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山脈(簡體書)
商品資訊
系列名:中國地理百科叢書
ISBN13:9787510088858
出版社: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
作者: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 編著
出版日:2016/04/01
裝訂/頁數:平裝/189頁
規格:24cm*17cm (高/寬)
版次:一版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序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創新地把中國全境按山川形勝劃分出數百個地理單元,並力求融“百科全書詞典”的簡潔準確,與“有圖通俗讀物”的生動有趣為一體,通過大量圖片和詞條之間的互相詮釋,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單元。《懷玉山脈》以贛東北懷玉山一帶地區為主要敘寫物件,範圍涉及景德鎮市市區、浮梁、樂平,上饒市市區、婺源、德興、玉山、廣豐、上饒、橫峰、弋陽、萬年 ,以及鷹潭市貴溪。本書自然部分著重展示了當地“山河相間”的地貌特點,以及基於此特點下所形成的水系系統,解析並呈現了三清山花崗巖地貌、信江流域內的各處丹霞地貌和散布在區內的多處巖溶洞穴地貌的形成過程及現狀,為讀者了解本區的地貌多樣性及特殊性大開方便之門。與此同時,本書對當地人利用低山—丘陵—平原地貌發展立體式農業廣植經濟作物,以及景德鎮青花瓷器製作有延伸性介紹,配合當地如浮紅茶種植、夏布和路甲紙傘製作等傳統產業的講述,可以讓讀者深入了解本區經濟產業的發展狀況。作為歷史上吳頭楚尾之地,本區的地域文化獨特而豐富,婺源一帶的抬閣、儺舞等活動,上饒、景德鎮地區的贛東北采茶戲、敬五谷神、舞龍燈等民俗在書中都有精彩的呈現。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首套規模達到數百分冊的地理科普叢書,範圍無縫覆蓋中國全境。打破傳統認識上的行政區劃的界線,本分冊是依據懷玉山地及其周邊區域共有的地貌特徵和歷史、文化上的聯繫進行區域範圍劃分的。
展示三清山絕麗的花崗巖地貌,描畫文山瑰奇的石林怪景。
再現“瓷都”景德鎮的制瓷盛況,見證“茶鄉”浮梁的茶業興起。
述說“豫章*門戶”的商貿往來之史,分析“吳頭楚尾之地”的文化融匯之狀。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展示三清山絕麗的花崗巖地貌,描畫文山瑰奇的石林怪景。
再現“瓷都”景德鎮的制瓷盛況,見證“茶鄉”浮梁的茶業興起。
述說“豫章*門戶”的商貿往來之史,分析“吳頭楚尾之地”的文化融匯之狀。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序
前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人—地關係的中國式表述。基於這一認知,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嘗試以地理學為基礎,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於一體,對中國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之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和諧共處的歷史和現狀以全方位視野實現一次全面系統、淺顯易懂的表述。學術界在相關學科領域的深厚積累,為實現這種嘗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叢書力圖將這些成果梳理成篇,並以讀者所樂見的形式呈現,借以充實地理科普讀物品種,實現知識的“常識化”這一目標。
