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公元2532年是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新世界:沒有物質匱乏之憂慮,沒有衰老頹廢之煩惱,沒有工作繁瑣之厭倦,沒有孕育撫養之壓力,沒有婚姻、性道德之約束,沒有藥物濫用之限制,沒有政治高壓之窒息……儼然是人類一直以來無限向往和憧憬的“世外桃源”和“烏托邦”。然而,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人們失去了個人情感——爸爸媽媽是令人羞辱的詞,失去了愛情——性代替了愛,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經歷危險的感覺——1克索麻就能帶來快樂,最可怕的是,人失去了思考的權利,失去了創造的能力……過去、現在、未來,人類關于自身和未來的所有憂思都蘊含其中。
作者簡介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英國著名作家、學者,一生創作了50多部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游記,其中最富盛名的是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赫胥黎出生于大名鼎鼎的赫胥黎家族,祖父是《天演論》的作者,父親是英國小說家,哥哥是著名動物學家,弟弟是諾貝爾獎得主。他先后就讀于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青年時的一次眼疾幾乎讓他視力全失,在學習了盲文后,他開始寫作,先后創作了許多胎炙人口的小說,并且在學術領域成績斐然。在他人生的最后階段,在一些學術圈他被認為是現代思想的領導者,位列當時最杰出的知識分子行列。 譯者介紹:李黎(1948—
),本名鮑利黎,是出生在內地﹑成長在臺灣﹑旅居美國的小說﹑散文﹑劇本及專欄作家。在中國內地﹑臺灣﹑香港三地出版小說﹑散文﹑翻譯﹑電影劇本等逾三十部;獲有多項小說獎﹑電影劇本獎。李黎的唯一譯作《美麗新世界》曾給予20世紀80年代的內地讀者以巨大影響。 薛人望(1948—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生殖生物學部門主任。曾獲美國國家衛生署(NIH)
研究事業發展獎等多項獎項。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目次
回首未來 / 李黎
再版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再版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回首未來 / 李黎 再版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大家讀 面對“美麗新世界” /止庵
書摘/試閱
下行線從基爾德開始,順著偉谷到戈登明,然后越過密爾福德和魏特理往海塞密爾,通過彼得斯費爾德到樸次茅斯。上行線大致與之平行,橫越瓦坡斯登、湯罕、普登罕、厄爾斯泰德和格雷修特。在“豬背”和“鹿頭”間有幾處地方,兩條線差距不超過六七公里。對于粗心大意的飛行員來說,這個距離是嫌短了些——尤其是在晚上,而他們又多服了半克。有過不少嚴重的意外事件。上行線決定要往西移幾公里。在格雷修特和湯罕中間有四座廢棄的航空燈塔,標示著從樸次茅斯到倫敦的舊路線。它們頭上的天空寂靜而荒涼。現在,直升機是在塞伯爾尼、博登和法罕上空嗡嗡吼個不停了。
