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竹根堅勁
滿額折

竹根堅勁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50 元
優惠價
903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9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了解這位一代名醫師的生平及奮鬥歷程,其個人經驗及貢獻十分珍貴,值得留傳後世。本書從龍醫師的經歷,讓讀者可以了解造就她成功的歷史背景以及社會條件,由個人的歷史看社會的歷史。對於研究當時歷史的人士也是一本參考讀物。龍醫師在中國脊椎病研究上全身投入,多方面參與,讀者可從本書了解多年來這方面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作者簡介

龍層花,著名脊椎病專家。1959年廣州市西醫學習中醫在職班(三年制)畢業、廣州醫學大專班畢業。歷任中國廣州流花橋醫院康復理療科醫師、主治醫師,1991年退休。現任中國廣州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副所長、山東省威海市頸椎病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中國)骨傷治脊學會永遠名譽會長。

主編及參編著作有︰《龍層花頸椎病防治》、《龍層花腰骶椎病防治》、《龍層花都市病家庭推拿法》(VCD)、《脊椎病因治療學》、《簡明臨床理療手冊》、《實用脊柱病學》及The Study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Diseases,並發表醫學論文38篇。

序言

2010年12月,在美國探親五年後,三兒躍子陪我回穗,年老體弱多病了,臥牀養病時,與女兒冰冰談心事,孩子鼓勵我寫回憶錄。我想現代青年真幸福,而我真是“生不逢時”,從小處於家、國多災多難之際。我人生至今能有這晚年幸福生活,全託賴國家培養教育了我。解放後,組織的教育,使我明白了舊社會的老百姓,不管你怎樣努力,都不能脫離苦難的社會原因,因此,我決心聽組織的話,努力學習和工作,力爭早日參加人民解放軍和組織,更好地為建設新中國做貢獻。除集體學習外,為了彌補個人的不足,業餘時間抓緊自學業務知識,為帶教新來同事和進修生,熟讀專業理論。經過政治思想的教育和個人的刻苦學習,我懂得立足本職,一定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標準,學習白求恩大夫的精神,以《實踐論》和《矛盾論》的理論,指導我的醫療實踐,使我在千萬重困難中,能堅韌不拔地去克服困難,而不斷在專業上攻關,在實踐中去驗證和修正錯誤,完成我解放後的心願:“為人類謀幸福,在醫療工作中為人類的保健工作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回憶起這八十多年的歷程,人生路上的坎坷和艱苦,若以悲觀去認識,對個人來說是一種不幸;從樂觀去認識,人生的苦難,卻是一種意志的磨煉,小時懦弱的我,逐漸鍛煉到意志堅強,在逆境中,每遇難關,均能以不懈的鬥志去闖過;在順景之時,我能警惕懈怠。從醫後,在中西醫結合科研工作中,三十多年除完成日常繁重的任務外,用堅定的意志面對專業難點,做出一個個新的發展探索,使攻關項目隨歲月而“去舊迎新”。我希望通過回憶錄的寫作,能從一次次克服艱難而繼續前進的經歷中得到激勵,以此再次振作我“人到暮年”面臨困境的勇氣,亦可為後來者留下一些借鑒。

 

龍層花

目次

序言 i

第一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 1

一、苦難的童年 1

二、坎坷的青春年華 9

三、為破解困境,冒險單身闖出路 27

 

第二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 43

一、組織培養和個人勤奮的從醫歷程 44

二、培養我成為康復科專業醫師 49

(一)培養我成為康復科專業革新人才 50

(二)響應中央號召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52

(三)堅持自學為主,奮發圖強,集思廣益,珍惜集體榮譽 54

(四)走中西醫結合的革新大道 56

(五)脊椎病因學研究的五個階段 61

 

第三章 濟世甘做開荒牛 71

一、將講義改寫成書 71

二、創建三個學術平台 73

三、為首長做保健工作四十年無怨無悔 95

 

