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材質之美 室內材料設計與應用》作為介紹室內裝飾材料的書籍,以圖、表、文并茂的方式,分別從認識材料、材料的特性、材料的分類、從設計到表達、材料的審美解讀與設計創新、材料設計的發展與未來這六個方面對室內設計中材料的運用進行全方位的介紹。本書不僅可以讓讀者掌握在室內設計中的常用材料,更能讓讀者懂得如何欣賞材料、合理運用材料以及用開放性思維對材料進行組合創新。本書內容新穎、系統全面、獨具特色,適用于專業院校的學生及社會從業人員。
作者簡介
李朝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環境藝術設計系黨支部書記 ,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常務理事、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設計師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府采購評標專家。
名人/編輯推薦
《材質之美 室內材料設計與應用》在定位上有別于其他市場圖書只是單純對材料的分類加以分析的特點,從室內設計師的角度出發,從材料的功能、視覺、感覺、審美等特性對材料本身進行分析,并結合現階段水準較高的設計作品詳細講解。
《材質之美 室內材料設計與應用》注重設計手法中材料的創新,充分介紹了材料該如何運用以達到形態美、功能合理的設計目標這一過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以給設計師及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提供靈感和參考價值。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認識材料
第一節 材料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以天然材料與構造演變的傳統體系
一、木構造體系
二、石構造體系
第三節 以材料與技術進步演變的近現代流派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二、國際式的影響
三、多元化的當代
第四節 材料與室內設計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
第一節 材料的功能特性
一、裝飾功能
二、保護功能 前言
第一章 認識材料
第一節 材料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以天然材料與構造演變的傳統體系
一、木構造體系
二、石構造體系
第三節 以材料與技術進步演變的近現代流派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二、國際式的影響
三、多元化的當代
第四節 材料與室內設計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
第一節 材料的功能特性
一、裝飾功能
二、保護功能
三、環境調節功能
第二節 材料的視覺特性
一、顏色
二、光澤
三、紋樣
四、肌理
五、形狀和尺寸
第三節 材料的感覺特性
一、材料的質感
二、空間整體的感知
第四節 材料的審美特性
一、材料的時代性與動態性
二、材料的地域性與文化性
第五節 材料的依附特性
一、材料與構造
二、材料與工藝
第三章 材料的分類
第一節 基本分類
一、 按材料形態分類
二、 按裝修構造分類
三、 按使用部位分類
第二節 常用材料分類
一、石材類
二、木材類
三、人造板類
四、砂漿及清水混凝土
五、陶瓷類
六、玻璃類
七、卷材類
八、涂料類
九、金屬及型材類
十、線材類
十一、常用新型材料
第四章 從設計到表達
第一節 設計準備階段
一、設計草案
二、項目分析
第二節 設計思維與方法
一、設計思維
二、設計方法
第三節 概念設計階段
一、設計概念的建立
二、概念設計的表達
第四節 方案設計階段
一、方案設計的內容
二、材料設計的誤區
三、材料設計的關注點
四、材料樣板
五、材料設計的原則
第五節 施工圖設計階段
一、施工圖的概念
二、施工圖的作用
三、構造的類型
四、施工圖設計的重點
第五章 材質的審美解讀與設計創新
第一節 材質的細部之美
一、同種材料的單體之美
二、同類材料的組合之美
三、不同材料的對比之美
第二節 材質的內在之美
第三節 從材質到空間的整體之美
第四節 審美與品格
一、審美體驗與人格品性
二、審美境界與審美層次
第五節 堅守室內設計的創新底線
一、創新不能脫離本體功能
二、創新要尊重設計規律
三、創新要注重人文精神
四、創新要敬畏歷史經典
第六節 探尋材料設計的創新思路
一、材料設計的創新是室內設計創新的切入點
二、材料設計的創新是展現和傳承時代審美特征的重要路徑
三、發掘現有材料,拓展材料外延
四、組織材料重構,詮釋材料魅力
第七節 把握室內設計的正確理念
第六章 材料設計的發展與未來
第一節 基于綠色概念的材料設計
一、 綠色設計與綠色材料
二、 新型綠色材料的發展趨勢
三、 泛綠設計概念的導入
第二節 正視材料設計的時尚文化
一、 正確解讀流行與時尚
二、 時尚設計應敬畏傳統
三 、時尚設計應與時俱進
第三節 構建材料未來的發展策略
