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佛是你心中的一朵蓮花:釋迦牟尼佛傳》內容簡介:撇開神話與幻想,還原佛陀真面目。給愚癡者以智慧,給煩惱者以清凈。釋迦牟尼佛,原名悉達多,古印度哲學家,佛教創始人。他所創立的佛教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達數億人。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對中國的哲學、文化、藝術、民俗等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佛是你心中的一朵蓮花:釋迦牟尼佛傳》真實客觀地還原了釋迦牟尼佛悲憫而坎坷的一生,其智慧、平等與慈悲的精神化解了多少人內心的執念和煩惱。讀懂這本書,便知佛陀真面目,一念清心,便得自在與清涼。
《佛是你心中的一朵蓮花:釋迦牟尼佛傳》真實客觀地還原了釋迦牟尼佛悲憫而坎坷的一生,其智慧、平等與慈悲的精神化解了多少人內心的執念和煩惱。讀懂這本書,便知佛陀真面目,一念清心,便得自在與清涼。
作者簡介
樂文城,專職作者。在家潛心創作數年,已創作數百萬字作品,涉及小說、散文、雜文、人物傳記等等。在寫作領域精益求精,不惜幾易其稿,但求寫出盡可能完美的作品。目前已出版《哲人王:心學大師王陽明傳》、《這就是傳奇:戲說霍華德?休斯的瘋狂一生》。
名人/編輯推薦
修心必讀,還原一個真實的釋迦牟尼佛,內附精美插圖
佛法愛好者研究者的大哲之書,直擊人心,破迷開悟
險惡世界必備的心靈良藥,讓你放下痛苦,擺脫煩惱,得真自在
佛陀是一個離經叛道、特立獨行、悲天憫人的知識分子
使孫中山、梁啟超、魯迅、羅素、愛因斯坦等人受益終生的文化導師
佛法愛好者研究者的大哲之書,直擊人心,破迷開悟
險惡世界必備的心靈良藥,讓你放下痛苦,擺脫煩惱,得真自在
佛陀是一個離經叛道、特立獨行、悲天憫人的知識分子
使孫中山、梁啟超、魯迅、羅素、愛因斯坦等人受益終生的文化導師
目次
序言:宗教信仰與提高道德
第一章 古印度的社會背景及思想
一、佛陀只是比常人多了點智慧
二、古代的奴隸制和當代的奴隸制
三、學術界常年不息的紛爭
第二章 佛陀的出生與成長
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被曬黑了
二、佛陀的媽媽是高齡產婦
三、取名悉達多,箭泉遺跡和釋迦擲象功
四、三界就好像一幢著了火的房子
五、做英雄還是做圣人?
第三章 離家修道,追尋真理
一、發菩提心就是出家,大無畏的舍身精神
二、從黑暗走向光明,佛陀的輪回學說
三、為勸悉達多回頭派出了一個軍隊
第四章 漫漫求學路,從錯誤走向正確
一、魔王波旬的惡毒詭計
二、王舍城由來,頻婆娑羅王以名利勸誘
三、禪定禪定,什么是禪?什么是定?
第五章 六年苦行,終證大道
一、悉達多遍習苦行,變著法折騰自己的身體
二、迦葉佛時的故事,六年苦行因緣
三、降魔,降服自己的心魔
四、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人也能成佛
第六章 華嚴奧義,大乘圓教
一,龍樹菩薩入龍宮取《華嚴經》
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步步從凡夫走到菩薩
三、了義大乘,圓教法門
第七章 十二因緣,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
一、六道就在世間,幸福就在當下
二、十二因緣學說,三世二重因果
第八章 四圣諦,佛教的四條真理
一、佛法的不可思議與難以理解
二、世間皆苦,是因為眾生在受苦
三、找到煩惱的根本,然后消滅它
四、初轉法輪,什么是阿羅漢?
