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遇見老東京:94個昭和風情街巷散步
滿額折

遇見老東京:94個昭和風情街巷散步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30 元
優惠價
90297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東京學」第一人、當代東京散步風潮的推手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作者全新著作

六○年代,他滿腔熱血、站在學運浪潮上,
見證了那個絕無僅有的不溫柔時代。
七○年代,他以獨到眼光、立身文壇最前線,
引介以《聽風的歌》初試啼聲的村上春樹。
八○年代,當所有人都在讀班雅明的「都市論」,
他踩著老東京的腳步,走遍這座城的每個角落,
只因為他想讓大家好好珍視自己居住的城市的過去。

「我個人的散步方式有些不同,看著眼前風景的當下,我會想像著背後已經不存在的過往風景。住在像東京這麼一個豐富多變的城市,以這樣的方式緬懷失去的風景,我認為是很重要且有意義的事。」——川本三郎

他的東京散步,就是與別人不一樣!
耗時2年巡訪94個東京消失中的景色與風物,
狂熱式地引用文字作品逾220部、影劇作品120部,描繪東京的輪廓。
借用前人說過的、寫過的昭和三○年代城市剪影,
引領我們尋訪東京變化的軌跡
繁體中文版獨家收錄:昭和三○年代懷舊街景照片
東京都廳 × 新經典文化出版社 台日攜手合作


「我現在去東京大多住在下町,坦白說這些地方沒有任何觀光景點,卻有著獨特的生活氣味,在這裡不用特別做任何事,唯一值得做的就是【散步】。」──李明璁(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專文推薦


●只有如此老東京式的散步,才會知道現在的東京已不是當年的東京──
☆擁有兩千多萬人的這座國際大都會是座「水城」,而銀座是一座被水包圍的島。
☆人潮滿出來的澀谷109大樓一帶,曾是代筆傳情的「情書巷」。
☆如今是御宅族天堂的「秋葉原」,以前是熱鬧競價的蔬果批發市場。
☆銀座地標「和光鐘樓」,不只是大家碰面的集合地,更是都民生活的報時器。

●「東京鐵塔」讓東京現代化迎向高峰,電影《幸福三丁目》絕非虛構:
回顧東京近現代的進展過程,二戰期間,經歷了關東大地震、東京大空襲,兩次毀滅性的災難。接下來的昭和三○年代(一九五五年前後),這座城市正努力從災害與戰後的頹敗邁向復興,一如《幸福三丁目》電影中,每個人充滿期待地仰頭盼著「東京鐵塔」的完工、以正面樂觀的心迎向明天;輝煌的昭和三○年代可說是東京再起的里程碑。然而,這些曾經風華一世的人、事、物,又隨著一九八○年代的泡沫經濟期的都市再造熱潮而消失殆盡……
東京總是在變化,讓土生土長的老東京、川本三郎感嘆萬分,進而完成了書中94個昭和情懷的散步巡禮:「我希望將這些失去的城市風景保留在記憶中,本書可說是『已逝風景的點名簿』,亦可稱『已逝風景的型錄』。像東京這樣急遽變化的都市,不論是對於最近數十年內發生的懷舊或回憶都彌足珍貴,我們都必須好好地牢記這些消失的風景。」

