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在全球化浪潮上,臺灣該如何自處?
「全球」已成為傳播研究中,一個探索傳播訊息流通無從迴避的視野,而各種全球化過程或勢力對於民族國家的穿透,以及「地方」的境遇或回應機制,也是邁入二十一世紀後的國際傳播必須嚴肅以對的課題。因此具體而言,本書探討的範圍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 全球視野
鋪陳全球或跨國訊息流通的現狀與幾個問題脈絡,討論了國際傳播的思潮演進、傳播與通訊市場、跨國治理、傳播科技,以及國際新聞交流等議題。
第二部分 地方對策
在國族的層次下,探究地方因應全球化的對策,討論了國族文化、閱聽人,以及傳播與文化治理策略。
作者簡介
唐士哲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傳播研究系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經歷/
媒體改造學社成員、《傳播與管理研究》創刊主編
學術專長/
媒介思想史、媒介社會學、全球化理論
魏 玓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社會科學系傳播與媒體研究博士
現職/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經歷/
媒體改造學社、《共誌》成員
學術專長/
傳播政治經濟學、影像文化、影視政策、全球化與文化
名人/編輯推薦
「立足在地且觀點原生,卻有普世的訴求與價值。熟讀本書,既能掌握國際傳播的歷史與沿革,必然也對如何改善國人的傳媒環境、豐富我們的國際認知,會有領悟。」
──傳播學者 馮建三
序
《禮記》的〈禮運大同篇〉是這麼作結語的:「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白話的意思是:即便家裡的窗戶不關、門不上鎖,也不需要有所擔憂,這就是大同世界了!
華人社會的「大同」思想,起源於兩千多年前兵馬倥傯的戰爭時代。那時候書不同文、車不同軌猶如當前我們所體認的「全球社會」;但其所蘊含的世界主義胸懷,已論及平等的公民待遇、同等的民主自由權利,以及一個與外鄰修好、沒有猜忌與盜匪的理想社會。
單就技術層面來說,當代的傳播媒介網絡或許可能成為創造大同社會的先鋒。姑且不論傳播文化是否有助於打造「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的禮樂社會,單就衛星、網路與行動通訊撲天蓋地下,個資與隱私棄守而言,「外戶而不閉」已成為個體傳播經驗的「心靈現實」。
然而當技術配置遭逢特定的傳媒組織經營模式、資本化誘因,以及國際間不平等的政治權力關係,門戶之見仍是體現國際傳播的「政治現實」。「行遍全球」的資訊跨界流通對許多地方而言,遠非眼界的解放,而是差異、排除與成見的生成。在這過程中,交雜了國族國家的主體意識與去主體化焦慮、去國族化的跨國或全球資本誘因,以及對於世界體系抱持定見的國際組織、規範、協議,此外更有因資源分配不均而極端化的社會階級矛盾。
這些因素加總起來,使得國際傳播的課題化與問題化,其背後往往不是價值觀衝突,便是被特定商品化意識漂染過的文化多元性。自1980年代以來席捲全球的新自由主義浪潮,其所造成的市場化思維擴張、公共生活限縮,大抵更加遽了問題的急迫性。
本書希望對於指出這個急迫性有所貢獻,它源於兩個企圖:其一是更新國際傳播研究的視野,檢視因為國際政經局勢變化而湧現的新問題、新經驗資料與學術論述;其二則是在已出現不少西文中譯本的前提下,產出一本融會在地觀點、生活經驗與語彙,且顧及不同面向的教科書。
循此初衷,我們為此書建構一個較全觀的格局,處理包括思潮、市場發展、治理、新聞、科技,以及「地方」層次下的在地閱聽人、國族認同,和傳播文化政策等課題。各章籌寫時,希望盡量求格局廣泛。即便我們知道這會犧牲深度,但我們相信作為相關課程的教科書,多重面向的觸探更甚於單一面向的挖掘。因此,若讀者感覺點到為止、隔靴搔癢,我們雖難辭其咎,但並不引以為憾。
在一切重視效率,以及可量化的學術影響力的學術環境裡,單純為了一門課程書寫一本教科書所兌現的勞動價值,可能遠遜於經國際索引認證過的單篇期刊論文,因此不是一門「好交易」。但我們寧可相信大學的博雅教育裡,仍需要一些具統攝功能的基礎文本作為課程的骨幹、課堂論辯的箭靶。本書的成書過程漫長,感謝三民書局對於出版進度拖延的海量容忍,編輯翁英傑的耐心校閱與出色編輯,更增加這本書的可讀性,一併致謝。
