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HEY YOU!
眼看人生上半場快結束,還沒想到下半輩子怎麼過!?
別怕,三位樂活大叔駕到!生活、理財、健康樣樣罩,
教你如何及早打造黃金人生下半場,從現在開始,你的人生夢想才正要實現!
一本三十五歲起,即可提前準備的退休概念指南
達人專業提點,完全無痛學習
三十五歲以後,對於人生下半場(退休)你有什麼想像?
或許有人會說:「退休離我如此遙遠……」
但三十五歲之後,四十歲的人生一轉眼到來,再渾渾噩噩過活的話,五十歲的終點也不遠了……
不要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因為它不會直的。財富和健康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樣,快樂生活同樣需要用心經營才可能獲得。臨時抱佛腳效果必定不佳,「幸福下半生」得靠平時積累,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掌握樂活三原則,及早打造黃金人生下半場
做一個「快樂過生活」的信徒
老黑教你樂活之必要—
人愈來愈長壽,退休不只健康財富,更要學習「過生活」
施昇輝教你理財之必要—
退休存多少錢才夠?教你只買一支股,人生下半場不用苦
王健宇教你健康之必要—
不要輕忽中老年的身體保健,本書教你透過健檢全盤掌握身體狀況,以及正確的醫病觀念
各界名人推薦
谷村(邱)明政(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東京支店長)
林茂昌(理財暢銷書《用心於不交易》作者)
侯昌明(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飛碟電台《好男好女過日子》主持人)
黃文華(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主持人)
羅際夫(正聲廣播電台《財經早知道》主持人)
眼看人生上半場快結束,還沒想到下半輩子怎麼過!?
別怕,三位樂活大叔駕到!生活、理財、健康樣樣罩,
教你如何及早打造黃金人生下半場,從現在開始,你的人生夢想才正要實現!
一本三十五歲起,即可提前準備的退休概念指南
達人專業提點,完全無痛學習
三十五歲以後,對於人生下半場(退休)你有什麼想像?
或許有人會說:「退休離我如此遙遠……」
但三十五歲之後,四十歲的人生一轉眼到來,再渾渾噩噩過活的話,五十歲的終點也不遠了……
不要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因為它不會直的。財富和健康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樣,快樂生活同樣需要用心經營才可能獲得。臨時抱佛腳效果必定不佳,「幸福下半生」得靠平時積累,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掌握樂活三原則,及早打造黃金人生下半場
做一個「快樂過生活」的信徒
老黑教你樂活之必要—
人愈來愈長壽,退休不只健康財富,更要學習「過生活」
施昇輝教你理財之必要—
退休存多少錢才夠?教你只買一支股,人生下半場不用苦
王健宇教你健康之必要—
不要輕忽中老年的身體保健,本書教你透過健檢全盤掌握身體狀況,以及正確的醫病觀念
各界名人推薦
谷村(邱)明政(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東京支店長)
林茂昌(理財暢銷書《用心於不交易》作者)
侯昌明(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飛碟電台《好男好女過日子》主持人)
黃文華(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主持人)
羅際夫(正聲廣播電台《財經早知道》主持人)
作者簡介
樂活家 田臨斌
外號老黑,一九六○年出生於台北,師大附中、成功大學畢業,在殼牌石油公司工作二十二年,曾擔任該公司在台CEO、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等職,卻在四十五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與另一半Olivia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後的樂活人生。
離開職場後,他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將它當成人生職志之外,出於興趣,還考上高雄街頭藝人證,每週一次在愛河邊以吉他彈唱英文老歌;也因為老婆的愛好,跟著喜歡上旅行,兩人目前親身研究體驗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方式,矢志成為「懶人旅行達人」,並將更多旅行方式及生活體驗和讀者朋友分享。著有《從CEO到樂活家:白領打工仔,45歲退休全記錄》、《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懶人大旅行》。
樂活投資達人 施昇輝
同時也是電影愛好者。台大商學系畢業後,曾任雜誌社行銷企劃,接著又任職遠東紡織/遠東百貨總經理室。一九八八年證券商執照開放當時,投身證券市場,歷任大順證券/群益證券/統一證券/日盛證券承銷協理,到二○○三年離開職場,成為專職股市投資人。
近年只以一支股票為主,做為進出股市的標的,並樂於分享其投資理財心法,於是出版了第一本書《只買一支股,勝過18%》,旋即贏得廣大迴響,正式躍入暢銷作家之林。如今他希望繼續一一寫下自己的人生經驗,與讀者一同分享。另著有《理財不必學,就能輕鬆賺》、《一張全票,靠走道:青春歐吉桑的電影本事》。
人氣醫師 王健宇
五年級生,台北市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任忠孝醫院家醫科醫師、台北大學專任特約醫師、飛碟電台《生活大師》之諮詢醫師,也是東森熱門節目《57健康同學會》、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台灣藝術電視台《健康看我》等人氣節目爭相力邀的專業來賓。
於民國八十七年至今從事基層醫療多年,貫徹慢活哲學的他,工作時間只有其他醫師的一半,人生最大興趣是蒐集無敵鐵金剛玩具,有生之年希望為它們立傳出書。現育有一子一女。著有《醫生的開竅教養學》、《為什麼你的病總是看不好》,並為醫學漫畫《住院醫師PGY》、《住院醫師PGY II》擔任醫學審譯。
