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格爾六訪馬賽爾
商品資訊
系列名:翻譯系列
ISBN13:9789866131318
替代書名:Entretiens Paul Ricoeur-Gabriel Marcel
出版社: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作者:呂格爾
譯者:陸達誠
出版日:2015/07/10
裝訂/頁數:平裝/190頁
規格:21cm*14.8cm*1.3cm (高/寬/厚)
版次:1
定價
:NT$ 250 元優惠價
:90 折 225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6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1968年呂格爾重訪30年前的業師馬賽爾,討論有關形上學、存在主義、戲劇、神聖、死亡、科技等問題。六次訪問旨在澄清自己對馬氏思想的了解,並企盼發現其間可能有的進展。
《呂格爾六訪馬賽爾》是呂格爾與馬賽爾六次對話的文字成果,文中介紹呂格爾的存有論以及對馬賽爾研究的立場和討論,對漢語學界的現象學研究將有所啟發,值得關注。
呂格爾與馬賽爾對話時,他試圖調整對老師馬賽爾的知解,使它正確無誤。六次訪問中,從未發現他們二人之間有什麼異見。雖然他們會談的內容以馬賽爾的作品為主,但顯出師徒二人看法一致。在他們的基本共識上我們可以看到本文的假設,即呂格爾採用了馬賽爾的存有論立場作為他自己的立場。
他們勉力二人一起愈來愈靠近光源。馬賽爾認為,謙遜是「存有」的真實見證人的記號。見證,是為光作見證。呂格爾說馬賽爾首創了「光的形上學」。光照明、引導、吸引旅途之人與其他路人同步前行。這光也許變得黯淡,但它仍能指示晨曦的方向,而給人帶來希望。
《呂格爾六訪馬賽爾》是呂格爾與馬賽爾六次對話的文字成果,文中介紹呂格爾的存有論以及對馬賽爾研究的立場和討論,對漢語學界的現象學研究將有所啟發,值得關注。
呂格爾與馬賽爾對話時,他試圖調整對老師馬賽爾的知解,使它正確無誤。六次訪問中,從未發現他們二人之間有什麼異見。雖然他們會談的內容以馬賽爾的作品為主,但顯出師徒二人看法一致。在他們的基本共識上我們可以看到本文的假設,即呂格爾採用了馬賽爾的存有論立場作為他自己的立場。
他們勉力二人一起愈來愈靠近光源。馬賽爾認為,謙遜是「存有」的真實見證人的記號。見證,是為光作見證。呂格爾說馬賽爾首創了「光的形上學」。光照明、引導、吸引旅途之人與其他路人同步前行。這光也許變得黯淡,但它仍能指示晨曦的方向,而給人帶來希望。
作者簡介
呂格爾 (Paul Ricoeur 1913-2005)
廿世紀歐陸哲學巨擘,現象學、詮譯學等學術大師級人物,一生著作等身。
生於法國南部瓦朗斯市。
父親早逝,由外祖父撫養長大。
在巴黎讀哲學時,就結識了馬賽爾。
第一次大戰時曾被囚德國集中營,勤讀胡賽爾及雅斯培之作。
戰後在巴黎曾出版有關此三師的研究,稍後出版三冊《意志哲學》。
廿世紀歐陸哲學巨擘,現象學、詮譯學等學術大師級人物,一生著作等身。
生於法國南部瓦朗斯市。
父親早逝,由外祖父撫養長大。
在巴黎讀哲學時,就結識了馬賽爾。
第一次大戰時曾被囚德國集中營,勤讀胡賽爾及雅斯培之作。
戰後在巴黎曾出版有關此三師的研究,稍後出版三冊《意志哲學》。
序
呂格爾的存有論立場
1973年10月8日,法國存在哲學家馬賽爾在巴黎仙逝,享壽84歲。喪禮過後,他的朋友一致期望成立一個永久性的馬賽爾友好協會,為了紀念他,也為了承續他的學術志業。稍後,這個協會在巴黎正式成立,取名為「馬賽爾的臨在」,而呂格爾當選為該協會的主席。
呂格爾被推選為「馬賽爾的臨在協會」的主席,實為上上之選。因為呂格爾21歲(1934),在巴黎大學準備哲學教師資格考時,每週五傍晚會去馬賽爾的公館拜訪。那裡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學生圍著馬賽爾一起討論日間學到的哲學問題。他們享有白天在大學裡從未體驗過的自由討論的氣氛。參與者會逐步深入問題的核心,追究概念的真義。這是有名的「哲學星期五」的濫觴。
