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書說新北
滿額折

書說新北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書說新北》邀請老中青三代共25位知名位作家及兩位新住民以三個章節「記憶裡的他方」、「現在構築的美好」、「秘境的一隅」側寫新北市文化面面觀。全書記錄著過去的新北、現在的新北以及特別的新北,透過作家的文字可以回朔民國5-60年代的新北樣貌,也可以了解現在的新北狀態,以及作家分享自己所喜愛的新北角落。當從頭到尾讀完《書說新北》的那一刻,新北市的地景樣貌、歷史人文、街角風景都已大致了解。書中另外設計走踏地圖指引讀者實際走踏。這是一本文學旅遊指南,將帶領讀者重新感受,以新的視角,文學的氛圍,認識新北最具人味的街角風景。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向 陽
朱宥勳
吳 晟
吳鈞堯
林佑軒
郝譽翔
徐國能
袁瓊瓊
郭強生
陳義芝
陳 雪
陳又津
許榮哲
張耀仁
張維中
曾郁雯
舒國治
鄭愁予
鄭順聰
廖玉蕙
劉克襄
劉若瑀
蔡素芬
鍾文音
顏艾琳
Jassy Ae
Raymond

市長序
城市餽贈的珍禮
集薈新北各地方人文風景,生活在其中,並不一定能完全認識居住的城市面貌,因此才有了《書說新北》。透過25 位文學家的妙筆,從文學視野出發,呈現出城市在人文思考下,栩栩然有了其性格與面貌。一城如一人:兒時校園、舊日橋畔、幼時居所、童年街衢等,作家們挖掘記憶的壤層,娓娓寫來新北市井之美和日常趣味,從現實的汗淚笑語中,綻放出文學的繁花。
這座城市在自然的哺養下,一面推進現代化的都市風光,一面也存養著優美的山水風情。近海,有淡水、八里的水岸風光;靠山,有三峽、九份的老街景色;走入市心,更見三蘆、中永和的繁華市井與新店、板橋新興的藝文聚落。
多元景致與都市風貌,化作文學的養分,無論是大塊文章或錦繡詩行, 都展現城市中庶民日常生活與空間美學的多元面貌。為推廣新北獨有的文學城市之美,新北市政府近年不遺餘力地進行藝文推廣工作,如定期編纂《新北市文化季刊》、《新北市藝遊》,更邀請作家、藝術家、電影人等各類型創作者,以細膩敏銳的視角、風格殊異的筆調,描摹從過去到現今的新北時光地圖,建構起城市發展的人文景觀。
文字引我們穿梭時光街巷,從摩登高樓轉身步入舊日巷弄,紙頁上凝聚人們記憶累積的大量時光,瞬間穿梭了世紀。透過文學家的思緒,彷彿重現城市的演變畫面,往日隨新店溪、淡水河生養勞耕的生命痕跡,對照新進的屋宇與住民,城市生活的輿圖因而立體有味。
認真生活必豐美收穫,這就是城市餽贈於人們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目次

目次
市長序
002 城市餽贈的珍禮 朱立倫
推薦序
004 唯一一位土城作家? 王聰威
記憶裡的他方
012 樹林,我的少年時光 吳 晟
024 人情依舊在,丰采漸次來 廖玉蕙
034 觀光淡水 蔡素芬
044 曾經有家六國飯店 郭強生
054 青春路 曾郁雯
064 大華歲月 張維中
074 板橋日記三則 顏艾琳
084 旅程 徐國能
094 永和三年,在三合院 鄭順聰
106 我沒辦法討厭的九份 朱宥勳
116 回眼一看臺北縣 舒國治

現在構築的美好
130 它們的門 吳鈞堯
140 守著一條河 郝譽翔
150 祕徑成為生活之路 陳 雪
160 喧囂中的寂靜,我的八里左岸 鍾文音
170 十四點五公里的故事 許榮哲
184 美麗的「黃金鄉」——優人神鼓扎根九份、金瓜石 劉若瑀
196 光亮的奮鬥 林佑軒

祕境的一隅
208 山頂上的寺院 陳義芝
220 神曬太陽的角落 袁瓊瓊
228 搬砂石上山 劉克襄
238 無緣之人 陳又津
248 那條始終發光的山路 張耀仁
260 滾熱之泉——烏來印象 向 陽
262 竹林最靜的時刻 鄭愁予
264 擁有菲律賓音樂魂的新住民新北市圓夢記 Raymond
274 新北市的部分色調 Jassy Ae

