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購書領優惠,滿額享折扣!
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發展歷程的別樣解讀(簡體書)
滿額折

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發展歷程的別樣解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87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發展歷程的別樣解讀》簡介:中國的詩學文論源遠流長,其起點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在綿長的歷史長河中,它逐漸形成一門特殊學問和獨立學科,這就是萌芽于先秦、成立于魏晉、命名于明清的古典形態的“詩文評”,而發展到二十世紀又成為現代形態的“文藝學”(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杜書瀛所著的《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發展歷程的別樣解讀》從中國“詩文評”與西方“文學批評”的根本差別說起,對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之演化軌跡進行了別樣解讀,看它如何攜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吸收外來優秀學術思想從“古典”走進“現代”,從“詩文評”演化為“文藝學”,并以新面貌邁向二十一世紀。

作者簡介

杜書瀛,男,漢族,1938年7月生,山東省寧津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津貼,199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為博士生導師;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文學原理——創作論》(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20世紀文藝學學術史》(上海文藝出版社),《價值美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李漁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閑情偶寄》注評(中華書局),《李漁傳》(作家出版社),翻譯普羅普著《滑稽與笑的問題》(遼寧教育出版社),散文《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說文解藝》(文化藝術出版社)等。

名人/編輯推薦

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創造了五千年以上的燦爛文明,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多彩的審美文化,包括中華詩文。從中華詩文產生之日起,幾乎就有了人們對詩文的思考和評說,它綿延數千年,閃耀著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結構的特殊光芒,并且逐漸形成一種獨立學問或學科,這就是萌芽于先秦、成立于魏晉、命名于明清的古典形態的“詩文評”,而發展到二十世紀又成為現代形態的“文藝學”(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杜書瀛所著的《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發展歷程的別樣解讀》的宗旨,就是考察中國三千年詩學文論之演化軌跡,看它如何既攜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又吸收外來優秀學術思想從“古典”走進“現代”,并以新面貌邁向二十一世紀。

目次

序――從中外古今的大視野看中國文論
前言
第一編 “詩文評”論
第一章 論“詩文評”及中西詩學文論的根本差別
第一節 “詩文評”由來
第二節 “詩文評”作為中國古代評文說詩的特殊學問
第三節 中國“詩文評”不是西方“文學批評”:二者似是而非
第四節 略窺“詩文評”之民族徽章和印記
第五節 透過“詩文評”的外在風貌往里瞧,還能窺見什么
思考題
第二編 “詩文評”史論
第二章 中華審美文化和審美心理結構之雛形
第一節 早期中華審美文化掠影
第二節 抒情傳統
第三節 質樸而雋永的審美風格
第四節 溫柔中和的審美心態
第五節 美善合一的審美趨向
第六節 “賦比興”的審美旨趣
思考題
第三章 周秦兩漢:“詩文評”之孕育
第一節 散見于各類著作中的片言只語
第二節 萌芽期的“三個代表”
《尚書》之“詩言志”:“開山綱領”
孔子詩論:儒家詩學元點
“季札觀樂”:開多派詩評之先河
第三節 “愛”與“恨”和“貶”的尖銳對立
――儒、墨、法、道對“詩”的不同態度
儒家愛“詩”
墨家法家“恨”詩
老莊“貶”詩
第四節 娘胎里定尊位
――漢代獨尊儒術與主流詩學文論思想的確立
由“獨尊”現象引發的思考
“獨尊”的形成和根據
漢代儒家詩學文論漸成主流
思考題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詩文評”學科之輝煌登場
――中國古代詩學文論學科的誕生
第一節 “詩文評”學科誕生的標志
獨立的論著和專門的論家
獨立的對象和特定的內容
特定的范疇、術語和語碼系統
足夠量的實踐和成果
第二節 審美的自覺和“文的自覺”
維持“詩文評”生命存活的空氣和水
魏晉:審美自覺和“文的自覺”時代到來了
“文的自覺”――對詩文認識發生質的變化
第三節 “詩文評”學科誕生和繁榮的特殊歷史機緣
社會動蕩而精神寬松
玄學興盛及精神解放
佛學東來的催生作用
第四節 偉大的形式運動
形式問題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核心問題
魏晉南北朝時期普遍的形式自覺
“四聲”的發現
偉大的形式運動
思考題
第五章 唐宋金元:并非“衰落”,而是“隆起”
第一節 從“唐宋變革”論說起
“唐宋變革”論
概說幾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鈴木虎雄的論斷與史實不符
第二節 對偶說之創立及律詩之形成:形式運動的延續
兩股強大的傳統
“對偶說”的創立以及由此直接促成律詩的形成
律詩與“唯美派”杜甫及其他
第三節 “詩有三境”說:“意境”理論的起始
王昌齡的“詩有三境”
意境說的發展
“意境”之我見
第四節 詩話時代來了
詩話時代略窺
歐陽修和《六一詩話》
張戒和嚴羽
第五節 評點源始
說“評點”
呂祖謙《古文關鍵》
呂祖謙之后“評點”的發展
思考題
第六章 明清:“集大成”?走向“終結”?醞釀“新生”
第一節 明代的貢獻
“詩文評”在明代正式得名
鳥瞰全貌
陽明心學和王門后學的巨大作用
第二節 清代“詩文評”之“集大成”:略述幾個代表
小序
清代詩學一般情況掠影
葉燮
小說評點:金圣嘆
曲論:李漁
第三節 “地火在運行”
“地”火從“天”來
對于中華帝國,這是些“要命”的觀念
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
學術必然隨之變革
思考題
第三編 從“詩文評”到“文藝學”之蛻變論
第七章 從“詩文評”向“文藝學”的轉化
第一節 起點:梁啟超、王國維和他們的同道
梁啟超
王國維
梁、王的同道
開始發生質的變化
第二節 五四時期:雛形
在激烈批判中塑形
“文學概論”
第三節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成型
大批論著標志著現代文藝學基本成型
蘇俄和西方論著的譯介
需要特別關注的幾件事情
第四節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定格
“文藝學”術語的出現
理論的“定格”
第五節 新時期:突破
突破,或者叫“反叛”
“文學理論”或“文學原理”
第六節 轉化中的種種問題思考
“混血兒”再思考
學術范型的變換
轉化中的“批判繼承”和“抽象繼承”
站在社會歷史文化的維度上看待“文藝學”
啟示錄
思考題
附錄一 從石器上看審美的胚芽
附錄二 面對傳統:繼承與超越
附錄三 偉大的學界“革命”家梁啟超――漫議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梁啟超的巨大貢獻(在中山大學的演講)

