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領取雙11折扣優惠
致知力行:我的人生路
滿額折

致知力行:我的人生路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一位出身窮苦,歷經磨難的澎湖人,為報答母恩而立願滅癌救人,他點燃心靈之燈;踏着顛沛荊棘路,不怕艱辛,一步一腳印開闢大愛的人生路程。

本書講述「泰山公德會」創會會長陳英傑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他成長於台灣澎湖海島,後毅然來港創業,其間經歷喪親之痛,因而登上泰山,後生起創辦「泰山公德會」的念頭,誓要對治癌病,以報親恩。
「泰山公德會」創立後,積極開展各項治癌工作,包括義診、團結病人、提供經濟援助、推動醫學研究等;有關項目和活動,本書也會一一細舉,既是記載一班多年來默默耕耘的有心人的善行,也在積極鼓勵患病人士,勇於面對生命的挑戰。

不因窮困失學而氣餒,自小事親至孝,抱志遠大,不幸母親癌病逝世,他化悲為力,誓志團結各界愛心力量,推動滅癌救人工作。為徹底征服癌魔,他號召全國癌病人代表登泰山向天宣誓,取聖火,並為支持醫學研究,捐出了他未來的遺體供醫學界研究。其無私大愛精神,令人感動,這本著作堪稱是勵志良書,值可一讀。
―― 曾鈺成 香港立法會主席

這本集子忠實地記錄了陳先生的感人事蹟和「泰山公德會」多年來的工作。語云:見賢思齊。大家讀後定可以從中有所感悟,繼而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啟迪、有所反思。
―― 李焯芬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

俗語「人窮志不窮」,他雖出身於偏遠海島的窮苦漁村,卻不拘低學歷,不怕身無分文,只為追求真理的熱誠來到香港這國際大都會,埋頭苦幹,默默耕耘,在逆境中奮鬥向前,終於團結了兩岸三地各界的愛心力量。這一幕幕真實的人生故事,難能可貴,實在可以給青年讀者們作為勵志典範。
―― 黃錢其濓太平紳士 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工程榮譽主席

作者簡介

陳英傑,泰山公德會會長。成長於台灣澎湖海島,生活窮困刻苦,自少立志追求真理,致知力行,後毅然獨闖香港,艱苦創業。一九八八年首登泰山,俯仰天地,悲懷病苦者眾,從而生起創辦「泰山公德會」的念頭,誓願團結天下愛心力量,展開滅癌治病救苦工作。

多年來,陳會長帶領泰泰山公德會,積極開展各項治癌工作,包括義診、團結病人、提供經濟援助、推動醫學研究等,深獲海峽兩岸及社會各界專業人士支持。二○一○年獲評「感動香港十大人物」。

序一

有志者事竟成 曾鈺成 香港立法會主席

 

醫學昌明仍未能制止癌魔肆虐,許多癌症病人身心備受折磨,精神痛苦,又為籌集昂貴醫藥費而生活陷於困頓的淒涼處境,令聞者心酸。

一位出生於僻遠窮困海島,從小經歷生活磨難,事親至孝的澎湖人,受母愛的感召而發奮勤學向上,為追求真理回饋人間社會,來到香港這國際大都會,營商立業,創辦港澳台灣同鄉會,為促進和睦社會而努力。

二十年前他的慈母不幸因患肺癌去世,在痛失至親的悲痛時刻,他想到天下無數受此病魔蹂躪的人,於是化悲哀為力量,登上象徵中華精神的聖嶽泰山之巔,立下宏願,創辦「泰山公德會」,矢志團結天下仁人志士,推動「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工程」,展開一系列治病救苦工作。

二十多年來他精誠奮鬥,無私奉獻,取得各界熱烈響應。去年他在各界支持下,發起「滅癌獻愛心全民愛心大行動」,並號召全國各省市、港澳台癌症康復組織代表,上泰山取聖火,向上蒼擂鼓宣誓,以表滅癌救人決心。他的精神和事蹟令人感動,我多年來一直鼎力支持他的工作。

這位令人感動的人士,就是「泰山公德會」的創會會長,也是本書作者陳英傑先生。他雖是小學學歷,但以摯誠的情懷寫下他奮鬥的真實歷程。他二十四歲時自立座右鉻:「致知力行,不斷檢討審思,不斷更新;立新原則,走前進道路,以恆心,策達成功之地。敢於突破世俗,敢於拓發新知。」,他又以「心物並進」為勉句,展現了他堅持理想,追求真知,努力奮鬥的精神,實可作為青年人的榜樣。

出版此書的收入將捐獻「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基金會」,作義賣籌款幫助病苦之用,希望慈善人人做,福田家家播,但願各位善長仁翁多予支持!