外號老黑,一九六○年出生於台北,師大附中、成功大學畢業,在殼牌石油公司工作二十二年,曾擔任該公司在台CEO、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等職,卻在四十五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與另一半Olivia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後的樂活人生。
離開職場後,他除了找到對寫作的熱情,將它當成人生職志之外,出於興趣,還考上高雄街頭藝人證,每週一次在愛河邊以吉他彈唱英文老歌;也因為老婆的愛好,跟著喜歡上旅行,兩人目前親身研究體驗包括郵輪在內的各種旅行方式,矢志成為「懶人旅行達人」,並將更多旅行方式及生活體驗和讀者朋友分享。著有《從CEO到樂活家:白領打工仔,45歲退休全記錄》、《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懶人大旅行》。
樂活投資達人 施昇輝
同時也是電影愛好者。台大商學系畢業後,曾任雜誌社行銷企劃,接著又任職遠東紡織/遠東百貨總經理室。一九八八年證券商執照開放當時,投身證券市場,歷任大順證券/群益證券/統一證券/日盛證券承銷協理,到二○○三年離開職場,成為專職股市投資人。
近年只以一支股票為主,做為進出股市的標的,並樂於分享其投資理財心法,於是出版了第一本書《只買一支股,勝過18%》,旋即贏得廣大迴響,正式躍入暢銷作家之林。如今他希望繼續一一寫下自己的人生經驗,與讀者一同分享。另著有《理財不必學,就能輕鬆賺》、《一張全票,靠走道:青春歐吉桑的電影本事》。
人氣醫師 王健宇
五年級生,台北市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曾任忠孝醫院家醫科醫師、台北大學專任特約醫師、飛碟電台《生活大師》之諮詢醫師,也是東森熱門節目《57健康同學會》、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台灣藝術電視台《健康看我》等人氣節目爭相力邀的專業來賓。
於民國八十七年至今從事基層醫療多年,貫徹慢活哲學的他,工作時間只有其他醫師的一半,人生最大興趣是蒐集無敵鐵金剛玩具,有生之年希望為它們立傳出書。現育有一子一女。著有《醫生的開竅教養學》、《為什麼你的病總是看不好》,並為醫學漫畫《住院醫師PGY》、《住院醫師PGY II》擔任醫學審譯。
序
作者序
做「快樂過生活」的信徒
田臨斌(老黑)
台灣社會老齡化列車已然啟動,即使眼前沒有明顯感受,在往後十到十五年間,你也一定會發現生活四周充滿退休一族,其中可能還包含你自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台灣出生率多年來處於低谷,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群逐漸步入中年;此外,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平均壽命逐年增長,人口結構於是大幅向高齡傾斜。
即使所有事實擺在眼前,台灣社會對這個現象明顯準備不足,除了偶爾聽聞專家學者提醒兩句外,其他從政府到民間似乎總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但問題是它不會直的,除非人們在生理,心裡和實際作為上有所準備,突如其來,而且時間長的超乎預期的退休生活,將和想像中有錢有閒,隨心所欲的景象大相徑庭。
這就是昇輝,王醫師,和我,決定共同寫這本書的原因,我們三人各自代表了樂活人生的三個最重要元素:金錢,健康,生活,並且從各自的專業和經驗中,提出人在邁入三十五歲之後,應該做哪些準備,調整哪些想法,採取哪些行動,以迎接和度過真正精采有趣的人生黃金歲月。
先說明一下,本書以退休為名是因為多數人較容易理解,但其實退休已是個過時的名詞,昇輝和我離開職場後,工作比以前更認真,王醫師以行醫為終身職志,無所謂退休,但打算逐漸減少看診人數,留出時間從事興趣嗜好。一個結合學習,工作,休閒娛樂的「人生下半場」,應更貼近我們想表達的生活方式。
說起我們三個臭皮匠,背景完全不同,王醫師是家醫科醫師,對各種疾病和養生之道學有專精不在話下;昇輝曾長時間服務於金融業,離開職場後,利用多年累積經驗獨創樂活退休理財法,造福人群無數。我在外商公司當了二十二年上班族,四十五歲毅然退休,過去九年自稱專業樂活家,旅行,寫作,演講,當街頭藝人。
我們也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年齡差不多,都是嬰兒潮世代的產物,但真正將三人湊在一起的共同之處是我們都是「快樂過生活」的信徒。也就是說,和許多人一樣,我們認為健康和金錢很重要,但健康的目的不是為活得久,理財的目的也不是為累積財富,它們真正的重要性還是在於維持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內容。
這樣的價值取向或許聽起來沒什麼,在準備和實際經營人生下半場的過程中,卻有至關重要的效果,為什麼本書名稱不是「長命百歲退休術」或「榮華富貴退休術」,原因就在此。同樣的,本書的三大章節主題雖然各有所重,這樣的價值取向將無所例外地貫穿全書。
研究社會學的專家也曾就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做過統計調查,結果發現有錢的人較健康,健康的人較快樂,快樂的人較有錢。但雖然如此,他們卻無法說明哪個是因,哪個是果,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就更沒必要為此傷腦筋,只需記住,通常三者好就一起好,不好就一起不好,要練,最好就一起練!
對了!我們三個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之前都出過書,換句話說,我們都喜歡和別人分享自身經歷,難怪以前相互不認識的三個人,每次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鬥不完的嘴。
不管人生下半場對你來說是現在進行式還是未來發生式,只要你對這個和自身福祉息息相關的話題有一定程度的關心和興趣,期望你能從本書中獲得某些觀念的啟發,某種行動的契機。此外,在閱讀文字之餘,也期望你能和我們三大叔在各種講座場合中,一起來鬥嘴!
