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譽毀之間:邁向權力巔峰的希拉蕊
滿額折

譽毀之間:邁向權力巔峰的希拉蕊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2016年希拉蕊傾聽自己的心聲,將邁向世界權力的巔峰
《富比世》雜誌評選:世界最有權勢的女性

「不給自己一點野心,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希拉蕊.羅登.柯林頓

★ 完整紀錄希拉蕊回憶錄出版之後的重要政治事件
★ 紀錄在華盛頓政壇長達十三年的政治準備
★ 希拉蕊與歐巴馬從化敵為友的政治真相
★ 主政國務院四年的心路歷程與外交風雲
★ 對女兒雀兒喜的呵護,並為其日後進軍美國政壇的精心鋪路

>>> 你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

對希拉蕊而言,未來就像過去和現在,不會完美也不可能完美。生活沒有彩排的機會,不得不即興發揮,演好每一場戲。唯一可以做的準備是已做過的那些事情:受盡可能好的教育,不斷從文學、《聖經》和歷史中吸收知識,盡力去瞭解人類的經驗。這樣才會有真正明確的路標,引導她朝著正確的抉擇前進。

>>> 回頭看已經做錯的事太浪費時間了,那會讓我們無法向前走 <<<

希拉蕊向來認為,要判斷一個人,必須以行動及後果做為基礎,不能只根據他們所說或宣稱代表的東西。而當我們感到悲傷時,往往會變得很脆弱,但也更能敞開心胸去接受新觀念,為了自己和她身邊的人,她認為人生短暫,別管頭髮淋濕這樣的小事,堅持夢想,超越自己、創造新的挑戰,奮勇向前就對了!

這是一張長期預謀、精心策劃的政治野心路線圖,終點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這位全世界最受矚目的女性政治家,又將如何影響美國政壇,甚至撼動全球呢?

本書用不同於自傳的觀點,完整揭露希拉蕊從州長夫人、總統夫人、參議員,到總統候選人及國務卿等地位變化的政治真相,使美國,也使自己達到權力的巔峰。

作者簡介

敖軍

現任文匯報國際部副主任,
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長跑國際線新聞達20年資歷。
派駐美國及歐盟期間,長年近身採訪各國重要的政治人物,並將多年累積的親身經歷,寫成《譽毀之間》一書,用第三人的貼身觀察,讓大眾看見不一樣的希拉蕊與各國的政治生態。

2000年,相繼擔任《新聞晚報》和《新聞晨報》國際部記者、編輯、主任
2003年,擔任駐美國和聯合國記者,並常駐於美國
2009年,擔任駐歐洲和歐盟記者,常駐比利時布魯塞爾
2014年,調任文匯報國際部副主任至今

著作: 《法蘭西的智慧》
譯著: 《交換》,臺灣桂冠圖書1998年版
《流行體系——符號學的服飾符碼》,臺灣桂冠圖書1998年版
《笑的魅力》,臺灣桂冠圖書1998年版
《開啟喜悅之門——幽默的藝術》,臺灣桂冠圖書1998年版

