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2/26年度盤點作業,門市店休一天,網路書店將暫停出貨,12/27將恢復正常營業,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有機化學、複習與提高:重點.難點.習題精解(簡體書)
滿額折

有機化學、複習與提高:重點.難點.習題精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有機化學所包含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多,學生學習相對困難。本書作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把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學生容易出現問題的知識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和梳理。全書分別從結構與性質、反應機理、製備反應、化學合成、波譜解析五個專題,對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重點、難點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並對某些知識點有所拓寬和加深;同時針對這些知識點編寫了相應的習題,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了習題的數量,並且針對習題和例題,給出了比較詳細的解題思路與過程。另外,書後還給出了兩份研究生入學考試試卷,便於讀者檢驗所學知識的程度。

本書作為碩士研究生考研輔導用書,也可作為理、工、醫、農、師範類等專業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復習資料和從事有機化學教學的教師參考。

作者簡介

張 昭,山西大學,教授,多年從事有機化學教學和科研,經驗豐富。主講本科生的基礎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和現代化學前沿,主講研究生的現代有機合成。科研方向為有機合成與有機光化學,主持參與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和橫向科研項目20余項。在教學方面也取得了多項成果,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著作有《有機化學總結、復習與提高 》、《大學綜合化學實驗新編》、《The Progress of Fine Chemistry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名人/編輯推薦

《有機化學總結、復習與提高》是作者多年從事有機化學教學經驗的成果體現,第一版深受讀者的喜愛,第二版增加了大量的例題和習題,并對習題作出了全面地剖析和解題思路。本書針對有機化學知識點多、學習困難的尷尬處境,分五部分(構效關系,反應機理,反應類型,合成設計,波譜分析)進行知識點的梳理、歸納、總結,注重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在有機合成設計部分,針對每一類結構,提出適用的合成方法,并通過實例逐一解析,章末篩選了大量的習題,讀者可以根據之前學習的內容自己解析,重要的是在習題解答部分,每個題目都有著詳細的方法歸類,和逆合成分析以及合理的合成路線,起到檢驗和知識鞏固的作用。書后精選的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研究生考試的題型,另一方面也可以檢驗學習的成果。除了可作為研究生考試用書外,本書最大的特點是知識的梳理,方便上課學生課后復習與提高。

有機化學是高等學校化學、生物、醫學、石油、冶金、環境、農學等學科及相關專業必修的基礎課之一,也是上述學科的一些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必考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因此,對于在校的本科生及準備報考有關專業研究生的人員,如何能夠扎實地、高效率地學好有機化學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書就是針對這個問題,力圖能夠對學生平時有機化學的學習以及準備報考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復習起到一個很好的總結、指導和提高的作用,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效果。同時本書對有機化學任課教師的教學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并結合有機化學的特點,全書共分為五章:第1章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重點總結和討論了化合物結構的變化所導致其性質變化的規律性;第2章有機化學反應機理,對典型反應機理的特點、影響因素以及立體化學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第3章常見官能團的制備反應,將不同性質的化學反應與化合物的制備關聯起來,有利于系統地掌握化學反應在合成中的應用;第4章有機化合物的合成,重點討論了有機化合物的設計及合成方法;第5章波譜技術在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中的應用,對不同類型的波譜技術在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中所給出信息與化合物結構的關系進行了總結和討論。各章對其相應的基本理論、重點、難點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也對某些知識點有所拓寬和加深;針對相應內容的知識點編寫了代表性的習題練習,并給出解題分析和答案。其中,劉濤和張偉參與了第1章、第3章、第5章的編寫。
本書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對內容做了必要的增補與修改。首先,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熟練、準確地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作者對第一版內容的缺漏增選了一定的內容;其次,為起到鞏固基礎知識及運用的作用,分別在第1章增加了30道習題,第2章增加了40道習題,第5章增加了15道習題;然后,為了引導讀者打開解題思路,對部分習題增加一定的解題"提示";最后,對第一版出現的重復內容、印刷以及文字錯誤等,作者竭盡所能,力圖改正。作者會一如既往地期望讀者對本書的疏漏及不妥之處批評指正。
編 者
2013年8月
于山西大學淵智園