 

序二

從母愛到大愛李焯芬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

 

「泰山公德會」創辦人陳英傑先生,幼時生活於台灣澎湖,事母至孝。慈母後來不幸因癌病辭世,先生在悲痛之餘,把對母親那份刻骨銘心的眷愛和無盡的思念,昇華為對社會上眾多癌病患者的大愛。經多年的辛勤努力,凝聚社會力量,組成「泰山公德會」,經常舉辦各種幫助癌病患者的活動,包括義診、康復治療、醫學講座和健康生活分享等,積極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康復機會,數十年如一日,實在功德無量,教人感動莫名。

二○一○年,先生曾被選為「感動香港」人物,實至而名歸。

先生的高尚行誼,象徵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美德和理想。儒家《禮運大同篇》追求的大同世界中,人們不獨親其親、子其子,還用心照顧其他有需要的人士。佛教提倡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是勉勵大眾關愛其他和自己並無血緣關係的人,把他們當作自己或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一樣珍惜。道家的「同儕慈愛、異骨成親」,其意亦相同。先生所努力踐行的慈善事業,完全符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所追求的道德理想。他真正達到了「親吾親,以及人之親」的境界。先生母親在天之靈有知,當十分欣慰、十分引以為傲。

這本集子忠實地記錄了先生的感人事蹟和「泰山公德會」多年來的工作。語云:見賢思齊。大家讀後定可以從中有所感悟,繼而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啟迪、有所反思。

 

序三

竭誠工作,無私奉獻黃錢其濂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工程榮譽主席

 

記得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剛卸下香港政府衛生局局長職務,以高票當選立法會議員之時,一天,收到泰山公德會陳英傑會長的信函,從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他的誠懇和推動「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工程」的堅決信念。雖然當時我對泰山公德會及陳會長從未聞名,也無甚瞭解,但從信文中我感覺他對滅癌救人的決心,所以我接受了他的邀請,同意盡力支持「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工程」的工作。

人的相熟不一定是親戚朋友或同事,為了共同的理念、服務社群,幫助病苦,也可成為志同道合的伙伴。經過二十年的相熟相知,我看到陳會長孝心感人,目標鮮明,意志堅定,為人節儉刻苦,行事勤奮誠懇,為救助病苦竭誠工作,無私奉獻精神,令人十分佩服。

他今次自撰《致知力行》一書,是把他寶貴的個人經歷老老實實地寫出來,俗語「人窮志不窮」,他雖出身於偏遠海島的窮苦漁村,卻不拘低學歷,不怕身無分文,只為追求真理,來到香港這國際大都會,埋頭苦幹,默默耕耘,在逆境中奮鬥向前,終於團結了兩岸三地各界的愛心力量,將「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工程」推動得有聲有色,成為社會大眾的愛心大平台,實屬難得。這一幕幕真實的人生故事,難能可貴,實在可以給青年讀者們作為勵志典範。

尤其可貴的,我知道陳會長將此書收益捐作「滅癌獻愛心國際慈善工程」籌募善款之用,意義更為重大,我藉此呼籲各方善長仁翁暨親愛讀者,為共同努力征服癌症這一人類世紀頑疾,希望大家關注此書之出版,以及支持泰山公德會滅癌救人之慈善工作。

目次

序一:有志者事竟成 曾鈺成 i

序二:從母愛到大愛 李焯芬 iv

序三:竭誠工作,無私奉獻 黃錢其濂 vi

 

第一章 心靈之燈

(一) 生於戰亂 窮困磨難 2

(二) 事親至孝 悲懷濟世 9

(三) 覺悟人生 追求真理 17

(四) 致知力行 縱浪大化 29

(五) 偷渡香港 開天闢地 35

(六) 挑戰極境 絕處逢生 44

(七) 禍福相依 冥冥天意 52

(八) 痛失至親 化悲為力 63

 

第二章 悲願力行

(九) 聖嶽感召 創會救苦 78

(十) 偉大母愛 永靄人間 92

(十一) 滅癌救人 廣結善緣 103

(十二) 唯念苦難 不惜犧牲 112

(十三) 聯合醫學 誓滅癌魔 120 

(十四) 醫患一心 學術驗證 131

(十五) 宇宙真義 大道觀照 136

 

第三章 誓志醫研

(十六) 悲願難行 誓必力行 144

(十七) 宣揚哲理 心物互進 153

(十八) 回饋家鄉 文化建設 157

(十九) 天地交泰 揭櫫哲理 166

(二十) 激勵病友 生命光輝 171

(二十一) 推廣博愛 籌建山莊 185

(二十二) 感動香港 再接再厲 188

 

第四章 弘揚大愛

(二十三) 弘揚大愛 全民啟動 196

(二十四) 捐獻遺體 致力醫研 214

(附錄) 參悟大道 良知真言 219

 

