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
滿額折

照顧父母,也照顧自己

商品資訊

定價
:NT$ 420 元
優惠價
9037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照顧高齡父母的難題,您想過了嗎?遇到了嗎?有因應對策嗎?
Q1「我那高齡父母,脾氣特難搞定,我的耐心快用光了,我好累,可以找誰求助?教會能幫我什麼忙嗎?」
Q2「爸媽住得離我最近,因為我還沒結婚,似乎這照顧父母的責任就自然落在自己肩上,但……我好像還沒準備好。」
Q3「另一半與父母的照顧,萬一是人生選擇題,該怎麼辦?」
Q4「照顧父母,負面情緒日益高漲,內心充斥罪咎感,這是我的問題嗎?」
Q5「養老院、療養院、安養中心還是在家照顧,真的一個頭兩個大!」

芭芭拉‧狄恩女士一連八年負責照顧年邁的母親,最誠摯的忠告:
A1「想想是誰控制了你的人生?學習開口求援、設定界線,了解可運用的資源。」
A2「學習主動去愛的技巧,勇敢面對父母,解決問題。」
A3「要細算照顧的代價,你的配偶應該永遠只排在上帝之後。」
A4「有負面情緒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如何解決負面情緒。」
A5「沒有最合適的選擇,只有最適合的管理方案。」

作者簡介

芭芭拉‧狄恩
(Barbara Deane, 1932-1997)

芭芭拉‧狄恩女士是個熱情洋溢的母親,她育有一女二子,也是一位有四個孫兒的祖母。她熱情活力的泉源來自教會的服事、寫作與扶持那陷入照顧長者爭戰的朋友。她曾為地方暨全國性雜誌自由撰稿超過十五年,並為「美國記者作家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Journalists and Authors)成員。作品散見《仕女家政》(Ladies’ Home Journal)、《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Woman’s Day、Family Circle、Parenting、Virtue暨諸多商業、宗教書刊、雜誌。並在大學教授英文、創意寫作、成人教育課程,也主持主日學和研討會。一九七八至一九八六間,一連八年負責照顧年邁的母親,故於一九八四年和友人共同成立「基督徒照護協會」(Christian Caregivers)團體,為照護罹病或是體弱長輩的家庭提供支持。另有著作Getting Ready for a Great Retirement。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照顧是真實而全人的靈修
許新生
台北信友堂牧師

照顧年邁、身心靈軟弱父母的人,在父母的期待、他人的意見和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似是而非的屬靈觀下,「照顧者」成了沉重的代名詞。

作者以親身長期照顧患病母親的經歷,以及許多照顧年邁、長期患病、經歷死離的照顧者的故事與經歷,寫下這本充滿憐恤、令人感同身受,又有理性分析指引出路的好書。一路讀來,不僅能了解和安慰照顧者,更有深刻屬靈的省思,讀者可以得到極大的幫助。

全書傳達了三個合神心意的信息,幫助照顧者在照顧中重新得力,安然面對關鍵的抉擇,有盼望的面對生死別離。這三個信息有一個關鍵性的順序,代表著價值的先後,當順序混亂時,照顧者的壓力就益發成為擔不起的重擔,讓人身心靈都頻臨崩潰的邊緣。

第一個信息是:人是有靈的活人(創2:7),有上帝的形象(創1:27)。
從塵土被造的人,身體固然重要,但生命的關鍵是在於屬乎神的靈。在被照顧者的身上,比較容易被關注的是身體的需要;細心觀察體會的照顧者,會注意到被照顧者心理的需求,然而靈裡的匱乏和渴望則常被忽略。當照顧者的努力和用心都聚焦在身體的照顧和期待上,心理的挫折與靈裡的控告,會隨時間逐漸的加重(第一章)。作者在字裡行間提醒,靈裡的關顧和甦醒,是盼望的根基,力量的源頭。身體的老化衰退是神創造的自然歷程(第二章),讓人在軟弱中得力的,是與神的關係。「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4:8)若把照顧的先後順序調整為靈裡的滿足、心理的安穩、身體的安舒,讓父母得著全人的照顧,即使身體在衰退中,靈裡的興盛卻能帶來平安與盼望,更能坦然且安詳的迎向永生,息了地上的勞苦、病痛,安息主懷(十二章)。