為強化本叢書作為科普讀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區域的相對完整和內在聯繫,本叢書根據中國的山川形勝,劃出數百個地理單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諸島”“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單元全部拼合銜接,即覆蓋中國全境。以這些獨立地理單元為單位,將其內容集結成冊,即是本叢書的構成主體。除此之外,為了更全面、更立體地展示中國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單元分冊的基礎上,又衍生出另外兩種類型的分冊:其一以同類型地理事物為集結物件,如《綠洲》《巖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為敘述物件,如《長江》《長城》《北緯30度》等。以上三種類型的圖書共同構成了本叢書的全部內容,讀者可依據自己的興趣所在以及視野幅寬,自由選讀其中部分分冊或者叢書全部。
本叢書的每一分冊,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單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質、地貌、氣候、資源、多樣性物種等,以及在此間展開的人類活動——經濟、歷史、文化等多元內容為敘述的核心。為方便不同年齡、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系統而有效地獲取信息,各分冊的內容不做嚴格、細致的分類,而只依詞條間的相關程度大致集結,簡單分編,使整體內容得以保持有機聯繫,直觀呈現。因此,通常情況下,每分冊由4部分內容組成:部分為自然地理,涉及地質、地貌、土壤、水文、氣候、物種、生態等相關的內容;第二部分為經濟地理,容納與生產力、生產方式和物產等相關的內容;第三部分為歷史地理,主要為與人類活動歷史相關的內容;第四部分為文化地理,收錄民俗、宗教、文娛活動等與區域文化相關的內容。
本叢書不是學術著作,也非傳統意義上的工具書,但為了容納盡量多的知識,本叢書的編纂仍採用了類似工具書的體例,並力圖將其打造成為兼具通俗讀物之生動有趣與知識詞典之簡潔準確的科普讀本——各分冊所涉及的廣闊知識面被濃縮為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紛繁的信息被梳理為明晰的詞條,並配以大量的視覺元素(照片、示意圖、圖表等)。這樣一來,各分冊內容合則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系統,分則為一個個簡明、有趣的知識點(詞條),這種局部獨立、圖文交互的體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隨機或跳躍式閱讀,給予讀者程度的閱讀自由。
總而言之,本叢書希望通過對“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讓讀者對自身所棲居的區域地理和人類活動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讀者倘能因此而見微知著,提升對地理科學的興趣和認知,進而加深對人與環境關係的理解,則更是編者所樂見的。
受限於圖書的篇幅與體量,也基於簡明、方便閱讀等考慮,以下諸項敬請讀者留意:
1. 本著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則,本叢書以決定性、典型性、特殊性為詞條收錄標準,以概括分冊涉及的知識精華為主旨。
2. 詞條(包括民族、風俗等在內)釋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觀態度。
3. 本叢書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萬矢量地形要素數據(DLG)為基礎繪製相關示意圖,並依據叢書內容的需要進行標示、標注等處理,或因應實際需要進行縮放使用。相關示意圖均不作為權屬爭議依據。
4. 本叢書所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盟)、縣(區、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等行政區劃的標準名稱,均統一標注於各分冊的“區域地貌示意圖”中。此外,非特殊情況,正文中不再以具體行政區劃單位的全稱表述(如“北京市朝陽區”,正文中簡稱為“北京朝陽”)。