第九章 佛陀的教化
一、乞士: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眾生
二、降服火龍,佛教的寓言故事
三、發現錯誤就是開悟,改正錯誤就是成就
四、頻婆娑羅王迎請,佛陀闡述無我的道理
五、國王皈依,八國分搶舍利的事跡
第十章 舍利弗和目犍連的皈依
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是前世也是傻瓜
二、舍利弗很狂,但也很謙虛
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最善懾服外道的弟子
四、目犍連入地獄救母,代佛宣說七佛通戒偈
第十一章 光榮的荊棘路
一、擔柴挑水,無非妙道
二、戰勝嗔恚,以慈悲化度惡人
三、與長爪梵志辯論,一句話懾服學術大師
四、樂于梵行的大迦葉,竹林聽法皈依佛陀
五、佛陀分半座,大迦葉與雞足山的傳說
第十二章 般若要旨,法華深意
一、大乘靈山,玄奘西行求經
二、五度如盲,般若作眼
三、假有性空,空和有的統一
四、三重二諦義,第一義不可說
五、會三歸一,以一佛乘分別說三
第十三章 向北方進發,成功的教育者
一、佛陀解析大自在天創世說和外道神我觀
二、建造祇樹給孤獨園,舍利弗監工懾服外道
三、佛陀與波斯匿王的事情
四、放下屠刀,佛陀感化殺人惡魔
第十四章《金剛經》淺釋,凈土宗及其信仰
一、解空第一的須菩提
二、《金剛經》宗旨:對外掃相,對內破執
三、凈土宗的特點以及三種不同的修習方法
四、只要你信,念佛必定往生
第十五章 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
一、使臣優陀夷皈依佛陀
二、佛陀的弟子被人殺害
三、與家人重逢,佛陀闡述悟到的真理
四、佛陀以洗腳盆為喻對羅?羅說法
五、先上天堂,再入地獄
第十六章 佛陀接引諸釋種弟子出家
一、七王子隨佛出家
二、佛陀穿針,光明再現
三、非常有女人緣的阿難尊者
四、修煉一千年,只為與你相見
五、驅魔大典《楞嚴經》
六、阿難證果,分身入滅
第十七章 佛陀說,佛法面前人人平等
一、持戒第一的優波離
二、以戒為師,優波離傳承佛陀戒法
三、眾生平等,佛陀的動物保護理念
第十八章 關于佛陀父母的一些事
一、凈飯王逝世,佛陀親自擔棺
二、最初的比丘尼:佛陀的養母率五百女人加入僧團
第十九章 忍辱與布施
一、佛陀教導弟子要行忍辱,忍是一種美德
二、什么是忍?到底要忍些什么?
三、布施的不可思議,應無所住而行于布施
第二十章 佛陀遭遇到的批評和誹謗
一、權威來自武力,不來自真理
二、孫陀利謗佛,前世的未了宿緣
三、布教之路的艱辛與磨難,謗佛生陷地獄的記載
第二十一章 提婆達多叛教
一、反對佛陀的內部勢力,提婆達多其人其事
二、與阿?世王沆瀣一氣,提婆達多是不是好人?
三、向佛陀發起軍事化的攻擊,出動巨型拋車
四、提婆達多五法,與佛陀對著干
五、提婆達多的本生故事,他一直以來都是壞蛋
六、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他的事跡不可思議
七、發生在月圓之夜的一件事,阿?世王懺悔
第二十二章 因果律和神通的問題
一、琉璃王滅釋迦族,佛陀中途多次勸阻
二、種下惡因,生出惡果
三、神通敵不過業力,目犍連殉道而亡
第二十三章 釋迦牟尼佛歷險記
一、賢劫千佛的本生故事
二、佛陀曾在地獄受罪,因一念善而得超越
三、佛陀在畜生道施菩薩行
四、天帝釋與阿修羅的戰爭,以善惡分出勝負
五、佛陀從來只做兩件事,一是大智,一是大悲
第二十四章 佛陀慈悲化度他人
一、因材施教,弟子得度
二、鬼子母改心,從殺害兒童到保護兒童
三、佛陀探視生病比丘,信眾爭搶供養佛陀
四、外道的迫害,佛陀以慈悲應對
五、佛陀的反戰理念,倡導和平與非暴力
第二十五章 佛身入滅,佛法永存
一、佛陀上仞利天為母說法
二、地藏本愿: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三、佛陀最后的弟子
四、佛是你心中的一朵蓮花
后記:智慧的成長在于思考
第一章 古印度的社會背景及思想
一、佛陀只是比常人多了點智慧
二、古代的奴隸制和當代的奴隸制
三、學術界常年不息的紛爭
第二章 佛陀的出生與成長
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被曬黑了
二、佛陀的媽媽是高齡產婦
三、取名悉達多,箭泉遺跡和釋迦擲象功
四、三界就好像一幢著了火的房子
五、做英雄還是做圣人?
