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NT$ 450 元優惠價
:90 折 405 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常常穿梭百花園中的人,心中也會自開一朵花;
坐在千萬盞燈火裡獲得溫暖的人,心裡理應也自燃了一盞燈。
人不耕莘枉少年,指的是一群浸染了一些文學氣息、走出耕莘後,
自開了一朵花、自點了一盞燈之人,不論他/她寫作或不寫作。
一部長達五十年的時光之書 見證台灣半世紀文壇發展
「耕莘五十」,沒有人能夠完整記錄這半世紀來的點點滴滴,本系列文叢收錄歷年寫作會作家之詩作、小說、散文、綜合文集,盡可能從多樣的角度呈現此中風華。
§ 一部長達五十年的時光之書 §
全書分為六輯,細數耕莘寫作會的成立歷史、歷屆會友,以及與耕莘紀錄片有交誼的文藝界名人訪談。分別為:〈輯一〉一條寧靜肅穆的路 ──50 週年紀錄片實錄 I、〈輯二〉台灣文壇奇蹟──50 週年紀錄片實錄II、〈輯三〉那段美好的歲月──早期會員的耕莘緣、〈輯四〉沒有耕莘,如夢一場──中生代作家的耕莘緣、〈輯五〉故事的開端有光引路──新生代作家的耕莘緣、〈輯六〉閱讀美麗人生──其他成員眼中的耕莘。
坐在千萬盞燈火裡獲得溫暖的人,心裡理應也自燃了一盞燈。
人不耕莘枉少年,指的是一群浸染了一些文學氣息、走出耕莘後,
自開了一朵花、自點了一盞燈之人,不論他/她寫作或不寫作。
一部長達五十年的時光之書 見證台灣半世紀文壇發展
「耕莘五十」,沒有人能夠完整記錄這半世紀來的點點滴滴,本系列文叢收錄歷年寫作會作家之詩作、小說、散文、綜合文集,盡可能從多樣的角度呈現此中風華。
§ 一部長達五十年的時光之書 §
全書分為六輯,細數耕莘寫作會的成立歷史、歷屆會友,以及與耕莘紀錄片有交誼的文藝界名人訪談。分別為:〈輯一〉一條寧靜肅穆的路 ──50 週年紀錄片實錄 I、〈輯二〉台灣文壇奇蹟──50 週年紀錄片實錄II、〈輯三〉那段美好的歲月──早期會員的耕莘緣、〈輯四〉沒有耕莘,如夢一場──中生代作家的耕莘緣、〈輯五〉故事的開端有光引路──新生代作家的耕莘緣、〈輯六〉閱讀美麗人生──其他成員眼中的耕莘。
作者簡介
李儀婷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廣告文案、耕莘寫作會總幹事、男人幫男性時尚雜誌編輯。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駐會導師。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宗教文學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文建會出版補助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流動的郵局》、情慾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劇本《風雨中的郵路》等。
凌明玉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碩士。曾任出版社文史線編輯、童書繪本主編。目前為耕莘青年寫作會寫作課程編排與導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等獎項。著作有小說《愛情烏托邦》、《看人臉色》,散文集《不遠的遠方》、《憂鬱風悄悄蔓延》、少兒傳記《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故事》、《我是爸媽的照相機》等書。少兒傳記多次獲得「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
陳雪鳳
1981年加入耕莘青年寫作會,因為寫作會的寫作啟蒙,成為廣告文案和歌詞創作者,曾任台灣電通蔓告創意總監丶互得廣告執行創意總監。着有《天才文案的白痴哲學》一書丶電影《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主題曲——〈人海中遇見你〉。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廣告文案、耕莘寫作會總幹事、男人幫男性時尚雜誌編輯。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駐會導師。作品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宗教文學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文建會出版補助等。著有短篇小說集《流動的郵局》、情慾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劇本《風雨中的郵路》等。
凌明玉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碩士。曾任出版社文史線編輯、童書繪本主編。目前為耕莘青年寫作會寫作課程編排與導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宗教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等獎項。著作有小說《愛情烏托邦》、《看人臉色》,散文集《不遠的遠方》、《憂鬱風悄悄蔓延》、少兒傳記《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故事》、《我是爸媽的照相機》等書。少兒傳記多次獲得「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
陳雪鳳
1981年加入耕莘青年寫作會,因為寫作會的寫作啟蒙,成為廣告文案和歌詞創作者,曾任台灣電通蔓告創意總監丶互得廣告執行創意總監。着有《天才文案的白痴哲學》一書丶電影《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主題曲——〈人海中遇見你〉。
序
【本集序】向未來打聲招呼/朱宥勳主筆、李儀婷修訂
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成為了文學史上常常提到的那種「文學團體」。
身為一個寫作者、同時又曾有一段學術之夢的人,我確實常常在下筆為文的時候想著:如果以後的我,成為一個值得被研究的作家,學者們會如何描述我?他們會依據什麼樣的資料?——除了公開發表的文章之外,他們會煞有其事地分析我的臉書嗎?會找到我的BBS個版或部落格嗎?從那之中,會催生出什麼我從未設想過的論點嗎?