5.歷史文獻資料中的專有名詞及計量單位等,本叢書均直接引用。
這套陸續出版的科普叢書得到不同學科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的悉心指導與大力支持,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叢書的編、撰、審諸環節中,大量攝影師及繪圖工作者承擔了叢書圖片的拍攝和繪製工作,眾多學術單位為叢書提供了資料及數據支持,共同為叢書的順利出版做出了切實的貢獻,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囿於水平之限,叢書中掛一漏萬的情況在所難免,亟待讀者的批評與指正,並歡迎讀者提供建議、線索或來稿。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人—地關係的中國式表述。基於這一認知,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嘗試以地理學為基礎,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於一體,對中國廣袤無垠的天地之間之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和諧共處的歷史和現狀以全方位視野實現一次全面系統、淺顯易懂的表述。學術界在相關學科領域的深厚積累,為實現這種嘗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叢書力圖將這些成果梳理成篇,並以讀者所樂見的形式呈現,借以充實地理科普讀物品種,實現知識的“常識化”這一目標。
為強化本叢書作為科普讀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區域的相對完整和內在聯繫,本叢書根據中國的山川形勝,劃出數百個地理單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諸島”“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單元全部拼合銜接,即覆蓋中國全境。以這些獨立地理單元為單位,將其內容集結成冊,即是本叢書的構成主體。除此之外,為了更全面、更立體地展示中國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單元分冊的基礎上,又衍生出另外兩種類型的分冊:其一以同類型地理事物為集結物件,如《綠洲》《巖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為敘述物件,如《長江》《長城》《北緯30度》等。以上三種類型的圖書共同構成了本叢書的全部內容,讀者可依據自己的興趣所在以及視野幅寬,自由選讀其中部分分冊或者叢書全部。
本叢書的每一分冊,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單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質、地貌、氣候、資源、多樣性物種等,以及在此間展開的人類活動——經濟、歷史、文化等多元內容為敘述的核心。為方便不同年齡、不同知識背景的讀者系統而有效地獲取信息,各分冊的內容不做嚴格、細致的分類,而只依詞條間的相關程度大致集結,簡單分編,使整體內容得以保持有機聯繫,直觀呈現。因此,通常情況下,每分冊由4部分內容組成:部分為自然地理,涉及地質、地貌、土壤、水文、氣候、物種、生態等相關的內容;第二部分為經濟地理,容納與生產力、生產方式和物產等相關的內容;第三部分為歷史地理,主要為與人類活動歷史相關的內容;第四部分為文化地理,收錄民俗、宗教、文娛活動等與區域文化相關的內容。
本叢書不是學術著作,也非傳統意義上的工具書,但為了容納盡量多的知識,本叢書的編纂仍採用了類似工具書的體例,並力圖將其打造成為兼具通俗讀物之生動有趣與知識詞典之簡潔準確的科普讀本——各分冊所涉及的廣闊知識面被濃縮為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紛繁的信息被梳理為明晰的詞條,並配以大量的視覺元素(照片、示意圖、圖表等)。這樣一來,各分冊內容合則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系統,分則為一個個簡明、有趣的知識點(詞條),這種局部獨立、圖文交互的體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隨機或跳躍式閱讀,給予讀者程度的閱讀自由。