做「快樂過生活」的信徒
田臨斌(老黑)
台灣社會老齡化列車已然啟動,即使眼前沒有明顯感受,在往後十到十五年間,你也一定會發現生活四周充滿退休一族,其中可能還包含你自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台灣出生率多年來處於低谷,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群逐漸步入中年;此外,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平均壽命逐年增長,人口結構於是大幅向高齡傾斜。
即使所有事實擺在眼前,台灣社會對這個現象明顯準備不足,除了偶爾聽聞專家學者提醒兩句外,其他從政府到民間似乎總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但問題是它不會直的,除非人們在生理,心裡和實際作為上有所準備,突如其來,而且時間長的超乎預期的退休生活,將和想像中有錢有閒,隨心所欲的景象大相徑庭。
這就是昇輝,王醫師,和我,決定共同寫這本書的原因,我們三人各自代表了樂活人生的三個最重要元素:金錢,健康,生活,並且從各自的專業和經驗中,提出人在邁入三十五歲之後,應該做哪些準備,調整哪些想法,採取哪些行動,以迎接和度過真正精采有趣的人生黃金歲月。
先說明一下,本書以退休為名是因為多數人較容易理解,但其實退休已是個過時的名詞,昇輝和我離開職場後,工作比以前更認真,王醫師以行醫為終身職志,無所謂退休,但打算逐漸減少看診人數,留出時間從事興趣嗜好。一個結合學習,工作,休閒娛樂的「人生下半場」,應更貼近我們想表達的生活方式。
說起我們三個臭皮匠,背景完全不同,王醫師是家醫科醫師,對各種疾病和養生之道學有專精不在話下;昇輝曾長時間服務於金融業,離開職場後,利用多年累積經驗獨創樂活退休理財法,造福人群無數。我在外商公司當了二十二年上班族,四十五歲毅然退休,過去九年自稱專業樂活家,旅行,寫作,演講,當街頭藝人。
我們也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年齡差不多,都是嬰兒潮世代的產物,但真正將三人湊在一起的共同之處是我們都是「快樂過生活」的信徒。也就是說,和許多人一樣,我們認為健康和金錢很重要,但健康的目的不是為活得久,理財的目的也不是為累積財富,它們真正的重要性還是在於維持一個高品質的生活內容。
這樣的價值取向或許聽起來沒什麼,在準備和實際經營人生下半場的過程中,卻有至關重要的效果,為什麼本書名稱不是「長命百歲退休術」或「榮華富貴退休術」,原因就在此。同樣的,本書的三大章節主題雖然各有所重,這樣的價值取向將無所例外地貫穿全書。
研究社會學的專家也曾就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做過統計調查,結果發現有錢的人較健康,健康的人較快樂,快樂的人較有錢。但雖然如此,他們卻無法說明哪個是因,哪個是果,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就更沒必要為此傷腦筋,只需記住,通常三者好就一起好,不好就一起不好,要練,最好就一起練!
對了!我們三個還有另一個共同點:之前都出過書,換句話說,我們都喜歡和別人分享自身經歷,難怪以前相互不認識的三個人,每次見面總有說不完的話,鬥不完的嘴。
不管人生下半場對你來說是現在進行式還是未來發生式,只要你對這個和自身福祉息息相關的話題有一定程度的關心和興趣,期望你能從本書中獲得某些觀念的啟發,某種行動的契機。此外,在閱讀文字之餘,也期望你能和我們三大叔在各種講座場合中,一起來鬥嘴!
目次
代序 做「快樂過生活」的信徒 / 田臨斌(老黑)
Part1 四十歲後轉戰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第一章 退休不只健康財富,更要學習「過生活」
為活到一百歲做準備
馬斯洛需求層次
工作的美麗與哀愁
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C型人生
斷捨離的生活型態
第二章 找一件會做、喜歡做、做了有意義的職志
職志是什麽碗糕?
職志與快樂生活
定位自己的職志
創造與分享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藝人生涯不是夢
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人生經歷大於物質擁有
第三章 退而不休,永遠都是人生的初學者
和自己做朋友
換個地方過日子
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
足夠就好
放下,才能提起
退而不休,有夢最美
Part2 打破迷思!原來退休理財好簡單
第一章 只要五十萬,為理財打好基礎
財務上,你有資格退休嗎?
買房子,這麼難嗎?
該認真工作,還是認真理財?
有多少錢,才可以開始理財?
買哪些保險,就夠了?
有多少錢,才敢退休?
第二章 只買一支股,人生下半場不用苦
什麼是退休後最適合的投資工具?
報酬率幾趴,才安心?
什麼是最適合的投資標的?
任何時候,都可以買進嗎?
掌握波段賺差價,該怎麼做?
每天該花多少時間理財?
第三章 「保本」是投資理財中最危險的字眼
世上真的有保本的金融商品嗎?
賺來的錢要再投入?還是花掉?
節儉,還是美德嗎?
天有不測風雲,怎麼辦?
Part3 健康顧好,才有創造樂活人生的本錢
第一章 了解身體狀況,讓健康檢查為你把關
三十歲你正處在健康顛峰,意味著身體開始走下坡
是人生黃金十年,還是健康殺手十年?
五十歲沒病?自我感覺太良好!
