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仁義的修為:體味《孟子》(簡體書)
滿額折

仁義的修為:體味《孟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8 元
定價
:NT$ 108 元
優惠價
87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后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巨大,故孟子有“亞圣”之稱,且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作為儒家文化經典,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本冊書便是將孟子的思想置于文化復興的今天進行重新解讀,重拾儒家思想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的重要理念,并在現實生活中發揮引導與教化的作用,因而具有相當的閱讀價值。

作者簡介

劉淑麗:中華書局副編審、博士

名人/編輯推薦

所謂“權”,按照漢代趙歧的解釋說,是“反經而善也”。就是說,雖然違反經典、與經典不一致,但是,只要是趨善的行為,就都可以作為變通。“權”的解釋,從字面上理解雖然很簡單,但是,它的背后,卻體現了古人對于一些行為規則、人倫道德以及經典的一種正確而靈活的掌握方式。如果一味依循經典而不知變通,那么,嫂溺而不救,其行為有如禽獸,何談什么仁義道德?
對于人倫禮儀的態度,尊敬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味尊經而不考慮實際情境,則容易釀成違背人性的大禍。看來,在孟子時代,人們已經懂得變通了,尤其是像孟子這樣的儒學大家,本身在禮儀與人倫道德方面并不迂腐教條,而這樣的態度,也才是儒家倫理道德越千年而猶存的內在力量。
我們今日對于儒家的倫理道德,有諸多的誤解。一提起儒家倫理道德,可能首先涌入腦海中的就是否定和批判。對于經歷了兩千多年社會變化的今日,儒家的那套倫理道德本身離我們已經很遠了,社會是發展的,如果我們仍奉行兩千多年前的倫理規范而不變,不僅是不可能的,更容易導致許多沖突和混亂。但是,對于這些存在了這么悠長時間的倫理規范,如果全盤否定,恐怕也不是科學態度。我們所應該做的是,對于其中所包含的義理和規定,首先要平靜地面對,并且能夠懷抱回到當下歷史時段的態度,去看待和審視它,而不是以今日之道德行為規范來看待兩千多年前的倫理道德規范,以今日之規則來挑歷史的毛病,這是一種極為不明智的態度。
同樣,對于儒家經典中的話語的引用,也應注重時地,更應認真解讀經典,了解這些話產生的具體背景,包括時代的,包括情境的,包括語義的,這樣才不至于斷章取義,自己歪曲了經典不算,還指責經典迂腐害人,那就是真的在犯本不應該犯的無知的錯誤了。

勇的高下
“勇”這個詞,在孔孟儒家經典中,似乎不多見。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似乎離“勇”也比較遠。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儀之邦崇尚禮儀,而禮儀與勇之間,似乎天然就隔了一道鴻溝。
由于我們深受儒家思想浸淫,講仁義道德,講溫良恭儉讓,講克己復禮,久之,人性中暴戾好勇的氣質就少了許多。這種氣質,說好了點,是仁儒,說不好點,尤其是在國家遭受外族侵略的時候,就被視為“東亞病夫”了。
一百多年來,我們為了擺脫被貼在頭上的東亞病夫的標簽,努力,自強,奮勇,趕超……通過經濟的改善,國力的增強,在逐漸改變著自身的形象。如今,在象征著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盛典上,中國隊的金牌數和獲獎總數都名列前茅……
但其實,我們古人對于勇,很早就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區分。
有一次,齊宣王對孟子說:“我有病,我好勇。”對于齊宣王的這種性格傾向,孟子盡量往自己希望的道路上引:“大王雖然好勇,但大王請不要好小勇。”對孟子的提議,齊宣王是一頭霧水,他想,難道勇還有什么大小之分嗎?孟子接著說:“一個人,低頭撫著自己的寶劍,疾言厲色地對對方說:“誰敢擋我的道?”這樣的人,他身上體現的勇是匹夫之勇。為什么呢?他的勇只能抵擋住一個人。《詩經》上說:“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周文王一怒而救民于水火,安天下之民,這是文王之勇也。《尚書》上說:“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只要我在,天下哪有敢違反我意志的呢?這是武王之勇。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大王如果能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樣,可以做到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那么百姓還生怕大王不好勇呢!(《梁惠王下》)
孟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忙于合縱連橫,各以征伐為能事,孟子的思想,多被視為是迂闊玄遠而不切實際的,所以,孟子在推行自己的思想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對于齊宣王明目張膽地說好勇,孟子只能從更高層面去引導他,將他的一己之勇、匹夫之勇,升華到所謂的文王之勇、武王之勇。
其實細究起來,無論是文王之勇也好,武王之勇也罷,都是引發戰爭的勇,其中當然有被保護的百姓,但大多數百姓是沖在這種勇之前的,以生命的犧牲為代價。假如發動戰爭的不是文王或武王,而是好戰分子,那么,這樣的勇,會使更多百姓遭殃。
在《孟子?公孫丑上》中,孟子在與公孫丑的交談中,談到了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勇,即北宮黝之勇和孟施舍之勇。他對公孫丑說:

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后進,慮勝而后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孟子說,北宮黝的勇,是別人用東西刺他的皮膚,他不會去抓撓;別人想要刺他的眼睛,他也會一動不動而不逃避;別人想用一根毫毛去挫敗他,就有如在集市上被捶打一樣。他不會懼怕披褐的獨夫,也不會懼怕萬乘的君主。他不會害怕諸侯,只要有不好的聲音,他就立即會反抗。而孟施舍的勇,是視不可能獲勝的事情猶如能夠獲勝一樣。如果考慮到敵人的多寡而后進攻,考慮到能夠獲勝而前進,這是害怕敵人啊。孟施舍怎么就能必勝呢?他只是無所畏懼罷了。孟施舍類似于曾子,北宮黝類似于子夏,不知誰更勝一籌,但孟施舍能夠對自己有信心,就顯得更勝一籌了。
接著,孟子又提出曾子之勇: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他說,曾子以前曾問他的徒弟子襄說:“你好勇嗎?我曾經聽夫子(指孔子)給我講什么是大勇。自度如果是不義的,雖然是披褐的獨夫,也不敢輕視;自度是有義的,雖然前面有千萬人,我也會義無反顧地前往。”孟施舍的守氣,又抵不過曾子的守約啊。
看來,北宮黝的勇在于抵擋外界各種進犯,孟施舍的勇在于自己的自信,而曾子的勇則在于他有義作支撐,所以他是無所畏懼的,也是義無反顧、無往而不勝的。
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知道,在孟子的觀念中,勇是有高下之分的。匹夫之勇是最低層次的勇;對于個人而言,有仁義作支持的勇是最高層次的勇,也是最高境界的勇。
說到底,勇與義結合,才如虎添翼,有了后盾。
對于勇,孔子也曾經探討過。
他說,“勇而無禮則亂”(《論語?泰伯》),一個人雖然勇敢但如果不守禮,就容易造成混亂;他說,“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平民百姓僅有勇而不講仁義,就會很輕易地成為強盜。
在孔子看來,這都不是真正的勇。真正的勇到底應該是什么呢?
孔子認為:“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只有把勇和仁結合起來,才算是真正的勇。在仁與勇的關系上,勇是離不開仁的,而仁則是自足的,它自身中就包含了勇的成分。所以,孔子說:“仁者,必有勇。”仁義的人,他必定是有勇的。
孔子的思想,在孟子這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孟子認為的最高層次的勇,也是因為心中有了義,才會雖千萬人而吾往矣。
在孟子看來,不僅匹夫之勇不能算作真正的勇,“好勇斗狠,以危父母”(《離婁下》)的所謂“好勇斗狠”,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勇,反而是走向不孝了。
對照孔孟的思想,再反觀現代人有關勇的認知,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勇實際上是匹夫之勇,是好勇斗狠,以為似乎這樣的勇才是真正的有男子漢氣魄的勇,但實際上,我們的古人對于勇,早已有他們精辟而透徹的認知和把握。古人認為這種勇不是只逞一時之能的所謂的勇,而是符合道義的勇,是胸中裝有仁義的勇,是正義的勇。所謂的仁勇、義勇,即指此吧。
仁勇、義勇有利于世界的公正與和平,相反,如果是背離了仁義的勇,則容易將世界引向不歸路。

目次

從心與信言
勇的高下
知言與知人、知心
“君輕”并不是“無君”
良善存乎眸子
理想的家園圖景
四十而不動心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推恩保四海
易子而教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自暴自棄者的下場
窮不失義 達不失道
誠為天道
君子與人為善
人不可以無恥
福禍榮辱皆可以自求
權變思想
君子不可虛拘
交友之道
何為大丈夫
求則得之
術不可不慎
仁者無敵
鄉原亂德
君子不素餐
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心知性
引《詩》說理
集大成者孔子
養則物長
養心甚于養身