這些年輕人之中後來有不少成為眾所周知的哲學名人,如梅洛龐蒂、沙特、列維納斯、斐狄雅也夫(Berdyaev)等。呂格爾說:
馬賽爾是在很久以前就同我締結了極深關係的人物。1934-1935年間,我正在準備中學教師資格考;此後一直到他1973年去世為止,我三不五時地會向他請益。從1934年起,我開始勤於參加在馬賽爾家舉行的著名的「星期五晚會」。我們選擇一個討論的主題,從具體的例子出發,加以分析,再憑藉理論來支持所辯護的觀點。我在那裡體認到一種在巴黎大學從來未曾有過的討論方式。在他家裡,我們擁有那種藉著不斷進行討論而迸現的活潑思想。此外,我們閱讀馬賽爾時,我們感覺到的不是一條蜿蜒在遠方的激流,卻近似於堅定而活躍的溪河,這是由於關切正確字意之追究所得來的結果。我們以這種方式一週一週的討論下去,每次二、三個小時,每個人都可以大膽地思考和主動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稍稍得以彌補巴黎大學在哲學的教育過程中可能有的欠缺。我相信在敢於嘗試建構哲學這方面,馬賽爾對我的啟發和指導,是我永誌難忘的事。
ᒄ
1973年10月8日,法國存在哲學家馬賽爾在巴黎仙逝,享壽84歲。喪禮過後,他的朋友一致期望成立一個永久性的馬賽爾友好協會,為了紀念他,也為了承續他的學術志業。稍後,這個協會在巴黎正式成立,取名為「馬賽爾的臨在」,而呂格爾當選為該協會的主席。
呂格爾被推選為「馬賽爾的臨在協會」的主席,實為上上之選。因為呂格爾21歲(1934),在巴黎大學準備哲學教師資格考時,每週五傍晚會去馬賽爾的公館拜訪。那裡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學生圍著馬賽爾一起討論日間學到的哲學問題。他們享有白天在大學裡從未體驗過的自由討論的氣氛。參與者會逐步深入問題的核心,追究概念的真義。這是有名的「哲學星期五」的濫觴。
這些年輕人之中後來有不少成為眾所周知的哲學名人,如梅洛龐蒂、沙特、列維納斯、斐狄雅也夫(Berdyaev)等。呂格爾說:
馬賽爾是在很久以前就同我締結了極深關係的人物。1934-1935年間,我正在準備中學教師資格考;此後一直到他1973年去世為止,我三不五時地會向他請益。從1934年起,我開始勤於參加在馬賽爾家舉行的著名的「星期五晚會」。我們選擇一個討論的主題,從具體的例子出發,加以分析,再憑藉理論來支持所辯護的觀點。我在那裡體認到一種在巴黎大學從來未曾有過的討論方式。在他家裡,我們擁有那種藉著不斷進行討論而迸現的活潑思想。此外,我們閱讀馬賽爾時,我們感覺到的不是一條蜿蜒在遠方的激流,卻近似於堅定而活躍的溪河,這是由於關切正確字意之追究所得來的結果。我們以這種方式一週一週的討論下去,每次二、三個小時,每個人都可以大膽地思考和主動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稍稍得以彌補巴黎大學在哲學的教育過程中可能有的欠缺。我相信在敢於嘗試建構哲學這方面,馬賽爾對我的啟發和指導,是我永誌難忘的事。
ᒄ
目次
導 讀 呂格爾的存有論立場/陸達誠
第一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一)
第二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二)
第二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三)
第三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四)
第五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五)
