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跟往事乾杯:不亂腳步不荒流年
滿額折

跟往事乾杯:不亂腳步不荒流年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讓你淡定灑脫的微情感隨筆集
最美的時光正在綻放,一切都還來得及。
在瘋狂的青春記憶中,印證如今成熟的自己。

45篇與你息息相關的文字,像是淋一場雨,給你最清醒的明悟。
在瘋狂的青春記憶中,印證如今成熟的自己。

最美的時光正在綻放,一切都還來得及,70個青春隱秘事故,讓你不亂腳步,不荒流年。

當初,誰在青春時光?不犯傻?
現在,誰在成長道路上不懷念?
以後,誰在人生節點上不從容?
青春一年年遠離我們,我們一次次回憶青春。
慢慢地我們懂得:
在囧事連篇的青春歲月?,
留下了一串串酸甜苦辣的生命記號。
漸漸地我們變的:
內心更加淡定,腳步更加穩健,
褪去年少輕狂的調調,演繹溫暖如畫的流年。
我們的青春都一樣,蹩腳卻不同凡響!

序:
過往,謝謝你,給我一個灑脫的自己
我去過一個禪寺,裡面有個智者問我:「如何渡過一條河流?」
我回答:「每個人都需要一條河流和一艘船。」
智者又問:「誰來做那支槳呢?」
我沒有回答。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了答案。
那支槳就是我自己。
是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條河流,也有機會獲得很多隻船。
但那支划動的船槳永遠只有自己。
別人無法將你渡到對岸,因為,他不知道你去向何處,就算善心划行,卻有可能偏了航線。
那,只有靠自己了。獨屬於自己的那支槳,才是我們渡過人生河流的指引,它會告訴我們要渡過哪些河流,會遇到哪些險灘,又該如何登上彼岸……
細數我走過的三十三年,渡過了很多條河流,多少次都沒能擁有獨屬自己的那支槳,多少次我就要成功登上彼岸了,可總是差那麼一點點、一點點……
直到有一天痛定思痛,我說要揭穿人生,要找到那支屬於自己的槳……
清晰地記得,最後整理書稿的那天,正是大雨滂沱,我坐在電腦旁,專注於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然後仔細地修改著,希望對故事的表達更為準確,或者更能接近於生命河流中的那些本真的東西。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聽和唱伍佰的《白鴿》,被那獨有的旋律和歌詞所折服,一字不漏地歌唱,如白鴿一般尋找前方的去向……
因此,在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部書時,我會很堅定地說,我們需要一些成長軌跡,來看穿生命中一些原本我們不忍去看的人和事,特別是從青春的過往中,印證如今成熟的自己,直到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支槳。
這樣一部讓人變得淡定、從容和灑脫的書,如果僅從情感的角度,去講述關於愛的事,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勇敢地面對那些刺痛神經骨子裡的壞,然後,不害怕地告訴自己,那些存在於生命之河的人生經驗、成長痕跡、哀傷離別、幸福快樂、迷惘蹉跎等,都關乎我們在下一刻的成長,因為,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河流啊!
真的要感謝那些關心我寫作的人,我為有這樣的幸運而感到自豪。
有那麼多的故事和感悟,都源自於行走在生命河流中的人們,是他們讓我有機會完成這樣一部書稿。並且,我還要進行一些闡釋。譬如,從說出「不亂腳步,不荒流年」這句話到整部書稿的完成,其間貫穿的一絲一毫,它們僅是一個符號而已。這樣的符號,深深地銘刻在我們的青春歲月裡,以及那些蜿蜒曲折的人生尋找路上,然後,提醒著我們要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睿智。
但我又要做到避免一種誤會,這本書絕不是要成為時下流行的那些所謂勵志書的模樣,它不過是你的一位朋友,在自然地講述那些發生在你、我、他之間的事。它不指導誰,誰也不需要去指導,這些屬於行走中的個人體驗真實可感,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一個又一個普通人群裡。
所以,我願意相信感情沒有哲學,只有實用心理學。
若是有人再問我「如何渡過一條河流」,就算憂傷成淚,我也要在哭過之後,勇敢拿起屬於自己的那一支槳,跟隨心的嚮往抵達彼岸。因為,至少在痛苦過後,重新振作的我們還擁有自由,至少那些發現自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特別喜歡這個書名,於近乎荒誕的青春歲月中,去發現曾經稚嫩的我們,然後淡定灑脫地走向未來,這便是我想賦予讀者的心靈體驗。還有太多的故事沒有寫進去,希望儘早能夠在下一部作品中與讀者們分享。
謹以此書,獻給那些讓我們又愛又恨的歲月,還有故事裡的你、我、他。
是為序。
熊顯華
二○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目錄:
自序:過往,謝謝你,給我一個灑脫的自己 007

