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文化叢書經典隨行
ISBN13:978710109692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陳師曾
出版日:2014/01/02
裝訂/頁數:精裝/132頁
規格:20.8cm*14.6cm (高/寬)
版次:1
人民幣定價:16 元
定價
:NT$ 96 元優惠價
:87 折 84 元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繪畫史》為陳師曾授課講義。民國五年 (1916)左右,陳氏開始在北京多所美術專門學校任教 ,教授國畫課程;民國十一年(1922),又曾在濟南主 講中國美術史。由于教學所需,他在參考日人大村西 崖、中村不折及小鹿青云等人著作基礎上,結合自己 的研究及創作實踐,編成授課講義。陳氏逝世后,其 學生俞錕、蘇吉亨分別將所錄講義整理,交由濟南翰 墨緣美術學院和天津百城書局出版。
《中國繪畫史》分為上古、中古、近世三編,自 堯舜之世以至民國之際,凡歷代繪事興衰、諸家淵源 流派、畫家榮辱優劣,無不條分目舉,詳加臚述。陳 氏既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又精擅理論分析,加之全書 文字清通,故而甫經問世即頗受好評,被譽為“后學 之先導,問道之津梁”。
《中國繪畫史》分為上古、中古、近世三編,自 堯舜之世以至民國之際,凡歷代繪事興衰、諸家淵源 流派、畫家榮辱優劣,無不條分目舉,詳加臚述。陳 氏既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又精擅理論分析,加之全書 文字清通,故而甫經問世即頗受好評,被譽為“后學 之先導,問道之津梁”。
作者簡介
陳師曾(1876—1923)。江西義寧人。陳寅恪之兄。曾留學日本,攻讀博物學。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歷任北京各大學教授。善詩文、書法,尤長于繪畫、篆刻。是吳昌碩之后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
名人/編輯推薦
陳師曾先生,近代著名書畫家。近代詩人陳三立長子,歷史學家陳寅恪之兄。陳師曾先生出身世家,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能。
《中國繪畫史》為陳師曾授課講義。民國五年(1916)左右,陳氏開始在北京多所美術專門學校任教,教授國畫課程;民國十一年(1922),又曾在濟南主講中國美術史。由于教學所需,他在參考日人大村西崖、中村不折及小鹿青云等人著作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研究及創作實踐,編成授課講義。
《中國繪畫史》為陳師曾授課講義。民國五年(1916)左右,陳氏開始在北京多所美術專門學校任教,教授國畫課程;民國十一年(1922),又曾在濟南主講中國美術史。由于教學所需,他在參考日人大村西崖、中村不折及小鹿青云等人著作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研究及創作實踐,編成授課講義。
序
“中國文化叢書”包括兩套書系:“經典隨行”和“書禮傳家”。
我們所謂的“經典”,是指經久不衰的典范之作,它們歷經歲月的淘洗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廣播四海,經典累代不乏。晚近以來,中國處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西方學術和思想大量涌入,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巨大沖擊,國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卷入這樣一股變遷的時代洪流中,摸索前行。社會巨變之際往往精英輩出,中西文化的激蕩,產生了一大批大師級的學者,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經典隨行”書系選取近一百年來有關中國文化的經典著作,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思想、宗教、文化、藝術諸領域,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蔣維喬《中國佛教史》、許地山《道教史》、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陳師曾《中國繪畫史》、柳詒徵《中國文化史》等,都是具有典范性的經典力作。