第六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六)
參考文獻
中譯本附錄
〈破碎的世界〉劇本 /馬賽爾 著 ,邱其玉 譯
第一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一)
第二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二)
第二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三)
第三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四)
第五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五)
第六章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六)
參考文獻
中譯本附錄
〈破碎的世界〉劇本 /馬賽爾 著 ,邱其玉 譯
書摘/試閱
呂格爾訪談馬賽爾 (一)
呂格爾:可敬的馬賽爾先生,我們現在位於六次訪談的起點。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在同一間屋子裏,像三十年前一樣,做您的學生,向您討教。
我對這一系列的訪談有很大的期待,因為我要請求您指引的不只是您著作的重述 (récapitulation),而是一種批判性的回顧,以前我們稱之為「進一步的陳述」(rétractation),那是說一個修訂 (révision),或校正 (correction),或許我們會發現自己因此而被帶領、引導到您創作的邊緣地帶,因為當一個哲學面對新的風景時,它往往能呈現一種新的面貌。或許我們可以探索由新的哲學引發而已包涵在您的作品中的一些新的可能。
我們已同意把這第一次訪談聚焦在「探索」這個概念上。我相信「探索」兩字從您童年起就滿載著豐富的涵義……。
馬賽爾:真如您所說的這樣,我的好朋友,從我很小的時候,就隱約地期望有一天能做一個探索者。可以說這個期望從沒有消失過,雖然有一部份為了配合實況而略有移轉。
但我願意先對您開始時提到的想法做一個回應。我要說的是:我對有您這樣的一位對話者而感到愉悅。我帶著激動回想您常來寒舍的時光,是啊,差不多三十年了,您同 MaximeChastaing, Roger Arnaldez等朋友,我們一起工作,一起反省可以叫我們廢寢忘食的問題。這給我留下了一個極為寶貴的記憶。我可以毫不費力地想起那些不凡的夥伴,我們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深談,我也記得做記錄的同學的面容。
說真的,今天我們又可以聚在一起談話,對我而言實在是無上的幸運。您今日可以說是在您職位的頂峰,您確實是巴黎大學最佳的老師之一,是真能使一切學生尊重及喜愛的老師之一。
呂格爾:馬賽爾老師,請您讓我追憶一下那時我們到貴府求教的情景。從我們這一方面來說,這實在是一種探索,探索活生生的 經驗王國和它的意義。那段時期,我們跟著您念您於一九一四 年開始落筆,一九二七年出版的《形上日記》;我們念〈存有奧秘之立場與具體進路〉,這是您附在一九三三年剛出版 的《破碎的世界》一書中;還讀了您那時在準備出版的《是與有》,它包含了您那時期發表的一些論文的綱要。
「探索者」一詞可說是我們通過閱讀而知道的您的創作特色。但這個探索採取了一個我們無法避免而必須對它質問的形式:
當我們打開《形上日記》時,該書上、下冊的異議立即躍 然紙上。首先,它的書寫形式是叫人非常吃驚的辯證方式。我相信您自己很早也就對它的表達方式非常訝異。您處心積慮地要攻擊「制度」,但卻用制度的王牌辯證來攻擊它。下面是我第一個問題:您的作品從一開始,由於過份使用辯證法,反而給非理性主義背了書?您今天如何閱讀《形上日記》上冊呢?