總而言之,本叢書希望通過對“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讓讀者對自身所棲居的區域地理和人類活動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讀者倘能因此而見微知著,提升對地理科學的興趣和認知,進而加深對人與環境關係的理解,則更是編者所樂見的。
受限於圖書的篇幅與體量,也基於簡明、方便閱讀等考慮,以下諸項敬請讀者留意:
1. 本著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則,本叢書以決定性、典型性、特殊性為詞條收錄標準,以概括分冊涉及的知識精華為主旨。
2. 詞條(包括民族、風俗等在內)釋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觀態度。
3. 本叢書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萬矢量地形要素數據(DLG)為基礎繪製相關示意圖,並依據叢書內容的需要進行標示、標注等處理,或因應實際需要進行縮放使用。相關示意圖均不作為權屬爭議依據。
4. 本叢書所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盟)、縣(區、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等行政區劃的標準名稱,均統一標注於各分冊的“區域地貌示意圖”中。此外,非特殊情況,正文中不再以具體行政區劃單位的全稱表述(如“北京市朝陽區”,正文中簡稱為“北京朝陽”)。
5.歷史文獻資料中的專有名詞及計量單位等,本叢書均直接引用。
這套陸續出版的科普叢書得到不同學科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的悉心指導與大力支持,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叢書的編、撰、審諸環節中,大量攝影師及繪圖工作者承擔了叢書圖片的拍攝和繪製工作,眾多學術單位為叢書提供了資料及數據支持,共同為叢書的順利出版做出了切實的貢獻,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囿於水平之限,叢書中掛一漏萬的情況在所難免,亟待讀者的批評與指正,並歡迎讀者提供建議、線索或來稿。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
目次
區域地貌示意圖 1
贛東北山地 2
一 自然地理
海侵 9 / 山河相間 9 / 侵蝕構造中、低山 9 / 剝蝕構造丘陵 10 / 信江盆地 10 /
網狀斷裂構造 12 / 贛東北深大斷裂帶 13 / 余幹—婺源斷裂帶 13 / 懷玉地體 14 /
懷玉山脈 15 / 鄣公山山脈 16 / 三清山 16 / 文山怪石林 17 / 樂安江 20 / 建節水 21 /
昌江 21 / 南河 23 / 紅壤 23 / 黃壤 23 / 多雨區 24 / 洪澇 25 / 春寒 25 / 地震多發區 25 /
五股尖 26 / 雞冠石 26 / 八字腦 27 / 銅錢尖 27 / 大遊山 27 / 鵝湖—臧灣崗阜 27 /
諸仙洞 28 / 南山瀑布 28 / 翠平湖 28 / 玉田湖 29 / 東河 29 / 西河 30 / 北河 30 /
珠山 31 / 陽府山 31 / 歷居山 31 / 軍山 32 / 涌山 32 / 洪巖 33 / 樂平盆地 33 /
臨港盆地 33 / 蓮湖洲 34 / 虎山潭 34 / 官莊水 35 / 潘溪水 35 / 安殷水 35 / 翀山 36 /
文公山 36 / 靈巖洞群 36 / 清風洞 37 / 鴛鴦湖 37 / 中云—高砂盆地 39 / 高砂水 39 /
賦春水 39 / 橫槎水 39 / 德興中低山地 40 / 白際山余脈 40 / 大茅山 41 / 銀古坳 42 /