序幕

在政壇上,六十七歲的希拉蕊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
或許,從入主小岩城州長官邸的那一刻開始,政治就已經取代柯林頓,成為希拉蕊生活中的全部--
否則,很難相信,一個女人需要怎樣的勇氣,才能在看過丈夫搞砸的那條裙子之後(意指與別的女人偷情),還能繼續跟他同床共寢;也無法理解,希拉蕊為何要在第一夫人「任期」的最後兩年,選擇遠離白宮,去競選紐約州的參議員;
否則,我們難以解釋,在二〇〇八年大選中與歐巴馬血戰到最後一州鎩羽而歸的希拉蕊,為何卻在半年之後,欣然同意為自己恨過、罵過、也罵過自己的歐巴馬同台助選,呐喊拉票;我們更無法相信,在出任國務卿的四年時間裡,希拉蕊可以像女超人一樣,奔波訪問世界一百一十二個國家,積累了一百五十多萬的飛行里程,其目的只是為了如她所說的「重塑美國的大國形象」。
我們寧願相信,這是一起長期預謀、精心策劃的政治野心路線圖,並且即將在二〇一六年迎來希拉蕊人生政治長跑的終點——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嗯……演義的成分似乎多了一點。
歷史畢竟不是萬靈丹,儘管希拉蕊在二〇〇八年大選後的政治生涯,有著與《達文西密碼》一樣的血淚曲折和堅毅的隱忍,在絢爛華麗的政治舞臺背後,充滿著利益交換和宮心鬥計,隱匿著一個長達八年的「白宮道路工程」。
引爆這一工程的最後時刻,將被定格在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八日,費城,民主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屆時紅藍白條的彩旗和氣球將隨著歡呼聲排山倒海而來,希拉蕊的身後是比爾.柯林頓、女兒雀兒喜和兩歲的外孫女夏綠蒂,還有幾萬名民主黨的忠貞黨員,希拉蕊將被正式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這場景怎麼看著好像有點眼熟?噢,是八年前,站在這的主角——政治上初出茅廬的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曾經在華盛頓創造了二十多年政治神話的希拉蕊,這一次,能否再度創造歷史?
但希拉蕊不是神,可能在某些人眼裡,她是女神,但她真的不是「神」。
有時候,她的神經有點大條。坐在軍用運輸機上,戴著墨鏡看手機;在南非扭著屁股,與黑人女歌手大跳貼面熱舞;幾乎一成不變的褲裝和怎麼改變都會被嘲笑的髮型。
有時候,她給人的感覺很強勢,鷹派作風明顯。場景回到在白宮地下軍情室,希拉蕊強烈主張用巡航導彈將奧薩瑪.賓.拉登藏身地炸飛,一了百了;在遏制中國崛起和南海爭端上,她第一個提出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在「阿拉伯之春」發軔之初,希拉蕊就警告中東一些僵化體制國家,警惕來自民間的公民運動力量,總有一天會將「獨裁國家陷落沙丘」。
希拉蕊並不善於處理政治危機,擔任國務卿的四年,她全世界到處「撲火」,但成效甚微。中東和談基本上陷入無和平可談的地步,以巴地區衝突不斷;北韓、伊朗核子問題停滯不前;極端宗教恐怖主義改頭換面捲土重來,且更加隱蔽、分散和殘忍;在亞洲地緣政治上不斷攪局,而美國提出的「亞太軸心戰略」反而更加誘發這些地區不穩的局勢。
希拉蕊甚至不會處理個人形象危機。在位於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遭襲事件的國會聽證會,希拉蕊幾乎是咆哮敲著桌子,為自己辯護,面目有些猙獰,整個臉垮了下來;在聯合國記者招待會上,面對媒體對她利用私人電子信箱處理政府公務郵件的質疑,希拉蕊像個高中生一樣,面無表情地朗讀一份事先準備好的聲明稿,生硬蒼白,顯得毫無誠意,最後竟然任性地將家中伺服器上的三萬多封電子郵件全部刪除。
希拉蕊不是一個宏觀的戰略家,作為女人,她對細節的關注超過對大趨勢的研判。她會記得國務卿專機上空姐的生日,會在拜訪緬甸民主聯盟領袖翁山蘇姬的時候,細心地穿一件東方風格的白色套衫,還會鉅細靡遺地給自己的重要政治捐款人每人發一封感謝信。
希拉蕊身為女性,她期待著打破籠罩在女性頭上的那塊「玻璃天花板」,卻沒有信心把自己推到女權領袖的前臺,直到升級成為外婆,她才意識到自己作為女人,對於美國政治的重要性。
希拉蕊不是神,也從來沒有想過走上神壇。她大部分的時候是真誠、率直的,如果政治必須虛假,她寧願選擇沉默,這也讓她在公眾面前顯得有點冷漠和疏離。
因此,這本書無意將希拉蕊捧上神壇,能夠儘量還原一個真實、多元的希拉蕊,還原一個政治生命在遭遇滑鐵盧之後,她的痛苦、隱忍、奮進、不滿和幸福。
希拉蕊的八年白宮之路,也是美國現代政治史一個轉折悄然發生的時期,華爾街金融風暴之後,美國全球霸權的地位不再;歐巴馬疲於應對國內危機,在健保改革、移民法案等新政上的實施舉步維艱;人口地理的變化,少數族群尤其是西班牙裔、亞裔人口的增加,正在改變著美國的選舉地圖和民主共和兩黨的力量對比;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對政治輿論的滲透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這本書不會非常專業地討論這些問題,但從希拉蕊的政壇路途中,我們可以隱約感受到美國當代政治的生動和複雜性,這可能是你在《紙牌屋》裡看不到的。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初為人母的妻子,以及以各種方式騷擾我寫作的寶寶。

敖軍

目次

序幕

PART 1 出仕
第一章 團結
團結鎮
丹佛大會的花瓶
電郵名單

第二章 國務卿
對歐巴馬說「不」
柯林頓的犧牲
自由組閣
「巧實力」

第三章 霧谷
明星紅毯
外交新思路
保持距離

PART 2 亞洲戰略
第四章 起飛
波音七五七
太平洋世紀
亞洲旋風
北韓人質事件

第五章 試水中國
同舟共濟
世博會

第六章 圍堵南海
送給越南的大禮
拜訪緬甸
翁山蘇姬

PART 3 鐵腕柔情
第七章 阿拉伯之春
突尼西亞的骨牌效應
埃及強人的終結
禁飛區

第八章 賓.拉登
帕內塔的秘密
戰情室內搖擺不定
狙擊賓.拉登

第九章 巴基斯坦
民間外交
照片往事
北約補給線

第十章 班加西之戰
第十一個紀念日
憤怒的穆斯林
混亂的紅色警報
代罪羔羊

第十一章 死結
「重啟」美俄關係
中東的鷹派對手
脆弱的停火

PART 4 網路外交
第十二章 推特政治
伊朗綠色革命
網路力量

第十三章 維基解密
爆炸性的外交電文
道歉之旅

PART 5 性情中人
第十四章 形象
邊緣
真情流露
被惡搞的簡訊

第十五章 柯林頓
柯林頓的小岩城
超高人氣

第十六章 雀兒喜
官二代
家族事業
升格外婆

PART 6 白宮之路
第十七章 熱身
傳奇
新生

第十八章 女總統
準備
競爭對手
女人

附錄一 希拉蕊大事記
附錄二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八章 賓.拉登


帕內塔的秘密

中情局局長帕內塔是一位很善於保守秘密的人,但有個秘密,他實在忍不住要告訴希拉蕊。二〇一一年三月初,在白宮戰情室會議結束後,帕內塔把希拉蕊悄悄地拉到一邊,「有些很重要的事情,我想一個人跟你單獨談談,不帶隨從,不記筆記。」