書摘/試閱

內文選摘(節錄)
樹林,我的少年時光 吳晟╱文
2015年12月5日,新北市樹林高級中學舉行校慶運動會及第三屆傑出校友頒獎典禮,我在「受之有愧,卻之不恭」的心情下,接受呂榮進校長好意推薦,忝列傑出校友之一,一大早專程從彰化搭高鐵北上領獎,並向操場上在校「學弟妹」簡短致詞。數分鐘談話,表達我對母校的感恩之餘,掀動太多回憶,催促我紀錄下來。
樹林高中既不是明星學校,也不是什麼特殊才藝之類的學校,只是一般中學,得知我有樹林高中校友身份的朋友,都很訝異,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庄腳囝仔」,世代定居在中南部鄉間村落,為什麼會千里迢迢,遠去陌生的樹林小鎮就讀? 說來話長,只能說人生際遇、生命歷程,大多是意料不到、無從預期的因緣,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吧。
我在彰化縣溪州鄉、鄉間小學就讀,六年成績保持名列前茅,並非我特別聰明,而是五○年代台灣農村家庭普遍貧困,多數學童都必須擔負家事、農事,不能「全勤」專心求學,甚至未及畢業即輟學。我是比較幸運、好命的少數。因為我父親「有出社會」,吃公家頭路,母親也健壯、勤奮,我們家經濟條件還算寬裕,有能力重視教育,關心子女學業。
國小畢業,我以全校第一名成績保送升學鄰近的縣立北斗中學。只就讀一個學期,成績還優異,當時大哥就讀省立彰化中學高三,寒假期間,為我報名彰中插班考試,帶我去應試,順利錄取,卻從此展開不順遂的求學旅程。
彰化中學位於彰化縣最北端,彰化市八卦山區,而我居住彰化縣最南端溪州鄉,偏僻的村莊,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必須寄住學校宿舍。偶然機緣接觸到文藝刊物,從此養成閱讀文學書籍的興趣,近乎狂熱、癡迷,主要閱讀來源,其一當然是學校圖書館;其二,父母每個月給我的零用錢,從不買零食,悉數拿去書局購書。
初中少年住宿在外,不懂得自我約束時間,置課業於不顧,終至成績快速下滑,未領到畢業證書,以同等學歷參加高中考試,考來考去,只考取八卦山上一所新創校的私立中學,讀了一個學期,就讀成功大學建築系的大哥,不知我的斤兩,已「今非昔比」,又要「故技重施」,帶我去參加台北市三省中寒假聯合插班考試,這一次當然不可能錄取,大哥費心安排我留在台北市補習班「進修」。補習費、住宿費、生活費,對普通農家而言,不是小數目,父母卻甘願辛勞負擔。
這樣的安排,增長了我的少年文學夢,對功課卻無甚助益,只因每天去重慶南路、衡陽路、牯嶺街一帶書市留連的時間,遠比去補習班上課還要多得多。「就近」重考台北市三省中,可以預見落榜的命運。
幸而我從初中住宿在外,訓練出一定程度的獨立性格,徬徨無依之際,還懂得留意單獨招生考試訊息,忘了是在什麼情況下,看到報紙一小格廣告:樹林高中二度招生。趕緊去報名、參加考試而錄取,總算有學校可念,而且從私立轉換到縣立,「升了一級」。
●.
實在好運,新生報到當天中午,我在樹林鎮鎮前街一家兼賣水果的小吃攤吃飯,向老闆探問附近有沒有房子要出租,老闆正忙著煮麵,望向老闆娘,老闆娘走過來,禮貌性笑了笑,詢問是我要租住嗎?老闆娘說,他們二樓正好空著,隨即帶我上去看,我大略看一下,表示很中意,很快就談妥「租約」。所謂租約,其實很簡單,主要是每個月月租多少(包含水電),接著談好三餐在他們家搭伙,伙食費多少,如此而已。我甚至忘了寒暑假是如何計算。那個年代還未時興書面契約,只靠口頭約定,日常生活上自有「規範」,無需什麼條文約束,彼此尊重,相互信賴。
房東是一對很「古意」,將近中年的夫婦,就像那個年代多數台灣人一樣,忠厚篤實、勤儉打拼,十分親切,不只像家人一般,有時近乎以賓客待之,例如每天三餐,滿桌菜餚,幾乎都是我第一個先吃飽了,他們一家才上桌。實在太客氣。
房東夫婦有三子一女,就像那個年代多數台灣小孩,質樸、純良、不喧鬧,可惜我太專注在自己的文學世界,沒有多和他們親近,只有老大男生,小我四、五歲,年齡較相近,多一些交談。
我實在太幸運,年少出外,客居樹林求學這二、三年,蒙受房東一家友善對待,溫暖照顧,回想起來,滿懷感恩。然而,諸多因素,我竟然很少去探望他們。前些日子,動念想再去看他們,才得知房東夫婦十多年前已過世,心中無比懊悔、感傷。
不只房東一家,連厝邊隔壁,左鄰右舍,也都對我這個出外少年郎,親切接納,我交了多位年齡相近的朋友,其中和我最投緣、最談得來的王台進,至今還有連繫、來往。
●.
台北士林、彰化員林、二林、花蓮鳳林、雲林縣……,台灣許多地方以林為名,台語和姓氏的林同音,念做「Lim」;但樹林的林,念做「Na」。