一、易碎的東西,千萬別碰
1. 易碎的東西,千萬別碰 018
2. 那些年出門遠行的心 025
3. 文藝青年的那根筋 031
4. 暗戀那件小事 038
5. 一次性分手 045
6. 理性樂觀派 052
7. 年輕的防腐劑 059

二、不是教你詐,只是生活未必安好
1. 別和醉漢成為知己 067
2. 扯淡人和忽悠人 074
3. 不顧一切狠狠愛 082
4. 愛不是互相交換 088
5. 尋找安慰總會傷得更深 094
6. 離開就離開,沒什麼大不了 099
7. 一邊謾罵,一邊掛念 106
8. 一夜迷情與再見 111

三、骨子裡的壞,挑痛了你的神經
1. 有些話,隱藏了無與倫比的壞 118
2. 越美麗的就越壞 126
3. 情歌是你我都想要的 134
4. 我是真的愛過你 139
5. 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的所需 148
6. 永遠不要成為備選的那個 154
7. 這樣的坎,你能過嗎 159

四、少來這套,都是被騙大的
1. 同居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167
2. 吵架也是有理論的 172
3. 苦肉計下的愛情 177
4. 我愛過你,但不多 183
5. 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分手 191
6. 白娘子給我們的啟示 195
7. 最好學會自己裝系統 203

五、陽光點,對舊辛酸一笑而過
1. 年輕時愛過的人渣 209
2. 屌絲們和極品們 217
3. 小三們的愛情 224
4. 新人笑和舊人哭 229
5. 哥哥與妹妹的那些事 236
6. 再見舊情人時怎麼辦 242
7. 有些話不能說 248
8. 面對感情誘惑的時候 253

六、繼續走,下個路口見
1. 勇於開始,也要勇於結束 259
2. 第一印象往往是因為臉 266
3. 「二青年」的可愛 271
4. 有一種妥協叫美好 277
5. 分手後,別在傷口上撒鹽 284
6. 繼續走,下個路口見 288
7. 在下一段情感中春暖花開 293
8. 不亂腳步,不荒流年 297