書摘/試閱



宋代是詩話的時代,可謂“遍地叢生,遮天蓋地,多如牛毛”,令人有不可勝數之慨。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宋代已成書的詩話有七十八種。中華書局1979年版郭紹虞《宋詩話考》統計,宋代詩話著作總數約有一百七十余種。據我所知道的,就有如下篇目:歐陽修《六一詩話》、司馬光《續詩話》、王珪《王禹玉詩話》(佚)、劉斂《中山詩話》、潘興嗣《詩話補遺》、王立之《王直方詩話》、蔡絳《西清詩話》、陳師道《后山詩話》、陳輔之《陳輔之詩話》、吳開《優古堂詩話》、洪芻《洪駒父詩話》、潘悖《潘子真詩話》、范溫《潛溪詩眼》、蔡啟《蔡寬夫詩話》、魏泰《臨漢隱居詩話》、釋惠洪《冷齋夜話》、吳可《藏海詩話》、李頎《古今詩話》、許覬《許彥周詩話》、唐庚《唐子西文錄》、阮閱所編詩話總集《詩話總龜》、葉夢得《石林詩話》、張戒《歲寒堂詩話》、嚴有翼《藝苑雌黃》、計有功《唐詩紀事》、吳聿《觀林詩話》、佚名《詩說雋永》、張某《漢皋詩話》、周知和《垂虹詩話》、劉斧《青瑣詩話》、黃徹《鞏溪詩話》、佚名《環溪詩話》、呂本中《紫薇詩話》、周紫芝《竹坡老人詩話》、《詩讞》、張表臣《珊瑚鉤詩話》、蔡正孫《詩林廣記》、魏慶之《詩人玉屑》、朱弁《風月堂詩話》、佚名《桐江詩話》、曾季貍《艇齋詩話》、葛立方《韻語陽秋》、曾糙《高齋詩話》、陳巖肖《庚溪詩話》、陳日華《詩話》、姚寬《西溪叢語》、周必大《二老堂詩話》、洪邁《容齋詩話》、朱熹《晦庵詩話》、尤袤《全唐詩話》、陸游《老學庵詩話》、楊萬里《誠齋詩話》、高似孫《剡溪詩話》、張镃《詩學規范》、敖陶孫《敖器之詩話》、何汶《竹莊詩話》、蔡夢弼《草堂詩話》、嚴羽《滄浪詩話》及胡仔編的詩話總集《苕溪漁隱叢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