唐士哲、魏玓
謹識於2014年夏至
目次
作者序
緒 論
第一部 全球視野
第一章 堅實化無形?國際傳播的思潮演變
前 言
一、發軔:二十世紀初的宣傳研究
二、冷戰時期的國際傳播研究:發展傳播與文化帝國主義
(一)發展傳播
(二)文化帝國主義
三、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傳播研究:全球化
(一)資本主義全球化
(二)世界體系
(三)現代性的結果
(四)全球意識
(五)美好富庶的全球化世界
四、全球化與傳播:勾勒一些問題意識
(一)全球媒介市場
(二)傳播科技造成的全球流通
(三)國際政治與國家對文化的干預
(四)地方文化產業和制度的變遷
(五)全球化的矛盾文化結果
五、小 結
第二章 商賈無祖國?全球傳媒市場的資本流通路徑
前 言
一、新自由主義與去管制的全球傳播市場
二、全球媒體集團的形成
三、集團化策略與綜效
四、跨國企業的商品化策略
五、全球傳媒市場的彈性化生產
六、區域影視市場與多種形式的資本流通
(一)合 製
(二)創意流通
(三)離岸製作
七、全球傳播市場:流動的資本,不平等的累積與支配
第三章 世界一家親?跨國治理的過往與現狀
前 言
一、國際傳播的治理政制
二、聯合國與傳播權保障
(一)管制與國家發展
(二)重建「新世界資訊與傳播秩序」(NWICO)
三、全球化趨勢下的新治理政制:「開放經濟」
(一)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到世界貿易組織(WTO)
(二)歐洲聯盟(EU)
(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四)南錐共同市場(MERCOSUR)
(五)亞洲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
四、跨國治理的演變
第四章 天涯共此時?傳播科技的全球連通性
前 言
一、直播衛星與主權爭議
二、衛星的市場化
三、衛星帶動影視文化的多方流通
四、網際網路與匯流
五、克服數位落差?或是侵入性支援?
六、網路的跨國治理
七、網路與全球社會
八、全球通訊網絡與公共財
第五章 雞犬不相聞?國際新聞流通的複雜圖像
前 言
一、通訊社
(一)通訊社的發展與功能
(二)通訊社與國家主權
(三)區域通訊社與NWICO
(四)科技與市場競爭下的通訊社
(五)國際新聞的霸權世界觀
二、衛星新聞頻道
(一)電子媒介新聞的跨國化
(二)7/24新聞模式與CNN化的新聞
(三)非西方觀點的崛起
(四)區域新聞頻道與脈絡客觀性
(五)衛星新聞頻道的象徵意涵
三、網路公民新聞
(一)網路與公民新聞
(二)網路新聞意義的再框架
(三)獨立新聞媒體的意涵
四、全球新聞流通的複雜圖像
第二部 地方策略
第六章 月是故鄉明?全球與地方的辯證
前 言
一、國族與國族文化
二、國族文化架構的挑戰
三、全球化下的文化混雜
四、通俗文化內容的變與不變
五、另類視角:批判性修正
(一)權力與文化混雜
(二)文化全球化的根本邏輯
(三)重新正視國家與國族的重要性
六、臥虎藏龍或名揚四海?
第七章 千里共嬋娟?國際傳播中的閱聽人
前 言
一、被動與主動之辯
二、全球化下的主動閱聽人
三、再思考「文化接近性」
四、批判立場與方法論釐清
五、認同與流離
六、小結:回歸批判的閱聽人接收研究
(一)全球架構的權力關係
(二)微觀與巨觀/在地與全球的辯證與接合
(三)文化消費的資源差異與差距
第八章 國治天下平:邁向一個全球視野的傳播治理
前 言
一、當前超國家治理的特徵與盲點
二、重拾文化的公共意涵:聯合國文化多樣性公約
三、國家介入的必要性
(一)類型I:經濟防禦性手段
(二)類型II:文化防禦性手段
(三)類型III:經濟進攻性手段
(四)類型IV:文化進攻性手段
四、《魔戒》的誘惑
五、小結:兼融全球與在地視野的傳播治理
(一)支持並落實「文化例外」與促進文化多樣性等進步理念
(二)促進建立公共性的全球傳播通路
(三)改良國際智慧財產權制度,確保更廣泛便利的公眾近用
(四)重新思考並充分發揮「公共媒體服務」的功能
(五)推動平等互惠的國際傳播與文化合作
譯名對照表
參考書目
評論 新增評論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