就這麼想著想著,某一天,我卻突然強烈地意識到:無論我自己這輩子能否到達這樣的高度,「耕莘青年寫作會」早已成為研究文學的學者,絕對繞不過去的巨大存在了。
在過去的十年內,無論就產出的作家數量、還是影響過的讀者的數量,耕莘寫作會應該都能毫無愧色地說,我們是台灣「現象級」的存在。我們的規模遠超過台灣文學史上絕大多數的文學社團,這當然得歸功於耕莘文教基金會近十年來的行政支持(包括前任執行長區慶浩,以及前後兩位秘書欣純及偉茵),以及榮哲、儀婷的擘畫所奠下的基礎,才能讓從我們開始以降的十多屆耕莘青年寫作會幹事會保持活動力。這樣的條件,回頭看來,是台灣文學史上極其少有的豐饒。這也印證了文學社會學的論述:只要環境是好的,人才自然會源源而出。
當我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好像就已經不小心變成一支文學圈裡的黃金艦隊,像是美國職棒洋基隊那樣的「邪惡帝國」了。我們的陣容一字排開,幾乎就是這個世代的國家代表隊等級。
因此,這本《耕莘紀念文集》,就變得不只具有抒情、保存我們個人記憶的功能而已了。多年以後,也許臉書早已覆滅(別說以後,現在你就很難搜尋到一週以前的貼文了),BBS也完全沉沒(那甚至是一個必須依靠外掛程式才能搜尋的世界……),就連現在還沒開始流行的社交媒體都被時間沖毀了,只要圖書館裡還保留著這本紀念文集,「耕莘青年寫作會」這一支二十一世紀初期的黃金艦隊,就還能留下一點桅杆、舵輪與羅盤的殘片。
屆時,他們將從這些殘片當中,重新把我們寫出來。就好像重新於虛空之中,讓我們再次降生一樣。
就好像我們是小說裡的人物一樣。
當然,或許他們詮釋的版本,會跟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不一樣。如果我們與這個未來的版本對望,應該會有一種微妙的恍惚感和歧異感。但這沒關係,我們都是寫小說的人,我們從來不害怕恍惚與歧異。我們樂意看到恍惚與歧異,所有讀者對文本進行的再詮釋版本,都是我們筆下作品的攣生物、都是艦隊裡素未謀面但又如此熟悉的,走失復返的艦艇。
請容我有些三八地,向未來可能的學者們打聲招呼:嗨,你們好。不管你是基於什麼原因來到這裡的,很高興你找到我們了。
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成為了文學史上常常提到的那種「文學團體」。
身為一個寫作者、同時又曾有一段學術之夢的人,我確實常常在下筆為文的時候想著:如果以後的我,成為一個值得被研究的作家,學者們會如何描述我?他們會依據什麼樣的資料?——除了公開發表的文章之外,他們會煞有其事地分析我的臉書嗎?會找到我的BBS個版或部落格嗎?從那之中,會催生出什麼我從未設想過的論點嗎?