第三章 離家修道,追尋真理
一、發菩提心就是出家,大無畏的舍身精神
二、從黑暗走向光明,佛陀的輪回學說
三、為勸悉達多回頭派出了一個軍隊
第四章 漫漫求學路,從錯誤走向正確
一、魔王波旬的惡毒詭計
二、王舍城由來,頻婆娑羅王以名利勸誘
三、禪定禪定,什么是禪?什么是定?
第五章 六年苦行,終證大道
一、悉達多遍習苦行,變著法折騰自己的身體
二、迦葉佛時的故事,六年苦行因緣
三、降魔,降服自己的心魔
四、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人也能成佛
第六章 華嚴奧義,大乘圓教
一,龍樹菩薩入龍宮取《華嚴經》
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步步從凡夫走到菩薩
三、了義大乘,圓教法門
第七章 十二因緣,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
一、六道就在世間,幸福就在當下
二、十二因緣學說,三世二重因果
第八章 四圣諦,佛教的四條真理
一、佛法的不可思議與難以理解
二、世間皆苦,是因為眾生在受苦
三、找到煩惱的根本,然后消滅它
四、初轉法輪,什么是阿羅漢?
第九章 佛陀的教化
一、乞士:上乞法于佛,下乞食于眾生
二、降服火龍,佛教的寓言故事
三、發現錯誤就是開悟,改正錯誤就是成就
四、頻婆娑羅王迎請,佛陀闡述無我的道理
五、國王皈依,八國分搶舍利的事跡
第十章 舍利弗和目犍連的皈依
一、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是前世也是傻瓜
二、舍利弗很狂,但也很謙虛
三、神通第一的目犍連,最善懾服外道的弟子
四、目犍連入地獄救母,代佛宣說七佛通戒偈
第十一章 光榮的荊棘路
一、擔柴挑水,無非妙道
二、戰勝嗔恚,以慈悲化度惡人
三、與長爪梵志辯論,一句話懾服學術大師
四、樂于梵行的大迦葉,竹林聽法皈依佛陀
五、佛陀分半座,大迦葉與雞足山的傳說
第十二章 般若要旨,法華深意
一、大乘靈山,玄奘西行求經
二、五度如盲,般若作眼
三、假有性空,空和有的統一
四、三重二諦義,第一義不可說
五、會三歸一,以一佛乘分別說三
第十三章 向北方進發,成功的教育者
一、佛陀解析大自在天創世說和外道神我觀
二、建造祇樹給孤獨園,舍利弗監工懾服外道
三、佛陀與波斯匿王的事情
四、放下屠刀,佛陀感化殺人惡魔
第十四章《金剛經》淺釋,凈土宗及其信仰
一、解空第一的須菩提
二、《金剛經》宗旨:對外掃相,對內破執
三、凈土宗的特點以及三種不同的修習方法
四、只要你信,念佛必定往生
第十五章 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
一、使臣優陀夷皈依佛陀
二、佛陀的弟子被人殺害
三、與家人重逢,佛陀闡述悟到的真理
四、佛陀以洗腳盆為喻對羅?羅說法
五、先上天堂,再入地獄
第十六章 佛陀接引諸釋種弟子出家
一、七王子隨佛出家
二、佛陀穿針,光明再現
三、非常有女人緣的阿難尊者
四、修煉一千年,只為與你相見
五、驅魔大典《楞嚴經》
六、阿難證果,分身入滅
第十七章 佛陀說,佛法面前人人平等
一、持戒第一的優波離
二、以戒為師,優波離傳承佛陀戒法
三、眾生平等,佛陀的動物保護理念
第十八章 關于佛陀父母的一些事
一、凈飯王逝世,佛陀親自擔棺
二、最初的比丘尼:佛陀的養母率五百女人加入僧團
第十九章 忍辱與布施
一、佛陀教導弟子要行忍辱,忍是一種美德
二、什么是忍?到底要忍些什么?