馬賽爾:唉,您對《形上日記》上冊所作的評語叫我驚訝,我想您用的是種委婉的說法,我同您直說,我讀該書上冊時會勃然動怒。當然,時過境遷後我了解這種「挖掘」式的表達對我有什麼意義—「挖掘」兩字很適合—,它要說的是像礦工在礦場中所做的那樣。我那時想驅逐辯證,但用什麼來驅逐它呢?在《形上日記》上冊裏,我們碰到了這種怪異的矛盾:我笨拙地在用辯證來擺脫辯證。(節錄自《呂格爾六訪馬賽爾》第一章)
呂格爾:可敬的馬賽爾先生,我們現在位於六次訪談的起點。我感到非常幸運—能在同一間屋子裏,像三十年前一樣,做您的學生,向您討教。
我對這一系列的訪談有很大的期待,因為我要請求您指引的不只是您著作的重述 (récapitulation),而是一種批判性的回顧,以前我們稱之為「進一步的陳述」(rétractation),那是說一個修訂 (révision),或校正 (correction),或許我們會發現自己因此而被帶領、引導到您創作的邊緣地帶,因為當一個哲學面對新的風景時,它往往能呈現一種新的面貌。或許我們可以探索由新的哲學引發而已包涵在您的作品中的一些新的可能。
我們已同意把這第一次訪談聚焦在「探索」這個概念上。我相信「探索」兩字從您童年起就滿載著豐富的涵義……。
馬賽爾:真如您所說的這樣,我的好朋友,從我很小的時候,就隱約地期望有一天能做一個探索者。可以說這個期望從沒有消失過,雖然有一部份為了配合實況而略有移轉。
但我願意先對您開始時提到的想法做一個回應。我要說的是:我對有您這樣的一位對話者而感到愉悅。我帶著激動回想您常來寒舍的時光,是啊,差不多三十年了,您同 MaximeChastaing, Roger Arnaldez等朋友,我們一起工作,一起反省可以叫我們廢寢忘食的問題。這給我留下了一個極為寶貴的記憶。我可以毫不費力地想起那些不凡的夥伴,我們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深談,我也記得做記錄的同學的面容。
說真的,今天我們又可以聚在一起談話,對我而言實在是無上的幸運。您今日可以說是在您職位的頂峰,您確實是巴黎大學最佳的老師之一,是真能使一切學生尊重及喜愛的老師之一。
呂格爾:馬賽爾老師,請您讓我追憶一下那時我們到貴府求教的情景。從我們這一方面來說,這實在是一種探索,探索活生生的 經驗王國和它的意義。那段時期,我們跟著您念您於一九一四 年開始落筆,一九二七年出版的《形上日記》;我們念〈存有奧秘之立場與具體進路〉,這是您附在一九三三年剛出版 的《破碎的世界》一書中;還讀了您那時在準備出版的《是與有》,它包含了您那時期發表的一些論文的綱要。
「探索者」一詞可說是我們通過閱讀而知道的您的創作特色。但這個探索採取了一個我們無法避免而必須對它質問的形式:
當我們打開《形上日記》時,該書上、下冊的異議立即躍 然紙上。首先,它的書寫形式是叫人非常吃驚的辯證方式。我相信您自己很早也就對它的表達方式非常訝異。您處心積慮地要攻擊「制度」,但卻用制度的王牌辯證來攻擊它。下面是我第一個問題:您的作品從一開始,由於過份使用辯證法,反而給非理性主義背了書?您今天如何閱讀《形上日記》上冊呢?
馬賽爾:唉,您對《形上日記》上冊所作的評語叫我驚訝,我想您用的是種委婉的說法,我同您直說,我讀該書上冊時會勃然動怒。當然,時過境遷後我了解這種「挖掘」式的表達對我有什麼意義—「挖掘」兩字很適合—,它要說的是像礦工在礦場中所做的那樣。我那時想驅逐辯證,但用什麼來驅逐它呢?在《形上日記》上冊裏,我們碰到了這種怪異的矛盾:我笨拙地在用辯證來擺脫辯證。(節錄自《呂格爾六訪馬賽爾》第一章)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