野人選擇了矗立在普登罕和厄爾斯泰德之間山巔上的舊燈塔為隱居之處。這是一座非常完善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物——野人首次勘察此處時,認為簡直太舒適、太奢華文明了。他許諾自己用更嚴酷的自律、更完全更徹底的凈化做補償,才平撫了自己的良心。他在隱居處的第一個漫漫長夜,是有意地在無眠中度過的。他整夜都跪著祈禱,有時對那曾被有罪的克勞底阿斯 乞求寬恕的上天,有時用祖尼語對阿翁那威羅拉,有時對耶穌和普公,有時對他的守護動物——鷹。他時時張開臂膀,好像自己在十字架上,而且長時間地那樣伸舉著,直到那份酸痛逐漸加強為顫抖而深切的痛楚;自愿承受釘十字架酷刑地舉著,一邊從咬緊的牙關里反反復復迸出(同時,他臉上熱汗淋漓):“啊,寬恕我!啊,使我潔凈!啊,助我向善!”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幾乎痛絕昏倒。
天亮時,他才覺得自己取得了住進燈塔的權利;雖然燈塔上大多數的窗戶都還有玻璃,雖然平臺上的視野是那么美麗。他選擇這座燈塔的理由幾乎立刻變成使他要遷到別處去的理由。他決定住在那里是因為景色那么美,而且從他這優越的地勢似乎可以眺望到神靈的現身。但他算什么?怎能嬌養在經日累時的美景中?怎能住在這能見到神的地方?他只配住在污穢的豬圈和地底的黑洞里。長夜的痛苦使他僵硬且仍然痛楚,但正因如此他內心才獲得肯定,他爬到塔頂的平臺上,眺望這光明的旭日東升的世界,他重新獲得權利在此居住的世界。在北面,視線被“豬背”綿亙的白堊山脊遮住,山脊背后的極東端,聳起組成基爾福德的七座摩天大廈。野人看著它們就顰眉蹙額,但是他逐漸釋然了,因為到了晚上,它們就如幾何圖形的星座般愉快地閃爍著,或者是泛光照明,用它們發光的手指(那種手勢的深長意味,全英格蘭只有野人此刻才了解)莊嚴地指向神秘莫測的天空。
把“豬背”和燈塔所在地的沙質山丘分隔開的,是一個山谷,普登罕就住在那山谷中,是個質樸的九層樓高的小村子。村里有地下室、一座家禽農場和一間小維生素D工廠。燈塔朝南的那一邊,地勢下傾成一片長滿石南的長斜坡,連著一串湖泊。
再過去越過森林,高聳著厄爾斯泰德的十四層高塔。“鹿頭”和塞伯爾尼在英格蘭的霧氣中朦朦朧朧,把人的目光迎入藍郁浪漫的遠方。但是,這燈塔吸引野人的地方,還并不單是它的遠處;近處就同遠方一樣誘人。那樹林、那開闊延亙的石南和黃色的金雀花、一叢叢的蘇格蘭樅樹、波光粼粼的湖泊,有著垂枝的赤楊、睡蓮、燈芯草床——這些實在太美了,尤其看在習慣于荒瘠的美洲沙漠的眼里,簡直是驚艷。還有這份孤獨!成天見不著一個人影。雖然這座燈塔離嘉林T塔只消一刻鐘的飛行航程,但即便是馬培斯的山丘也及不上這蘇利郡荒原的荒涼。每天離開倫敦的人群只為了出去玩高爾夫球或者網球。普登罕沒有球場,最近的黎曼面網球場在基爾福德。花朵和風景是此處唯一引人入勝的。既沒有值得一來的理由,所以也就沒有人來了。野人獨自未受打擾地度過了第一天。
約翰初到倫敦時曾領過他的零用錢,他把這筆錢的大部分都花在他的配備上。在離開倫敦之前,他買了四條纖維膠毛氈、繩索、釘子、黏劑、些許工具、火柴(不過他打算到時候就鉆木取火)、一些鍋盤、二十四包種子以及十公斤的面粉。“不,不要合成淀粉和廢棉代用面粉,”他堅持著,“即使那些比較營養。”可是碰到泛腺質餅干和維生素代用牛肉時,他就抵不住店商的勸說了。此刻看著那些罐頭,他嚴酷地譴責自己的軟弱。可惡的文明廢物!他下決心即使餓死也不吃這些。“這會給他們個教訓。”他報復地想。這對他自己也是個教訓。
他數數自己的錢,希望剩下的那一點夠讓他撐過冬天。到了明年春天,他的園子就會生產出足夠的東西,讓他不靠外面的世界而獨立了。同時還可以打獵。他見到過許多兔子,湖里也有水禽。他立刻開始造一副弓箭。
靠近燈塔處有些梣樹,還有一大叢漂亮挺拔的榛樹幼枝可以做箭桿。他先砍下一株幼梣,切下六尺長無杈的樹干,剝掉樹皮,一刀刀地削掉白木材,這都是照著老米西瑪教他的方法做的,最后他有了一根高度等身的木棍,中間粗硬,兩端細削而富彈性。工作給予他一股強烈的愉悅。在倫敦整天無所事事,要什么就隨時按個開關或者轉個把手,過了幾星期那種懶散日子之后,做些需要技巧和耐性的事情實在是種純粹的愉悅。
主題書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