三、布施的不可思議,應無所住而行于布施
第二十章 佛陀遭遇到的批評和誹謗
一、權威來自武力,不來自真理
二、孫陀利謗佛,前世的未了宿緣
三、布教之路的艱辛與磨難,謗佛生陷地獄的記載
第二十一章 提婆達多叛教
一、反對佛陀的內部勢力,提婆達多其人其事
二、與阿?世王沆瀣一氣,提婆達多是不是好人?
三、向佛陀發起軍事化的攻擊,出動巨型拋車
四、提婆達多五法,與佛陀對著干
五、提婆達多的本生故事,他一直以來都是壞蛋
六、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他的事跡不可思議
七、發生在月圓之夜的一件事,阿?世王懺悔
第二十二章 因果律和神通的問題
一、琉璃王滅釋迦族,佛陀中途多次勸阻
二、種下惡因,生出惡果
三、神通敵不過業力,目犍連殉道而亡
第二十三章 釋迦牟尼佛歷險記
一、賢劫千佛的本生故事
二、佛陀曾在地獄受罪,因一念善而得超越
三、佛陀在畜生道施菩薩行
四、天帝釋與阿修羅的戰爭,以善惡分出勝負
五、佛陀從來只做兩件事,一是大智,一是大悲
第二十四章 佛陀慈悲化度他人
一、因材施教,弟子得度
二、鬼子母改心,從殺害兒童到保護兒童
三、佛陀探視生病比丘,信眾爭搶供養佛陀
四、外道的迫害,佛陀以慈悲應對
五、佛陀的反戰理念,倡導和平與非暴力
第二十五章 佛身入滅,佛法永存
一、佛陀上仞利天為母說法
二、地藏本愿: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三、佛陀最后的弟子
四、佛是你心中的一朵蓮花
后記:智慧的成長在于思考
書摘/試閱
一、佛陀只是比常人多了點智慧
當代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說,不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就無法寫出真正的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甚至中國歷史。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后,對我們國家的方方面面幾乎都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在哲學、文化、藝術、民俗、建筑、舞蹈等領域,不過,佛教對中國影響最深的,當然還是在哲學領域。
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認為,最初佛教的理論基礎是非常淺薄的,后期之所以會顯得那么精深玄妙,主要是剽竊了道家的學說,但這其實不是事實,事實是道家學說剽竊了佛家的學說,特別是漢以后張道陵所創立的道教,里面抄襲佛家的地方比比皆是,就連朱熹自己的那一套理學,大部分也是從佛家學說里面抄來的。這些在學術界都已經是成為定論了,所以,我們說,我們受到了儒家的影響,受到了道家的影響,歸根結底,我們還是受到了佛家的影響。
但是,現如今大家對佛家的了解特別少,其中大多還是誤解。設想我們做這樣一個實驗,到大街上隨便逮住十個人,讓他們說出釋迦牟尼佛在自己心里的形象,我們多半會收到這樣一些回答,釋迦摩佛是這樣的,他的神通特別廣大,他的耳垂特別巨大,他的長相慈眉善目,他能坐在蓮花上飛來飛去,還能一巴掌把法力通天的孫悟空給活活拍死。但是我們知道,如果我們真正了解佛家,了解釋迦牟尼佛,就會明白,這些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是大家的誤解。
國學大師章太炎說,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而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梁啟超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康有為也說,佛學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圣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在古往今來的大師之中,信仰佛教、崇尚佛教的俯拾即是,以前有蘇東坡、白居易、王維等人,近代有梁漱溟、陳獨秀、譚嗣同等人,西方著名的哲學家羅素也特別崇尚佛教,曾說過,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對佛教也是贊不絕口的。甚至連對基督教恨之入骨的尼采,都毫不吝嗇地給了佛教很多贊美之詞。偉大的毛主席也說,佛學不可不學。