官帽山 42 / 梧風洞谷地 42 / 宗儒神仙洞 43 / 天井窩 43 / 萬村溫泉 43 / 雙溪湖 44 /
洎水 44 / 長樂水 44 / 體泉水 45 / 四方尖 45 / 雞公嶺 45 / 武安山 46 / 大洋畈 46 /
兩溪衝積平原 46 / 樟村—童坊盆地 47 / 羅紋石 47 / 八仙洞 48 / 三清湖 48 /
金沙溪 49 / 玉琊溪 49 / 天桂巖 49 / 黃尖山 50 / 靈山 50 / 華壇山 51 / 月巖 51 /
饒北河 52 / 茗洋湖 53 / 米頭尖 54 / 天臺山 54 / 岑山 54 / 赭亭山 55 / 葛源盆地 55 /
姚源水庫 56 / 岑港河 56 / 葛溪河 56 / 春茂嶺 57 / 團箕嶺 58 / 黃天峰 58 / 芙蓉峰 58 /
龜峰 59 / 西山石林 59 / 弋陽盆地 61 / 柴角灣水庫 61 / 小朦河 62 / 三縣嶺 62 /龍窟山 62 / 青崗嶺 63 / 太平畈水庫 63 / 泗瀝河 63 / 大源盆地 64 / 神農宮 64 /
常綠闊葉林 65 / 名口硅化木群 66 / 燕窩裡紅豆杉林 66 / 江南杉王群 67 /
野生杜鵑林 68 / 野生紅花油茶林 68 / 竹林 69 / 三清山蕨類 69 / 岑山國家森林公園 70 /
云碧峰國家森林公園 71 / 大茅山自然保護區 71 / 文公山自然保護區 71 /
信江源自然保護區 72 / 華東黃杉 73 / 白豆杉 74 / 三尖杉 75 / 羅漢松 75 / 金錢松 75 /
臺灣松 76 / 樟樹 76 / 香果樹 77 / 缺萼楓香 77 / 藍果樹 78 / 天目木蘭 79 /
長柄雙花木 79 / 永瓣藤 79 / 野生大豆 81 / 紅嘴相思鳥自然保護區 81 /
鴛鴦湖自然保護區 82 / 弋陽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 82 / 黃字號黑麂自然保護區 83 /
梅花鹿 84 / 金貓 84 / 短尾猴 85 / 白鷴 86 / 黃喉噪鹛 86 / 白頸長尾雉 87 / 大鯢 87 /
四足魚 88 / 黃蛤 89 / 鷹嘴龜 89
二 經濟地理
從火耕水耨到水旱輪作 93 / 畬田·梯田 93 / 開發禁山 96 / 廣植經濟作物 97 / 茶業 98 /
制煙業 99 / 業陶都會 99 / 浮梁瓷局 102 / 三窯九會 103 / 湖田古窯址 104 / 造紙業 104 /
農村集市交易活躍 105 / 入贛徽商 106 / 茅楂會 107 / 玉山運輸業 108 / 眾埠古石壩 108 /
壽元橋 109 / 銀山銀礦遺址 110 / 德興銅礦 110 / 樂平錳礦 111 / 膨潤土 111 /
牯牛嶺海泡石 112 / 萬年貢米 112 / 弋陽大禾米 113 / 沙溪苧麻 113 / 樂平茶花 114 /
靈山石茶 114 / 黃金茶 114 / 浮紅 115 / 樂平燈籠貢椒 115 / 葛根·葛粉 116 /
麗陽紅芽芋 116 / 無核椪柑 117 / 玉山紅心柚 117 / 上饒早梨 117 / 歷居山楊梅 118 /
德興山區水牛 118 / 玉山烏豬 119 / 樂平花豬 119 / 玉山白鵝 120 / 白耳黃雞 120 /
荷包紅魚 121 / 上饒夏布 121 / 瓷胎竹編 122 / 荷塘竹編 123 / 甲路紙傘 124 /
貴溪燈芯糕 124 / 曹溪米糖 125 / 弋陽年糕 125 / 芋頭糖 126 / 烏佬果 126 /
洄田排粉 127 / 土蜂蜜 127
三 歷史地理
吳頭楚尾之地 131 / 越人 131 / 客家移民 132 / 閩浙人遷贛 133 / 黃巢義軍鏖戰信州 133 /
耿精忠反清 133 / 唐英督陶 134 /“ 白圍裙”運動 135 / 廣信之戰 135 /設立上饒集中營 136 / 樂平 137 / 浮梁 137 / 景德鎮 138 / 弋陽 138 / 始置上饒縣 139 /
樂平涌山巖洞遺址 139 / 仙人洞遺址 140 / 狐貍山遺址 140 / 南宋行宮遺址 141 /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中心 141 / 浮梁古縣衙 142 / 玉山考棚 142 / 戴村南宋群雕 144 /