第四章 創立“脊椎病因學” 103

一、中西醫結合脊椎病因治療學研究概況 103

二、臨牀研究從零開始 106

(一)從中西醫結合研究起步 106

(二)革新臨牀診治防方法 108

三、總結頸椎病發病 / 復發主要病因 115

四、治療椎關節錯位的療法研究 116

五、頸椎病發病年齡研究 122

六、從頸椎病轉入脊椎相關性疾病的臨牀研究 124

七、“臨老學吹笛” 126

 

第五章 探索機理做實驗 129

一、脊柱解剖學實驗研究 129

二、涉獵流行病學小樣本研究 132

 

第六章 成立脊因研究所 139

一、確立“脊椎病因治療學” 139

二、著書推廣脊椎病因學應用 142

 

第七章 老年期為還心願 145

一、兒女情長 145

二、發揮人生夕陽餘暉了還心願 148

三、重啟“癌症的脊椎病因臨牀觀察”科研課題 164

四、生命進入倒數階段,研究診治防癌症法寶 166

五、我終生的簡易保健法 170

 

第八章 一生簡歷示分明 177

一、生平大事紀 177

二、獲獎情況 178

三、主編或參編著作 180

四、發表論文 181

五、今生患重病回憶 185

六、人生感言:從成長歷練歸納成敗 192

 

後記 195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

 

一、苦難的童年

1926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我出生在廣州市,現在的東風路蓮花井街的兩幢紅磚小洋樓家裏。我的降臨,給這個幸福的家庭增添了一份甜蜜與喜悅(按:此樓當時被舊政府沒收時,房屋證件亦被沒收了,故解放後曾兩次申訴未果,因無證件而無法收回,一直成為廣州市人民政府的物業)。我排行第五,有兩位哥哥和兩位姐姐,哥姐們都是“梅花間竹”的,即大哥、二姐(果花)、三哥、四姐(麗花),我排行第五,按此規律我應為男孩,由於我又是女兒,父親為我命名為“層花”(多了一個女兒之意)。聽父母講,當年,父親是南(雄)韶(關)連(縣)會館的經理,母親是何香凝的書記,在廣州婦聯做婦女解放宣傳和文書工作。生活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相比廣州普通百姓,當時我的家庭環境是比較優越的。父母積極參與、支持革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有穩定優渥的經濟收入,故3歲前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我的童年本應是幸福的,遺憾的事於1929年底發生了。父母被貪財者告密,當時的國民政府以窩藏“共匪”罪,沒收了我家全部財產,父親幸而逃脫,母親抱着尚未滿月的六弟被捕入獄。我以上的四個哥姐由堂叔送回英德老家,我3歲多,由外婆抱回舅父家撫養,苦難的童年開始了。一夜之間,房子、家產全沒了,父母一個逃難,一個坐牢,兄弟姐妹六人成了苦命的離散“孤兒”。

聽爸爸、媽媽、外婆、阿姨、舅父們講:外婆抱我回到舅父家,舅父無力撫養,外婆無奈之下,將我送往廣州的孤兒院託養。在孤兒院裏,我生性較活潑,且長相端莊,面目清秀,又聽老師訓練,成為能歌善舞的一員,很快就被院方挑選做了迎賓小演員。每當有客人前來參觀時,我和幾個小夥伴一起,負責為客人表演節目。表演時,老師給我們穿着院裏提供的演出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客人一走,保育員便立即把那套漂亮的衣服從我們身上一把剝下來,換上平時穿的那些又舊又破的衣裳。那種屈辱,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留下深深的傷痛。雖只是半年的日子,但至今大半個世紀我仍清晰記得那段孤苦伶仃、孤立無援、傷心而又無奈的片段,那種苦澀滋味。雖過了幾十年的歲月時光,仍不能平息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情。

母親半年後出獄,捨不得繼續讓幼小的我在外面受苦,決心贖我出來。到處借錢將我贖出來後,因為房產被沒收,一家人居無定所,只好仍將我安置在舅父家裏(交生活費)由外婆撫養,8歲才回到父母身邊。

