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白靈說:「劉道一『濾淨語言以脫胎』乃至『見反骨』的宣示和實踐,值得愛詩人寫詩人深思……期待未來他將以『別針式的語言』,簡練地別住詩的諸多可能。」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劉道一,一九八二年二月出生在一個學者家庭,祖籍河北省撫寧縣,現居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現供職某科研單位,從事經濟哲學、政治哲學、經濟觀念史等領域的研究。在學術研究之外,亦為大陸少數可以獨立促動兩岸三地文化活動的策劃人之一,至今已策劃、主持、推動兩岸各領域、界別文化活動超過八百場。為北京大學「未名講壇」創始人、策劃顧問,清華大學時代論壇聯合創辦人,單向街書店(現名為「單向.空間」)特約策劃人,香港「文藝復興基金會」藝術顧問,目宿媒體「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電影北京推廣協力等。在出版領域,近年策劃推動 弦、許達然、蔡珠兒、姚謙、劉若英等臺灣作家的簡體版引進,並為林夕、梁文道、楊照、姚謙、駱以軍等臺港作家新書引進大陸後首個大型系列活動的策劃人。
一九九三年開始在父親及其師友的教導下開始修習德國古典哲學、古希臘哲學和當代的分析哲學,並同時開始自覺關注當時仍蔚為風氣的大陸先鋒文學及後現代主義討論。一九九四年開始小說及新詩創作,並將視野逐漸轉向以James Joyce、Ezra Pound、Virginia Woolf等為典範的現代主義經典,創作大量實驗的習作。一九九五年開始通過各種選本、選刊瞭解臺灣現代文學,特別是臺灣現代詩的創作成果。寫作初期受洛夫、管管、鄭愁予、周夢蝶影響較深,二○○○年之後 弦、商禽、羅門、蓉子、向明、余光中的影響逐漸顯著,其中尤其受 弦的影響最大。二○○六年九月因眼疾住院手術期間,詩風發生極大轉折,於病床上修煉而來的改組、重調後的「坤伶體」,至今已成詩近百首,亦獲 弦肯定為對其早年詩作的新「發展」。二○一三年四月起在《衛生紙》詩刊發表作品,開始與臺灣讀者的對話。其後詩作陸續於《聯合報》副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二○一五年七月,於「爾雅出版四十周年」之際,出版第一部詩集《碧娜花園》。
其詩作凌越跳脫,喻筆縱橫,要言不繁,戲劇性與節奏感並重,意象性與畫面感突出。既呈現長年書齋生活所熏習之歷史縱深的歎謂口徑,又因廣域視野、多元觸角而得以與架上繪畫、裝置影像、先鋒音樂、舞蹈劇場等當代創作展開深切對話。以智性話語、深沉省思際會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現代文學,臺灣現代詩與大陸「後文革」現代主義寫作的文學脈動與思想脈絡,「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思辨中破解權力障蔽,激揚文字型塑軒昂人格批判力:「一以貫之」的理念執守者,向威勢與媚骨共構的「苦悶年代」,以詩為戟、以筆為旗地搏舉一場審美意識的「韌」之嘯鬥。
繪者簡介
彭薇,一九七四年出生於成都,二○○○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東方文化藝術系,獲文學學士和哲學碩士。二○○○︱二○○七年擔任北京《美術》雜誌編輯期間開始創作,二○○七年任北京畫院專職畫家。現居北京。
彭薇憑藉傳統中國繪畫將古代資源與現在連接,並與西方資源對接,尋求過去與當下的平衡。其先後在紐約、香港、臺北、北京、上海多地舉辦個展,並參加了諸如北京雙年展、成都雙年展等。其作品先後被美國波斯頓美術館、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香港M+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博物館、廣東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北京畫院美術館、瑞士Sigg Collection、法國DSL Collection等機構收藏。
