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定價:54 元
定價
:NT$ 324 元優惠價
:87 折 282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張宏超所著的《路面分析與結構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道路工程史;道路的類型和材料;道路的主要損壞;損壞分析;路面結構設計方法。本書的閱讀對象為各大專院校道路交通工程領域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道路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書稿中作者張宏超的科研成果主要有:對道路工程發展史的考證;道路類型和材料的梳理;路面損壞分析和計算;路面結構設計思想的分析。
目次
前言
第1篇 道路的歷史
第1章 道路簡史
1.1 古代道路
1.2 近現代道路
1.3 歷史回顧
第2篇 路面類型與材料
第2章 路面類型
2.1 瀝青混凝土路面
2.1.1 柔性基層和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
2.1.2 全厚式瀝青路面
2.1.3 永久式瀝青路面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
2.2.1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2.2.2 鋼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2.2.3 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2.2.4 預應力水泥混凝土路面
2.3 復合式路面
2.4 其他路面
2.4.1 瀝青貫入碎石
2.4.2 瀝青表面處治
2.4.3 砌塊路面
2.4.4 聯鎖塊路面
2.4.5 碎石路面
2.4.6 手擺片石
第3章 路面材料
3.1 路基土與基層粒料
3.1.1 力學行為特征
3.1.2 回彈模量
3.1.3 回彈模量試驗方法
3.1.4 回彈模量的影響因素
3.1.5 其他力學指標
3.1.6 塑性變形預估
3.1.7 穩定土
3.2 集料
3.2.1 理化性能
3.2.2 集料的級配
3.3 瀝青混合料
3.3.1 瀝青PG分級技術
3.3.2 瀝青混合料的模量
3.3.3 疲勞性能
3.4 水泥混凝土
第3篇 路面損壞與鑒別
第4章 瀝青路面損壞現象與鑒別
4.1 裂縫
4.1.1 疲勞裂縫和碎裂
4.1.2 縱向裂縫
4.1.3 橫向裂縫
4.1.4 決裂
4.1.5 反射裂縫
4.1.6 邊緣裂縫
4.2 變形
4.2.1 車轍
4.2.2 推擠和擁包
4.2.3 沉陷
4.3 表面缺陷
4.3.1 泛油
4.3.2 松散和坑洞
4.3.3 露骨和磨光
4.3.4 修補與補丁損壞
4.4 其他損壞
4.4.1 水損壞
4.4.2 路肩與車道落差和分離
第5章 水泥路面的損壞與鑒別
5.1 裂縫
5.1.1 角隅斷裂
5.1.2 紋裂
5.1.3 縱向裂縫
5.1.4 橫向裂縫
5.2 接縫損壞類
5.2.1 填縫失效
5.2.2 啃邊
5.3 表面缺陷
5.3.1 網裂
5.3.2 脫皮
5.3.3 磨光
5.3.4 掉粒
5.4 其他損壞
5.4.1 拱起
5.4.2 唧泥
5.4.3 錯臺
5.4.4 傳力桿失效
5.4.5 修補與補丁損壞
5.4.6 車道與路肩高差或分離
第6章 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損壞與鑒別
6.1 裂縫
6.1.1 橫向裂縫
6.1.2 縱向裂縫
6.1.3 紋裂
6.2 表面損壞
6.3 其他損壞
6.3.1 沖斷
6.3.2 橫向施工縫損壞
6.3.3 車道與路肩高差或分離
6.3.4 拱起
第7章 路面狀況評價
7.1 路面損壞狀況評價
7.1.1 現時服務指數PSI
7.1.2 路面狀況指數
7.2 平整度評價
7.3 抗滑能力評價
7.3.1 抗滑能力測量
7.3.2 抗滑能力與路表紋理的關系
7.4 結構承載力評價
7.4.1 路面結構承載力試驗評價方法
7.4.2 彎沉的影響因素
第4篇 路面損傷分析
第8章 瀝青路面損傷分析
8.1 非荷載相關型損壞分析
8.1.1 非荷載相關裂縫分析
8.1.2 反射裂縫
8.1.3 沉陷分析
8.1.4 泛油、松散和坑洞分析
8.1.5 路肩與車道落差
8.1.6 水損壞
8.2 荷載相關型損壞分析
8.2.1 瀝青路面分析理論的發展歷程
8.2.2 溫度影響
8.2.3 交通荷載
8.2.4 疲勞裂縫分析
8.2.5 車轍研究歷程
8.2.6 車轍分析
第9章 水泥路面損傷分析
9.1 接縫相關的損壞分析
9.1.1 接縫的構造
9.1.2 填縫失效
9.1.3 唧泥和錯臺
9.1.4 傳力桿損壞
9.1.5 拱起
9.1.6 啃邊
9.1.7 橫向施工縫損壞
9.2 材料相關的損壞分析
9.3 荷載相關的損壞分析
9.3.1 剛性路面的應力和彎沉
9.3.2 角隅斷裂