內文試閱:
1.易碎的東西,千萬別碰
心是世界上最易碎的東西,你永遠不會知道,它會在時光中的哪一刻斷裂,也永遠不會知道,它會在空間中的哪一點散落,就像是夜空中的流星,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下一刻它就可能隕落。
讀小學的時候,我們週末要去鎮上的微電腦室接受電腦培訓。培訓分為兩部分:半天在教室聽課,半天在微電腦室看電腦。那個時候,電腦的系統還很舊,我們能看到電腦就很滿足了,若是自己動手,則需要一定的勇氣,被老師發現是要受到懲罰的。我膽子比較小,也比較單純,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在微電腦室裡,而是發生在教室裡。
當時,班上一同參加培訓的王同學,不停地小聲抱怨教室裡很悶。
然後,他轉過頭來對我說:「同學,麻煩你把你旁邊那扇窗戶打開。」年少無知的我,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同學裡,還有這樣一號陰險狡猾的人物,就憨厚地打開了窗戶。結果,那扇木質的窗戶「啪」的一聲,落在外面的走道上,玻璃碎了。講臺上的任課老師馬上停止講課,像交警一樣劃分了責任--我負全責,而他也很負責地給了我兩記耳光,打得我臉上發燙。
他罵道:「不是說了叫你們不要碰教室裡的東西,你怎麼不聽,打碎了玻璃,要賠錢的。」我爭辯說:「是王同學叫我開窗戶的。」而這時,王同學已經趴在桌子上,假裝自己睡著很久了。最後,任課老師像押犯人一樣地,帶著我去鎮上的五金鋪子劃了一塊玻璃。老師先替我墊上了錢,不過,回教室後,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要求我一定要儘快把那五塊錢還上。後來,我把五塊錢交給自己的班主任,讓他幫忙轉交給任課的老師。前段時間我偶遇那位任課老師,和他一起聊天的時候,他還惦記著當年有個壞學生,欠他五塊劃玻璃的錢,好在他當時沒有認出我來。
我把這件事寫出來,並不是要說明那個時候的物價是多麼便宜,更不是要記恨老師那兩記,打得我臉頰發燙的耳光,而是想說明一件事:碰一件東西前,先仔細觀察是不是易碎品,如果是,那千萬別碰。
還有一次,我差不多十歲的樣子,跟著父親一起去華西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看病,遇到一個戴眼鏡的、熱情的、年輕的、斯文的陌生阿姨。她說認識我們,然後,盛情地邀請我們去她的店裡坐坐。這件事證明,我打碎窗戶的行為完全是一種遺傳,父親不假思索地就答應了。事情的結局是,父親把身上準備看病的錢,全部賠給了那個斯文的阿姨,哀求之下才留下十多塊回去的車費。因為,剛到那個阿姨的店裡,父親旁邊那個裝著黑色液體的玻璃罐子就碎了,阿姨說那是百年老鼠酒,值很多錢的。
這是我第二次知道易碎的東西別碰。那時候,對易碎的東西的認識,就是些玻璃罐罐,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幸發現,要找出世界上易碎的東西,遠沒有找出不易碎的東西容易。因為,世界上易碎的東西,明顯比不易碎的多。後來,經歷過一些人和事,明白了看似不易碎的東西反而更加易碎。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看似易碎的東西,就可能不易碎。事實上,看似易碎的東西往往真的易碎。
像心就是世界上最易碎的東西,你永遠不會知道,它會在時光中的哪一刻斷裂,也永遠不會知道,它會在空間中的哪一點散落,就像是夜空中的流星,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下一刻它就可能隕落。
我曾見過一個人,一個像流星般美麗迷人的女人,她是一位憂傷的美術家。她的情緒,就像盆地的氣候那樣陰晴不定,她的心思,就像陽光中漂浮的塵埃那樣難以捉摸,她的憂鬱,像深秋裡的桂子那樣深藏不漏,但她的眼睛,卻像陽光照耀下的露珠那樣,撲閃著迷人的光澤。她是一件易碎的藝術品,她的心是這件藝術品上最易碎的關節。她的人憂傷而美麗,她的人生美麗而憂傷,她的故事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喜劇,讓人看到喜劇處忍不住想哭,看到悲劇處忍不住想笑。這就是她,一個易碎的符號。
她先後經歷了七個男人,每一個最後都離她而去。因為,她總是忍不住多愁善感,看著外面的樹葉細碎飄落的時候會落淚,看到河流的浮冰融化的時候會難過,世界上美好的和不美好的東西到了她那裡,全部變成一種叫作感傷的情緒凋零下來。她還多疑,男人對她越好,她就越覺得男人在外面做了對不起她的事,她總是想方設法從男人的嘴裡套話,希望能得到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回答。