後記 233

 

書摘/試閱

第一章心靈之燈

一位出身窮苦,歷經磨難的澎湖人,為報答母恩而立願滅癌救人,他點燃心靈之燈;踏着顛沛荊棘路,不怕艱辛,一步一腳印開闢大愛的人生路程。

 

(一)生於戰亂 窮困磨難

歲月在靜悄悄地隨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而流逝。自遠古以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代復一代,永無止息。

今天是立夏後一個風輕雲淡的星期天,我登上港島柏架山,在晨風中習慣地盤坐在極頂的岩石上,調息入定。

盤坐入定靜思,是我少年時在家鄉台灣澎湖海島上,早已養成的習慣。因為人生有很多世俗煩惱和不解的學問,那時我經常獨自靜靜地,在海邊沙灘或山頭崖石上寧神沉思。

這不僅能讓我解脫世俗的煩惱,得到一時的心靈平靜和撫慰,更能思慮和想通我自己人生應走的道路和奮鬥的目標。

 

戰亂年代.出生在台灣澎湖虎井島

澎湖列島孤懸海隅,地處台灣海峽中間,清朝時因甲午戰爭失敗,清廷把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統治。澎湖馬公港從此淪為日本海軍利用為侵華和南進南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海軍基地。

自一九四一年日皇大將山本五十六,命令神風隊偷襲珍珠港,引發了太平洋戰爭,美國從此加強對澎湖列島的日軍設施,進行猛烈的空襲,以圖壓制日軍戰力。

我出生的年代正逢這硝煙彌漫,戰雲密佈的日子,在娘胎中已隨母親和族人時時聞警報,日夜不停進出挖在山腰的防空洞躲避轟炸,這種胎教孕育了我一生厭惡戰爭、追求和平的思想因子。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九日,我脫離了娘胎,來到這世界。這時,二次大戰隨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的爆炸,迫使日皇於這年八月十五日,宣佈無條件投降而平息。但遠在大陸,國共兩黨內戰,卻如火如荼地展開。一幕幕同胞相殘的慘烈戰爭正在愈演愈烈。經過「徐州大會戰」(大陸稱「淮海戰役」),國軍開始節節敗退。一九四九年國府軍隊終於全面潰敗而撤退到台灣、金、馬、澎湖。

大量來自大陸各省、帶南腔北調的口音,且軍紀散亂的國軍,蜂擁般退守到澎湖,約有兩個步兵連駐紮在我們的島上。島上東西二山原有日軍留下的營房不敷住宿,部隊便佔用了村中的學校教室和許多民房。他們白天在操場操練和唱軍歌,夜裏三五成群結伴飲酒痛哭;山上崖壁被他們鑿刻了各種悲淒的思鄉詩句和反共的標語。

我家屋子高不及丈,是一廳二房兩廂的石屋,一邊住我父母兄弟姐姐一家九口(我有四位姐姐、一位哥哥和一位弟弟),另一邊住了大叔公和三位堂叔叔的妻兒十幾人。在六呎平方的木板床鋪上,擠了父母兄弟還有我自己,而狹小髒濕的廳中泥地上,還住進從大陸撤退而來的一個班的軍人。他們九位壯漢席地而眠,佔用了我家的空間,還把屋子外牆刷上白灰,寫上大標語「反攻大陸」、「解救同胞」……。這些,都是從我懂事起有着的記憶。

澎湖群島,因《外婆的澎湖灣》一曲名聞遐邇,它是由六十四個大小不同的島嶼組成,全縣人口十餘萬人,位於台灣海峽中央,東距台灣本島嘉義縣海岸廿四浬,西離大陸福建約七十五浬,是國共內戰後期國府遷台後,用作防禦共軍攻台的第二前線,也是當時防衛台海安全的重要天然軍港。當年軍民集會演說中常常有人稱呼「澎湖是反攻大陸最好的跳板」。

列島均是玄武岩柱狀地貌的海嶼。這許許多多柱狀節理的玄武岩,是一千三百萬年前火山爆發湧出地表的熔岩,經漫漫歲月演化而形成。

史載隋唐兩朝已有先民移居澎湖本島墾荒。我的先祖是明末鄭成功年代,由福建漳浦經金門、因捕魚遷徙而來到澎湖。

虎井島就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虎井島是澎湖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島嶼成狹長狀,長約四公里,寬僅約○.九公里。分東山和西山,山高不及百米,山頭是一排排很壯觀的玄武岩崖壁,兩山之間山坳處就是我們居住和生活的村子。村民多姓陳、翁、劉、蔡,這些姓氏的祖先都是二百年前,由澎湖本島的漁民相繼以舢舨搖櫓到島上,捕魚拾貝而定居下來的。鼎盛時期(廿世紀五十年代)人口達千餘人,基本生活原始而十分艱苦。

