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微生物學實驗(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微生物學實驗(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87260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微生物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微生物學實驗技術是該學科的重要內容。本書介紹了:①微生物學的基本實驗操作方法和技術。包括:微生物細胞形態學研究方法,微生物的純培養技術,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及其鑒定方法等。②微生物生理、微生物遺傳以及細菌血清學鑒定等方面的操作技術和方法。③微生物學的應用技術,其中包括微生物細胞發光酶基因標記,不同背景條件(例如土壤、水體、昆蟲、動物及植物材料)下特定微生物的分離和生物學特性研究技術等。

名人/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微生物學實驗(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生命科學、微生物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資源環境及植物病理學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研究生和相關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目次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形態學研究方法
Ⅰ微生物的形態觀察
一、細菌的形態觀察
實驗一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活細菌觀察
實驗二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
實驗三細菌的莢膜染色
實驗四細菌的芽孢染色
實驗五細菌的鞭毛染色(附細菌的運動性觀察)
實驗六藍細菌的培養與觀察
二、放線菌形態觀察
實驗七用玻璃紙瓊脂平板透析培養法觀察放線菌形態
實驗八用插片培養法觀察放線菌的形態
實驗九放線菌的印片染色法
三、真菌的形態觀察
實驗十霉菌形態及無性孢子的觀察
實驗十一霉菌封閉標本的制備
實驗十二霉菌接合孢子的培養與觀察
實驗十三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培養與觀察
實驗十四傘菌擔子和擔孢子的壓片觀察
實驗十五鐮刀菌分生孢子的培養與觀察
四、病毒的形態觀察
實驗十六昆蟲病毒多角體的染色與觀察
實驗十七噬菌斑的培養與觀察
五、藻類和原生動物的形態觀察
實驗十八衣藻和水綿的形態觀察
實驗十九草履蟲和眼蟲的培養與觀察
實驗二十變形蟲的培養與觀察
Ⅱ微生物的大小與數量測定
實驗二十一微生物細胞大小的測定
實驗二十二微生物細胞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實驗二十三稀釋平板測數法
實驗二十四稀釋培養計數
實驗二十五比濁法測定大腸桿菌的生長曲線
第二部分微生物的純培養技術
Ⅰ培養基的制備
一、培養基的配制方法
二、幾種常用培養基的配制
實驗二十六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的制備
實驗二十七高氏一號合成培養基的制備
實驗二十八馬丁一孟加拉紅培養基的制備
實驗二十九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的制備
實驗三十土壤浸出液培養基的制備
實驗三十一麥芽汁培養基和米曲汁培養基的制備
實驗三十二明膠培養基的制備
實驗三十三石蕊牛乳培養基的制備
Ⅱ滅菌和消毒
一、干熱滅菌法
二、濕熱滅菌法
三、過濾除菌
四、紫外線殺菌
五、化學藥劑消毒殺菌
Ⅲ微生物接種技術
一、接種前的準備工作
二、幾種常用的接種技術
第三部分微生物的營養與環境條件
實驗三十四營養元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三十五氧氣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三十六溫度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三十七pH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實驗三十八紫外線殺菌實驗
實驗三十九化學藥劑對微生物的作用
實驗四十微生物的拮抗實驗
實驗四十一微生物的耐鹽性實驗
第四部分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
Ⅰ微生物純培養分離純化的一般方法
實驗四十二土壤中好氣性細菌的分離與計數(附劃線分離法)
實驗四十三厭氧細菌的分離培養
實驗四十四土壤中纖維素分解菌的分離培養
實驗四十五土壤中的固氮菌的分離培養
實驗四十六豆科植物根瘤中根瘤菌的分離
實驗四十七死蟲中蘇云金芽孢桿菌的分離
實驗四十八土壤中有機磷農藥降解菌的分離
實驗四十九土壤中放線菌的分離與計數
實驗五十土壤中真菌的分離與計數
實驗五十一酒曲中酵母菌的分離
實驗五十二擔子菌的彈射分離
實驗五十三土壤中叢枝菌根真菌的篩選分離
實驗五十四自然環境中噬菌體的分離
實驗五十五土壤中藻類的分離
實驗五十六土壤中原生動物的分離
Ⅱ微生物的形態鑒定方法
實驗五十七各類微生物菌落的識別
