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你知道菩薩為什麼低眉嗎?李叔同談佛》是弘一法師一生體悟和修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本書主要收錄了大師出家前後的雜記、文藝作品及講演錄、格言別錄等晚年開示佛徒的講稿,從“一念起”“二玄想”“三覺悟”“四境界”,層層深入,不僅向常人揭示了其與佛結緣及至出家之因緣,更是以自己的修佛心得向眾人開示佛門的真諦。大師的佛學思想體系,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大師的演講稿與處世格言曾被梁實秋、林語堂等人譽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其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仰,溥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趙朴初
佛終生說法,都是為救濟眾生,他正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的。——朱光潛
他的出家,他的弘法眾生,都是夙願使然,而且都是稀有的福德。——夏丏尊
李先生的放棄教育與藝術而修佛法,好比出於幽谷,遷于喬木,不是可惜的,正是可慶的。——豐子愷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立的一個人。——林語堂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張愛玲
序
代序: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弘一法師述,高勝進筆記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寺廟之多約有兩千餘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風》社要出關於《西湖》的增刊,由黃居士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範圍太廣泛了,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於短期間內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值得追味的幾件零碎的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念我出家的經過。
一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七月(本篇所記年月,皆依舊曆)。在杭州住了約一個月光景,但是並沒有到寺院裡去過。只記得有一次到湧金門外去吃過一回茶而已,同時也就把西湖的風景稍微看了一下子。
第二次到杭州時,那是民國元年的七月裡。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了。
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離西湖很近,只兩裡路光景。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當民國初年的時候,西湖那邊的情形,完全與現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牆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了。
在景春園的樓下,有許多的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個人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面吃茶,同時還憑欄看看西湖的風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了。我吃茶之後,也常常順便到那裡去看一看。
當民國二年夏天的時候,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裡住了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在出家人的範圍之內,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樓上。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出家的客人住的。當時我住在裡面的時候,有時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裡卻感覺很有意思呢!
記得那時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學校裡有一位名人來演講,那時,我和夏丏尊居士兩人,卻出門躲避而到湖心亭上去吃茶了。當時夏丏尊曾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那時候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
二
到了民國五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誌中有說及關於斷食方法的,謂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個時候患有神經衰弱症,若實行斷食後,或者可以痊癒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至於斷食的地點呢?總須先想一想,考慮一下,似覺總要有個很幽靜的地方才好。當時我就和西泠印社的葉品三君來商量,結果他說在西湖附近的地方,有一所虎跑寺,可作為斷食的地點。那麼,我就問他,既要到虎跑寺去,總要有人來介紹才對,究竟要請誰呢?他說有一位丁輔之,是虎跑寺的大護法,可以請他去說一說。於是他便寫信請丁輔之代為介紹了。因為從前那個時候的虎跑,不是像現在這樣熱鬧的,而是遊客很少,且是個十分冷靜的地方啊。若用來作為我斷食的地點,可以說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的時候,我還不曾親自到過。於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邊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間房裡住好。看的人回來說,在方丈樓下的地方,倒很幽靜,因為那邊的房子很多,且平常的時候都是關起來,遊客是不能走進去的。而在方丈樓上,則只有一位出家人住著而已。此外並沒有什麼人居住。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樓下的那間屋子裡了。
我住進去以後,常常看見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經過,即是住在樓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卻十分歡喜呢!因此就時常和他談話,同時他也拿佛經來給我看。