第二個信息是:照顧的目的是關係的親密―—與神、與自己、與人的和好。
有搭乘飛機的經驗吧。起飛前,空服員會做安全簡報,空難時先為自己戴好氧氣罩,再為隨行的孩子戴上,免得讓自己處在危險中照顧孩子,一旦自身出了危險,孩子也連帶受難。這本書的書名就做了這樣智慧的提醒。照顧者先把自己照顧妥當,才有力量來照顧父母,在第四章裡有許多實務又重要的提醒,特別是在為自己安排的日程表中,第一個要安排的是:和上帝獨處。這是一切力量的來源,與神有親密的關係是照顧自己的基礎。在長期照顧父母的過程裡,過往的成長經驗以及和父母的關係,會成為照顧關係中的催化劑。作者鼓勵照顧者在耶穌基督的愛裡,認真而深入地整理原生家庭的經歷,讓自己的生命被更新重建,與自己和好,才能健康的面對照顧中糾結的情感,進而邁向與被照顧者的饒恕與和好,使照顧不再是情感的凌遲,而是關係的更新與親密(第五章)。

第三個信息是:照顧是以核心家庭為首要,教會作扶持,機構作安頓。
照顧父母是兒女的責任(出20:12),照顧者常在父母的需要和自己核心家庭的需要上掙扎,作者提醒我們,需要以夫妻關係為第一,先顧好自己的家庭,再一起照顧父母的需要,讓照顧的愛成為孩子的見證,使神的恩典代代相傳(第六章)。當照顧者感到吃力時,教會、機構都是很好的助力,作者很務實地提供評估身體狀況,抉擇合宜的照顧的方式,選擇適合的機構,該注意的細節(第八~十一章),以及財務、法律上的規畫與考量(第七章)。
從牧養的觀點來看,教會對年長者的牧養,除了直接服事當事人,更重要的是裝備建造照顧長者的家人,家人是責無旁貸的照顧者,在家中的長輩年歲漸長,身體漸衰時,雖然家人還年輕(中壯年),教會當鼓勵弟兄姊妹參與相關的專業照護團體或協會,充實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例如:參加照服員訓練,學習有效的協助老人、照顧長者;參加靈性關懷師認證訓練,關顧安寧療護中的需要者……等等,裝備弟兄姊妹成為家中的照顧者,有能力照顧年邁的父母。同時,也能夠成為教會在牧養長者事工上的基本同工,讓教會成為照顧長者的幫助。
除了專業知能的訓練與預備外,家庭的建造是關鍵的根基,充滿愛的家庭樂意共同承擔照顧的需要,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親密關係,能減輕許多心理和靈裡的重擔和壓力。教會在夫妻關係、親職成長、親子關係的教導與牧養上,當盡心盡力,建造合神心意的家庭。
教會是永生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是神家裡的家人。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都是神家裡的兒女,不僅在主日敬拜、讚美、聆聽神的話語,積極融入團契、小組的生活;不僅在有難處需要協助的時候,進入教會,更是將與神與弟兄姊妹的相交,融入生活。在耶穌基督的愛裡,讓分享和承擔成為生活中的常態,對照顧者的扶持和被照顧者的幫助,將會是自然而喜樂的祝福。
辛苦的照顧者,帶著自己、家人,陪同年邁的父母,一起回家吧!

目次

推薦序一(顧美芬老師:進入受苦的學校)
各界讚譽
致謝
前言:照顧年邁父母的基督徒
第一章:照顧的試煉
第二章:衰老是沒辦法治得好的
第三章:主動去愛的技巧
第四章:照顧自己有錯嗎?
第五章:掙脫過去的枷鎖
第六章:細數照顧的代價
第七章:愛與金錢
第八章:助力何處尋覓?
第九章:父母可以住在哪裡?
第十章:面對年老的健康問題
第十一章:必須送父母住療養院
第十二章:走過死蔭幽谷
跋:致讀者
附註:
附錄(資源分享):
生前遺囑範本(參考格式):
照護入院申請範本(參考格式):
索引

