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025新年快樂!買書領券省荷包
和紙之美:柳宗悅給惜物者、匠人的生活美學態度
滿額折

和紙之美:柳宗悅給惜物者、匠人的生活美學態度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90234
絕版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跟著柳宗悅一起用耳、用手、用眼來讚嘆和紙之美,
再遇見大和美學Wabi-Sabi的簡樸詩意。

本書匯集〈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
三篇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傾注熱情之作,
透過和紙來強調其材料蘊含的自然及傳統的力量
並把和紙視為日本文化的象徵。

「紙」的日文發音與「神」(kami) 相同,將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存在。二○一四年「和紙:日本手漉和紙技術」成功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無形文化遺產。和紙為什麼使日本更為美麗?日本人是如何極致發揮和紙的魅力與美感?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為和紙四處走訪,並作《和紙之美》一書——〈和紙之美〉、〈和紙之訓〉、〈和紙十年〉,三篇小文除了〈和紙之美〉寫於一九三三年,另兩篇成文於一九四二年(來臺民藝巡禮前夕的)。字裡行間在在流露出對和紙傳統的驚嘆及愛惜之心,娓娓描述和紙「用之美」,也表現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尊重致敬及延續創新的渴求。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只是一張書寫用紙。光裸無瑕的紙面,卻蘊含另一種美感。美紙召來美夢。我思量著紙的天性,揣測它的命運。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潔淨、溫潤、堅強,同時充滿特殊的情趣。原本,和紙即非單一風貌的紙張。無論是哪一種和紙,在未混入其他紙張的情況下,都呈現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許多人敬愛和紙。不過,有多少人會關心在背後製作的人們,反省製作者的生活與信念呢?在人們遺忘之際,無名工匠逐漸凋零。而,造紙工作卻永恆不滅。

柳宗悅的民藝巡禮,足跡曾踏上臺灣土地,本書特別附錄林承緯教授專文〈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一窺柳宗悅如何關心與欣賞島國臺灣特有的民間造型美感?此外,和紙製作在臺灣也曾有過發展,「微型特展」單元蒐集了出自南投埔里、承襲自日本傳來的手工造紙技術又積極創新,從自己土地發展起來的臺灣手工紙數款,讓讀者從美麗而強韌的紙紋絲路、內在纖維感受紙張的魔力。希望藉由這本小書,從論述、從價值、從作品、從材質、從故事、從旅行……去感受去發掘紙的無限內涵與感染力。

1.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近年逐漸受台灣讀者認識與喜愛,推出細微精緻的《和紙之美》一書給喜愛日本文化的朋友,增進認識柳宗悅所提倡的「用之美」,並在「用之美」中感受紙張的美麗與力量。

2.柳宗悅:「……我們則在不知不覺中,用耳、用手、用眼來讚嘆和紙之美。」在電子書崛起的時代,紙本書的觸感及印刷品的氣味等,對人類被新興科技沖刷過後的感知有沒有可能喚起影響?有一天,是不是可能從傳統工藝美學的復興中,重新體驗到恆久不褪流行的日常美感與滿足?。

3.和紙製作在臺也曾經有短暫的發展,本書書末特別展出來自南投埔里、承襲自日本傳來的手工造紙技術又積極創新,從自己土地發展起來的臺灣手工抄紙數款。讓讀者從美麗而強韌的紙紋絲路、內在纖維感受紙張的魔力。

───注目推薦───

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講座教授․謝明良|設計師、第二十二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劉悅德|廣興紙寮董事長․黃煥彰|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瑞惠|「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陳韋聿

*專文推薦〈在虛擬的時代迷戀實存〉/巫佩蓉(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特別附錄〈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林承緯(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和紙作畫、封面題字/吳繼濤 (書畫創作者、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絕讚好評───

今日,這本《和紙之美》在臺翻譯出版,正好提供你我感受柳宗悅來臺前夕對民藝的所思所想的一道窗口。
(林承緯 民藝、民俗學者,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美紙召來美夢」,希望已經習慣在虛擬世界中生活的人群中,還有些迷戀實存的讀者。
(巫佩蓉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什麼是生活裡的美學?柳宗悅的思索,帶你認識和紙工藝的精神底蘊,以及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價值。
(陳韋聿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作家)

自然界的四季交替、日曬雨淋,吸取大地精華的長纖植物,人們用它來造紙。造紙工匠以真誠的心、細緻手法,成就了深具觸感、溫潤及令人無法言喻的質樸韻味。它的美「渾然天成」,叫我如何不珍惜呢?
(陳瑞惠 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純粹何以感動人?從和紙傳統工藝實作、到生活美學的實踐,跟著柳宗悅惜物之美的哲學,在樸實的紙張間,看見和紙謙遜的厚度。
(劉悅德 設計師、第二十二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