「好啊,那我什麼時候到你在蘭利的辦公室?」希拉蕊好奇的問。

「不用,我直接到你的辦公室。」帕內塔顯得更加神秘。

希拉蕊才剛去過位於蘭利的中情局總部。對於這片隱匿在維吉尼亞州密林中的神秘建築,希拉蕊並不陌生。一九九三年希拉蕊代表丈夫柯林頓,第一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來到蘭利,參加中情局兩名特工的追悼儀式。他們是在中情局附近的一條馬路上,被一名巴基斯坦裔的美國人開槍打死。後來殺手逃回巴基斯坦,被中情局逮捕引渡回國,被判死刑。

一個月前,希拉蕊在帕內塔的七樓辦公室,聽取中情局反恐中心的專家介紹基地組織的最新進展。帕內塔希望國務院能夠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其他熱點地區就反恐情報搜集工作與中情局展開合作,帕內塔特別提到網路資訊戰和無線廣播。

這與希拉蕊的想法不謀而合。就像霍爾布魯克曾經說的,在對外鼓動宣傳和掌握資訊主動權等方面,擁有世界上最先進資訊技術的美國,有時候,還不如躲在岩洞裡的基地組織。希拉蕊決意要改變這個局面,中情局主動提出合作,希拉蕊正求之不得,她立刻指派國務院反恐顧問班傑明,在幾個月的時間裡與中情局擬定一個詳細的四點戰略。

首先,加強網路空間的宣傳,針對基地組織利用網站和論壇等手段擴大影響,招募追隨者和洗腦宣傳,國務院成立一個新的機構,名為「戰略反恐通訊中心」,彙集跨部門的專家學者,擴大國務院駐外機構針對極端思想宣傳進行批駁,對美國的反恐政策進行解釋,說白了,就是招募一批專業的網軍,與恐怖極端分子在網上叫罵對戰。為此,國務院原本規模很小的「數位化外宣小組」,迅速擴充力量,招募了一大批懂烏爾都語、阿拉伯語、索馬利語及其他少數語言的專家。

其次,由國務院牽線,聯合西方盟國和合作夥伴,在全球範圍內針對極端勢力展開外交戰,組織一個「全球反恐論壇」,集合包括穆斯林國家在內的世界主要力量,共同商討應對恐怖威脅,例如,加強跨國邊境合作,合作應對人質綁架事件等等。

第三,國務院目前與全球六十多個國家的七千多名政府官員在反恐問題上經常進行溝通協調,今後將進一步擴展對話網路,在葉門、巴基斯坦等前線國家擴大與地方政府官員的反恐合作。

第四,在恐怖組織集中招募的熱點地區,與當地非政府機構、民間社團等公民社會加強溝通,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合作專案和夥伴計畫,通過經濟援助和社會發展,擺脫貧困,爭取人心,削弱極端組織在當地的社會影響力。

當希拉蕊的反恐顧問班傑明(Daniel Benjamin)將此計畫呈給白宮時,得到的反應卻不一。有人認為,希拉蕊是在搶歐巴馬的風頭,在反恐問題上,尤其是通訊聯絡、協調各部門並展開跨部門合作等方面,這本來應該是白宮要扮演的角色,國務院不能越俎代庖。希拉蕊一怒之下,決定親自將方案拿給歐巴馬。一次白宮例會上,希拉蕊用PPT詳細解釋了四點計畫方案,以及所需的資源和許可權。

帕內塔第一個跳出來表示支持,蓋茨和國土安全部部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Janet Napolitano)也認可這一方案,歐巴馬有點失望:「我已經跟周圍的人講了無數遍,讓他們拿出像這樣的方案,等了一年多也沒看到。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東西。」

希拉蕊得意之際,非常感謝帕內塔的合作和支持,兩人的關係更加親密,親密到他居然要告訴希拉蕊一個必將震驚世界的秘密。而這個秘密,希拉蕊連她身邊的丈夫柯林頓都不敢透露。

希拉蕊和帕內塔以及他的妻子席爾維亞認識多年。帕內塔曾擔任白宮預算管理幕僚長,負責起草柯林頓政府的預算草案。此後,又出任柯林頓首任白宮幕僚長,作為柯林頓的大內總管,當時帕內塔一直想把希拉蕊排除在內閣的決議之外,拒絕讓她垂簾聽政。

但帕內塔和希拉蕊的關係並未因此交惡,反而成為政治上的摯友。在白宮的戰情室,希拉蕊和帕內塔出雙入對,讓不知情的人看得有點雞皮疙瘩,渾身不自在。

不過,這種親密在希拉蕊國務卿任期的後兩年,漸漸變得有些劍拔弩張,兩人經常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討論時爭得面紅耳赤。第一次公開衝突發生在二〇一一年夏天,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卡麥隆.穆特(Cameron Munter)要求國防部在動用無人偵察機在巴國境內實施空中攻擊時,必須事先通知穆特爾。帕內塔對此很不以為然,但希拉蕊卻認為穆特爾的要求非常合理,「不,希拉蕊,這一次,是你錯得離譜!」在白宮戰情室,帕內塔對著希拉蕊大叫。在歐巴馬第一個任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兩人在戰情室的吵架更是家常便飯,就像一對老夫妻隔著飯桌鬥氣一樣。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美國一架無人偵察機在海灣上空遭伊朗戰機攔截並攻擊。在一次國家安全會議上,歐巴馬不在場,帕內塔要求其他國家安全部門聯合向伊朗發表一份措施嚴厲的聲明,稱美國不會容忍這類攻擊事件的發生。

