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現代機電一體化技術叢書
ISBN13:9787122245205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作者:郭瑜茹
出版日:2015/09/01
裝訂/頁數:平裝/216頁
規格:26cm*19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本書內容涉及光電子技術中的各個主要方面,包括基于光電子學原理的光電探測技術和光電探測應用系統實例、光纖通信技術、條形碼技術、光電對抗技術與對抗系統、激光技術與應用系統和生物醫學中的光電子技術。特別是對于光電子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作了一些理論分析並給出了相關系統的應用實例。本書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既有普及性和實用性,又具有一定深度,邏輯性強,配有大量圖表,易于掌握和使用。 本書可供從事與光電子技術相關的系統(包括光電子信息系統、光電子通信系統、軍用光電子系統等)應用和開發的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材和參考書。
作者簡介
郭瑜茹,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信系計算機網絡專業博士畢業。多年來,主要從事船舶系統工程中的通信、網絡、仿真等工作。林宋,北方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系,副教授,博士學位論文有關信息化制造技術,主要教學工作從事“數控技術與數控機床”、“先進制造技術”、“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設計”、“CAD/CAM技術”及“機械制造原理”本科、碩士課程。近年來科研工作主要為再制造工藝機設備、餐廚垃圾處理、數控機床設計檢測及機械設計等。
名人/編輯推薦
《光電子技術及其應用 》是“現代機電一體化技術叢書”之一。本叢書由國內研究機電一體化先進技術的多位專家編寫,本分冊介紹了基于光電子學原理的光電探測技術、光電探測應用系統實例、光纖通信技術、條形碼技術、光電對抗技術與對抗系統、激光技術、激光武器和生物醫學中的光電子技術。國內鮮有同類機電一體化應用技術性圖書。
目次
第1章光電子技術概論/001
1.1光電子學和光電子技術簡介/1
1.2光電子技術與多學科技術的結合/4
1.2.1光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結合/5
1.2.2光電子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7
1.2.3光電子技術與生物科學和醫用技術的結合/8
1.2.4光電子技術與材料科學技術的結合/9
1.2.5光電子技術與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技術的結合/9
1.3光電子技術的發展與展望/12
第2章光電探測技術/015
2.1概述/15
2.2光電子學基礎/16
2.2.1輻射度學基本概念/16
2.2.2光度學基本物理量/18
2.2.3晶體半導體能帶模型/19
2.2.4半導體的光電效應/21
2.3光電探測器/24
2.3.1光敏電阻/24
2.3.2光生伏特探測器/28
2.3.3光電管/30
2.3.4光電變換電路/33
2.3.5光電池/34
2.3.6光電倍增管/35
2.4固體電荷耦合成像器件(CCD)/36
2.4.1CCD工作的基本原理/36
2.4.2CCD的特性參數/41
2.4.3電荷耦合攝像器件(CCID)/41
2.4.4CCD技術應用舉例/46
2.5紅外探測器/48
2.5.1紅外輻射的基本知識/48
2.5.2紅外探測器分類/49
2.5.3熱探測器/49
2.5.4光子探測器/51
2.6光電探測系統/52
2.6.1光電探測系統的軍事應用/52
2.6.2光電探測跟蹤系統/52
2.6.3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53
2.6.4潛艇光電潛望鏡和光電桅桿/56
2.6.5光電成像探測系統/60
第3章光纖通信技術/064
3.1概述/64
3.2光纖和光纜/65