我以前雖然從五歲時,即時常和出家人見面,時常看見出家人到我的家裡念經及拜懺。而于十二三歲時,也曾學了放焰口。可是並沒有和有道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時,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內容是怎樣,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們那種生活,卻很歡喜而且羡慕起來了。
我雖然在那邊只住了半個多月,但心裡頭卻十分愉快,而且對於他們所吃的菜蔬,更是歡喜吃。及回到學校以後,我就請用人依照他們那樣的菜煮來吃。
這一次,我之到虎跑寺去斷食,可以說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三
及到民國六年的下半年,我就發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時候,我即請了許多經,如《普賢行願品》、《楞嚴經》、《大乘起信論》等很多的佛經。而于自己的房裡,也供起佛像來,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等的像。於是亦天天燒香了。
到了這一年放年假的時候,我並沒有回家去,而是到虎跑寺裡面去過年了。我仍舊住在方丈樓下。那個時候,則更感覺得有興味了,於是就發心出家。同時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樓上的出家人做師父。他的名字是弘祥師。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紹我拜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在松木場護國寺裡居住的。於是他就請他的師父回到虎跑寺來,而我也就於民國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於此年的暑假來入山的。而預先在寺裡面住了一年後,然後再實行出家的。當這個時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學習兩堂功課。在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於是我就先於兩天前到虎跑去,在那邊誦了三天的《地藏經》,為我的母親回向。到了五月底的時候,我就提前先考試。而於考試之後,即到虎 跑寺入山了。
到了寺中一日以後,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預備轉年再剃度的。及至七月初的時候,夏丏尊居士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還未出家,他就對我說:“既住在寺裡面,並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即出家,那是沒有什麼意思的,所以還是趕緊剃度好。”
我本來是想轉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勸,於是就趕緊出家了。便於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所以就在那天落髮。
落髮以後,仍須受戒的,於是由林同莊君的介紹,而到靈隱寺去受戒了。靈隱寺是杭州規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對著它是很歡喜的。
我出家以後,曾到各處的大寺院去看過,但是總沒有像靈隱寺那麼的好。八月底,我就到靈隱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卻很客氣,叫我住在客堂後面芸香閣的樓上。
當時是由慧明法師做大師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裡遇到這位法師了。他看到我時,就說起既是來受戒的,為什麼不進戒堂呢?雖然你在家的時候是讀書人,但是讀書人就能這樣地隨便嗎?就是在家時是一個皇帝,我也是一樣看待的。那時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樓上,而於戒堂裡面有了緊要的佛事時,方命我去參加一兩回的。
那時候我雖然不能和慧明法師時常見面,但是看到他忠厚篤實的容色,卻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後,我仍回到虎跑寺居住。到了十二月底,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後即常常到別處去,沒有久住在西湖了。
……(此處有刪節)
目次
代序: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一念起:餘出家之因緣
初到世間的慨歎
遇見精神的出生地
藝海暢遊的樂趣
遁入空門的修行
斷食日誌
餘弘律之因緣
弘律願文
二玄想:從佛法中得到
佛法大意
佛法十疑略釋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學習初步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切莫誤解佛教
受十善戒法
受八關齋戒法
授三皈依大意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
三覺悟:常隨佛學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改習慣
改過實驗談
放生殺生之果報
敬三寶
律學要略
問答十章
淨土法門大意
初發心者在家律要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華嚴經》讀誦研習入門次第
四境界:慈悲喜舍
悲智頌
南閩十年之夢影
最後之□□
人生之最後
臨滅二偈
晚晴集
格言別錄
附錄一:詩詞歌錄
附錄二:弘一大師年表
書摘/試閱
初到世間的慨歎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東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這是一座四進四出的進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間的進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當地的聲名更加顯赫了。但是,他為官不久,便辭官返鄉了,開始經商。在晚年的時候,他虔誠拜佛,為人寬厚,樂善好施,被人稱為“李善人”。而這就是我的父親。
我是光緒六年,在這個平和良善的家庭中出生的。生我時,我的母親只有二十歲,而我父親已近六十八歲了。這是因為我是父親的小妾生的,也正是如此,雖然父親很疼愛我,但是在那時的官宦人家,妾的地位很卑微,我作為庶子,身份也就無法與我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相比。從小就感受到這種不公平待遇所給我帶來的壓抑感,然而只能是忍受著,也許這就為我今後出家埋下了伏筆。在我五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了。沒有了父親的庇護和依靠,我與母親的處境很是困難,看著母親一天到晚低眉順眼、謹小慎微地度日,我的內心感到很難受,也使我產生了自卑的傾向。我養成了沉默寡言的內向性格,終日裡與書作伴,與畫為伍。只有在書畫的世界裡,我才能找到快樂和自由!