希拉蕊幾天前才跟帕內塔在一次視訊會議上隔著螢幕吵過一架,怒氣衝天,她當場反駁帕內塔:「很荒謬,我們為什麼要發表聲明?完全沒有必要啊。」

兩人唇槍舌戰,爭執了很長時間,戰情室裡一度氣氛緊張。最後,還是希拉蕊先退一步,緩和氣氛,她說:「哇,老帕,能再一次當著你的面吵架,感覺好多了,」希拉蕊笑著說,「上一次你是在電視裡,隔著螢幕跟你吵架一點都不好玩。」

戰情室裡,眾人撫掌大笑。帕內塔也禁不住笑起來。

回到國務院八樓的麥迪遜餐廳。帕內塔和希拉蕊正坐在椅子上,摸著扶手上的鷹頭雕刻,那種親近感讓帕內塔覺得很舒服。餐廳裡沒有其他人,談話高度保密,唯一的第三者是牆角上放著的一尊前國務卿丹尼爾.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的大理石頭像。

帕內塔告訴希拉蕊,美國情報人員可能已經獲悉賓.拉登的下落,將目標鎖定在巴基斯坦西北部一個名叫阿伯塔巴德的小鎮,歐巴馬總統去年八月就接獲密報,目前只有極少數情報官員和軍方高層知道這個消息。

阿伯塔巴德位於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西北方約一百二十公里,四面環山,風景秀美,這裡的居民生活較為富裕,還有一個高爾夫球場。賓.拉登的藏身之處正位於一座五米高牆圍繞的院內,占地約零點四畝。院內的主樓有三層高,同樣以三米高的圍牆與其他建築隔開,必須經過兩道安全門,才能進入主樓。院內有一個坑內,用於焚燒垃圾,避免被外界拾荒者撿走,洩露主人的身份。這棟建築建於二〇〇五年,應該是專門為賓.拉登潛伏所建,據信,賓.拉登和他的妻子、兒子、保鏢及信使等十幾個人生活在這裡。

儘管中情局對落網的恐怖分子和俘虜使用酷刑手段獲取情報的辦法在美國國內引起很大的爭議,但賓.拉登的情報源頭最初仍是從審訊室裡得來的,中情局在對涉嫌九一一恐怖攻擊的基地分子審訊時獲悉,賓.拉登為了躲避追殺,不斷變換通訊方式,放棄一切可能被追蹤的電子設備,退回到最原始的雞毛信方式,利用死忠分子充當信使,人工傳遞賓.拉登的親筆手諭。

中情局在審訊中,特別注意到一名信使,他沒有名字,只有代號,在審訊九一一攻擊主犯之一的哈立德.謝克.穆罕默德時,當問起這名信使,哈立德裝作不知,嘴風很緊,中情局意識到,這名信使可能是一條大魚。二〇〇五年,基地組織高官阿利比落網,一問到這名信使的情況時,他也立刻裝聾作啞,一問三不知。但中情局還是根據各種蛛絲馬跡,拼湊出這名信使的基本情報。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找到他,中情局找到了信使的家人和聯繫人,在國家安全局的幫助下,對這些線索點實施電子監聽。幾年下來,一無所獲。但去年夏天,他們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國安局截獲到他們與信使的談話。

中情局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發現信使的蹤跡,立刻進行跟蹤,最後來到阿伯塔巴德的這幢深宅大院。美國國家地理情報署特別調用一顆間諜衛星,在四萬公里的太空對住所實施密切監控。儘管大宅內非常平靜,毫無異樣,但情報人員越來越相信——賓.拉登藏身於此。

一名美國情報部門高級官員說:「儘管大院內的情況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我們大致摸清楚裡面有多少男女和小孩。根據推算可以判斷,其中有一家人,與我們所知的賓.拉登的家庭成員數量大致相符。」

二〇一〇年八月,中情局將初步情況向歐巴馬總統彙報。二〇一一年二月,帕內塔認為,線索已經足夠充分,開始擬定攻擊計畫。帕內塔將聯合特別行動指揮官邁克雷文(William H. McRaven)准將召集到中情局總部。聯合特別行動指揮部是在一九八〇年伊朗人質解救事件失敗後所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整合美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在非戰爭狀態下從事敵後攻擊、解救人質等特殊任務。

在國務院的麥迪遜餐廳,帕內塔向希拉蕊全盤托出中情局所掌握的賓.拉登絕密情報。帕內塔認為希拉蕊是一位能夠在關鍵時刻果斷決定的女強人,在經歷了長達半年的情報人員監視和衛星追蹤,白宮、五角大廈和中情局仍然沒有十分的把握確定賓.拉登是否在那座房子裡,因而猶疑不決。

帕內塔本人堅信,這一次,機會終於敲門了,他需要希拉蕊這個堅強的後盾在白宮戰情室支持他採取果斷行動,逮捕賓.拉登。一名高級情報官員稱:「事態的發展越來越清楚地表明,我們必須把情報告訴其他部門,任何行動都必須經過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同意,由於是在巴基斯坦,必須讓希拉蕊參與進來。另外,帕內塔可能也認為,希拉蕊對於如何圍捕賓.拉登可以提供絕好的參考意見。」希拉蕊和帕內塔都認為,歐巴馬太過謹慎,太猶豫不決了,總想規避風險。而希拉蕊做事風格「非常果斷,行動堅決」。