3.2.1光纖通信基本概念/65
3.2.2光纖和光纜的結構與分類/66
3.2.3光纖傳輸特性/73
3.2.4光纖的數值孔徑NA/76
3.2.5光纖中的模/77
3.2.6光纖標準和應用/78
3.3信息光電子器件/82
3.3.1光源/82
3.3.2光發射機/82
3.3.3光接收機/87
3.3.4光探測器/88
3.3.5光檢測器/89
3.3.6光放大器/90
3.4光纖通信/92
3.4.1光波波分復用多路光纖通信/92
3.4.2相干光纖通信/92
3.5光纖通信系統/93
3.5.1系統結構/94
3.5.2系統的主要指標/94
3.6光纖通信新技術/96
3.6.1光放大器/96
3.6.2光波分復用技術/98
3.6.3實現光聯網/99
3.6.4開發新一代光纖/99
3.6.5向超大容量WDM系統演進/100
3.6.6全光通信系統/100
第4章條形碼技術/101
4.1條形碼技術發展概述/101
4.2條形碼技術及其特點/102
4.3條形碼的編制/103
4.3.1條形碼的基本概念及構成/103
4.3.2條形碼的種類/104
4.3.3編碼的基本原則及常用條形碼碼制/104
4.4條形碼閱讀器/108
4.4.1條形碼閱讀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108
4.4.2條形碼符號的光學特性/108
4.4.3光電掃描器的結構及功能/109
4.4.4光電掃描器的種類/112
4.4.5條形碼掃描器的選擇原則/115
第5章光電對抗技術與對抗系統/106
5.1概述/116
5.2光電對抗的概念與分類/117
5.2.1基本概念/117
5.2.2基本分類/118
5.2.3基本特性/119
5.2.4發展趨勢/120
5.3光電偵察技術/120
5.3.1激光偵察/120
5.3.2激光雷達/122
5.3.3紅外偵察/122
5.4光電告警技術/122
5.4.1激光告警技術/123
5.4.2紅外告警技術/125
5.4.3紫外告警技術/127
5.4.4光電復合告警技術/128
5.5光電干擾技術/128
5.5.1煙幕干擾/128
5.5.2紅外干擾(誘餌)彈技術/133
5.5.3紅外干擾機技術/137
5.5.4紅外定向干擾技術/140
5.5.5激光干擾技術/141
5.5.6激光干擾機/143
5.5.7綜合干擾技術/144
5.6光電反干擾技術/145
5.6.1反偵察技術/145
5.6.2激光測距儀的反干擾措施/146
5.6.3紅外制導導彈的反干擾措施/146
5.6.4精確制導武器的反干擾措施/146
5.6.5辨別紅外誘餌彈的方法/146
5.6.6抑制掉紅外誘餌彈的方法/147
5.6.7紅外成像制導導彈的抗干擾措施/147
5.7紅外輻射抑制技術/148
5.8光電反干擾綜合措施/149
5.9光電隱身技術/150
5.10光電對抗系統/152
5.10.1光電火控系統/153
5.10.2TV/紅外圖像跟蹤系統/155
5.10.3紅外告警系統/156
5.10.4紅外誘餌彈系統/156
5.10.5紅外干擾機系統/158
5.11光電反偵察技術/159
第6章激光技術與應用系統/160
6.1概述/160
6.2激光原理/161
6.2.1原子吸收、自發輻射和受激輻射/161
6.2.2粒子數反轉/162
6.2.3激光工作物質的能級結構/162
6.2.4光學諧振腔/163
6.2.5產生激光的必要條件/164
6.2.6激光的特性/164
6.2.7激光器的分類/166
6.2.8激光器/167
6.2.9調Q激光器原理/171
6.3激光通信/171
6.3.1激光通信的原理/172
6.3.2大氣傳輸激光通信/172
6.3.3衛星激光通信/173
6.4激光測距/173
6.4.1激光測距的原理與分類/173
6.4.2軍用脈沖激光測距儀的應用/175
6.5激光雷達/176
6.5.1激光雷達的結構與特點/177
6.5.2激光雷達的軍事應用/178
6.6激光導航/179
6.6.1薩格奈克效應/180
6.6.2激光陀螺/180
6.6.3光纖陀螺/180
6.7激光模擬器/181
6.7.1激光模擬器工作原理/181
6.7.2激光模擬器應用/181
6.8激光武器/182
6.8.1激光武器的特點/182
6.8.2激光武器的類型/183
6.8.3高能激光武器/184
6.8.4低能激光武器/185
6.8.5激光武器的作戰性能/187
6.8.6激光武器的關鍵技術/188
6.8.7激光破壞機理/189
6.9激光制導/190
6.9.1激光制導分類/190