在推出這些學術文化經典的同時,我們希望以一種更加新穎的方式使讀者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于是我們策劃了“書禮傳家’’書系。中國自古崇文重教,“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書禮傳家”是許多中國人懸掛于門楣的精神坐標。“書禮傳家,’書系引進立體閱讀的概念,以“實物仿真件+文本解讀”的方式,來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精心選擇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普通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文書,從一件件具體的實物說開去,以小見大,生動有趣,從微觀角度反映傳統社會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將“科舉”、“婚約與休書”、“花箋與信物”‘、“奏折”、“當票”、“地契”、“狀子”等反映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婚姻制度、愛情觀念、古代官制、典當制度、土地制度、司法制度等一系列傳統社會制度的內容納入進來。翻開這套書,就如同走進了一座“流動的文化博物館”。
“中國文化叢書”致力于介紹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著述”,而不是中國文化“元典”本身;面對的讀者對象是普通大眾,以推介中國文化常識為基本立足點,過于艱深的學術探討不在選擇之列;在表述上力求深入淺出、簡明準確。
“大家的文筆,大眾的視角”,是我們對“中國文化叢書”的基本定位,愿這套叢書能夠為人們搭建一座接近經典、了解歷史與文化的橋梁。
中華書局編輯部
一○一二年十二月
我們所謂的“經典”,是指經久不衰的典范之作,它們歷經歲月的淘洗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廣播四海,經典累代不乏。晚近以來,中國處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西方學術和思想大量涌入,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巨大沖擊,國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卷入這樣一股變遷的時代洪流中,摸索前行。社會巨變之際往往精英輩出,中西文化的激蕩,產生了一大批大師級的學者,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經典隨行”書系選取近一百年來有關中國文化的經典著作,內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思想、宗教、文化、藝術諸領域,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蔣維喬《中國佛教史》、許地山《道教史》、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陳師曾《中國繪畫史》、柳詒徵《中國文化史》等,都是具有典范性的經典力作。