戰情室內搖擺不定

事不宜遲,帕內塔決定要立刻採取行動,他向希拉蕊全盤托出追捕賓.拉登的實情,兩人聯手,準備在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上共同施壓,要求立刻動手。

懷著這麼大的秘密,希拉蕊的行動變得有些異常,連她最貼身的助理都不知道,但他們能感覺出來,希拉蕊心裡有事,她經常出門開會,但會議通知卻不在安排好的行程裡。有時候,她會突然消失幾個小時,沒有人知道她去哪兒了,回來後也不解釋她的去向,或與誰會面。有時,希拉蕊會突然出現在白宮,連她的國務院助理都搞不清楚她是怎麼跑到白宮的。

希拉蕊的行程由她最信任的助理羅娜.瓦摩羅(Lona Valmoro)負責安排,白宮秘密指示,發給希拉蕊其他助理有關希拉蕊的私人行程,上面統一標注籠統的「會議」。

這太奇怪了,一定有什麼事情要發生。希拉蕊的圈子裡,大家都在猜測,到底是什麼事情這麼神秘?

從二〇一一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底,歐巴馬主持召開了五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討論賓.拉登的藏身之處以及消滅賓.拉登的手段。歐巴馬有四個選擇:一、繼續利用地面特工蹲守和衛星監控,等待賓.拉登自己現身;二、用B-2隱形轟炸機從幾十公里外的安全距離,使用鐳射制導導彈實施精確打擊;三、派遣代號「六號」的海豹突擊隊,實施突襲強攻;四、與巴基斯坦分享情報,共同合作,圍捕賓.拉登,但這一方案剛擺上桌面,就被歐巴馬否決。

白宮戰情室,軍方、外交、情報和反恐部門的高級官員對方案討論了十幾次。希拉蕊的助理國務卿比爾.伯恩斯(Bill Burns)是國務院唯一獲准參與戰情室討論的人,他和希拉蕊將負責圍捕賓.拉登之後與巴基斯坦方面的談判交涉,尤其是萬一行動失敗,他們倆將負責在外交上確保美國全身而退。即使行動成功,國務院也要為巴基斯坦以及其他國家恐怖分子的報復做好準備,必須事先為危險地區的美國大使館做好安全備案。

中情局有許多辦法可以確認屋子裡的人是否就是賓.拉登,包括技術手段和特工滲透,中情局甚至策劃了一個方案,派一名巴基斯坦醫生以給孩子接種疫苗的名義進入大宅,趁機抽取賓.拉登孩子的血樣,然後與中情局掌握的賓.拉登家族其他成員DNA進行比對,就能大致判斷此人是否就是賓.拉登。但這個方案需要一到二年的精心準備才能實施。歐巴馬不想再繼續拖下去了。

另外還有兩個問題,如果情報官員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確認賓.拉登就在那棟房子裡,歐巴馬能否下令實施攻擊?如果確定攻擊,到底是採用轟炸還是突襲的辦法?或是讓不太保險的無人偵察機嚴格鎖定賓.拉登,進行點對點清除?

在戰情室的討論中,希拉蕊儘量不把話說得太絕對,但有一層意思她表達得很清楚:她贊成發動攻擊,無論是出動戰機、無人機或海豹突擊隊。

一名情報官員透露:「希拉蕊國務卿只看現實情況,她認為,早行動比晚行動好,這是自托拉博拉山口讓賓.拉登逃脫之後,我們擒獲賓.拉登的最佳時機,我們不能讓其他國家摻和進來,連巴基斯坦也不行。我們也不要擔心其他國家會有什麼反應。我們必須完成這件事。最初的討論大家傾向於空襲,希拉蕊也比較認同這種辦法。」

但在一個多月的討論中,一些官員提出不同意見,或者比較猶疑,主要是不確定賓.拉登是否真的藏身在那幢大宅裡。一次會議上,歐巴馬的顧問提出,是不是可以與巴基斯坦合作,共同執行圍捕行動。但考慮到這樣做很容易讓行動計畫洩露,或者巴基斯坦方面可能提前警告賓.拉登,這個主意很快被拋在一邊。

討論中也有人提出,美國在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上實行單方面的軍事行動,會不會傷了巴基斯坦的顏面。希拉蕊反問:「那我們的自尊呢?」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置賓.拉登的屍體。如果把屍體留在現場,將很難向公眾證明賓.拉登的確已經被打死。雖然突擊隊員可以拍下賓.拉登的臉,但在PS技術已經是網友基本功的現代,這顯然不足以堵住陰謀論者的嘴。如果突擊隊將賓.拉登的屍體運走,能夠放在什麼地方呢?不管賓.拉登葬在什麼地方,他的墓地都會成為伊斯蘭極端分子的聖地,無論葬在哪個國家,都會成為這個國家的包袱。因此,大家基本認可,將賓.拉登的屍體進行海葬,儘管這並不符合伊斯蘭傳統教義,但卻是風險最小的一種選擇。白宮決定,一旦行動結束,將先徵求賓.拉登的出生地沙烏地阿拉伯的意見,確定沙烏地阿拉伯或賓.拉登的家人對海葬沒有異議後,再實行海葬。

根據最初制定的方案,攻擊準備在週六進行,因為根據天象,那一天正好是月黑之夜,便於借助夜幕掩護行動。但這一天恰好又是白宮一年一度的記者聯誼會,各大媒體常駐華盛頓的精英記者、政府要員和好萊塢明星都將應邀出席盛宴。按照慣例,總統在晚宴上的幽默脫口秀將成為第二天各大媒體調侃的重要話題。如果美國主要的情報局官員都不在現場,是不是太明顯了?或者,如果這些情報局官員都在晚宴現場,而行動失敗,他們豈不是要集體背黑鍋?