聽我母親後來跟我講:在我降生的時候,有一隻喜鵲叼著一根橄欖枝放在了產房的窗上,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佛賜祥瑞。而我後來也一直將這根橄欖枝帶在身邊,並時常對著它祈禱。由於我的父親對佛教的誠信,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接觸到佛教經典,受到佛法的薰陶。我小時候剛開始識字,就是跟著我的大娘,也就是我父親的妻子,學習念誦《大悲咒》和《往生咒》。而我的嫂子也經常教我背誦《心經》和《金剛經》等。雖然那時我根本就不明白這些佛經的含義,也無從知曉它們的教理,但是我很喜歡念經時那種空靈的感受。也只有在這時我能感受到平等和安詳!而我想這也許成為我今後出家的引路標。
我小時候,大約是六七歲的樣子,就跟著我的哥哥文熙開始讀書識字,並學習各種待人接物的禮儀,那時我哥哥已經二十歲了。由於我們家是書香門第,又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官商世家,所以一直就沿襲著嚴格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哥哥對我方方面面的功課,都督教得異常嚴格,稍有錯誤必加以嚴懲。我自小就在這樣嚴厲的環境中長大,這使我從小就沒有了小孩子應有的天真活潑,也疑我的天性遭到了壓抑而導致有些扭曲。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承認,那就是這種嚴格施教,對於我後來所養成的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作風是起了決定作用的,而我後來的一切成就幾乎都是得益於此,也由此我真心地感激我的哥哥。
當我長到八九歲時,就拜在常雲政先生門下,成為他的入室弟子,開始攻讀各種經史子集,並開始學習書法、金石等技藝。在我十三歲那年,天津的名士趙幼梅先生和唐靜岩先生開始教我填詞和書法,使我在詩詞書畫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功力也較以前深厚了。為了考取功名,我對八股文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因此得以在天津縣學加以訓練。在我十六歲的時候,我有了自己的思想,因過去所受的壓抑而造成的“反叛”傾向也開始抬頭了。我開始對過去刻苦學習是為了報國濟世的思想不那麼熱衷了,卻對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戲曲,也因此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票友。在此期間,我結識過一個叫楊翠喜的人,我經常去聽她唱戲,並送她回家,只可惜後來她被官家包養,後來又嫁給一個商人作了妾。
由此後我也有些惆悵,而那時我哥哥已經是天津一位有名的中醫大師了,但是有一點我很不喜歡,就是他為人比較勢利,攀權附貴,嫌貧愛富。我曾經把我的看法向他說起,他不接受,並指責我有辱祖訓,不務正業。無法,我只有與其背道而馳了,從行動上表示我的不滿,對貧賤低微的人我禮敬有加,對富貴高傲的人我不理不睬;對小動物我關懷備至,對人我卻不冷不熱。在別人眼裡我成為了一個怪人,不可理喻,不過對此我倒是無所謂的。這可能是我日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的決定因素!
遇見精神的出生地
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歲月都是在南方度過的,這其中,杭州是我人生道路發生重大轉變的地方。作為一名高校的藝術教師,我在浙一師的六年執教生涯中業績斐然;作為一個諸藝略通的人,那段時期也該算我藝術創作的一個鼎盛期吧。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杭州,我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歸宿,最終步入了佛門。
1912年3月,我接受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次年更名為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務長經亨頤的邀請,來該校任教。我之所以決定辭去此前在上海《太平洋報》極為出色的主編工作,除了經亨頤的熱情邀請之外,西湖的美景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經亨頤就曾說我本性淡泊,辭去他處厚聘,樂居於杭,一半勾留是西湖。
我那時已人到中年,而且漸漸厭倦了浮華聲色,內心渴望著一份安寧和平靜,生活方式也漸漸變得內斂起來。我早在《太平洋報》任職期間,平日裡便喜歡離群索居,幾乎是足不出戶。而在這之前,無論是在我的出生和成長之地天津,還是在我“二十文章驚海內”的上海,抑或是在我渡洋留學以專攻藝術的日本東京,我一直都生活在風華旋裹的氛圍之中,隨著這種心境的轉變,到杭州來工作和生活,便成了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1918年8月19日,農曆七月十三,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聖誕,我便於這一天在虎跑寺正式剃髮出家了,法名演音,號弘一。
到了9月下旬,我移錫靈隱受戒。正是在受戒期間,我輾轉披讀了馬一孚送我的兩本佛門律學典籍,分別是明清之際的兩位高僧蕅益智旭與見月寶華所著的《靈峰毗尼事義集要》和《寶華傳戒正範》,不禁悲欣交集,發願要讓其時弛廢已久的佛門律學重光於世。可以說,我後來的一切事物就是從事對佛教律學的研究,如果說因此取得了一點成績,也正是由此開始起步的。
對於我的出家,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實,我為此寫過一篇《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對於自己出家的原由與經過作了詳細的介紹,無論如何,在我看來,佛教為世人提供了一條對醫治生命無常這一人生根本苦痛的道路,這使我覺得,沒有比依佛法修行更為積極和更有意義的人生之路。當人們試圖尋找各種各樣的原因來解釋我走向佛教的原因之時,不要忘記,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正是來自於佛教本身。就我皈依佛教而言,杭州可以說是我精神上的出生地。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