作者簡介

柳 宗悅 Yanagi Muneyoshi
やなぎ むねよし(一八八九~一九六一年)。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家。就讀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時,開始察覺生活中民藝品的實用美學,提倡「用之美」,並開始收集、研究日本及朝鮮的民藝。一九三六年設立日本民藝館,向大眾宣導民藝之美不遺餘力,活躍時期被稱之為「民藝運動」,一九四三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一九五七年榮獲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後人美稱「民藝之父」,不論在保留日本傳統工藝美學及培養大眾對於民藝用品的美感皆有所貢獻,更對其後的創作者影響深遠,包括柳宗悅的兒子、日本工業設計巨匠柳宗理。出版有《柳宗悅全集》、《日本手工藝》等書,臺灣譯有《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民藝之國日本》。

目次

目次

◎推薦序:
〈在虛擬的時代迷戀實存〉/中央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巫佩蓉

◎柳宗悅小傳與生平年表:
〈發現尋常中的隱微之美〉

第一篇‧〈和紙之美〉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和紙身上,最容易見到日本的姿態。

第三篇‧〈和紙十年〉
─無名工匠逐漸凋零。

◎特別附錄:
〈柳宗悅的臺灣民藝紀行〉/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林承緯

◎淺談尋紙與用紙:
〈意在楮穎間〉/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吳繼濤

◎風格散步:
〈穿梭於傳統與當代之間,當一天二十一世紀柳宗悅〉

◎微型特展:
〈手工抄紙的解剖美學〉

書摘/試閱

【推薦序】〈在虛擬的時代迷戀實存〉/中央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巫佩蓉
答應了寫這篇序,不久便感到後悔。書中的文字太迷人,讀者直接閱讀便可,何必一篇序來畫蛇添足?若讀者也是愛物之人,便能感受到作者惜紙、愛紙,甚至沉溺於所愛的心情。若無此心,推薦者又如何強邀讀者,窺見小物之中無窮之趣?與其一一分析此書之妙處,是否可容我也分享一下對紙的感情?或者,讓我任意地與書對話?

原書寫於一九四二年。柳宗悅先生有感於日本傳統的「和紙」漸漸不受重視,於是以自身經驗,寫下各種和紙的獨特之處。其中有客觀的描寫,包括製紙的材料、手法,也有作者主觀的感受。在作者筆下,和紙之美實為自然的恩寵,不但需要憑藉自然的材料,也要造紙的人憑著自然意志驅使來製作。如此製出的紙,不但是智慧與經驗的累積,更是集個性與情趣於一身。「紙」的日文發音與「神」(kami) 相同,將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存在。

幸運地,我成長的世界裡,還有紙的一席之地。整理舊物時,偶而發現大學時代的筆記,字字句句,連一邊打瞌睡一邊亂寫的痕跡,都在紙上保留下來。更妙的是,找到暑假期間與同學之間的通信。在電話費高昂的時代裡,朋友之間相互寫信的情況還滿常見。對現在的年輕學生來說,或許很難想像吧!寫信和Line有什麼不一樣呢?因為要貼上郵票,投入信箱,自然不會寫一句半句就「滑」出去。成篇的過程中,總有停頓,總有思考,而這寫寫停停之間,面對的是,紙。既然如此,對於紙也自然而然地有些挑剔。那時,挑選筆記本或信紙,是許多人生活中的一大樂趣。講究的人,認為書寫的內容,與紙的色調、質感、花樣,都要搭配才行。朋友之間,甚至會選擇信紙作為禮物,並約定好用互贈的信紙來寫信。不過,如同柳宗悅先生所述,越美麗的紙,越不敢草率使用。有些漂亮的信紙,一直保留著,隨著時間過去,竟染上些寂寥的色調了!是啊!紙之美,在紙本身,也在於紙的承載。

除了因日常生活的書寫產生對紙的眷戀,作為一個東亞古美術的研究者,我對紙更有超乎一般人的敏感。在電子媒體盛行的時代,有些人堅持紙本的閱讀,恐怕並不只是出自於懷舊的心理,而是因為載體的差異,確實讓接受者(讀者)產生不同的感受。美術品的呈現,更是如此。無論是多麼精細的複製品,無論有幾百萬畫素,在電腦上、螢幕上看到的古畫,與博物館中看的真蹟,確實有別。