希拉蕊反覆評估各種討論的方案和意見,她平靜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白宮記者晚宴算個屁!」

希拉蕊很少說髒話,但她感覺時間越來越緊迫,一個多月來的反覆討論,讓原本小範圍的知情圈越擴越大,至少有一百個人已經獲悉中情局的情報,這也就意味著,情報曝光的風險越來越大。一旦洩露,賓.拉登將再次從美國的指縫中溜走,就像美軍在阿富汗山洞裡與他擦肩而過一樣。

歐巴馬也同意希拉蕊的看法,晚一天行動,危險就大一分。如果真要在白宮記者晚宴上同時展開獵殺行動,他大不了說自己肚子痛,臨時提前退場。不過後來氣象專家分析,週六當地可能有霧,襲擊日子正式確定為五月一日星期天。

討論中,利用無人偵察機或精準的導彈空襲的方案逐漸被放棄,雖然這項方案美方可能遭受的人員損失最小,但需要動用太多的武力,難以協調,且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區動用導彈,會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在一片廢墟中找到能夠確認賓.拉登的證據也不容易。大家傾向於派特種部隊發動突襲。希拉蕊認為兩種方案都可以,即便使用空襲手段,轟炸結束後,到牆上去刮一點DNA樣本,也能確認炸死的是不是賓.拉登,希拉蕊說。

副總統拜登和國防部長蓋茨都不認同這兩種方案,拜登說,根本就不確定賓.拉登是否在那個屋子裡。蓋茨則認為情報並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冒然發起突襲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一九八〇年,為營救被伊朗扣押的美國人質,卡特總統授權發起「鷹爪行動」,但由於通訊不暢、準備不足和設備故障,美軍直升機與一家運輸機空中相撞,行動最終徹底失敗,導致八名美軍特種兵喪生沙漠,卡特總統也因此在競選連任時慘遭失敗。

一九九三年柯林頓政府時期,美軍在索馬利亞發動「摩加迪沙計畫」,逮捕當地最大軍閥的財務總管歐馬.沙朗和對外發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但由於準備不充分和情報錯誤,行動陷入混亂,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十八名美軍士兵戰死。美軍特種部隊歷史上最慘痛的兩次行動,都證明派遣突擊隊潛入行動風險極大。更甚者,蓋茨擔心,萬一行動失敗,將直接影響美軍在阿富汗的戰爭行動。

這已經是希拉蕊第二次與蓋茨在重大戰略問題上意見分歧,第一次是在對格達費政權實施擴大化的軍事打擊。

而希拉蕊的鷹派作風與鴿派的拜登更形成鮮明的對比。拜登和希拉蕊的私交不錯,但作為副總統,拜登插手了許多國務卿的事務,尤其是在伊拉克問題上,希拉蕊基本上插不上話。二〇〇九年底,拜登和希拉蕊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策上的爭執一度威脅到他們之間的友誼。拜登主張減少在阿富汗的地面作戰人員,而更多地依靠無人偵察機實施空襲,希拉蕊則希望對激進武裝分子展開全面徹底的外科手術式攻擊。歐巴馬傾向於希拉蕊的意見,派駐阿富汗的美軍士兵超過十萬人。二〇一三年當歐巴馬準備撤軍時,希拉蕊站在五角大廈一邊,堅決反對,和拜登再次產生矛盾。為了兩人的長期友誼不至於惡化,拜登和希拉蕊約定經常一起吃早飯和工作午餐,席間雙方親昵地稱呼對方為「親愛的」。

在打擊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組織、設立利比亞禁飛區和圍捕賓.拉登問題,希拉蕊連續三次與歐巴馬站在同一陣線上,這在白宮決策中對歐巴馬的支持力道是相當大的,尤其是當副總統和國防部長都持反對意見的時候,希拉蕊的力挺和自信促使歐巴馬下定決心——拿下賓.拉登。

希拉蕊問邁克雷文對突襲行動的危險性如何評估?邁克雷文非常有信心地說,特別行動小組之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已經進行過多次類似的軍事行動,有時一個晚上會有兩到三次突擊行動。最困難的一步是從阿富汗的營地如何飛越阿巴邊境而不被巴基斯坦的防空雷達發現,從而引發邊防部隊的反擊。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員和陸軍一六〇特別行動航空兵團的直升機駕駛員,已經為這項行動多次演練,他們在美國兩處秘密地點,按賓.拉登藏身住宅的原樣一比一複製作戰實景樓房,從出發到突襲,全面演練過兩次,還有一隻比利時瑪連來犬參與特種部隊的演練。