●文學裡的東京、大銀幕上的東京、具生活感的東京、消逝中的東京……
這些風景現在或許不容易看到,卻都在文學與影劇作品中留下片刻:三島由紀夫《鏡子之家》深刻描寫勝鬨橋開闔活動的經典畫面;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不經意地將銀座四丁目的繁華街景入鏡;松本清張的《點與線》以喜歡在都電上思考的三原刑警,描述出東京庶民的一面……從夏目潄石、芥川龍之界、太宰治、永井荷風、井上靖、林芙美子、黑澤明、木下惠介、山田洋次,到如今的宮部美幸、東野圭吾、角田光代、淺田次郎……文壇作家與電影人,以他們的方式,為昭和三○年代的東京,貢獻了一塊拼圖。
川本三郎以他行之有年散步於東京的獨到見解,爬梳龐大史料文獻,花費兩年時間完成這94個地點的巡訪,引用文字作品逾兩百二十部、影劇作品一百二十部。每一字句讀來,透露出濃濃的懷舊感,讓人宛如乘坐時光機般回到那令許多東京人神往昭和三○年代。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裡的美麗失敗者(beautiful loser),轉而關注「戰敗的」東京
為什麼書寫東京呢?最大的緣由是《我愛過的那個時代》裡讓川本三郎跌得重重一跤「朝霞自衛官殺害事件」報導,他曾坦言,當初全心全力對抗體制,沒想到還是敗給了當權者,連工作也丟了,某種程度上自己成了徹徹底底的失敗者:「因為我曾犯下失敗者做過的事情,也一直懷抱這樣的心境,即使後來看了些電影、讀了些書,比起成功者,我反而變得更容易對失敗者有共感……而東京(江戶幕府)自明治維新後,就屬於戰敗的一方,江戶這裡的人輸給了外藩,被他們統著,更讓東京人強烈地自覺:自己是失敗者。」
有鑑於此,川本三郎從社運浪潮退下,轉而從另一個角度關注他深愛的這片土地。生於斯長於斯,儼然就是個老東京的他,結合自己喜愛文學、電影與鐵道的興趣,加上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喜歡到處走走、走進居酒屋小酌一番,或坐著電車亂晃等……很重視日常生活中每一個體驗的人。」以其獨到的懷舊的東京學論點,讓他成了東京散步風潮的推手,在日本文壇站穩自己的一片天。

●日本讀者5顆星好評推薦:
「關於東京消失風景的隨筆,川本三郎的文字愈讀愈有味道,我能輕易地在腦海中刻劃出東京的面貌。」
「生於東京、長於東京的我來說,一讀就無法放下。好想看書中提到的澀谷109大樓的戀文橫丁與千住的妖怪煙囪。」
「書中提到了昭和三○年代的作品,雖然我不是同一個世代,也從沒見過當時東京的風景,但電影、文學小說中描述的東京風景非常吸引人。我相信對於活過那個時代的人,或是對於當時懷抱鄉愁的讀者肯定更能讀得津津有味。」
「消失的風景也是回憶之旅。有些地方至今仍保留著那些名字,但人事已非了。信手寫來引經據典,相信文學讀者、電影迷,或是鐵道狂一定會喜歡。」
「這本書的讀者可能多跟作者差不多年紀,但這就是我們記憶中的昭和三○年代。我還有印象的就是小時候搭過的都電,還有《請問芳名》中的橋的知名場景。」

作者簡介

作者 川本三郎/KAWAMOTO SABURO 1944~
一九四四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歷經《週刊朝日》、《朝日雜誌》記者,爾後離開報社開始書寫評論,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持續筆耕四十多年,以文藝評論、電影評論、翻譯、隨筆為主,創作質量兼備,領域甚至跨足鐵道、旅遊。
身為文藝評論家,長年鑽研永井荷風與林芙美子作品,拿下五次文學評論大賞。早在八○年代,以其敏銳的感受性與獨到眼光,引介剛出道的村上春樹。特別喜歡楚門‧卡波提的作品,翻譯其作品無數。
另一方面,於東京土生土長的背景,讓他開始關注東京這座城市的變化。將永井荷風東京散策的精神發揚光大,近年倡導「懷舊」論調的東京學,東京散步風潮的關鍵推手,親自走訪東京每一個角落。
獲獎記錄與著作:一九九一年《大正幻影》獲三得利學藝獎、一九九六年《荷風與東京》獲讀賣文學獎、二○○三年《林芙美子的昭和》獲每日出版文化獎、桑原武夫文學獎。二○一二年《白秋望景》獲伊藤整文學獎。其他尚有:《我愛過的那個時代》、《依然想念你》、《沒有你的餐桌》、《人生持續下去》《昭和出生的作家們 各自經歷的東京》、《銀幕裡的銀座 懷舊的風景和明星們》、《小說、電影裡的鐵道馳乘》等等。