在推出這些學術文化經典的同時,我們希望以一種更加新穎的方式使讀者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于是我們策劃了“書禮傳家’’書系。中國自古崇文重教,“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書禮傳家”是許多中國人懸掛于門楣的精神坐標。“書禮傳家,’書系引進立體閱讀的概念,以“實物仿真件+文本解讀”的方式,來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精心選擇中國傳統文化中與普通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文書,從一件件具體的實物說開去,以小見大,生動有趣,從微觀角度反映傳統社會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將“科舉”、“婚約與休書”、“花箋與信物”‘、“奏折”、“當票”、“地契”、“狀子”等反映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婚姻制度、愛情觀念、古代官制、典當制度、土地制度、司法制度等一系列傳統社會制度的內容納入進來。翻開這套書,就如同走進了一座“流動的文化博物館”。
“中國文化叢書”致力于介紹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著述”,而不是中國文化“元典”本身;面對的讀者對象是普通大眾,以推介中國文化常識為基本立足點,過于艱深的學術探討不在選擇之列;在表述上力求深入淺出、簡明準確。
“大家的文筆,大眾的視角”,是我們對“中國文化叢書”的基本定位,愿這套叢書能夠為人們搭建一座接近經典、了解歷史與文化的橋梁。
中華書局編輯部
一○一二年十二月
目次
第一編 上古史 第一章 三代之繪畫 第二章 漢代之繪畫 第三章 六朝之繪畫 第四章 魏晉之繪畫 第五章 南北朝之繪畫 第六章 隋朝之繪畫 第二編 中古史 第一章 唐朝之繪畫 第一節 唐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唐朝前期之繪畫 第三節 唐朝后期之繪畫 第四節 李思訓一家 第五節 王維 第六節 鞍馬畫家 第七節 中唐及晚唐之繪畫 第八節 周防與趙公祐一家 第九節 花鳥畫與論畫 第二章 五代之繪畫 第一節 五代繪畫概論 第二節 南唐之繪畫 第三節 前后蜀之繪畫 第四節 五代之山水畫 第三章 宋朝之繪畫 第一節 宋朝文化總論 第二節 宋朝之畫院 第三節 宋朝畫派之沿革 第四節 宋朝之論畫 第四章 元朝之繪畫 第一節 元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元代繪畫之變遷 第三節 四大家 第四節 題款及道釋畫 第三編 近世史 第一章 明朝之繪畫 第一節 明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明朝之畫院 第三節 山水畫之沿革 第四節 浙派 第五節 院體畫之一派 第六節 吳派 第七節 道釋風俗畫之變遷 第八節 花鳥及雜畫 第九節 閨秀妓女之繪畫 第二章 清朝之繪畫 第一節 清朝文化概論 第二節 清朝之山水畫 第三節 人物畫之變遷 第四節 花鳥及雜畫 附錄 清代山水之派別 清代花卉之派別 對于普通教授圖畫科意見 繪畫原于實用說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文人畫之價值 中國畫是進步的
書摘/試閱
劉宋之武帝受東晉之禪位以統御南方,而北地為拓拔氏所盤據,是謂南北朝。聲名文物、風俗習慣因地勢而生差別,書畫亦然。雄峻峭刻成為北派,軟美蘊藉成為南派,亦自然之勢也。南方陸探微、張僧繇聲名最著,北方則曹仲達、楊子華、蕭放、劉殺鬼等頗為世所稱。
陸探微事宋明帝,常在侍從。其畫多佛像及古圣賢像,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懔懔若對神明。畫有六法,自古鮮能足之,至探微得法為備。又作一筆畫,連綿不斷。蓋王獻之有一筆書,因創一筆畫,以書法移于畫,其用筆之妙,當可想像也。其子綏洪及綏肅,并傳乃父之法。袁倩、顧寶光皆出其門。
陸家一派之外,則有吳晾,劉胤祖、紹祖兄弟,謝莊、謝靈運兄弟。顧景秀字駿之亦劉宋武帝時有名者,創賦彩之新制,能變古法。又宗炳、王微皆為山水名手。宗炳字少文,亦有一筆畫。東坡《書宗少文一筆畫》詩云:“宛轉回紋錦,縈盈連理花。何須郭忠恕,匹素畫繅車。”宗炳、王微皆擬跡巢、由,放情丘壑,各有畫序,意遠跡高,蓋為文人畫之先率者也。當時北魏如蔣少游、揚乞德、王由等,皆善佛道人物,為北方畫苑之名家。