徐帆,男,一九八三年生於北京。以「寓言」形式來呈現複雜人性的視覺藝術家。二○○五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師從陳丹青、石沖、忻東旺。作品被眾多重要藏家、藝術機構收藏。現為國際版權中心藝術家公盤簽約藝術家,宋洋美術畫廊簽約代理藝術家、鳳凰藝術合作藝術家。
個展:二○一五—《轉角夢》徐帆作品個人展覽,宋洋美術畫廊,北京
(本書中呈現的作品,除彭薇《波斯隨想》外,皆來自徐帆作品「靜待」、「夢」、「我們的界」、「不言而『寓』」等系列。)
序
三地文化人同力加持的新生代/老靈魂
沉潛十五年創作積累的新詩型錄
你感覺到劉道一是八十年代的人
他招魂了
連我這大他二十歲者都懵懂的
那年代思想的空氣抒情且兩眼尚未虛無死灰的
那年代曾充滿對未來一個或許多個更好
哲學詩小說各種文人
創作的舞於雩
這些如今已成遺骸的櫛次鱗比星碎光焰
影綽浮出一個比我們以為我們記得的
要龐大浪漫因此也痛許多的靈魂飛行圖
很奇妙的浮印在這個北京青年詩人的額頭上
——駱以軍
在有限的時空,造一座無限的文學花園
主流如雲時,我是非主流。
另類如雨時,我是另一類。
◆◆◆
被著名詞人姚謙稱引為「文學同路人」的北京詩人劉道一,在學術研究和文化策劃的身分之外,亦是一個時時沉吟著伊格言所戲稱的「瘦骨嶙峋」詩句的秘辛寫作者。他的「智性書寫」,有著不同於「抒情傳統」的凜冽與反省,不僅被瘂弦認可為「發展了《坤伶》的精神」、被鄭愁予評定為「乾淨、清麗」、被楊牧嘉許為「勇敢開啟新題目」,也同時得到了中生代、新生代典範文學創作者的同聲點讚,讓一座「文學花園」的奠基前件,如斯美好。
詩集《碧娜花園》分為四輯。前兩輯即為由瘂弦名作〈坤伶〉發展、延異、鋪陳而成的「坤伶體」之多元呈現,既有如〈默劇:顧城〉的沉鬱悲切,又可如〈DIVA〉般繁麗曼妙,既有「年代系列」的觸碰紅線,又讓〈當佛洛德愛上林夕〉助人懷舊。
詩人曾淑美讚歎這悅動靈犀的「十行詩」仿若左手與右手的美妙對話,許悔之則直指形式背後的歷練與更深一層的用心良苦:「劉道一的《碧娜花園》,與其說是一本詩集,毋寧更將接近他的生活意識史、華人文化模子勾沉錄,以及人類文明精神史的筆記簿。許多首詩,都每段兩行,如同虛實、陰陽;每段固定了行數,像是戴著手銬腳鐐的舞蹈,而且,藉由詩的完成,變成了一種美學的辯證法、現實的掙脫術。」
後兩輯則沉重與輕逸並重,〈1968〉、〈冬日之光〉的憂國諷喻,跳接〈時光‧咖啡館〉、〈俳句十八首〉的回光奏鳴,令到著名詩人楊澤點評其為「無比虔誠嚴肅,卻又不失靈動輕盈的『理念的聖杯騎士』」。並統而觀之、譽之,「年輕詩人特有的那股濃烈艷麗總是令人凜然,整本詩集堪稱是,以個人信念和榮譽同苦悶時代進行的一場詩的戰鬥!」
劉道一的詩像一幀幀照片,
看似夢境殘留的吉光片羽,卻快速直擊生存的核心,
充滿批判的思索、預言般的諭示與不可能的美。
畫面耀眼,各自獨立,卻又折射成一道持續掃射的光束,把整個時代的縫隙照亮。
讀來醉心又醒腦,後座力無窮。
——鴻鴻
而詩集最後的「代後記」文〈邊界手記〉,作為呈示個人創造心路歷程的粹煉營構,又得到詩人陳克華的特別表彰:「他在〈邊界手記〉(代後記)裡,對於自己的創作作了最深入而且準確的描述和剖白,誰說詩人本身不是他自己作品的權威?讀懂了邊界手記,方才得到進入劉道一的詩世界的通行證。
陳克華說,在詩人以類似佛菩薩之強大意念所創造的「詩淨土」裡,他「跨越過去與未來的距離,超越孤獨與寂寞的障蔽」,「在存在中發現虛無,在語言中沈澱焦慮」,並且「想像的空間隨焦距拓展」⋯⋯劉道一於他「流動的書齋」中碧落黃泉,上下求索,悠遊於各類藝術,文化,歷史與國度,企圖從他壓縮到極致的詩句裡生出無數宇宙,這「納須彌於芥子」的工夫與境界,與背後的意圖,令人讚嘆。
詩作為一種抒情工具理所當然,
然而在華文傳統裡,詩作為一種思索方式卻似乎相對罕見。
這是一本秀異而獨特的詩文集。是的,我甚至傾向於不單單稱之為「集」,
因為讀者不僅能從這本書中汲取我們慣常在詩中遇見的意象的靈光,
更能從句法的淩空幻變中感受到思索與邏輯的暗示,
這在一般詩集中並不常見;而更接近論述,更接近哲思。
《碧娜花園》揭示了我們所熟知或不熟知的藝術家、時代、現象或作者個人隱密的心緒,
彷彿藉由這些奇異而瘦骨嶙峋的詩句,
時代重臨(無論其風華或血腥),現象重現(無論其寧謐或喧噪),
而藝術家們又以不同的面貌復活了一次。
——伊格言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