譯者 黃碧君
從事翻譯及口譯。現為日本聞文堂版權代理及翻譯公司副代表,致力中書日譯,企畫協辦台灣出版品推廣及業界交流等相關活動。譯作有三浦紫苑《啟航吧!編舟計畫》、《三浦紫苑人生小劇場》、寺山修司《幻想圖書館》、角田光代《明天到阿爾卑斯山散步吧》、柴崎友香《春之庭院》等。經營台灣出版品資訊的全日文網站 motto-taiwan.com/。

 

目次

推薦序 李明璁/文

給台灣讀者的話
前言

澀谷區
戀文橫丁/東急文化會館/圓山町/玉電/千駄谷

新宿區
舊新宿車站/新宿旭町/淀橋淨水場/學生下宿/十二社國立競技場/聖德紀念繪畫館/歌聲喫茶/都電七號系統

千代田區
秋葉原/文化學院/丸大樓/東京會館/帝國劇場日活國際會館/日比谷電影劇場/每日新聞社/日劇音樂廳/真田濠/日比谷公會堂/堀端

中央區
築地川/勝鬨橋/水上生活者/稻荷橋 /和光鐘樓/三吉橋/泰明小學/松田大樓/新橋演舞場/東京溫泉
新橋的表演船/第一相互館 /數寄屋橋/三十間堀川/晴海團地/新大橋/濱離宮/中洲/白木屋/東劇/佃之渡船