我從3歲到8歲,都是住在舅父家,由外婆撫養。我住舅父家時,他已改行在一間飯店裏工作,擔任“講古仔”工作(按:就是為飯店的客人講中國古典故事,有如現代的“連續劇”,北方稱為“說書”),飯店因而能讓一批顧客為追聽故事每天按時來“飲茶”,他的收入很低微且不穩定,顧客少的時候就不講,也就沒有收入,家境很窮困。舅父不開工時,在家也給我“講古仔”,有時講古典佳作,比如《三國演義》、武俠小說等,有時講妖魔鬼怪。而我喜歡聽他講神話故事,諸如封神榜、牛郎織女、八仙過海之類。我常見舅父三兩日只買一小紙袋米回家,估計約兩三斤左右,每餐下飯只有手掌大小的一小碟鹹菜:豆豉或欖角、或蘿白乾粒,從來沒有炒菜或煲湯。過春節時,他會從飯店端回一碗客人“食剩”的“大雜燴菜”,內中會有些肉骨頭或雞頭頸腳等“上菜”。

 

因病不能按時入學

由於長期營養不良,我小時候體弱多病。因病被學校拒收,拖延到8歲才入學。按廣州市當時的規定,6歲是入學年齡。可我5歲多那年常發高燒不退,又無錢看病,父母仍在“難”中,住無定所。外婆求助無門,只好背着我去“求神拜佛”,吃過多次“符咒灰沖茶”亦無效,不久由高燒轉為低燒,頸部“生癧”(按:從醫後自己診斷為“結核性淋巴腺炎”,當時只叫“生癧”,中醫稱“瘰癧”),頸部瘰癧普遍腫大,大的如鴿蛋,小的似花生仁,不痛,無醫無藥到6歲時仍無好轉。舅父告訴我,因家窮家裏未能供他多讀些書,他幫我準備入學考試,教我寫名字、中國數字和阿拉伯的數字。舅父當時帶我去現在的中山五路小學(解放前叫市立第十一小學)報名,考完了,老師說雖然合格可以入學,但因頸部淋巴結腫大,怕傳染別人而不批准我入學,我聽後立即哭了。

 

土方治頑疾

外婆為此心急如焚,到處打聽有何方法能治我的病,最後有街坊朋友介紹一個“偏方”:每日食“燒烤蟑螂能治瘰癧”的“秘方”。當時舅父租住在光塔路一條小巷的一座古老大屋內,記憶中這巷口正對着光塔,有五六戶人家共住,共用大廚房,夜裏廚房會跑出很多又肥又大的蟑螂。外婆找來三個玻璃瓶,類似現在的大啤酒瓶,瓶內滴兩滴生油(花生油),每天放一支在廚房灶台角,將瓶斜靠在牆角壁上,次晨總能裝滿一瓶蟑螂。蟑螂外號“偷油螂”,喜吃油,進入瓶子後腳上黏油,瓶壁很滑,所以爬不出來了,連續三晚就有三瓶了。從第四晚開始,晚飯後不久,在當年晚上照明的小豆油燈旁(窮困人家,尚用不起電燈),外婆叫我坐在她身邊,她拿起第一瓶蟑螂(餓了三天,據說已排清糞便),倒出一隻捉在左手裏,右手抓住頭部一扭,頭身扭斷一拔就將翅膀和腸子抽出,再扭去幾隻腳,我看外婆拔下她頭上的“銀簪”(按:那是當初她出嫁時的飾品,習俗中出嫁要將辮子梳理成球形結,用銀簪穿插定形),將蟑螂腹穿串起,在油燈上以火燒烤熟後,用手拔下就給我吃了。一晚吃上二三十隻“燒烤蟑螂”,逐漸有了效果,瘦弱乏力改善了,頸上的大粒瘰癧漸縮小了,大約一年多左右,頸癧消失(按:現在分析,蟑螂除藥用作用外,應屬高蛋白質營養品了。)。