南齊謝赫,尤長人物,不俟對看,一覽便歸,操筆點刷,研精意,存形似,毫發皆無遺失。別體細微,多自赫始。蓋顧愷之以后,貌寫人物,其法至此大備。嘗作《古畫品錄》,品第陸探微、曹不興等畫家二十五人為六品,以六法為標準。其所謂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摹移寫。此六法乃古來畫家對于畫之心得,而謝赫綜合安排,成為條件,為后來評畫之所祖。
謝赫之外,毛惠遠、惠秀共事武帝,官至少府卿,師法顧愷之,畫體周贍,意匠不窮。武帝將北伐,畫《漢武帝北伐圖》以備觀覽。其子棱亦善畫。劉瑱篆隸、丹青并為當世所稱。惠遠善畫馬,琪畫婦人,并為當世第一。姚曇度以魑魅鬼神著。章繼伯、蘧道愍并善寺壁,兼長畫扇。沈標、沈粲專工綺羅屏障,筆跡調媚。
蕭衍受南齊之禪即位,是為梁高祖武皇帝。為人英邁,通文學,好繪事。其子繹,字世誠,是為元帝,元帝之長子方等,皆能畫。元帝嘗作《山水松石格》,有《職貢圖》及《游春白麻紙圖》。方等尤能寫真,座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
武帝之世,張僧繇為古今之巨擘,六朝藝苑放一異彩。僧繇,吳中人。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內有柏堂,僧繇畫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內如何畫孔圣?”僧繇曰:“后當賴此耳。”及后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毀。唐李嗣真《后畫品》云:“顧、陸人物衣冠信稱絕作,未睹其余。至于張公,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惟‘六法’兼備,實亦萬類皆妙。”其畫今日雖未得見,然當時佛法盛行,印度、西方之美術確有所傳染,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其法不用筆墨鉤勒,以重色青綠朱粉適宜染暈,開一新生面,所謂沒骨法也。其法蓋由印度染暈法脫化得來。其子善果、儒童并師其法。
張氏之外,當時名手有袁昂、焦寶愿、嵇寶鈞、解倩、陶弘景等。寶愿畫樹色皆出新意,點黛施朱,不失輕重;寶鈞意兼真俗,賦彩鮮麗。又蕭賁于扇上畫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至陳之文帝,銳意搜求古畫,所得八百余卷。陳亡,遂歸于隋之皇室。陳之名手為吳郡之顧野王,字希馮,善草木蟲類。
節錄唐張彥遠敘南北朝時代師資傳授:
晉明帝師于王虞。衛協師于曹不興。顧愷之、張墨、荀勖師于衛協。史道碩、王微師于荀勖、衛協。戴逵師于范宣。逵子勃、勃弟颙師于父。以上晉。陸探微師于顧愷之。探微子綏洪、綏肅,并師于父。顧寶光、袁倩師于陸探微,倩子質師于父。顧駿之師于張墨。張師于吳暕。暕師于江僧寶。劉胤祖師于晉明帝。胤祖弟紹祖及子璞并師于胤祖。以上宋。姚曇度子釋惠覺師于父。蘧道愍師于章繼伯。道愍甥僧珍師于道愍。沈標師于謝赫。周曇研師于曹仲達。毛惠遠師于顧。惠遠弟惠秀、子棱并師于惠遠。以上南齊。袁昂師于謝、張、鄭。僧繇子善果、儒童并師于父。解倩師于聶松、蘧道愍。焦寶愿師于張、謝。江僧寶師于袁、陸及戴。以上梁。田僧亮師于董、展。曹仲達師于袁。以上北齊。鄭法士師于張,法士弟法輪、子德文并師于法士。孫尚子師于顧、陸、張、鄭。陳善見師于楊、鄭。李雅師于張僧繇。王仲舒師于孫尚子。以上隋。二閻師于鄭、張、楊、展。范長壽、何長壽并師于張。尉遲乙僧師于父。尉遲跋質那,在隋朝。陳廷師于乙僧。靳智翼師于曹。吳智敏師于梁寬。王知慎師于閻。檀智敏師于董。吳道玄師于張僧繇。盧棱伽、楊庭光、李生、張藏并師于吳。劉行臣師于王韶應。韓斡、陳閎師于曹霸。王紹宗師于殷仲容。以上唐。各有師資,遞相仿效;或自開戶牖,或未及門墻;或青幽于藍,或冰寒于水。似類之間,精粗有別。P13-16
陸探微事宋明帝,常在侍從。其畫多佛像及古圣賢像,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懔懔若對神明。畫有六法,自古鮮能足之,至探微得法為備。又作一筆畫,連綿不斷。蓋王獻之有一筆書,因創一筆畫,以書法移于畫,其用筆之妙,當可想像也。其子綏洪及綏肅,并傳乃父之法。袁倩、顧寶光皆出其門。