港區
迎賓館/汐留貨物車站/麻布・山形飯店 /青山墓地

文京區
小石川植物園/切支丹坂/後樂園競輪場/菊坂

台東區
松屋百貨淺草店的屋頂遊樂園/水上巴士/雷門大樓/仁丹塔/新世界/花屋敷/兩大師橋/淺草國際劇場

荒川區
東京球場/白鬚橋/荒川遊樂園/南千住

足立區
堀切橋/妖怪煙囪

葛飾區
柴又/水元公園/立石/東京拘留所/木橋之四木橋

墨田區
兩國車站/鳩之街/江東樂天地

江東區
萬年橋/葛西橋/砂町銀座/高橋

江戶川區
都電・舊西荒川停留所/妙見島

北區
板橋的瓦斯儲氣槽/赤羽/飛鳥山公園

大田區
森崎/羽田飛行場/蒲田操車場/多摩川園

品川區
池上線五反田車站

東京西邊近郊
井草球場/多摩湖/深大寺

書摘/試閱

給台灣讀者的話

這本關於東京的拙著在台灣翻譯出版,我深感榮幸,但同時也懷著些許不安,因為這是一本頗深入的專門書籍,而非單純介紹東京觀光景點的旅遊指南。書寫的內容主要是「現今已經不存在,卻令人懷念的」東京景致和建築物;即使前往當地察看,也見不到書裡所寫的風景,完全變成另一副模樣。
東京是個千變萬化的城市,昨天還存在的建物,今天已然消失……一再重複著這樣的歷程。
一九二三年發生關東大地震。一九四五年戰爭末期因美軍的激烈空襲轟炸,東京的地景幾乎被催毀殆盡。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舉辦之際,新幹線開通,高速道路鋪設,城市有了急遽的轉變。現在又為了迎接二〇二〇年的奧運,再度邁向變革之途。
居住在這樣一個持續變化的城市,總讓人對於消逝的昔日風景心生眷戀。我在一九四四年於東京出生,戰後的東京從戰爭中復甦的一九五〇年代至六〇年代期間度過少年時期,以日本的年號來說,就是所謂的「昭和三○年代」。
那個時代對我來說就是所謂的故鄉。當時的東京是個尚有路面電車行駛的城市,以緩慢的速度行駛,人們的生活也如電車的速度,緩慢恬適,不急不徐。
身為生活在不斷變幻的東京居民來說,「昭和三○年代」的東京,總教人無端地深感懷念。
這本書裡描寫的東京各個町和建築物、地點及設施,全是那個時代曾經輝煌璀燦的風景,為東京的人們所熟悉。可惜的是,現在已經消逝,只能留在記憶裡緬懷。
我在去年和今年去到台灣旅行,每次去都讓我更加喜歡台灣,而且我聽聞台灣人也享受在各地散步的樂趣。
大家以各式各樣的方式享受在散步,有人接觸當地的人物、欣賞建築物、在商店街購物,或是吃頓飯。多數人在散步時也會欣賞著眼前的風景,但唯獨我個人的散步方式有些不同,在看著眼前風景的當下,我會想像著背後已經不存在的過往風景。
住在像東京這麼一個豐富多變的城市,以這樣的方式緬懷失去的風景,我認為是很重要且有意義的事。
本書介紹的眾多風景,對現今住在東京的人來說,已成了不曾見過的過去式,但不可思議的是,他們似乎還對那些景致感到「懷念」。台灣的讀者或許不曾親親眼見過書中描寫到的小鎮和建物,但若還能勾起你們熟悉懷舊之情,我將深感慶幸。

二〇一六年四月
* * *
秋葉原:千代田區外神田一丁目

「秋葉原的高架橋下方,蓋了整排的帳篷,宛如這裡從以前就是商人之街。」──水上勉《飢餓海峽》

現在是世界知名的御宅族聖地的秋葉原,在明治時代如其名所示,曾經是個名為「秋葉之原」的空地,也是孩童的最佳遊樂場。明治十九年(一八八六年)九月來日的義大利查利內馬戲團就是在這片原野上表演,贏得眾多的喝采。
秋葉之原原本被當成防火線,明治二十三年(一八九○年)現在的秋葉原車站正式啟動。站名不唸成「akibahara」而變成「akihabara」。關於讀音的改變,永井荷風與其他明治出生的作家持不同的看法。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將秋葉原簡稱為「akiba」,很諷刺的,這才是正確的讀法。
秋葉原車站原是客貨合一的車站。貨運站進入平成後依然存在。或許是因為有貨運站,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年開設了蔬果批發市場(也就是競賣市場)。一直保留到車站周邊的都市改造計畫,於一九八九年關閉、拆除。現在的Crossfield大樓所在地就是從前的蔬果市場。
昭和三十五年(一九六○年)日活公開的青春電影,中平康導演的《明天會放晴嗎》裡出現了這個競賣市場。石原裕次郎主演的未成名攝影人的老家,就是秋葉原蔬果市場的盤商。電影裡的裕次郎幫忙家裡的生意、拉抬了業績……攝影棚和真實的場景結合,如實傳達出競賣果菜市場的熱絡氣氛。
戰後的秋葉原出現了和上野、御徒町相提並論的黑市,不久後漸漸演變成真空管和保險絲等電子相關器材的集散地,才讓秋葉原轉變為現在的電器街。水上勉的傑作《飢餓海峽》,故事從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開始說起,追查殺人事件的函館刑警當時走在秋葉原:「秋葉原的高架橋下方,蓋了整排的帳篷,宛如這裡從以前就是商人之街。一間接一間的電子保險絲和電暖器的店家毗鄰。」
這裡很早就演變成電器街,特色是盤商也做零售生意。昭和三○年代初期,興起組合收音機的熱潮,主角記得曾在自組收音機的中學生哥哥的陪同下,到秋葉原買零件。不擅長理工科的小學生,回程順道去了萬世橋附近的交通博物館,覺得比秋葉原好玩多了。
昭和三○年代後,電視、洗衣機、冰箱三種神器為這裡增添了更活絡熱鬧的氛圍。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日活出品的電影,芝木好子原著,川島雄三導演的傑作《洲崎天堂:紅燈》裡,去洲崎的客人河津清三郎在秋葉原經營電器行。當時景氣很好,這部電影拍下了當時整排電器行充斥的秋葉原盛況。
從電子零件開始,發展至家電用品、電腦、動畫……面貌不斷變化,總是能創造熱絡活力,這個地區隱含的無限潛力讓人驚詫。
* * *
和光鐘樓:中央區銀座4丁目
「在晴空無雲的藍天下,那家店蓋的就像風景明信片般動人。」──淺田次郎〈月之雫〉