最後的決策日到了。四月二十八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在白宮戰情室召開全體會議,所有主管僅限本人參加,不允許帶助理。輪到希拉蕊發言,她拿出律師的本色,分析得非常專業,從國務院的角度列舉了行動的有利條件和可能存在的風險,例如,對美巴關係的損害,行動失敗的可能性等等。希拉蕊認為,根據她的個人經驗,美巴關係是建立在利益需求的基礎之上,而非相互信任,因此,即使關係暫時有所損害,但從長遠看,只要存在利益需求,美巴關係就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在座的每個人都聽出她的意思,不管政治風險有多大,希拉蕊堅決支持歐巴馬立刻採取行動。

「情報的可信度有多少?」歐巴馬問。
「50%到80%。」情報官員回答。
「萬一失敗,會有怎樣的後果?」歐巴馬再問。
「可能會陷入人質危機和外交糾紛。」國務院官員說。

討論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打,或者不打,都該由歐巴馬自己做決定,這是一個彪炳史冊或遺臭多年的時刻,歐巴馬需要好好考慮,他宣佈會議解散。

第二天一大早,歐巴馬急著趕往阿拉巴馬州視察遭龍捲風襲擊的災區,路過白宮外交接待室,歐巴馬走進來,召集白宮四大參謀,開了一個五分鐘的短會,宣佈了他的決定,派遣海豹突擊隊發動地面突襲。

行動必須在晚上進行,夜色是長途奔襲最好的保護傘。四架直升機和八十名特種兵必須在巴基斯坦軍方作出反應之前,撤離現場,因此他們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對於賓.拉登,歐巴馬的命令是:死活都行。

但政治分析師認為,事實上,白宮從一開始在制定行動計畫時,就沒有考慮要活捉賓.拉登。歐巴馬和他的助理對於海葬賓.拉登事先做了詳盡而具體的計畫。一個活著的賓.拉登將成為巨大的政治包袱。幾十名關塔那摩的基地組織戰俘已經讓歐巴馬焦頭爛額了,何況賓.拉登的能量級別已經不是美國本土或本土以外任何一座監獄能夠Hold住的。


狙擊賓.拉登

代號「海神之矛」的圍捕行動正式開始。

星期六晚上,歐巴馬的助理聚集在橢圓形辦公室裡,準備對當晚歐巴馬在記者聯誼會上的搞笑段子進行最後的修改。歐巴馬與正在阿富汗負責賓.拉登圍捕行動的特別行動指揮官邁克雷文通話,歐巴馬最後說了一句「祝你好運。」便掛斷了電話。

歐巴馬拿起笑話稿,有一個笑話他要修改一下,「賓.拉登已經出局,我們就不用再拿他開刀了。」歐巴馬劃掉演講稿的幾行字,加了一句:「上帝保佑我們的戰士。」

當晚,歐巴馬在白宮記者聯誼會談笑風生,妙語連珠。連平日裡嗅覺靈敏的華盛頓記者,都沒有察覺到白宮的異樣,更別說「上帝保佑我們的戰士」這句話的突兀。

希拉蕊對白宮記者晚宴一向不感興趣,她去參加雀兒喜朋友的婚禮,新郎是一位研究中國軍事的戰略分析師,能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站在屋頂花園,希拉蕊感到陣陣涼意,明天將是艱難的一天。客人開始圍上來,拉著希拉蕊聊天,一位客人突然問道:「你覺得我們能抓到賓.拉登嗎?」

地球的另一端,八十名美軍特種兵已經在阿富汗境內整裝待發,希拉蕊非常驚訝在婚禮晚宴上聽到這個問題,她笑著說:「我不知道,真的沒辦法知道,但我可以告訴你,我們一直在努力。」

五月一日,星期天中午十二點半,白宮關閉了西翼辦公區,禁止遊客進入。歐巴馬、希拉蕊、蓋茨,以及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聚集在白宮戰情室的一間狹小會議室裡。

戰情室最早是由甘迺迪總統在一九六一年將白宮地下室改建而成,目的是為了解決古巴導彈危機時,所暴露出來的即時資訊和指揮不暢的問題。戰情室面積有五百多平方公尺,被一張長型會議桌佔據,牆上掛著六面大螢幕,牆內佈滿各種監控設備和通訊系統,加上位於地下,空間顯得擁擠壓抑,基辛格稱之為「極不舒服,毫無美感,空間壓抑」。二〇〇七年,小布希將戰情室重新裝修,但由於反恐局勢的緊張,除了國安會成員之外,還要容納國土安全部的官員,讓戰情室顯得更加擁擠。

工作人員從附近一家速食店買來便當和小菜,房間彌漫著令人窒息的飯菜味,除了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准將馬歇爾.韋伯(Marshall B. Webb)一身戎裝,其他人都穿得很隨意。

華盛頓時間下午兩點三十分,兩架黑鷹直升機從阿富汗東部賈拉拉巴德基地起飛,超低空穿越開伯爾山口,殺向阿伯塔巴德。後面跟著三架支奴幹運輸直升機作為後援。

戰情室的大螢幕上,衛星即時傳送的畫面時斷時續。阿富汗當地時間十一點多,一架黑鷹直升機在大宅上空低空盤旋,突擊隊員正準備通過快速繩降,落在屋頂上。就在這時,「黑鷹」突然失去升力,駕駛員隨機應變,準備迫降,尾翼螺旋槳打在圍牆上,黑鷹墜落地面,發出巨大聲響。事後,軍方總算弄清楚事故原因。原來在演練的時候,特種部隊搭建的實景模擬住宅,圍牆使用的是鐵絲網,而在賓.拉登的藏身處,圍牆卻是石砌的,實心的石牆改變了螺旋槳空氣流動狀態,導致「黑鷹」按照設定方位懸停時,失去動力。