書摘/試閱

前言:照顧年邁父母的基督徒

英文caregiver(照護者)這一個詞還沒出現在我的日常語彙裡面時,我就已經有多年照顧父母的經驗。等時間再到一九八四年,我發現自己竟然是人家說的「三明治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或稱「夾心餅乾族」)—屆齡中年,其中以女性佔大多數,既要照顧長輩又要照顧小孩。所以,這樣的人,真的是夾在中間那一層。
家人親自照顧年老力衰的長輩,不知多少世代都是以此為常態。但是,現今不同於以往的地方,在於我們這時代需要他人照顧的老人家,數目之大,前所未有。美國現今增加最多的人口層,就是八十五歲以上這一年齡層。這一區間的人數與日俱增,照顧他們的人數自然隨之增長。
據估計,全美約有七百萬人身上揹負著照顧家中長者的責任。不過,「照護者」一詞的涵蓋面相當廣,遠遠超出居家照護的範圍。早在我孀居的母親搬來和我同住之前,我便已經在協助父母,幫他們多少可以獨立打理生活。而且,即使長輩住在養老院或療養院,家人依然付出心力照顧,不會斷絕。所以,若是這類非居家型照顧也算在內的話,照護者的人數就會遠不止於此了。
因此,若有讀者目前身處照顧長輩的陣營,那麼,頭一樁一定要了解的事,便是你絕不孤單。記住這一點十分重要。身上多了這樣的重擔,可能讓你覺得孤單無助,甚至惶惶然不知所措。
發現父母竟然衰老到無法自理日常生活所需,對為人子女的人,確實是很大的打擊;再發現照顧衰老的父母比你原先想的要困難得多,一樣是很大的打擊。我就有朋友說過,「怎麼從來就沒人教過我這些!」在承受這樣的打擊,又要扛起所知不多的責任之餘,一般心理也會備受衝擊。眼睜睜看著心愛親人的健康、體力日復一日衰敗下去,是很痛苦的事。也就是說,老年照顧是很痛苦的事。這一件事,應該一樣沒人跟你好好談過。
有人就這麼說過,「個人的體力或是金錢方面的擔責,我不在乎,我覺得自己還應付得了。但是,沒人跟我說過我媽媽老了以後,心理會產生多大的焦慮和恐懼,而且連我也沒辦法安慰她—這才是我心裡怎樣也揮之不去的痛。」
至於有責任照顧長輩的基督徒,發現身邊的家人、朋友(即使是同一間教會的契友),竟然不懂他們心裡有多苦,同樣也會是打擊。一般人多半不好意思開口講老啊、死的這類的事情,所以,身上有照顧長輩重擔的人,有誰可以傾訴呢?
我在一九八四年便遇上這樣的問題。我接媽媽到家裡和我們一起住,由我親自照顧,到那時已經有六年的時間了。《仕女家政》(Ladies’ Home Journal) 雜誌要我寫一篇文章,談「三明治世代」照顧年邁長輩會遇到哪些問題。這一篇文章刊登在《仕女家政》一九八五年三月號,文章標題為〈年邁父母需要協助的時候〉(When Elderly Parents Need Help)。為了寫這樣一篇文章,我走訪請益多位專家,再找一些和我一樣在照顧父母的人,聽取到的意見,在我像是醍醐灌頂。我頭一次發現, 有好多切身的經驗我原以為只有我這人才有,結果竟然是大家共通的狀況。有好多感覺我原本怪自己不對,結果,竟然是很普通的感覺。所以,我的問題不在於我有這樣的情緒—本來就會有這樣的情緒,根本不必大驚小怪—我的問題在於處理感覺的方式。
我說的這些感覺,可能也是當下許多照顧長輩的人都會有的心情:深度沮喪、寂寞、孤單、被人誤解、沒有朋友;心底說不定還深埋內疚,甚至怒氣。自我形象也可能創下新低。扮演這樣的角色,還真是一點也不光采。沒人會向你獻花,連你照顧的對象也未必感激你為他所做的一切—你這人在他們眼裡,搞不好只像一直在提醒他們:他們已經年老力衰,無力照顧自己,需要依賴別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