什麼回答能讓她滿意呢?我曾問過她。她搖了搖頭說,不知道。事實上,她真的不知道。按照她的邏輯,如果回答說在外面做了不好的事,那就是對不起她,她自然又會傷心;如果說沒有做,她就會認為說的不是實話,她會繼續自己每天的憂傷。事實上,對於這個問題,她需要的早已不是一個答案,而是在問這個問題的瞬間獲得的安穩。所以,她不斷地問,來緩解自己美麗的哀愁。然而,當她樂此不疲追問的時候,男人卻受不了,找了個藉口離她而去。
這位憂傷小姐的心,絕對是這個世界上絕頂珍貴的藝術品。但是,被碰的次數太多了,就再也快樂不起來了。碰這件易碎品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她對碰自己易碎的心上了癮,就像吸毒一樣無法自拔,她需要這樣做。因為,這樣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只不過,這樣做的結果是永無止境的憂傷。因為,如果她哪天一旦停止這種行為,心裡就會形成一種只有自己能夠體會的巨大落差,隨後,她又不得不繼續這種行為。
這是極其危險的,這會讓她陷入一個循環。到最後,她會以為做某件事會帶給她快樂,而做了這件事後,她會發現自己還是不快樂。這就是說,她的快樂只能存在於自己的預想裡,現實裡有的只是無盡的憂傷。
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沒有意識到,真正的易碎品不是她自己本身,而是她身體裡那顆易碎的心。同時,她也沒有意識到,所有憂傷產生的根源不是生活,是她對自己那顆易碎的心不停地碰觸。只要某天她能夠停止碰觸那顆易碎的心,那她的情緒就能和快樂重歸於好。但是,這一點她意識不到,即便我已經告訴她,她也答應了,可上癮的動心怎麼可能說戒就戒呢?
人就是這樣,越是易碎的東西,他們偏要去碰,一旦碰壞了,自己又修不好,修不好卻還想碰。他們認為,反正都碰壞了,修補好了,再碰碰也無所謂,而且繼續碰,可以滿足他們虛榮的好奇心。就像那位憂傷小姐,雖然她滿口答應,不再碰觸自己易碎的心,可回去之後,這種碰觸還是會變本加厲。別問我為什麼,人性使然,她的碰觸將永不停止,除非哪天的碰觸,把她這樣做可以獲得快樂的泡沫戳破了。
除心之外,這個世界上易碎的東西還有很多。越易碎的東西就越需要呵護,越呵護就越害怕打碎,越害怕就越容易失手,一失手就容易打碎,那麼就前功盡棄了,只能望著一地碎片發呆。也許,對於易碎的東西,我們不必那麼去在乎、去呵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去碰觸,不允許別人去碰觸,這樣反而更加心平氣和,也就沒那麼多意外發生了。
一個高級公務員退休的張局長,他退休前是單位的頭頭,說一不二。在家庭中,他是任何大小事務的絕對主宰,他的話就像官章一樣,有著天大的決定權。可是,一退下來,以前單位上那些人,跟他打招呼也沒那麼殷勤了,有時候話裡還帶著尖酸和刻薄。在家裡也是,以前對他唯命是從的兒子也開始不老實了,在他說話的時候,總會皺著眉頭、一臉的不耐煩;老伴也整天戴著個老花鏡在那裡繡十字繡,對他說的那些大道理也愛理不理,到底聽沒聽都不好說。要是換在以前,只要他一句話,單位裡的人立即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帶著笑臉奉承,老伴立即頂著風濕關節痛去辦,兒子更不用說,丟下手裡的事立刻趕到。
可現在,老張越想越氣,越氣越想,想著想著就想不開了,心裡憋著一口氣,吐不出來,也嚥不下去。雖然他知道那些人之所以殷勤,是跟自己以前的局長身份有關,但他就是心裡不甘,不由自主地老往上面想。就這樣憋了兩個星期,老張突然患了精神病,再也不喊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只不過腦子不好使了,還說胡話。
像老張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有些東西突然沒了,心理落差就特別大,既放不下,也拿不起來,但是他偏偏就還想去拿,結果最後東西沒拿起來,自己給掉下去了。權力是這個世界上最硬挺的東西,一旦失去,那麼關於權力的一切,都變成了易碎的東西。既然易碎,那麼就千萬別再去碰。
說實話,說不碰容易,說不碰就不碰難,說千萬別碰就再也不碰更是難上加難。碰和不碰之間,有著巨大的落差,需要一個緩衝的過程,這個緩衝的過程,不是叫我們小心翼翼地碰觸那些易碎的東西,而是去碰觸那些至少目前不易碎的東西。
物質上易碎的東西,碰壞了還可以修補,精神上的碰壞了,就不復存在了,就將會是個永恆的缺口。時光不回溯就無法彌補,而短暫的快樂換來的是永恆的遺憾。當我們面對易碎品的時候,想想這番話,可能就會做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千萬別碰!