9.3.3 縱向和橫向裂縫
9.3.4 沖斷
第5篇 路面設計
第10章 路面設計的發展
10.1 設計方法的類型
10.2 著名的試驗路
10.2.1 Maryland試驗路
10.2.2 WASHO試驗路
10.2.3 AASHO試驗路
10.2.4 SHRP計劃與LTTP路段觀測
10.3 設計方法分析
10.3.1 設計參數
10.3.2 路面設計
10.3.3 理論驗算
10.3.4 經濟比選
10.4 路面分期建設
第11章 路面設計要素
11.1 交通分析
11.1.1 輪載分析
11.1.2 軸載分析
11.1.3 組合分析法
11.1.4 交通量分析
11.2 環境分析
11.2.1 溫度
11.2.2 濕度
11.2.3 自然區劃
11.3 路基分析
第12章 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方法
12.1 AI設計法
12.1.1 設計標準
12.1.2 交通分析
12.1.3 材料特性
12.1.4 環境影響
12.1.5 設計方法
12.2 AASHTO設計法
12.2.1 設計參數
12.2.2 設計方程
12.2.3 有效路基回彈模量
12.2.4 結構數
12.2.5 厚度設計
12.2.6 主要貢獻
12.3 我國柔性路面設計法
12.3.1 設計標準
12.3.2 路表彎沉和層底拉應力計算
12.3.3 軸載換算
12.3.4 材料參數
12.3.5 厚度設計
12.4 設計結果比較
第13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方法
13.1 AASHTO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方法
13.1.1 設計方程
13.1.2 路基反應模量
13.1.3 設計參數
13.1.4 設計過程
13.2 我國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方法
13.2.1 設計標準
13.2.2 交通分析
13.2.3 環境影響因素
13.2.4 材料特性
13.2.5 厚度設計
13.3 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方法
13.3.1 設計參數
13.3.2 設計標準
13.3.3 設計方程
13.3.4 設計過程
13.3.5 實用性能評價
第14章 路肩設計
14.1 柔性路面的路肩設計
14.1.1 偶入交通量
14.1.2 停車頻率
14.1.3 路肩的厚度設計
14.2 剛性路面的路肩設計
14.2.1 水泥混凝土路肩的類型
14.2.2 路面與路肩的接縫
14.2.3 路肩的厚度
第15章 排水設計
15.1 水的運動
15.2 治水方法
15.2.1 防水與路表排水
15.2.2 路面內部排水
15.3 排水材料
15.3.1 集料
15.3.2 土工織物
15.3.3 水管
15.4 內部排水設計
15.4.1 流量估計
15.4.2 排水設計
參考文獻
致謝
第1篇 道路的歷史
第1章 道路簡史
1.1 古代道路
1.2 近現代道路
1.3 歷史回顧
第2篇 路面類型與材料
第2章 路面類型
2.1 瀝青混凝土路面
2.1.1 柔性基層和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
2.1.2 全厚式瀝青路面
2.1.3 永久式瀝青路面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
2.2.1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2.2.2 鋼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2.2.3 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2.2.4 預應力水泥混凝土路面
2.3 復合式路面
2.4 其他路面
2.4.1 瀝青貫入碎石
2.4.2 瀝青表面處治
2.4.3 砌塊路面
2.4.4 聯鎖塊路面
2.4.5 碎石路面
2.4.6 手擺片石
第3章 路面材料
3.1 路基土與基層粒料
3.1.1 力學行為特征
3.1.2 回彈模量
3.1.3 回彈模量試驗方法
3.1.4 回彈模量的影響因素
3.1.5 其他力學指標
3.1.6 塑性變形預估
3.1.7 穩定土
3.2 集料
3.2.1 理化性能
3.2.2 集料的級配
3.3 瀝青混合料
3.3.1 瀝青PG分級技術
3.3.2 瀝青混合料的模量
3.3.3 疲勞性能
3.4 水泥混凝土
第3篇 路面損壞與鑒別
第4章 瀝青路面損壞現象與鑒別
4.1 裂縫
4.1.1 疲勞裂縫和碎裂
4.1.2 縱向裂縫
4.1.3 橫向裂縫
4.1.4 決裂
4.1.5 反射裂縫
4.1.6 邊緣裂縫
4.2 變形
4.2.1 車轍
4.2.2 推擠和擁包
4.2.3 沉陷
4.3 表面缺陷
4.3.1 泛油
4.3.2 松散和坑洞
4.3.3 露骨和磨光
4.3.4 修補與補丁損壞
4.4 其他損壞
4.4.1 水損壞
4.4.2 路肩與車道落差和分離
第5章 水泥路面的損壞與鑒別