 

大哥因貧窮而病故

8歲前,父親與朋友在現今的解放北路(解放前是中華北路,周家巷口斜對面),建起三棟小洋樓,由同鄉的好朋友合作,郭寶慈伯伯和盧泰如叔叔投資,我爸負責設計,並組織施工建造和裝修。其中有一座兩層的是木樓板磚結構,兩棟是鋼筋混凝土三層樓,我家分到磚結構兩層的那棟,全家住在二樓,樓下租給一位老闆開理髮店。

8歲時,父母接我回到家裏,暑期送我考入市立第八小學(現解放北路周家巷內),成為該班年齡最大的學生,我也是兄弟姐妹入學最遲的一員。當時我很天真的想,回到父母家,兄弟姐妹七人生活在一起,我多麼幸福開心喔,我想從此將會脱離苦難日子了。

我大哥龍應台比我大八歲,是廣州市智用中學(現廣州市28中)高中二年級學生。我回家哥姐們都很疼愛我,大哥每晚教我讀書認生字,作入學考試準備,二姐帶我同牀睡,晚上給我講故事譲我安然入睡。我沉浸在溫馨幸福中。可是這只是很短暫日子,不幸的事又發生了,大哥在珠江荔灣河游泳,因腳抽筋溺水後發高燒,到唐拾義醫院看病,用一塊大洋拍一張X線胸片,診斷是"大葉性肺炎"。我第一次看到這張X線片上,大哥的近心那邊的上半部是黑色的,二姐告訴我大哥這塊肺發炎了。聽媽媽説,入院就醫診治,需要十塊大洋作按金,據説有磺胺藥能治好。我父母到處借錢卻未能籌足,無錢交按金入院,只能門診看病,不到一週,大哥因肺炎就病故了(當時尚未發明抗菌素,大葉性肺炎死亡率極高)。我大哥身材高大,我邊大哭邊抓住放入棺材的大哥右手。因錢少,買回的棺材略小一點,我看見大哥兩腳屈起不能伸直,我大喊不讓蓋棺,拼力推開工人,最後被人用力抱走,我聽見蓋棺打釘時大哥的腿或是段了,那一聲"劈啪"巨響讓我此後多年常會夢中驚醒。

我從醫後發誓要"救困扶貧",做個醫術醫德雙全,貴賤一視同仁的醫生。六十多年後,有幾位學生曾因我教學診病不計較報酬而勸我:"老師,您要知道您的身價和技術價值有多高呀?",希望我對外要有"架子",對報酬要求"高價值"。他們不懂得"科學(科研成果)"是屬於人民的,個人的成長是人民培養出來的,金錢是人"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物品。我在苦水中泡大,哪能不懂錢財的作用呀?可解放後的我,已有衣食住行都好的好日子過,隨着國家的復興,一年比一年改善。媽媽教我:"知足常樂",做人需牢記"知足者貧亦樂,不知足者富亦憂",是我終生牢記的家訓。我認為,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會身處某個階層,也免不了受當時的思想潮流的影響,但若有一個"主心骨"(新詞謂:正確的人生觀),就能"出污泥而不染",就能"同流而不合污"

 

讀書的黃金日子

1934-1937年是我這一生中,唯一正規在校讀書的三年。1934年暑期,大哥病逝,父母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盧叔叔為了緩解我父母的心靈傷痛,關照我家搬離木樓板磚結構那楝樓,去他家那楝樓的三樓住。是年秋月,大哥去世約兩個多月之後,八弟在此出世了。大哥去世前,三兄弟的名字是:龍應台〈大哥)、龍烈台(三哥)和龍柱台(六弟)。大哥出殯,葬在白雲山腳下,該地名叫"三台山",我父信風水,心裏極為忌諱,他心想三個兒子合起來不就是"三台"麼?故當八弟出生時,將三哥龍烈台改名龍X士,六弟龍柱台改名龍X農,八弟命名為龍X工。聽媽媽説,選此名字是因為他多年追隨孫中山、廖仲愷、何香凝、葉劍英等從事革命,尊崇孫中山提出的"工農神聖""扶助農工"的革命思想理念,而選用"偉大的士農工商"的意義為兒子們命名。