就這麼想著想著,某一天,我卻突然強烈地意識到:無論我自己這輩子能否到達這樣的高度,「耕莘青年寫作會」早已成為研究文學的學者,絕對繞不過去的巨大存在了。
在過去的十年內,無論就產出的作家數量、還是影響過的讀者的數量,耕莘寫作會應該都能毫無愧色地說,我們是台灣「現象級」的存在。我們的規模遠超過台灣文學史上絕大多數的文學社團,這當然得歸功於耕莘文教基金會近十年來的行政支持(包括前任執行長區慶浩,以及前後兩位秘書欣純及偉茵),以及榮哲、儀婷的擘畫所奠下的基礎,才能讓從我們開始以降的十多屆耕莘青年寫作會幹事會保持活動力。這樣的條件,回頭看來,是台灣文學史上極其少有的豐饒。這也印證了文學社會學的論述:只要環境是好的,人才自然會源源而出。
當我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好像就已經不小心變成一支文學圈裡的黃金艦隊,像是美國職棒洋基隊那樣的「邪惡帝國」了。我們的陣容一字排開,幾乎就是這個世代的國家代表隊等級。
因此,這本《耕莘紀念文集》,就變得不只具有抒情、保存我們個人記憶的功能而已了。多年以後,也許臉書早已覆滅(別說以後,現在你就很難搜尋到一週以前的貼文了),BBS也完全沉沒(那甚至是一個必須依靠外掛程式才能搜尋的世界……),就連現在還沒開始流行的社交媒體都被時間沖毀了,只要圖書館裡還保留著這本紀念文集,「耕莘青年寫作會」這一支二十一世紀初期的黃金艦隊,就還能留下一點桅杆、舵輪與羅盤的殘片。
屆時,他們將從這些殘片當中,重新把我們寫出來。就好像重新於虛空之中,讓我們再次降生一樣。
就好像我們是小說裡的人物一樣。
當然,或許他們詮釋的版本,會跟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不一樣。如果我們與這個未來的版本對望,應該會有一種微妙的恍惚感和歧異感。但這沒關係,我們都是寫小說的人,我們從來不害怕恍惚與歧異。我們樂意看到恍惚與歧異,所有讀者對文本進行的再詮釋版本,都是我們筆下作品的攣生物、都是艦隊裡素未謀面但又如此熟悉的,走失復返的艦艇。
請容我有些三八地,向未來可能的學者們打聲招呼:嗨,你們好。不管你是基於什麼原因來到這裡的,很高興你找到我們了。
目次
照片輯一 歷年重要文學活動照片摘選
照片輯二 作家演講照片摘選
照片輯三 出版物、劇團、紀錄片摘選
【總序一】眾神的花園/陸達誠
【總序二】文學的因緣與際會/白靈
【本集序】向未來打聲招呼/朱宥勳主筆、李儀婷修訂
§輯一 一條寧靜肅穆的路──50週年紀錄片實錄I
我跟台灣第一個民間寫作班的因緣/王文興口述
當年的台北就像小長安/瘂弦口述
第一次接觸柏格曼電影的地方/蔣勳口述
在耕莘34年(1977-2011)的點滴/楊昌年口述
耕莘與我在台灣/吳念真口述
八十年代的耕莘及旦兮雜誌/馬叔禮口述
一條寧靜、肅穆、沒有掌聲的路/簡媜口述
文字創作之外/方文山口述
從工程師變成全職的文化工作者/莊華堂口述
「流過汗」是我一直在耕莘的原因/楊友信(志工團團長)口述
天上掉下來的一部紀錄片──耕莘青年寫作會五十週年紀錄片拍攝過程/陳雪鳳
§輯二 台灣文壇奇蹟──50週年紀錄片實錄Ⅱ
寫作會是我整個生命/陸達誠口述
不虛此行/司馬中原口述
台灣文壇奇蹟/白靈口述
從耕莘薰陶出服務熱忱/夏婉雲口述