馬鞍山西周墓 144 / 吳芮墓 145 / 閻立本墓 145 / 樂平壁畫墓 146 / 吳闡城舊址 146 /
瑤裡古鎮 147 / 葛源鎮 150 / 海口古鎮 151 / 坑頭古村 151 / 三閭廟古街 152 /
樂平老北街 153
四 文化地理
多文化交融地 157 / 畬族 157 / 樂平瑤衝村 158 / 三架屋 158 / 祥集弄明代民居 159 /
徐元杰故居 159 / 龍溪祝氏宗祠 160 / 水桌酒 160 / 塔前糊湯 161 / 幹涼菜配粥 161 /
南茶 162 / 麻籽馃 162 / 堿水粑 163 / 開禮單 163 / 新娘“開面” 164 / 做陰壽 164 /
開紅禁·開黑禁 165 /“ 開禁迎神” 165 / 留人茶·起手茶 165 / 燒“太平窯” 166 /
六月六,狗洗浴 167 /“ 打官山” 167 / 行業神崇拜 167 / 敬五谷神 169 / 五顯神信仰 169 /
道教發祥地之一 170 / 石人殿 171 / 南巖寺 171 / 宋代紅塔 172 / 樂平古戲臺 173 /
聚遠樓 174 / 信江書院 174 / 德興學宮 175 / 弋陽腔 176 / 贛劇 176 / 贛東北采茶戲 178 /
婺源地戲 178 / 大棚戲 179 / 甲路抬閣 180 / 玉山班演藝 181 / 串堂班 181 /
樟村板燈 183 / 汪藻 184 / 張潛 185 / 董煟 185 / 謝枋得 186 / 馬端臨 186 / 方志敏 187
贛東北山地 2
一 自然地理
海侵 9 / 山河相間 9 / 侵蝕構造中、低山 9 / 剝蝕構造丘陵 10 / 信江盆地 10 /
網狀斷裂構造 12 / 贛東北深大斷裂帶 13 / 余幹—婺源斷裂帶 13 / 懷玉地體 14 /
懷玉山脈 15 / 鄣公山山脈 16 / 三清山 16 / 文山怪石林 17 / 樂安江 20 / 建節水 21 /
昌江 21 / 南河 23 / 紅壤 23 / 黃壤 23 / 多雨區 24 / 洪澇 25 / 春寒 25 / 地震多發區 25 /
五股尖 26 / 雞冠石 26 / 八字腦 27 / 銅錢尖 27 / 大遊山 27 / 鵝湖—臧灣崗阜 27 /
諸仙洞 28 / 南山瀑布 28 / 翠平湖 28 / 玉田湖 29 / 東河 29 / 西河 30 / 北河 30 /
珠山 31 / 陽府山 31 / 歷居山 31 / 軍山 32 / 涌山 32 / 洪巖 33 / 樂平盆地 33 /
臨港盆地 33 / 蓮湖洲 34 / 虎山潭 34 / 官莊水 35 / 潘溪水 35 / 安殷水 35 / 翀山 36 /
文公山 36 / 靈巖洞群 36 / 清風洞 37 / 鴛鴦湖 37 / 中云—高砂盆地 39 / 高砂水 39 /
賦春水 39 / 橫槎水 39 / 德興中低山地 40 / 白際山余脈 40 / 大茅山 41 / 銀古坳 42 /
官帽山 42 / 梧風洞谷地 42 / 宗儒神仙洞 43 / 天井窩 43 / 萬村溫泉 43 / 雙溪湖 44 /
洎水 44 / 長樂水 44 / 體泉水 45 / 四方尖 45 / 雞公嶺 45 / 武安山 46 / 大洋畈 46 /
兩溪衝積平原 46 / 樟村—童坊盆地 47 / 羅紋石 47 / 八仙洞 48 / 三清湖 48 /
金沙溪 49 / 玉琊溪 49 / 天桂巖 49 / 黃尖山 50 / 靈山 50 / 華壇山 51 / 月巖 51 /
饒北河 52 / 茗洋湖 53 / 米頭尖 54 / 天臺山 54 / 岑山 54 / 赭亭山 55 / 葛源盆地 55 /
姚源水庫 56 / 岑港河 56 / 葛溪河 56 / 春茂嶺 57 / 團箕嶺 58 / 黃天峰 58 / 芙蓉峰 58 /
龜峰 59 / 西山石林 59 / 弋陽盆地 61 / 柴角灣水庫 61 / 小朦河 62 / 三縣嶺 62 /龍窟山 62 / 青崗嶺 63 / 太平畈水庫 63 / 泗瀝河 63 / 大源盆地 64 / 神農宮 64 /
常綠闊葉林 65 / 名口硅化木群 66 / 燕窩裡紅豆杉林 66 / 江南杉王群 67 /
野生杜鵑林 68 / 野生紅花油茶林 68 / 竹林 69 / 三清山蕨類 69 / 岑山國家森林公園 70 /
云碧峰國家森林公園 71 / 大茅山自然保護區 71 / 文公山自然保護區 71 /
信江源自然保護區 72 / 華東黃杉 73 / 白豆杉 74 / 三尖杉 75 / 羅漢松 75 / 金錢松 75 /