1934年暑期,我和六弟一齊考入市立第八小學一年級。六弟才5歲,正規應6歲入學,是班裏年齡最小的,而我8歲,是全班最大的,老師指派我當班長。我有了大哥的輔導,帶着久盼入學讀書的渴望,學習勤奮,又比同班同學大兩歲,故成績最好。當時學校容許學期總成績前三名優秀學生可以跳級,我在三年內跳級兩次,二年級上學期和三年級下學期均免讀而跳過,三年完成四年初小的學業,各學期的成績,順讀時均在前三名內,六個學期中,三次第一名,跳級後的兩個學期,仍在十名以內。

我獲通知升入五年級,正當興奮之時,"七七事變"爆發了。廣州開始為日寇飛機偵察騷擾,有警報,經常組織居民防空,政府部門和許多學校都在不斷遷離廣州,廣東省政府已遷去韶關了,街坊們(我的同學)開始搬家避難了。

 

二、坎珂的青春年華

 

八年抗戰時期的艱苦磨煉

1937-1946年,從抗日戰爭起始要搬回老家英德,這次的"國難"給我當頭一棒,把我甜蜜的讀書美夢震碎了,晚上在牀上,二姐抱住我,兩姐妹痛哭很久,當時我只為學校停辦遷走,不能讀五年級而哭,還不知道二姐為何也那麼傷心。

第二天二姐很早就起牀,手提一個包袱,我起牀看到她摟着媽媽哭,聽到媽媽耐心教導她"要堅強地參加救亡工作,離家自立要保重身體……她見我起來了,擦去眼淚撫摸着我的頭叮囑我,要幫助爸媽照顧好弟妹,要繼續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我目送二姐給祖先神位燒香禮拜後,再拜別父母,背上包袱下樓去了。過了十幾天,媽媽利用星期天假日,只帶我一人去探望二姐,從家出門向北步行出了大北門(現在解放北路的盤福路口),已到農村(名叫西村),沿西村公路(現流花路,當年的鄕村車道,是較窄且凹凸不平的泥沙路面)走約半個鐘左右,看見一座與中山紀念堂近似的大樓,紅牆綠瓦的大樓房,媽媽吿訴我才知道,二姐是因家窮無錢供她讀中學,而考上免費入學的軍醫學校,讀護理班學護士。她的學校就是現在的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當年是國民革命軍軍醫學校的附屬醫院)。二姐住的宿舍,就在這座外形很美的大樓的四樓,即現在的華僑樓病區,我由媽媽牽着手走上大樓頂層左側的四樓宿舍,斜形的大屋頂下,很悶熱,有幾排簡單的木牀,二姐排行24〈同學叫她"廿四姑"),她穿着白色的工作服,頭上有折成半方塊的"白帽",我幾乎不認識了,也不敢叫二姐了。她先領我們下樓往後走,告訴媽媽她們入學就接受軍訓,指點幾幢大樓介紹病房、教室,最後帶我們到一間半圓形的階梯教室(解放後改名小禮堂),在這教室旁有間房子內有很多像舞台樣的白磚台,我才10歲較活潑,就隨意爬上去跳舞給媽媽姐姐看,二姐對我説:"你不問我就上去跳,知道裏面有甚麼嗎?',我搖搖頭就跳下地來,二姐將蓋打開給我們看,我即嗅到一種很刺鼻的辛辣味,眼睛也刺痛流淚了,就用手帕蒙住口鼻。二姐吿訴我們,這些都是老師給她們講解剖課用的屍體,用藥水泡着就不會腐爛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