而另一架直升機原來也準備在大宅屋頂繩降突擊隊員,但當天卻徑直越過屋頂,最後降落在宅院之外的平地上。

幸虧,黑鷹直升機超低空墜落,衝擊力不大,突擊隊員從機艙內沖出來毫髮無損,直奔賓.拉登所在的主樓。

轟的一聲巨響,突擊隊員在房間一側的牆壁上炸開一個大洞,槍聲大作。一組特種兵突襲院內的另一間小屋,其餘人衝進主樓,逐層搜索,直到最後一個房間,找到目標,雙方再度交火。

「情況到底怎麼樣?」歐巴馬坐在電視機前,死死地盯著螢幕。希拉蕊捂著嘴,分分秒秒過去,時間彷彿靜止。

白宮官方攝影師彼得.蘇薩(Pete Souza)拍下戰情室這一歷史性的瞬間。在狹窄的會議室裡,擠滿了十幾個人,桌子上擺滿筆記本電腦。正對大螢幕即時畫面的是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准將馬歇爾.韋伯,歐巴馬坐在拜登的後面,擠在桌子的一角,後面站著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穆倫(Michael Mullen)和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隆。希拉蕊與國防部長蓋茨坐在對面,膝蓋上放著筆記本和厚厚的檔案夾。希拉蕊用一隻手捂著嘴,似乎緊張地透不過氣來。

事後,有記者問希拉蕊,她捂住嘴的那一刻,是不是正好是其中一架直升機墜毀的驚險瞬間?希拉蕊說:「我不知道當時那一瞬間,我們在看什麼。拍照的時候,我大概是花粉過敏症要發作,想打噴嚏而已,沒什麼特別的含義。」

還有一種可能,只是想避免口臭。希拉蕊說:「房間實在太小。我只能坐在那裡,屏住呼吸。」

與好萊塢電影裡描述的類似場景不同,歐巴馬等人在白宮戰情室裡無法看到大宅內交火的場景,特戰隊員沒有配戴頭戴式攝影機,不能即時傳回現場畫面。

希拉蕊偷偷地看了歐巴馬一眼,他很鎮定地看著液晶大屏。大概過了十五分鐘,突然,揚聲器裡傳來一句吵雜刺耳的暗語,「發現傑羅尼莫。」——海豹突擊隊找到了賓.拉登。

賓.拉登和妻子躲在三樓最裡面的一個房間。突擊隊員衝進房間,賓.拉登身上沒有攜帶武器。海豹突擊隊前成員羅布.奧尼爾(Rob O'Neill)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六日打破禁令,自曝身份,他回憶當時的情形說,三名突擊隊員衝進賓.拉登的臥室,奧尼爾看到賓.拉登從床上起身,他手邊還有一把槍,奧尼爾朝賓.拉登頭部連開三槍,賓.拉登當場斃命。其餘兩名隊員則將房間裡另外兩名女性控制住,搜查她們身上是否攜帶炸彈背心,他們看到賓.拉登倒在地上,又朝他胸口補了兩槍。

不過,海豹突擊隊負責人很快對奧尼爾的說法予以闢謠,稱他自我吹噓,誇大事實。突擊隊在排除危險後對房間展開全面清查,發現兩把槍放在門框附近一處高架上,而且與床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奧尼爾不可能第一時間看到賓.拉登「手邊有槍」。

其次,突擊隊行動前有過規定,不到萬不得已,隊員不要朝賓.拉登的面部開槍,以確保能拍到面部清晰畫面,供中情局事後作面部識別和身份確認。按照奧尼爾的說法,他針對賓.拉登前額連開三槍,並不符合事實。這是後話。

回到現場。特種部隊準備將五具屍體抬上直升機,戰情室裡傳來此次獵殺行動總指揮邁克雷文的聲音:「傑羅尼莫:E-KIA」,意思是,當場斃命。

「我們勝利了。」歐巴馬說。

海豹突擊隊仍在清理現場。他們將房間裡搜出來的電腦和可能有情報價值的檔案放在一個大箱子裡,搬上支援直升機。突擊隊員將大宅內的其他老弱婦孺和賓.拉登的家屬撤離到旁邊一個安全的地方,並將墜毀的直升機炸毀,以防止敏感的軍事機密和飛機部件被巴方查獲。直升機起飛,迅速撤離,八十名美軍士兵無一傷亡。戰情室裡,一片寬慰的唏噓聲。歐巴馬緊繃的面孔總算鬆弛下來。

賓.拉登的屍首被運往停泊在阿拉伯海的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上,清洗之後裹在一條白色床單裡,扔進大海。美國不願給這個恐怖主義的幽靈有任何借屍還魂的可能,徹底斷掉賓.拉登追隨者頂禮膜拜的機會。

行動結束後,在向全國發表公開講話宣佈消息之前,歐巴馬輪流給仍在世的四位美國前總統打電話通報勝利的喜訊。他打給正在查帕克家中的柯林頓,「希拉蕊可能已經告訴過你…」歐巴馬開口第一句就把柯林頓搞糊塗了。

「什麼?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柯林頓不明所以,驚詫地問,他完全被希拉蕊蒙在鼓裡。

後來,比爾.柯林頓對希拉蕊開玩笑說:「誰也沒想到,你居然也有秘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