臺灣松 76 / 樟樹 76 / 香果樹 77 / 缺萼楓香 77 / 藍果樹 78 / 天目木蘭 79 /
長柄雙花木 79 / 永瓣藤 79 / 野生大豆 81 / 紅嘴相思鳥自然保護區 81 /
鴛鴦湖自然保護區 82 / 弋陽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 82 / 黃字號黑麂自然保護區 83 /
梅花鹿 84 / 金貓 84 / 短尾猴 85 / 白鷴 86 / 黃喉噪鹛 86 / 白頸長尾雉 87 / 大鯢 87 /
四足魚 88 / 黃蛤 89 / 鷹嘴龜 89
二 經濟地理
從火耕水耨到水旱輪作 93 / 畬田·梯田 93 / 開發禁山 96 / 廣植經濟作物 97 / 茶業 98 /
制煙業 99 / 業陶都會 99 / 浮梁瓷局 102 / 三窯九會 103 / 湖田古窯址 104 / 造紙業 104 /
農村集市交易活躍 105 / 入贛徽商 106 / 茅楂會 107 / 玉山運輸業 108 / 眾埠古石壩 108 /
壽元橋 109 / 銀山銀礦遺址 110 / 德興銅礦 110 / 樂平錳礦 111 / 膨潤土 111 /
牯牛嶺海泡石 112 / 萬年貢米 112 / 弋陽大禾米 113 / 沙溪苧麻 113 / 樂平茶花 114 /
靈山石茶 114 / 黃金茶 114 / 浮紅 115 / 樂平燈籠貢椒 115 / 葛根·葛粉 116 /
麗陽紅芽芋 116 / 無核椪柑 117 / 玉山紅心柚 117 / 上饒早梨 117 / 歷居山楊梅 118 /
德興山區水牛 118 / 玉山烏豬 119 / 樂平花豬 119 / 玉山白鵝 120 / 白耳黃雞 120 /
荷包紅魚 121 / 上饒夏布 121 / 瓷胎竹編 122 / 荷塘竹編 123 / 甲路紙傘 124 /
貴溪燈芯糕 124 / 曹溪米糖 125 / 弋陽年糕 125 / 芋頭糖 126 / 烏佬果 126 /
洄田排粉 127 / 土蜂蜜 127
三 歷史地理
吳頭楚尾之地 131 / 越人 131 / 客家移民 132 / 閩浙人遷贛 133 / 黃巢義軍鏖戰信州 133 /
耿精忠反清 133 / 唐英督陶 134 /“ 白圍裙”運動 135 / 廣信之戰 135 /設立上饒集中營 136 / 樂平 137 / 浮梁 137 / 景德鎮 138 / 弋陽 138 / 始置上饒縣 139 /
樂平涌山巖洞遺址 139 / 仙人洞遺址 140 / 狐貍山遺址 140 / 南宋行宮遺址 141 /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中心 141 / 浮梁古縣衙 142 / 玉山考棚 142 / 戴村南宋群雕 144 /
馬鞍山西周墓 144 / 吳芮墓 145 / 閻立本墓 145 / 樂平壁畫墓 146 / 吳闡城舊址 146 /
瑤裡古鎮 147 / 葛源鎮 150 / 海口古鎮 151 / 坑頭古村 151 / 三閭廟古街 152 /
樂平老北街 153
四 文化地理
多文化交融地 157 / 畬族 157 / 樂平瑤衝村 158 / 三架屋 158 / 祥集弄明代民居 159 /
徐元杰故居 159 / 龍溪祝氏宗祠 160 / 水桌酒 160 / 塔前糊湯 161 / 幹涼菜配粥 161 /
南茶 162 / 麻籽馃 162 / 堿水粑 163 / 開禮單 163 / 新娘“開面” 164 / 做陰壽 164 /
開紅禁·開黑禁 165 /“ 開禁迎神” 165 / 留人茶·起手茶 165 / 燒“太平窯” 166 /
六月六,狗洗浴 167 /“ 打官山” 167 / 行業神崇拜 167 / 敬五谷神 169 / 五顯神信仰 169 /
道教發祥地之一 170 / 石人殿 171 / 南巖寺 171 / 宋代紅塔 172 / 樂平古戲臺 173 /
聚遠樓 174 / 信江書院 174 / 德興學宮 175 / 弋陽腔 176 / 贛劇 176 / 贛東北采茶戲 178 /
婺源地戲 178 / 大棚戲 179 / 甲路抬閣 180 / 玉山班演藝 181 / 串堂班 181 /
樟村板燈 183 / 汪藻 184 / 張潛 185 / 董煟 185 / 謝枋得 186 / 馬端臨 186 / 方志敏 187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