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定位在專修與選修之間,具有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簡明性。在知識性方面,三個版塊的常識都包含有逾千年的文化積淀。在實用性方面,注意到韻文學的創作手法,通過深入淺出的敘述,推薦一條入門的路徑,達到學以致用的再教育目的。在趣味性方面,體現在選取各種體裁和風格的作品欣賞上,希望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已經陌生的傳統文化,重新經歷一次認識、親近和熱愛的過程,成為文化承傳的生力軍。在簡明性方面,在刪繁就簡時作適當的裁量,讓愿意采用此教材的院校,在開設編排課程時可以靈活處理。
作者簡介
呂君愾,是廣東著名詞人和詞理論家朱庸齋(分春館)之嫡傳弟子,承傳為掌門人,任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廣州詩社副社長、《詩詞》報專責編輯,現任中華吟誦學會(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吟誦分會)專家委員,副理事長,是粵語吟誦的代表人物。
名人/編輯推薦
呂君愾,是廣東著名詞人和詞理論家朱庸齋(分春館)之嫡傳弟子,承傳為掌門人,任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廣州詩社副社長、《詩詞》報專責編輯,現任中華吟誦學會(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吟誦分會)專家委員,副理事長,是粵語吟誦的代表人物。
目次
第一篇 格律詩
第一章 詩概說
第一節 詩的體性
第二節《詩經》——百代詩詞之祖
第二節 詩的演變歷程
第二章 詩的體裁
第一節 古詩
第二節 樂府與歌行
第三節 格律詩
第三章 詩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文字和聲韻
第二節 格律詩的基本格式
第四章 詩的基本作法
第一節 格律詩的三個主要元素
第二節 作詩的步驟
第五章 對聯概說
第一節 對聯常識
第二節 對聯的作法
第三節 復詞及其結構特點
第四節 對聯的特種技法——嵌字
第二篇 詩作選析
第一章 樂府、古詩
第一節 樂府
第二節 古詩
第二章 五絕、七絕
第一節 五絕賞析
第二節 七絕賞析
第三節 五律賞析
第四節 七律賞析
第三篇 詞
第一章 詞概說
第一節 詞的源流
第二節 詞的發展軌跡
第二章 詞體與詞性
第一節 詞的體裁
第二節 詞的屬性 第三章 詞的格律
第一節 兩種必須認識的術語
第二節 五種必須掌握的格律
第四章 關于填詞的若干問題
第一節 詞作法的理性認識
第二節 形象思維與境界
第三節 詞的特殊語言和句法
第四篇 詞作選析
第一章 唐五代詞選析
第二章 宋詞選析
第三章 清詞選析
第五編 粵語吟誦
第一章 近代粵語吟誦的承傳和拓展
第二章 吟誦常識
第一節 文字的口語表現方式分類
第二節 吟誦的定義和應用
第三節 蒙學與吟誦
第四節 歷代吟誦概況
第五節 吟誦和樂音的關系
第三章 粵語吟誦的方法和應用
第一節 粵語吟誦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從朗誦變成吟誦的步驟
第三節 吟誦應用
第四節 學習吟誦的三個階段
第五節 配有簡譜符號的詩詞吟誦練習例
第四章 吟誦技巧的注意事項
附錄
經典詩文選錄
初中必背詩詞選吟(雙語二十三首)
高中必背詩詞選吟(雙語十四首)
宋詞選吟(粵語三十四首)
清詞選吟(粵語二十五首)
后記
第一章 詩概說
第一節 詩的體性
第二節《詩經》——百代詩詞之祖
第二節 詩的演變歷程
第二章 詩的體裁
第一節 古詩
第二節 樂府與歌行
第三節 格律詩
第三章 詩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文字和聲韻
第二節 格律詩的基本格式
第四章 詩的基本作法
第一節 格律詩的三個主要元素
第二節 作詩的步驟
第五章 對聯概說
第一節 對聯常識
第二節 對聯的作法
第三節 復詞及其結構特點
第四節 對聯的特種技法——嵌字
第二篇 詩作選析
第一章 樂府、古詩
第一節 樂府
第二節 古詩
第二章 五絕、七絕
第一節 五絕賞析
第二節 七絕賞析
第三節 五律賞析
第四節 七律賞析
第三篇 詞
第一章 詞概說
第一節 詞的源流
第二節 詞的發展軌跡
第二章 詞體與詞性
第一節 詞的體裁
第二節 詞的屬性 第三章 詞的格律
第一節 兩種必須認識的術語
第二節 五種必須掌握的格律
第四章 關于填詞的若干問題
第一節 詞作法的理性認識
第二節 形象思維與境界
第三節 詞的特殊語言和句法
第四篇 詞作選析
第一章 唐五代詞選析
第二章 宋詞選析
第三章 清詞選析
第五編 粵語吟誦
第一章 近代粵語吟誦的承傳和拓展
第二章 吟誦常識
第一節 文字的口語表現方式分類
第二節 吟誦的定義和應用
第三節 蒙學與吟誦
第四節 歷代吟誦概況
第五節 吟誦和樂音的關系
第三章 粵語吟誦的方法和應用
第一節 粵語吟誦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 從朗誦變成吟誦的步驟
第三節 吟誦應用
第四節 學習吟誦的三個階段
第五節 配有簡譜符號的詩詞吟誦練習例
第四章 吟誦技巧的注意事項
附錄
經典詩文選錄
初中必背詩詞選吟(雙語二十三首)
高中必背詩詞選吟(雙語十四首)
宋詞選吟(粵語三十四首)
清詞選吟(粵語二十五首)
后記
書摘/試閱
從先民們最早的二言詩“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開始,到以四言句為主要句式的《詩經》,漢代已經有六言詩出現,一直延續到宋代仍有人仿作。從四言、六言句式組成的駢文,曾經大盛于六朝和初唐。二、四、六言詩句的產生,究其原因,當與中國文字的雙音復詞組合方法有關。自《詩經》以后,詩的發展停滯了好幾百年,其崛起得益于漢代把樂府歌詞歸入詩的范疇之后。從此,詩便衍生出多個品種,有樂府、有歌詞、有歌體、有行體、有古體,尚有非主流的雜言詩,自漢至唐,一直沿用下來。在此期間,已有不少詩人在四言六言句中多加一個字變成五言和七言,比如,藝術水平甚高的《古詩十九首》,便作為經典,一直垂范后世。看似不經意的一字之加,卻使詩獲得了質的飛躍,其明顯的好處有三個:(1) 句子多了一個節奏單位,調整了誦讀的緩促。(2) 句子的組聯結構增多了幾種可能性,例如五言有二二一、二一二、二三,七言有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二二三的選擇。(3)句中納入更多內容,使層次更豐富。漸漸地人們又發現,若把句中詞組按聲調高低進行有序的搭配,完全可以憑借自身的特點,產生音樂性的動感,而不再受樂音的拘束。于是平仄格律規則,便逐漸建立起來,至唐代基本成熟。簡單而有效的科學方法,為格律詩披上一套堅固的甲胄,穩定的體制,越千年而不衰,并且成為團結中華民族的最重要的基礎。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