2.那些年出門遠行的心
如果有一天有人問我現在在哪裡,我會說在路上,在出門遠行的路上,它只與夢想有關。與逃離、不滿、憤懣……沒有任何關係。
下面這個故事,是關於那時十七八歲年紀的我們。
記得有一天臨近午夜時分,接到朋友小A的電話,說她要去遠方流浪,我沒有提出異議。也許在她心裡早就決定了,打電話給我,只是因為我是她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小A告訴我她失敗了,敗得很慘,對周圍一切很煩,包括煩男人。
她不想再在這樣的傷心之地待下去,必須得離開。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可又一定要做些什麼,乾脆打起背包去流浪,這是她所能想到的唯一一件事情。
與小A同學三年,因為性情接近,成為好朋友,一直以來,我都知道她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卻不知道她也有這樣傷心的時候。她說,我是她朋友中,唯一一個不會對她的遠行做出大驚大乍反應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接受她的行為理念的人--玩世不恭又神經質。
臨行之前,她想到了我,告訴我她心中最真實的想法,以及她對未能成為我女朋友的遺憾。
她還告訴我說,她走得不澈底,心中還有掛念,她還會想著爸爸媽媽,想著那些傷了她心的他們。
認識小A挺久的,從來沒像那天晚上那樣聊過天,她讓我明白一些事情。無聊心煩,常在激情後伴隨而生,可能透過上網排遣後仍是無聊心煩,但不上網又怎樣呢?遠行?
「我得走了。」她說,聲音有些哽咽。
我說:「保重,實在混不下去的時候,就回來。」
她沉默了幾秒後說:「行,不過你得為我寫一篇文章。」
我聽後,沉默了,不知為何,我突然有種很強的失落感。我和她都是年齡不大的孩子,生活為什麼要讓我們遇到這麼多傷痛的事啊!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除了無聊還是無聊,而對於我,唯一不無聊的時候,就是寫作的時候。
晚上入夢時分,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活得很沒勁。醒來時,我的臉上一片驚疑。
在突然間,我也有了想出門遠行的念頭。
PS:算算時間,已經有十多年了,到今天,我才有機會將這些零碎的心緒形成文本,不曉得有一天,若是去書店的她看到後,會是怎樣的反應。
我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曾有多少人,因為某人的一句話就跟隨而去的,尤其是情感方面。那些年的出門遠行,只為心中堅信的那個理由,我卻在多年後因此想到,有時候想要遠行,可能只是為了逃避。可能一開始和某人相處的時候,我們都想像著對方最美好的樣子,但熟知對方後卻對彼此大失所望,然後就拼命地想逃離,就像出門遠行一樣,以為暫時地消失在某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地方生活就會好過點。
我不這麼看,至少今天的我不會。一位詩人朋友,他總「慫恿」我出去流浪,他說待在這座小城市不會有什麼出息。我說,若是換了以前,我會毫不猶豫地就出發,不帶任何行李。但現在不行了。詩人朋友問為什麼,我說我不是詩人,僅此而已,更何況,現在的我不是一直在出門遠行嗎?自由散漫地置身在文字舞者的身份裡,我相信任何舞者的追求都是永無止境的,我也是。
可是,有一段時間我的脾氣變得很暴戾,看見什麼都煩,很想獨自一人離開,甩開所有的責任,任自己自生自滅。生活在圍城的困惑中,只想衝破這道無形的網。對自我狀況的無法肯定、對生活現狀的不滿意、對前途的迷茫……讓我們掙扎著想逃亡,那些年出門遠行的欲望,曾那麼的強烈。多年後,我依然還在原來的城市,卻發現當年出門遠行的朋友們,一個個回來了,然後,找了一份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和沒有什麼感情基礎的女人結了婚。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思考過這些問題,內心又有怎樣的感受。