運動真的一點也不難
第二章 知疾知病、百戰百勝,人生依舊是彩色的
不要輕忽靜脈曲張
痛風痛起來要人命,處理起來很容易
你可以和糖尿病、高血壓和平相處
脂肪無所不在:血脂肪、體脂肪、脂肪肝
不只小孩,你也該打預防針
當精神官能與憂鬱找上了你
退休後心理狀態的維持----小心「退休症候群」
Part1 四十歲後轉戰人生下半場,你準備好了嗎?
第一章 退休不只健康財富,更要學習「過生活」
為活到一百歲做準備
馬斯洛需求層次
工作的美麗與哀愁
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
C型人生
斷捨離的生活型態
第二章 找一件會做、喜歡做、做了有意義的職志
職志是什麽碗糕?
職志與快樂生活
定位自己的職志
創造與分享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藝人生涯不是夢
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人生經歷大於物質擁有
第三章 退而不休,永遠都是人生的初學者
和自己做朋友
換個地方過日子
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
足夠就好
放下,才能提起
退而不休,有夢最美
Part2 打破迷思!原來退休理財好簡單
第一章 只要五十萬,為理財打好基礎
財務上,你有資格退休嗎?
買房子,這麼難嗎?
該認真工作,還是認真理財?
有多少錢,才可以開始理財?
買哪些保險,就夠了?
有多少錢,才敢退休?
第二章 只買一支股,人生下半場不用苦
什麼是退休後最適合的投資工具?
報酬率幾趴,才安心?
什麼是最適合的投資標的?
任何時候,都可以買進嗎?
掌握波段賺差價,該怎麼做?
每天該花多少時間理財?
第三章 「保本」是投資理財中最危險的字眼
世上真的有保本的金融商品嗎?
賺來的錢要再投入?還是花掉?
節儉,還是美德嗎?
天有不測風雲,怎麼辦?
Part3 健康顧好,才有創造樂活人生的本錢
第一章 了解身體狀況,讓健康檢查為你把關
三十歲你正處在健康顛峰,意味著身體開始走下坡
是人生黃金十年,還是健康殺手十年?
五十歲沒病?自我感覺太良好!
運動真的一點也不難
第二章 知疾知病、百戰百勝,人生依舊是彩色的
不要輕忽靜脈曲張
痛風痛起來要人命,處理起來很容易
你可以和糖尿病、高血壓和平相處
脂肪無所不在:血脂肪、體脂肪、脂肪肝
不只小孩,你也該打預防針
當精神官能與憂鬱找上了你
退休後心理狀態的維持----小心「退休症候群」
書摘/試閱
【關於生活】
為活到一百歲做準備
政府調查二○一三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約為八十歲,這個數字比五十年前多了二十歲,比三十年前多了十歲,照這樣增長速度,再過二十年,台灣人平均將可活到將近九十歲,而如果你是女性,或住在都會區,或已經年過四十,這個數字還要更高一些。換句話說,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懶不懶惰,我們都很有可能活到一百歲!
好消息是:既然能活這麼久,我們必然有比過去人們更充足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愛做的事,而不必擔心好不容易捱到退休,子女成人後,人生已然所剩無幾,時不我予。壞消息是:如此一來,人步入中年,年老力衰,生活品質不佳,甚至成為他人負擔的時間,就有可能被拉長到令人不堪的境界。
是好是壞取決於是否有準備,遺憾的是,我們大都過於短視近利,念書時一心只想考高分,進好學校,進入社會更是沒天沒地的賣命工作,期望長官賞識,升官加薪,或最起碼不被炒魷魚。稍有閒暇,大都將時間花在休息或充電,為下一個更高遠的功利目標發起衝擊,卻忘了為終有一天必將進入的退休階段事先做規劃。
較有遠見的人,退休前努力打拚賺錢,期待儘早不需為五斗米折腰,同時積極照顧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他們知道,財務和健康是生活品質的保證,即使眼前沒有立即顧慮,但要確保下半輩子不一直被金錢和病痛所困,現在就要開始為未來鋪路。
能做到這兩點已算得上人中龍鳳,卻顯然還不夠,因為即使不愁吃穿,健康也無大礙,快樂生活還需要從事喜歡做,有挑戰性,又能幫助他人的活動,才能讓活在世上每一天充滿樂趣和意義。這事情的重要性經常被忽略,許多人拼命追求的是有錢有閒,即使沒達成,追求過程至少充滿希望,反而經常是在達成之後才發覺不知為何而戰,卻又不得不繼續作戰。
生活是否快樂也不像財務和健康那樣容易判斷高下,金錢可用數字代表,身體有沒有毛病可靠醫學診斷,快不快樂卻是個很主觀的東西,如果一個大家都認為很可憐的人硬要自稱快樂,外人很難說他不對,而一個外人眼光中的天之驕子,也可能終日憂愁,甚至痛苦到自殺。
那難道就完全沒有衡量標準嗎?倒也未必,只是不像衡量金錢那麼簡單而已。如果觀察一位退休老人生活是否快樂,經常我們會發現除了財富和健康外,還有一項起碼同樣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看電視和含飴弄孫之外,他是否還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學習成長的熱情?克服挑戰的勇氣?以及,即使不一定能為他帶來金錢和名聲上的回報,是否還有對工作成就的追求?
人不可能什麽事都不做就健康無虞,財富不缺的活到一百歲,同樣道理,不管年齡多大,現在就需要開始為未來的充實快樂生活做準備。許多和我一樣的懶人可能會覺得多此一舉,眼前生活這麼忙碌,休閒永遠嫌不夠,退休後天天放假,還怕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時間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從我過去八年離開職場的經歷和觀察中,敢掛一句擔保:是的,我們真的不知道!
