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水利工程歷史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ISBN13:9787517015901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水利電力出版社)
作者:張芮
出版日:2013/12/01
裝訂:平裝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農業水利工程歷史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作者張芮)闡述了中國農業水利在秦漢、隋唐、明清三個發展高峰期的興衰歷程,剖析了近現代農業水利發展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并闡釋了生態文明是當前農業水利發展的新起點和新趨勢,在研究水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中國農業水利生態文明的構建方略。《中國農業水利工程歷史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共分為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介紹中國古代農業水利工程發展歷程,中篇闡述了中國近、現代農業水利工程發展,下篇探索了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內容。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農業水利工程歷史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從中國農業水利工程發展歷程(包括古代和現代)入手,總結其成功與不足,之后在闡述生態文明的基本特性和內涵基礎上,探討了農業水利生態文明的構建方略,通過水與生態文明建設案例分析加深了《中國農業水利工程歷史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參考價值和實際的指導作用。
序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同時也是生態文明的根本基礎和重要載體。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其經濟、文化之孕育、發展,無不得助于河川的滋潤。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的發展更多地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為了發展農業,古代人民采取多種措施,農田水利便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得力的措施。
農田水利,是指用于農業建設而興建的水利工程。《呂氏春秋·慎人》載:“掘地財,取水利。”高誘注日:“水利,灌溉。”《史記·滑稽列傳》中也語曰:“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農田水利建設對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馬克思在論述古代東方時,曾經指出:“亞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執行一種經濟職能,即舉辦公共工程的職能。①”所謂“公共工程”是指水利工程及人工灌溉設施。“利用水道及水利工程實行人工灌溉的方法成為東方農業的基礎”②。
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③。不僅如此,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還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人民抵抗自然災害,尤其是水旱災害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為了抗旱減澇和災后自救,人們開渠筑池灌溉農田、筑壩建堰治理河流。另一方面人們充分發揮人類智慧,大刀闊斧地改造著自然環境,因此不難看出,農田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存在著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而且這種關系貫穿于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的始終。
中國古代農田水利的發展是與古代農業發展相伴的。目前學術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古代農田水利的發展經歷了秦漢、隋唐、明清三個高峰期。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農田水利(農業水利)極為重視,改建、維修、新建了許多重要的水利工程,為農業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與此同時,中國農業水利工程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水資源過度、無序開發及污染、浪費等依舊是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
農田水利,是指用于農業建設而興建的水利工程。《呂氏春秋·慎人》載:“掘地財,取水利。”高誘注日:“水利,灌溉。”《史記·滑稽列傳》中也語曰:“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農田水利建設對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馬克思在論述古代東方時,曾經指出:“亞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執行一種經濟職能,即舉辦公共工程的職能。①”所謂“公共工程”是指水利工程及人工灌溉設施。“利用水道及水利工程實行人工灌溉的方法成為東方農業的基礎”②。
毛澤東同志也說過“水利是農業的命脈”③。不僅如此,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還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人民抵抗自然災害,尤其是水旱災害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為了抗旱減澇和災后自救,人們開渠筑池灌溉農田、筑壩建堰治理河流。另一方面人們充分發揮人類智慧,大刀闊斧地改造著自然環境,因此不難看出,農田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存在著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而且這種關系貫穿于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的始終。