帶領耕莘飛越公元2000年/陳銘磻口述
把耕莘帶上國家劇院/黃英雄口述
耕莘是玉鳳姐快樂的場域/陳謙口述
很多人跟你一樣傻傻的在寫作/凌明玉口述
天才,成群結隊而來/許榮哲口述
為這個城市的每個心靈種樹/許常德口述
這是一座人才庫/朱宥勳口述
§輯三 那段美好的歲月──早期會員的耕莘緣
耕莘歲月長/夏祖麗
期許耕莘青年寫作會在網路世代重新創造當年
「文藝復興」盛事/趙可式
我的寫作經驗/傅佩榮
感謝第一屆寫作會的美好歲月/朱廣平
美麗的傳承─賀耕莘青年寫作會金慶/于德蘭
指「陸」為馬談「邊緣信友」/陸達誠
耕莘青年寫作會如何誕生/郭芳贄
創作,是我攀登的人生高峯/談衛那(Venus)
祝賀耕莘寫作會五十週年慶有感/楊秀娟
點燃熄滅的火柴──憶四十一年前進入耕莘前後的日子/靈歌
青春是一條會延長的線──從喻麗清到神小風/夏婉雲
§輯四 沒有耕莘,如夢一場──中生代作家的耕莘緣
耕莘,一九八○──從寫作小屋到《東坡》、《旦兮》快報的一段
文學記憶/楊樹清
如煙消逝的青春──記邱妙津與小說高級班/莊華堂
我的辛亥革命──從耕莘起步的文學歲月/方群
當時24歲的我,24年後的耕莘/陳謙
走入寫作會/羅位育
幾乎是星光/林群盛
文學於我是、非不分──我與耕莘真有些事/楊麗玲
耕莘,是一座寫作大學/陳銘磻
轉動光,因為夢想/凌明玉
沒有耕莘,如夢一場/許榮哲
那一年,炙熱的青春/李儀婷
人不耕莘枉少年:以寫作會為中心的文學私地圖/楊宗翰
寫作路上的貴人/徐正雄
§輯五 故事的開端有光引路──新生代作家的耕莘緣
在寫作小屋裡滾動出來的事/朱宥勳
樹洞與星群/神小風
寫作小屋的回憶/黃崇凱
耕莘與我/賴志穎
耕莘是我永遠的家/洪崇德
累積能量的地方/Killer
耕莘七年/李雲顥
黑暗的長廊遠端有光/黃致中
沒有人能遇見平行時空的自己/林進韋
耕莘與我,有時還有出包/許皓甯
奇異的寫作戰隊/孔元廷
看得最遠的地方/張鳳如
耕莘與我/莊硯涵
故事的開端有光引路/林巧棠
寫作小屋/許芳綺
大地那頭有人在叫我/玉吐
§輯六 閱讀美麗人生──其他成員眼中的耕莘
起起伏伏耕莘路/黃九思
耕莘寫作之路/邵霖
也是碎拼圖/廖桂寧
重考的日子/許亞歷
明明是個基本樂理都不懂的人/葉語婷
跟自己說話/鄭淑娟
閱讀美麗人生/黃子庭
小花/鐘佩玲
躲藏/畢珍麗
文學的我/林苓慧
紙蝴蝶/翁士行
日常生活裡的微光/邱湘惠
[附錄]耕莘青年寫作會大事紀
[附錄] 耕莘青年寫作會成員近六年(2010-2015)獲文學獎之得獎紀錄
照片輯二 作家演講照片摘選
照片輯三 出版物、劇團、紀錄片摘選
【總序一】眾神的花園/陸達誠
【總序二】文學的因緣與際會/白靈
【本集序】向未來打聲招呼/朱宥勳主筆、李儀婷修訂
§輯一 一條寧靜肅穆的路──50週年紀錄片實錄I
我跟台灣第一個民間寫作班的因緣/王文興口述
當年的台北就像小長安/瘂弦口述
第一次接觸柏格曼電影的地方/蔣勳口述
在耕莘34年(1977-2011)的點滴/楊昌年口述
耕莘與我在台灣/吳念真口述
八十年代的耕莘及旦兮雜誌/馬叔禮口述
一條寧靜、肅穆、沒有掌聲的路/簡媜口述
文字創作之外/方文山口述
從工程師變成全職的文化工作者/莊華堂口述
「流過汗」是我一直在耕莘的原因/楊友信(志工團團長)口述
天上掉下來的一部紀錄片──耕莘青年寫作會五十週年紀錄片拍攝過程/陳雪鳳