位於銀座四丁目十字路口的七層樓高的和光(以前是服部鐘錶店)鐘樓,真是美不勝收。屋頂上有鐘塔,勾勒出圓弧線的正面曲面,外觀使用天然石(一種稱為「萬成石」的花岡岩,產於岡山縣岡山市西北方的萬成及矢坂地區)。展示櫥窗也很賞心悅目,氣氛高雅,不像百貨公司常有的垂吊廣告布幕。大家約在銀座碰面時,總是指定「和光鐘樓前」。
這樓建築由服部鐘錶店第二代建造,於關東大地震後東京復興全盛期的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完工,出自設計橫濱的新格蘭飯店和堀端的第一生命大樓的渡邊仁之手。這棟美麗的建物很快地成為銀座,以及帝都復興的象徵。
永井荷風的《斷腸亭日乘》裡曾反覆提及,每次到銀座總要抬頭看看服部的鐘錶店:「十六夜的月亮在鐘錶店的屋頂上方高掛,散發著光輝」(寫於昭和八年十二月三日);「抬頭看服部的時鐘,已過十二點二十分」(昭和九年八月四日);「轉乘通往銀座的市內電車至尾張町,經過時抬頭看了服的時鐘,正好指著六點」(昭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尾張町」是「銀座四丁目」的舊名)。
「服部的時鐘」成了大家的手錶。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也時常到復興後的銀座遊玩。讀了《全日記 小津安二郎》(一九九三年)提到,時鐘塔蓋好的隔年,到銀座的小津抬頭望著這座新建的塔:「在德式烘焙麵包店邊吃三明治邊聽服部時鐘的報時聲」(五月三十日);「服部的大時鐘剛好敲鐘報出八點整」(六月六日)。這座時鐘現在依舊發出報時的鐘響,成了代表銀座的聲音。
建物在戰爭中奇跡般的逃過劫難,戰後變成美軍福利社,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年)接收軍撤退,再度回復銀座的象徵,同時從「服部鐘錶店」改名為「和光」。
早期以銀座為舞台的電影,必定會出現當時鐘塔的特寫。如成瀨巳喜男導演的《銀座化妝》(一九五一年)、川島雄三導演的《銀座二十四帖》(一九五五年)、藏原惟繕導演的《銀座戀愛物語》(一九六二年)等等。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晚春》(一九四九年)和《茶泡飯之味》(一九五二年)也拍入了時鐘塔。昭和二十九年(一九五四年)本多豬四郎導演的《酷斯拉》中,從海底出現的怪獸突襲這座塔,剛好因為它正是東京的象徵吧,而高度也相同。
和光鐘樓是高級鐘錶店,一般庶民為之卻步。
「在晴空無雲的藍天下,那家店蓋的就像風景明信片般動人……日本第一的鐘錶店竟然沒有招牌,取而代之的,是屋頂上華麗的時鐘塔。」淺田次郎的短篇小說〈月之雫〉(一九九六年)中,在千葉的工業原料區工作的勞工,為了送高級錶給暗戀的女生而來到和光鐘樓。結果手錶超出預算太多,只能摸摸鼻子狼狽地離開。其實我也一樣,總是站在外面看著大樓外觀,進去的機會少之又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97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