中國古代農田水利的發展是與古代農業發展相伴的。目前學術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中國古代農田水利的發展經歷了秦漢、隋唐、明清三個高峰期。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農田水利(農業水利)極為重視,改建、維修、新建了許多重要的水利工程,為農業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與此同時,中國農業水利工程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水資源過度、無序開發及污染、浪費等依舊是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
目次
前言
上篇 中國古代農業水利工程發展歷程
第一章 農業水利工程起源與第一次建設高潮
第一節 農業水利工程的興建
第二節 典型農業水利工程探究——都江堰
第三節 典型農業水利工程揭秘——鄭國渠
第四節 田間灌溉制度
第五節 水利科學基礎理論形成
第六節 農業水利科技成就
第二章 農業水利建設蓬勃發展與成熟期(三國至唐宋時期)
第一節 北方農田水利的恢復與南方農田水利開發的加速
第二節 典型水利工程——它山堰
第三節 水利管理機構的完善
第四節 水利科學理論的進步和技術成就
第三章 農業水利建設的普及和傳統水利技術總結期(元明清時期)
第一節 農田水利的普及與發展
第二節 農業水利著作大批涌現與水利專業教育的探索
第四章 傳統農業水利的特點與不足
第一節 傳統農業水利的科技體系
第二節 傳統農業水利的哲學體系
第三節 傳統農業水利的不足
中篇 中國近、現代農業水利工程發展
第五章 近代農業水利工程的起源和發展
第一節 吸收西方先進的科技思想及科技理論
第二節 對農業水利實行現代式的經營管理
第三節 培養水利科技人才,注重科學研究
第四節 近代農業水利工程的發展
第六章 新中國成立后計劃經濟下農業水利工程建設
第一節 恢復時期的農田水利(1949~1952年)
第二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農田水利(1953~1957年)
第三節 “大躍進”時期的農田水利(1958~1961年)
第四節 調整鞏固時期的農田水利(1962~1965年)
第五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農田水利(1966~1976年)
第七章 改革開放后農田水利建設及管理
第一節 改革開始時的農田水利(1977~1979年)
第二節 農村改革適應改革期的農田水利(1980~1985年)
第三節 深入改革時期的農田水利(1986~1999年)
第四節 農村改革時期的農田水利的績效
第五節 農村稅費改革后的農田水利建設
第八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水利工程取得的成就
第一節 灌溉工程成就
第二節 農民飲水安全成就
第三節 灌溉技術研究成就
第四節 中國水利專業教育成就
第五節 水土保持與水庫除險加固成就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后典型的農業水利工程
下篇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
第九章 生態文明的提出
第一節 生態文明提出的背景與歷程
第二節 生態文明的內涵
第三節 生態文明的結構及基本特性
第四節 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容
第十章 水生態文明的提出與建設
第一節 當前中國農業水利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水生態文明的提出
第三節 水生態文明建設進展
第十一章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節 農業水利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歷史使命
第二節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需協調的四大關系
第三節 農業水生態文明的維護原則和制度構建
第十二章 農業水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第一節 貴州安順鮑屯古農業水利奧妙
第二節 全國節 水試點城市——張掖市節 水型社會建設實踐
第三節 甘肅莊浪梯田化建設與黃土丘陵地區的生態建設
第四節 甘肅省定西縣水土保持建設模式
第五節 山西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模式探討
第十三章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展望
第一節 農業水資源保護管理與生態文明研究發展趨勢
第二節 農業工程建設與生態文明研究發展趨勢
第三節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交叉學科的發展
附錄國家關于加快水利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文件
附錄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附錄Ⅱ:十七大報告(建設生態文明部分)
附錄Ⅲ:十八大報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部分)
附錄Ⅳ: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強農田水利和搞好生態建設部分)
附錄Ⅴ:2013年中央1號文件(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部分)
附錄Ⅵ:水利部關于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
附錄Ⅶ:農業水利工程知名專家
注釋及參考文獻
上篇 中國古代農業水利工程發展歷程
第一章 農業水利工程起源與第一次建設高潮
第一節 農業水利工程的興建
第二節 典型農業水利工程探究——都江堰
第三節 典型農業水利工程揭秘——鄭國渠
第四節 田間灌溉制度
第五節 水利科學基礎理論形成
第六節 農業水利科技成就
第二章 農業水利建設蓬勃發展與成熟期(三國至唐宋時期)
第一節 北方農田水利的恢復與南方農田水利開發的加速
第二節 典型水利工程——它山堰
