,本書只是關于永嘉禪初級班的講座,隨后還會有中級班、高級班講座。由于永嘉禪師因閱《維摩詰經》印心而開悟,繼則參訪曹溪而得印可,循此軌跡,故中級班講座為講《維摩詰經》和《六祖壇經》。最后,永嘉禪師將他在慧能座下“頓悟了,如來撣”的心得,以及天臺圓教之理,會通在他的《永嘉證道歌》中,因此,達照法師設計的高級班講座的內容為《永嘉證道歌》和《法華經》。這是一個很有理路和新意的設計。
禪修既要有正知正見,更要有實修實踐,達照法師在做講座的同時,還帶領禪修班同學參訪、行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宋代明辯樣師作達摩贊稱:“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五燈會元》卷二十)讀此書的讀者,若欲真實有所受用,亦當跳出文字般若,走向生活踐履,在艱辛的日常磨煉中,去體悟清凈自性佛。
達照法師慈悲,為初人禪門者如此詳盡地開示了永嘉禪之修行路徑,為廣大禪子們提供了一條禪修寶筏,誠今日禪門可喜之嘉事。希望早日見到《永嘉禪講座》中級班、高級班講座文本的面世。
2009年8月
目次
止觀入門
天臺教觀略講
第一講永嘉禪概述
一、永嘉大師的生平
二、永嘉大師的著作
三、永嘉禪法的實踐
四、永嘉禪法的特色第二講外具五種緣
一、持戒清凈
二、衣食具足
三、閑居靜處
四、息諸緣務
五、近善知識第三講訶斥五種欲
一、訶色欲者
二、訶聲欲者
三、訶香欲者
四、訶味欲者
五、訶觸欲者第四講摒棄五蓋障
一、棄貪欲蓋
二、棄嗔恚蓋
三、棄睡眠蓋
四、棄掉悔蓋
五、棄疑蓋第五講調身心五事
一、調食
二、調睡眠
三、調身
四、調息
五、調心目錄第六講五種方便行
一、欲
二、精進
三、念
四、巧慧
五、一心第七講禪定方便法
一、系緣止
二、制心止
三、體真止第八講入禪定之門
一、粗心住
二、細心住
三、欲界定
四、未來禪第九講初禪修證法
一、初禪修證
二、初禪發相
三、初禪五支第十講二禪修證法
一、二禪名稱
二、二禪修證
三、二禪發相第十一講三禪修證法
一、三禪修證
二、三禪發相
三、三禪五支
四、四禪八定的體用第十二講四禪修證法
一、四禪名相
二、四禪修證
三、四禪發相
四、四禪的功德支第十三講四空定修證
一、空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
三、無所有邊處定
四、非想非非想處定
禪修要義
《永嘉禪宗集》選讀
前言
第一講皈依三寶
一、皈依佛寶
二、皈依法寶
三、皈依僧寶第二講發宏誓愿
一、總頌
二、皈依發愿境
三、暇滿人生愿
四、三業清凈愿
五、依報安隱愿
六、正報康強愿
七、聞法出家愿
八、善根回向愿第三講親近善友
一、慕道志儀
二、戒驕奢意第四講凈修三業
一、總綱
二、凈修身業
三、凈修口業
四、凈修意業第五講三乘漸次
一、聲聞乘的修行
二、緣覺乘的修行
三、菩薩乘的修行第六講理事不二
一、真妄不二
二、假名與真體不二
三、緣起與性空不二
四、理事不二
五、中道第七講簡示偏圓
一、戒學的偏與圓
二、定學的偏與圓
三、慧學的偏與圓
四、須識三種知見
五、簡示三種偏圓第八講奢摩他頌
一、用心方法的總綱
二、修行的四個層次
三、用心方法的指導
四、禪定境界
五、修心的次第
六、入初心處的心態揀擇第九講毗婆舍那
一、觀生死輪回之苦
二、觀增長善根智慧的方法
三、觀破諸煩惱之法第十講優畢叉頌
一、等持之法總說
二、止觀和定慧的關系
三、性相不二,非寂非照第十一講觀心十門
一、言其法爾
二、出其觀體
三、語其相應
四、警其上慢
五、誡其疏怠
六、重出觀體
七、明其是非
八、簡其詮旨
九、觸途成觀
十、妙契玄源
后記
天臺教觀略講
第一講永嘉禪概述
一、永嘉大師的生平
二、永嘉大師的著作
三、永嘉禪法的實踐
四、永嘉禪法的特色第二講外具五種緣