對於畫家與書法家來說,紙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東亞書畫所用的材料特性——無論是墨,或是由植物、礦物提煉而來的色彩——在不同的紙質上,呈現的效果完全不同。紙質光滑或粗硬、吸水快速或遲緩,都與創作者的筆勢一一呼應,決定書跡畫跡最後的形貌。讀古書,不時可看到書畫家對於紙的評論,而得到好紙時的欣喜之情,就如同得到寶物一樣。還有些具裝飾圖樣的紙,扮演的角色更為吃重。紙上原有的花樣,與書畫家的創作相互爭輝。一般人以為裝飾紙較常出現在日本美術作品上,殊不知這樣的紙稱為「唐紙」,可能在中國古代也常使用,只是現今尚未有完整的研究。

此書中討論的和紙,及和紙的運用,非屬古書畫範疇,而是作為民藝。許多人知道 (如不知道就google一下吧!),柳宗悅先生是民藝運動的發動者,他到各地探訪從事傳統工藝的職人,將他們的作品推廣至現代生活場域中。二十世紀前半,隨著工業製品的發達,傳統手工藝品面臨危機。他以動人的筆調一一書寫小物,召喚追求方便的現代人,珍視手作的美好。他更強烈主張,日常用物的品質,能夠增添人們心靈的富足。如今,我們已經走得更遠更遠,連「書寫」一事都已不再日常,二○一七年的人們,是否仍能對紙產生感情?

寫這篇序言時,書籍尚未出版。我不知柳宗悅先生的一字一句,將由什麼樣的紙來承載?或者,讀者是由電子書來讀這些文字,完全忘了紙的存在?「美紙召來美夢」,希望已經習慣在虛擬世界中生活的人群中,還有些迷戀實存的讀者。



【內文試閱】
第二篇‧〈和紙之訓〉



在《紙漉重寶記》繪本的結尾,有一幅令人難忘的插圖:一張紙隨著輕風飛向遠方,有人追過去撿拾的圖。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紙張的尊貴,每一張紙都被人們視如珍寶。這幅畫的畫工並不是特別精巧,但畫中人物的惜紙之心卻讓它更加動人,令人難以忘懷。畫裡充滿對紙張的愛惜之情。我忘了曾在哪本書上,看到人們應把紙視為值得敬畏的神明。這是一道尊貴的訓示,也說明紙張宛如神明般潔淨的本質。

請大家想像石州產的泛黃紙張,過去,這種樸素的紙隨處可見,我卻毫無來由地愛上它。每回造訪工房,偶爾會看到他們趁著農閒空檔,用破舊的木槽與竹簾默不作聲地抄紙。昏暗的房間與簡素的工具,不禁令人憶起遠古人們造紙的模樣。雖然造紙僅僅是一門繁瑣的手工藝,剛抄好的紙卻散發一股凛然之氣,彈韌有力,教人忍不住以指尖撥撩,聆聽它悅耳的音色。此外,厚質紙張的肌理更是迷人,可以在紙張上看見平靜的起伏與和緩的渦狀花紋,我忍不住伸手撫摸,再也無法壓抑這股快感。至於色彩,紙張與生俱來的淺黃色調,見者無不為之癡狂,此色不是出於人手,而是由楮樹甘皮染上的色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用耳、用手、用眼來讚嘆和紙之美。

上好的紙張本身就洋溢著迷人之美,有股不容冒犯的高雅氣質,可不能輕易糟蹋。即便是陳年半紙與卷紙的碎紙片,都教人不忍捨棄。只要製成紙捻,又能再度利用,先人會用它來織布。每回看到碎白花圖案的和服,都會想起學藝的足跡,教人不忍釋手。

中國有「雞肋」的說法,此語出自《後漢書》的《楊修傳》,意思是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覺得應該將雞肋改成「片楮」,即使是一張楮紙,都不容輕易丟棄。每一張紙片,都能讓人感受到紙恩情重。

和紙為何尊貴至此?有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紙張無可比擬之美,這股美源於正統的材質。紙兼具剛柔之美,放眼天下,再也找不到其他事物可以比擬。血統純正的和紙,張張皆是完美動人。上至鳥子紙、檀紙、仙貨紙、杉原紙,下至輕薄的典具帖紙,都訴說著和紙的榮耀。

古代有一件物品名為「和幣(にぎて)」,和幣是獻給神明的幣帛,「にぎ」即為 「和」,「て」為「栲」,意指構樹,和幣即為「祥和的構布」。和幣雖為布帛,人們認為這就是構紙的起源。如今,紙也是祭典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祥和潔淨的紙,恰如神明尊貴的靈魂。有人曾說日本「紙」與「神」的讀音相同,表示兩者同義,即使這是穿鑿附會之說,絕非天馬行空之妄想。潔淨的紙本來就是神明心靈的具現。紙賦予人們潔淨之訓,潤澤之德。(未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