目次

第1章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1.1 雜化軌道理論
1.2 誘導效應、共軛效應、場效應
1.2.1 誘導效應
1.2.2 共軛效應
1.2.3 場效應
1.2.4 酸堿性
1.2.5 反應活性中間體的穩定性
1.3 沸點、熔點、溶解度
1.3.1 沸點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1.3.2 熔點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1.3.3 溶解度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1.4 共振論
1.4.1 共振論的基本概念
1.4.2 共振結構式書寫規則
1.4.3 極限結構的相對不穩定性
1.4.4 極限結構對雜化體貢獻的比較
1.4.5 共振論的應用
1.4.6 共振論的局限性
1.5 芳香性與休克爾規則
1.5.1 芳香性
1.5.2 休克爾規則
1.5.3 芳香性的判別
1.6 立體異構
1.6.1 構造異構
1.6.2 立體異構
1.6.3 旋光性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1.6.4 含不對稱碳原子化合物的構型
1.6.5 對映體的命名
1.6.6 外消旋體和內消旋體
1.6.7 動態立體化學
習題
習題解答
第2章 有機化學反應機理
2.1 離子型反應
2.1.1 親核取代反應
2.1.2 親核加成反應
2.1.3 消除反應
2.1.4 親電取代反應
2.1.5 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
2.2 自由基反應
2.2.1 自由基取代反應
2.2.2 自由基加成反應
2.2.3 常見的自由基反應
2.3 協同反應
2.3.1 電環化反應
2.3.2 環加成反應
2.3.3 σ遷移反應
習題
習題解答
第3章 常見官能團的制備反應
3.1 烷烴的制備
3.1.1 鹵代烴的還原
3.1.2 鹵代烴與有機金屬試劑反應
3.1.3 烯烴的催化加氫
3.1.4 烯烴的硼氫化反應
3.1.5 醛酮的還原
3.1.6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應
3.2 烯烴的制備
3.2.1 鹵代烷脫鹵化氫
3.2.2 醇的分子內脫水
3.2.3 鄰二鹵代烷脫鹵素
3.2.4 炔烴的加氫
3.2.5 Wittig反應
3.2.6 熱消除反應
3.2.7 Diels—Alder反應
3.3 炔烴的制備
3.3.1 鄰二鹵代烷脫鹵化氫
3.3.2 金屬炔化物的烴化
3.3.3 碳化鈣的水解
3.4 鹵代烴的制備
3.4.1 烴的鹵代
3.4.2 不飽和烴與鹵化氫的加成
3.4.3 鹵素與烯、炔烴的加成
3.4.4 氫鹵酸與環氧化合物的加成
3.4.5 醇的鹵代
3.4.6 其它方法
3.5 醇、酚的制備
3.5.1 醇的制備
3.5.2 酚的制備
3.6 醚的制備
3.6.1 醇的分子間脫水
3.6.2 仲鹵代烷與氧化銀的反應
3.6.3 Williamson合成法
3.6.4 醇與重氮甲烷的反應
3.6.5 烷氧汞化—脫汞反應
3.7 醛、酮的制備
3.7.1 醇的氧化
3.7.2 酰氯還原
3.7.3 炔烴的水合和硼氫化—氧化
3.7.4 芳環上的酰基化反應
3.7.5 羥醛縮合
3.7.6 頻哪醇重排
3.7.7 安息香縮合
3.7.8 有機金屬化合物參與的反應
3.7.9 —酮酸酯的合成法
3.8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備
3.8.1 由氧化反應制備羧酸
3.8.2 由水解反應制備羧酸
3.8.3 由縮合反應制備羧酸
3.8.4 格氏試劑與二氧化碳反應
3.8.5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
3.8.6 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3.8.7 二芳基鄰二酮的重排
3.8.8 羧酸衍生物的制備
3.9 胺的制備
3.9.1 氨或胺的烴基化
3.9.2 硝基及其它含氮化合物的還原
3.9.3 醛、酮的還原胺化
3.9.4 Gabriel合成法
3.9.5 Hofmann降解法
3.10 腈的制備
3.10.1 鹵代烴與氰化鈉的反應
3.10.2 氫氰酸與醛酮、烯烴或炔烴的加成反應
3.10.3 酰胺、肟的脫水反應
3.11 雜環化合物的制備
3.11.1 五元雜環化合物的制備
3.11.2 六元雜環化合物的制備
習題
習題解答
第4章 有機化合物的合成
4.1 逆合成分析法與分子的切斷
4.1.1 逆合成分析法
4.1.2 逆合成分析法中的分子切斷方法
4.2 有機合成中常用的官能團保護法
4.2.1 羥基的保護
4.2.2 氨基的保護
4.2.3 羰基的保護
4.2.4 羧基的保護
4.2.5 活潑氫的保護
4.3 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與優化
習題
習題解答
……
第5章 波譜技術在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中的應用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有機化學模擬試題(一)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有機化學模擬試題(一)參考答案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有機化學模擬試題(二)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有機化學模擬試題(二)參考答案