樹林、樹林,顧名思義,是林木茂密、蓊鬱的所在。
據史料記載,這一帶最早於明朝鄭成功來台始漸開發,清朝乾隆年間有數名漢人合夥來海山地區(現今板橋區、樹林區、新莊區、土城區、三峽區、鶯歌區)開墾。日治時期1920年,樹林區屬台北州海山郡鶯歌莊管轄。戰後,1946年改制隸屬於台北縣海山區鶯歌鎮,當時鎮公所設於樹林,同年8月1日,鶯歌鎮鎮北十四里分出,另成樹林鎮。1947年撤銷海山區,改由台北縣直轄,1999年樹林鎮人口為15萬人,改制為縣轄市樹林市,2010年隨著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更名為樹林區。
樹林地名由來有二說,其一是本區早期開墾須大量鐵器、農具,打鐵店林立於鎮前街一帶,打鐵需鼓風爐煉製,生民即以「風櫃店」稱呼。清朝乾隆年間,大漢溪氾濫成災,先民墾戶為防土地流失,於河岸高埠處,廣植林木,日久成蔭,漸成樹林,往來商旅便以「樹林」稱之。另一說法,1750清朝乾隆年間,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洪水氾濫,水患漸退,林木漸生廣布,旅途中的商人在此休息,見林木蒼鬱,便以樹林稱呼此地。
無論是人為種植,或是自然生成,總之往昔是林木蓊鬱的地方。
只是這樣的景象,於今只能憑「想像」了。就像台灣許許多多以林為名的地方,早已只見樓房「林立」,例如新竹九芎林,哪裡看得到幾株九芎的蹤影? 例如永和竹林巷,哪有幾叢、幾株竹子?
1960年代初期,我在樹林高中就讀時,樹林鎮還是十分樸素無華而安靜的小鎮,樹林中學周邊,還是一大片一大片田野。
我租住在鎮前街179號。鎮前街是樹林最早開發的地方之一,也是最長的一條街道,樹林火車站出口,幾乎和縱貫線鐵道平行,樹林區公所、樹林區農會等行政機關,皆分佈於此。那年代還很興盛的樹林酒廠,主要生產紅露酒,很有名聲,也是在鎮前街上,距離我的租住處只有幾十號門牌。
從我的租住處樓上大廳,可以俯看街道,街道旁的鐵道,無限延長;鐵道再過去是遼闊田野,銜接遠方山脈,有不少樹木,我很喜歡站在樓上窗戶邊,遠眺這一片彷如我家鄉的鄉村景緻。假日,偶爾偕三、二同學,去山佳、鶯歌一帶的青翠山脈爬山。
從我租住處後門出去,連接一片果樹園,可以看到樹林高中正門。沿著學校圍牆邊通往一條圳溝小路,步行十多分鐘,有一處水源地,林木茂密、溪石纍纍,常有人在溪釣,怡然自得。這是我最常流連、徜徉的祕密花園。
每天下午放學後,到傍晚時分暮色籠罩,春夏季節至少還有二個小時左右,即使秋冬時節,也還有一個多小時,我經常獨自帶著文學書籍、札記本,前往水源地閱讀、賞景、冥想、醞釀詩篇。有月光的晚上,甚至流連到踏月而歸。
中秋佳節、圓月之夜,我和左右鄰居年歲相近年少朋友,也常相約來這裡賞月。
那是多麼純淨的自然風光,多麼純淨的文學心靈。是我三年樹林時光,最懷念的地方。
最近幾年,數次回母校演講,看到太大的變化。樹林高中前門變側門,正門改在學校東邊昔日大操場那一面;而大操場只剩一半,另一半蓋了大樓。學校周邊矗立一排一排商家樓房,街道狹窄擁擠,田野景緻再也無法尋覓。
數度去昔日的水源地探訪,只見高聳的水泥堤岸,阻隔河床,不可親近;昔日那一大片水源地,只留下一小處公園,樹木稀疏,水泥建設佔據各處。我有說不出的悲傷。半世紀以來,這就是台灣小鎮的繁榮發展呀!

吳晟
本名吳勝雄。一九四四年出生,世居彰化縣溪州鄉。一九七一年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隨即返鄉擔任溪州國民中學生物科教師。教職之餘為自耕農,親身從事農田工作,並致力詩和散文的寫作。十六歲開始寫詩,至今始終不輟。一九八○年曾以詩人身分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計畫(University of Iowa Writers’ Workshop)。二○○○年二月從溪州國中退休,專事耕讀。十餘篇詩文收入教科書中,早已成為台灣最為人所知的詩人之一。吳晟近年多次參加與自然資源保育相關的社會運動,堪稱台灣作家身體力行,實踐關愛鄉土信念的典範。作品有詩集《飄搖裡》、《吾鄉印象》、《向孩子說》、《吳晟詩選》;散文集《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一首詩一個故事》、《筆記濁水溪》;與吳明益合編《溼地.石化.島嶼想像》等書。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