5.1 裂縫
5.1.1 角隅斷裂
5.1.2 紋裂
5.1.3 縱向裂縫
5.1.4 橫向裂縫
5.2 接縫損壞類
5.2.1 填縫失效
5.2.2 啃邊
5.3 表面缺陷
5.3.1 網裂
5.3.2 脫皮
5.3.3 磨光
5.3.4 掉粒
5.4 其他損壞
5.4.1 拱起
5.4.2 唧泥
5.4.3 錯臺
5.4.4 傳力桿失效
5.4.5 修補與補丁損壞
5.4.6 車道與路肩高差或分離
第6章 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損壞與鑒別
6.1 裂縫
6.1.1 橫向裂縫
6.1.2 縱向裂縫
6.1.3 紋裂
6.2 表面損壞
6.3 其他損壞
6.3.1 沖斷
6.3.2 橫向施工縫損壞
6.3.3 車道與路肩高差或分離
6.3.4 拱起
第7章 路面狀況評價
7.1 路面損壞狀況評價
7.1.1 現時服務指數PSI
7.1.2 路面狀況指數
7.2 平整度評價
7.3 抗滑能力評價
7.3.1 抗滑能力測量
7.3.2 抗滑能力與路表紋理的關系
7.4 結構承載力評價
7.4.1 路面結構承載力試驗評價方法
7.4.2 彎沉的影響因素
第4篇 路面損傷分析
第8章 瀝青路面損傷分析
8.1 非荷載相關型損壞分析
8.1.1 非荷載相關裂縫分析
8.1.2 反射裂縫
8.1.3 沉陷分析
8.1.4 泛油、松散和坑洞分析
8.1.5 路肩與車道落差
8.1.6 水損壞
8.2 荷載相關型損壞分析
8.2.1 瀝青路面分析理論的發展歷程
8.2.2 溫度影響
8.2.3 交通荷載
8.2.4 疲勞裂縫分析
8.2.5 車轍研究歷程
8.2.6 車轍分析
第9章 水泥路面損傷分析
9.1 接縫相關的損壞分析
9.1.1 接縫的構造
9.1.2 填縫失效
9.1.3 唧泥和錯臺
9.1.4 傳力桿損壞
9.1.5 拱起
9.1.6 啃邊
9.1.7 橫向施工縫損壞
9.2 材料相關的損壞分析
9.3 荷載相關的損壞分析
9.3.1 剛性路面的應力和彎沉
9.3.2 角隅斷裂
9.3.3 縱向和橫向裂縫
9.3.4 沖斷
第5篇 路面設計
第10章 路面設計的發展
10.1 設計方法的類型
10.2 著名的試驗路
10.2.1 Maryland試驗路
10.2.2 WASHO試驗路
10.2.3 AASHO試驗路
10.2.4 SHRP計劃與LTTP路段觀測
10.3 設計方法分析
10.3.1 設計參數
10.3.2 路面設計
10.3.3 理論驗算
10.3.4 經濟比選
10.4 路面分期建設
第11章 路面設計要素
11.1 交通分析
11.1.1 輪載分析
11.1.2 軸載分析
11.1.3 組合分析法
11.1.4 交通量分析
11.2 環境分析
11.2.1 溫度
11.2.2 濕度
11.2.3 自然區劃
11.3 路基分析
第12章 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方法
12.1 AI設計法
12.1.1 設計標準
12.1.2 交通分析
12.1.3 材料特性
12.1.4 環境影響
12.1.5 設計方法
12.2 AASHTO設計法
12.2.1 設計參數
12.2.2 設計方程
12.2.3 有效路基回彈模量
12.2.4 結構數
12.2.5 厚度設計
12.2.6 主要貢獻
12.3 我國柔性路面設計法
12.3.1 設計標準
12.3.2 路表彎沉和層底拉應力計算
12.3.3 軸載換算
12.3.4 材料參數
12.3.5 厚度設計
12.4 設計結果比較
第13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方法
13.1 AASHTO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方法
13.1.1 設計方程
13.1.2 路基反應模量
13.1.3 設計參數
13.1.4 設計過程
13.2 我國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方法
13.2.1 設計標準
13.2.2 交通分析
13.2.3 環境影響因素
13.2.4 材料特性
13.2.5 厚度設計
13.3 連續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方法
13.3.1 設計參數
13.3.2 設計標準
13.3.3 設計方程
13.3.4 設計過程
13.3.5 實用性能評價
第14章 路肩設計
14.1 柔性路面的路肩設計
14.1.1 偶入交通量
14.1.2 停車頻率
14.1.3 路肩的厚度設計
14.2 剛性路面的路肩設計
14.2.1 水泥混凝土路肩的類型
14.2.2 路面與路肩的接縫
14.2.3 路肩的厚度
第15章 排水設計
15.1 水的運動
15.2 治水方法
15.2.1 防水與路表排水
15.2.2 路面內部排水
15.3 排水材料
15.3.1 集料
15.3.2 土工織物
15.3.3 水管
15.4 內部排水設計
15.4.1 流量估計
15.4.2 排水設計
參考文獻
致謝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