§輯二 台灣文壇奇蹟──50週年紀錄片實錄Ⅱ
寫作會是我整個生命/陸達誠口述
不虛此行/司馬中原口述
台灣文壇奇蹟/白靈口述
從耕莘薰陶出服務熱忱/夏婉雲口述
帶領耕莘飛越公元2000年/陳銘磻口述
把耕莘帶上國家劇院/黃英雄口述
耕莘是玉鳳姐快樂的場域/陳謙口述
很多人跟你一樣傻傻的在寫作/凌明玉口述
天才,成群結隊而來/許榮哲口述
為這個城市的每個心靈種樹/許常德口述
這是一座人才庫/朱宥勳口述
§輯三 那段美好的歲月──早期會員的耕莘緣
耕莘歲月長/夏祖麗
期許耕莘青年寫作會在網路世代重新創造當年
「文藝復興」盛事/趙可式
我的寫作經驗/傅佩榮
感謝第一屆寫作會的美好歲月/朱廣平
美麗的傳承─賀耕莘青年寫作會金慶/于德蘭
指「陸」為馬談「邊緣信友」/陸達誠
耕莘青年寫作會如何誕生/郭芳贄
創作,是我攀登的人生高峯/談衛那(Venus)
祝賀耕莘寫作會五十週年慶有感/楊秀娟
點燃熄滅的火柴──憶四十一年前進入耕莘前後的日子/靈歌
青春是一條會延長的線──從喻麗清到神小風/夏婉雲
§輯四 沒有耕莘,如夢一場──中生代作家的耕莘緣
耕莘,一九八○──從寫作小屋到《東坡》、《旦兮》快報的一段
文學記憶/楊樹清
如煙消逝的青春──記邱妙津與小說高級班/莊華堂
我的辛亥革命──從耕莘起步的文學歲月/方群
當時24歲的我,24年後的耕莘/陳謙
走入寫作會/羅位育
幾乎是星光/林群盛
文學於我是、非不分──我與耕莘真有些事/楊麗玲
耕莘,是一座寫作大學/陳銘磻
轉動光,因為夢想/凌明玉
沒有耕莘,如夢一場/許榮哲
那一年,炙熱的青春/李儀婷
人不耕莘枉少年:以寫作會為中心的文學私地圖/楊宗翰
寫作路上的貴人/徐正雄
§輯五 故事的開端有光引路──新生代作家的耕莘緣
在寫作小屋裡滾動出來的事/朱宥勳
樹洞與星群/神小風
寫作小屋的回憶/黃崇凱
耕莘與我/賴志穎
耕莘是我永遠的家/洪崇德
累積能量的地方/Killer
耕莘七年/李雲顥
黑暗的長廊遠端有光/黃致中
沒有人能遇見平行時空的自己/林進韋
耕莘與我,有時還有出包/許皓甯
奇異的寫作戰隊/孔元廷
看得最遠的地方/張鳳如
耕莘與我/莊硯涵
故事的開端有光引路/林巧棠
寫作小屋/許芳綺
大地那頭有人在叫我/玉吐
§輯六 閱讀美麗人生──其他成員眼中的耕莘
起起伏伏耕莘路/黃九思
耕莘寫作之路/邵霖
也是碎拼圖/廖桂寧
重考的日子/許亞歷
明明是個基本樂理都不懂的人/葉語婷
跟自己說話/鄭淑娟
閱讀美麗人生/黃子庭
小花/鐘佩玲
躲藏/畢珍麗
文學的我/林苓慧
紙蝴蝶/翁士行
日常生活裡的微光/邱湘惠
[附錄]耕莘青年寫作會大事紀
[附錄] 耕莘青年寫作會成員近六年(2010-2015)獲文學獎之得獎紀錄
書摘/試閱
當年的台北就像小長安
瘂弦口述/許春風、黃惠真記錄整理
▍台灣文學藝術的萌芽期
大概一九六○年代初期,那是台灣文學藝術的萌芽期,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創作、新的人物,通通都出現了。那個時候培養、激盪這種風氣的,有兩個機構,一個是耕莘文教院的寫作會,一個是救國團的復興文藝營。復興有兩個營隊,暑假的是文藝營,冬天是編研會(編輯人研習會),就是學校的校刊、系刊、院刊主編,一起討論如何編一本好的雜誌,都是偏重文藝方面。六○年代初期我認識張神父,也是他把我找進耕莘來,他說:「你的文藝營辦得滿好的,你也到這來跟我們講點課……」我很感動,就答應了。