 

童年品學兼優.捕魚維生

我小學時,每逢大潮,常跟母親夜間到海灘摸拾海螺貝類,也常隨舅父到海邊撒網捕魚。每年春雨過後,則陪伴母親和姐姐們到山上,播種地瓜、高粱、花生;那時我趕牛操犁,一手撒種子,一面赤腳淹泥等農活,我都很熟巧。每逢秋收季節,我就趁課餘時參加母親和姐姐們的勞動。父親因雙目失明,行動不便,大多農活由母親和姐姐負責,我則從旁協助。

島上生計全賴自耕收成的農作物。一次,我為了挑乾高粱莖回家,以當煮食的柴火,可是人矮擔子重,挑到山坡台階處,失了平衡從石級上滾下,滿臉是血,染濕衣襟,被軍人抱進營房裏敷藥,留下額頭一條一吋長的傷疤,隱在皺紋中永伴我一生。

虎井島,距澎湖本島主要城鎮馬公市十三浬,小時候交通工具是風帆加搖櫓的木頭船。偶爾有軍用的機動交通船運送軍需。秋天之後,常刮強烈的東北季風,波濤洶湧,交通終月斷絕。一年中能跟隨大人到城鎮馬公市街走一趟,是唯一夢中的盼望。

回憶小學年代,無限感懷,由於學校原有的一間平房教室,以及約一萬平方呎的操場,被退守的國軍佔用,我們全校師生一百多人,六個班級,分散在村中破民房、舊棧舍、或空棄的牛棚中上課。

每天早晨,同學們在海灘上集合進行升旗和體操,遇到冬天季節,寒風刺骨,穿着破衣,光着赤腳,站在尖刺的碎石地上唱國歌,聽校長訓話,又隨老師口令做早操,彈跳時腳底刺痛難當,陣陣海風挾著浪花打過來,凍得我們大群孩子淚珠鼻水直流,不停用手背拭擦。朝會完畢,各班級才分散到村子不同地點去上課。

這情況直到我三年級下學期,軍隊歸還學校,政府也加建了二間課室,我們才歡歡喜喜有了正式的校園。

我小學成績優良、常當級長、每學期都獲品學兼優獎狀,但因交通不便,加上升學風氣不普遍,又家庭生計所逼,畢業後就開始隨族親大人們出海捕魚謀生。

 

(二)事親至孝 悲懷濟世

海島的生活落後而貧窮,主食是自耕收成的地瓜(又叫蕃薯),或刨絲曬乾的地瓜絲或高粱米,副食是在山邊自種的野菜(又叫高麗菜)和白蘿蔔。這兩種副食也可以做成酸菜和菜乾,方便儲存到冬季食用。

海島雖然魚貝很多,但是要視乎季節和潮汐。一年裏,大半時間北風呼嘯,強風巨浪掀起的浪花覆蓋整個村子。若捕獲值錢的海魚或貝類,都會盡量趁新鮮或加工後,送到城鎮市場賣錢,以採購生活用品。

 

家境貧困.欠債度日

從我懂事起,父親雙眼已失明,家境窮困,一家九口只能省吃儉用。一碟鹹魚的剩渣放在破竹櫃中,會重複幾天拿出來,搭配地瓜絲粥進食。有時候有死蟑螂泡在碟子裏,用筷子把牠挾出丟掉後,一家人照樣扒一口地瓜絲粥,點一下鹹魚渣添味,直到吃飽。

記憶中我十六歲之前,所穿衣物不是父親和哥哥的破衣,就是經母親和姐姐改縫而成的軍人舊服。還記得讀小學三年級時,親眼目睹村中一位經濟較好的族親,他來向父親追討台幣七千元的欠債,而父親竟無錢清還的尷尬場面。

島民生活窮困,缺乏衛生常識,也沒有駐島醫生。母親和姐姐經常閙肚疼或頭暈,我們一羣小孩子幾乎個個都營養不良,肚子大大,皮膚生瘡,頭上還長了癩,自己也不例外;遇有重病者,只是從井裏打水喝,或到廟裏向神明求籤,乞香灰泡水飲;再不痊癒就用冥紙畫了一個簡單的人形,如果病者是男人便寫上「大士替身」,若是女士便寫「夫人替身」字樣,拿到村口僻靜地方撒掉。我就常幫大人們畫這類東西。很簡單,在冥紙上用毛筆畫一個圓圈,圈中畫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兩個耳朵,頭上加三撇當頭髮,之後畫橢圓形的身子和兩腳兩手,加上手掌和腳掌,最後問病者是男或是女,寫好「大士替身」,或「夫人替身」,就可交付來求者。通常來求者都會默然點頭致謝,而後離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