一、 基于生態文明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
二、 確立材料設計未來的發展理念
三、 提升設計教育的整體水準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章 認識材料
第一節 材料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以天然材料與構造演變的傳統體系
一、木構造體系
二、石構造體系
第三節 以材料與技術進步演變的近現代流派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二、國際式的影響
三、多元化的當代
第四節 材料與室內設計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
第一節 材料的功能特性
一、裝飾功能
二、保護功能 前言
第一章 認識材料
第一節 材料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以天然材料與構造演變的傳統體系
一、木構造體系
二、石構造體系
第三節 以材料與技術進步演變的近現代流派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二、國際式的影響
三、多元化的當代
第四節 材料與室內設計
第二章 材料的特性
第一節 材料的功能特性
一、裝飾功能
二、保護功能
三、環境調節功能
第二節 材料的視覺特性
一、顏色
二、光澤
三、紋樣
四、肌理
五、形狀和尺寸
第三節 材料的感覺特性
一、材料的質感
二、空間整體的感知
第四節 材料的審美特性
一、材料的時代性與動態性
二、材料的地域性與文化性
第五節 材料的依附特性
一、材料與構造
二、材料與工藝
第三章 材料的分類
第一節 基本分類
一、 按材料形態分類
二、 按裝修構造分類
三、 按使用部位分類
第二節 常用材料分類
一、石材類
二、木材類
三、人造板類
四、砂漿及清水混凝土
五、陶瓷類
六、玻璃類
七、卷材類
八、涂料類
九、金屬及型材類
十、線材類
十一、常用新型材料
第四章 從設計到表達
第一節 設計準備階段
一、設計草案
二、項目分析
第二節 設計思維與方法
一、設計思維
二、設計方法
第三節 概念設計階段
一、設計概念的建立
二、概念設計的表達
第四節 方案設計階段
一、方案設計的內容
二、材料設計的誤區
三、材料設計的關注點
四、材料樣板
五、材料設計的原則
第五節 施工圖設計階段
一、施工圖的概念
二、施工圖的作用
三、構造的類型
四、施工圖設計的重點
第五章 材質的審美解讀與設計創新
第一節 材質的細部之美
一、同種材料的單體之美
二、同類材料的組合之美
三、不同材料的對比之美
第二節 材質的內在之美
第三節 從材質到空間的整體之美
第四節 審美與品格
一、審美體驗與人格品性
二、審美境界與審美層次
第五節 堅守室內設計的創新底線
一、創新不能脫離本體功能
二、創新要尊重設計規律
三、創新要注重人文精神
四、創新要敬畏歷史經典
第六節 探尋材料設計的創新思路
一、材料設計的創新是室內設計創新的切入點
二、材料設計的創新是展現和傳承時代審美特征的重要路徑
三、發掘現有材料,拓展材料外延
四、組織材料重構,詮釋材料魅力
第七節 把握室內設計的正確理念
第六章 材料設計的發展與未來
第一節 基于綠色概念的材料設計
一、 綠色設計與綠色材料
二、 新型綠色材料的發展趨勢
三、 泛綠設計概念的導入
第二節 正視材料設計的時尚文化
一、 正確解讀流行與時尚
二、 時尚設計應敬畏傳統
三 、時尚設計應與時俱進
第三節 構建材料未來的發展策略
一、 基于生態文明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
二、 確立材料設計未來的發展理念
三、 提升設計教育的整體水準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前言
我們知道,在室內設計中,對空間氣氛的營造離不開形、色、材、光的有機整合,其中材料更是展現室內空間形態的物質基礎與載體。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材料的不斷更新,設計師對材料的解讀也更加深刻,材料語言已經成為現代室內設計的重要表現元素,為設計創新提供了可能。各種材料的色彩、質感、觸感、肌理、光澤、耐久性等特性的合理體現,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室內空間環境,產生不同的空間形態和視覺效果,并影響著人們對室內空間的心理感受和審美評價。正如“鳥巢”設計師、瑞士著名建筑師赫爾佐格所言:“有些東西不太引人注意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住在用混凝土造的房子里和住在用木、石建造的房子里是不同的,材料不只是形成了圍合空間的表面,而且也攜帶并表達著房屋的思想。”顯然,材料對于室內空間及環境的塑造影響頗大,并服從于空間整體,不能孤立地游離于整體之外;而空間更離不開材料的形態、質感、色彩和組合搭配,材料的構成語言詮釋著空間獨特的內在魅力。