Ⅲ微生物的生理鑒定常規實驗
實驗五十八微生物對含碳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
唯一碳源實驗
糖、醇、糖苷類碳源的分解實驗
淀粉水解實驗
纖維素分解實驗
果膠分解實驗
油脂水解實驗
甲基紅(M.R.)實驗
乙酰甲基甲醇(V.P.)實驗
檸檬酸鹽實驗
實驗五十九微生物對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和利用
唯一氮源實驗(無機氮)
明膠液化實驗
石蕊牛乳實驗
產氨實驗
產硫化氫實驗
硝酸鹽還原實驗
吲哚實驗
實驗六十微生物的產酶實驗
過氧化氫酶實驗
苯丙氨酸脫氨酶實驗
卵磷脂酶實驗
實驗六十一利用BIOLOG系統進行微生物的分類鑒定
Ⅳ微生物的血清學鑒定
實驗六十二抗血清制備
實驗六十三直接凝集反應
實驗六十四免疫電泳
實驗六十五雙向免疫擴散
Ⅴ微生物的分子鑒定
實驗六十六細菌總DNA的提取
實驗六十七PCR擴增細菌16SrRNA序列
實驗六十八細菌16SrRNA序列的克隆
第五部分微生物育種技術和菌種保藏
實驗六十九三親本雜交
實驗七十細菌的專性轉導
實驗七十一細菌的轉座突變
實驗七十二細菌的互補測驗
實驗七十三大腸桿菌的中斷雜交實驗
實驗七十四紫外線誘變技術及營養缺陷型突變株的篩選
實驗七十五亞硝酸誘變技術及乳糖發酵突變株的篩選
實驗七十六原生質體融合
實驗七十七脈孢菌的分離和交換
實驗七十八微生物菌種保藏
第六部分應用微生物實驗
實驗七十九豆科植物根瘤的固氮酶活性測定
實驗八十根瘤菌的熒光標記及檢測
實驗八十一泡囊叢枝狀菌根的染色
實驗八十二蘇云金芽孢桿菌殺蟲劑的生物測定
實驗八十三抗生素的效價測定(管碟法)
實驗八十四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的室內培養及效價測定
實驗八十五乙醇發酵(附巴斯德效應)
實驗八十六乳酸發酵
實驗八十七酸奶制作
實驗八十八水中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的檢測
實驗八十九食品中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的檢測
實驗九十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測
實驗九十一環境微生物細胞的固定化技術
實驗九十二產蛋白酶和淀粉酶芽孢桿菌的分離和酶活力檢測
實驗九十三利用PCR—DGGE方法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檢測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微生物實驗課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潔法
附錄二教學常用菌種
附錄三常用培養基配方
附錄四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附錄五緩沖液的配制
附錄六常用試劑和指示劑的配制
附錄七微生物混濁度計數法麥蘭云度計的配制與菌數對照表
附錄八幾種法定單位的名稱與換算
附錄九最大或然數統計表

書摘/試閱



2.大肠菌群的检测
(1)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管,乳糖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EMB)(见实验七十)。
(2)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等。
(3)器材:平皿、试管、发酵管、吸管、三角瓶、广口瓶、均质器或乳钵、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等。
(四)实验方法
1.菌落总数的检测
1)检样稀释及培养
(1)以无菌操作,将检样25g(或25mL)剪碎以后,放于装有225mL无菌水的三角瓶(瓶内预先放适当数量的玻璃珠)中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摇或研磨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将上述样品进行十倍稀释,稀释度视食品情况而定。
(3)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吸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3个重复。
(4)稀释液移入平皿后,应迅速将熔化后保温在45℃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15~20mL,并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同时将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空白稀释剂(即不含样品)的灭菌平皿内作空白对照。
(5)待琼脂凝固后,倒置平板,于(36±1)℃恒温箱内培养(48±2)h取出,计算平板内菌落数目,乘以稀释倍数,即得1g(1mL)样品所含菌落总数。
2)菌落计算方法和报告
同实验八十八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中的菌落计数报告方式。
2.大肠菌群的检测
1)检验程序
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程序见图6—4。
2)操作步骤
(1)采样及稀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