那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從沒碰過類似情況,念書時,學校,補習班幾乎占滿生活全部,進入社會,工作,家庭,責任義務壓得人喘不過氣起來,從沒想過生活還有其他可能選擇。想想看,如果從明天起不需要上班,你要如何度過一天二十四個鐘頭?請注意,這裡說的可不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而是三十年,四十年中的每一天!
不要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因為它不會直的,就像財富和健康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樣,快樂生活同樣需要人們努力經營才有可能獲得,臨時抱佛腳效果必定不佳,一切得靠平時積累。或許有人會問「退休離我如此遙遠,要從何時開始積累?」很簡單,也跟財富和健康一樣,越早開始越好!
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會陸續談到如何在平時生活中積累快樂因子的方法,懶人們不必擔心,這些方法的確需要在生活實踐,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觀念,所謂知難行易,在這件事情上特別明顯。想法不對,付出的努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徒勞無功;反過來說,只要信念一通,行為自然同步,不需費力就可以為充實快樂活到一百歲做好準備!
【關於理財】
財務上你有資格退休嗎?
很多人都想退休,這樣就不必每天朝九晚九,不必開會寫報告,不必再看上司老闆的嘴臉,從此過著悠哉樂活的幸福日子。但是,大家又很怕退休,擔心自己的財產萬一不夠花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怎麼辦?如果不夠的話,就得認真投資,但萬一虧損傷及老本,又該怎麼辦?只好打消退休的念頭,繼續認分工作,不要再做無謂的幻想。
從財務觀點來看,什麼人才有資格退休呢?我認為只要符合下面三個條件,你就有機會向老闆說再見。
一、至少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且已繳清貸款。
二、有足夠的財產。
三、有足夠的保險。
第一點非常明確,但後面兩點實在模稜兩可。每一個人對「足夠」的定義很難有共識,我認為夠了,可能你認為根本不夠。這是一個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我有一個年近六十歲的田僑仔朋友,他自豪地說,他每天就算花三十萬台幣,也可以一直花到一百歲。如果此話當真,他哪裡還需要理財?他要的反而應該是遺產稅規劃,不過這不是我的專長。這種人可以直接跳過本書所有關於「理財」的章節。
因此,本書主要是針對有點錢又不是太有錢的一般中產階級來做的建議。那麼,到底要多少才「足夠」呢?這又牽涉到你對退休後生活條件的要求。別急,我在後面的章節,將會提出一個具體的公式和做法,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其實,如果你有了足夠的財產,就算不必依賴保險救濟,也生活無虞的話,保險的議題在此,可能「節稅」的意義大於「保障」的意義。
第二、三點雖然不明確,但應該大部分人都會百分之百同意,反而是第一點,或許有人不能認同,誰說租房子的人就沒有資格退休?
在進入以下章節之前,我必須就「買房子?還是租房子比較好?」這個議題,提出非常明確的立論。
退休之後,你不再有相對穩定的薪資收入,你只剩下兩種財源來支應未來的生活所需,一是原先的積蓄,但只會不斷減少,坐吃山空,二是後來的投資收入,但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保證獲利,甚至可能損及你原來的本金。因此,退休之後的投資首重「安全」,心態也必須「保守」。
如果此時的你,還有房貸在身,甚至必按月繳付房租,這些費用將嚴重侵蝕你的積蓄,而你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也會比較積極。「積極」是比較好聽的說法,其實本質上是比較「躁進」。
一般生活開銷相對房貸和房租而言,是比較彈性的,因為「節衣縮食」畢竟容易一點,但房貸和房租是完全不能打折扣的。因此,你就有每月投資都必須有收益的壓力,你就容易心存僥倖,即使不是很好的進場時機,你也一定要找到能夠逆勢突圍的標的。
生活在這種不安定的心情中,你怎麼可能會擁有良好的退休生活品質?
還在付房貸的人,至少也認為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有些人認為租房子才能讓資金做更靈活的運用,然後透過有效的投資,創造更大的財富,甚至還能產生巨大的「複利效果」。
以上兩種人的差異,關鍵在於對投資報酬率的假設不同。支持買房子的人,不敢對投資報酬率做過高的期待,而支持租房子的人則很明顯高估了自己的投資能力。但是,試問你一旦退休,收入不再穩定之後,再來一次SARS,或是金融海嘯,你能躲得過,或是承受得起巨額的投資虧損嗎?
如果再來一次股市大崩盤,擁有自己房子,而且貸款繳清的人,可以暫時退場,靠積蓄撐過投資黑暗期。反之,要付房貸或付房租的人,可能還是必須積極尋找能夠逆勢獲利的投資標的,心理負擔和財務壓力當然相對較大,不是嗎?
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房子,也自認沒有足夠的錢來支應退休生活,更沒有足夠的保障來對付突發意外時,請你就暫時打消現在退休的念頭,好好工作,努力買房吧!