6.9.2激光制導特點/191
6.9.3激光制導武器/192
6.10激光武器的防護方法/194
6.10.1主要空中目標抗高能激光防護技術/194
6.10.2對激光致盲武器的防護措施/195
6.11激光應用系統發展方向/196
第7章生物醫學中的光電子技術/198
7.1光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198
7.1.1生物組織的光學特性/198
7.1.2光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200
7.1.3激光的安全防護/203
7.2生物醫學常用的檢測、診斷和治療的光電子技術/205
7.3激光防護/208
7.3.1吸收型濾光鏡/209
7.3.2反射型濾光鏡/209
7.3.3復合型濾光鏡/210
7.3.4全息濾光片/210
7.3.5可調諧濾光片/210
7.3.6光能量限制器/210
7.3.7光開關(快門)光學開關型濾光鏡/211
7.3.8抗激光材料/211
7.4光電子和激光治療技術/212
7.5光電子和激光治療的主要應用/213
7.6激光加工生物組織和生物材料/215
參考文獻/217
1.1光電子學和光電子技術簡介/1
1.2光電子技術與多學科技術的結合/4
1.2.1光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結合/5
1.2.2光電子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7
1.2.3光電子技術與生物科學和醫用技術的結合/8
1.2.4光電子技術與材料科學技術的結合/9
1.2.5光電子技術與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技術的結合/9
1.3光電子技術的發展與展望/12
第2章光電探測技術/015
2.1概述/15
2.2光電子學基礎/16
2.2.1輻射度學基本概念/16
2.2.2光度學基本物理量/18
2.2.3晶體半導體能帶模型/19
2.2.4半導體的光電效應/21
2.3光電探測器/24
2.3.1光敏電阻/24
2.3.2光生伏特探測器/28
2.3.3光電管/30
2.3.4光電變換電路/33
2.3.5光電池/34
2.3.6光電倍增管/35
2.4固體電荷耦合成像器件(CCD)/36
2.4.1CCD工作的基本原理/36
2.4.2CCD的特性參數/41
2.4.3電荷耦合攝像器件(CCID)/41
2.4.4CCD技術應用舉例/46
2.5紅外探測器/48
2.5.1紅外輻射的基本知識/48
2.5.2紅外探測器分類/49
2.5.3熱探測器/49
2.5.4光子探測器/51
2.6光電探測系統/52
2.6.1光電探測系統的軍事應用/52
2.6.2光電探測跟蹤系統/52
2.6.3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53
2.6.4潛艇光電潛望鏡和光電桅桿/56
2.6.5光電成像探測系統/60
第3章光纖通信技術/064
3.1概述/64
3.2光纖和光纜/65
3.2.1光纖通信基本概念/65
3.2.2光纖和光纜的結構與分類/66
3.2.3光纖傳輸特性/73
3.2.4光纖的數值孔徑NA/76
3.2.5光纖中的模/77
3.2.6光纖標準和應用/78
3.3信息光電子器件/82
3.3.1光源/82
3.3.2光發射機/82
3.3.3光接收機/87
3.3.4光探測器/88
3.3.5光檢測器/89
3.3.6光放大器/90
3.4光纖通信/92
3.4.1光波波分復用多路光纖通信/92
3.4.2相干光纖通信/92
3.5光纖通信系統/93
3.5.1系統結構/94
3.5.2系統的主要指標/94
3.6光纖通信新技術/96
3.6.1光放大器/96
3.6.2光波分復用技術/98
3.6.3實現光聯網/99
3.6.4開發新一代光纖/99
3.6.5向超大容量WDM系統演進/100
3.6.6全光通信系統/100
第4章條形碼技術/101
4.1條形碼技術發展概述/101
4.2條形碼技術及其特點/102
4.3條形碼的編制/103
4.3.1條形碼的基本概念及構成/103
4.3.2條形碼的種類/104
4.3.3編碼的基本原則及常用條形碼碼制/104
4.4條形碼閱讀器/108
4.4.1條形碼閱讀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108
