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目次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國父畢生獻身革命的目的之一就是推翻專制、建立民國。為達此目的,他特別提出「訓政」的構想,以為革命破壞之後建構民主政治的方略。考諸許多新興國家實行民主政治失敗的經驗,與英美等先進國家歷經百年以上始能建立穩定民主政治的事實,可以斷言其健全運作,確實有賴某些基本條件。本文以「從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論 國父訓政思想之價值」為題,重點即在探討下列三個問題:(1)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為何?(2)清末民初我國是否具備該等條件?(3) 國父訓政思想能否達成該等條件?
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撰寫本文的動機、目的、範圍和方法;第二、三章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社經、政治條件、分別從社經發展、教育普及、社會安定、政治文化、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等六方面,闡述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第四、五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社經、政治背景,旨在說明清末民初我國在經濟、教育、政治局勢、政治文化、政治精英暨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大多與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相去甚遠,故不具備立即實施民主政治的條件,從而歸結出訓政的必要性;第六章訓政思想的基本概念,分別說明訓政的意義、特質和 國父提出訓政的主因;第七章訓政工作的貫徹實施,指出訓政時期在以黨治國的原則下,推行地方自治和籌劃憲政的工作,均有助於達成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第八章結論,扼要說明訓政思想之價值。
經由本文之研究,可以確信社經發展、教育普及、社會安定、民主政制、民主的政治文化、政治精英的信守民主價值與規範,實為促使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其中尤以後兩因素最為重要。而在清末民初的我國,經濟殘破、民生凋敝,教育成效不彰、國民識字率偏低,國內連年動亂,政治文化多與民主政治無法配合,所以民國初年雖然某些政治精英致力創建民主政制,但由於普遍缺乏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所以袁世凱可以透過種種安排,重建帝制,民主政治遂告崩潰。基於此, 國父提出訓政的構想,作為邁向憲政的過渡時期,實頗適合我國環境之需要。
為了順利邁向憲政, 國父提出以黨治國、地方自治和籌劃憲政來貫徹訓政時期的工作,由此,可以穩定政治局勢,奠定經濟發展基礎,提高教育水準,培育民主政治文化,逐漸提昇參與層面,建立民主政制。以上種種,實已兼顧了推動現代化所必需的物質、制度和思想行為等層面,不僅構成一平衡的發展模式,而且更有助於達成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同時,訓政的重點是在培育人民參與政治的能力,塑造民主的政治文化;再加上訓政係邁向憲政的手段已為國民黨所拳拳服膺,因此,訓政構想亦能符合前述政治文化與政治精英在實施民主政治中特別重要的分析結論。凡此,均足以顯示 國父訓政思想之價值所在。
(原出版日期:民國76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撰寫本文的動機、目的、範圍和方法;第二、三章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社經、政治條件、分別從社經發展、教育普及、社會安定、政治文化、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等六方面,闡述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第四、五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社經、政治背景,旨在說明清末民初我國在經濟、教育、政治局勢、政治文化、政治精英暨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大多與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相去甚遠,故不具備立即實施民主政治的條件,從而歸結出訓政的必要性;第六章訓政思想的基本概念,分別說明訓政的意義、特質和 國父提出訓政的主因;第七章訓政工作的貫徹實施,指出訓政時期在以黨治國的原則下,推行地方自治和籌劃憲政的工作,均有助於達成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第八章結論,扼要說明訓政思想之價值。
經由本文之研究,可以確信社經發展、教育普及、社會安定、民主政制、民主的政治文化、政治精英的信守民主價值與規範,實為促使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其中尤以後兩因素最為重要。而在清末民初的我國,經濟殘破、民生凋敝,教育成效不彰、國民識字率偏低,國內連年動亂,政治文化多與民主政治無法配合,所以民國初年雖然某些政治精英致力創建民主政制,但由於普遍缺乏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所以袁世凱可以透過種種安排,重建帝制,民主政治遂告崩潰。基於此, 國父提出訓政的構想,作為邁向憲政的過渡時期,實頗適合我國環境之需要。
為了順利邁向憲政, 國父提出以黨治國、地方自治和籌劃憲政來貫徹訓政時期的工作,由此,可以穩定政治局勢,奠定經濟發展基礎,提高教育水準,培育民主政治文化,逐漸提昇參與層面,建立民主政制。以上種種,實已兼顧了推動現代化所必需的物質、制度和思想行為等層面,不僅構成一平衡的發展模式,而且更有助於達成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基本條件。同時,訓政的重點是在培育人民參與政治的能力,塑造民主的政治文化;再加上訓政係邁向憲政的手段已為國民黨所拳拳服膺,因此,訓政構想亦能符合前述政治文化與政治精英在實施民主政治中特別重要的分析結論。凡此,均足以顯示 國父訓政思想之價值所在。
(原出版日期:民國76年,於2015/11月轉至POD初版)
目次
第一章 緒論-----一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一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方法-----三
第二章 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社經條件-----七
第一節 社經發展-----八
壹、中產階級興起與民主政治發皇-----八
貳、社經發展與民主政治的關係-----九
叁、社經發展的「門檻」作用-----一六
第二節 教育普及-----二三
壹、充實基本知識與能力-----二四
貳、加速人才培育與政治整合-----二五