【關於健康】
三十歲你正處在健康顛峰,意味身體開始走下坡
就人的生理發展來說,一般人體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是身體健康顛峰,這是從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來看的平均值,你的器官系統發展到此時,功能達到最好,但每個人顛峰狀態不一樣,有的人是九十二分,有的人是八十八分,也有人更差;不管如何,抵達健康顛峰同時意味著,你的健康從此開始走下坡,所以,你有必要知道你的顛峰是什麼狀態。
為了解自己的健康顛峰,你必須做一件事:去做健康檢查。至少基本的檢查,如學生入學健康檢查或者勞工健康檢查,都應定期參加。如果我們暫用分數來比喻的話,三十歲的你,八十八分不算顛峰,八十五分算基本,九十二分算應該,如果你的報告一出來,已經是六十五分或者五十八分,意味著你的顛峰已經比別人低了,必須要多加注意。健康檢查的目的,不是要看你有多健康,主要是想看出「你有多不健康」。如果你的健康沒有出現六十分以下的紅字,究竟是六十一分到九十二分中的那一段?這介於七十八分與紅字間的這一塊區段就是亞健康,你得知道你是否處於亞健康狀態。
透過健檢檢查報告,可以知道身體所處的狀況,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家族如果沒有遺傳病史,你的健檢報告也還可以,那麼對你來說,要做的是維持你的健康顛峰不墜。
第二,如果你的健檢報告在正常值的邊緣(例如肝功能指數正常是GOT40、GOP40,但是你檢驗的結果分別是39與38),作完健康檢查沒有紅字,也不要高興得太早,你同時還要參酌自己的家族病史,看看父母親雙方家庭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癌症(肝癌、直腸癌、肺癌、乳癌、子宮頸癌)等國內十大死因。根據臨床統計,如果你父母親在五十歲得糖尿病並開始治療的話,除非你沒有糖尿病遺傳基因,或者生活作息比父母更悠閒舒適,不然你很可能會比父母提早發病。這是因為現代人生活與工作壓力大,吃得也比過去更不健康,阿公阿媽那年代生活雖然清苦,但食物料理很單純、沒有太多添加物。這些飲食內容都是疾病的誘發因子。
第三,如果你的健康報告有紅字出現、醫師也建議需要吃藥治療,你如果還自以為年輕有本錢,沒在怕的話,那麼你可能很快就會把你的健康老本流失殆盡;如果你堅持不吃藥,要靠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飲食控制高血壓與糖尿病,那我只能提醒你,要記得量血壓並回來抽血,數據會說話。
很多剛發現自己罹患慢性病或者重症的病人,一來都會問我:why me?我會回他們:why not you?這通常可以回溯發病前,很多病人會存著類似賭徒的僥倖心態,你可能說:「我才不會那麼倒霉!」這種心態會一直持續到發病,然後你才會非常震驚難以接受地問:why me!面對疾病的驚懼、恐懼、害怕,是不分年齡、知識、經歷與性別,連樞機主教單國璽得知肺癌時,都不免鬱悶,何況是我們一般人?如果你不想要等到重症再來後悔的話,就要及早面對健康檢查報告,配合醫囑及早治療。
也許有人會擔心,如果驗出血糖或血壓有狀況,年紀輕輕就要靠吃藥,這樣依賴藥物一輩子好嗎?大家必須釐清一個觀念:糖尿病跟高血壓是慢性病,藥,是要吃一輩子的。「一輩子」這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活到一百零八歲,你吃到一百零八歲,一種是你不太想吃,那麼也許只活到四十九歲。你想要哪種一輩子?當然可以自己選擇,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能好好跟醫生配合吃藥,就會把危險降到最低。也很多人擔心長期服藥會傷腎?目前的高血壓的藥物,約有三分之二都可以保護心臟與腎臟;真正傷腎的是高血壓與糖尿病沒控制好,不要倒果為因。如果健檢已經有了紅字,就要面對現實,該吃藥就要吃藥。
台灣人最大問題就是觀念偏差,對於吃藥加上飲食控制的概念很缺乏,糖尿病患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控制不好;而這些控制不好的病人,大約有四分之一要打針,病人一聽到打針,一百個有九十個抵死不從,另外七個寧可去死,只有三個可能會聽醫生的話。我常常遇到病患會用遺傳當藉口,比方父親有高血壓,他就會用「我一定會有高血壓」的心態面對,不想吃藥不控制。
如果你能夠有一種正向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疾病都是可以獲得很好的處理,別忘了,三十歲正是人生的顛峰。
為活到一百歲做準備
政府調查二○一三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約為八十歲,這個數字比五十年前多了二十歲,比三十年前多了十歲,照這樣增長速度,再過二十年,台灣人平均將可活到將近九十歲,而如果你是女性,或住在都會區,或已經年過四十,這個數字還要更高一些。換句話說,不管喜不喜歡,願不願意,懶不懶惰,我們都很有可能活到一百歲!
好消息是:既然能活這麼久,我們必然有比過去人們更充足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愛做的事,而不必擔心好不容易捱到退休,子女成人後,人生已然所剩無幾,時不我予。壞消息是:如此一來,人步入中年,年老力衰,生活品質不佳,甚至成為他人負擔的時間,就有可能被拉長到令人不堪的境界。
是好是壞取決於是否有準備,遺憾的是,我們大都過於短視近利,念書時一心只想考高分,進好學校,進入社會更是沒天沒地的賣命工作,期望長官賞識,升官加薪,或最起碼不被炒魷魚。稍有閒暇,大都將時間花在休息或充電,為下一個更高遠的功利目標發起衝擊,卻忘了為終有一天必將進入的退休階段事先做規劃。
較有遠見的人,退休前努力打拚賺錢,期待儘早不需為五斗米折腰,同時積極照顧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飲食和運動習慣。他們知道,財務和健康是生活品質的保證,即使眼前沒有立即顧慮,但要確保下半輩子不一直被金錢和病痛所困,現在就要開始為未來鋪路。
能做到這兩點已算得上人中龍鳳,卻顯然還不夠,因為即使不愁吃穿,健康也無大礙,快樂生活還需要從事喜歡做,有挑戰性,又能幫助他人的活動,才能讓活在世上每一天充滿樂趣和意義。這事情的重要性經常被忽略,許多人拼命追求的是有錢有閒,即使沒達成,追求過程至少充滿希望,反而經常是在達成之後才發覺不知為何而戰,卻又不得不繼續作戰。
生活是否快樂也不像財務和健康那樣容易判斷高下,金錢可用數字代表,身體有沒有毛病可靠醫學診斷,快不快樂卻是個很主觀的東西,如果一個大家都認為很可憐的人硬要自稱快樂,外人很難說他不對,而一個外人眼光中的天之驕子,也可能終日憂愁,甚至痛苦到自殺。
那難道就完全沒有衡量標準嗎?倒也未必,只是不像衡量金錢那麼簡單而已。如果觀察一位退休老人生活是否快樂,經常我們會發現除了財富和健康外,還有一項起碼同樣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看電視和含飴弄孫之外,他是否還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學習成長的熱情?克服挑戰的勇氣?以及,即使不一定能為他帶來金錢和名聲上的回報,是否還有對工作成就的追求?