他瘦瘦的,關心孩子們,我們中國講「傳道、授業、解惑」,他都做到了,傳文學之道最熱心,每個孩子寫作方面的發展,哪個作品他有意見,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在聖經上看到很多聖哲、聖徒,那都是聖經上的人物,如果在人間,我看到的人物就是張神父。張志宏,我永遠記得這個名字。聽說後來他跟著年輕人到橫貫公路去旅行,一位女生揹不動行李,他替她揹,但因為他的視力不太好滑到山澗裡去,就犧牲了。我覺得他是我們耕莘寫作會最重要的人物、開山的人物,大家一提到他都充滿了懷念。
▍聯合副刊與耕莘像是一家人
我記得耕莘有一個刊物叫《旦兮》,《旦兮》的內容常常在我們《聯合報》副刊「文壇消息」裡出現,好像一家人一樣,有什麼事我們一定報導。文學的新聞不容易在新聞版上出現,副刊留一個小小的方塊,經常有活動,看到的人也很多。副刊當時也有一種「運動性」,辦了很多活動。比如我們辦了一個「午餐俱樂部」――午餐文學的聚會,你買一張飯票就可以跟白先勇一起吃午飯,吃了午飯還聽白先勇講文學,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所以大家都來,每次一個主題,半個月前先宣布書名,然後大家都準備,比如《紅樓夢》,大家都把紅樓夢讀完,到時候有共同話題,這些都常在耕莘辦,好像我們是同一個單位一樣。
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一個走向世界、走向純文學的一種嘗試,大家都懷著共同的夢,後來出現很多人才,聽過我們課的年輕人,若干年後有些都變成大師了。所以像蔣勳他們,當時也來過耕莘,現在都變成很重要的人。
▍台灣繼承了五四的火把
所以那是個啓蒙的時代,現在想起來滿有價值的,而且那個時代非常純潔,我買愛國獎券都看四下無人才去買,為什麼?因為詩人還買愛國獎券太丟人了。我記得法國作家紀德有一篇小說,男孩子親一親女孩子,女孩子說:「請你不要汙辱我們的愛情」,連吻都認為是骯髒的,純潔到那種程度,都是受了純文學的影響。我們從那裡出發,後來掀起很大的時代,在台灣辦了很多活動、很多雜誌,文藝雜誌的相激相盪之下,使得台灣成為世界華人文學的中心。那個時候大陸還在亂中,他們的文學差不多是停頓狀,我們台灣就好像繼承了五四的火把,熊熊的燃燒起來,使得台灣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學據點。
當時的台北就好像小長安一樣,很多文人到暑假的時候都回來了,在外國見一次面、碰到一個人很難,到台北來說:「你也來了,他也來了。」好像當年的長安,好像大雁塔下面很多詩人要登塔望遠,平常在國外不容易見到,到了小長安,好像誰都在那裡,是個聖地一樣。現在台北文藝蓬勃的情況,都是那個時候奠定的基礎。
瘂弦口述/許春風、黃惠真記錄整理
▍台灣文學藝術的萌芽期