一、持戒清凈
二、衣食具足
三、閑居靜處
四、息諸緣務
五、近善知識第三講訶斥五種欲
一、訶色欲者
二、訶聲欲者
三、訶香欲者
四、訶味欲者
五、訶觸欲者第四講摒棄五蓋障
一、棄貪欲蓋
二、棄嗔恚蓋
三、棄睡眠蓋
四、棄掉悔蓋
五、棄疑蓋第五講調身心五事
一、調食
二、調睡眠
三、調身
四、調息
五、調心目錄第六講五種方便行
一、欲
二、精進
三、念
四、巧慧
五、一心第七講禪定方便法
一、系緣止
二、制心止
三、體真止第八講入禪定之門
一、粗心住
二、細心住
三、欲界定
四、未來禪第九講初禪修證法
一、初禪修證
二、初禪發相
三、初禪五支第十講二禪修證法
一、二禪名稱
二、二禪修證
三、二禪發相第十一講三禪修證法
一、三禪修證
二、三禪發相
三、三禪五支
四、四禪八定的體用第十二講四禪修證法
一、四禪名相
二、四禪修證
三、四禪發相
四、四禪的功德支第十三講四空定修證
一、空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
三、無所有邊處定
四、非想非非想處定
禪修要義
《永嘉禪宗集》選讀
前言
第一講皈依三寶
一、皈依佛寶
二、皈依法寶
三、皈依僧寶第二講發宏誓愿
一、總頌
二、皈依發愿境
三、暇滿人生愿
四、三業清凈愿
五、依報安隱愿
六、正報康強愿
七、聞法出家愿
八、善根回向愿第三講親近善友
一、慕道志儀
二、戒驕奢意第四講凈修三業
一、總綱
二、凈修身業
三、凈修口業
四、凈修意業第五講三乘漸次
一、聲聞乘的修行
二、緣覺乘的修行
三、菩薩乘的修行第六講理事不二
一、真妄不二
二、假名與真體不二
三、緣起與性空不二
四、理事不二
五、中道第七講簡示偏圓
一、戒學的偏與圓
二、定學的偏與圓
三、慧學的偏與圓
四、須識三種知見
五、簡示三種偏圓第八講奢摩他頌
一、用心方法的總綱
二、修行的四個層次
三、用心方法的指導
四、禪定境界
五、修心的次第
六、入初心處的心態揀擇第九講毗婆舍那
一、觀生死輪回之苦
二、觀增長善根智慧的方法
三、觀破諸煩惱之法第十講優畢叉頌
一、等持之法總說
二、止觀和定慧的關系
三、性相不二,非寂非照第十一講觀心十門
一、言其法爾
二、出其觀體
三、語其相應
四、警其上慢
五、誡其疏怠
六、重出觀體
七、明其是非
八、簡其詮旨
九、觸途成觀
十、妙契玄源
后記
書摘/試閱
智者大師告訴我們,持戒按清凈的程度,可分為三種情況:
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時,不造五逆,后遇良師,教受三歸五戒,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彌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從受戒來,清凈護持,無所毀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當知是人修行止觀,必證佛法,猶如凈衣,易受染色。
五逆是佛教里講的五種重罪,也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罪,非常嚴重,不可赦,不可饒恕,不能出家受戒,違逆正道,故稱五逆。沒有犯過五逆重罪的人,遇到了佛法,如果能出家,就可以受沙彌十戒,進一步再受比丘戒。沙彌叫息慈,就是息惡行慈之意;沙彌也叫勤策,就是勤奮地策勵自己。比丘則有三個含義:一是乞士,托缽化緣乞求供養滋養色身,同時又祈求佛菩薩授受法要,養活法身慧命;二是怖魔,一個人受了比丘戒以后,魔王就會害怕,所以叫怖魔;三是破惡,也就是比丘已有智慧能破煩惱諸惡。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