人不可能什麽事都不做就健康無虞,財富不缺的活到一百歲,同樣道理,不管年齡多大,現在就需要開始為未來的充實快樂生活做準備。許多和我一樣的懶人可能會覺得多此一舉,眼前生活這麼忙碌,休閒永遠嫌不夠,退休後天天放假,還怕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時間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從我過去八年離開職場的經歷和觀察中,敢掛一句擔保:是的,我們真的不知道!
那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從沒碰過類似情況,念書時,學校,補習班幾乎占滿生活全部,進入社會,工作,家庭,責任義務壓得人喘不過氣起來,從沒想過生活還有其他可能選擇。想想看,如果從明天起不需要上班,你要如何度過一天二十四個鐘頭?請注意,這裡說的可不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而是三十年,四十年中的每一天!
不要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因為它不會直的,就像財富和健康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一樣,快樂生活同樣需要人們努力經營才有可能獲得,臨時抱佛腳效果必定不佳,一切得靠平時積累。或許有人會問「退休離我如此遙遠,要從何時開始積累?」很簡單,也跟財富和健康一樣,越早開始越好!
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會陸續談到如何在平時生活中積累快樂因子的方法,懶人們不必擔心,這些方法的確需要在生活實踐,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觀念,所謂知難行易,在這件事情上特別明顯。想法不對,付出的努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徒勞無功;反過來說,只要信念一通,行為自然同步,不需費力就可以為充實快樂活到一百歲做好準備!
【關於理財】
財務上你有資格退休嗎?
很多人都想退休,這樣就不必每天朝九晚九,不必開會寫報告,不必再看上司老闆的嘴臉,從此過著悠哉樂活的幸福日子。但是,大家又很怕退休,擔心自己的財產萬一不夠花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怎麼辦?如果不夠的話,就得認真投資,但萬一虧損傷及老本,又該怎麼辦?只好打消退休的念頭,繼續認分工作,不要再做無謂的幻想。
從財務觀點來看,什麼人才有資格退休呢?我認為只要符合下面三個條件,你就有機會向老闆說再見。
一、至少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且已繳清貸款。
二、有足夠的財產。
三、有足夠的保險。
第一點非常明確,但後面兩點實在模稜兩可。每一個人對「足夠」的定義很難有共識,我認為夠了,可能你認為根本不夠。這是一個不可能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我有一個年近六十歲的田僑仔朋友,他自豪地說,他每天就算花三十萬台幣,也可以一直花到一百歲。如果此話當真,他哪裡還需要理財?他要的反而應該是遺產稅規劃,不過這不是我的專長。這種人可以直接跳過本書所有關於「理財」的章節。
因此,本書主要是針對有點錢又不是太有錢的一般中產階級來做的建議。那麼,到底要多少才「足夠」呢?這又牽涉到你對退休後生活條件的要求。別急,我在後面的章節,將會提出一個具體的公式和做法,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其實,如果你有了足夠的財產,就算不必依賴保險救濟,也生活無虞的話,保險的議題在此,可能「節稅」的意義大於「保障」的意義。
第二、三點雖然不明確,但應該大部分人都會百分之百同意,反而是第一點,或許有人不能認同,誰說租房子的人就沒有資格退休?
在進入以下章節之前,我必須就「買房子?還是租房子比較好?」這個議題,提出非常明確的立論。
退休之後,你不再有相對穩定的薪資收入,你只剩下兩種財源來支應未來的生活所需,一是原先的積蓄,但只會不斷減少,坐吃山空,二是後來的投資收入,但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保證獲利,甚至可能損及你原來的本金。因此,退休之後的投資首重「安全」,心態也必須「保守」。
如果此時的你,還有房貸在身,甚至必按月繳付房租,這些費用將嚴重侵蝕你的積蓄,而你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也會比較積極。「積極」是比較好聽的說法,其實本質上是比較「躁進」。
一般生活開銷相對房貸和房租而言,是比較彈性的,因為「節衣縮食」畢竟容易一點,但房貸和房租是完全不能打折扣的。因此,你就有每月投資都必須有收益的壓力,你就容易心存僥倖,即使不是很好的進場時機,你也一定要找到能夠逆勢突圍的標的。
生活在這種不安定的心情中,你怎麼可能會擁有良好的退休生活品質?