書摘/試閱



1.5.3 芳香性的判別
(1)單環體系芳香性的判別
休克爾規則是用于判別單環體系的芳香性。其內容是在sp2雜化碳原子組成的平面單環體系中,含有(4n+2)個π電子的體系將具有與惰性氣體相類似的閉殼層結構,因而顯示出芳香性。此規則的兩個要點是共平面性和具有(4n+2)個π電子。因而單環體系的共軛體系若符合這兩個條件,則具有芳香性。
(4n+2)規則并不限于碳原子所組成的平面單環體系,含雜原子的平面單環體系也可以用休克爾規則判別體系是否具有芳香性。
噻吩的4個sp2雜化碳原子和一個硫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4個碳原子上各有一個p電子,硫原子上有兩個p電子,形成一個環封閉的6π電子共軛體系,符合休克爾規則,因此該化合物具有芳香性。
吡啶碳原子與氮原子均以sp2雜化,每個原子均提供一個p電子,組成一個6π電子的平面環狀封閉的共軛體系,符合休克爾規則,因此該化合物有芳香性。
吡唑3個碳原子和2-位氮原子均以sp2雜化,3個碳原子各提供一個p電子,2-位氮原子提供一個p電子,1-位氮原子提供兩個p電子,組成6π電子的平面環狀封閉的共軛體系,符合休克爾規則,因此該化合物有芳香性。
(2)稠環體系芳香性的判別
稠環是指由單環多烯拼合而成的多環多烯體系。稠環體系的芳香性,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仍可用休克爾(4n+2)規則進行預測。如果稠環體系成環原子接近或處在同一個平面上,對這一類型的多環體系可以濾去中心橋鍵,直接利用休克爾規則判別它們的芳香性,若π電子數符合(4n+2)規則,則該體系也具有芳香性。
a具有12個π電子,b具有8個π電子,都不符合(4n+2)規則,沒有芳香性;c有10個π電子,符合(4n+2)規則,有芳香性。
(3)環狀有機離子芳香性的判別
環狀有機離子有無芳香性仍可用休克爾規則來判斷。環丙烯正離子π電子總數為2,環丙烯負離子π電子總數為4,根據休克爾規則,環丙烯正離子有芳香性,環丙烯負離子沒有芳香性。
同樣,環戊二烯正離子共有4個π電子數,環庚三烯正離子共有6個π電子數。根據休克爾(4n+2)規則,環戊二烯正離子無芳香性,環庚三烯正離子有芳香性。
(4)富烯及其衍生物芳香性的識別
d e
化合物d、e稱為富烯型分子。對這類分子芳香性的判別也可用(4n+2)規則。其基本方法是將分子先寫成偶極結構式,分別對含有兩個電荷相反的共軛環進行判別,看它們的π電子數是否符合(4n+2)規則,如果兩個環都滿足休克爾(4n+2)規則,則整個分子具有芳香性。例如:
對于分子d,五元環中含有6個π電子,三元環中含有2個π電子,都滿足(4n+2)規則,所以該化合物具有芳香性。
對于分子e,五元環中含有6個π電子,七元環中含有6個π電子,兩環都滿足(4n+2)規則,所以該化合物也具有芳香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