4.4.2條形碼符號的光學特性/108
4.4.3光電掃描器的結構及功能/109
4.4.4光電掃描器的種類/112
4.4.5條形碼掃描器的選擇原則/115
第5章光電對抗技術與對抗系統/106
5.1概述/116
5.2光電對抗的概念與分類/117
5.2.1基本概念/117
5.2.2基本分類/118
5.2.3基本特性/119
5.2.4發展趨勢/120
5.3光電偵察技術/120
5.3.1激光偵察/120
5.3.2激光雷達/122
5.3.3紅外偵察/122
5.4光電告警技術/122
5.4.1激光告警技術/123
5.4.2紅外告警技術/125
5.4.3紫外告警技術/127
5.4.4光電復合告警技術/128
5.5光電干擾技術/128
5.5.1煙幕干擾/128
5.5.2紅外干擾(誘餌)彈技術/133
5.5.3紅外干擾機技術/137
5.5.4紅外定向干擾技術/140
5.5.5激光干擾技術/141
5.5.6激光干擾機/143
5.5.7綜合干擾技術/144
5.6光電反干擾技術/145
5.6.1反偵察技術/145
5.6.2激光測距儀的反干擾措施/146
5.6.3紅外制導導彈的反干擾措施/146
5.6.4精確制導武器的反干擾措施/146
5.6.5辨別紅外誘餌彈的方法/146
5.6.6抑制掉紅外誘餌彈的方法/147
5.6.7紅外成像制導導彈的抗干擾措施/147
5.7紅外輻射抑制技術/148
5.8光電反干擾綜合措施/149
5.9光電隱身技術/150
5.10光電對抗系統/152
5.10.1光電火控系統/153
5.10.2TV/紅外圖像跟蹤系統/155
5.10.3紅外告警系統/156
5.10.4紅外誘餌彈系統/156
5.10.5紅外干擾機系統/158
5.11光電反偵察技術/159
第6章激光技術與應用系統/160
6.1概述/160
6.2激光原理/161
6.2.1原子吸收、自發輻射和受激輻射/161
6.2.2粒子數反轉/162
6.2.3激光工作物質的能級結構/162
6.2.4光學諧振腔/163
6.2.5產生激光的必要條件/164
6.2.6激光的特性/164
6.2.7激光器的分類/166
6.2.8激光器/167
6.2.9調Q激光器原理/171
6.3激光通信/171
6.3.1激光通信的原理/172
6.3.2大氣傳輸激光通信/172
6.3.3衛星激光通信/173
6.4激光測距/173
6.4.1激光測距的原理與分類/173
6.4.2軍用脈沖激光測距儀的應用/175
6.5激光雷達/176
6.5.1激光雷達的結構與特點/177
6.5.2激光雷達的軍事應用/178
6.6激光導航/179
6.6.1薩格奈克效應/180
6.6.2激光陀螺/180
6.6.3光纖陀螺/180
6.7激光模擬器/181
6.7.1激光模擬器工作原理/181
6.7.2激光模擬器應用/181
6.8激光武器/182
6.8.1激光武器的特點/182
6.8.2激光武器的類型/183
6.8.3高能激光武器/184
6.8.4低能激光武器/185
6.8.5激光武器的作戰性能/187
6.8.6激光武器的關鍵技術/188
6.8.7激光破壞機理/189
6.9激光制導/190
6.9.1激光制導分類/190
6.9.2激光制導特點/191
6.9.3激光制導武器/192
6.10激光武器的防護方法/194
6.10.1主要空中目標抗高能激光防護技術/194
6.10.2對激光致盲武器的防護措施/195
6.11激光應用系統發展方向/196
第7章生物醫學中的光電子技術/198
7.1光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198
7.1.1生物組織的光學特性/198
7.1.2光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200
7.1.3激光的安全防護/203
7.2生物醫學常用的檢測、診斷和治療的光電子技術/205
7.3激光防護/208
7.3.1吸收型濾光鏡/209
7.3.2反射型濾光鏡/209
7.3.3復合型濾光鏡/210
7.3.4全息濾光片/210
7.3.5可調諧濾光片/210
7.3.6光能量限制器/210
7.3.7光開關(快門)光學開關型濾光鏡/211
7.3.8抗激光材料/211
7.4光電子和激光治療技術/212
7.5光電子和激光治療的主要應用/213
7.6激光加工生物組織和生物材料/215
參考文獻/21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