還在付房貸的人,至少也認為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有些人認為租房子才能讓資金做更靈活的運用,然後透過有效的投資,創造更大的財富,甚至還能產生巨大的「複利效果」。
以上兩種人的差異,關鍵在於對投資報酬率的假設不同。支持買房子的人,不敢對投資報酬率做過高的期待,而支持租房子的人則很明顯高估了自己的投資能力。但是,試問你一旦退休,收入不再穩定之後,再來一次SARS,或是金融海嘯,你能躲得過,或是承受得起巨額的投資虧損嗎?
如果再來一次股市大崩盤,擁有自己房子,而且貸款繳清的人,可以暫時退場,靠積蓄撐過投資黑暗期。反之,要付房貸或付房租的人,可能還是必須積極尋找能夠逆勢獲利的投資標的,心理負擔和財務壓力當然相對較大,不是嗎?
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房子,也自認沒有足夠的錢來支應退休生活,更沒有足夠的保障來對付突發意外時,請你就暫時打消現在退休的念頭,好好工作,努力買房吧!
【關於健康】
三十歲你正處在健康顛峰,意味身體開始走下坡
就人的生理發展來說,一般人體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是身體健康顛峰,這是從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來看的平均值,你的器官系統發展到此時,功能達到最好,但每個人顛峰狀態不一樣,有的人是九十二分,有的人是八十八分,也有人更差;不管如何,抵達健康顛峰同時意味著,你的健康從此開始走下坡,所以,你有必要知道你的顛峰是什麼狀態。
為了解自己的健康顛峰,你必須做一件事:去做健康檢查。至少基本的檢查,如學生入學健康檢查或者勞工健康檢查,都應定期參加。如果我們暫用分數來比喻的話,三十歲的你,八十八分不算顛峰,八十五分算基本,九十二分算應該,如果你的報告一出來,已經是六十五分或者五十八分,意味著你的顛峰已經比別人低了,必須要多加注意。健康檢查的目的,不是要看你有多健康,主要是想看出「你有多不健康」。如果你的健康沒有出現六十分以下的紅字,究竟是六十一分到九十二分中的那一段?這介於七十八分與紅字間的這一塊區段就是亞健康,你得知道你是否處於亞健康狀態。
透過健檢檢查報告,可以知道身體所處的狀況,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家族如果沒有遺傳病史,你的健檢報告也還可以,那麼對你來說,要做的是維持你的健康顛峰不墜。
第二,如果你的健檢報告在正常值的邊緣(例如肝功能指數正常是GOT40、GOP40,但是你檢驗的結果分別是39與38),作完健康檢查沒有紅字,也不要高興得太早,你同時還要參酌自己的家族病史,看看父母親雙方家庭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癌症(肝癌、直腸癌、肺癌、乳癌、子宮頸癌)等國內十大死因。根據臨床統計,如果你父母親在五十歲得糖尿病並開始治療的話,除非你沒有糖尿病遺傳基因,或者生活作息比父母更悠閒舒適,不然你很可能會比父母提早發病。這是因為現代人生活與工作壓力大,吃得也比過去更不健康,阿公阿媽那年代生活雖然清苦,但食物料理很單純、沒有太多添加物。這些飲食內容都是疾病的誘發因子。
第三,如果你的健康報告有紅字出現、醫師也建議需要吃藥治療,你如果還自以為年輕有本錢,沒在怕的話,那麼你可能很快就會把你的健康老本流失殆盡;如果你堅持不吃藥,要靠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飲食控制高血壓與糖尿病,那我只能提醒你,要記得量血壓並回來抽血,數據會說話。
很多剛發現自己罹患慢性病或者重症的病人,一來都會問我:why me?我會回他們:why not you?這通常可以回溯發病前,很多病人會存著類似賭徒的僥倖心態,你可能說:「我才不會那麼倒霉!」這種心態會一直持續到發病,然後你才會非常震驚難以接受地問:why me!面對疾病的驚懼、恐懼、害怕,是不分年齡、知識、經歷與性別,連樞機主教單國璽得知肺癌時,都不免鬱悶,何況是我們一般人?如果你不想要等到重症再來後悔的話,就要及早面對健康檢查報告,配合醫囑及早治療。
也許有人會擔心,如果驗出血糖或血壓有狀況,年紀輕輕就要靠吃藥,這樣依賴藥物一輩子好嗎?大家必須釐清一個觀念:糖尿病跟高血壓是慢性病,藥,是要吃一輩子的。「一輩子」這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活到一百零八歲,你吃到一百零八歲,一種是你不太想吃,那麼也許只活到四十九歲。你想要哪種一輩子?當然可以自己選擇,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能好好跟醫生配合吃藥,就會把危險降到最低。也很多人擔心長期服藥會傷腎?目前的高血壓的藥物,約有三分之二都可以保護心臟與腎臟;真正傷腎的是高血壓與糖尿病沒控制好,不要倒果為因。如果健檢已經有了紅字,就要面對現實,該吃藥就要吃藥。
台灣人最大問題就是觀念偏差,對於吃藥加上飲食控制的概念很缺乏,糖尿病患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控制不好;而這些控制不好的病人,大約有四分之一要打針,病人一聽到打針,一百個有九十個抵死不從,另外七個寧可去死,只有三個可能會聽醫生的話。我常常遇到病患會用遺傳當藉口,比方父親有高血壓,他就會用「我一定會有高血壓」的心態面對,不想吃藥不控制。
如果你能夠有一種正向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多疾病都是可以獲得很好的處理,別忘了,三十歲正是人生的顛峰。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