書摘/試閱

勇的高下
“勇”這個詞,在孔孟儒家經典中,似乎不多見。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似乎離“勇”也比較遠。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儀之邦崇尚禮儀,而禮儀與勇之間,似乎天然就隔了一道鴻溝。
由于我們深受儒家思想浸淫,講仁義道德,講溫良恭儉讓,講克己復禮,久之,人性中暴戾好勇的氣質就少了許多。這種氣質,說好了點,是仁儒,說不好點,尤其是在國家遭受外族侵略的時候,就被視為“東亞病夫”了。
一百多年來,我們為了擺脫被貼在頭上的東亞病夫的標簽,努力,自強,奮勇,趕超……通過經濟的改善,國力的增強,在逐漸改變著自身的形象。如今,在象征著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盛典上,中國隊的金牌數和獲獎總數都名列前茅……
但其實,我們古人對于勇,很早就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區分。
有一次,齊宣王對孟子說:“我有病,我好勇。”對于齊宣王的這種性格傾向,孟子盡量往自己希望的道路上引:“大王雖然好勇,但大王請不要好小勇。”對孟子的提議,齊宣王是一頭霧水,他想,難道勇還有什么大小之分嗎?孟子接著說:“一個人,低頭撫著自己的寶劍,疾言厲色地對對方說:“誰敢擋我的道?”這樣的人,他身上體現的勇是匹夫之勇。為什么呢?他的勇只能抵擋住一個人。《詩經》上說:“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周文王一怒而救民于水火,安天下之民,這是文王之勇也。《尚書》上說:“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只要我在,天下哪有敢違反我意志的呢?這是武王之勇。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大王如果能像周文王、周武王那樣,可以做到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那么百姓還生怕大王不好勇呢!(《梁惠王下》)
孟子所處的時代,天下忙于合縱連橫,各以征伐為能事,孟子的思想,多被視為是迂闊玄遠而不切實際的,所以,孟子在推行自己的思想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對于齊宣王明目張膽地說好勇,孟子只能從更高層面去引導他,將他的一己之勇、匹夫之勇,升華到所謂的文王之勇、武王之勇。
其實細究起來,無論是文王之勇也好,武王之勇也罷,都是引發戰爭的勇,其中當然有被保護的百姓,但大多數百姓是沖在這種勇之前的,以生命的犧牲為代價。假如發動戰爭的不是文王或武王,而是好戰分子,那么,這樣的勇,會使更多百姓遭殃。
在《孟子.公孫丑上》中,孟子在與公孫丑的交談中,談到了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勇,即北宮黝之勇和孟施舍之勇。他對公孫丑說:
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撻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寬博,亦不受于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后進,慮勝而后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孟子說,北宮黝的勇,是別人用東西刺他的皮膚,他不會去抓撓;別人想要刺他的眼睛,他也會一動不動而不逃避;別人想用一根毫毛去挫敗他,就有如在集市上被捶打一樣。他不會懼怕披褐的獨夫,也不會懼怕萬乘的君主。他不會害怕諸侯,只要有不好的聲音,他就立即會反抗。而孟施舍的勇,是視不可能獲勝的事情猶如能夠獲勝一樣。如果考慮到敵人的多寡而后進攻,考慮到能夠獲勝而前進,這是害怕敵人啊。孟施舍怎么就能必勝呢?他只是無所畏懼罷了。孟施舍類似于曾子,北宮黝類似于子夏,不知誰更勝一籌,但孟施舍能夠對自己有信心,就顯得更勝一籌了。
接著,孟子又提出曾子之勇: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他說,曾子以前曾問他的徒弟子襄說:“你好勇嗎?我曾經聽夫子(指孔子)給我講什么是大勇。自度如果是不義的,雖然是披褐的獨夫,也不敢輕視;自度是有義的,雖然前面有千萬人,我也會義無反顧地前往。”孟施舍的守氣,又抵不過曾子的守約啊。
看來,北宮黝的勇在于抵擋外界各種進犯,孟施舍的勇在于自己的自信,而曾子的勇則在于他有義作支撐,所以他是無所畏懼的,也是義無反顧、無往而不勝的。
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知道,在孟子的觀念中,勇是有高下之分的。匹夫之勇是最低層次的勇;對于個人而言,有仁義作支持的勇是最高層次的勇,也是最高境界的勇。
說到底,勇與義結合,才如虎添翼,有了后盾。
對于勇,孔子也曾經探討過。
他說,“勇而無禮則亂”(《論語.泰伯》),一個人雖然勇敢但如果不守禮,就容易造成混亂;他說,“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平民百姓僅有勇而不講仁義,就會很輕易地成為強盜。
在孔子看來,這都不是真正的勇。真正的勇到底應該是什么呢?
孔子認為:“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只有把勇和仁結合起來,才算是真正的勇。在仁與勇的關系上,勇是離不開仁的,而仁則是自足的,它自身中就包含了勇的成分。所以,孔子說:“仁者,必有勇。”仁義的人,他必定是有勇的。
孔子的思想,在孟子這里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孟子認為的最高層次的勇,也是因為心中有了義,才會雖千萬人而吾往矣。
在孟子看來,不僅匹夫之勇不能算作真正的勇,“好勇斗狠,以危父母”(《離婁下》)的所謂“好勇斗狠”,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勇,反而是走向不孝了。
對照孔孟的思想,再反觀現代人有關勇的認知,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勇實際上是匹夫之勇,是好勇斗狠,以為似乎這樣的勇才是真正的有男子漢氣魄的勇,但實際上,我們的古人對于勇,早已有他們精辟而透徹的認知和把握。古人認為這種勇不是只逞一時之能的所謂的勇,而是符合道義的勇,是胸中裝有仁義的勇,是正義的勇。所謂的仁勇、義勇,即指此吧。

仁勇、義勇有利于世界的公正與和平,相反,如果是背離了仁義的勇,則容易將世界引向不歸路。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