毋庸置疑,材料對室內空間設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將有些室內設計稱為“材料設計”也并不為過。令人欣慰的是,在經濟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下,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對室內環境的品質也愈加重視;設計師也已逐步從原有傳統的設計思維中解脫出來,在設計中更加強調材料的使用方式和構造方法,通過新型材料的應用、傳統材料構造方式的變化來求得空間與形式的創新。對室內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逐步從過去只注重于功能實用性層面,或單純為裝飾而裝飾,開始轉向對材料的視覺、知覺與空間整體的綜合體驗及個性化感受,開始注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設計。
但在室內設計行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不難發現仍存在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和剖析。無論是室內行業職業的市場派,還是專業教育的學院派,一些人對材料的認識與應用仍存在著瓶頸及誤區:要么好大喜功,追求豪華氣派,缺失人文氣息;要么賣弄技巧、迎合時尚,漠視設計邏輯。通過本書,讀者可以系統認識、深入解讀材料設計,詮釋材質之美。本書力圖以不同視角、不同層面,闡釋常用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審美屬性,剖析材料設計的基本概念、組合搭配和構造規律;力圖以宏觀視野為提高材料設計的創新意識、堅守室內設計的創新底線,梳理出材料發展的設計思路、構建出材料未來的發展框架。總之,作為室內設計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師對材料知識的需要、掌握和運用無疑是剛性的。
實際上,一個優秀的室內設計師不僅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知識,更需要較好地運用和組織材料,注重材料與形式的協調性、材料與構造的協作性、材料與空間整體的統一性,以使設計創意得以充分體現,材質之美得以系統彰顯。本書中既有理論層面的系統性和指導性,也有實際案例的深入剖析;既有基礎層面的知識介紹,也有結合審美理念進行的解讀;既以文字闡述系統的專業知識,也通過豐富的圖示進行解析。本書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通過理性分析和系統闡釋,從宏觀視野更深層次發掘材料設計的潛質,以拓展材料表達的邊界,提升室內設計的表現力與創新力。
"
文摘
材料與設計、材料與人均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離開材料談設計, 只能是無米之炊。眾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起源和發展過程,材料也同樣如此。先是有為人遮風避雨而出現的簡單的建筑材料,后來慢慢 開始產生祭祀、審美等需求,材料也隨之逐步多樣化,并且富有美感。不論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天然材料,還是現代復合材料、當代低碳環保材料等,都說明材料與人類生產方式與生產力的發展息息相關,見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一般來說,我們可按照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融合的程度來區分建筑的內部空間,即室內(也包括材料)的發展階段。以界面裝飾為空間形象特征的第一階段,開放的室內形態與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貫穿于過去的漁獵采集和農耕時期;以空間設計作為整體形象表現的第二階段,自我運行的人工環境系統造就了封閉的室內形態,體現于目前的工業化時期;以科技為先導真正實現室內綠色設計的第三階段,在滿足人類物質與精神需求高度統一的空間形態下,實現詩意棲居的再度開放,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在生產工具極其簡陋的狩獵采集時期,生活方式和生產力水平決定了當時的人類不可能營造所謂“像樣”的建筑。正如《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可見這個時期的人工環境非常原始,基本上處在與自然環境共融的狀態,材料的使用也較為粗陋。
……
我們知道,在室內設計中,對空間氣氛的營造離不開形、色、材、光的有機整合,其中材料更是展現室內空間形態的物質基礎與載體。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材料的不斷更新,設計師對材料的解讀也更加深刻,材料語言已經成為現代室內設計的重要表現元素,為設計創新提供了可能。各種材料的色彩、質感、觸感、肌理、光澤、耐久性等特性的合理體現,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室內空間環境,產生不同的空間形態和視覺效果,并影響著人們對室內空間的心理感受和審美評價。正如“鳥巢”設計師、瑞士著名建筑師赫爾佐格所言:“有些東西不太引人注意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住在用混凝土造的房子里和住在用木、石建造的房子里是不同的,材料不只是形成了圍合空間的表面,而且也攜帶并表達著房屋的思想。”顯然,材料對于室內空間及環境的塑造影響頗大,并服從于空間整體,不能孤立地游離于整體之外;而空間更離不開材料的形態、質感、色彩和組合搭配,材料的構成語言詮釋著空間獨特的內在魅力。