撇開那些不切實際的宗教神話和幻想,我們可以說,這些人的意見是中肯的,佛教的教義的確更趨近于哲學而不是宗教。不過,佛教在后世流傳的過程之中,被摻雜進了很多不科學的東西,后期有一些經典簡直就像是神話小說了,大談鬼神之類的東西,還要求我們念一公里那么長的咒語,說是能辟邪。但就算是這些經典,其核心所說的,還是哲學,還是對社會和人生問題的探討。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的時候,所悟到的也正是這些。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再來看佛教、再來看釋迦牟尼佛,就會明白,信仰佛教并不是迷信,釋迦牟尼佛也不是一個神話人物。如果我們撇開歷史的迷霧,從真相之中去看釋迦牟尼佛的話,那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的釋迦牟尼佛應該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追求智慧,得到智慧,并用這種智慧讓無數眾生脫離煩惱的人。
……
當代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說,不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就無法寫出真正的中國文化史、中國哲學史甚至中國歷史。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后,對我們國家的方方面面幾乎都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在哲學、文化、藝術、民俗、建筑、舞蹈等領域,不過,佛教對中國影響最深的,當然還是在哲學領域。
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認為,最初佛教的理論基礎是非常淺薄的,后期之所以會顯得那么精深玄妙,主要是剽竊了道家的學說,但這其實不是事實,事實是道家學說剽竊了佛家的學說,特別是漢以后張道陵所創立的道教,里面抄襲佛家的地方比比皆是,就連朱熹自己的那一套理學,大部分也是從佛家學說里面抄來的。這些在學術界都已經是成為定論了,所以,我們說,我們受到了儒家的影響,受到了道家的影響,歸根結底,我們還是受到了佛家的影響。
但是,現如今大家對佛家的了解特別少,其中大多還是誤解。設想我們做這樣一個實驗,到大街上隨便逮住十個人,讓他們說出釋迦牟尼佛在自己心里的形象,我們多半會收到這樣一些回答,釋迦摩佛是這樣的,他的神通特別廣大,他的耳垂特別巨大,他的長相慈眉善目,他能坐在蓮花上飛來飛去,還能一巴掌把法力通天的孫悟空給活活拍死。但是我們知道,如果我們真正了解佛家,了解釋迦牟尼佛,就會明白,這些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是大家的誤解。
國學大師章太炎說,佛法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而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梁啟超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康有為也說,佛學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圣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在古往今來的大師之中,信仰佛教、崇尚佛教的俯拾即是,以前有蘇東坡、白居易、王維等人,近代有梁漱溟、陳獨秀、譚嗣同等人,西方著名的哲學家羅素也特別崇尚佛教,曾說過,多種宗教中,我所贊成的是佛教。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對佛教也是贊不絕口的。甚至連對基督教恨之入骨的尼采,都毫不吝嗇地給了佛教很多贊美之詞。偉大的毛主席也說,佛學不可不學。
撇開那些不切實際的宗教神話和幻想,我們可以說,這些人的意見是中肯的,佛教的教義的確更趨近于哲學而不是宗教。不過,佛教在后世流傳的過程之中,被摻雜進了很多不科學的東西,后期有一些經典簡直就像是神話小說了,大談鬼神之類的東西,還要求我們念一公里那么長的咒語,說是能辟邪。但就算是這些經典,其核心所說的,還是哲學,還是對社會和人生問題的探討。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的時候,所悟到的也正是這些。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再來看佛教、再來看釋迦牟尼佛,就會明白,信仰佛教并不是迷信,釋迦牟尼佛也不是一個神話人物。如果我們撇開歷史的迷霧,從真相之中去看釋迦牟尼佛的話,那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的釋迦牟尼佛應該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追求智慧,得到智慧,并用這種智慧讓無數眾生脫離煩惱的人。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