同學聚會上,當年的死黨,如今都各自有了家庭,落魄的多,發達的少。堅持夢想的極少,事與願違的極多。我問他們,是否為出門遠行去他鄉打拼,卻失敗地回到原地後悔過,得到的回答有多種,有說無怨無悔的,有說覺得沒意思的,也有說覺得心疲倦了不想再折騰的。我還問他們,堅持夢想一走到底好不好,他們的回答一分為二:一種是,夢想若能實現當然好啦!若一再碰壁,怎麼也走不下去,還是放棄算了,不要再折騰了,好好生活。另一種是,就算夢想沒實現又如何,至少曾經為夢想付出過,但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堅持呀!
去年年末的時候,我去北京,回來的時候正值春運期間,車站、機場聚集著川流不息的人們,我也是其中一個,又一年出門遠行的日子快短暫結束了,他們回到各自的家鄉。那些年我們出門遠行,理由各異,我也想到了我自己,離開家鄉也近十五年了,其間很少回去。我是一個為夢想堅持不懈的人,儘管中途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終究敵不過對文字的熱愛,前幾天,廣東的朋友打電話過來,問我現在還寫書不,我說在寫,一直堅持著。朋友輕歎了一聲,然後說很羡慕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最後還說:「這看起來多幸福啊!這麼多年來,你一直用心地堅持。」
電話的末尾,我笑了笑,味道有些甜。
蘇芮有首歌《跟著感覺走》,她用輕鬆動容的歌聲唱道:「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跟著感覺走,讓它帶著我,夢想的事哪裡都會有。」我想,出門遠行並不一定都是衝動的選擇,抑或對現實的逃亡,我希望更多的是與夢想有關。
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出門遠行呢?年輕的時候機會多些吧!當我們漸漸老去,直到再也走不動了,應是有心無力了。
網路上流傳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第一次讀到後,就有了頗深的感觸。這有關一個西方少年的一百零八個夢想,時間跨度並不算特別長,主角名叫約翰.葛達德,在一九三九年冬天裡的一天,家住美國西部洛杉磯市郊的約翰.葛達德,偶然聽到鄰居家的談話,其中一句「假若再讓我回到約翰的年紀,我做的事就大不一樣了」,深深觸動了年少的約翰.葛達德,隨後,他在筆記本上,寫下關於他一生的一百二十七個夢想,譬如,探索尼羅河;登上珠穆朗瑪峰;去南極和北極;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等十七位大師的作品……
天哪!這麼多夢想,而且多與出門遠行有關。約翰.葛達德實現了多少呢?一百二十七個實現了一百零八個,很不錯了。我內心不免泛起「羡慕嫉妒恨」的漣漪,如果夢想可以交換該有多好,但這不可能,也就是說,夢想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追逐的。
那些年出門遠行的心,三十出頭的我寫下這一小節,算是人生中途的感悟吧!只是,我還得強調,如果不加大腦思考地出門遠行,建議還是待在原地為好。譬如,去搞傳銷,去相信那些「一夜暴富的夢想」。我絕對有理由相信,一些話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但,一定要有真正的正面能量指引才行。
如果有一天有人問我現在在哪裡,我會說在路上,在出門遠行的路上,它只與夢想有關,與逃離、不滿、憤懣……沒有任何關係。
這一點,很重要,特重要。

作者簡介

熊顯華,暢銷書作家,一個行走在文字世界?的舞者,喜歡思考,長期致力於心理研究。
出版作品有:《不亂腳步,不荒流年》、《總有一個人,讓你刻骨銘心》、《你,幸福嗎?》、《孤獨的荷爾蒙》、《拯救:115個改變你心境的成功法則》、《大國海權》等30餘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