毋庸置疑,材料對室內空間設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將有些室內設計稱為“材料設計”也并不為過。令人欣慰的是,在經濟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下,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對室內環境的品質也愈加重視;設計師也已逐步從原有傳統的設計思維中解脫出來,在設計中更加強調材料的使用方式和構造方法,通過新型材料的應用、傳統材料構造方式的變化來求得空間與形式的創新。對室內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逐步從過去只注重于功能實用性層面,或單純為裝飾而裝飾,開始轉向對材料的視覺、知覺與空間整體的綜合體驗及個性化感受,開始注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設計。
但在室內設計行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不難發現仍存在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和剖析。無論是室內行業職業的市場派,還是專業教育的學院派,一些人對材料的認識與應用仍存在著瓶頸及誤區:要么好大喜功,追求豪華氣派,缺失人文氣息;要么賣弄技巧、迎合時尚,漠視設計邏輯。通過本書,讀者可以系統認識、深入解讀材料設計,詮釋材質之美。本書力圖以不同視角、不同層面,闡釋常用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審美屬性,剖析材料設計的基本概念、組合搭配和構造規律;力圖以宏觀視野為提高材料設計的創新意識、堅守室內設計的創新底線,梳理出材料發展的設計思路、構建出材料未來的發展框架。總之,作為室內設計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師對材料知識的需要、掌握和運用無疑是剛性的。
實際上,一個優秀的室內設計師不僅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知識,更需要較好地運用和組織材料,注重材料與形式的協調性、材料與構造的協作性、材料與空間整體的統一性,以使設計創意得以充分體現,材質之美得以系統彰顯。本書中既有理論層面的系統性和指導性,也有實際案例的深入剖析;既有基礎層面的知識介紹,也有結合審美理念進行的解讀;既以文字闡述系統的專業知識,也通過豐富的圖示進行解析。本書在新的時代語境下,通過理性分析和系統闡釋,從宏觀視野更深層次發掘材料設計的潛質,以拓展材料表達的邊界,提升室內設計的表現力與創新力。
"
文摘
材料與設計、材料與人均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離開材料談設計, 只能是無米之炊。眾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起源和發展過程,材料也同樣如此。先是有為人遮風避雨而出現的簡單的建筑材料,后來慢慢 開始產生祭祀、審美等需求,材料也隨之逐步多樣化,并且富有美感。不論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天然材料,還是現代復合材料、當代低碳環保材料等,都說明材料與人類生產方式與生產力的發展息息相關,見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一般來說,我們可按照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融合的程度來區分建筑的內部空間,即室內(也包括材料)的發展階段。以界面裝飾為空間形象特征的第一階段,開放的室內形態與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貫穿于過去的漁獵采集和農耕時期;以空間設計作為整體形象表現的第二階段,自我運行的人工環境系統造就了封閉的室內形態,體現于目前的工業化時期;以科技為先導真正實現室內綠色設計的第三階段,在滿足人類物質與精神需求高度統一的空間形態下,實現詩意棲居的再度開放,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在生產工具極其簡陋的狩獵采集時期,生活方式和生產力水平決定了當時的人類不可能營造所謂“像樣”的建筑。正如《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可見這個時期的人工環境非常原始,基本上處在與自然環境共融的狀態,材料的使用也較為粗陋。
……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