大概一九六○年代初期,那是台灣文學藝術的萌芽期,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創作、新的人物,通通都出現了。那個時候培養、激盪這種風氣的,有兩個機構,一個是耕莘文教院的寫作會,一個是救國團的復興文藝營。復興有兩個營隊,暑假的是文藝營,冬天是編研會(編輯人研習會),就是學校的校刊、系刊、院刊主編,一起討論如何編一本好的雜誌,都是偏重文藝方面。六○年代初期我認識張神父,也是他把我找進耕莘來,他說:「你的文藝營辦得滿好的,你也到這來跟我們講點課……」我很感動,就答應了。
他瘦瘦的,關心孩子們,我們中國講「傳道、授業、解惑」,他都做到了,傳文學之道最熱心,每個孩子寫作方面的發展,哪個作品他有意見,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在聖經上看到很多聖哲、聖徒,那都是聖經上的人物,如果在人間,我看到的人物就是張神父。張志宏,我永遠記得這個名字。聽說後來他跟著年輕人到橫貫公路去旅行,一位女生揹不動行李,他替她揹,但因為他的視力不太好滑到山澗裡去,就犧牲了。我覺得他是我們耕莘寫作會最重要的人物、開山的人物,大家一提到他都充滿了懷念。
▍聯合副刊與耕莘像是一家人
我記得耕莘有一個刊物叫《旦兮》,《旦兮》的內容常常在我們《聯合報》副刊「文壇消息」裡出現,好像一家人一樣,有什麼事我們一定報導。文學的新聞不容易在新聞版上出現,副刊留一個小小的方塊,經常有活動,看到的人也很多。副刊當時也有一種「運動性」,辦了很多活動。比如我們辦了一個「午餐俱樂部」――午餐文學的聚會,你買一張飯票就可以跟白先勇一起吃午飯,吃了午飯還聽白先勇講文學,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所以大家都來,每次一個主題,半個月前先宣布書名,然後大家都準備,比如《紅樓夢》,大家都把紅樓夢讀完,到時候有共同話題,這些都常在耕莘辦,好像我們是同一個單位一樣。
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一個走向世界、走向純文學的一種嘗試,大家都懷著共同的夢,後來出現很多人才,聽過我們課的年輕人,若干年後有些都變成大師了。所以像蔣勳他們,當時也來過耕莘,現在都變成很重要的人。
▍台灣繼承了五四的火把
所以那是個啓蒙的時代,現在想起來滿有價值的,而且那個時代非常純潔,我買愛國獎券都看四下無人才去買,為什麼?因為詩人還買愛國獎券太丟人了。我記得法國作家紀德有一篇小說,男孩子親一親女孩子,女孩子說:「請你不要汙辱我們的愛情」,連吻都認為是骯髒的,純潔到那種程度,都是受了純文學的影響。我們從那裡出發,後來掀起很大的時代,在台灣辦了很多活動、很多雜誌,文藝雜誌的相激相盪之下,使得台灣成為世界華人文學的中心。那個時候大陸還在亂中,他們的文學差不多是停頓狀,我們台灣就好像繼承了五四的火把,熊熊的燃燒起來,使得台灣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學據點。
當時的台北就好像小長安一樣,很多文人到暑假的時候都回來了,在外國見一次面、碰到一個人很難,到台北來說:「你也來了,他也來了。」好像當年的長安,好像大雁塔下面很多詩人要登塔望遠,平常在國外不容易見到,到了小長安,好像誰都在那裡,是個聖地一樣。現在台北文藝蓬勃的情況,都是那個時候奠定的基礎。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