叁、塑造民主的政治文化-----二六
第三節 社會安定-----三五
壹、民主國家暴力事件的成因-----三五
貳、暴力事件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四三
叁、對外戰爭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四六
第三章 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政治條件-----五八
第一節 政治文化-----五八
壹、政治文化的意義-----五九
貳、民主的政治文化之剖析-----六三
第二節 政治精英-----七七
壹、政治精英在民主理論中的角色-----七七
貳、政治精英在政治體系中的地位-----八一
叁、政治精英與民主政治的結合-----八四
肆、執政精英的關鍵地位-----八六
第三節 政治制度-----九四
壹、民主政制的設計原則-----九四
貳、民主政府能力的提昇-----九六
叁、民主政府的監督控制-----九九
第四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社經背景-----一一三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經濟概況-----一一四
壹、農業發展-----一一四
貳、工業發展-----一二二
叁、財政貿易-----一二八
第二節 清末民初的教育概況-----一三六
壹、清末新教育的萌芽-----一三七
貳、清末新教育的發展-----一四○
叁、民初新教育的評估-----一五二
第三節 民國初年的國內動亂-----一六一
壹、二次革命與反帝制運動-----一六二
貳、軍閥混戰與護法戰爭-----一六六
第五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政治背景-----一七二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一七二
壹、倫理社會所孕育的政治文化-----一七四
貳、專制統治所形成的政治文化-----一八五
叁、民本思想所蘊含的政治文化-----一八九
肆、歷史傳統所塑造的政治文化-----一九三
第二節 清末知識分子的民主觀-----二○七
壹、知識分子的覺醒-----二○九
貳、立憲派的君主立憲論-----二一四
叁、革命派的共和立憲論-----二二六
第三節 民國初年的民主政制-----二五○
壹、民主政制的締造-----二五○
貳、民主政制失敗的原因-----二七三
第六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基本概念-----三一二
第一節 訓政的意義與特質-----三一二
壹、訓政的意義-----三一二
貳、訓政的特質-----三一九
第二節 訓政思想提出的主因-----三二九
壹、國民政治素養的低落-----三二九
貳、專制統治的遺毒-----三三三
叁、中外政治經驗的啟示-----三三五
第七章 訓政工作的貫徹實施-----三四五
第一節 以黨治國-----三四五
壹、以黨治國的意義-----三四五
貳、以黨治國的功能-----三五三
第二節 地方自治-----三八八
壹、地方自治的要義-----三八八
貳、地方自治的功能-----三九九
第三節 憲法之治的籌畫-----四二五
壹、訓政與憲政的制度銜接-----四二五
貳、從訓政邁向憲政-----四三五
第八章 結論-----四五二
參考書目-----四六五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一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方法-----三
第二章 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社經條件-----七
第一節 社經發展-----八
壹、中產階級興起與民主政治發皇-----八
貳、社經發展與民主政治的關係-----九
叁、社經發展的「門檻」作用-----一六
第二節 教育普及-----二三
壹、充實基本知識與能力-----二四
貳、加速人才培育與政治整合-----二五
叁、塑造民主的政治文化-----二六
第三節 社會安定-----三五
壹、民主國家暴力事件的成因-----三五
貳、暴力事件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四三
叁、對外戰爭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四六
第三章 民主政治健全運作的政治條件-----五八
第一節 政治文化-----五八
壹、政治文化的意義-----五九
貳、民主的政治文化之剖析-----六三
第二節 政治精英-----七七
壹、政治精英在民主理論中的角色-----七七
貳、政治精英在政治體系中的地位-----八一
叁、政治精英與民主政治的結合-----八四
肆、執政精英的關鍵地位-----八六
第三節 政治制度-----九四
壹、民主政制的設計原則-----九四
貳、民主政府能力的提昇-----九六
叁、民主政府的監督控制-----九九
第四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社經背景-----一一三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經濟概況-----一一四
壹、農業發展-----一一四
貳、工業發展-----一二二
叁、財政貿易-----一二八
第二節 清末民初的教育概況-----一三六
壹、清末新教育的萌芽-----一三七
貳、清末新教育的發展-----一四○
叁、民初新教育的評估-----一五二
第三節 民國初年的國內動亂-----一六一
壹、二次革命與反帝制運動-----一六二
貳、軍閥混戰與護法戰爭-----一六六
第五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政治背景-----一七二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一七二
壹、倫理社會所孕育的政治文化-----一七四
貳、專制統治所形成的政治文化-----一八五
叁、民本思想所蘊含的政治文化-----一八九
肆、歷史傳統所塑造的政治文化-----一九三
第二節 清末知識分子的民主觀-----二○七
壹、知識分子的覺醒-----二○九
貳、立憲派的君主立憲論-----二一四
叁、革命派的共和立憲論-----二二六
第三節 民國初年的民主政制-----二五○
壹、民主政制的締造-----二五○
貳、民主政制失敗的原因-----二七三
第六章 國父訓政思想的基本概念-----三一二
第一節 訓政的意義與特質-----三一二
壹、訓政的意義-----三一二
貳、訓政的特質-----三一九
第二節 訓政思想提出的主因-----三二九
壹、國民政治素養的低落-----三二九
貳、專制統治的遺毒-----三三三
叁、中外政治經驗的啟示-----三三五
第七章 訓政工作的貫徹實施-----三四五
第一節 以黨治國-----三四五
壹、以黨治國的意義-----三四五
貳、以黨治國的功能-----三五三
第二節 地方自治-----三八八
壹、地方自治的要義-----三八八
貳、地方自治的功能-----三九九
第三節 憲法之治的籌畫-----四二五
壹、訓政與憲政的制度銜接-----四二五
貳、從訓政邁向憲政-----四三五
第八章 結論-----四五二
參考書目-----四六五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