陸家一派之外,則有吳晾,劉胤祖、紹祖兄弟,謝莊、謝靈運兄弟。顧景秀字駿之亦劉宋武帝時有名者,創賦彩之新制,能變古法。又宗炳、王微皆為山水名手。宗炳字少文,亦有一筆畫。東坡《書宗少文一筆畫》詩云:“宛轉回紋錦,縈盈連理花。何須郭忠恕,匹素畫繅車。”宗炳、王微皆擬跡巢、由,放情丘壑,各有畫序,意遠跡高,蓋為文人畫之先率者也。當時北魏如蔣少游、揚乞德、王由等,皆善佛道人物,為北方畫苑之名家。
南齊謝赫,尤長人物,不俟對看,一覽便歸,操筆點刷,研精意,存形似,毫發皆無遺失。別體細微,多自赫始。蓋顧愷之以后,貌寫人物,其法至此大備。嘗作《古畫品錄》,品第陸探微、曹不興等畫家二十五人為六品,以六法為標準。其所謂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摹移寫。此六法乃古來畫家對于畫之心得,而謝赫綜合安排,成為條件,為后來評畫之所祖。
謝赫之外,毛惠遠、惠秀共事武帝,官至少府卿,師法顧愷之,畫體周贍,意匠不窮。武帝將北伐,畫《漢武帝北伐圖》以備觀覽。其子棱亦善畫。劉瑱篆隸、丹青并為當世所稱。惠遠善畫馬,琪畫婦人,并為當世第一。姚曇度以魑魅鬼神著。章繼伯、蘧道愍并善寺壁,兼長畫扇。沈標、沈粲專工綺羅屏障,筆跡調媚。
蕭衍受南齊之禪即位,是為梁高祖武皇帝。為人英邁,通文學,好繪事。其子繹,字世誠,是為元帝,元帝之長子方等,皆能畫。元帝嘗作《山水松石格》,有《職貢圖》及《游春白麻紙圖》。方等尤能寫真,座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
武帝之世,張僧繇為古今之巨擘,六朝藝苑放一異彩。僧繇,吳中人。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內有柏堂,僧繇畫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內如何畫孔圣?”僧繇曰:“后當賴此耳。”及后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毀。唐李嗣真《后畫品》云:“顧、陸人物衣冠信稱絕作,未睹其余。至于張公,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惟‘六法’兼備,實亦萬類皆妙。”其畫今日雖未得見,然當時佛法盛行,印度、西方之美術確有所傳染,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其法不用筆墨鉤勒,以重色青綠朱粉適宜染暈,開一新生面,所謂沒骨法也。其法蓋由印度染暈法脫化得來。其子善果、儒童并師其法。
張氏之外,當時名手有袁昂、焦寶愿、嵇寶鈞、解倩、陶弘景等。寶愿畫樹色皆出新意,點黛施朱,不失輕重;寶鈞意兼真俗,賦彩鮮麗。又蕭賁于扇上畫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至陳之文帝,銳意搜求古畫,所得八百余卷。陳亡,遂歸于隋之皇室。陳之名手為吳郡之顧野王,字希馮,善草木蟲類。
節錄唐張彥遠敘南北朝時代師資傳授:
晉明帝師于王虞。衛協師于曹不興。顧愷之、張墨、荀勖師于衛協。史道碩、王微師于荀勖、衛協。戴逵師于范宣。逵子勃、勃弟颙師于父。以上晉。陸探微師于顧愷之。探微子綏洪、綏肅,并師于父。顧寶光、袁倩師于陸探微,倩子質師于父。顧駿之師于張墨。張師于吳暕。暕師于江僧寶。劉胤祖師于晉明帝。胤祖弟紹祖及子璞并師于胤祖。以上宋。姚曇度子釋惠覺師于父。蘧道愍師于章繼伯。道愍甥僧珍師于道愍。沈標師于謝赫。周曇研師于曹仲達。毛惠遠師于顧。惠遠弟惠秀、子棱并師于惠遠。以上南齊。袁昂師于謝、張、鄭。僧繇子善果、儒童并師于父。解倩師于聶松、蘧道愍。焦寶愿師于張、謝。江僧寶師于袁、陸及戴。以上梁。田僧亮師于董、展。曹仲達師于袁。以上北齊。鄭法士師于張,法士弟法輪、子德文并師于法士。孫尚子師于顧、陸、張、鄭。陳善見師于楊、鄭。李雅師于張僧繇。王仲舒師于孫尚子。以上隋。二閻師于鄭、張、楊、展。范長壽、何長壽并師于張。尉遲乙僧師于父。尉遲跋質那,在隋朝。陳廷師于乙僧。靳智翼師于曹。吳智敏師于梁寬。王知慎師于閻。檀智敏師于董。吳道玄師于張僧繇。盧棱伽、楊庭光、李生、張藏并師于吳。劉行臣師于王韶應。韓斡、陳閎師于曹霸。王紹宗師于殷仲容。以上唐。各有師資,遞相仿效;或自開戶牖,或未及門墻;或青幽于藍,或冰寒于水。似類之間,精粗有別。P13-16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4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