第三節 水利管理機構的完善
第四節 水利科學理論的進步和技術成就
第三章 農業水利建設的普及和傳統水利技術總結期(元明清時期)
第一節 農田水利的普及與發展
第二節 農業水利著作大批涌現與水利專業教育的探索
第四章 傳統農業水利的特點與不足
第一節 傳統農業水利的科技體系
第二節 傳統農業水利的哲學體系
第三節 傳統農業水利的不足
中篇 中國近、現代農業水利工程發展
第五章 近代農業水利工程的起源和發展
第一節 吸收西方先進的科技思想及科技理論
第二節 對農業水利實行現代式的經營管理
第三節 培養水利科技人才,注重科學研究
第四節 近代農業水利工程的發展
第六章 新中國成立后計劃經濟下農業水利工程建設
第一節 恢復時期的農田水利(1949~1952年)
第二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農田水利(1953~1957年)
第三節 “大躍進”時期的農田水利(1958~1961年)
第四節 調整鞏固時期的農田水利(1962~1965年)
第五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農田水利(1966~1976年)
第七章 改革開放后農田水利建設及管理
第一節 改革開始時的農田水利(1977~1979年)
第二節 農村改革適應改革期的農田水利(1980~1985年)
第三節 深入改革時期的農田水利(1986~1999年)
第四節 農村改革時期的農田水利的績效
第五節 農村稅費改革后的農田水利建設
第八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水利工程取得的成就
第一節 灌溉工程成就
第二節 農民飲水安全成就
第三節 灌溉技術研究成就
第四節 中國水利專業教育成就
第五節 水土保持與水庫除險加固成就
第六節 新中國成立后典型的農業水利工程
下篇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
第九章 生態文明的提出
第一節 生態文明提出的背景與歷程
第二節 生態文明的內涵
第三節 生態文明的結構及基本特性
第四節 建設生態文明的內容
第十章 水生態文明的提出與建設
第一節 當前中國農業水利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水生態文明的提出
第三節 水生態文明建設進展
第十一章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節 農業水利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歷史使命
第二節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需協調的四大關系
第三節 農業水生態文明的維護原則和制度構建
第十二章 農業水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第一節 貴州安順鮑屯古農業水利奧妙
第二節 全國節 水試點城市——張掖市節 水型社會建設實踐
第三節 甘肅莊浪梯田化建設與黃土丘陵地區的生態建設
第四節 甘肅省定西縣水土保持建設模式
第五節 山西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模式探討
第十三章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展望
第一節 農業水資源保護管理與生態文明研究發展趨勢
第二節 農業工程建設與生態文明研究發展趨勢
第三節 農業水利生態文明建設交叉學科的發展
附錄國家關于加快水利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文件
附錄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附錄Ⅱ:十七大報告(建設生態文明部分)
附錄Ⅲ:十八大報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部分)
附錄Ⅳ: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加強農田水利和搞好生態建設部分)
附錄Ⅴ:2013年中央1號文件(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部分)
附錄Ⅵ:水利部關于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
附錄Ⅶ:農業水利工程知名專家
注釋及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水工學需要與生態學結合
現在的水利丁程學簡稱水工學,是以對水流的控制為目標建造水下建筑物,經過計算設計,保證水工建筑物承載的安全性(強度、穩定及耐久性),以滿足人們對于供水、防洪、水力發電、航運等需求。這些建筑物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水與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對整個生態環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地說,目前的水工學的不足是以下幾方面。
(1)裁彎取直工程嚴重影響了河流形態的多樣化。自然狀態的河流多呈彎曲形狀,也有不少自然狀態的河流處于分汊散亂狀態。在自然界長期的演變過程中,河流的河勢也處于演變之中,使得彎曲與裁彎兩種作用交替發生。但是彎曲或微彎是河流的主要形態。當人們為了開墾土地等目的對河流進行開發時,往往將散亂狀態的河流集中成一條主流。對于彎曲的河流未經充分論證而實施裁彎取直工程,把河流自然狀態的彎曲形狀改變成直線或折線。其影響除了降低了河道自身的調蓄洪能力,對行洪造成影響外,也導致淺灘中的濕地消失,而喜歡在急流中游泳的魚類減少甚至絕跡,也會使其他動植物種類的減少。
(2)硬質化的堤防材料影響了河流湖泊與岸上生態系統的有機聯系。河道斷面、江河堤防迎水坡面采用硬質材料,如混凝土、漿砌塊石等,使得植物難以生長,進而又影響到魚類、兩棲類動物和昆蟲的棲息,而這些動物又是鳥類的食物,于是食物鏈就此中斷。
(3)水庫建成后,有時忽略了庫區的植被建設,特別是忽略了恢復原有陸生及水生植物,為魚類、鳥類及兩棲動物的棲息與繁殖提供條件。
(4)大量瀝青或混凝土的硬質不透水路面隔絕了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聯系通道,一方面給城市行洪排澇增加了壓力,另一方面造成綠化植被根系缺水無法生長。
(5)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觀建設中,往往將水流置于諸如樓臺亭閣等混凝土與砌石形成的人工環境之中,目的是使人們賞心悅目,取悅于人的感官。這種人工環境也使河流失去了自身的美學價值,失去了在自然環境中生機勃勃的河流的生命。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